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需要发动多少人来供给运输?

光想一想,都感到可怕,秦国是如何做到的?简直是个奇迹,以当时秦川通往太行山崎岖的路,几乎不可能完成!

“看来强军只是一方面,除将士英勇,名将领军外,对外作战的国力,还包括武器装备、粮草供应、道路运输等,全国军民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完成统一战争!”

辰凌眼神一亮,看着桌上的地图,目光定格在燕国辽东以北部的土地,那里是东北黑土地,华夏最富饶的土地之一,如果能在大东北开拓荒田,移民过去耕作,赶走东胡人,驯化当地少数戎狄民族,成为燕国的粮仓所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关键所在!

第0566章 不同意见

辰凌听闻庞淮等策士为他讲解粮草和运输等情况后,对于后勤供给方面,有了全新了解,不得不说,曾经自己并没有考虑这么细致,只在想前线大军如何打仗,后勤工作虽重要,但容易办成,现在才知道,那都是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

发动后方的军民运粮,有条不紊,避免发生哗变、起义等,这样前线大军才能正常作战。

难怪秦朝末期、隋朝末期各地官兵加起来,共有百万,但难以调动,难以打仗,后方供给的路线,全被各处农民起义军割断,大军等于无源之水,难以后继了,军人也需要吃饭,没有了粮草和军饷、装备供应,不战就溃散了。

秦国铁骑,隋朝府兵,在历史烟云中,都是强大的帝国,对外作战,英勇无敌,横扫六国,打破东胡,西击突厥,三征高丽等等,那是因为后方有强大的国力,动用了国内的军民在运输,但是最后,在平叛义军中,各地皆反,谁还给朝廷运粮啊,基层的百姓动荡,上层朝廷自然就分崩离析了。

“交通工具与运输保障太重要了,如果发明了机动车,或者轨道火车,减少运输成本和百姓参与的人数,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才是关键啊!”

辰凌想到这些,对于工业革命更加期待了。

当晚,有斥候送来了密报,发现了宋国军队的异动,正向卫国南部边境集结。

“周淮英已经攻克了卫宋接壤的几座小隘口山关,两万人马分布在边界线上,不知他有没有重点防御宋军,可不要被宋军偷袭,直插我军背后来。”

庞淮道:“应该不会吧,宋国乃二流小国,目前中原五大诸侯国,讨伐小国,它自身难保,难道还有胆量主动前来招惹?”

尚方俊道:“听说宋国的君王,宋王偃可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物,伐滕灭薛,在位十年内,竟然吞灭了周围两个小国,而且它们五小国有了联盟,宋国会不会各派一支精兵,前来救援卫、鲁、越呢?”

辰凌点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立即起草一封信函给周淮英,让他多加提防,以免被宋军所乘,偷袭隘口。”

尚方俊拱手道:“喏!”

“几位先生,目前我军屯兵成武邑,向东百里外是平陵邑,及卫国其它东部县邑,向北是魏国第三大城,曹州,周围有数个城邑成众星托卫的姿态,南部重城,你们觉得下一步,我军该如何进取?”辰凌疑问道。

大帐内,短暂地沉默了一会。

庞淮凝思开口道:“曹州是咱们这次主公的目标,一旦曹州及周围城邑攻陷,其它城池和县邑,就失去了抵抗能力,因此先曹州,攻克之后,由西向东横推过去,其它城邑则不需要多大伤亡,不战而屈人之兵。”

辰凌微微点头,并不表态,他同时想听听每个人的见解,然后最后分析出来正确适合的思路。

策士朱泽尧却道:“大帅,我确认为,先平陵,后曹州,因为平陵地处卫国东部,比较偏远,守兵较少,很容易拿下,势如破竹,能持续提高大军士气,又能免除左边的后患,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比较稳妥,平陵邑、金乡邑等,然后由南向北推进,无后顾之忧,与曹州驻军鏖战。”

辰凌听到不同的意见,微微点头,目光看着尚方俊:“你觉得呢?”

“卑职觉得,庞先生与朱先生说的,都不乏道理,不论先攻打曹州,还是先攻打平陵,都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因此卑职认为,先攻打曹州还是平陵,都不影响大局,皆可为!”尚方俊这一番说出来,委婉含蓄,谁也不得罪,却都赞许了几句,最后决定权又拱手让给了大帅决断,不失为明哲保身的一种做法,不过,说了等于没说,打的太极言论。

三位幕僚算是辰凌老下属,此时察言观色,想看出辰凌的真实想法,然后再做长篇大论,来陈述自己这一看法的优劣。

不过,辰凌喜形不显于色,让三人余光观察几眼,难以发现大帅什么立场和态度,因此也都不敢多言冒进,默默等待。

辰凌虽然二十岁的年纪,但是一点也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成熟和冷静,沉稳如山岳,一年的锤炼,君王的身份,数次出生如此,朝廷堂前的争斗,让他练就了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心态。

他深深呼吸一下,面色如水,冷静地盯着面前桌上的沙丘山体模拟作战图,查看这里的地形,寻思着制订方案,颇有雄才大略的气势。

庞淮、尚方俊、朱泽尧三位儒衫谋士,静静守候在旁,不敢出言打扰,对方的气势似乎越来越强盛,当真有了纵横疆场、金戈铁马、指挥三军的大淡定、大威严,三人越来越发觉,对方正在一点点蜕变,趋近真正的名将,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逞一时之勇的少年校尉了。

“你们先退下吧。”

“喏!”三人拱手一揖,转身走出了营帐。

辰凌现在才发觉当领导人的艰难和重任,很多时候,自己的下属,每个人思想不同,往往遇到问题都会有各种声音和意见,甚至是截然不同,完全对立的提议,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者有大定力、大心智、大果断、大胸襟了。

最忌讳的就是刚愎自用,不听人言,或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没有自己的主见,判断不出正确与否的意见,彻底被弄迷糊了。

曹州是古城,其实就是后世的菏泽,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是卫国一处产粮重地,北枕黄河,古曾称“天下之中”。

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兵法大家孙膑、吴起,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春秋时期的“一门三贤”冉耕、冉雍、冉求、“商界鼻祖”范蠡经商、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这里,历史悠久。

寻思了一阵,他的脑海渐渐清晰下来,想到一条计策:兵发曹州,暗夺平陵,声东击西,兵贵神速!

第0567章 玄女的消息

月圆中秋过后的一个月间,各地战火烧起,惨烈大战,在各处不断上演。

北方中山国,虽然是二流诸侯国,但是国内毕竟多戎狄民众,天生好战,一半是骑兵牧民,体格魁梧,这次面临着灭国之危,全国上下都动员了。

白狄为主,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许多牧民自发参战,自带皮甲和箭矢,弯刀与长戈,临时组建了大军,与赵国的军队交锋。

中山国所占的地利,虽不比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野”,但倚太行之屏障,扼冀晋之咽喉,凭滹沱河(史称“小黄河”)之天堑,战守迁之便利优于赵国之邯郸而不亚于燕国之幽蓟。

赵军与中山军队,在滹沱河发生一场惨烈的大战,双方各投入十多万人马,不可避免来了一场硬仗。

首先是骑兵的冲锋,犹如两股决堤的洪流,冲撞在一起,刹那间的停滞,然后就是人仰马翻,血花飞溅,前排的骑兵,他们明知是死,但是已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甚至只要稍一迟疑犹豫,就会后续源源不断的大军铁骑挤撞踩踏而死,只有冲上去,无论他们心中是否畏惧,是否愿意。

“哗啦啦!”

兵器、衣甲、战马、骑士、马铃、铁蹄各种器物发出不同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哗啦啦一阵乱响,有兵器贯入马身人体的血肉之躯时发出的声音,和被巨力折断的声音,紧接着就是各种惨叫声。

马上的骑士在惨叫,地上阻击地长枪兵也在惨叫,人仰马翻,血花四溅。

赵军骁勇善战,经过胡服骑射后,骑兵的冲击力,明显高于中山国的牧民,游牧民虽凶狠,但毕竟大多没有进过正规的训练,排兵布阵、武器装备、盔甲精良方面都有所不如,甫一交锋,中山国骑兵被击溃后,顿时士气就瓦解了。

这一战中,廉颇显示出名将少年的姿态,亲自率领三千铁骑连踢带踹,长戈上下翻飞,他们不做丝毫停留,整支铁骑成锥型,就像切死猪肉似的,从沸沸扬扬的中山大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直冲了进去。

然后把后方中山军一切两半,左右无法相顾,阵型大乱,后方赵奢为统帅,立即派上重甲兵冲击,合围厮杀,斩杀中山军四五万人,自损一万五千人,成名一战,打破了中山国的锐气。

此外赵袑为右军统帅,太子赵章为中军,也都在中山国进攻不断,夺城掠地,获得不小的胜利,但是中山国民顽强抵抗,血战不断,最后激怒了赵军,时常发生屠村事件,威慑中山百姓。

一些无辜的村民被杀,男子都留下继续作战,老人舍不得田地,妇孺则被迫逃难,一路向北,逃亡燕国避难。

齐国吞鲁国,魏军伐小卫,也不断发生烧杀掠夺的事件,激发了当地村民的反抗,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军粮运输困难,不论是当地朝廷,还是入侵的大军,都开始在作战余暇,到附近数十里内的村庄征粮,名为征粮,实则豪抢,不会支付钱币的,双方军士都在搜刮百姓,这样使得当地民众的压力巨大,穷迫不堪。

到了后来,许多百姓活不下去,余粮被抢空,就开始逃荒,有的自发组成义军,维护村镇,有的则上山当了绿林响马、山贼盗寇,拦路抢劫,打击途径的商旅和路人,造成不少血腥冤案。

鲁、卫、中山三国边界相连,难民相互涌动,途经此地,遭遇战火,死伤无数,加上瘟疫传播,造成了当地人口锐减,极目灰烬,所至残破,十室九空!

这是一场侵略的战争,毫不掩饰,赵、魏、齐、楚四国军,挥舞战刀,正收割着敌军和百姓的生命。

※※※

各地战况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到辰凌手中。

“中原之地,正处在战火之中,生灵涂炭,但历史向前推演,不可避免!”辰凌自语,感慨万千。

不过,这次他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在鲁、卫、中山交接的一带,鬼谷宗的弟子出现了,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难民收留所,提供米粥和住舍,并有一位绝世女子,为难民医诊,控制瘟疫传播。

情报上说,此女如天仙下凡,惊为仙子,全身缥缈出尘,有如神灵,乃是鬼谷宗的圣女,澹台清儿,如划空而过的彗星瞬间照亮大地。

有传闻,此女深得鬼谷一脉的学术传承,集阴阳五行、玄学哲理、纵横捭阖、医卜星相、兵法布阵等于一身,精通百家学说,如九天玄女一般。

这个消息传出后,一些名士趋之若鹜,都想目睹一下红颜榜第一女子的无上风采。

“鬼谷宗的圣女,苏秦的小师妹?”辰凌皱眉自叹,终于露面了。

他沉默了一阵,脑海里寻思着这些情报,过了一会,轻吐一口气,眼眸闪过一丝睿智,嘴角挂着笑意,提笔在纸上写了几句歌谣:“战乱狂,天下亡;桃源景,在北方。黑土地,丰衣粮;大燕山,建家乡……”

辰凌把这几句歌谣,写在纸上,然后放入了竹筒主内,封了火漆,交给叶羽,让他交给情报中转人,传往锦衫卫特工,然后散播在战乱之地,要在民间流传开来,引导难民北上入燕。

如今燕国只有六七十万户,两百万人口,地广人稀,动辄十里荒凉无人烟,在后世东北三省可是能装下一亿人口的肥沃之地,燕地人口太少了,即便鼓励生育,至少要二十年后,新丁成长为青年,才能派上用场,辰凌等不急,二十年内充满太多变数,会有很多大事发生。

他要按照推波助澜,作为幕后推手,为燕国造势,让那些燕国旧民,回返燕地,并推动难民,能入燕国扎根生活,民乃国之根本,人口稀少,招募的军人自然不足,而且纳税、耕作,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一旦发动统一战争,需要至少六十万以上的正规军,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还有有庞大的运输队伍,比如秦国,史书记载,秦军统一六国中,共有百万雄师,人口五百万以上,光是后方运粮就有一两百多万人。

这个人烟稀少,户口短缺的问题,辰凌目前感到一种不足,决定要让中原再乱一些,使得更多的难民,流入燕国,闯关东,进行分化安置,洗脑同化,成为燕国合格的子民。

第0568章 持久战

数日后,辰凌继续调兵遣将,派出将军夏世雄,率领先锋军两万,浩浩荡荡朝着曹州进发,行速放缓,日行八十里,逼近卫国南部重地,曹州。

左翼军魏武卒,五千人在后随行,单独编制,与先锋军相隔五里,精锐部队,气势雄浑。

中军留下两千人,驻守成武邑,其余八千人,护卫着主帅辰凌,第三波出发。

并让斥候控制了方圆百里的游哨,禁止任何小卫斥候进入这个范围,刺探情报。

辰凌又让部将把消息散播在民间,魏军将要大举进攻曹州,赶在入冬前,拿下曹州,横扫南部卫地。

逃难的百姓奔走相告,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不论曹州还是平陵一带,都得到了民间的讹传,派出的斥候,只能刺探到离魏军百十里外的情况,一旦深入,就被暗杀掉。

最后有些斥候学精了,换上当地老百姓的衣衫,扮成农夫,观望路过的魏军部队,果然浩浩荡荡,主力所在,消息不假,于是连夜把消息送回曹州,再转送其它城邑。

杨匡义将军,带着两个儿子,早在前一日,就带来五千武卒,夜里行军,白昼躲在山谷内休息,三晚行军后,已经赶赴到了平陵城邑外。

选择了防守松散的一面城门,以两千弩机、硬弓手排列在城下,对准了城上的守卒岗哨,两百身手敏捷的人,悄然潜伏到了墙根儿下,手持绳索和弩勾枪,等下面的弓箭齐发之后,射死了城头的守卒岗哨,他们就开始利用钩锁,快速爬上了城池。

“魏军袭城——”呐喊声响起,内城处的兵营,快速调集一批人马冲过来围剿,也就几分钟的功夫,魏卒已经爬上了几百人,与守军进行激战。

有一部分勇猛敢死之士,直接杀向了城门口,要夺取一扇城门的控制权,放城外的援军杀进来。

“杀!”

魏军武卒的骁勇,在这一刻展现出来,肉身搏斗,正面对杀,他们身材魁梧,几乎等高,按后世的身高标准,都在一米八左右,每一名士兵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经过严格筛选。

背着硬弓,手持三米长戈,腰悬铁剑和军刀匕首,甲胄遍布全身,同样激战,受伤的几率非常小,而且几个人配合起来,相互背靠背,同时移动,没有防御破绽,一个照面,就有不少卫卒被砍杀。

杨三郎手持长枪,率先入城,带领着数百的武卒,一声大喝:“儿郎们,给我杀,闯出一条血路,压制守卒登上城头!”

这数百人杀红了眼,勇猛过人,劈砍刺削,压着守卒无法靠前,另一批敢死之士,迅速冲到城门口,尽管有所伤亡,但是形成一股倔强向前的气势,受伤的士卒也坚决不倒下,支撑着身体,继续作战,直到被卫卒十几人把一名魏军武卒刺倒,插出一身血洞,这才气绝身亡。

吱呀呀!

石门开启,门外的武卒顿时呼啸冲入,如洪水泛滥一般,迅猛席卷过来,沿途的小卫守卒,直接被这股冲劲儿撞飞、推倒、踩踏,冲在最前的武卒八名为一排,手持六米长矛,如一座山般,推压上来,零散的卫卒根本无法抵抗,就被直接刺倒,横推过去。

长矛方阵开路,后面的武卒扑杀进来,向两翼散开,开始夺城。

没有多少悬念,武卒就迅速占领了平陵邑,这座城邑内有一万守军,但是夜色下,被冲入城池,各城口指挥失笑,没有统一调度,一万守军成一盘散沙,几个城门被逐一占领,不少士卒逃散出城,并没有死战到底。

许多民户不敢出城,闭门不出,躲在家中战战兢兢,听着外面喊杀声,愈演愈烈,到了下半夜,声音越来越下,城池已经告破了。

东方大白,杨匡义率领亲卫纵马出城,接管这座城邑,兵贵神速,果然不假,由于平陵城的守将,以为魏军大举进攻曹州而去,因此放松了警惕,先前那几日日夜重兵守城,变得恢复如未战之时的样子,被轻而易举拿下了。

许多卫卒临死都不知道,魏军的精锐,怎么会忽然杀到了城内?

杨匡义对这场夺城战,满意微笑,让军务司马起笔,给大帅写一封告捷信函。

很快,信函被连夜送出,马不停蹄送往兵临曹州的魏军主帅营。

次日黄昏,辰凌接到了捷报,微微一笑,继续给杨匡义发出指令,五千魏卒原地整编,然后以迅雷之势,横扫东部诸城镇,那里城邑较少,多是一些小镇,无须大军推过去。

至此,南部边界、东部边界告破,可以全心主攻曹州了。

这曹州地势平坦,周围数十里,还有两座城池拱卫烘托,相互牵制防卫,分别是东明邑、定陶邑,东北角靠临黄河一带,还有鄄城邑、郓城邑、巨野邑,再往东,就是梁山、南阳湖等齐国边界了。

因此,辰凌这支人马的任务,只剩下这几座城池,然后压制各镇乡的起义,清剿南部卫军队伍,消灭卫军有生力量,切断黄河以南所有卫军供给线路,孤立北部卫朝廷,就算完成任务了,等候三军汇合,攻破两都濮阳和朝歌。

曹州的守将是卫山童,也是卫国一名大将军,镇守南部诸郡县,为了这次抵抗魏军来袭,早在两个月前,就在曹州城外二十里,垒筑了军事堡垒和壕沟,以此为战线,阻挡魏军直接进攻城池。

由于这里平原地区,没有太多的高山险阻,但是曹州外,多天然古泽和湖泊,因此二十里外的行辕,壕沟、鹿角、倒刺围栏等,连绵着几大湖泊古泽,阻挡住了魏军的脚步,不攻破这道防线,是没有办法直接面对后面的曹州城池。

卫山童手握三万精兵,又从各城邑调来人马,凑足了五万,又新招募了五万新兵,虽然一时无法作战,但福泽后方的粮食运输、挖筑高沟、运转石头滚木,打造兵器和箭矢等工作,发动群众,死守城池,上下凝聚一心,面对辰凌大军的到来。

辰凌登上一处高岗,望见古老巍峨的曹州城,伫立在二十里外的开阔平原上,而面前数里外,就是小卫筑造的行辕堡垒,防御工事,作为第一防线,阻挡魏军的脚步,在这野外对战,可以减少后方城池的损失,以战防御,比死守城池,受困城中要主动很多。

“这个卫山童,的确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将军,非得多年的行军经验,才能把壕沟堡垒打造如此严密谨慎,无懈可击,看来这一次,将是一场持久战啊!”辰凌轻轻一叹,转身传令道:“调动扇堤关、平陵等地军队,聚集这里,准备与曹州驻军鏖战,两日内,完成行军大营的防御工事,日夜严密防守,以免被卫军偷袭……”

第0569章 鏖战之前

辰凌下令原地扎营,三万五千将士挖壕沟,筑堡垒,埋鹿角,每隔八十步竖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建立辕门,点将台等,这将是一场鏖战,不急于一时,寻找机会下手。

把防御工事建立完善后,防止对方的攻击,辰凌初次领军,一切都在摸索中,不敢保证自己每次都能势如破竹,万一遭受意外攻击,如何乱中调度,他心里也没有数。

穿越者不是无敌的,辰凌一直在谨慎学习和思考中,如履薄冰,不敢大意,这才九死一生,逢凶化吉。

这次垒筑防御等,辰凌亲自到各营地视察监督,确保夯土垒石的质量。

魏军的营寨设在一处矮丘之上,这是面临曹州唯一的一处高岗山丘,这平原地带,山坡都很少,就地利用树林山势,乱石丘凿等种种天然条件,砍木立栅,插上密集的马矛,防止敌军骑兵突营。

数万将士齐动手,挖出长达数里的壕坑,形成彼此对峙之局。

只见六七里灯火如星光,漫山遍野尽是营帐,军威浑然,肃杀冲霄,使人见而心悸。

辰凌、夏世雄、滕虎、沈铮等将领,站在点将台上,眺望数里开外的敌营,连绵不绝,灯火通明,不断传来铁骑声、兵甲声,轰隆隆,似乎还有战车驰骋,隐隐正在集结,演练着阵法。

对于古代阵法,辰凌懂得不多,尽管在古书上看过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才太乙阵什么的,只言片语,都停留在字面意思,不得其中深意,浅尝辄止,不了了之,因此对排兵布阵,他并不在行。

如果真的对阵,也是需要先锋将夏世雄与对方摆阵厮杀,辰凌作为主帅,负责压阵观看,关键时候发布进攻或撤退的号令,亦或调兵援助,从旁斜插助阵而已。

“关于这位老将卫山童,你们可有了解?”辰凌问道。

夏世雄拱手道:“卫山童,据说是卫福通的大哥,卫国一员老将,一门忠烈,子孙六代为将,极其骁勇,与皇室还有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