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金手指-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批上船实习的士卒们,超过了90%成功适应了海船,就算出现晕船情况也很快就得以恢复。

如此基本可以确定,这批士卒,应该就是未来共和国的第一批海军成员。在他们中间,也会随着海军学院毕业,晋升为第一批海军军官,前途无可限量。

值得一说的是,刘若錡那小子也报名参加了海军培训,而且非常成功的适应了大海。此刻他暂时代理海军军官,凭借着夕日陆军教导员、内卫统领的经验,这家伙把这些新兵蛋子管得妥妥的。知道这件事情的张弘斌,甚至评价其或许就是共和国第一任海军元帅。

事实上,在不久后的未来,刘若錡凭借着超乎寻常人的海军天赋,当真成为了第一位海军元帅,当然这是后话……

都说福兮祸所依,难得有好消息,让国会的人看到了未来无尽的‘钱途’,奈何偏偏这个时候,**地区也就是乌斯藏都司地区出现了一股暗流,或许是闹得太大了的关系,所以自然而然的传到了张弘斌的御案前。

事情是这样的,眼看东部已经成为了华夏人民共和国,自己完全孤立在大明势力范围外。乌斯藏都司的‘活佛’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决定恢复昔日吐蕃国的荣光。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大明独。立出去,重新建国。

这段时间‘活佛’到处都在游说乌斯藏地区的大家族们,希望他们以民族大业为重,好好考虑一下在这样孤立的状态下,大明就算想干涉也干涉不了的事实。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许诺,逐步唤起这些当缩头乌龟三百多年的部族们。

**地区信仰喇嘛教,教派对地方的影响力很高,而‘活佛’在民间的威望也非常的巨大。

考虑到与活佛为敌的下场,以及**之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再则考虑到大明根本无暇顾及这里。这些昔日的贵族们,终于是产生了一丝不该有的野心。

初期,他们配合着活佛进行宣传,字里行间到处都是‘**’‘民族’之类的字词。那么明显的举动,别说有心人,就算是傻傻的信徒只怕都看得清楚他们的意图。

他们也不怕,不怕大明知道他们要**,至于那什么共和国的,一看就知道是反贼建立的国家。他们不屑和他们接触,也相信他们看不上这里。尤其青藏高原的高原反应,就能够让一大批人望而却步。

很不凑巧,对于这个未来总是出问题的地方,张弘斌在很早以前就派了内卫来到这里进行侦查。所以对于这里的一切事情,他至少都还是知道的。更别说那么明目张胆的事情,若是这样都不知道,内卫可以进行清洗了。

“就知道这群不甘寂寞的小丑,眼看如今华夏天灾**不断,居然又动起了自立的想法……”张弘斌大骂。

更让他郁闷的是,后世的新疆地区,也就是如今的蒙古朵豁剌惕部也传来类似的消息。而且这个消息显然是在**地区出现情况之后才开始的,显然是确认了**之后,才开始有了的动静。

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不是要复兴什么的东突厥王朝,而是复兴的是蒙古国,毕竟这里曾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地盘。

如今占据蒙古超远的瓦剌都还没有**,没想到那么一个小地方居然闹**。到时候自立为蒙古了,那瓦剌是不是会找上门去和他算账?若是瓦剌也恢复蒙古国号,那岂非慢了一步,成为了伪政权?

算了,那么复杂的关系,张弘斌不关心。

他只在乎一个道理:**也好新疆也罢,甚至蒙古和西伯利亚也好,tmd都是华夏的国土!

分裂?不好意思,老子不乐意!

接下来的十几天,大家看着张弘斌的表情都很古怪,因为熟悉他的人都看得出来,这家伙有这样古怪的表情的话,意味着他看谁不顺眼了。当然,这里的不顺眼不是只对人,他这个地位对谁不顺眼根本不需要酝酿一番,直接派人灭了他全家就可以了。要知道,就算立宪了,君王每年还是可以胡闹个几次的,这是宪法赋予帝王的特殊权利的一部分。

很显然,这不顺眼的对象只能是别的势力。至少,也是别的势力里面的某人,而要对付他,必然也要对付他所在的那个势力。换言之,张弘斌打算对外作战了!

好吧,的确共和国去年才刚刚接收好了云南和缅甸两个地方,科考也刚刚结束的确有不少的人才储备。

要打的话,奉陪也就是了!实际上很多人和张老爷子一样,希望张弘斌早日把整个华夏都给打下来。

奈何,几天后张弘斌宣布的目标却不是东边,而是西边的乌斯藏都司。

一个蛮荒几乎没什么人的地方,一个几乎不适合居住,至少不适合华夏人民居住的地方。一个去了有时候就会恶心反胃,头晕耳鸣甚至呼吸困难的地方……这样一个烂地方,要钱没钱而且蛮荒落后,打下来还得花一大笔钱和时间去治理,甚至不能直接打过去,否则很容易会出现非战斗损员的鬼地方,国会真的不想打……

奈何,张弘斌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华夏的国土,不允许任何人分裂!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张弘斌使用了帝王特权!这是他即位并且立宪之后,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特权。要知道,这玩意可不会累积的,今年不用过期作废。谁也没想到,居然会用在这个地方。

那好吧……陪他疯一次吧!

第56章 进军小插曲

大军集结,其实不需要太久的时间。

今国防军的各项制度已经完善,只需要上面给出出兵的意愿,那么一系列的调度都会是瞬间展开,以最快的速度,把士卒集结起来,同时开始准备后勤辎重。

两万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结起来,其中包括一个陆战师,两个骑兵加强旅,和一个炮兵旅。

辎重也在次日完成,这个时候大军前路部队,已经开始向青海省前进。按照如今的路面情况,大概会在三天后抵达。和之前对缅甸的战斗情况不同,当时是为了最快的打下缅甸,所以采用了轻兵突进的概念,就算带炮也是轻型炮,又或者清醒的迫击炮。

这次带着的则是重炮,一则重炮威力更大,可以更好的掌控战场。二则强大的威力可以更好的摧毁逆贼们的心防,让他们感到畏惧,感到绝望。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管是什么时代,依然是军法里面的‘上策’。

也因为有重炮的关系,行程被拖累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不过这场战斗并不急,按照张弘斌的意思,乌斯藏地区几乎没什么汉人,他们犯上作乱铲除异己什么的,就算死也是死他们自己的人,死多少都无所谓。

熟悉张弘斌的人自然知道,这位看似打算把所有民族都团结在华夏民族这个大义下的男人,实际上有着很强烈的民族主义,他信奉的是汉族至上论,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汉人都有这个情节。

但他必须要给出这个口号,因为大家发现,张弘斌的野望似乎不仅仅是华夏。

缅甸已经打下,剩下的是什么地方?蒙古似乎在他的计划范围内,那么暹罗国呢?后金呢?朝鲜,倭国呢?

更别说,既然海船都造了出来,那目标自然不会仅限于陆地上,南洋似乎也在他的计划之中,甚至地图里面,大洋的那边的三块大陆地,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或许有人会嘲笑,人生匆匆数十年,能够打下华夏已经不容易,穷兵黩武到时候不过又是一个暴秦。

张弘斌不在乎,此逢大争之世,若是连这点最求都没有,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穿越者?

为什么要发展更厉害的武器,为什么要治理内政,甚至进一步影响别人?看看数据,去年度各地出生人数,居然是崇祯二年的三倍有余。

各地都有孩子出生,战争没有让华夏的人口下降,反而因为各地都重视民生的关系,人口总数还得到了提升。假以时日,华夏人口又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末四万万算个球,三百年后华夏人口要达到一百亿!

是的,一百亿的华夏人口,分布到全球各地生活。

至于欧美国家,就让他们乖乖在他们的文明发祥地好好呆着就是了!要进入共和国定居,必须要成为单国籍的共和国公民,唯有这样才被承认其合法居住权。否则最迟不能够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就算有暂住证也不能超过半年的时间。

共和国的土地,只允许共和国人居住!

这就是张弘斌,此时此刻,给自己制定下来的终极目标。到底可以走多远,他自己都不知道,但若可以,有生之年他希望可以看到这样的世界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随着大军开拔,不能够御驾亲征的张弘斌也是百无聊赖的继续他日常的生活。

身为一个立宪皇帝,张弘斌并没有那么繁忙,所以他几乎每天都是在陪伴着三个小屁孩到处去玩。今天去狩猎,那么明天就去游泳,若是水温太低那就去爬山远足。偶尔在花海之中来个温馨的全家野餐什么的。

不仅仅是他,大哥张弘文的儿子张澜,二哥张弘武的儿子张超两个小屁孩,也在随行的队伍里面。奈何两个明明比三个下屁孩还大上一些的堂哥,在自己堂弟面前居然很多时候都抬不起头来。

常常让人感慨:“到底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当然,议论的最多的还是:“不愧是皇帝陛下的儿子,真有乃父之风!”

实际上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老爹变。态,子女也跟着变。态,人比人气死人,还让不让人活了?!

温馨的日子还没有过上十多天的时间,前线的军报就让这样的好日子暂时停止了。

为什么是军报而不是战报,只因为大军刚刚进入青海,即将进入青藏高原。和敌人根本没有交锋,甚至敌人的影子都还没有看见,自然不会有什么战报。但到了这里,军报却是不得不发上一封了。

这可不是报平安的军报,而是求助的报告。

原因很简单不是?就算是士卒不少都是陕西人,也算是靠近青海**什么的,但真正到了那里,尤其是进入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可不是谁都可以承受得了的。刚刚才迈过去一点点,不少士卒开始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军医很快就检验出来了,没有让大军继续前进的意思。

负责指挥的杨洪和曹变蛟两位也是一早就在张弘斌这里,听说过了高原反应的具体情况。以前不以为然,如今看到这些士卒出现了高原反应,这才意识到这可不能够马虎对待。

当然也不是有人提议,不过是数人这样,大军大部分士卒都没有问题,是不是继续前进个两里路看看?

这个提议没有通过,至少没有全员通过。杨洪亲自策马深入腹地,结果自己得了很重的高原反应回来,若非军医治疗得当,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好的结果。

有了杨洪的教训,大家才意识到,这高原反应对任何不习惯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都有效。好吧,那怎么办,自然只能够写成一份军报,然后火速送到了张弘斌的御案上。

说起来这还有点小心机,暗指:这仗可是你要胡作非为的,这下可好,你好歹得给个主意!

于是,这封军报就来到了张弘斌的御案上,所有国会的人下意识的选择忘记了这封军报的存在……

好吧……张弘斌看了看军报,最后咨询了一下导购员,确认没有解决高原反应的特效药,但有加快适应和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的时候,就买了一批送了过去。但按照导购员说的,这种药物只是帮助患者最快适应高原反应,但按照个人身体情况来看,需要三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真正适应高原反应。

为了稳妥,张弘斌表示,让大军在青藏高原地区驻扎一个月,一边操练一边接受治疗,确保每一个士卒都可以适应高原情况之后,再行进攻。

也就因为这一份命令,大军不得不停止行军,在青藏高原的边境地区设下了大营。

每天日出而出,所有的士卒都在统一的军号下进行整编训练。从最开始的接近于热身的运动开始,过了十天才开始进行比较初期的军事训练,二十天后基本上可以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

一个月后,大营的士卒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气候,不再畏惧高原反应,这才开始集结起来,再次出发。

而他们留下来的大营,倒也没有被浪费。随着第二批辎重部队的到来,这里成为了辎重集散点之一。本来也算是半个正规的军事单位,奈何这里远离前线,而且或许士卒也有自己的需要,有些商人就看准了这点。

于是驾着马车,带来了一些小玩意过来,只要不喝酒,那基本上吃点小吃喝口粗茶那也是没问题的。

有了小吃店,自然也少不了经营了数千年的老产业——青楼。当然,荒野之地不能建起一座楼房,不过老鸨带上十多个水嫩嫩的红倌人,没事弹个小曲娱乐大众,更多的是紧急搭建的小帐篷里面……那个啥……

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开始有些蒙古地区或者别的地区的牧民来到这里,或者简单呆上一会,或者真的举族来这里定居。一开始在这里设营,也是考虑到这里靠近河水,所以这里从一开始,就有成为小村甚至小镇的潜力。

谁也不知道,等前去清剿乌斯**立分子的士卒们,沿着来时的道路回到这里时。

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辎重集散地,俨然已经是一个人气不错的小镇子。这里至少居住着三万人,有蒙古人,有藏人,有新疆人,当然也有汉人。汉人不否认都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当然也有打算来这里放牧耕种,过半隐居生活的,比如不少心灰意懒的文人墨客就喜欢玩这个。

虽然还没有城墙,但这里有哨所的五十多名手持枪械的士卒坐镇,却不必担心谁敢过来找茬。

虽然没有官府,但这里一直都采用军管措施,而且有什么问题,也会找哨所的长官进行裁决。

于是,哨所的长官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和镇长没什么区别。

到了最后,还被凯旋而归的同袍们好好开刷了一番,却不想他真的是喜欢上了这里,不多久就复员当了这个小镇的镇长。而一个这样的边陲小镇,也就算是正式开始发展起来了。

既然是小镇,那自然要有一个名字。

镇长说:“这里是我当兵时候服务的大营,所以这里的名字就叫大营!”

自那个时候开始,青海省下辖镇大营,就这样悄然成立了……

第57章 吐蕃军出动

本来嘛,一群无忧无虑过着没羞没躁小日子的乌斯藏八大王,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世界的那么的和平。

但和平太久了,似乎很容易让人感到蛋痛。人蛋痛了,就容易作死。

都说不作不死,但似乎这群还维持着中古生活习惯的土著人,并不懂得这个真理。他们也许是在当前的位置太久了,所以心里总是想着能不能再升一步。祖先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不行,敢再往前一步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或许祖先真的死太久了,这些家伙已经忘记了祖训。这可是老祖宗用血换来的教训,就这样让破布随手丢掉了。

他们如今是乐呵了,因为伟大的吐蕃帝国,再次建立了起来。是的,必须是帝国,妥妥的。

他们推选了新的吐蕃皇帝,然后他们从相当于土司的地方王爷,兼职为皇廷的文武重臣。

比起只能够在家里播种创造新的民族,或者管理小部族的纠纷什么的,治理国家什么的似乎更好玩。

至于这个国家会不会被他们玩残了,似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大不了继续回去当他们的王爷。

他们征兵,在活佛的帮助下十万部队不过是几天的花时间就拉了起来。要知道,乌斯藏地区的人口其实不多,十万大军已经是10:1的比例,按现代人的观点,这完全就是准军国主义的节奏啊!

粮草那是你凑一点我凑一点,类似合伙做生意入股一般,约定对外作战获得了收入,那么就按照这个比例来分配战利品。好吧,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的吐蕃皇廷,给人就是一种合资公司的即视感……

不管如何,军队集结完毕,考虑到经费不足的问题,所以训练从简。再说戚继光都是五天一训,他们这些新丁只需要十天甚至二十天一训就好。训练很消耗体力的,消耗了体力就要吃更多的饭才能补充回来,所以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都讨厌训练。

恩,很好很强大的意识……但似乎大明中后期的军官也是那么认为的……更糟糕的是,把卫所的士卒当成佃农来用,偏偏出战的时候还硬生生把这些转职为农民的可怜虫拉上战场……老天,他们三辈子都没有拿过武器了……

相比之下,这群吐蕃士卒或许更幸福一些。

每天好歹都有肉,实际上吐蕃这里除了肉就是青稞,有时候感觉青稞比肉还贵上一些,尤其是突然有了什么灾害,畜牧大批大批死亡的时候。士卒经常有肉吃不说,活佛非常人道的派出了喇嘛为他们讲经,告诉他们‘你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你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佛祖认可的,不管结果如何,你们必然会进入极乐世界’。

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煽情,每一句话听起来都是那么的有道理,其威力已经升华了,升华到了传销的级别。

在这样的洗脑下,士卒已经麻木了,疯狂了。

他们似乎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好战,无时不刻都在期待着出发的那一天。

奈何,到底要去哪里打仗,大家还是讨论之中。

合资公司嘛……缺乏一个有效的制度和责任划分,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决策的问题。

谁来决策,谁又有资格决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本来已经选出了董事长,也就是吐蕃王。那么他们这些有股份的股东,好歹应该遵循一下董事长的意见吧?

结果手里有股权的,不管股权有多少,总觉得自己就牛了,好歹也应该要有一点话事的权力。所以在决定打哪里的时候,吐蕃皇帝决定攻打陕西,文官说要打四川,武官说要打云南缅甸……整个皇廷搞得和菜市场没什么区别。

吐蕃皇帝的意思,陕西最繁华,能够抢到更多的东西;文官说陕西也是那什么共和国的首都,哪个首都不是重兵把守,去那里太危险了。再说四川天府之国,想来里面也有不少好东西,而且山路难走陕西云南要来支援也难,还是打四川好一些;武官最直接,云南和缅甸那么靠近自己的地盘,而且对方也是刚刚打下来,守备能力自然是最弱的,不打云南和缅甸还能打哪里?

大家都觉得自己有了股份就牛了,谁都希望事情能够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发展。

结果等到共和国的大军进入到乌斯藏地区,即将靠近那曲卡附近的时候,他们才懵懵懂懂的意识到,似乎如今不是继续讨论应该先打哪里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一下,应该怎么迎战的问题。

问了问前线来报告的士卒,知道敌人不过才两万,而且有一万居然还是步兵。听到这个结果之后,八王也差不多可以笑了,吐蕃皇帝和活佛也可以笑了。

吐蕃或许凑不出多少战马,但五六万还是凑得出来的。十万大军里面至少有三万多是骑兵,而且吐蕃好歹也算是一个游牧民族,至少也可以算半个。所以每一个骑兵都是合格的,哪怕不怎么训练,只需要配备武器装甲什么的,放在军伍里面熟悉各三五天也就差不多可以上阵了。

三万骑兵对付两万步骑混合军旅,更别说还有七万步兵在后面打底,吐蕃皇廷至上而下都觉得,赢定了!

好吧,就用你汉人的鲜血,来为我们的出征祭旗好了!

准备,集合,出发……每两个字就是一天的时间,前后花费了三天时间才整顿完毕开始出征……黄花菜都凉了。

但好歹,八王里面有一个最着急,那就在最靠近前线,国防军刚刚入侵到他领地的阐教王。自家着火,谁不关心,别人是三天时间集结完毕,阐教王两天多一些就集结完毕,也不等别人自己先走一步。

反正他麾下也有一万人,自己的领地又是熟门熟路的,依靠茫茫的平原地带迂回包抄敌军还是很有可能的。至少,也可以给对方的步兵一个重创!

他可是听说过的,以前大唐就算派出了军神李靖,派出了十万大军来打吐蕃,最后也是大败而归。如今区区一万人就敢来挑衅,这不找死?!

上万人的辎重,可不能够给别人得了!

实际上,这才是阐教王真正的想法……

第58章 赏你吃地雷

或许是真的关心自己的家园的关系,阐教王新军的速度真的达到了日行四百,两日一千的超级速度。

至少,在没什么道路,没什么高速交通工具的现在,这个速度已经算是非常快了。毕竟,军队的阵势不允许散乱,而且还要考虑到后勤辎重的安全性。考虑到了这些还能够走这个速度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前后走了三天左右,阐教王率先派出去的斥候才匆匆回报,一百里外发现敌军斥候。

既然有斥候,那么对方的主力,应该不会太远了。

“嘿嘿,无量寿佛,果然您也站在我们这一边啊!”阐教王哈哈大笑。

只因为这周围的环境非常的特殊,最特殊之处,就在于左侧三十里有一条河,应该是涵盖了两军的主要阵地。

这条河平时很深,故而直接横渡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长期在这里居住的阐教王,却知道有处在天黑之后必然会落潮的地方。落潮之后,这个地方的河床上面会露出一些比较大的石块,小心点可以在这上面过河。

石块还有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