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莹脸颊微红,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咱们可是女儿军团的人,床上还不就那点事儿,男人在一起说的,凭什么我们女人在一起,就说不得?”

“真的败给你了!”

“小紫,你是否还在惦记那个人?”庞莹忽然问道。

“哪个人?”西门紫一愣,感到有些诧异。

“就是死去多年的辰凌都尉啊!”

“他……”西门紫怔住了,嬉皮笑脸的面容有些发僵,心中充满苦涩,摇了摇头,不肯承认。

庞莹跟她是多年的好姊妹,彼此的兴趣爱好、言谈举止再熟悉不过了,一看她的表情,就猜出几分,轻轻一叹,劝慰道:“小紫,别傻了,辰凌已经死了四五年了,连白家和辰府的人,都离开了这块伤心之地,不在这留恋了,你还念念不忘什么?当年,你和他又没什么,只不过有些少女的崇拜而已,那根本不是爱,清醒一些吧,我和你哥哥,都希望你不要蹉跎青春,能重新正确面对感情!”

西门紫有些发呆,眼神迷离,似乎陷入了一个回忆中,喃喃道:“当年,如果我在勇敢一些,该有多好!”

“呸,勇敢献身啊?醒醒吧,即使你投怀送抱,主动下嫁辰府,难道他就不会死了吗,到头来,还不是做个闺寡未亡人!”

“至少,我的回忆能完整一些……”西门紫深叹一口气,满脸的哀伤和惋惜、后悔、自责。

庞莹翻了翻白眼,真的是拿这妮子没办法了,你说她平时挺精挺怪的,聪明伶俐,活波好动,怎么遇到感情就这样死心眼了呢?

“小紫,你醒醒吧,辰凌已经死了,你还活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即便你曾经迷恋他,可那有什么用呢?那不是爱情,他也没有真正和咱们交往过,你只是对英雄的一种崇拜,但是英雄自古不长命,世上没有活着的英雄,炽烈而短暂,如流星一样,我们只能观看,不能伴随的!”

西门紫却听不进去,一脸坚定道:“也许,过不多久,大梁城破,我们都会死,也许那时候,我就能下去见他了……”

庞莹听完,一阵无语,现在军中的将领徐少卿、惠羽等,都对西门紫有好感,在追求她,可是这妮子,竟然对死去的辰都尉念念不忘,让人费解!

西门紫仰首望着北方,眸子湿润,轻轻哩喃着:“当思念一个人久了,能感知他的存在,不知为何,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还活在世上,就在天涯的某个地方……”

第0997章 准奏灭魏计划

大梁城外,军营环环相扣,壕沟相连,旌旗遍地,箭塔相望,百米设一隘口,把大梁完全封堵其中,想要突围出去,顿时就会被察觉、阻击。

秦开是打草原骑兵战出名的,因此来到中原,仍保留骑兵精锐,速度快,威力强,攻城时候虽然作用减弱,但是可以用来四处巡营,不断绕着大梁城分批次转动,流动性监督,还能冲击出城作战或突击的魏军,形成一种威慑。

斥候队被他安排在百里内,任何方向的敌情、援军情况、间谍等,都会被侦查出来,把大梁城围得水泄不通,里面的人冲不出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

军营帅帐内。

秦开与麾下将领、策士们正在研究攻魏方案,第一套水战方略,包括如何征发民力、军人开决口等,还有派人紧盯水陆,阻断魏军趁机坐船东逃,因为大梁城水系发达,水灌大梁,水冲入各河系,魏人又机会乘船逃走,不过这难不住燕军,到时候在各河道都用大船拦截。

第二套灭魏方略,是调集大型攻城器械,强兵全力主攻大梁,让大梁城内的间谍,策反一些将领里应外合,派出精锐特种兵夜袭等,不过,最后难免都是双方甲士的大战,死伤肯定巨大,要知道城内可能有三十万魏军,不容小觑。

“报,将军,有密函送来!”

“呈进来。”

“喏!”守护在账外的侍卫长接过密函,不让信使入账,这是秦开订下的规矩,以免间谍混入,刺杀主帅之类的事情发生。

侍卫长手持密函进入,在大帐内,亲自抽出密函信,然后呈递给大帅。

秦开接过,仔细一看,是燕京发来的密函,而且是最高机密的王令函。

上面赫然有十一个大字:“天下大仁,以武止戈,准水攻!”

后面提出一些要求,如何在战后,安抚受灾魏人,组织民力清理水道,恢复大梁城淤泥等事项,当然,这些会有派来的民官来负责,到时候秦开派一名将领带人听从即可。

秦开松了一口气,事实上,他心中早就觉得,水攻是好办法,威猛有效,而且不伤麾下精锐,保留下来,可以西进,与韩国、秦国作战,对付虎狼之师的秦兵,如果没有精兵悍将,正面是难以获胜的,一旦受挫,对统一战争将有致命的动摇。

他还真担心燕王不顾大局,效仿圣贤沽名钓誉,爱好羽毛和仁政,而放弃这样的好战略,如今看来,燕王并非那种没有远见,不知果断杀伐之人,恰恰相反,雄才大略,当机立断,不为一事好名而枉送十万将士的性命,这才是一位英明君主的风范。

诸将看到秦开脸色露出笑容,都觉得诧异,纷纷询问。

“好消息,君上同意水攻计划,但是也叮嘱我们,注意修复水渠,不得毁坏堤坝,造成更多的伤亡,事后要安抚当地百姓,以后这些人都是我华夏国的子民,修复被灌的大梁。”

众武将听完,都露出喜色,这样一来,他们将不必冒死攻城了,不是怕死,而是顾惜自己麾下士卒的伤亡,毕竟这支精锐曾在草原打过胡人,结下生死袍泽之情,如果有策略能减少伤亡,诸将领都不肯让跟随自己数年的精兵白白去丢性命。

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的兵,秦开身为统帅,上下通令,以身作则,爱护将士,他提拔的一些亲信武将,也都是有一定人性和血性的,不是那种只为升官,而视麾下甲士性命如草芥的无情之流。

只有这样的一群将领,凝聚在一起,使得底层甲士,甘愿效命,战斗力和士气才会如日中天,所向无敌!

用兵,除了严明军纪,最重要是用心!

“君上英明,这下我们可以明着围困大梁,暗中修渠引水,准备水灌大梁城了。”一名裨将严良拍手叫彩。

秦开微微点头,这件事的确让大帐内的诸将士气高昂起来,对燕王的信任度也更大了。

其实他并不知道,在辰凌接到秦开密报请示的时候,也有些犯难,因为他通过史书,知道历史秦灭魏国时候,就是王贲引水灌了大梁城,而使魏国覆灭,但是当了他做君王,这件事就不得不谨慎考虑。

后世人不止看到秦国横扫六国的威猛和无敌,也看到了秦军的野蛮和凶狠,有时候坑杀降兵、杀戮百姓、毁坏旧宫殿、破损良田等等,使六国遗民对秦深恶痛绝,这也是秦国迅速灭亡的一个原因。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制度了最有效的军功制,杀敌首级赐爵制,以酷法治国等手段,的确使秦国迅速崛起,并坚持不足百年,就有实力统一天下,灭掉六国。

但是也正因为他指定的酷法和不惜人命,使秦国意识形态,一直充满血腥与蛮压,等天下安定之后,秦法没有变,这已经不适应统一后局势,加上在统一战争中,秦军的无情冷血形象,埋下迅速覆亡的种子。

辰凌现在不但要考虑如何统一六国,还要保证让六国人接受燕文化,认同华夏国的正统,天命所归,民族融合等,所以在发动战争中,既要胜利,但不能灭绝人性。

所以当他看到水攻计划时,脑海中就浮现了大梁城内数十万百姓被淹死的场景,这与他一直推行的仁政有些违背,所以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找来了乐毅、剧辛、范雎、苏代等辅政、军机重臣,前来商讨。

这些人都是实务主义者,不像大儒那样好虚名,而是讲究功利与实效,一听水攻计划的利弊,纷纷赞同此战略,辰凌故作为难,摇头说:“水攻战略,虽然有效,但会枉送一些魏国百姓的性命,寡人心中不忍!”

剧辛乃太尉,掌军事,故此先激动劝道:“君上,眼下魏与我为敌,魏人便不是华夏子民,大梁城内皆兵,已经算是敌兵,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我军将士的残忍,君上万不可效儒圣,空谈泛仁,让我军将士寒心啊!”

乐毅也劝谏道:“行天下之大仁,必有难以回避之不仁,想要天下太平,必要先起兵戈,此之谓也!眼下,若不水攻大梁,使昏聩魏国奄奄不灭,天下不能一统,兵戈不能止息,而徒存仁义,实属不智也!长远论乎,岂是仁义?”

苏代拱手道:“臣也以为,大梁之战,不宜执迂腐之仁义之说,而久拖不下,否则,中原仅存四国,变数不可料也!”

范雎在旁点头道:“灭国战法,不能等同寻常战法,战国兵争百余年,打仗虑及民生者不能说没有,然确是少之又少,君上以往做法,已经达到仁至义尽,这次灭魏,当由军前主帅,根据现实情况而定战略,我等不在前线,鞭长莫及,未必有主帅看的准确,是故,臣也赞同秦开将军的水攻!”

辰凌心中一动,表面该做的推辞,已经做了,水攻大梁之策,由秦开提出,由这些军机大臣一致同意,他身为君主,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个建议,即便日后天下一统,大梁魏人死伤很多,这笔账也不会由他来担负了,只会觉得燕王仁慈爱民,这就是君王帝心术!

第0998章 开凿鸿沟

秦开指着桌前的沙型地图,肃穆道:“现在就安排灭魏第一战略,根据斥候测绘,以及本帅与诸将的勘察,要灌大梁城,须从鸿沟引水,修复渠道,连通大梁城!”

鸿沟是中华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荥阳成皋一带,始于东周末期战国魏惠王十年开始兴建。

当年魏惠王之所以兴建鸿沟,是因为迁都大梁的原因。

大梁城地处华北大中原三角洲尖端附近,自古为中原中心地带。它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地理形势非常重要。同时,由于地面平坦,没有名山大川的限制,“诸侯四通辐辏”,对大梁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因受到黄河冲积、淤积的影响,开封周围河泽密布。附近不仅有济水、颍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还分布有圃田泽、蓬泽、牧泽等天然湖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网区。

魏国迁都大梁后,魏惠王曾多次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苦心经营大梁城外围的水网,使得大梁水道纵横,航运发达,魏国的船只可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流域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鸿沟也是在那时候主修的。

“彭可、荆飞,你二人负责组织民力,把乡野一些魏人,黄河北岸的一些赵人,组织起来,至少需要几万劳役,挖沟通渠,限三个月内,入冬之前,把渠水沟通完毕!”

“末将领命!”两位将领站起来,身上铠甲的铁叶锵锵脆响,很有气势。

“殷先生,你来为大家讲解一下鸿沟开水的关键。”秦开不在中原长大,长于东胡为质,对六国地形和历史并不熟悉,请策士解说。

“喏,将军!”殷良一拱手,站出来,走在沙盘地图前,指着一处山岭之地说道:“诸位请看,这是广武山城,魏人依山势修筑成了东西两座小城堡,中间是一道宽约二百余步的山涧,时人也称做广武涧,当年开凿鸿沟引河,便是利用了这道天然山涧。先将山涧向北与河岸打通,河水先入涧再入沟,如此,山涧之岩石入口可控制水量。否则,两道土堤筑成的大沟,堤岸无论夯得如何结实,也经不起汹涌大河的浪涛冲击,要修一道引出大河的人工运河实在是不可能的。唯有天成广武涧,鸿沟才得以修通。”

“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开鸿沟水南段的一个豁口,以最直的捷径,迅猛冲下,直灌大梁城,沿途有近百里,好在一些旧河道尚存,可以相互连通,这样实际开凿渠道,只不过几十里而已,发动几万劳役,三个月内,定能完工。”

“不过,我军应注意几点:一是把守几处关键要塞,以防有魏军、韩军偷袭,造成大损伤,影响我军进度,破坏大计,二是迁走鸿沟南段两岸的庶民,退到山地高处暂居,以免被水灾殃及,这两件是大事,万万不得马虎!”

二十多位将领,有裨将、先锋将、中郎将、车骑将、骠骑将等,都聚精会神听着。

荆飞拱手询问:“殷先生,具体开凿引水,如何一步步实施?我等只擅长打仗,这等修渠之事,一窍不通啊!”

殷良微微一笑,他年轻时曾在大梁城居住十年,对魏国水路地脉了如指掌,从容道:“凿渠引水工程,分作四个部分:其一,要将原来的进水山口拓宽,使灌田水量变成足够大,甚至尽可能大足以淹没大梁城的水量,这需要仔细丈量,冲速、水量等。”

“其二,要将河水进入山口的引沟拓宽,尽可能使河水畅通无阻地进入拓宽了的涧口,否则适得其反。”

“其三,要将广武涧进入鸿沟的沟口拓宽,使大大增加的水流能汹涌入沟,越猛力越大,威势越强。”

“其四,要将鸿沟至大梁的沟段清淤开挖,以防水流进入大梁之前无效漫溢。这四处,最难的是最后一处,清淤鸿沟靠近大梁,只能在夜间进行,不能举火照明,要放在最后一步执行!”

荆飞、彭可等人听完,豁然开朗,明白该如何去做了,否则一头雾水,空有劳力,也不知如何下手动工。

秦开补充道:“严崧、曹建,你二人率领一万铁骑,反复巡逻河沟,一旦发现可疑间谍或人马,立即清除,不得让其靠近,另外再派你一万甲士,驻守在各段隘口,防止有人来破坏!”

“末将领命!”严崧、曹建站起来,接下军令。

“其余将领,继续原地驻守,如果本帅推测不差,魏军被憋住一段时间,肯定会主战派,会带兵偷袭我军,以测试我军战力,必须要迎头痛击,各方营盘的骑兵和甲士,随时待命,发现魏军出城,可不必请示,直接杀敌!”秦开言语中,透发出一股凛冽肃杀之气。

“喏!”将领们回答铿锵有力,全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武官。

秦开微笑道:“今日军议,就到此为止,回去不得泄露军情,静待时局,等河渠开凿完毕,给大梁城内的魏国一个惊喜!”

“哈哈哈……”诸将开怀大笑,对灭魏信誓旦旦了。

各营将军散去,都回去安排新的任务,负责开凿河渠的荆飞、彭可将军,立即联系附近被燕军占领的城邑官署,请地方官配合,发动民力,借口是修缮当地水路防秋洪,改善民生,当然劳役不是无偿劳动,会给劳役百姓一定粮食和钱币报酬,或是免除一年赋税。

如此一来,很顺利地征调荥阳、颍水一带的魏人,还有黄河北岸的一些赵人,加入开渠队伍中,灭魏计划,一天天在稳步进行,时机一到,将是雷霆万钧,毁灭一击!

第0999章 密谋筹划

三万楚军,五千禁卫军,护送着楚王,浩浩荡荡北上,一个月后,终于抵达黄河沿岸的沧州一带。

楚怀王一路游山玩水,随行有心爱的宠妃相伴,风花雪月,跟君王北游一样,乐其融融。

在楚王身边,带着一些宠臣,途中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宣扬此次与燕结盟之后,南北划江而称尊,共治天下,楚国兼并宋地,开疆拓土,功绩超过历代楚王。

“周王分封百余方国,最后只剩下燕、魏、楚、秦、韩五国,魏名存实亡,即将覆灭,韩国力量太小,覆亡也在旦夕之间,日后燕、楚、秦,三国鼎立之局。”

“不错,楚王,等燕消灭了魏、韩,我们便暗中与秦交好,对抗燕国,如此相互制衡,不能一家独大,才是生存之道。”

一些楚国臣子,在怀王身边喋喋不休,阔谈起来。

楚怀王摆了摆手道:“这些话不要说,现在是燕国的境地了,我们还没得到土地哩,不可想着反目。”

“君上说的极是!”靳尚、景痤、杜赫、昭滑等人暂时闭了口。

“苏秦先生说在这山下安营扎寨,他去见燕王了,走了大半日,应该回来了。”楚怀王有些奇怪,昨日感到此处,苏秦提出在此扎营,他今日一早,就带人离开了,说是要前往北面数十里外的燕军营,先与燕王通气,如何接待他们。

“君上请放心,燕国一定非常隆重在准备迎接我楚国使节团,所以才耽搁了时间。”

楚怀王闻言,心中大安,嘴角溢出一丝笑容,想想也是,自己算是天下仅存诸侯大国,亲自北上结盟,已经给足了燕国颜面,燕王此刻必定在前方设下隆重的场面,等待自己到来。

可以想象,明晚一定是把酒言欢,缔结盟约,篝火晚会,载歌载舞。

※※※

苏秦在数十护卫的簇拥下,快马赶往黄河南岸的大营。

剧辛亲自赶来主持大局,随行大臣有九卿之一典客长官张贽,以及六部侍郎的杨琼、杜弼,武将较多,大将军陆丁山、姜雄武各率领本部军马来到,足有十万众,不止是为了抓捕楚怀王,更主要是带走怀王之后,大军要挥师南下。

这是辰凌与军机大臣们商议的战略步骤,秦开负责攻魏,等灭亡大梁后,就要西进对韩作战,堵住秦、韩东出中原,破坏燕国当前大局。

由陆丁山、姜雄武两位大将军,带兵十万向南进发,但是考虑到楚国地广物博,沼泽密布,崇山峻岭,兵力少了,根本就灭不了楚国。

尤其是辰凌读过历史,知道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曾问大臣,灭楚需要多少兵力,王翦说六十万,而年轻的将领李信却说二十万足矣,秦始皇觉得王翦老了,有些胆小,就任命了李信为灭楚统帅,结果二十万秦兵刚开始势如破竹,却逐渐深入敌军的伏击圈内,被项燕带来楚军击溃,一败涂地。

秦始皇才意识到了自己对楚国的轻敌之心,又重新启用了王翦,派兵六十万,以逐步蚕食楚国的打法,击败了项燕的军队,最后灭亡了楚国。

因此辰凌在宫内谈论攻楚计划中,就谨慎起来,先用苏秦计,骗走楚怀王,使楚国群龙无首,随后以荆燕率领的海军陆战队在楚国东海岸虎视眈眈,等待最佳袭击寿春王都的机会,此外,在大军上,必须要投入重兵力,而且派老成的将领带兵,避免轻率冒进的威胁。

但燕国并没有像王翦等那样久经沙场的老将领,毕竟廉颇只有二十多岁,还在西战场与白起对峙,秦开在攻魏,虽好要伐韩,对于南部战场,辰凌无良将可派,只能把身为太尉的剧辛派出去,这也是战国一位著名将领,可当此大任。

不过他一直被置于宫廷做太尉,辰凌担心他对行军打仗的前行兵事掌握不足,所以把陆丁山、姜雄武两位大将调遣过来,做他的左右副帅,真正统领三军去布阵厮杀,由二人代劳,剧辛负责运筹帷幄。

“苏先生,你总算归来了。”

“哈哈,幸不辱命,怀王被苏某请来了。”苏秦进入主帅大帐,开怀大笑。

剧辛也笑着道:“这次我不得不佩服你们纵横家,原本在苏兄提出此计,我还以为难以奏效,毕竟楚国朝廷中,也有一些名士和智囊在仕途,会百般阻挠,想不到,这楚王还真的中计,被你请到这里来了。”

苏秦想到此行,充满许多滑稽,摇头叹道:“人的贪心多大,往往栽的跟头就有多大,纵横策士,就在这纵与横上来下工夫,其实最终,还是看人心,楚王心术不正,只想着春秋大梦,亲小人,远贤臣,一切厄难,都是咎由自取罢了。”

“苏兄打算如何动手?楚军三万五千人,我军有十万,都有埋伏妥当,乱箭齐发,肯定能全部歼灭。”

苏秦沉思道:“那样动静太大了,尽量减少伤亡吧,明晚举行结盟议事,可以把楚王和一些大臣,少数禁卫军带来,让他三万楚军要驻守在原地,然后派人准备一些酒水,在酒中洒上药,睡到一片,方便行事,至于楚王等人,进入咱们的伏击圈,率先擒拿,那几千禁卫军,根本毫无作用了。”

“好,就这样办,呵呵,谈到计谋,老弟我甘拜下风啊!”

“休谦逊了。我这行的是阴谋,不计手段;你统摄全局,讲的是阳谋,各不相同!”

剧辛一笑代过,又道:“擒拿楚王之后,立即派人送去燕京,以免夜长梦多,苏兄也一起回京吧,我和几位将军还要南下,在赵、齐两地征募新军,君上交代过了,如果不足四十万大军,不能南下攻楚,还差三十万呢,除了后方十万新军即将调动过来,至少要征十万赵人,十万齐人参军入伍,南下伐楚!”

苏秦微微一笑,叹道:“君上这次很重视伐楚啊,越是如此,越能看得出君上对统一六国之心,格外看重,甚至谨慎、稳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了。”

第1000章 入瓮

翌日一大早,苏秦带领礼仪队、接待使等,前来迎接楚王,并且准备了几车的丰厚礼品和美酒、粮食、牛羊,犒劳那三万楚军。

“苏秦呐,昨日你可是去见燕王了?”

“正是,燕王及大臣们,正在前方偏东数十里外的长岭坡,安札大营,布置结盟会场,那里风景秀丽,林木葱郁,举目可望渤海,正是举办这等盛世的绝佳之地,苏秦特来恭迎楚王,辰时出发,正午赶赴那里,缔结盟约,然后举行庆贺大典的篝火晚会。”苏秦口若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