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匡章呵斥了田单,觉得很有威严和面子,当下宣布兵分三路,以及在场所有武将的统属,各路大军联系、情报传送、粮草供给与接应等问题后,敲定了大致进攻路线,然后各回各的营盘了。

……

就在齐国伐宋的时候,赵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赵武灵王因宠妃吴娃患有重疾,赵王伤心之下,为了兑现对吴娃的诺言,废掉了太子赵章,改立王子何为太子,权臣肥义为新太傅,改变了赵国目前政局的状况。

太子新立,随之带来的就是一场政治洗牌,拥戴赵何的一派,如肥义、李兑等人,都相继得权,获得利益,掌握了不少实权。

数日之后,齐国伐宋的消息传入邯郸王室,让赵武灵王振奋起来,特别是听去燕的使节传来加快密报,转达了天女在燕国的一些说法,当今天下,变相横生,谁下手早、谁的实力强,就能统一天下,自甘堕落者,必然会被消灭,战国纷争将起,天下再无宁静之日,雄心燃烧起来。

赵武灵王突然宣布自己退位,把王位传给了初立太子的赵何,因年龄未到加冕之岁,暂为储君,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

赵武灵王赵雍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使用有着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称号。

他让赵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个考虑是,自己很快要经常亲自带兵打仗,对付六国,争夺天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到不测,到时候,赵国必定会大乱。先前几代国君都是在政变中或者在反政变中即位的残酷事例,让赵武灵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权平稳的交给自己的接班人,而且还要送上一程。

不过,公子章比赵王何年长十岁,性格强悍,体魄健壮,大有赵武灵王之型,本来最为赵武灵王喜爱,在数年前攻伐中山时,不到十八岁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统率中军的重任,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攻打中山的大胜利。

此后,公子章多次随从赵武灵王出征讨伐戎狄,屡立战功,为国人所称颂,所以赵雍虽然废立了赵章,但是仍然很疼爱,封公子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相公子章,并没有丝毫冷落。

东宫殿内,赵何、太傅肥义、中郎卫李兑等一些新王势力主干人员聚集在一起,商讨不久之后,赵武灵王出征,如何清洗赵国王城内的赵章亲信的问题。

虽然赵何为新王,但是赵武灵王毕竟还是主父,并没有搬出王宫,所以赵何还不能入住王室后宫,暂时仍住在东宫群殿。

肥义率先道:“赵主父正在考虑联合诸侯,等齐与宋两败俱伤时,对齐用兵,扩占疆土,到时候正是对付赵章的好时候!”

赵何只有十六岁,但是聪明伶俐,颇有心计,有些担忧道:“主父对公子章很是疼爱,此次出兵,肯定会把他带在身边出征,等他有了新的军功在身,就可以封王在一方,到时候,可无从下手了。”

这时郑安平知道机会来了,恭谨地站起身来,拱手一礼,低声说道:“小臣有一计,可让储君彻底解决后患之忧……”

第0868章 各凭谋计

郑安平为了这个任务,潜伏在赵国已经数年,眼看离着计划越来越接近,心中激动,此时按压住情绪,站起身压低声音,稳重道:“储君,要解决后患,当抓住时机,一击致命,如果不能打蛇七寸,反被蛇咬,将万劫不复。”

赵何皱起眉头,认真看着他,沉思一下问道:“你且说来,有何计能解决本王的心头之患?”

肥义、李兑、赵成等一些亲信臣子也都注释着他,狐疑他能出什么计策?

郑安平很色从容,早就想好的对策,凝重道:“逼他谋反,其罪当诛!”

众人听了,都脸色大变,这可是一招恨棋,等于把对方逼入绝境,完全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肥义问道:“有什么好办法,能逼迫他谋反?”

郑安平环顾一周,故作神秘道:“以主父偏爱赵章的性子,若伐齐出兵,必然会带着赵章跟随,他们有兵权在手,我们是无法动他的,但若等大军凯旋之时,数十万大军不会带回王城,在边戍就会解散,调派回各地,在回往邯郸的途中,就是下手的最好机会。”

李兑奸笑起来道:“的确是好机会,大军凯旋而归,最多也就随行亲军一两万人,如果我们在途中埋伏下数万禁卫军,东宫卫士,一定能把赵章一网打尽。”

赵何眼光一闪,显然觉得这一计狠辣直接,能彻底解决后患,但有所顾虑道:“主父在身旁,我们带军埋伏,只怕师出无名,更别说给公子章安插罪名了,如果主父出面制止,岂不功亏一篑?”

郑安平微笑道:“如果贸然伏击,只会惊扰了主父,还会引起主父的反感,到时候再次恢复公子章的太子身份,就弄巧成拙了,属下之计,并非如此简单,而是需要储君配合!”

“需要本王配合?”赵何狐疑问。

“不错,等主父携带赵章凯旋之时,储君可装作出城远迎主父,带着一部分禁卫军前往,另一部分禁卫军,就埋伏在附近,当夜停留驻扎,半夜可制造一场赵章谋反,要对储君动手夺权的戏份,到时候,储君以此大谋反之罪,可杀公子章,解决后患!”郑安平字字如珠,让在场谋士和权臣们,都为之钦佩。

“此计甚妙啊!”肥义、李兑、赵成等人,都感叹一番。

赵何心中暗喜,虽然他才十五六岁,但是极其聪明,也明白这一计如果奏效,当场诛杀公子章,还不必与赵主父翻脸,即使主父不喜,可是大权在自己手中,也就由不得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息事宁人了。

郑安平继续道:“何况田不礼这人,一直对赵主父废太子,立储君之事有很大意见,他暗自一定会煽动公子章,找机会对储君不利,到时候,储君可携带数千人马前往,给公子章和田不礼谋反的决心,一旦他们先出手,到时候咱们埋伏在附近的兵马就可以瓮中捉鳖,将其一网打尽,即使赵主父知道了,也是公子章谋反在前,储君被动防御在后,面对大谋反之罪,谁也开脱不了。”

李兑在旁笑道:“即使田不礼与赵章不动手,我们也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鄙其谋反,或者演一场谋反的戏,嫁祸给赵章,哈哈,妙啊!”

赵何也怦然心动了,最是无情帝王家,从古至今在权力腐化的王室内,夺权争斗从未停息过,为了权位骨肉相残多不胜举,如今他被推上储君之位,肯定不想放弃手中的国君权力,而已一旦失去,面临他的就是粉身碎骨,夺权者是不会放过他的。

所以自从他被改立太子和册封储君之后,赵何就被肥义等人灌输了思想,没想过要再交出权力,没有退路了,只有勇往直前,所以阻碍都要杀掉,这样他才能在王室中活下去。

“郑大夫觉得,哪里动手最合适?”赵何问道。

郑安平神色凝重道:“沙丘行宫!”

“沙丘,为何选此地?”

“沙丘行宫,在邯郸东南两百里,从齐国退军回来,必经过此地,到时候储君带一些大臣在此行宫设酒宴迎接,为主父和将士们接风洗尘,名正言顺,调动禁卫军就埋伏在沙丘附近待命,万无一失。”郑安平解释道。

赵何点着头,与李兑、肥义、赵成等人相互看了一眼,都闪过一丝异芒。

……

齐伐宋的消息传到了魏国,这个老对手高度关注,齐魏两国,数十年来相互争霸不断,不过齐国的孙膑,打破了魏国的庞涓,导致魏国失去中原霸主地位,两国仇恨很深。

魏襄王听到齐国悄然出兵,不与其他诸侯商议,就要吞并宋国,勃然大怒,在大殿上,就宣誓要出兵援宋,与齐国大动干戈。

这时丞相甘茂站出来,拱手道:“君上,暂时不可出兵!”

“哦,为何?”

“时机不成熟,现在齐国四十万大军兴师旦旦,与宋军在边戍要塞正在激战,齐出变法图强,准备三年的时间,筹备粮草和军械,就是等着伐宋,以宋国薄弱的国力,挡不住几个月,但是宋王勇猛,绝对会反扑,到时候,齐宋两国损失惨重,两败俱伤之时,我魏国可联合燕、赵、楚、秦,以齐国不遵逢泽会盟之约,私自对宋国动兵之由,对齐国讨伐,以盟军之利剑,对付齐国,比咱魏国单独用兵划算,还可以保留我大魏的实力!”甘茂口若悬河,把全朝文武大臣都说得点头赞同。

上大夫倪良也站出来附和道:“君上,丞相所言深有道理,可借助盟军之手打击齐军,到时候不但齐国要把宋国吐出来,让盟军分割,最后说不定还迫使齐国割地求和,一举两得!”

魏襄王闻言大喜,也觉得此计甚好,自己不用出多少兵力,就能超额得到目的,对甘茂之才,更加倚重,开口道:“奔走列国,联合盟军之事,就交给丞相去办了,最好不带秦国,以燕、赵、楚、魏四国兵力,就足以破齐,到时候瓜分齐国和宋国,就不必分给秦国了,毕竟西秦始终是中原诸侯的大患!”

甘茂恭敬一礼道:“臣过几日,就会出使燕、赵、楚三国,联合盟军,不负君上之期望……”

第0869章 咸阳对策

齐国与宋军边戍激战,如火如荼,秦国咸阳宫内,也展开一场辩论交锋,一方主战,当出兵讨伐齐国,一部分主和,等诸侯有动作之后,静观其变,谋取利益最大化。

宣太后已经四十岁了,但是皮肤保养的非常好,浑身丰腴似乎要滴出水来,特别是一身大权独揽,对于这个野心欲极大的女人而言,心情奇好,还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义渠王,每晚陪她折腾,容光焕发,女性成熟妖娆之美,在她身上体现得无以复加。

原本宣太后就是极美的妇人,到了四十岁的中年,仍然像二十七八的少妇一般,那臀挺翘得如玉盘,鼓鼓的,圆圆的,胸前的两团雪丘更是波涛汹涌,隐隐要盖住世间女子的芳华。

咸阳宫殿内,宣太后宣召了樗里疾、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嬴显、泾阳君嬴悝、上大夫王稽、大将军白起、将军蒙骜,这些人都是她的心腹,目前朝廷的中流砥柱。

宣太后美姿依靠在木榻上,神色慵懒,但是精气神却非常好,美目扫过众人,笑嘻嘻问道:“齐国那头犟驴,野心大,目光短,忍不住对宋国动手了,诸位觉得,我秦国是当前出兵助宋,还是与诸侯合盟,对齐国下死手?”

穰侯魏冉掌管着军权,被封为候,兼秦国的太尉,先开口道:“臣以为,当出兵援宋,击败齐国,原因很简单,齐国吞宋,如果成功,会使齐国壮大,成为秦国最强劲敌,如果被诸侯联合打败,那么魏、赵、楚等国也会趁机瓜分宋国,使诸侯国力强大,同样成为秦日后东进的障碍,暂时保住宋国,就是拖延齐国与诸侯的发展的脚步。”

宣太后闻言点头,魏冉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宋国是东方诸侯瓜分的对象,不论谁瓜分,都会助长诸侯的实力,对秦的东进计划,造成影响。

蒙骜站起来抱拳道:“末将愿带兵前往!”

宣太后抛了一个媚眼,异光闪闪,摇头笑道:“忙啥,还不决定呢,蒙将军请先坐下。”

蒙骜闹个大红脸,珊珊坐下,实在受不了太后的媚眼一瞥。

宣太后却丝毫不觉,这本就是她风骚的一面,本色演出,转眼看着过了花甲之年的樗里疾,虚心问道:“老智囊,你认为当如何做?”

樗里疾被秦人公认为秦国的‘智囊’,世称樗里子,是秦国少有的,堪比诸子的大智者。

“根据线报,齐国伐宋,已经引起赵、魏、楚、燕的不安,据说咱们的老友,甘茂先生,已经开始出使赵国了,以魏王和甘茂对咱们秦人的方案,这次对付齐国,肯定不会拉咱们秦国入伙的,如果我们现在出兵,只会与秦国打个两败俱伤,让赵、魏、楚等国,联合起来,既划分宋国,收拾齐国,还能掉过头,切断咱们东进的秦军,甚至再一次攻到河西秦川来,于公于私,现在都不是出兵的最佳时候。”樗里疾的声音苍老,但是却铿锵有力,说的在场每个人,都豁然开朗,醒目警觉。

宣太后听后神采飞扬,像是喝了一壶酒,满脸春情一般,显然是很兴奋,微笑着道:“老丞相说的没错,现在出兵,正是要把齐伐宋的战火,引到自己身上,弄不好,又是一场盟军合纵抗秦,再说,秦要出兵对付齐国,鞭长莫及,数十万大军,要穿过魏国和韩国,长途跋涉,粮草供给要比在本土作战多出两倍,这不是烧钱啊,即便瓜分了一部分宋国领土,难道咱们还有能力跨越魏韩,隔空占着宋国吗,到时候被人怎么歼灭都不知道,所以,援宋抗齐,百害而无一利,哀家断然不许这样做!”

魏冉、芈戎、嬴显、嬴悝、王稽、白起等人,都知道这太后说话百无禁忌,看似好像一位遗孀妇人,其实心计和智谋都要高出男子,吃亏的事,她才不会做,一旦认准,谁也劝不了。

“太后所言极是!”众人都没有反对意见。

宣太后笑了笑,继续问向樗里疾道:“老丞相觉得,下一步咱们要如何应对中原的战乱纷争?”

樗里疾感叹道:“天下要大乱了,这是不能改变的事,秦国当务之急,保存实力,扩充军备,随时准备东进的战略,但是要等诸侯与齐大战之后,如果能借诸侯之手,灭掉齐国,也等于去了秦国东方的头号大敌,而秦国的战略,依然不变,就是先近后远,重兵对付魏、赵、韩,这三晋之地,韩国弱小,虽然最好攻打,但是却最容易引起魏赵的援助,演变成盟军抗秦。”

“所以秦国出兵,必先是对魏和赵两国动武,这样三晋就不会联合,攻魏国,则韩、赵会乐于旁观,借秦之手削弱魏国;攻赵国,则魏、韩同理,因此老臣以为,看中原大战之后,魏国与赵国谁损失的厉害,秦国就可以猛攻哪一国,同时派人与燕国暗中夯实盟友关系,互不干涉,彼此没有利益冲突,却最容易拉近关系!”

魏冉、芈戎、嬴显、嬴悝这秦国四贵,看着樗里疾,心中都暗自佩服,王稽、白起、蒙骜等人,更是推崇备至,难怪被称为秦国智囊,名不虚传!

宣太后嫣然一笑,频频点头,转而对白起道:“白将军,哀家给你二十万大军,就在河西之地练兵,给哀家打造一支精锐王牌之师,等到诸侯与齐战乱结束,就兵出河西,与赵或魏,决一成败,洗了前辱!”

二十多岁的白起,脸色刚毅,目光坚定,浑身透着一股凌冽的军伍雄壮杀气,拱手道:“臣鞠躬尽瘁,当为秦国,杀出一片大大的疆土!”

宣太后看着壮志满怀的白起,心中安定,都说秦国缺名将,但是她在白起身上,似乎看到了中原那孙武、吴起、孙膑、庞涓等名将年少的英伟之姿,不久将来,秦国也会出现一个战国名将!

第0870章 偷袭未成

齐国兵分三路,进攻宋国,以迅猛的攻势,夺取边境要塞,大军已经进入了宋境,步步紧逼,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摧垮宋国的防御和抵抗。

中路大军,正是齐上将军匡章统领,虽然在点将会上,看似粗犷傲慢,但是带兵之时却很谨慎,并不急进,稳扎稳打,一步步推进,缩小宋军的防线,同时派出数百斥候,游散在营地方圆百里内,时刻查探情报。

谋士仲桦奇怪问道:“上将军前些日子不是对宋军不屑一顾吗,为何作战进军反而又谨慎起来?”

匡章笑道:“未战之前,要有傲气,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作战之时,却要谦虚谨慎,任何对手,不论他是草包还是名将,谨慎总是对的,本将军行军作战二十年,大小不下百战,虽然没有吴起孙膑那样成为列国名将,但是在齐国,孙膑军师之后,本将军还是能排上名次的,你以为,我真是一个莽夫之将?”

“这,属下不敢!”仲桦赶忙赔礼。

匡章冷哼道:“在点将会上,田单那小子,不过是初出茅庐,仗着在临淄反击战中,以火牛阵大破盟军,还真以为自己是名将出师了,不知进退,在帅帐中,尽管指点我们这些老将,不给他一点颜色,让他收敛,就凭他的年轻性子,以后不是好事!”

仲桦劝慰道:“其实田单也是一片好意,只是初次行军入仕,对军伍中的规矩,还有仕途中的尊卑,还不了解,全凭一股热血而已,并无傲慢之意,上将军不必与他一般见识。”

匡章摇头道:“这种人,年少多才,往往心性磨练不够,以自我为中心,不敲打敲打,在年轻时候知道进退和火候,不利于成长,以后尽管能成为一方名士,但也难有大成就,这个乱世,并非有才华,就一定能施展,取得丰功伟绩的,需要机遇,个人的心性,对官场人心的把握,何尝不是关键?可惜我没有治国之才,注定马革裹尸在疆场之上,做个只懂带兵的武将了。”

仲桦没想到上将军能说出这番话来,心中多出几分敬意。

“上将军,听说宋王偃天生神力,武功超群,麾下有一支三千武者组成的利剑,如果他出动,神出鬼没,偷袭营盘。怎么防范?”

匡章淡然笑道:“我在方圆百里,散出明哨、暗哨、游哨,成百上千,一旦有异况出现,立即焚烧狼烟或山林报信,只有提前预知,偷袭就没有用处了,正面交锋,三千人,能挡过二十万大军吗?”

仲桦点了点头,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又问道:“上将军觉得宋王偃如果出动,会偷袭那路军马?”

匡章微笑道:“所料不错,当是我这路主军,以宋王偃的高傲,肯定认为,只要把主路统帅击溃,其它两路自然不战自溃了。”

仲桦佩服起来,还未等说话,就看到远方三十里,火光冲天,有军情发生。

匡章面色沉重,想不到宋王偃这么快就来到前线了,而且已经冲进一半才被发觉,果然厉害,他看着远方,喃喃问道:“你知道本将军与名将的差距在哪吗?”

“属下不知!”

“那些名将,能转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以少胜多,把不利因素规避,依然能战胜强大的对手,而我只能在客观条件,强出对方将军的情况下,或着实力相当时,才能保证不输,如果客观实力,如粮草军力高出对方很多,能保证稳胜,不会阴沟翻船,这是一国砥柱将军的所必须具备的,如果孙武、吴起、孙膑这些人是将帅天才,那么庞涓、伍子胥就是地才,我充其量算得上人才,就像上次,五国伐齐,我无法阻挡,因为我不是天才,只是一个人杰而已,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仲桦也是深深一叹,能做到将帅人才的,诸侯国内又有几人呢?能保证在实力相当的时候不输,在客观条件高于对手时,稳定战胜,这已经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将军了。

毕竟天才名将,自古以来,数百年才聊聊一二人而已!

“来人,击鼓,长枪手、盾牌手、弓箭手就位,由冯冰将军统领作战,辎重队、轻甲兵、骑兵、重兵队后撤二十里!”

“喏——”令鼓手开始击鼓,很快,各军营按照事先匡章将军制定的计划,准备迎敌的就位,撤退的开始悄然退走,到二十里外的第二防线保存实力,以免被乱军袭营,烧毁粮草,冲乱坐骑,相互践踏。

小半刻,宋军的先锋就冲过来了,宋王偃亲自带领,赶到五里之外山丘上,听到营地的鼓声,以及月夜下,夯土壁垒防线上,火把通明,明显提前就准备好了,以逸待劳。

宋王偃再自负高傲,也知道就凭着他带三千多人,难以袭营破敌,还得需要大军配合,于是下令,原地驻守,等待后面的大军赶至,又过半个时辰,宋军的战车队、骑兵队、重甲队赶来了。

大军汇合,足有六七万人,都是宋王的禁卫军,绝对是宋国的主力部队。

“大王,齐军严以待阵,正面冲击,恐怕伤亡会很大!”宋国的将军戴文权拱手进言。

宋王偃摇头一笑道:“你且带兵正面冲杀,我会派三千锐士从侧面进攻,撕破防线,到时候正面与侧面夹攻,大破齐军!”

“臣明白了,这就吩咐下去,准备进攻——”戴文权心中大定,顿时来了精神。

呜呜呜——

沉重的牛角吹起,传的极远,带着一股沧桑感,在黎明之前,好像要吹破黑暗迎接光明。

“进攻——”

战车出动在前,哐啷啷车轮碾压着地面,朝着生前方冲杀过去,战车后面就是弓箭手、刀斧手掩护尾随,主力铠甲重装军殿后,气势如山一般在移动。

这时齐军一方,匡章看着宋军集结在数里之外,知道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

“全军准备,宋军开始进攻了!”

“破风、破风——”齐军最前线盾牌手,用长剑敲打着盾牌,发出铁戈铿锵的声音,带动着全军士气,迅速拧成一股,一般情况,原地驻守停顿的军队,士气容易受到敌军冲杀气势的影响,所以这种剑敲盾牌,吼着整齐的号子,壮大声威。

第0871章 齐宋之战

宋军对齐军的阵营发动攻击了,战车率先冲锋,意在冲破敌军的防线和阵脚,掩护战车后面的甲士。

车兵、骑兵、重甲兵、弓箭手,一波一波接踵杀去,数万人的气血和杀意凝成一股,瞬间笼罩着方园数里的空间。

“杀——”

宋军疯狂冲上来,呐喊声、马蹄嘶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