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赵东云也有其他选择,比如说接受清廷的封王,然后继续扛着清廷的旗号和北洋诸军开战,到时候估计张之洞、端方和荫昌就会成为自己的盟友了,不过这个方案不仅仅会对他的名誉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风险实在太大,南方的那几支依旧效忠于清廷的新军总数也没有多少,而且战斗力距离北洋相差甚大,不客气的说张怀芝一个第五镇就足以挡住江北混成协和第八镇了,更加别说王汝贤的第二十九混成协也已经加入王英楷的同盟序列中,姜桂题的江防军虽然战斗力不咋滴,但是也足以牵制荫昌的江北混成协以及第九镇了。
以上三部明显投向了王英楷的北洋嫡系和旁系军队,加起来横扫南方诸省估计难了点,但是要稳住南方局势还是不成问题的,要不然的话人家张之洞早就举旗大旗杀进进行来了,何至于到现在还是待在直隶省边缘,半步不得寸进。
所以和清廷结盟,或者是和南方督抚结盟不能给赵东云带来什么利益。
万事还得靠自己,这年头的盟友一般都是用来坑人的!
赵东云调奉天第一混成协和第二镇入关的消息并没有被隐瞒住,几乎是当天王英楷就是收到了密电,称锦州奉军已经开始调动,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上火车入关!
“哼,这个赵东云,果然是不甘心的!”王英楷冷哼一声,不过他可不是之前的王士珍或者冯国璋,他面对赵东云的异动并没有感到多少的意外或者害怕,甚至还隐隐有些期待:“只要自己汇集大军一句击溃奉军,那么天下还能有谁阻挡我上位的步伐?”
第两百零四章清帝退位
十一月二十三号、二十四日,二十五号这三天对于当代中国局势而言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天,如果说十月初袁世凯被刺杀导致了北洋发生兵变,进而推动共和进程的话。
那么这三天里所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却是直接奠定了中国后续共和政治的基础,同时还还直接影响到了北洋数大派系的未来选择。
二十三号,王英楷之第一镇率先进入京师,和王士珍之第六镇成功会师并掌控京师城内各紧要之地区。
当天包括冯国璋在内的大批满清权贵就开始逃亡,少数人成功逃入各国使馆,以寻求政治避难,不过这个时候很显然他们把慈禧和光绪给忘记了,紫禁城里依旧在北洋军的铁蹄下颤颤发抖,不过为了避免过度的政治影响,王英楷和王士珍并没有拿出法国大革命的气势来,而是只包围了紫禁城,并没有直接闯入宫中。
这个时候,实际上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部分督抚,都是清廷能够和北洋达成一个体面的协议,甚至内容他们都想好的,那就是让北洋军自己清洗一批满足少壮派,以报所谓的袁公之仇,然而就是彻底推行虚君立宪制,也就是说把行政权力交给北洋,但是皇室继续保留皇帝称号,作为名义上的最高国家领导人。
如此的话,北洋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权力,而皇室也能够继续保留荣华富贵!
但是他们显然是低估了王英楷的决心!
身为北洋里头仅次于袁世凯的第二号人物,自从袁世凯死了以后他王英楷就是以北洋新一任的领袖自居!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使得他也是自我感觉担上了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身居历史使命感的他自从起兵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是决定要把满清王朝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光绪的退位来奠定自己的北洋老大的地位。
他敢说,只要自己成功把光绪和慈禧赶下台来,只要自己带领着北洋人奠定中国共和基础,那么他的威望绝对能够一飞冲天,甚至超越以往袁世凯的地步!
袁世凯没死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已经相当高了,而当他死了后,这一个月里其实不分南北,共和派还是立宪派又或者是帝制派,都不约而同的对袁世凯唱起了赞歌,不仅仅赞叹他在辛丑年里接下满清皇室和李鸿章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进而力缆狂澜,而且在短暂的数年内推动的中国新政改革让中国一举从古老的封建国家进步到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说实话,这种吹嘘是过分了的点,但是人们的观念里是死者为尊,而且袁世凯主政北洋以来,成绩的确是有目共睹的,就连孙文那些革命党人都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恭维起来,说什么袁公之死乃国家和民族之痛。
被刻意吹捧起来的袁世凯,嗯,已经死了的袁世凯在名声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北洋的上一代领袖李鸿章,距离伟人也只差那么一小步了。
这和历史上袁世凯称帝之后死了后遗臭万年的情况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历史上的袁世凯如果不是他临死之前犯糊涂了,非得要过一把皇帝的瘾头,捞一个共和之父的身后名还是相当容易的。
现在的王英楷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成为了了历史上1911年到1912年阶段的袁世凯,不说别的,单单是打进北京城,然后把光绪赶下台来,就足以让他名流千古,如果再能够坚持推行共和制度,那么一个国父的名头是跑不了的。
对未来你有着更多期待的王英楷自然不会轻易答应铁良等满清皇室提出来的各种谈判条件,甚至连慈禧提出封他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总管全国政务的条件都给拒绝了,执意要让满清皇室退位,从而建立共和。
二十六号,面对慈禧的顽固不从,王英楷下令其第一镇的部队攻克紫禁城,等他们一路杀入瀛台的时候,他们看见了已经表情冷静,眼露哀伤的光绪帝!
“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但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这个亡国之君在最后的关头里,依旧被慈禧软禁着,这光绪也算是‘悲剧’的典型了。
二十七号,已经悄然回到唐山的赵东云手捧着一份报纸,上面说的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都从来没有过的大事!
皇帝退位了!
光绪帝在最后关头,写下了这份退位诏书,然后士兵们用皇宫其他地方里找到的国玺给盖上去后,这一份退位诏书也就算成了!
中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头顶上没有皇帝,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所谓的共和政府!
在这个极端注重名份的国度里,王英楷之前哪怕已经进入京师,哪怕已经是得到了诸多北洋将领甚至少数几个南方督抚的效忠,但是他依旧没有成立所谓的‘政府’。
而是一直等到了退位诏书后,根据退位诏书里光绪帝的那句授权北洋组建共和政府的条款,这才名正言顺的举起了共和政府的招牌。
当天,王英楷就是在京师成立了所谓的‘立国委员会’,自号‘立国大统帅’,并任命段祺瑞、赵东云两人为‘立国副统帅’。
并邀请各省督抚、社会各界名望士绅北上京师,共商立国大事!
虽然对于王英楷的这些手段早有预料,但是今天看来却是依旧让赵东云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啊!
是谁攻克通州,逼迫王士珍背叛朝廷,进而一举灭掉冯国璋和满清皇室的?是他赵东云,可是为什么仅仅三四天的时间不到,他王英楷就成为了立国大统帅?然后一副共和领袖的模样。
赵东云是个有野心的,你要是说他心里头不念想着总统宝座,那肯定是瞎扯,再加上赵东云手里兵力众多,这加起来足以和北洋其他诸将联军比肩,然而为什么还是被迫居于王英楷之下?
尽管理智上他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外乎就是威望和资历而已!
然而情感上他却是无法接受,这眼睁睁看着本来有希望到自己手里的东西,一转眼就跑到别人手上了,这要是能服气才怪了。
别说他赵东云不服,就连苏系的其他将领们也是一个个黑着脸,赵东云和王英楷之间的斗争可不仅仅是两个人私底下的斗争,而是两人为首的两大派系之间的斗争,赵东云败就代表着苏系落败,而这对于曹锟,陈光远等苏系将领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
“司令,如今到了这个局势,还有什么好说的,我们直接打过去,老子就不信他王英楷能挡得住我们三镇三协!”孟恩远端坐着,神情虽然和以往一样严肃,但是说起话来却是充满了怒火。
一边道陈光远也道:“他王英楷何德何能当我北洋领袖,共和之大总统?今日若退,依照我们两家往日的仇怨,今后还能有我等好果子吃?未来恐怕东北都不保啊!”
赵东云继续沉着脸不说话,一旁的顾蓝玉也是说着:“如今这个局势,的确是不能忍了,之前的联名通电还是后续的退位问题上,他王英楷何曾问过我们的意见?他自己一个人就把这些事给办了,而且听说第一镇和第六镇在京师抄家上百,加上从户部以及银行里得到的银钱,最少也能拿个三五千万,这个钱要是让他们用起来,以后我们的劣势就更大了!”
赵东云听着这几个人的话,然后看着刚赶到唐山的徐邦杰:“老徐,你也说说!”
徐邦杰和其他人一样,也是对如今这个局势赶到头痛万分,这皱着眉头道:“如今我等是进退两难,要打的话,就算等我的第二镇和第一混成协都到了,我军在关内的部队也不过步队两镇一混成协,骑兵一协,总兵力不过四万。而王英楷他们在京师就有三个镇,再加上他们接纳整编了第七镇一部,然后在直隶等地近期扩张的部队,这加起来怕是要超过六万之数。而且张怀芝的第五镇和河南王汝贤的第二十九混成协也能迅速北上,到时候我们的兵力劣势就更大了,所以这打起来的话,要守估计问题是不大的,但是要发起进攻,取得击溃敌人攻克京师,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是不打,等这王英楷他们稳住阵脚后,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恐怕就不是五六万的敌人,而是十几二十万的敌人了,以我们在关外的人口和财力,断然是无法让我们也扩军到数十万的,到时候恐怕难度更大。”
赵东云听罢也是皱紧眉头,这些可能性他也考虑过,但是自己想和听别人说出来差别极大,这听起来就让他更加感到左右为难了。
现在的赵东云第一次后悔入关了,假如当初自己不入关,转而投靠清廷的话,估计王英楷和段祺瑞现在还得和冯国璋以及王士珍他们耗着,这打一两年的话,等自己扩军到十万之数,到时候就可以一举出关收拾残局了。
不过这种构想也只能想想罢了,当初袁公之死造成的震动是极大的,赵东云要是还想要和王英楷、王士珍他们争夺北洋之主的位置,实际上就不可能一直所在关外看戏,那样的话会安全是安全了,但是威望上立马就会让他沦为和吴凤岭、张怀芝一个层次。
你看看当初北洋七位大佬里头,当初躲开去的吴凤岭和张怀芝现在都混成什么样了,在世人眼中他们已经彻底沦为了二流军阀,这以后要是还能混起来,那就得发生一万个奇迹了。而主动参战的其他五个人,实际上哪怕是战败了的冯国璋在威望上都比他们好的多,而王士珍,段祺瑞、王英楷以及赵东云这四个人里头,尤其是赵东云和王英楷,那更是威望如日中天,至少人们在讨论未来之共和大总统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人们已经把王英楷、赵东云列为的候选人,而段祺瑞,王士珍他们算是候补的,但是张怀芝和吴凤岭就没影了。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的,而且玩政治,你就不能值盯着所谓的利益得失去考虑事情,因为很多事情哪怕明明知道会让你损失惨重,但是你也必须去做的。
就像现在,哪怕明明知道对上王英楷的联军胜算不大,要想攻克京师的话基本上和痴人说梦差不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赵东云下定了决心要和王英楷开战!
当有了政治需要的时候,哪怕是必败的战争,那么也得打,更何况,谁又敢说他赵东云就一定会败了?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还少吗?
自己这一方虽然兵力较少,但是优势也是明显的,首先自己还控制着唐山,而唐山有什么?福元机器厂,有这个机器厂在,赵东云就能够每个月获得七八千支步枪以及数以百万发的子弹,而且还有身管火炮以及迫击炮、重机枪等诸多军械。
有了福元机器厂,至少赵东云在后续扩军以及补充战损上就不用太过担心了。
另外赵东云比王英楷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赵东云手下的军队都是他赵东云嫡系私军,乃是全部听从他赵东云号令的。
然而王英楷呢,他的是联军,联军的意思就是王英楷指挥不了段祺瑞和王士珍,顶多就是协同作战而已,到时候只要自己死死咬住其中一人跟他们玩命打,另外几方来不来救还是个问题呢。
这个局势下的王英楷是有钱、有盟友、有威望,而赵东云有的就是军械和统一的指挥,在战争还没有打起来之前,谁敢说赵东云就一定会败了?
赵东云沉默了许久后,然后道:“如今我等身处生死关头,进一步这整个国家都是我们的,退一步也许我等就会身败名裂,所以这个当口里,还望诸君和我一起努力!”
说到这里,赵东云对着右手旁的方壁永点了点头,当即方壁永就是站了起来,然后朗声道:“遵照司令之指示,参谋部制定作战部署如下:
“第三镇即可从通州、蓟县回援唐山战区,唐山战区之布防详细如下,唐山西北部一带,即玉田、丰润一线,由第三镇负责,唐山之西部一线,即大钟庄、八门城一线由第二镇负责。
第一混成协驻防唐山,构筑防线进行布防,第一骑兵协北上遵化,进而威胁敌军侧后翼的同时,防备吴凤岭之第二镇南下。”
第两百零五章林亭口之战(一)
说完了作战部署后,赵东云把目光落在了陈光远身上,然后道:“秀峰,如今局势紧张,我也没有太多时间兼管着第三镇了,而你这几年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这样,你先帮我把这第三镇管起来!”
陈光远听到这话后,哪怕是事先已经得到赵东云暗示的他也是忍不住心中狂喜,他等着这第三镇统制的位置都等了好几年了,从第三镇成立的那一天起,他就是苦巴巴等着赵东云把第三镇交给他了。
如今多年的愿望总算是实现了,当即他就是猛地站了起来,忍住内心的狂喜,大声道:“职部定为司令效死!”
赵东云伸出手来虚压了压,把陈光远提起来当第三镇统制,是他早就有了打算的事,随着赵东云手底下的部队越来越多,他如今忙着打理五六万大军的事务,而且还有东三省的诸多政务要他处理,那里有时间去当第三镇的统制啊,实际上在之前的作战中,第三镇的指挥都是由方壁永等参谋部的人实际负责,他赵东云也就是挂了个名而已。
不过老是让参谋部的人去处理第三镇的日常作战事务,也是不行的,赵东云迟早是要提起来一个人帮他管着第三镇的,如今这大敌当前,抛出去一个第三镇,也好加强笼络陈光远的效忠。
紧接着赵东云继续道:“第五协统领嘛,让孔眺北来做!”
调整好第三镇的两大要职后,赵东云就是一心把心里放在布防上头,然后静待战争的到来!
而这场战争比众人想象的来的还要快,仅仅是二十九号那天,京师那边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召开第一次立国大会,段祺瑞的前锋部队就已经是抵达了唐山边缘,做出了一副攻击姿态。
面对段祺瑞的前锋,赵东云可没有丝毫手软,现在的他实际上已经和王英楷、段祺瑞他们彻底撕破了脸皮,战争左右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加上这几天时间里他从关外紧急调遣而来的奉天第二镇以及奉天第一镇之第一协以及相继抵达唐山。
所以趁着张怀芝和王汝贤的部队还没有北上,他得趁早发动战事,先打一场,把王英楷他们的士气和信心给打下去再说。
“传令下去,从现在开始,不用顾忌什么来,给老子打!”赵东云可没有什么道德癖好,进行不宣而战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当晚,林亭口外圆月妩媚,光可鉴人,而这朦胧的月色中只见依稀看见一条黑乎乎长龙从远方徐徐而来。
“秀山兄,最近大家伙上下可都是憋着一股火气,所以你这一次要狠狠的手势京师里的那几个,让他们知道我们可不是任人欺凌的!”徐邦杰看着在夜色中前进的部队,语重心长的对身旁的奉天常备军第二镇之第一协统领李纯如此道:
“这一次本来司令是准备让顾蓝玉率队去宝坻的,不过我和司令说了,我们第二镇之第一协距离宝坻更近,理应让我们打头阵,所以这才把这个机会争了过来!”
李纯当即道:统制放心,卑职绝对不会辱没了我第二真的名头!”
“恩,好好干,如今我奉军正在大扩军,未来的机会不少,能不能抓住就要看你自己的了!”徐邦杰说了这么一句后,就是转身带着镇部的人走了,留下李纯等奉天第三协的人。
李纯的此时也是回过头来,看着在月色中行军的自家部队,心里头充满了期望,他需要一场胜利!
不仅仅赵东云和整个奉天陆军需要一场胜利,徐邦杰也需要一场胜利,而他李纯更是需要一场胜利!
李纯,早年也是淮军将领,随后投入袁世凯麾下小站练兵,从而和其他北洋高层一样奠定了自己北洋嫡系的地位,1902年到1903年在教练处任职期间,和身为北洋军政司教练处帮办的赵东云相交甚密,当赵东云升任第三混成协统领的时候,邀请他到第三混成协任职,所以他那时候就算是彻底投入了赵东云麾下,在第三镇里历任管带,标统,随后调任奉天第二镇第三协统领。
这晋升的速度虽然不算满了,但是到了一协统领之后,想要再进一步的难度就是增加了无数倍,因为这不仅仅是从协统到统制的一小步那么简单。
当个协统虽然算是高级将领了,但却不是独当一面的将领,李纯上头还有一个徐邦杰压着呢。
只有当上了一镇统制,或者是混成协的统领,那才算是真正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苏系里当今这种独当一面的大将实际上就那么几个:陈光远、孟恩远、徐邦杰、林永权。而其中的林永权的大将身份含金量太低,基本上苏系的中高层都知道,赵东云重用林永权,为的就是在锦州留下一个心腹,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强。
也就是说林永权能爬到奉天第一镇统制的位置上,靠的不是他的能力和资历,而是他对赵东云的忠诚!
而这种依靠个人愚忠上位的办法,其实在北洋体系内是为人所不齿的,至少李纯就是看不起林永权,当然了,他不会知道,实际上他自己在外人眼中也是差不多这种类型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当年和赵东云私交甚好,他也不会在军将众多,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后世里显赫军阀的苏系里爬到一协统领的位置。
细数当代苏系将领,其实就会发现好多都是后世里名声显赫之辈,比如陈光远、李纯、曹锟、何宗莲、孟恩远、吴佩孚、冯德麟个个都是后人耳熟能详的大军阀。
而除了这些历史名人外,实际上还有更多赵东云自行挖掘并培养的才华性将领,比如方壁永、顾蓝玉、孔眺北这些人,一个个才华实际性并不逊于以上诸人多少,而近几年招揽的大量留学回国的狮子,那军事才华更是超过普通将领。
单纯比较谁手底下的军事人才最多的话,赵东云敢说第一,国内的其他人就绝对不敢说第二。
要在人才济济中的苏系里上位,丝毫不比在袁世凯时代里的北洋上位容易多少!
而作为一个以军权为核心的体系里,依赖战功自然是上位的最佳路线,这也是李纯渴望胜利的原因。
至于这场胜利来的是不是因为偷袭、不宣而战之类的,赵东云都不在乎,他李纯就更不在乎了。
数个小时后,临近黎明时分,月亮已经是悄悄下了山,整个大地都是一片漆黑!
“你的第五标都准备好了吗?”昏暗的煤油灯下,李纯把视线放在了冯德麟身上。
冯德麟道:“职部第五标已经准备妥当,随时能够发起进攻!”
“嗯,这就好,既然都准备好了,那么也就不要拖延了,传令后方之第一炮营,让他们按照计划准时开炮!”李纯看了看手中的怀表,如今时间已经是凌晨五点,再有半个小时,天色就会开始发亮,而天亮之前,他的部队就会发起进攻!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后方数里的某片树林外的空地上,十余门火炮正一字排开,一名参领放下了手中的怀表后,然后直接下令:“按照预定诸元,开炮吧!”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这个依旧被黑暗所笼罩的炮兵阵地上突然火光连接闪起,十余门火炮开火时所爆发出来的炮口焰让这个炮兵阵地看起来一暗一亮,彷佛黑夜里的稀星一般。
而就在这个时候,林亭口内几个昏昏欲睡的第四镇站岗士兵忽然听到了什么,似乎像是口哨声,又想是嘘嘘声,不过这声音好耳熟啊,似乎在那里听过一样。
然而这个念头并没有停留多久,紧接着他们的脑海里就是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一个词汇来:“炮击!”
回过神来的他们连忙卧倒,同时口中也是在大喊着!
不过就算不用他们大声高喊,实际上林亭口的第四镇士兵们已经是都知道了炮击,为什么?因为那第一轮炮弹已经落地了,爆炸的声音那么响亮要是你还不知道炮击了,要么你耳聋了,要么你已经被炸死了!
几乎瞬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