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0207章 整军

辰凌将军权暂时分封四支人马,分别取了名字,同时将提前制定下来的训练方法,交给四位将军,说道:“按照这种模式,每日加强训练,体能、骑射、剑术、格斗、攀岩都不能少,军饷提高一倍,用来作为所有将士的伙食、犒赏和抚恤金,一个月内,我要进行一次军演比赛,看四军的排名,不要以为中军都是燕国正规军,就一定会胜出,往往越是老兵油子,越难以接受新的规律和军纪。”

“遵命!”四大将领抱拳领命,最激动莫过于荆燕。

他目前官职只是副卫尉,平时掌管宫门警卫,但是来自军方的子弟,经过这些日相处,辰凌觉得荆燕很有做将领的才华,于是破格提升,让他带领新军,目的就是打造一支精锐之师。

接下来,辰凌巡视一番山城大营,看到不少新军战甲不齐,装备落后,兵器大多是废旧的长戈滕盾,青铜剑和锈迹斑斑的长矛,战斗力比起其它六国,相差甚远。

这军事必得有财力支撑,制造精良地甲胄兵器需要钱,训练士卒行军演武也需要钱,如今天下各国用兵,常备军不断增多,不再像春秋时期或战国初期,多为战时征召,战后遣散的模式了。

现在全国上下,接近两千万人口,光秦、楚、齐、魏、赵五国的军队人马,合计就达到了三百多万,其余韩、燕、宋、鲁、中山、周这些国家的军队加起来,也差不多七八十万。

各国招兵买马,吃军粮领军饷,耗费大量钱财;说到底,仍是要壮大国力才成。

辰凌当晚就住在了大黑山城内,跟众将士一起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和兵马部署,最后决定在大黑山只留下中军和北平军,镇远军迁到东边凤凰山一带驻扎,防止箕子朝鲜等番邦袭击。

而荆燕带领羽林军,驻扎步云山,在这建立军营,深山野岭之中,秘密练兵,那两千尖刀特战团,也被带到步云山。

步云山属于千山余脉,因为峰顶常有云雾弥漫,被称之为“步雾山”,后来人们将“雾”衍化成“云”,步云山由此而来,山势险峻,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气势磅礴。

辰凌在步云山脚亲自指挥将士搭建训练场地,比如单杠、攀爬、滚木、独木桥、绳索等等现代特种兵体能训练的器材,给这些新军使用,至于两千尖刀特种兵,格外加大训练难度。

所有将士看到这一幕,完全呆住了,从未这样训练过,以往就是站列,然后走步,练习长兵刺、搏等技能,比较简单,而此刻除了方阵和格斗技能外,多了体能训练。

辰凌又传授一套梨花枪法给所有千夫长以上的将领,让他们掌握后,每天再传授给麾下的士卒,就这样,强化三军将士的体质和生存本领。

在巡视山脉的时候,辰凌还意外发现了一处铁矿,就在步云山的一个分支山体上,看着这里的地形,军事要塞,使他萌生出在这里先一个秘密军工厂的想法。

监军五日后,辰凌带着淳于臻和一千侍卫回到王宫,特种兵团交给了两个校尉,罗超、单通来代为管理。

五日过去了,朝政开始有序地改变着,九卿大臣按着储君吩咐,组建了部门,如内史府、太仆府、廷尉府、宗正府等等,阻止麾下文臣,门生、客卿,按照储君的口谕,办理相关事宜。

很快就有了成效,统计户籍、难民数量,存粮和国库,修建城池,安置流民,维持治安,建立军械库、冶炼坊等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了燕国新君在位,令这些臣子都有了希望和干劲。

辰凌心中暗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今我是大王,就要做大王应该做的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是我的职责,事情只要按照我的预定目的去发展就好了,虽然在世人眼中光鲜的永远是那些演员,但是真正的主角,却是幕后的导演。”

这日,辰凌找来郭隗、顾彦章、淳于臻几位亲信大臣,商议在步云山建第一个冶炼坊和军械库的提议,经过一番讨论,方案基本确定,但是目前燕国缺少的就是工匠、铸剑师、矿工、冶铁技术、大型锅炉等等,都是大难题。

“燕国六百年来,不曾主动发起战争,也未灭任何一国,军队建设、兵家冶铁早就逐渐荒废,缺少工匠师、铸剑师,也没有冶铁器具和火炉剑鼎烧炼铁水和淬火铸剑等,从中原通往燕地的大路都被齐军设了关卡,很难从外地运来。”顾彦章说出其中的关键难事。

辰凌沉思片刻,朝着淳于臻道:“信函送往魏国白家大小姐没有?”

“启禀储君,已经送去了。”

辰凌微微点头道:“凭借寡人与白家的关系,相信过不了多久,白家就会与燕国合作,到时候,兵甲武器,以及工匠师、铸剑师都会一批批赶来,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现在步云山川内,设立,然后在山坡处修建山城,建筑一座座石房,用来作为加工工坊,关于布局图,由淳于大夫全权负责。”

“臣领命!”

“另外在当地招集一批能工巧匠,或者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劳工,等白家的工匠师过来,轮番进行传授,分种类和工序学习掌握,先从学徒开始,迅速上手,咱们燕国黑土地,地大物博,金属矿丰富,只要时局稳定后,国家会越来越富强的!”辰凌给重臣们鼓舞士气。

“臣等听从储君圣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几人声音沙哑力竭,满眼热泪地回答。

辰凌轻叹一口气,问道:“对了,函谷关外,战局如何了,斥候可有回报?”

淳于臻道:“启禀储君,齐国、楚国、赵国、魏国四大诸侯,各增兵至二十万,韩国增至十万,共九十万人马,三分批陆续赶往函谷关,这次五国仍然推举公孙衍为三军总帅,携带五国丞相令,有权调动盟军任何一支,出兵与秦作战,五国派出很多名将贤相,楚国的屈原、赵、齐的两大名公子,都在其中,五国大小将领多大三四百人,猛将如云,各国的粮草辎重车队已经不停运往函谷关和魏国敖仓,似乎准备在深秋与秦军在函谷关、河西大战一番!”

辰凌淡淡一笑,打吧,往死里地打,等激战到关键时刻,我再回去参战,暂时让替身在函谷关外敷衍一番,燕地事情一了,就立即赶回去收拾残局。

“是了,储君,根据斥候线报,有大才女之称的洛语嫣,携带家臣,到燕地来采风了,要不要派人把他们引带过来?”淳于臻知道储君与这洛大才女相互爱慕,于是好心提议。

第0208章 爱屋及乌

“洛语嫣?”辰凌听着淳于臻提到洛大才女的名字,内心一阵波动,但很快就掩盖下来,从她离开大梁城那天起,辰凌知道,自己跟她还有很大的鸿沟,即使彼此有好感,也未必能走到一起。

洛才女是那种很有志向,很有抱负的女子,不服输任何男儿,一心要收集战国各地的文化,然后整理著书立说,就如同后世的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一般,何等的胸襟,何等的睿智,一旦攻城,只怕成为一代史学家,比诸子圣人也不逞多让。

而辰凌有他的责任,他要复兴燕国,横扫天下,推动科技强国,发展工业革命,改变历史的走向,最后建立一个华夏炎黄子孙的大王朝,结束诸侯纷争的局面,同样也是大抱负、大志向,气势睥睨世间!

两个人现在还无法放弃自己的追求,来适应对方,而且辰凌暂时也无法告之他的秘密和身份,因此见与不见,其实都是一样的。

“相见不如不见,暂时不是时候,不必派人去邀请,当务之急,兴国强兵,其它事,还不适合涉及,徒增烦恼。”辰凌轻轻叹一句,充满了颇多无奈和感伤。

淳于臻与郭隗心知肚明,暗暗钦佩,洛语嫣那等才华惊冠,美如天仙的绝世女子,世上多少名士豪杰,为其倾倒,储君如此过人才华和君王地位,却不为其着迷,可见所图之大,恐怕远非复国那么简单了。

“好了,刚才交代下去的诸多事情,几位卿家回去立即着手操办,尽快实施,赶在入冬前做好,燕国属于寒冷之地,毗邻关外北狄,齐军不适应本地的寒冷气候,到时候寒冬骤冷下去,他们根本无法作战了,只要烧起粮草,断绝补给,几十万的齐军都要葬送在燕地!”

几位大臣闻言,皆是一惊,他们心想自己咋就没想到这个法子呢?还以为储君真的会等明年开春出兵,原来他早就想好,要在寒冬时节,突然反击,如果真的烧掉齐军粮草和补给,齐国军队会不战自溃了。

“军械库和冶铁坊的车间布局争取尽快落实修建,步云山铁矿准备派人开采,一等白家送回消息,来了工匠师和铸剑师,立即着手开始加工生产!”辰凌催促几位大臣。

“臣等秉遵王命!”郭隗、淳于臻、顾彦章、杨延和等人躬身回道,以表决心。

就这样,燕国在复兴前的改制工作,正在辰凌的监督下,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这些虽然与古代以往的旧制有些出入,但是没有大幅度调整,因为辰凌明白,国破时局,不宜刚登基大刀阔斧推行新政,要用温水煮青蛙的原理,悄悄逐渐地推进,等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燕国大局已定了。

……

步云山一处陡峭的山麓,四下里阳光普照,近处的雾霭快散尽了,只有些尚在林中湿地徘徊,但远处的景物依然模糊不清,晴岚茫茫。

迂回曲折的小道通往山下茂密的森林,浓雾从一道横贯森林的山谷,冉冉升起,云蒸霞蔚,缕缕不绝,俯瞰这浩淼的林海,从这里望去,能望见燕国大好山川河流,如今已残败不堪。

此刻山麓岩石上并肩而立着一位仙子,身材纤细,腰如绢束,飘逸似仙,脸色恬淡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婀娜曼妙的玉身,似上天最完美的杰作,站在花丛中的话,百花都要黯然失色。

风卷残云,淡看世间权贵与成败。

此女正是墨妃暄,经过了七日闭门的研究,终于将辰凌讲解的一些学术理论,比如力学、光学、算术、指数运算、圆周计算和π的常数等等,都进行一次消化,虽然没有全部吸收,但是经过结合自身墨经基础,一下子提升很多知识,豁然开朗。

昨日出关,听闻燕军在步云山训练,储君每日都来监军,她克制不住,也来到步云山上,远远地望着辰凌的身影,寄托几分倾慕和赞叹。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若得佳人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墨妃暄读着那晚储君写给她的一首诗,此时此刻,轻念着,越细读越觉得有些暗示情意的感觉。

“若得佳人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何用三生,如果有一生,妃暄亦觉欣然,只可惜,今生为墨徒,终身不考虑私情之事,只盼来生来能相遇吧!”墨妃暄轻轻一叹。

这时从她身后,飞闪而来一个身影,清美的身姿,一对妩媚地眼睛,秀气的鼻子、小巧的嘴巴,精致秀雅,迷人酒窝,浑身流露着一股少女青春气息,极具美感。

“大师姐,你在这里哦,我找了你很久呢。”

墨妃暄回头看见这位小师妹,微微一笑道:“若冰,你来了。”

这位娇美的少女姓白,双字若冰,自幼在墨家神农山里学习剑术,跟墨妃暄亦师亦姐,闺密之交。

“大师姐,你这几日都在闭关,一出关,就迫不及待赶来步云山,那日燕国储君究竟跟你说了什么,让你有这么大改变哦?”白若冰好奇问道。

墨妃暄倾世一笑,脸颊微红,摇头道:“没什么,就是一些学术理论,只不过,他说的理论,惊世骇俗,很多都超出了墨经,甚至世上都有没有听说过的学术知识,储君经过神秘高人指点,回到燕国,肩负复国大业,远大抱负,相信用不了多久,燕国就要崛起了。”

白若冰嘟起小嘴,俏皮又娇美,削肩蜂腰,莹润,秋风中,她如丝的秀发在脖颈间温柔地飘舞,美丽地双眸看着墨妃暄,嘟囔道:“怎么世上一下子出现这么多能人?不知是哪个圣地的弟子?我前些日子收到姐姐的信函,她说魏国出了一个大英雄,叫辰凌,身有经天纬地之才,难道这就叫乱世出英雄?”

第0209章 铁马金戈聚函谷

就在辰凌还在燕国谋划之际,东方五国已经开始大动作了,各国出动精锐大军,齐国、楚国、赵国、魏国四大诸侯,各增兵至二十万,韩国增至十万,共九十万人马,第一批已经抵达函谷关外,四大国四十万,加上韩国五万,一共四十五万,后续部队仍在筹备出军中。

此时,深秋之末,河内营寨连绵,五大片旌旗军帐满当当的塞实了四十里山塬。

大约从春秋开始,黄河以南的大片平原便叫做“河内”,黄河以北的山塬便叫做“河外”,这片气势惊人,血气方刚的军营,就扎在大河南岸虎牢山下的河内平原上。

以兵家眼光看,这片大军营地极得地利之便:北临滔滔大河,东靠虎牢要塞;引河入梁的鸿沟恰恰从虎牢山东麓南流,汜水则从南麓北流入河,三水夹营,大军取水极是方便;鸿沟与大河的夹角地带,便是中原储粮最大的魏国敖仓,大军粮秣路程仅仅只有六十多里,补给充足。

五国合纵大军,陆续开赴函谷关外,开始安营扎寨,布设防线,挖战壕,打造云梯战车等,大弩、冲车、投石机、火球弹往前线搬运,为大战前做准备。

从五军营的驻扎方位看,颇符合兵法之道,虎牢山南麓,也就是函谷关的正面战场前方,是火红色的魏国营寨,依山傍水,架起了夯土低墙,阻挡着秦军反扑出来,占尽形胜险要,乃是全军的辎重枢纽位置,正当身为“地主”的魏军驻扎。

在魏国大营的两侧路口,一个是通往北赵之地的要塞,在北临黄河的一片山塬上,驻扎了红蓝色的赵国营寨。

另一侧通往东周道路的要塞上,驻扎了紫色的齐国军营,东南方的汜水东岸,则是草绿色的韩国营寨,背靠太室山,正在韩国边缘,补给占了地理优势。

在虎牢山西麓的虎牢关外,却是茫茫土黄色的楚国军营,既是直面函谷关的前敌位置,又是南下楚国淮北地区的最便捷处。

这片浩大的军营里,驻扎着五国联军四十五万,还只是第一波部队,第二波援军和第三波辎重部队没有完全抵达,如果全部到齐,差不多接近百万正规军,是战国以来最大的用兵规模!

每天在这片荒野山原上,各国人马都在紧锣密鼓地操练着队伍,车骑军、重甲兵、弓箭阵、云梯手、盾牌营、敢死队对在各自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最后磨刀之兵!

十年磨剑,终将见血!

公孙衍沉默了十年,终于从上一次盟军大败的阴影中走出,再次倡导合纵策略,掀起了第三次击秦的壮举!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没有在首战失败,恰恰相反,凭靠着辰凌过人的胆识和智计,三战三捷,击败了秦军在河东的十万驻军,赶出了暴秦军队,接下来,鹿死谁手,天下归属,战国百年的沉浮,就看今朝一战了。

魏国大营内,大纛旗迎风飘舞,中军帅帐便是由五国兼丞相公孙衍执掌的五国大军的总帐,辕门内外,五百名长矛甲士列成了一个肃杀的甬道,亮煌煌的长矛大戢一直延伸到大帐口。

公孙衍升堂点将,赵国年轻的公子平原君,刚二十出头,眉清目秀,举止稳重,温温如玉,丰姿翩翩,带着赵国的大小将领、谋士都到齐了,齐国平原君身材矮小,三十出头,但是因为其养士交友遍布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气在盟军内,也是名列前茅,此时带着齐国的名士武将进帐入座。

楚国上大夫屈原,一身儒雅才气,年纪轻轻,但是博学闻名列国,特别是他的楚辞文章,堪称吴越楚文化精粹妙笔,许多名士和才女,对他都倾慕不已,屈原大夫这次担任楚国统帅的监军使,与大将们在大帐内坐好。

韩国相对弱小一些,这次统兵帅者是太子咎,大将军韩鹏举跟随,还有几个副将同行而来。

待五国文臣武将坐好后,公孙衍捋须微笑道:“这次五国联军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定能击破函谷关,破灭西秦函谷防御的神话,五国调动精锐百万人马,即使与秦国打持久战,三十万秦军,也如何抵挡住百万雄师的进攻!”

“彩!百万雄师,踏破秦川!”

“踏破秦川!”各国将帅纷纷附和,畅怀大笑,似乎胜利已在眼前了。

公孙衍目光扫过一周,忽然感觉漏掉了一个人,忽然开口问道:“先锋将军辰凌何在?”

众人愣住了,听到公孙衍喊出的名字,左右相顾,果然没有发现辰凌的踪影,这大功臣辰凌,今日怎么没有出现呢?

……

千嶂落照,山川秋色,映样一座巍峨雄关。

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扼守崤函咽喉,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一直以来为西秦天然屏障,只有它进攻六国,六国却不能攻入西秦之地。

函谷关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它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而且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有中条山、崤山等阻断,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自然成为军事要冲。

雄关高大的城墙正上方,是三层的威武阁楼,楼顶是重檐九脊歇山式,外有廊柱围绕,下临马道。

此刻,雄关的城楼内,站着数排秦国的文臣武将,簇拥在一个青年君王的身边,这个青年一袭金缕冠衣,浑身高贵而霸气,正是当位的西秦国君——秦武王!

从秦武王的谥号就可知其人好武,秦武王也表现出一些职业军人的特点,他性格暴躁、思维直线条、不喜欢拐弯抹角,推崇个人战斗能力。

秦武王从不理解张仪那一套外交设计中的匠心独运和良苦用心,以为只要靠秦军的刀就能为秦国的犁解决土地问题,持这种浅显看法的大臣在秦国朝廷为数不少,尤其是一些少壮派军官,除了路线上的分歧外,少壮派军官还与张仪之间有一些个人恩怨。

缘于秦惠王时期,张仪曾仗着秦惠王的重信打压过这些人,现在他们反攻倒算,在秦武王面前持续不断地诋毁张仪,张仪害怕被诛杀,主动找秦武王谈话,也就上演了张仪离秦去魏国的那场风波。

当时秦武王赶走了玩空手套白狼的相国张仪,开始奉行赤裸裸的军事占领政策,以此时秦国与六国的综合实力对比来看,秦国施行这种政策还为时过早。秦武王以其鲁莽、直率的性格虽然为秦国取得了一年多的军事胜利,但在外交上失策更多,对秦国霸业至关重要的魏韩两国被驱赶到齐国阵营中去,为秦国以后的一次严重挫折埋下了祸根。

几乎同样的一个故事在十九世纪末的德国上演,与秦武王极为相似的威廉二世,赶走了与张仪极为相似的俾斯麦,然后推行单边军事主义政策,结果,德国在没有强大盟友的情况下就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秦武王此时仍然没有觉悟,反而双眼中充满了兴奋,望着五国远处的营盘,冷笑道:“当年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我大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前两次伐秦均以失败告终,这次又不长记性来犯,不杀五国落花流水,不是我孤王的性格,这一次,孤王要亲自带兵会一会那个叫辰凌的魏国英雄小将!

第0210章 大战前夕

函谷关外,魏军中军大营。

公孙衍升堂点将,刚说了片刻,发现场内缺少一个身影,那就是他的得力大将,魏国英雄人物,先锋官辰凌!

“辰凌何在?”

经他这么一说,大帐内所有人都四顾张望,的确没有发现辰凌的身影,议论纷纷。

这时副将曹晖从武将队列中挤出来,抱拳道:“禀报上将军,我方先锋营主帅辰凌将军,近日正在冲击五阶武者的境界,一直在房内闭关,已经有数日不曾出房了,辰将军有一封书函交给上将军!”说着从坏内掏出一封书信,呈递了上去。

公孙衍皱着眉头,心想如此关键时候,他怎么偏在这个时候有事?岂不贻误战机!

他接过信函,摊开一看,上面辰凌陈述了自己要闭关领悟武道,五国联军攻打函谷关时候,他的两万先锋军暂时不参与函谷关的攻坚战,而是要等盟军与秦军厮杀难解难分时,再出计谋破秦,至于如何奇谋妙计,信函中并没有交代。

公孙衍眉头紧锁,一时没有解开,把书信折叠放入袖口夹层内,开口道:“辰凌正在秘密修炼武技,暗中操练精兵,函谷关首战,暂时不参与其中,不过,关键时刻,他就会意外出现在破秦之处,大家放心,这是我盟军的一支奇兵,如果用来攻城,实在太浪费了。”

“如今我四十五万大军纠集在函谷关外,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猛将如云,严寒秋末时节,就要进入初冬,我盟军要速战速决,否则寒冬来临,对攻城将相当不利;如果破秦,秦军残败退入秦川,我们盟军就可以进入河西之地,夺取老秦氏族的粮食,让他们无法过冬,到时候,秦人饥饿成灾,必然发生哗变,国家动乱,元气大伤了。”

其余四国的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