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公孙衍有心无力,难以再奔走六国,针对赵国布防了,而且时机也不成熟,为今之计,只能叮嘱魏王,时刻小心赵国,在北方边境,多设驻军,联合韩、燕、齐等临国,制约赵国的扩大,适当煽动赵国威胁论,把赵国塑造成继秦之后,第二个野心勃勃的帝国。

不过公孙衍对燕也有点不放心,他未曾去过燕国,对燕不熟悉,问向辰凌道:“燕国最近推行新政,有探子回报,律政新颖,彻底废除井田与奴隶制,施行耕者有其田,调动起了百姓的积极性,有关工商、律法、太学、民俗、物化、官体等,都进行细致的变革,比之商鞅变法,更细化更合理,目前有条不紊地进行,燕国今后会不会后来居上,成为魏国的大患?”

辰凌心中一动,想不到公孙衍足不出户,对天下大势却了如指掌,看来丞相府也有类似情报机构,小觑不得。

“属下在燕办事期间,的确见到了燕国变法,看上去,似乎集法家于大成,实则混乱充数,把历代变法东一段、西一截拼凑起来,细致是细了,但是许多条令本身就相驳,而且燕国老旧,民智未开,不通教化,推行的新政又离奇古怪,因此属下认为,不出三年,必然破产。”

“哦,你是这样以为的?”公孙衍看了辰凌一眼,意味深长地问道:“听说,你把辰府不少家产都挪移到燕国,接近四成,这又是何故?”

辰凌心中一紧,心想这公孙衍不简单,早查了我的家产,看来一直都在试探我,看我是否有长留于魏的心思?再往深一想,他辰凌锋芒毕露,已经让所有诸侯国侧目,甚至把他当成少年吴起,青年孙膑了,这样的人才,举世关注,他如果有离魏的心思,这么老丞相和魏王,肯定不会手软地把他除掉,以免日后成为魏国的大敌。

吴起和孙膑就是最好的例子,曾经都是魏国任仕,后来不得重用,或是被迫离开魏国,最后一个成就了楚国,一个早就了齐国,都对魏国造成致命一击。

另外一人,就是商鞅,青年时期叫卫鞅,在魏国上几任一位老丞相公叔痤府上任中庶子,管理书房文案和书籍,博学五车,有乾坤大才,可惜公叔痤临终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建议重用卫鞅为相,若大王不用,必杀之,免留后患。

可是魏惠王根本没听进去,既没用,也没杀,最后商鞅入秦,与秦孝公君臣肝胆,披荆斩棘,推行变法,三十年使得秦国成为七雄之首,夺取了魏国西部八百多里土地,河西全部沦陷。

这都是历史的教训,公孙衍以纵横家的眼光,看得更加精准,他任丞相,主管财政与民生,尤其是大梁城内,有多少国人户籍,有多少富贾,财产多少,一个月的经济流动、黄金价格、赋税情况等,时刻关注,都很了解。

当他得知辰凌在私下挪移财产往燕之后,白家也开始向燕投资,令公孙衍谨慎起来,想到一个可怕的后果:难道辰凌要奔燕?或是留了后路在燕?

所以,这次群臣口舌诛伐辰凌,公孙衍第一个不同意,而且还说服魏王,要重用辰凌,就是防止迫他反水,跳槽去燕,一番苦心,为魏留才,天地可昭。

辰凌稍微一犹豫,立即回道:“实不相瞒,的确有此事,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辰凌作为男人,热衷权势也理所当然,但并不排斥经商,甚至觉得,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成就功名之后,可以功成身退,像楚国范蠡一样,与西施退隐政坛,经商而富荫子孙,没有不更迭的王朝,却又传承百年的商贾,比如白家、孔家这些大商贾,富可敌国,丝毫不比外戚功勋弱。”

公孙衍微微点头,算是理解几分,官场瞬息万变,随时都有灭族之险,而且一旦失势,家族就败落了,毫无生计来源,但辰凌为何把财产投燕,却还没有理解,等着他解答。

辰凌继续道:“燕国百废待兴,七雄之中,秦国与我有国仇,属下不敢涉足函谷关内,剩余六国,五国都有大贾,比如赵国卓氏,以冶铁、养马名动天下,楚国猗顿氏煮盐闻名诸侯,还有齐国田氏煮盐海产、韩国卜氏铸造兵器,魏国更是有白氏、孔氏,战国六大巨贾,遍布中原五国,唯独燕国,没有商贾垄断,而且战乱刚结束,货物短缺,魏国随手一件小东西,都能在燕国提价两三倍售出,简直是暴利,所以属下就动了心思,打算成为战国第七大巨贾,燕国就是第一站,以此起身,换做其他国,都会受到商会和巨贾的打压,难以起步……”

公孙衍听到这些,心中逐渐释然,但仍告诫他道:“切不可大张旗鼓,帮助燕国恢复经济,朝中大臣若得知,必然联合弹劾你,现在你是魏国的大将军了,官位在前,经商在后,可不可因此失彼,闹得身败名裂。”

“丞相训斥得极是,属下定当有所节制!”辰凌恭敬说道。

公孙衍点了点头,旋即想起一事,忍不住微笑道:“老夫的政敌,纵横老对手,张仪也病倒了,比老夫还严重呢,呵呵,这个张仪,孤傲、清高一生,曾经令中原诸侯国君惧怕,到头来,却要终老在魏国,无友探望,真是可悲,狐死首丘,至少老夫晚年躺在自己国内,自己府上,他却如浮萍,客死他乡了。”

“张仪为何也忽然病倒了?”辰凌奇怪问道,核对一下历史,也的确这个时间段,回魏第二年病逝。

公孙衍眼神一冷,轻哼道:“这张仪,心中还是悬挂着秦国,身在魏营心在秦,眼见秦国衰败,无力东征,数代秦王的心血,难以后继,于是一夜白发,就病倒了,哈哈,这一切,与老夫倒相近,都因你而病!”

第0500章 背后迷雾

辰凌没想到张仪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病倒了,有些啼笑皆非,一纵一横,两大战略的提倡者和践行者,最终都因自己的出现,双双患疾,卧床不起。

罪过啊!罪过!

公孙衍这时神秘一动,说道:“老夫怀疑,这张仪去年来魏,似乎不简单。”

辰凌凝神细听,有些不解,问道:“什么不简单?”

公孙衍沉思道:“如果他未病,老夫还未深想,自秦武王登基后,秦国传言武王与张仪不和,讨厌外交手腕,国内已经储备重兵,要早一日实现大统目标,于是任命樗里疾为丞相,赶走了张仪,并重用了甘茂、魏冉等人,现在老夫一想,只怕东方六国都中了秦国的计谋。”

“何解?”辰凌皱眉问道。

公孙衍哑然失笑道:“当初我与张仪为敌,奔走诸侯,一个合纵,一个连横,彼此虽然见面不多,但对彼此秉性都很清楚,张仪来魏,老夫早有提防,但是暗中也没查出多少把柄,现在把许多材料痕迹穿插起来,不难发现,当初河东战场屡战失利,就有人把河东沿岸防线图交给了秦国密探,朝中和军中都有秦国的间隙,当然这并不为奇,因为各国都会相互派密探深入诸侯朝中与军方,很难全部挖出。”

“老夫在想,张仪来魏,很可能是秦国兵力已经准备就绪,打算向东扩张,而函谷关外是韩国,黄河对岸是魏国和赵国,武关外是楚,历来秦国东进,首要对付的都是魏国,就在于地理形势,魏国无天险,大军渡黄河后,可长驱直入,北可上赵燕,东可攻齐,南可扫楚,不必攻打雄关要塞,韩国虽弱,但是函谷关外,狭长的山道沟壑,韩军只要驻守几处要塞,秦军就不宜攻打;而且一旦攻韩,唇亡齿寒,弱韩背后的魏、齐、楚同时增兵相助,秦国等于一国打四国。”

“因此屡次都是以魏国做突破口,各国不愿援魏,就是因为想看到强秦与大魏两败俱伤,相互消耗元气,因此张仪来魏,一定是来作先锋的,瓦解朝纲,熟悉军防,利用鲁莽的太子,搅动朝政不宁,破坏合纵国之间的利益,只可惜,来魏时间尚短,还未等出现大成效,你就半路杀出,让秦军损兵折将,先后撤军,连秦武王都被你伏杀了,秦国的计划泡汤,张仪图谋未成,这才郁郁寡欢病倒了。”

辰凌莞尔,一切来龙去脉是这样的,莫名地介入,让历史发生了偏差,但是,他又有一种错觉,这和他所知的历史似乎不大一样。

他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后世的历史,只有四五分是真,太多真相与史书记载有出入,这才是历史真实的发生的;二则根本不是一个时空点,只是形似神似而已,过去的历史早发生了,时光倒流,人死也不能复生,只能说穿越到其他交织的空间点而已,正好也是华夏的战国时代。

辰凌越来越坚信第二点,他不是穿越回到了古代,而是来到了一个和历史古代相近的时空中,一方大千世界缩影,根本不必担心改变历史会如何,那种假设不存在。

“这次对卫用兵,老丞相怎么看?”

公孙衍颌首道:“速战速决,三年为限,这是大环境的需求,如今卫国是卫嗣君在位,平庸之才,朝中人才凋零,不复当年,在二流诸侯中,不如宋、越,与中山、鲁差不多,这卫国是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姬姓,与周室王族同亲分支,二十年前由卫侯降为卫君,都城朝歌,原商朝旧都,卫地多商朝遗民,人口数十万!”

“如今除朝歌外,现有濮阳、城阳、平邑、平陵四座大城,二十几个县邑,方圆七百多里,吞入魏图后,魏国扩大疆域,北与赵、燕相连,东与齐国接壤更广,需要吞兵也势必增多,辰凌,这次你带右路军入卫,切记不可滥杀无辜,卫国多人杰,在各国诸侯国都有卫人名士存在,不可挥舞屠刀,惹怒世人。”

辰凌微微点头,很赞同他这番言论,历史曾记载,“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卫地自古多君子”。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其中在卫国长达十年,也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的“君子”;吴王的弟弟季札曾经周游列国,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翻开历史古籍,不难发现,三皇五帝中,就有三人出自卫地,颛顼、帝喾、帝舜,此外,公孙鞅、吴起、僧一行、吕不韦、张仪、许穆夫人、宫天挺、王仙芝、南霁云、子路等等这些名人都是出自小卫国。

公孙衍感慨道:“攻占卫国只是其一,接下来伐宋才是关键,宋国强势,不弱于燕国,齐、楚、魏、赵瓜分宋国之时,难免会有摩擦,要防止破宋之后,各国混战,中原五大战国,没有了小诸侯夹在中间,缺少了缓冲带,日后战争将会一触即发,混战不断,战国大争时代,真正来临了。”

辰凌没有留下用膳,直接出了丞相府,上马后,在近身侍卫的护卫下,策骑行出了天净街,侯门高墙,琉璃青瓦,朱漆铜环,古朴典雅,庄重大气,不过辰凌没有心思欣赏这些。

他心中想着两件事:一是接下来,如何挪移财产而不被如数发现,要更加机密一些了,做些假账和秘密渠道,决不能让魏国行商部门,发现他的财务款项大变化。

二是秦国和张仪布下的图谋,不知还有没有后招,自己要小心一些,这件事给他敲了警钟,回头他也可以利用此计策,动用苏秦,搅乱诸侯,张仪和公孙衍相继退出舞台,纵横一脉,还有谁能与苏秦争锋?

燕国勤修内战,富民强国的同时,还要以齐国为突破口,数年后,对齐动手,瓜分齐鲁,只是齐国富强,靠近大海,要攻打齐国,必须乱其内政,需要派苏秦为间谍,入齐为官才行,此外燕国需要海军,渡过渤海湾,抢滩登陆,绕过了齐国的长城防线,直插腹地,一切都容易一些。

辰凌无心逛街,很快回到府邸,管家上前递上请柬,是武陵君魏钰派人送来的柬书,要请他今晚去天香楼赴宴,为他接风洗尘。

“魏公子好久没有这么热情了,这次抛来橄榄枝,难道想把我重新拉回他的阵营?还是别有目的呢?”辰凌看完请柬,负手站立院内,心疑重重。

第0501章 秘谍成员

辰凌接到了魏公子的请柬,一时间有些踌躇,似乎有回到了一年前,自己初来大梁,侯爷把自己当成心腹,得力干将,一味拱捧,生怕自己官位低,名气小,帮不上他的大忙。

现在可好,一阵龙腾虎跃,辰凌爵位十六级'大上造'和官职大将军,都不是公卿,却位比公卿了,比二十级侯爷,也只差了四级而已。

难道魏公子他又要重新拉拢我?其实自己与他,还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只是此人心性猜疑,以为我投靠了大王,被大王器重,用来平衡太子与诸王子之间的关系,孤立起来,为了对付他们。

魏公子又觉得我身贵位重起来,不一定把他再放入眼内,因此心生忌惮,与辰府越来越疏远,或许这一场晚宴,是修弥两者之间关系的时候。

魏国内政要乱,自己才能从中得利,因此诸位王子与太子夺权,既符合大王平衡各方势力的心理,又符合一些军机大臣的利益,水至清则无鱼,很多权臣为自保,也需要朝政混乱一些,才能浅卧下去。

辰凌只简单一想,就发觉这官场,似乎越来越复杂,只可惜他前世没有做过官员,因此对其中一些规则和奥秘,一时难推测不透。

但是辰凌却要融入其中,好好经历揣摩一番,了解大臣们的细微心思,才有利于日后他驾驭群臣,号令天下。

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辰凌回到书房,不一会,景砚在门外求见。

“进来吧。”

景砚走入书房,一身英锐之气,似乎得了重任之后,心性更加成熟起来,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脸上已经不见了稚嫩神情。

“拜见公子!”

辰凌抬头看着长大的景砚,仿佛看着自己小兄弟一般,这个当初在战场仍是孩子的战士,微微点头,问道:“事情办的如何了?”

“回公子,属下已经在府内和别院共物色了七人,还有三人来自市井,曾与属下有过几面之缘。”

“现在何处?”辰凌凝思一下问道。

景砚恭敬回道:“都在府内第一进院落的侧房内,等候公子召见。”

辰凌心忖这潜龙秘谍,是自己一支新的力量,必须牢牢握在手中,提前运转,刺探情报,毕竟锦衫卫属于燕国,那里面的人都不知自己燕王身份,除了淳于臻,很多事不便联系他们。

而且这支秘谍力量,如果用好了,可以兼听一下,到时候与锦衫卫的情报对比,更能确定消息的可靠性,身为君王,最重要的是兼听,最记恨的是属下混淆是非,知情不报,或是蒙蔽圣上,导致君王做出错误的判断。

历史上,三百多皇帝,其实大多数都不傻,甚是都很聪明,只可惜开国皇二代以后,自幼长于宫内,所有的听闻都是臣子和身边内侍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进言的人,总是或多或少说一些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无利的言辞,这还是忠臣。

如果朝中遇到内侍和外臣弄权,那么言辞就是完全的虚家,使得宫内皇帝听到都是空言,与社会真实脱节,如何能成就明君?不昏庸也被盖上了昏君的帽子。

辰凌起身道:“现在就去看一下这些人选,适不适合。”

景砚心中微微紧张,生怕第一次独立办大事,惹得公子不高兴,带着辰凌走到第一进院内,谨慎进房,屋内坐着的十人,见景砚带辰公子进来,全部起身。

这些人中,七人都是辰府的人,辰凌不可能个个认识,但是这七人却个个熟悉辰凌,因为都是他的部将,甚至有的还随他数次征战过,立下不小功劳,七人看到公子,眼中尽是火热和激动。

相反另外三人,都没与辰凌正面接触过,但是居住在大梁,有做小生意的小贩,有个打铁匠,有一个猎户,三人没见过什么大官,但对辰凌的名声那是如雷贯耳,早有听闻,甫一见到辰凌,多少有些拘谨和不自然。

辰凌扫了一眼这十人,认真看它们的样貌,基本都很普通,甚至太普通了,看完一眼,放在人群中,很难再发现他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大众脸,很容易忘记的那种。

气质平平,样貌普通,眼神锐利,形形色色,似乎完全与特工和秘谍搭不上边,看看人家英国皇家特工007邦德,那叫一个帅气,一看就是干特工的料。

景砚看着公子皱起眉头,有些紧张,试探问道:“公子,他们还……行吗?”

辰凌转过身看着景砚,点了点头赞道:“不错,正是这种,干秘谍就是要没有任何特种,放在市井中,迅速融入,身材、样貌、脸型标志等等,都不能有,这是入行基本要求,这一点,你选人没有错。”

如果个个都像詹姆斯邦德那样帅气,看一眼就入迷,还执行个屁任务,一出现,大家都知道是秘谍和特工了,那只是演给观众看的,而不是真实的样子。

辰凌走到场中央,对着十人道:“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去办,没有荣耀,没有功名,默默无闻,却时刻有掉脑袋的危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十人不以为然,心想能为公子卖命,肯定是惨烈的壮举,人生哪能无一死,如果能干的轰轰烈烈,为辰都统立下功劳,总会有人以另一种方式记住他们的。

“我等能为公子卖命,虽死犹荣!”

“死而无憾——”

十人纷纷开口表效忠,一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与慷慨,大义凛然。

辰凌摇头失笑道:“不是叫你们立即去死,而是执行任务,这任务说容易也容易,甚至花天酒地,说危险也危险,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被人暗中杀害,我称之特工,其实就是秘谍,我打算一手打造潜力秘谍,景砚就是你们的指挥使,你们十人是入门最初的十人,每人提拔为副指挥使,只听从景砚和我的命令,除此之外,任何人的命令,都不能服从,哪怕那个人是我亲爹,明白吗?这既是规则!”

十人相互看一眼,异口同声喝道:“明白!”

辰凌冷静说道:“潜龙秘谍,就是一直暗中刺探情报的组织,施行纵向单线联系,横向不允许联系与碰头,命令都由上层逐级传达下去,刺探的情报由下层向上逐级汇报上来,从此以后,你们七人的身份全部要变化,不再是辰府的人了,不能再与任何身边的人联系,辰府会为你们独立设籍,至于你们三人,仍保持原来的身份,只是暗中行动!”

“接下来我会把一些要求和刺探方法、把握细节等传授给你们,并制定一系列准则,要给我背熟背烂,回去后,潜伏在大梁城各个点,发展下线秘谍,不准提到为谁卖命,更不准提到上层都有哪些管理者,只管传达命令,不许问为什么……”

第0502章 不一样的风景

辰凌把潜龙秘谍的执行规章和处罚令,传给众人,一些细则条款都要铭记在心,暂时没有什么任务,就是潜伏工作,把势力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遍布在整个大梁,要润物细无声,不能大张旗鼓,人人皆知,就没有用了。

“记住,你们就像黑夜中的幽灵,是见不得光的,按照自己设定的角色,最擅长的角色,扎根下去,暗号、巷语、中转站都会陆续出台,你们十人,就是十条纵线,每一条暗号都不同,自己管自己一摊,禁止插足到横向线中。”

“你们暂时唯一的任务就是站稳脚跟,学会搜集情报,伪装身份,以后,要多动脑子少动手,像以前一样光知道打打杀杀、冲锋陷阵可不行,这几日,你们就留在府内,我抽出时间,给你们好好上几课,就当岗前培训了,回头把这些传授给你们的下属。”

如今形势还没有太严峻,辰凌没打算把他们派去敌国刺探军情之类的,就算知道,也没有用,燕国现在经不起折腾和对外用兵。

但是以后就不同,只要发展几年,这股秘谍队伍将是一个重要力量,活动中原诸侯国内,兼具情报机关和特种部队的功能,刺探敌情、刺杀敌酋、反潜袭杀,监视各国政要文武异动,一切非常规性但是服务于战争的手段,都要承担,所以各种各样的人才,辰凌都是兼收并蓄,重点培养的。

一个多月后,就是中秋了,过了中秋,就是大魏用兵之时,到时候,说不定这支秘谍还能小有用处,当然是在不曝光的情况下,因为他不打算让任何人知道这支秘谍力量,用在魏军征战小卫上,有点大材小用了。

辰凌走出房内,景砚跟出来,前者转身对他低声道:“你办的不错,这几人外表平平,头脑灵活,性格沉稳,都适合做秘谍,但接下来,要严格把关,赏罚分明,如有贪婪酒色,违反军令者,一律革除,在秘谍之外,你再建立一支执法小队,专门训练刺杀、锄奸的武士,保证这个机构的正常运行,祸不及身。”

景砚一点就明白过了,如果中间有人叛变或者不听军令,果断抹杀,绝不留情,或是身份曝光,被俘虏之后,都要逐一格杀,这就是秘谍准则,也是行规,没人能改变。

辰凌继续道:“金珠玉宝,尽你取用,每月呈递一份资金申请表,由咱们星辰阁商会负责支出,魏国朝廷内外、上下官员将领、商贾,无人不可查,本公子另许你临机专断之权,凡事,只须向本公子一人禀报!”

景砚心中一动,热血激昂,公子如此信任,知遇之恩,让他有些哽咽,抱拳一礼:“景砚全听公子号令,万死不辞!”

辰凌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没有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