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可夫此时就在指挥部不停的咒骂着,唯一反击力量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被消灭了,他还能指望什么。或许现在就只有指望这个军事要塞去挡住中华军队的进攻,并且坚持最少一个月。所幸要塞中储存了不少食物,完全足够他们使用两个月,要是连食物都没有,那这场战争已经没有必要坚持下去了。

和暴怒的朱可夫不一样,粟钰生此时正在后方美滋滋的享受着丰富的早餐。原本他的计划是拿下两条防线,现在部队不但完成了任务,还顺带再次攻下一条防线。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便很高兴的宣布,全军加餐,肉食加一倍。

“报告总指挥,空军传来最新捷报,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任务,苏联设在西伯利亚的所有机场和战机都被摧毁,短时间苏联人已经丧失空中力量。”

“好,太好了。”粟钰生放下手上的牛肉干,接过电报看了起来,随后他又开口命令:“给空军发报,早餐后,叫他们尽情发挥,今天我要让恰克图变成一片火海。不用节省航弹,给我多来几次地毯式轰炸。”

“朱可夫,好好享受我给你准备的钢铁盛宴吧!”发布完命令后,粟钰生嘀咕道。

三百多架轰炸机分成几个轮流梯队,时刻保证天上有航弹落在苏联人头上。所有的防空火力尽失,加上空军被突袭消灭。恰克图要塞如同一个敞开衣裳的少女,完全不设防,让人随意揉捏。

最先遭到轰炸的是最后一道防线,比起真正的恰克图军事要塞,这条防线的防御力就弱了很多,并且这次所有的轰炸机都是携带一千公斤的重磅航弹。虽说一架轰炸机只能携带六枚这样的航弹,但杀伤力实在是太恐怖了。每一次爆炸,都能炸毁苏联士兵难以生存的掩体,就是水泥掩体在这样的航弹下,也完全不够看。

等最后一道防线被炸得满目疮痍后,剩下的火力都往恰克图要塞倾泻。这可比炮弹的威力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完全不是一个当量级的。如果要是拉上重炮来攻击这个军事要塞,除非是连续不断的炮击,不然很难让苏联人伤筋动骨。可要是让这样的重磅航弹来攻击,那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

恰克图军事要塞说是个要塞,按照苏联人的风格,其实是一个四方的城堡。要塞外的四面墙壁上,密布着大小不一的射击口,并且还有不少反坦克火力点。射击口中全部架上重机枪,并且还有不少狙击口。这样的军事要塞,就是中华军队来进攻,损失也绝对小不到哪里去。按照粟钰生的计划,他并没有打算攻下这里,如要不断打击对方的士气就够了,反正主要战略目标不是占领这座他看不上眼的军事要塞。

躲在要塞中的苏联士兵听着外面隆隆炮声,爆炸声伴随这剧烈的震动,震落无数的灰尘。比起现在重磅航弹的轰炸,以前的炮兵集群炮击好似过家家一样。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一天的时间,整个恰克图军事要塞都是一阵地动山摇。爆炸的冲击波和弹片让这个要塞伤痕累累,只不过还没有真正伤到筋骨,虽然有不少地方被炸塌,但整个工事结构还依然坚挺。只不过这只是第一天,后面的时间还长着。除非是天气再次变坏,飞机无法起飞。不然这座要塞,根本挺不了几天。

第三百一十四章 艰难的选择

12月1日。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一个礼拜过去了。此时的恰克图要塞已经看不到原来的样子,苏联人精心构建的防御,被炸塌了一半,原本四面合围的格局,只剩下两面。

不过让苏联士兵高兴的是,此时天空再次下起了大雪,并且还伴随着大风天气,中华空军无法再次出动,并且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此刻这里已经是零下三十多度,大规模战斗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

恰克图的朱可夫和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看到这样的极端天气降临西伯利亚,两人都松了一口气。老天仿佛就站在他们那边,严冬保护着他们避免遭受中华的攻击。

然而国际上一则消息引起了斯大林的担忧,那就是中华方面派出副总理宗离前往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听到这件事后,斯大林的眼皮便不受控制的跳起来。

之前中日关系一直都很糟糕,虽然德国一直在中间做说客,关系才有所缓和,但两国间从未有过正式外交访问。此前日本首相曾多次提出要到中华进行友好访问,都被中华拒绝了。而现在中华主动提出要访问日本,并且这件事已经成为事实,连日期和行程都确定下来了。而日本方面极为欢迎中华这次访问日本之举,虽然来人是让日本丢脸数次的宗离,但日本还是搞出一副热烈欢迎的架势。

斯大林最担心中日联合,虽然中日能够联合的几率很低很低,就像买彩票一样,但他不敢保证两国真的不会连联合在一起。毕竟国与国之间讲的是利益,有足够的利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君不见,就是希特勒都可以和斯大林联合在一起,中日联合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然而这次对日访问,宗离很高调的宣称,就中苏边境冲突问题,要于日本展开中朝边境的陈兵事宜,避免这样的冲突再次出现。然而不管钟离到日本的真正目地是什么,但说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让斯大林极为担忧。此时苏日之间还有许多问题和矛盾,单单一个库页岛的问题就差点让双方剑拔弩张。要是让两个和苏联有矛盾的国家联合起来,那远东那片土地,以后还会不会姓苏联,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个中华就够苏联喝一壶的,再加上一个对远东土地望眼欲穿的日本。

此时斯大林才意识到,远东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失去控制了。有种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感觉,他不清楚这是中华做给他看的,还是有其他的目地。但有这样的举动就已经足够了。

斯大林一刻都等不下去,便立即命令在日本的苏联情报部门把中华访日的目地查出来,而起是要尽快。

不过还没有让斯大林从这件事缓过劲来,一则消息让他的心脏狠狠跳动了几下。中华东北战区正在集结部队,并且开始朝距离海参崴和共青城最近的边界挺进。期间发现大量的坦克部队,并且在海参崴和共青城都发现中华派出的高空侦察机。由于苏联缺乏那样的高空防空火力,无法击落对方的侦察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华飞机大摇大摆的飞回去。

这些消息让斯大林坐立不安,他不清楚中华这是要搞那样。中苏边境冲突,两国虽然已经是兵戎相见,但都没有相互宣战。要是两国处于和平时期,派遣侦察机到他国领空,是一种军事挑衅行为。被侦查的一方可以随意击落他国侦察机,并且这样的举动,也很容易引发战争。而中华侦察机还是侦查共青城和海参崴这样的军事要地,这是一种战争讯号。

几十万的中华军队往边境集结,东北地区可不是西伯利亚平原,如今也才零下十几度,对行军打仗,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这让斯大林不得不想到,是不是因为蒙古边境无法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中华把目光望向远东地区,想要个进攻共青城和海参崴。对这点斯大林可不敢大意,这两个城市都是苏联控制远东地区重要的军事基地,绝不能有任何差池。

特别是海参崴这个远东不冻港,更是斯大林的心头肉,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可就待在这里。那是苏联此时最强的海军,比起北海舰队强大了很多,是他遏制远东的重要力量。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又是一个消息传来,这个消息让本来就焦头烂额的斯大林,更是担忧起来。

日本也来凑热闹,在苏朝那条宽不到几公里的边境上,日本集结了六十万关东军主力,看似要和中华联合起来,共同威胁苏联远东地区。五十万的中华军队加上六十万的日本关东军,两者相加,军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苏联在远东的防御力量。并且此时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实力因为要支援朱可夫,装甲部队被调走很多,火炮也剩不了多少。可以预想,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肯定凶多吉少。

到了此刻,斯大林已经没有心思再等下去了。立即召见了德国驻苏联大使,将这件事详细告知,并且要求希特勒履行双方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约束日本不要乱来。并斯大林希望借着德国和中华的关系,让德国当说客,愿意与中华坐下来好好谈判。

中日的举动让斯大林无可奈何的走上这一步,这和计划相差甚大。可斯大林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么多了,要是中华军队和日本联合攻击苏联在远东的地盘,那结果是斯大林最不想看到的。要不是乖乖的坐下来谈判,要不就是来个鱼死网破,看看谁厉害一点,用拳头说话。而这也不是斯大林想要的结果,所以他没得选择。

当陈绍接到斯大林通过德国转发而来的和平意愿,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样的举动下,斯大林果真坐不住了。其实陈绍搞出这么多,就是想把斯大林逼到谈判桌上。他很清楚斯大林的个性和想法,这是如今苏联最好的选择。

陈绍不是没有想到趁着苏联远东防御力量薄弱,直接取回属于中华的所有土地。但每次这个想法一出现,就被陈绍直接掐灭。他不想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以后长远的利益。反正他很有信心,这些土地不需要几年的时间,就能再次回到中华的怀抱。

对于日本,陈绍很厌恶,但有些事情必须依照长远目标来考虑。他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领导人,虽说他也很想把日本从世界地图上抹去,但有些事情不能用个人意愿来做事。要是中华不扶持日本,那以后中华就要独自去面对苏联和美国,还有那些东南亚英法联军。虽然陈绍对中华军队很有信心,但同时他也很清楚,就算中华都打败了这些国家,拿到了属于中华的利益,可中华军队也要损失惨重。而单单一个美国,陈绍就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对付,毕竟美国佬的工业能力不可小觑。人口数量也不少,武装个一千多万军队一点问题都没有。加上工业能力也很强悍的苏联,这样的结果,不是陈绍想要看到的。

一切都要从利益最大化出发,扶持日本算不了什么,只要到了对日本出手的时机,那陈绍会毫不犹豫把日本打回原始社会。中华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也不是一句空话,让整个日本岛陷入一片火海。

陈绍当初刚到民国时的梦想,现在绝大部分他都有能力去完成。黑鹰在东京上空肆虐,陈绍现在虽然没有黑鹰战机,但此时中华也有足够强大的轰炸机可以直接飞抵东京。让日本首都变成一片火海,这点已不再是梦想,可以随时变成现实。

天启坦克在西伯利亚平原上驰骋,现在陈绍虽然没有天启坦克,但中国虎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至于其他的梦想,陈绍都有信心去完成。核弹出来了,导弹也要展开一些列试验。有了红警基地,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有了陈绍的授意,中华方面很快就苏联的和平意向做出答复。要和平可以,但要拿出诚意。

陈绍给斯大林一个很明确的条件,和谈的最大前提,苏联必须承认苏联军方纵容军人蓄意谋杀华人,抢夺华人财产,蓄意挑起中苏边境战争。在承认这一罪名并且公开中华以及遇难者家属道歉的同时,苏联还必须对遇难华人做出最大限度的补偿。

当斯大林接到中华方面的意思时,顿时让他暴跳如雷。之前他已经死活不承认这件事,现在要是承认了这一件事,那不是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吗?现在斯大林觉得自己走到一个三岔路口,前面的两条路仿佛都是不归路,选哪条都不是最好的结局。

然而还没有等斯大林做出答复,中华方面又让德国人把一份文件交给斯大林。当斯大林看到文件中的内容和那一张张照片时,顿时露出一副见鬼的神情。

第三百一十五章 繁忙的外交

再艰难的选择,没有另外一条路走,只能做出必要的牺牲。前路再坎坷再不如意,都已成事实,选择一条对以后更有利的路,是现在斯大林必须做出的抉择。

为了以后的路能走得更远,为了苏联本身利益的最大化。斯大林并没有让陈绍等太久,或许说,斯大林自己本身也不想再等下去了。如今一个和平的远东,才能将苏联的利益最大化。

作为斯大林的心腹兼左右手的莫洛托夫第一时间就启程前往汉京,以苏联第二人的身份前往中华,就双方边境问题展开对话。派出莫洛托夫足够证明斯大林对这件事的重视,不然随便来几个外交官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动用苏联第二领导人。然而斯大林不单单需要和中华展开和平对话,还希望借此和中华签订一些条款,减缓双边的军事压力。最主要的是,斯大林想要知道陈绍的想法,为了防止中日联合或者其他的问题,他必须做到心中有底。

就在莫洛托夫启程的时候,德国也派出了科林出使中华,以德国空军司令的名义,前往中华进行军事交流和友好访问。本来希特勒是要自己亲自前往,只不过他现阶段的事情太多了。并且这件事来得比较急,一时也无法脱身。、德国访华不是德国单方面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应中华的邀请,本来希特勒打算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亲自访华,和陈绍面对面的商讨一些事情。只不过中苏之间火药味渐浓,他不想刺激斯大林的神经。这个决定也就流产,然而苏联不到几天就想要和谈,这让他心中开始有些瞧不起苏联。不过行程已经改变,他也只能派出自己的左右手科林。至于安德里,希特勒并不想让他走到前台。智囊还是待在暗处比较好。

世界局势在远东地区繁忙的外交动作中,更变得扑朔迷离。继中华副总理高调访问日本,苏联二号人物到访中华,德国空军司令访华,这里面都透露出一种十分不寻常的信息。

这样的场景,是英法最不想看到的。之前中苏边境的冲突,两个国家都巴不得两个陆地强国打个你死我活。苏联既然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那就去拖住中华。把重心转向远东,不要把目光瞄准欧洲了。这样他们就不用太担心希特勒和苏联狼狈为奸。

至于说到苏德会不会联手,就算希特勒以前表现出一副十分讨厌红党的问题,但英法领导人都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苏德也有联手的可能。利益为上,在利益面前,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

中苏边境冲突,让他们看到两个陆地大国掐架,然而事情变化得太快的,两国不但没有宣战,就连军事冲突也表现在西伯利亚地区。并且两国均表现出一副相当克制的样子,没有把冲突扩大化的动作,也没有互相宣战。这让英法两国都很失望,然而宗离访日,中日陈兵远东边境,直接威胁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让这件事再次变得火药味十足,远东这个火药桶看起来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峰回路转,原本看起来十分严峻的状况,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就连英法想要煽风点火的动作还没有做出来,事情就发生了逆转。莫洛托夫访华,还是打着就边境事宜公开访华,并且在媒体上也不再说中华在污蔑苏联的话了,反而有些默认中华对苏联的指控。英法此时也看出来,斯大林痿了,不想和中华掐架了。

事情还未结束,德国空军司令科林也公开访华,还直接指明要去中华访问,代表德国军方和中华军方展开军事交流。英法从这里面也闻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此刻法国已经从其他地方得到德国可能会入侵波兰的消息,只不过这个消息还待考究。法国方面也不是很重视这个消息,但科林以军事交流为由访华,让法国本来就紧绷的神经越加紧绷起来。英国则干脆很多,在事情还未搞清楚时,英国还不想表态和德国站在对立上。

英法的之间都有自己的算计,科林访华虽然不寻常,但两国都无法说什么。中德关系好很正常,每一次德国军官公开访华,他们都会感到是不是有阴谋。这样的猜疑已经让他们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就算科林是德国军方要员,但在事情还没有搞清楚之前,两国都不会有动作。兴许事情并没有朝不好的方向发展,或许这回能得到一些好消息。

说白了,英法只担心中华也加入所谓的轴心国。只要中华一天没有加入轴心国组织,那他们就心安。

不过英法并没有一味的等待,也就在科林宣布访华之时。英法两国正式缔结同盟合约,两国组成联盟组织,并且第一时间加拿大、波兰、尼泊尔、澳大利亚等国宣布加入这一联盟。在同盟合约正式生效的同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亲自动身访问美国,目地很简单,希望美国加入这一组织。

原本英国本着“绥靖政策”的方针,只要德国没有触及到英国的底线,英国不会和法国结成书面形式的合约。但几年前以德国为首,德意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组成轴心国同盟。这就给英国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加上拉拢苏联失败,反之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让英国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危机。在法国的带头下,同盟合约签订,旨在遏制轴心国和远东的中华。而美国就是他们主要拉拢目标。因为现在全世界,有力量又没有和任何人结盟的国家就只有中美两国,德国在拉拢中华的举动很明显,那英法也只有尽可能的去拉拢美国。不管美国会不会答应这样的结盟请求,该做的还是要做。

1938年,12月11日下午。

刚刚走下飞机的宗离并没有停留,直接赶到紫禁城,他要第一时间向陈绍汇报这一行的结果。当他走进御书房时,还未等他开口,陈绍便率先说道:“我们的副总理刚下飞机还风尘仆仆的赶来见我,要知道劳逸结合,你的事不急在一时。”

“陛下,此行……”

“现在不要说这些了,我看你一脸的疲惫。先回去洗个澡,好好休息一下,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和我详细说说。”陈绍摆摆手,制止宗离要脱口而出的话语。一脸不容置疑的说道。

虽然陈绍的话有一种强制命令的感觉,但宗离感到心中暖暖的。有这样的领袖,他感到很满足。原本因为连续几天的行程而一脸的疲惫他,此刻有种浑身都是冲劲的感觉。不过既然陈绍这样说,那他也就没有坚持下去。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下去了。”

“嗯!回去洗掉风尘,睡个安稳觉。”陈绍挥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等宗离离开后,陈绍点了点头,便又继续看起一份很长很长的文件。宗离这一趟去日本,有什么结果,陈绍已经猜了个大概。所以他才没有着急,边界的事情在莫洛托夫公开访问中华时,就已经可以说是解决了。至于其他问题,陈绍并没有丝毫的着急。

奥运会的事情,陈绍一点都没有担心,在宗离出发的时候,汉京东郊,奥运会的举行场地已经破土动工。对于这次政治色彩极其丰富的奥运会,陈绍并没有打算花费太多的金钱。只要规模足够就行了,其他东西,可以忽略的就忽略吧!现在不是靠那些东西争面子的时候,一切以实际作用出发。

至于日本方面会不会把举行奥运会的名额让给中华,而奥组会会不会同意,这些东西都不是问题。中华有能力让他们松口,不敢来为难中华。不管是金钱还是其他利益,比起这里面对中华的利益而言,都是小问题。

而这件事也不是现在陈绍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比起这样手拿把攥的事情,他更在意英法的动作。他手上的这一份文件就是同盟国合约中的一些内容,这是间谍从欧洲传来的最新的情报,合约的详细内容并没有搞到,但合约里面的一些细节,都被间谍刺探出来。

看完合约后,陈绍起身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历史再一次偏离了,轴心国不但提前好几年出现,现在就连同盟国也都提前很早出现。并且张伯伦还公开访问美国,目地不言而喻,除了拉拢美国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目地值得英国首相亲自访美。毕竟现在英国还是以世界老大的自称,不管其他人承不承认,英国人自己是这样认为的。让一向牛气哄哄的英国首相亲自去拉拢美国,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美国的态度,这点陈绍不需要担心,美国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就此答应英国人的拉拢。他现在只是在心中自我感慨,如今除了红警基地外,他的另一个优势已经渐渐消失了。历史发生改变,二战的路要怎么走,都已经不可预料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让日本当狗

中兴十二年,12月12日。

今天一大早宗离便早早来到御书房,此刻陈绍还没有吃完早餐。不过陈绍也没有让他久等,一杯茶还没有喝完,陈绍也来到御书房。

“休息得怎么样了。”一进门,陈绍就率先开口道。

“很不错,好久没有这么好的睡眠质量了。今天一起来,就感到精神百倍。”宗离点点头道。

“是很不错,比昨天精神多了,要记得劳逸结合,事情是忙不完的。要是把身体累垮了,谁来治理国家。”陈绍拿起王杰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说道。

“有时候忙起来哪顾得上那么多,每天都有那么多事,在其位谋其责,不敢怠慢。”宗离开口道。

陈绍摇摇头,并没有再说什么。伸手指了下椅子,示意宗离坐下说话。对中华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陈绍只能用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