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雾将领,杀机潜伏。

“众将士,生死存亡,只在今晚,大魏的命运,就在我们的肩上,很可能,今晚一出城,我们就回不来了。”

魏章沉重的声音响起,将士肃穆,仔细听着。

“可是如今,燕军兵临城下,欲决堤水灌大梁,满城军民危在旦夕,我等战国男儿,岂能龟缩如卵,坐以待毙?让我等解救危难,以死报国!”

“以死报国!”这些精锐甲士,全都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浑身肃杀。

魏章很满意此刻的士气,他转身走向一排将领身躯,对着自己的儿子魏成峰,副将徐少卿、郝田楠、邢达等人,这些人都各有任务,负责声东击西。

“你们四人,各领城外一直万人的兵马,先攻击东门,然后冲击北门、西门,按照事先的计划行事。”

“末将明白!”

“出发!”

这些将领一抱拳,满脸的坚毅之色,带着一些裨将、校尉出城点兵,率先袭营了。

当然,这只是夜袭的序幕而已,真正的主力,就是这批骑兵武卒。

不一会,东城外的方向厮杀声响起来,大雾遮住军营,混乱的冲杀响起,乱成一片。

“敌袭!”

“快放箭!”

“嗖嗖嗖——”一蓬箭雨疾射出去,对面立即传来一些惨叫声。

不过魏军仍在前冲,趁着大雾,对方的箭矢都是乱放,杀伤力已经减弱,很快冲到了阵营前。

“列阵,御敌!”一声高亢的声音在雾影中响起,长枪、陌刀、大盾,布成了一堵钢铁与利刃之墙。

“当当当!”

瞬间响起了兵器交击的声音,魏军杀至,与燕军大营守卒砍杀起来。

一刻钟的工夫,北城外的燕军大营也响起了厮杀声,战斗非常激烈,随后,西城也响起的喊杀声,上演同样的一幕。

魏章手中在摩擦着一把长银枪,脸色平静地等着,他在消耗对方主营的耐心,一般在这种情况,得知其它军营被袭击,多数会去救援,如果等不到这边的动静,防御也会放松下来。

半个时辰过去了,三城外的厮杀声已经减弱几分,双方互有伤亡。

“走!”魏章翻身上马,手持长枪,戎装肃穆,带兵冲出南城,三万铁骑裹住了马蹄,无声无息,席卷杀了出去。

铁骑纵横,如浪之纵,枪戟高举,如狼之行。

魏军最后的一支精锐武卒派了出来,裹挟着极其凌厉强悍的杀气,犹如天降狂飙一般,要打燕军主帅大营一个措手不及。

第1004章 大败

魏章率领三万铁骑,如铁甲洪流冲向了燕军主帅的大营,这一刻,他心中报国心切,已经不考虑其它几路人马的伤亡与否了。

各营大战都是为这边打掩护,吸引声势,声东击西,魏军真正的目标,就是能斩燕军主帅的首级,破解围困大梁之局。

这时一个大雾夜,不但漆黑如墨,还有朦胧雾气,人眼看不清几米之外的景物,非常利于偷袭。

很快,魏军的骑兵就接近了燕京主帅大营的辕门前。

秦开常年行军,扎起营盘很有讲究,非常结实,两道壕沟,两道屏障,营盘的扎设、布局,进退的通道、排位,都井井有条。

“不好了,有敌袭!”军营中有守卫喊了一声,立即吹动了号角。

魏军的两员先锋将看到营盘内燕军一片喧哗大乱,顿时来了精神,提心吊胆的心情镇定下来,高呼道:“铺板、踏营,杀过去!”

早有准备好的木板搭在三米宽的壕沟上,马蹄踏破木栏和倒刺,气势如虹,滚滚奔袭,杀入了燕军大营。

守军一片混乱,开始后撤,还有惨叫声传出。

魏章想不到这次袭营会如此顺利,难道说主帅营放松了警惕?

这是箭已在弦,不得不发,容不得他多想了,毕竟几千先锋军已经杀入了敌军大营,三万铁骑全面袭杀。

“直奔帅帐,斩掉秦开!”有的武将一身肝胆,豪气冲天,带人要直接杀向敌军主帅。

一切都太顺利,甚至根本没有遇到多少反抗,驻守的燕军就溃败了,逃向了营地后方。

“怎么主营人这么少,许多营帐都是空的?”一些武将感到奇怪,相互询问。

这时魏章也带人杀入营中,看到厮杀声减弱了,高声询问:“众将士,在议论什么?”

“太尉,营里的帐篷内都是空的,而且,守兵刚一交锋,就退走了,没怎么抵抗,这燕军打算逃亡了。”

“燕军不过如此!”有将领冷笑连连。

“逃亡?”魏章愣了一下,旋即脸色大变,惊呼一声:“不好,快撤!”

他的话音刚落,从营地后方忽然传出尖厉的呼啸声,破空袭来,近万箭雨,犹如骤雨一般倾盆泻下,有的带着火光,落入了魏军骑兵中。

哧哧哧!

一阵长箭穿衣破甲,洞穿肉骨的声音响起,血光喷溅,惨叫声陡然迸发。

箭簇声太尖厉了,让人想到了燕国最新的弩车、铁背弩弓等远程杀伤武器,让魏军将士胆寒。

此时,面对伏击威胁,漫天箭雨,魏军武卒刚提起的铮铮士气,就这样被浇灭了。

许多魏军甲士和战马被射杀,钉死在地上,有的被火箭射中,焚烧起来,一些帐篷瞬间被点燃,火光卷起,整个营帐一下子亮如白昼,连营地上的浓雾都被烧成水汽消散了。

到处都是嘶吼的火马和火人,一片惨烈,此刻,一股骑兵从营地后方冲杀过来,手持陌刀,连任带马,全是铁甲覆盖,杀气腾腾,迎面痛击魏军。

魏军骑兵开始后撤,由于雾气关系,后面的骑兵还不知前面发生什么,再继续前冲,与后撤的骑兵相撞,拥挤摔倒,人仰马翻,相互踩踏一时大乱。

而军营外缘,壕沟下面也埋伏着许多长矛甲士,早已趁乱斩断木板,矛锋向上刺出,一些倒霉的骑兵和徒步魏卒,被突然刺死,当然,也有一些战马掉落壕沟,砸中了下面伏击的燕卒。

“杀——”

与此同时,军营两侧方位,从黑暗的旷野中,各杀出一种骑兵,呈斜角度直接兜向了魏军的后路,要把这支魏军精锐全部截杀在此。

“撤、撤回营去!”魏章大惊失色,这可是魏国最后残存的一支精锐武卒,千挑万选,单对单正面作战,丝毫不弱于燕、秦的精锐,如果全部葬送在这,无疑会对城内的守军造成重大阴影,日后朝中无人敢主战了。

两股铁骑汇聚过来,转眼即到,仿佛两把尖刀,插入敌军的双肋。

所向披靡的陌刀骑兵,秦开的王牌主力,在此刻迸发最强的战力,这些都是与东胡骑兵正面交锋存活下来的勇士,骑兵队骑兵,绝对是最擅长、勇猛的战士。

当年为对付东胡的骑兵,这些人十五六岁就被招入军旅,专门曾被秦开秘密训练骑射绝技数年之久!

“锵锵锵!”

燕军骑兵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寒光锋利,发出整齐划一、凄厉如歌地刀声,杀气冲霄。

片刻之间,魏燕双方奔驰的洪流便激烈地碰撞在一起。

“哗——”

刺耳地刀戈声响成一片,伴随着战马地嘶鸣、将士地凄嚎,蓬蓬血雾,像是瞬间绽开的妖艳的血花,异常惨烈。

营地的追兵也涌上来,三面夹攻,让残余魏军陷入了绝境。

不过魏卒不愧是魏国的精锐,三十万魏军,只有这三万人被选中,许多还是几年前就是武卒了,所以单兵战斗能力很强,哪怕身陷重围,反而豁出去了,跟燕军死战到底,舍生忘死地肉搏。

“噗!”一支流矢冷箭乱中射到了魏章,穿透了右胸,直接栽落马下。

“保护太尉!”一些亲卫一下子拥护过去,用身体挡住了魏章的伤躯,以免再受到伤害。

“回……城……”

魏章满嘴血沫,只说了两个字,血染战甲,就昏厥了过去,仍在担心这支精锐会被歼灭。

城头上甘茂听到声音不对,不敢再派步兵冲杀燕军大营了,只派出一万兵马出城接应。

大半个时辰后,只有数千魏兵逃回了大梁城内,连出城救援的兵马也遭到了重创,使这一次魏军偷袭不成,损伤惨重。

等天亮之后,双方各自清点昨夜的战况,损失兵力,魏军前后共出动了八万人,结果只回来了不足两万,其余都被伏击或截杀了,燕军只死伤两万左右。

当日,魏军大败的消息不胫而走,顿时让整个大梁王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再也不敢出城交战了。

第1005章 水灌大梁

楚王被押解到燕京之后,直接被送往盛京一带的六国宫,那里是专门圈禁六国诸侯王室的地方,赵王、齐王以及一些妃子和几位宠臣都被关在其中,其余大臣要不打入大狱,要么被重新启用了。

不过这个消息被封锁起来,燕王派人易容伪装成楚王,出席了一次燕王宫的宴会,次日就在新版的‘燕京时报’刊登出来,让燕京的人都知道,楚王来燕国做客,与燕结盟,并虚心接受燕国的文化等。

过几日,还在燕王陪同下,隆重地参观了一次燕京学院,众目睽睽之下,都知道燕楚合作,并且楚王在燕京的消息了。

秦、韩两国大惊,暗中相互结盟,要联合阻挡燕、楚的威胁。

寿春为楚国的大城,暂时名义上算是陪都,老城郢才是当今楚国都城,不过楚怀王自从迎娶郑袖之后,为了摆脱顽固旧贵的叨扰,大肆扩建了寿春城,把新宫搬了进去,虽然没有正式迁都,但是代表的意义相似。

一些楚臣朝官们听到楚王进入燕京做客的消息,都感到有些惊诧,不过他们远在楚国,也没有办法解决,几位重臣商议后,派出使节北上燕国,要见一见楚王,是否被囚禁了,总觉得这件事很蹊跷。

当然,使节抵达燕国,已经一个多月之后了,被扣在燕京一段时间,耽搁下来,眼看进入寒冬月了。

剧辛在黄河两岸征兵,赵地、齐地一些卸甲的壮丁,重新入伍训练,加上原来十万大军,几个月间,凑齐了三十万人马,后方的兵甲器械、粮草军饷都源源输送过来,使得伐楚大军顿时成了规模。

万事俱备,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中,只等开春之后,大军南下,横扫楚国了。

※※※

魏军被困在大梁城已经有数月了,自从两个月前,魏军武卒出城偷袭,反而被歼灭,总共损失了六万人马,使得城内的主战派都熄火了,即便甘茂再主张,魏王也不同意了。

这样打下去,迟早会把城内的兵马打光了,纵然城内还有充足的粮食和兵甲,到时候也没什么用了。

所以年轻的魏王,被燕军打怕了,不再同意出兵,只要坚守就可以了。

甘茂喟然长叹,无计可施,递交了辞呈,以身体犯疾,不便再执政要务,辞去了丞相之职。

魏王本不想答应,但甘茂五十多岁了,十多年来常入沙场带兵,二十年来奔走秦、魏等国任职,早已透支身体,眼下对魏已经绝望,故此托病不上朝,没想到几日闲下来,回想一生,并没有什么大功绩,郁闷之下,竟然真的病了。

如此一来,魏朝廷像是失去了主心骨,朝堂群臣如一盘散沙,更不敢提出突围作战的想法了。

随着时间推移,城内的百姓都听说了燕军要水攻魏都风声,一时风声鹤唳,胆战心惊。

许多贵族、大臣家的公子、千金都吓得哭了,因为他们更惜命,不想就这样陪葬了。

整个大梁城,已经风雨飘摇,死气沉沉了。

魏王遬似乎也意识到了危机,他也不总上朝了,窝在后宫内,宠幸妃子佳丽,尤其是天香楼那几个花魁,以前他做太子时候,为了跟魏钰争权,把天香楼作为一个暗斗战场,当时就很贪慕十花魁的容貌,现在一下子包揽了六女,在宫内寻欢作乐,夜夜笙歌。

冬月的第十日,漆黑如墨,浓云笼罩,整个大梁城一片昏暗。

忽然传来城晃地颤的声音,隆隆作响,仿佛地震了一般,旋即瓮城城头上的士兵通过火把,看到了一条大河汹涌冲击而来,仿佛一条银龙卷至,顿时大惊。

“水,大水——”

“呜呜呜——”急促的号角吹响,划破夜空,一下子让睡梦中的大梁国人都从噩梦中惊醒。

“发生了什么事?”

“不好了,燕军掘开鸿沟堤坝,要水灌大梁城了。”

“我等要淹死了……”

午夜中,大梁百姓彻底沸腾了,嚎叫声、痛哭声、喧闹声响成一片,彻底大乱了。

好在大梁城墙足够高厚,一时半会,水还淹没不过去,给大梁城人一个死前喘息、自救的机会。

有的会水性的人,早就拆了房梁,用家里的顶梁木柱做求生工具,只要水淹进来,抱着木头,还能缓一些日子,只要不死,大梁城破,他们归顺燕军就行了,许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

更多的人不通水性,知道难逃一死了,脸色苍白,在家中与妻儿做生死离别。

沈铮、柳岩、乔瑛等人在大梁城已经潜伏数月,联系了一些昔日熟悉的将领和官员,眼看水要灌大梁城了,动用间谍,不断散播消息,要魏王投降,这股民怨声越来越强烈,不肯随王室的灭亡而殉葬。

次日,魏王遬火急火燎召开朝会,朝廷的官员已经不足一半人数了,许多官员绝望,觉得马上就要死了,已经不来上朝了,气得魏王脸色铁青。

“众卿可有良策?”

半晌,没有任何声音,大臣们一直沉默了。

过了许久,一位老臣站出来,说出来一条路,那就是降燕!

“城内纵有粮草和兵甲,但城墙终究不支,水困难脱,唯保宗庙足矣……”老臣的话,让许多畏死的卿大夫们都纷纷赞同,降燕的呼声越来越高。

“城内百姓还有数十万,不能就这不管不顾啊……”

魏王遬犹豫片刻,仍是无动于衷,不肯就这样做亡国之君,心中还有侥幸之心,淡漠百姓生死,回到了后宫,开始醉生梦死了。

数日之后,大梁城内的井口开始溢水,城砖石条间的封泥开始渗水,露出了夯土的墙体,墙皮一块块脱落,水位越来越高,城外方圆几里都被燕军封堵住,拔高了土坝,把水都憋在了大梁城一带。

城头上的魏军士卒心里都崩溃了,有的年轻人心理素质差,疯魔起来,率先跳下去,直接淹死在了湖水之中。

秦开一身甲胄,站在远处,望着城下的水位高涨,不断紧闭向城头,只要再过两日,就能漫过了城头,到时候,城内的百姓九死一生的下场,可是他的脸色并没有怜悯,因为慈不掌兵,大战难免不死人,如果不采用这个战略,自己的将士也将会阵亡十万不止。

又过了一日,大梁城内已经满街道是水了,庶民百姓们都站在自家房顶,守望水势。

这一日,大水终于冲垮了城墙,汹涌的洪流灌入大梁城,仿佛海啸一般,山崩地裂的威势,顿时一些靠近城门的甲士、百姓都被大水淹没,溺死其中,无边的惨叫声响起,如同地狱一般。

三日后,秦开下令堵住上游堤坝,派兵乘着木筏和船只,涌入城内,魏王卷着未来得及递出的降书,在王宫被燕先锋卒擒获了,至此,魏国灭亡。

第1006章 魏亡

魏国灭亡了,虽然在燕国伐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这种结果,但是当水灌大梁城,魏王遬被俘虏的消息传开,还是让天下人震惊一阵子。

曾经强大的诸侯魏国,也踏上了赵、齐的末路,被燕国灭亡了,成为华夏国的一份子。

一些士子大夫、闲云野鹤在议论此事时,都不禁大为感慨。

曾几何时,魏国相当强大,几乎把秦国压制到秦川一带,丢失大面积的河西国土,无法露头,魏候称王,国力强大,武卒威名远震,大梁也成为天下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可如今却如此快的灭亡了,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人才萧疏之极,让人感叹。

对吴起的变相排挤,对孙膑的残酷迫害,对商鞅的视而不见,对张仪的公然蔑视,对范雎的弃如草芥……

若回顾魏国的用人史,几乎是一条一错再错的黑线,一个国家在百年中始终重复着一个可怕的错误,其政治环境之恶劣,其虚伪品行之顽固,不言而喻。

战国的良相名将,十之七八出自魏国,却都没有被魏国重用,没有背慧眼识珠,挖掘重用,导致人才流失,这也是魏国迟迟无法崛起,最终昙花一现,迅速衰落下去,直到灭亡的根本原因。

魏襄王、魏昭王父子都被俘虏回燕京了,一些大臣也被押往北方,有些贤明和能力的人,被单独挑选出来,进行洗脑,见识燕国的新文化,治国思想和律法等。

如果有愿意为燕所用的降臣,仍可以在一两年后,经考试选拔,继续被任用,而魏国的一些声名狼藉的官员,则直接被问斩了,免得在祸害一方。

大水灌了大梁近十日,没有像历史中记载那样,灌满三个月,使大梁城变废墟,等军民一起排淤放水,不出月余,这座昔日的魏都再次恢复了生机,不过这里的军马已经换成了燕军,王宫被清理一空,拆除了干净。

被派来治理魏国的人,正是范雎和郑安国等人,毕竟要接管一个诸侯地区,首先要对这里的人口、户籍、土地、山川河流等都掌握细致,军队只是打下城池,占领的地盘,但推行民政,同化魏人,还是需要文官来做。

范雎接到燕王之命,如此重用,感到很兴奋,一口应承下来,来到大梁城,立即办公,要把魏国分成几个郡,数十个州、百个县,都划入燕国的最新版图中。

接下来,开仓济民,免收一年赋税,让遭受战火背井离乡的庶民重新回到村落,重建家园。

废除魏旧制、法文、条例等,废除魏国的钱币、文字等,统统使用燕(华夏)国的律法和文字,一切都在整合,与燕靠拢。

这一些战后措施,很得民心,不出两个月,魏国各地的骚动都平息了,似乎默认了这种亡国思想。

※※※

要说最郁闷的当属楚国人了,看到魏国被灭,整个大片土地都被燕占领,楚国寿春的一些王室贵族和大臣们,不但没有如期得到北门的土地,连自己的君王都去了燕国,迟迟未归,眼看就要到年关了,派去了两拨使节去请楚王南归,都没结果,令人费解。

“父王入燕已经数月了,马上到了岁末年关,怎么还不见归来,是否出了什么意外?”太子熊横,临时处理国政,在朝堂上,询问众卿意见。

相国昭睢皱眉道:“此事很有蹊跷,就担心燕国要扣留君上,不打算放弃归来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太子大吃一惊,连朝堂一些臣子都感到意外。

“燕国狼子野心,打算统一天下,刚刚灭了魏,只要再吞了楚国,就可以集中兵力挥师西进,横扫韩、秦,定鼎六国了,所以燕王不会罢手,那我楚国君上便危险了。”昭睢轻叹一声。

“那该如何是好?”

“燕京与寿春、郢都相隔数千里,如今到了岁末,越往北大雪封路,人烟稀少,马蹄不前,难以再派使节北上了,臣建议,一到开春,就派使节再去燕国,请君上归来,如果仍没有消息传回,那一定凶多吉少,我楚国不能一日无君,必须请太子登基王位!”昭睢这样说出来,一时间,朝堂都喧闹起来。

“臣反对,君上只是去燕国结盟,并考察风俗,也许年后既归,丞相这样迫不及待要拥立新君,难道要大逆不道谋反不成?”

“君上临行前有意要立子兰为储君,即便要拥立新君,恐怕也是子兰王子吧?”

“不可,王令一日不改,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继承者……”

因为楚国的朝政,比魏、齐还有昏聩,熊横虽为太子,但是众所周知,他并不得楚怀王的宠信,反而是王子子兰,是郑袖妃所生,这几年深得楚王的喜爱,有意要废掉太子横,改立子兰为王位继承人,这不过子兰仍是弱冠之年,这件事又有旧贵族反对,迟迟没有确定下来。

现在楚怀王离奇不归,朝中的派系当然趁机要拥立自己的主子了,也算一种政治投机。

这时有九卿老臣站出来,制止了双方争论,决定要年后派出使节,然后视情况再论。

就这样,冬去春来,几个月很快过去了。

当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的时候,楚国继续派出了第三波使节团,要赶往燕京,迎接楚王南归。

楚国朝官们却不知道,剧辛已经在赵齐之地,设立了四座大营,除十万燕军驻扎外,还有从赵、齐、魏三地,各自招募十万新军人马,凑齐了四十万大军,重新整编训练后,准备随时南下伐楚了。

第1007章 伐楚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燕山雪已经逐渐融化,到了一年耕种的季节。

燕国占领之地,都未华夏子民,开始了一年的忙碌春耕,地方官员组织生产,提供种子,让百姓能正常生产耕作,即便是刚经过战争洗礼的魏国,百姓不受影响,同样在田地中劳作。

不过,剧辛大军已经发动,十万为一军,相隔十里,浩浩荡荡,开始南下,发起了灭楚的序幕。

而秦开将军也整编二十万精锐,向西进发,逼近了韩魏边界,随时都有进攻韩国的势头。

黄河中上游,河西龙门一带,廉颇正与白起对峙,也是一副要大战的样子。

如此一来,燕国等若开了三面战线,后方正在源源不断制造兵甲,积蓄粮草,训练新兵,辰凌很清楚,伐楚和灭韩之后,兵源将会有一次大损失,到时候与秦决战,至关重要,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麻痹楚国,剧辛将四路人马在靠近楚国前,就分开了路线,沿着不同路经,绕走了固陵、彭城、砀等城邑,得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