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水滚滚,声势骇人,在天地自然伟力,任何人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

水位越来越高,不断向上翻涌,城头守卫慌乱无措,不知如何抵御。

卫山童明白了辰凌的打算,当初吐了一口鲜血,自己辛苦筹备数月,把曹州城墙垛口及城门精心打造,有利于防守攻城战,而现在,似乎都用不上了。

不过总算他还是一名老将,没有吓得软脚认输,苏醒过来后,第一个命令就是,马上通知城内的百姓,赶快怕是房顶,备好木材等可漂浮物,以防被洪水溺死。

第二个命令,则是让不会水性的士兵撤离,到城内高房顶上,准备木板木柱浮水,四处伏击,与魏军巷内厮杀,城破前也要拉一些垫背的魏军将士,消耗他们一些兵力。

“轰隆!”

有几段常年失修的侧偏的城墙,被冲垮塌,洪水入城,紧接着,四处露水,只要豁开一道口,水势就会冲走阻碍的石头,迅猛入城。

“城破了。”

辰凌、周淮英、杨匡义等将领,站在数里外的小山坡上,看到曹州岌岌可危,被一片汪洋包围,都非常震撼,这种场面,对于他们这些旱鸭子陆军而言,非常陌生。

“传令,先锋营出兵!”

“咚!咚!咚!”

沉重的战鼓和牛角同时响起,在河床两侧不断有木筏下水,一些精通水性的士兵,手短弩机和弓箭,背着长戈,乘着小船,更多是站在原木捆绑的巨大木筏上,前面的士兵手持一人高的滕盾,借着水流的涌动,不许费力撑划,就快速杀向了曹州城池。

自古以来,借助自然之力的威力何止胜过千军万马,博望坡一把大火,诸葛亮凭借三千甲士,烧毁夏侯惇率领的十万曹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回;关云长水淹七军,都是利用地势,借助水火自然之力,人为制造一场灾难。

辰凌紧紧关注的战局,小段部分城墙已跨,魏军可以乘虚而入,射掉卫军局部的守卫。

果然,有城墙垛口的射手冷箭射向木筏的魏军,同样,魏军也在朝着有守卫的地方发射弩箭,互有损伤,但是很快,魏军近百支木筏涌入城内,每支木筏少则七八人,多则十多人,一千多精锐作为先头部队,冲杀进去。

河水犹如铁甲洪流,冲锋陷阵,横扫一切,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卫山童心在滴血,脸色灰败,重重叹一口气,曹州城,今日就要告破了,自己的命,也到了尽头。

第0596章 破曹州城

洪水无情,不管是将士和无辜百姓,都一视同仁,冲倒了房屋,溺死大片军民,半座城都陷入了汪洋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对于天地自然伟力而言,没有什么善良不善良,任何万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区别,繁衍于天地,死后又归附于天地。

几个时辰过后,辰凌看到形势已经掌控在手中,立即下令点起黑狼烟,让上游的将士,切断水流,停止水势蔓延。

与此同时,夏世雄率领五千步卒,撑着木筏作为第二波部队,再次攻入了曹州城内。

杨匡义率领三千武卒,作为第三波部队,攻入了城内。

守军和百姓混作一乱,城内到处叫苦连天,幸好一些百姓提前得到通知,爬上了房顶和高建筑物,但是房舍倒塌,还是波及一些人,水势已经淹没了低地势的一片片街道和房屋。

难民有的趴在木门、桌椅、床板上,得以保命,也有一些老人,行动不便,直接被灌溺在家中,溺水而死,到处是漂浮的尸体,有卫军士卒,也有老百姓的,整个一场洪水灾难。

魏军这时开始把荒野上围城堵水的堤坝打开,把水流引向低洼的湖泊和庄田地,这样一来,水位开始下降。

两万主力甲士,早在数里外的山坡空地聚集,等水位一降下来,立即展开全面进攻。

诸将看着辰凌挺拔的身姿,站在山冈上,一动不动,观望着曹州城,对他的计谋和果断钦佩无疑,这一路横扫下了,施展了多少计谋,几乎每次都是奇招险棋,大破敌军。

辰凌却身如磐石,面色沉重,脊梁挺立,双肩似乎肩负起万千的生命,江山的厚重,诸将看了,都忍不住感到沉稳、坚忍不拔,无法撼动,就像泰山一样在心中。

“大帅的军伍杀伐之气,似乎更加浓烈了。”

“嗯,也更厚重了,像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止,军令一出,莫敢不从!”

一些副将、都尉整装待发,仰首望着山坡上的大帅,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敬佩,越来越有将帅的威严和气息。

“咚咚咚——”

一个时辰后,街巷战已经白热火,八千多精锐已然入城,四处击杀躲藏、逃遁的守军,这时洪水已散开,不过城池内外,仍有齐腰的余水,由于水位低了,排水开始缓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彻底干净,不过并不影响大军入城了。

“进攻!”辰凌一声令下,掌刀一挥,万千铁戈所向,寒光照铁衣。

“呜呜——”

牛角号吹响,大军开拨,犹如潮水一般,卷向城池,临近城墙时,水仍齐腰,速度有所减缓,但是冲向了各处的豁口,偶尔城头也有冷箭袭来,但是数量较少,射伤力有限,无法阻挡大军的步伐。

“杀——”

厮杀声在城内展开,辰凌轻轻闭上眼,已经不去考虑成败了。

他在思考,城内究竟有多少的浮尸,多少无辜百姓遇难?

虽然他必须这么做,但不代表他没有愧疚心,毕竟辰凌不是土生土长的战国人,也是生于法治社会的后世青年,对于生命的可贵,从小就有了概念,做不到战国将军那样铁血无情。

辰凌闭着眼,但不后悔,这是战场,很多时候,为了胜利,为了减少麾下将士的伤亡,会挥起屠刀,牺牲一些无辜者,但谁不是无辜的呢?

这些驰骋沙场的万千将士,他们不是无辜吗,被征伐兵役,为国家而战,甚至没有任何基本保障,只为了让家人能获得一份抚恤金和土地,还有很多,都是被抓来入伍的。

做大事者,就要磨灭掉这些妇人之仁,心放大爱,为了一个宏远目标,而不懈奋斗,不被负面情绪干扰,辰凌越来越觉得,他更加成熟了,经过一系列征战,不止提高了他带军能力,最主要锤炼了他的意志和心性。

当他睁开眼帘,一种说不出的光芒,闪烁在眸子间,充满了睿智光彩。

一个时辰后,城内的喊杀声逐渐收敛,最后销声匿迹,各城楼分别矗立起了大魏的旌旗,四面城门开启,清理河道,收押俘兵等。

辰凌神色一动:“传令下去,立即入城排水,救济百姓,开放官粮,处理浮尸,统计伤亡人数……”

至此,魏军彻底掌控了曹州城,黄河以南的卫境,只有东明、定陶、邺城、巨野等五六座小城邑了。

一番救济,把城内难民分批安置,关押了投降的卫兵,魏军开始断流截闸,堵截河床,上游驻扎了精兵,以防被卫军捣毁,反而把魏军水淹在曹州城内。

“守将卫山童呢?”辰凌看到杨匡义、夏世雄等将领,开口询问。

杨匡义神色复杂:“已经……兵败自刎,死在了城楼上。”

英雄惜英雄,尽管立场不同,但是对方的气节和人品,还是能让对手折服的。

辰凌叹道:“把他厚葬吧,另外,允许卫人认领战死的卫卒尸体——”

“遵命!”杨匡义抱拳一礼。

辰凌沉思一下,眸光闪烁,又说道:“抽调一万新兵,帮助垮塌的民房,进行修缮,尽量减少百姓的损失,让受灾的民众,尽快安稳下来,迟则恐生变。”

魏军在曹州城驻扎下来,修筑防御,救济百姓,约法三章,没有再侵犯城内的民户,使得曹州城内的形势迅速稳定下来,没有闹起民变和起义,军民互不干涉影响。

接下来数日,新军驻扎在外,进行阵法训练,打造攻城器械,做出要征战的样子,演武声,每日冲霄而起,喊杀声震天动地,军威之气十足,长戈所向,战力强盛。

很快,有斥候传来消息,东明城和定陶城的守将先后弃城奔逃,城内守军有的卸甲归田,有的北渡黄河,剩下守军不到三成了。

辰凌立即下令夏世雄、杨匡义带军去往两城邑,情况属实,不战屈人之兵,很顺利地占据了城池,两城拱托着曹州,形成鼎足之势,使得魏军在这一带站稳了脚跟。

这一日,进入了冬月,漫天飘起了雪花,卫地第一场雪降临,而各地征战都降了温,进入冬季,对于攻城交战都不利,因此,列国战场,短暂地止了兵戈,开始熬冬了。

第0597章 慕名而去

卫境下了第一场雪,寒风瑟瑟,雪花飞舞,天地一片沉寂、萧索。

辰凌运筹帷幄,先后派了周淮英、杨匡义、姜寇、滕虎分兵袭击邺城、巨野两地,这里的驻军早已人走楼口,只留下半数的散兵游将,开城投降,果然如卫山童生前所料那样,一旦曹州实现,那些小城邑,数千人马,根本没有抵抗的士气了。

白雪皑皑,掩盖了不少荒村古井,由于战乱破坏了不少村民的房舍,入冬之后,有些老人经不受风寒侵袭,相继撒手人寰。

流浪在外的难民,每日都有被冻死了,一旦染了风寒病,这年头可没有消炎药、退烧药,体质弱一些,很容易在后世常见的感冒中,丢了性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真实写照,莫不悲悯。

辰凌坐在居室桌前内,身披素锦长袍,头束发巾,室内有兽炉炭火点着,温暖如春,他用铅笔画着地图,被占据的城池和乡镇都划伤了圈圈,历经三个月,黄河以南大部分卫地都被占领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明年开春前,巩固这片卫国沦陷区,确保后方粮草和棉被供给及时,大军驻守城池,四个月后,顺利熬到春天,继续大战。

卫国的半壁江山,尽数被划入圈内,可以说,他已经出色完成此次伐卫的任务,至于其它两路,都卡在一半,与卫军对峙,最后殊死搏斗,只要明年来春,大军北渡黄河,与另外两支大军汇合,灭卫战就算成功了。

不过,辰凌并不希望这样顺利,如此一来,魏国的国力损失少,仍非常强劲,这会给日后燕国的统一战争带来不利,需要把站在继续拉长一些,于是,辰凌继续下来,由夏世雄将军,带来两万大军,赶赴宋卫边关驻守,以防宋军从背后卷土重来。

分散了兵力之后,手中只有四万军队,由于邺城、巨野、定陶、东明各城池都分散了守军,因此能带走渡河的大军,只剩下不足三万,可借口推脱,减缓对黄河以北战局的涉入,让其它两路军与卫多消耗一些。

把卫地南部的情况,写好了奏折,让斥候快马送往大魏京城,呈递给魏王,然后下令三军,在各地驻守熬冬,不再发军令作战,让不少将士松了一口气,可以顺利猫冬了。

春秋时期,大多战争都爆发在春季和秋季,数十个诸侯国,每日会上演数十场战斗,大小战争不断,因此就用春秋二字来概括东周那段历史。

自三家分晋之后,战争愈演愈烈,规模超乎从前,动辄数十万大军,一打就是数年,规模之大,时间之久,从未所见,而且战争更加激烈与频繁,因此这段历史被称为了战国。

冬天季节,不利于冷兵器的交锋,因此入冬之后,大军一般都是常规性选择对峙,暂时休战,互不大规模攻击,偶尔偷袭和劫烧粮草,还是会发生的。

处理完这些事宜,辰凌披着斗篷,走出了庭院,望着满园的积雪,树枝挂满琼花,有一种思乡的冲动。

“该回燕国看看了,眼看入冬了,不知那里安置难民,还有新政推行如何了,尽管每隔一段时间会有情报传来,但都是粗略概括,寥寥几个字,‘已推行’、‘未有动乱’‘全民拥戴’等词语,无法客观地看到,总有些放心不下,毕竟事关燕国的未来,如果自己长期脱手不管,担心变法的方向,是否与自己的初衷吻合呢?”辰凌心中暗暗想着。

“回燕!”辰凌下定了决心,反正在曹州这边无事,不如替换了身份,金蝉脱壳,回到燕国,亲自考察一番民情,亲自掌管朝政,监督一下群臣文武百官的状态,将相之间是否和睦,朝廷有哪些党派,有没有出现明争暗斗的情况?

辰凌找来了侍卫叶羽,吩咐一番,叶羽点头,转身去安排,片刻后,找来了跟随军中潜伏的那个替身,由锦衫卫派来的一名易容师,把那名替身易容成了辰凌的容貌和身形,交由荆鹏辅佐。

他和叶羽收拾了行囊,准备明日离开卫地,渡过黄河,回到燕国故土。

次日,两匹坐骑驰出了曹州,赶往北面的黄河渡口,辰凌和叶羽都乔装打扮一番,扮作了毛皮声音的卫人商贩,手持通关书令,由于魏军在这片地区戒严,但是对于持有通行书令的人还是不刁难的,予以放行,维持正常的治安运作。

“公子,咱们选择赵境回燕吗?”

辰凌沉思一下,想到中山、卫、齐交接处,有一地名为沧州,据说鬼谷宗在那里设立了大范围的难民安置区,他很想过去看看,难民的情况,以及鬼谷宗究竟有何超然之处。

“不,走齐境,去沧州,救济难民的地方走一趟!”

叶羽欣然听命,两人选择了齐境,但是由于冬季行商少,黄河沿岸,并没有多少船家,许多破旧的船只,随意停泊在岸堤边,横七竖八,无人问津,二人在渡口等了两日,凑足了渡河的名额,才有船夫过来接送。

辰凌站在木船上,冒着严寒,渡过了黄河,如果再晚来半个月,黄河也要冰封了。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不知不觉,辰凌想起了陆游的诗句,虽然彼此身份不同,但是也有几分萧索阑珊,颇有感怀山河兵戈的味道,陆游一心向着收复河山,辰凌想着如何一统江山!

渡过黄河之后,向齐国的边境赶去,沿途人烟稀少,百里鸡鸣,村舍星星点点,大多原始山林,野兽出没,两千多年前的中原,大自然的确有几分原汁原味。

叶羽骑着马,一边好奇说道:“公子,听说鬼谷宗乃是十大圣地之首,目前为天下第一大宗,孙膑庞涓、张以苏秦四位名士,皆出于此宗,近来更有人说,连商鞅也是鬼谷宗的记名弟子,曾被鬼谷子先生暗中传授法家之术、理、势、法,融合了西河学派,又兼杂了纵横与兵家的学问,才使商鞅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

辰凌摇头失笑,对于这些,他也不清楚,事实上,到了他那个年代,许多古代辛秘早已雪藏,连这个时代的人都不知道,他来自两千年后,就更难以说清了,靠史学家意淫推测,终究不可靠。

“苏秦提到,鬼谷宗,有他一位小师妹,澹台清儿,惊才艳绝,精通鬼谷宗学问大成,乃是继鬼谷子之后,又一位博览群家的智者,很多同门人,都称她鬼谷圣女、鬼谷仙子,如果这次有机缘遇见,我倒要瞧一瞧,此女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辰凌催马扬鞭,心中涌起一份期待和好奇。

第0598章 棚户灾区

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属于中山、卫、齐鲁接壤之地,往北过了易水,就是燕国的疆域了。

据史籍载,自桓公二十二年,约公元前664年,桓公援燕山戎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兵家必争之地,频繁之战事,民遭涂炭,民生维艰,古有“远恶郡州”之称。

沧州因地处“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涝、虫灾不时降临,正常年景,许多人家糠菜半年粮;重灾之年,流浪乞讨,卖儿鬻女者不鲜。民谣云:“抛弃黄口儿,一乳恩情尽;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历代许多壮丁,以贩盐维生,而官府缉拿甚严;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则必习武事。

故此中山、卫、鲁被讨伐,一些难民北上,途经此地,都自发集结,临时居住了下来避难,加上鬼谷宗一批精英弟子来到这里,为各地难民划分了区域,奔走列国,从各诸侯国要来不少粮食,救济这里的百姓。

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想打仁义牌,尽管名义上已经侵略了小国,但还是装作仁义之主,鬼谷宗弟子一开口,都许诺援助一些救济粮,因此各国都派人送来一些,数万石、十万石不等。

辰凌和叶羽抵达沧州地段时候,已经过了晌午,简单吃了干粮和酱肉,喝了几口酒暖暖身子,北风如刀,刮骨之寒,越往北越冷,酒水下肚,血液循环,就感觉不那么冷了。

辰凌有护体真气,倒是不觉得什么,叶羽却只是三阶武者,体质比一般人强,但一连数日寒风中赶路,也有点吃不消。

“公子,沧州地段到了。”

辰凌运功聚目,远远望着地平线的尽头,一座古老的城墙,点了点头,那里应该驻扎着齐兵,为了城池安定,守军肯定不允许大批难民入城,影响治安稳定的,因此难民营设在了沧州城东面一片,棚舍连绵近十里。

“走,直接去难民营,先不入城。”

两人策骑赶路,半个时辰后,来到了这片难民区。

十里棚户,用干草树枝垒砌,一家数口拥挤睡在棚户茅舍内,一场大雪,压垮了一些茅舍,有些壮丁正在修缮,砸桩子,顶木梁,不断修复,以免夜间被雪压塌伤到人。

这里有鬼谷宗的弟子,召集壮丁组成了巡街队、清扫队,不停清理尸体出去,冻死的、饿死的、病死的,不断发生,一日两次米粥,风寒难耐,一些体弱的人一旦染病,被救治回来的几率并不高,尽管鬼谷宗有医道圣手,但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没有消炎药物、退烧针等,只是草药,无法全都医治好。

幸好是冬天,病菌传染几率小,不像酷暑季节,数十万人大小便臭气熏天,尸体腐烂,瘟疫传播,那时候死人是一片接连一片……

太阳西斜,一群孩子在棚户的街道内玩耍,因为他们的年纪不大,五六岁到十岁不等,处在战争最艰难的岁月,但并不清楚,仍乐观地玩闹着。

“天下荒,救济粮,鬼谷女,救四方……”

“战乱狂,天下亡;桃源景,在北方。黑土地,丰衣粮;大燕山,建家乡……”

“辽东川,燕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群孩子,童言无忌,一边玩闹着,一边唱着童谣,都是最近难民区比较流行的歌谣。

这种宣传方式,动摇着不少难民,实在忍受不住困境和贫穷饥饿的人,带着一家老小北上入燕,从初秋到入冬,短短三个月,陆续迁徙了十多万户入燕,留下的多是一些妇孺和老人,壮年很少了,家里没有主心骨儿,无法远行。

一个虎头虎脑的六七岁小男孩看到两个壮年前者马匹走入棚户区,很好奇地跑过去,没来头地问了一句:“客从何处来?”

辰凌强颜欢笑,弯子,擦了擦他脸上的污泥,笑道:“很远的地方,途经这里,小娃娃,你的家里还有几口人呢?”

“娘亲和婆婆……”

“那你们在这里,冷不冷,能不能吃饱?”

小男孩想了想,似乎在考虑这个问题,点了点头:“冷,但是每晚都有娘亲抱,也就不冷了,就是有点饿。”

辰凌着小男孩的脑袋,从布囊内取了一块牛酱肉递给他,轻叹道:“现在世道很乱,要多听娘的话,不能惹事调皮,等长大了,好好孝敬你的娘亲和婆婆。”

男孩接过酱肉干,兴高采烈,重重点了头,转身跑回家,要给他娘和婆婆吃。

辰凌站起身,轻轻叹了一口气,心中悲悯,如果胸中没有这些百姓,即使得了天下又如何,还不是朝夕覆灭,二世而亡?

“江山一统,我要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秦帝国的王朝,要让百姓真正安居乐业,激发华夏人的聪明才智,不再任人鱼肉地生活,而非继续封建社会,宰割百姓;我发宏愿,让天下国人,人人如龙,自强不息……”

辰凌心中这样想着,眼眸中充满一种责任和睿智的气息,就在这时,有人欢呼喊道:“圣女来棚区看大伙了,待会要在广场阐道,讲解普度众生,救难之法,大伙快去听啊……”

“鬼谷圣女又来咱们棚区了,太好了,圣女如天仙,慈爱心肠,平等对待众生……”

“鬼谷女,战国第一奇女子,通天彻地,学究天人,又要为大伙儿讲解度厄之法了……”

消息传开,像插了翅膀,不翼而飞,顿时棚户内涌出了不少难民,原本寂静的灾区,忽然喧闹起来,人声鼎沸,老弱病残,妇孺翁妪,都挤出了茅舍,棚舍街道上,人潮如涌,全都朝着广场赶去,生怕晚了,占不到好座位。

叶羽一惊道:“鬼谷圣女,难道就是战国红颜榜上,排名第一的玄女,澹台清儿!”

他情绪起伏,激动道:“公子,太好了,想不到咱们这么运气,刚来到这,碰巧出现玄女了,真是天大机缘,咱们也去瞻仰一番,玄女的风采吧,公子!”

辰凌微微点头,他对这个玄女也充满好奇,战国红颜榜,大多数都与他有些关联,洛语嫣、墨妃暄、庄若水、甄岩儿、白若溪、苏沐、莘婵儿……一个个如天之骄女,倾国倾城,没有一个是庸才俗粉,可想而知,这世间公认的第一女,究竟如何惊才艳绝呢?

“叶羽,把咱们坐骑拴好,跟在百姓后面,去瞧瞧……”

“喏!”叶羽一听公子答应下来,更加高兴,急忙拉着两匹良驹,找了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