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族的权力,这样上下都不够聚合力,导致楚国虽为大国,却无法调动多少真正力量,不如燕、秦、赵等,全民皆兵。”

荆燕点了点头,听君一席话,的确增补了不少古史常识,对楚国的失败,也知道其根本原因了,感慨道:“想不到,我燕国从十年前七雄之末,一下子后来居上,消灭了五国,只差一个秦,就要统一九州了,这种功绩,让人难以置信。”

剧辛点头道:“是啊,燕王是个了不起的英主,如果没有他力挽波澜,变法图强,就没有燕国的崛起和强盛,甚至早就亡于齐国之手了。”

“现在回想,燕王还真是个传奇,像个谜一样,凭空出世,以前默默无闻。”

“这一点我也想过,还真是有些难以置信,听说燕王曾在韩国做人质,被郭隗、淳于臻接过燕国,才被拥戴成储君,强势横扫太子平,北逐东胡,发明诸多科技,推广教育,实在令人佩服不已,远的不说,前段时间,御驾亲征,将计就计,大破秦军二十多万精锐,逼得秦统帅白起阵亡,威震天下,谁与争锋!”

荆燕听完,浑身热血沸腾,他是真正燕人,自己的君主如此强大喝英明,他也觉得非常的骄傲,特别是那一战连环计,以身犯险,引得秦军追击,最后中了伏击,一举消灭二十多万秦军主力,实在打得漂亮,让他们这些武将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第1030章 秦之毁灭(上)

楚国覆亡的消息,仿佛像插上翅膀一般,很快传开,天下皆叹,燕人振奋,赵、齐、魏、韩等旧国遗民,只是稍微感慨了一番,摇了摇头,也就没有什么感触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诸侯灭亡,被燕国消灭,划入统一的版图,各地的子民反而都更加意识到了‘大一统’的趋势不可逆转,心中的芥蒂越来越少,很容易融入这个华夏大家庭中来。

汨罗江畔,一位青衫士子,容貌英俊,只是颜色憔悴,一束乌莹莹的长发,未带发冠,只松松地用一条浅紫色的丝带系了,整个人仿佛一朵不濯纤尘地墨莲莹然水上,手中一根长橹,弄着一叶扁舟,在江水上摇曳。

“燕,北方边陲,戎狼之国,不可信也!先王啊,你听信谗言,不懂纳谏,才有昨昔被扣,今朝亡国之局啊……”

这个男子嚎啕大哭,对着江水在倾诉排忧,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流放江南洞庭之地的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此时此刻的屈原,已经情绪激动,无以复加,显然难以自控了。

忽然他在出船板上,俯下身用手沾了沾水珠,然后抿了抿鬓角和发丝,整了下衣冠,高声唱起来: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歌声高亢婉转,一腔悲愤和绝望之情被唱出来,情绪已经高涨的一定地步,突然一头跳入了江水中。

“噗通!”

一个水花迸出来,很快人就沉没下去了。

屈原投江自杀了。

“快,他跳水了,准备营救!”几位扮作渔夫的燕国特工,这些日子一直跟踪屈原,他们得到上级的指示,要在屈原轻生时候救下来。

当然,最高指示肯定来自燕王,辰凌也知道,这种爱国之士,满腔热血,一旦幻想破灭,往往会想不开,可是如果死而复生,被救下来,那求死之心就淡了,反而浴火重生,开始新的人生路。

辰凌不想这样一个有才爱国之士,就这样悲剧了,所以才向情报部门下了密令,密切关注屈原,一旦他轻生之后,才去施救,然后让他自己醒悟,获得新生,如果执迷不悟还寻死,那就不管第二次了。

就是这样,几名水性好的特工,潜游过去,去搭救已经溺水昏迷的屈原。

※※※

秦国朝野得知楚国也被燕军消灭之后,唇亡齿寒,彻底感受到了亡国之前的恐惧。

赳赳老秦,西戎猛虎,俯视中原百年,自商鞅变法之后,本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吞并东方六国,可是却被燕国捷足先登,完成这样的大业,而秦国,反变成了待宰的困兽。

白起死在了阵前,葬送了二十多万秦军精兵,眼下秦国境内,不足二十万兵力,这已经是燕国最后的男丁,十六岁以上,到六十岁以下,如果再征兵,就要把少年和老人、妇女都要调动起来防御了。

即便如此,那也是垂死挣扎,没有任何胜算了。

咸阳笼罩了一层乌云,王城沉默,街市冷清,飘荡着一种大世凋零之感。

王宫大殿内,宣太后、年轻的秦王、魏冉、高陵君、泾阳君、杜挚、公孙爽、王稽等朝野主要人物,文官武将,都聚集一堂,在讨论着御敌之策。

可面对强大的燕军,势如破竹的气势,他们的底气都不足了,兵力不够,国力和武器也不如燕军,如何能胜?

俗话说‘打仗打将’,将的关系,实在太大了,只有两军将帅能力相当的时候,才是拼比国力和后勤辎重的时候,如果双方将领的能力差距太大,往往很少的一点兵马,就能击跨庞大的对手大军。

此时,秦国的名将司马错、白起都死了,乌获、任鄙等猛将也战死在当年五国伐秦,已经没有什么大将可派了,西秦第一智谋樗里疾年纪太大,已经在府内垂垂将死,使秦国难有作为了。

“燕王怎么会如此厉害?”宣太后听完了河东战场的来龙去脉,惊心动魄的连环计,跌宕起伏,换做谁去,都难以做的比白起更好,所以宣太后感慨,燕王为何如此精通兵法,想出这等计谋来?

不但识破白起的离间计,又对廉颇信任有加,暗中委以重任,还敢轻身犯险引十万大军围堵,这等气魄和手段,哪国的君王能比得了?

秦王嬴稷也听得蹙眉连连,紧握着拳头,他自觉跟燕王差不了几岁,可是对比一下作为,实在天壤之别,秦国大权至今还被母后掌控,而燕国却被姬职打造成了超级霸主,不由生出无力对抗的感觉,在心理上,已经输了。

“不对!”宣太后忽然想起了一事,让全朝文武大臣都愣了一下,纷纷注目过来,不知太后为何惊诧。

宣太后沉吟说道:“众卿可曾想过,这燕王登基之前,有很长一段空白期,哀家曾在燕国为质,深知这二王子姬职早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被送往韩国为质,他幼时体弱多病,并无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之处,在韩国做质子也默默无闻,没听说他在韩拜过什么名师,学过什么武艺和兵法,后来燕国被齐攻占,据说这燕质子偷偷逃离,不知所踪,忽然在数年后,突然被淳于臻、郭隗等人在魏发现,秘密接回了燕国,此事当时我听燕易太后提过几句,难道这姬职在魏的几年,学到了大本领?”

此刻,所有的文臣武将也都纷纷猜想,一些精明人士,如公孙爽、魏冉等人,全都想到了魏国的一位名人,脸色微变。

“哀家见过那燕王几面,同时去魏的时候,又与魏国的一位都尉辰凌,也有交往,这两人出奇的相似,简直就像同一个人,若不是在当年逢泽湖畔校武晚会上,同时间出现在众人面前,连哀家都差点弄混。现在想起来,这件事太过蹊跷,当年那个叱咤六国的年轻小将辰凌,死的太突然,竟然在破敌入城之后,死不见尸,人间蒸发,只有一个被烧毁容的焦炭干尸,如今串联起来,哀家很怀疑,这燕王,就是当年的辰凌!”

“什么?”所有秦国的大臣全都惊呆了,辰凌没有死,就是当今燕王?这个推论也太让人吃惊了!

第1031章 秦之毁灭(中)

秦国大臣听到宣太后大胆的推断和结论,都震惊万分,觉得难以置信,当年那个如流星一般闪耀六国的名将新星,绝对要比白起、廉颇、蒙骜、荆燕这些人惊艳,一时间成为其他诸侯国的眼中钉,担心他会成长起来,如孙膑、吴起那样,对周围的国家造成威胁。

只可惜辰凌突殇,英年早逝,死在了战场上,威名顿时一落千丈,让人唏嘘不已,当时其它几国,都送了一口气,暗自庆幸。

谁又能想到,这个辰凌,很有可能就是燕王?

宣太后眼眸闪烁,放出光芒,点头道:“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一切并不难解释了,这个姬职很肯能在逃离韩国的时候,在魏国境内被捉去充军,他不敢泄露身份,担心被杀,就用了‘辰凌’这个假名,于是在魏国军旅锻炼,一点点磨练,在当年河东之战,十万大军中竟活捉了我秦帅甘茂,崭露头角,然后去往大梁城,开始他的发展,很可能与燕国使节接头之后,并没有马上回燕,而是计划着逐步混入魏国军界高层,了解魏国朝政,以魏国为中心,搅动六国风云!”

“你们没有发觉吗,自从这个辰凌冒出头之后,天下就没有安定的时候,先是秦魏大战,然后五国会盟,共同伐秦,利用五国力量攻克函谷关,伏杀秦武王,把我秦国打得大伤元气!”

“随后魏国不消停,又鼓动其它诸侯蚕食周围小国,这样虽然使赵、齐、楚扩大的疆域,却消耗了他们的精锐,跟鲁、卫、宋、越等小国拼杀,扫除了中间小国障碍,使大国之间没有了缓冲,矛盾更加尖锐,这等于燕王那时利用了天下的武力,横扫了诸多邦国,省去燕国日后逐一对付,好算盘!”

“其后,燕国鼓动齐王称帝,然后魏国发动其余几国伐齐,把齐国主力消灭后,反被燕国出兵占领,紧接着,赵国内乱,被燕趁机吞并,几乎每件大事,都有燕、魏的影子,相得益彰,这推动六国动乱争斗的大手,就是来自这个燕王!”

不得不说,女人的第六感很敏锐,宣太后亦非普通女子,若妖一般精明,尽管早有怀疑,但是这次燕王御驾亲征,破了秦二十万大军主力后,一下子就断定,这个燕王肯定与辰凌有关,推理出他们是一个人!

一番分析,非常合情合理,入木三分,如果辰凌在此,都会惊叹她的才智!

“如果太后所说为真,那么在八九年前,这燕王还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就做好了统一天下的想法,开始布局,真的让人惊叹,甚至感到可怕了。”魏冉感叹一声,也觉得无力抗衡了。

也许直到此刻,天下人还被埋在骨子里,被这燕王覆雨翻云的手段,给糊弄了,亡国诸侯,连对手是什么身份都不清楚,更是可悲啊!

秦国大臣们,也都陷入惊叹,议论纷纷,朝野一时沸腾了。

“太后,即便此时知道了他的身份又如何,我们能挽救秦国的命运吗?”

“就是啊,现在知道太晚了,如果其它诸侯未灭时,把消息传开,联合对抗燕国,还有可能!”

宣太后苦笑道:“并非一点作用都没有!在这种关头,我们只要瓦解对方的军心,让燕国乱一乱,我们就有机可乘,缓一口气!”

魏冉等人不解地问:“即便燕王,当年在魏国出现过,就是那辰凌,又有什么关系,他依然是姬职!再说辰凌已经死了数年,突然说他未死,就在燕京王宫内,天下谁会相信呢?”

宣太后叹道:“总比坐以待毙的好,这件事,可以虚虚实实地散播出去,就说当年的姬职在魏国已经死了,这个辰凌是暗中被燕国贵族扶持起来,易太后当年为保住自己地位,由那郭隗、淳于臻出使魏国的时候,发现辰凌与姬职长得相似,就暗中勾结,有了这一出戏,蒙骗了天下人。”

“从白若溪、程素儿、洛语嫣诸女去燕京定居,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了,只要魏国贵族怀疑姬职的血脉,不是王族后裔,肯定有历代燕王的宗子宗孙们跳出来,想要染指燕王之位,毕竟谁不想当这天下共主,燕朝廷也不是铁桶一块,肯定有些老氏族、外戚、旧世族们、王脉远亲们被排出权力圈之外,暗中嫉妒,这次他们说不定会跳出来生事,不论成功与否,都会给燕王造成困扰,缓解秦国的压力!”

所有秦国大臣们都是眼神一亮,觉得此计甚好,能让燕王陷入舆论危机,被怀疑血脉不正,这样一来,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些贪图燕王之位的姬姓王室子孙,说不定蠢蠢欲动。

“这件事就交给公孙先生来负责了,调动各地斥候、间谍,尤其是燕京内的情报人员,四处传播,让燕王陷入舆论压力,鼓动那些贵族问难!”

“臣遵命!”公孙爽善于外交和情报方面,负责这件事倒是合适人选。

宣太后点了点头,又道:“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如何调兵,阻挡河西的燕军进攻!”

※※※

楚国灭亡之后,燕国的主力开始不断在河西集结,廉颇带来二十万大军,修筑了战壕,把秦军彻底封堵在洛水以西,尽管秦军仍有十多万主力,如果再调动老弱妇孺,还能筹集二十三万人,但战斗力,肯定无法和正规军相比。

秦开、荆燕带着主力军也赶至河西了,剧辛留在楚地坐镇,这样一来,河西有三员燕国大将,河东又有燕王御驾亲征,在后面观望战局,简直如泰山压顶之势,让秦国有窒息感。

新的王旨下诏过来,封秦开为平西大元帅,廉颇和荆燕分别为左右副帅,官职都是上将军,其余一些将领,封大将军、将军的不少,这是最后平定六国前的鼓舞三军士气。

河西高岗上,秦开与廉颇、荆燕三人登上了顶峰,看着肥沃的秦川土地,有些感慨,曾几何时,这可是西秦虎狼徙居之地,现在被燕军攻占了。

“秦将军,老秦人骨子里有一种不屈的精神,男女老少皆能战,不肯妥协,许多人加入了新军,驻守洛水以西的一些城邑,成为保护咸阳的一座座基石碉堡,我军要横扫过去,一座座攻打占领,恐怕不容易啊,三十万大军,都不够用!”荆燕无奈感慨。

秦开面无表情地盯着远方,半晌之后,开口道:“老秦人不屈服,我们也不必以仁义之师的名声来亡秦了,秦国素有西戎虎狼凶名,尽管商鞅变法之后,风俗改了不少,但仍很难驯服,不像中原百姓那样好教化,我们该换一种打法,根本不必占领他们的城池和县镇,只要全都付之一炬,掠夺一空,把秦国物资粮食和反抗的人都毁掉消灭,并不难办到。”

“别忘了,本帅的麾下,有几万铁骑,攻城不行,但是扫荡却最在行,秦人多是步兵,只能死守某一处要塞或城郭,城多则需要更多的守军,兵力分散,不堪一击,因为守城的策略,只对无炮无马无云梯的敌人有效,我们把外围的村落都吞掉,毁灭,秦国等若无根的浮萍,能撑住多久?”

第1032章 秦之毁灭(下)

廉颇和荆燕闻言,身躯都是一震,虽然明知道这是一个好计策,但是都隐隐察觉到不妥。

“秦将军,这样杀戮,不大稳妥吧,与燕王平定天下的方略相违背!”荆燕提出质疑。

“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根据时局不同,制定不同的战策,虽然燕王欲以仁义之师,以武止戈,一统天下,平定九州,对东方诸侯有效,但对秦国,却没有必要。”

“秦国久处西戎,与中原隔绝,浑身充满戎狄之气,好斗成风,彪悍野性,虽然商鞅变法,做了一定约束,但是秦法酷刑,并且激励秦国武风融入军队,独尊法家,不容教化,咱们三十万大军,如果要逐一攻克那些城池,还有很仁义地降服他们,没有六十万大军不行!”

“现在天下即将大定,赵、魏、齐、楚、韩都被消灭,就剩下秦国了,这是个难啃的骨头,如果咱们的主力大军在这失败,那么五国旧贵族说不定会哗变反抗,得不偿失,施仁义,也要看对象是谁,要感化冷血的凶狼,它们是不会温顺听话的,唯有以迅雷之势,横扫过去,能留下多少秦人,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廉颇嘴角动了动,但终究没有开口,因为秦开代表着燕国本土的大将,是军方派系中,威望最高的,荆燕虽然可以开口质疑,就是因为他们属于同一燕派系,说出来也没有芥蒂,但他身为赵国降将,在这种大问题上,劝也不是,赞同也不是,索性沉默下来。

因为他也清楚,秦开这一计是对付秦国残局的最好办法,如果不这样做,三十万大军很可能像陷入泥潭一样,被深深地束缚住,把兵力分开占据城池,再消耗阵亡一大批将士,最后打到咸阳城下,基本也就没有多少人马了。

如果赞同,这件事牵扯太大,即便战胜了秦国,也会背上冷酷嗜杀的罪名,日后很可能会成为君王为了安抚天下,而推出来的黑锅,所以他也不便附议。

秦开难道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吗?当然有,不过他心中却另有定计,可让自己事后脱身,不背舆论的谴责。

“那我们是否应该禀告燕王一声?”荆燕心中虽然认可了此计,但还是觉得,临时改变燕王的对敌方阵,有些违抗王命之嫌。

秦开笑了笑:“不必了,这样的事,如果让燕王知道,就会陷君上于两难之地,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作为燕王平天下的利剑,我们应该一力担当,减少君上的烦恼,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仅限于我们三人知道。”

“可是,那日后……”荆燕有些担心,如果屠杀秦人太多,日后即便六国统一,天下安定,也会有儒家的人站出来,以春秋大义,责怪主帅滥杀无辜。

秦开出手制止他再说下去,截断道:“我自有主张,你二人依计行事就行了!”

廉颇和荆燕点了点头,也深知这件事务必要保密,否则影响很大。

当三位将帅下了山岗,在亲兵卫团的护送下,回到了大营内。

当晚秦开就找来了两名亲信,都是东胡人,他在草原上代替王子做人质的时候,就结交的几位豪杰,逐渐成为他麾下猛将。

“禄东瓒,符巴瑛,这次你们的任务,就是四处出击,各带一万骑兵,横扫秦国的城邑外围的村庄、小镇,就像东胡的打草谷一样,但凡有反抗的,直接杀掉,抢夺他们的物资,烧毁村舍,耗尽秦国的根基,切记,不与秦国正规军交锋,只是滋扰!”

“末将明白了。”

两人出身于东胡,对这些行为,并不陌生,转身出去后,清点人马,每兵两骑,然后如旋风一般席卷出营,从上游河滩之地渡河,然后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抢夺。

这种策略,和日后历史上金人灭北宋,蒙古铁骑灭西夏、金、南宋、清人入关,目的不在占领土地而在抢掠焚烧,彻底掏空这片区域,最后使该地区一点抵抗力量都不剩下。

炊烟袅袅,环绕山郭村落的河水,清澈明亮,如一条银带展开在无边无际的绿色之中。

夕阳即将落下,许多务农的秦人从田地里往回走,背着锄头和犁铧,唱着悠扬的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田农、樵夫、猎户们渐渐走回村镇,一路上和声越来越多,正片山郭外都响起了秦人特有的苍凉激越的亢声。

忽然,这股美好的意境被铁蹄声打破,一支骑兵呼啸而来,见人就杀,抢夺物资和粮草钱财,然后把村落烧之一炬,正是秦开派到洛水以西地带的骑兵。

由于秦军都在驻守城池,乡野地带没有甲士,无法抵挡,没有多少反抗,或杀或俘虏,洗劫一空。

两万铁骑,一南一北,分化成若干的千人队,朝着一些大村落、乡镇不断袭击。

把一些投降的男丁和少数部落的戎人,组合在一起,然后驱赶着当探路先锋攻打城邑,以秦人对付秦兵,让他们自相残杀。

附近驻守城池的秦军得知消息,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对方是骑兵,两匹马来回换骑,速度极快,机动灵活,秦步兵难以追赶,只能眼睁睁看着四面八方的乡镇山村被一个个吞掉。

整个西秦,一片硝烟与战火,这支骑兵多是一些胡人、北方游牧部落的牧民,杀入一个城邑,只要不投降者,一律屠杀,然后烧城,让秦人也尝到了他们在历史上吞并六国时候所犯下的罪行,这是一个宿命的轮回!

一个月后,洛川之地,经常十里无人烟,残破不堪,城邑没有村落的粮草和人员补给,难以组织更多的兵源了。

这一日,秦开下令全线进攻,廉颇和荆燕各带十万人马,从洛水的上、下游进攻,成两翼之势,撕破洛水防线,一举攻克了义渠、栎阳、高奴、北地等重城。

之所以这样的威势,除了跟国力对比悬殊,士气强弱,主力军的多寡之外,还跟燕国军队中动用了最新武器,震天雷和飞火枪。

前者是装满火药的铁罐子,十米之内,被炸开的铁片直接穿透铠甲,后者以火发之,能烧十步外的一切可燃物,许多秦兵被烧死,再加上大炮和强弩,科技的力量,压制住了秦军的反扑,燕军主力一路横扫,推到了泾河北岸,离着南岸的咸阳城只有百里之遥了。

第1033章 血统之争

就在燕军大举压上,威逼咸阳的时候,在燕国的大本营,燕京城传开一些消息,很快如一股旋风般散播开。

街道酒巷,茶馆青楼,坊市商铺,驿站会馆等等,都在议论纷纷。

“诸位,你们听说了吗,咱们燕王就是魏国的都尉辰凌!”

“错,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