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来。本来我们临时政府还没有打算这么快就收回香港,可现在发生的事让我们无法继续忍受下去。蛮横的英政府依靠枪炮轰开我们的国门,强行霸占我们的香港,而后有割据了大量的土地,强行搞什么所谓的租界。却一分租金都没有,和强占有什么区别。

昨天的谈判更是欺人太甚,区区一百五十万英镑就要租香港,这算什么,施舍?我们中华再穷、再落后,也不会在意那所谓的一百五十万英镑。试想一下,我们也去英国租一个几百平方公里土地,给的租金就和你们英国说的一样,一百五十万英镑一年,怎么样。

原本我们饱含诚意,我们的外交官对此事也很认真,可没有想到,最终竟然是这样的结果。我很失望,到现在英国还没有认清他们的位置。

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多苦多难的民族,中华政府就是为了把这个民族从沉沦中解救出来,我们敢于对任何强权说不,我们敢于向任何中华敌人动武。我们要用自己血肉之躯捍卫这个古老国度,‘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我们中华大好儿女会用鲜血来捍卫。”陈绍在记者招待会刚刚开始,就来了个铁血宣言。

陈绍的话久久云绕在诸位记者的脑海里,身为驻华记者,对华语都很熟悉。陈绍说的是话语,但这些记者都听得很清楚。

“陈主席,我是美国邮报的记者,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刚刚你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中方要向英方宣战了?”

“这个问题在记者招待会结束时,就会有答案。”陈绍道。

“陈主席,我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对您刚刚的话我不敢同意,是贵方没有诚意,要价太高。我们英国在香港发展了几年,投入了很多资金建设香港。而且每年一百五十万英镑已经很多了,也绝对不是在侮辱中方。请问,是不是中方根本没有想要谈判,故意迫使谈判破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几个问题。香港自古是谁的土地?当年谁压迫我们签订《南京条约》?谁说租借香港却不交一分租金?还有刚刚我说的,要是我们也在英国本土租借一块土地,对方要不要?”陈绍道。

“这是不可能的!”泰晤士报的记者听到陈绍的最后一个问题,便脱口而出。

“这就是了,你们不愿意,我们就愿意。这就是你们西方讲的人人平等、自由吗?披着绅士的外衣,干的却是野蛮人的勾当。”陈绍道。

“陈主席,你这是对我们西方国家的污蔑。”英国记者叫了起来。

“是不是污蔑,大家心里清楚就行。我希望从今天起,全世界都能记住我的这一句话:‘我以后的一些举动都是在向所谓的西方文明学习!’你们的行径是我以后最好的行为‘老师’。”陈绍道。

英国记者没有再问话了,他还在回味刚刚陈绍说的那句话,不只是他,很多人都在回味。

“主席,我是申报的记者,今天来这里我虽然很关心香港问题,但我相信我们的军队,绝对不会让人民失望的。我今天想问的是,您以后打算怎么治理中华。以军事为主,还是民生为主。”

“这个问题很中肯,以后民生和军事会齐头并进。在未来的十年内,民生发展会是重点,但军事也不会放下。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自己的国防力量,何谈建设民生。”陈绍道。

“主席,那您在民生问题上,有什么标准吗?”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也说了很多遍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人人衣食无忧、住行无虑。告别饥荒、贫穷、寒冷。唤回自信、自尊、自强。这才是我心中的中华,我们民族所应具有的精神面貌。虽然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我陈绍也会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去实现这个目标。”陈绍道。

“我相信主席的决心,相信我们的民族,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以后中华是选举制度还是帝制?”申报的记者听完陈绍的话,十分的激动,说话时还有些颤抖。此时何止他激动,基本上所有的华人记者都很激动。

申报记者的问题是所有记者都关心的问题,国外也很关注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临时政府已经在民间展开调查,这个调查数据会在调查后公布。不管什么制度都会按民意来。”陈绍道。

“陈主席,我是德国记者,首先我对贵国在军事上,和对处理地区事物上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也十分希望贵方的民生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我想问您一个问题,陈主席怎么看待接下来要和德国展开各项建设合作的。”

“首先,中德两国的民生建设合作是我国未来对外展开建设合作的重要一步,我们很重视两国的经贸和民生建设上的合作,也希望两国的合作能长期的进行下去,两国之间可以互补,我们中华刚刚统一,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庞大的人力,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来华投资。”陈绍道。

……

等所有的记者都问了一遍后,陈绍并没有宣布记者招待会结束。

后台的几个工作人员拿出一大堆照片来,一一送到所有记者的手里。

等所有记者都拿到照片后,陈绍才开口道:“这是我们的侦察兵冒险拍到的,里面记录了很多东西,对这场香港的谈判,为什么会破裂,我相信诸位已经有了答案。要是看不懂的话,我也可以解释一下,照片上的那些军人是哪里拍到的。

就在英国的谈判代表丘吉尔来到香港前,我们在中越边境的哨所就发现了有军队聚集在中越边境。我们的侦察兵拍下了这些照片。当时我还在纳闷,为什么英国谈判代表丘吉尔的速度那么慢,比正常时间晚了三四天。看到这些照片时,我才恍然大悟。就在丘吉尔到达香港当天,十个师左右的英法联军聚集在中越边境,另外还有一个重炮师,以及数目不祥的飞机。

试问,要是英方有诚意来和我们谈判,为什么还要调集整整二十万的军队来我国边境?为什么丘吉尔故意慢吞吞的?

现在看来,什么谈判,这都是英方的诡计,想来个声东击西。

此时我也明白为什么英方在谈判上,执意如此低价租借香港,这一切都是英方的阴谋。他们还想重复当年的野蛮行径,打算对我们国家再次发动罪恶的战争。谈判破裂只是个战争借口。

身为中华临时政府的最高领袖,我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在中华大地上。

英法两国狼狈为奸,枕兵待戈。我们中华虽然落后,但我们的子弟兵绝对不会惧怕。

我们用鲜血立誓,绝对会拒敌于国门之外,几十年前的情况绝对不会再发生。

从现在起,我以中华人民军最高长官的名义命令,正式改人民军为国防军。

我希望我们中华国防军能像钢铁长城般,永远屹立在祖国边疆,守卫我们的国家,拒敌于国门之外,威震敌胆。

为了反击英法等强盗行径,为了更好的守护人民。

我以中华临时政府最高领袖,中华国防军最高长官的名义宣布。

从即日起中华与英国、法国进入战争状态,至死方休。之前打算出售给英法的军事装备,全部封存,直至战争结束。”

第一百五十三章 开胃菜!

英国很快就做出了反映,既然都宣战了,那就没有必要在迟疑了。

在联系了法国后,两个国家在陈绍新闻发布会后,便同时对中华宣战。

法国也不算是被拉下水,除了英国外,就数法国在华的利益最大,法国也害怕中华收回香港外,再打法国的注意。只有联合起来,打败中华,到时候,不但可以保住现在的利益,也可以加大在华的利益。

不过法国也不怕,英国是挑头,自然是以英国为主,法国在东方力量不强,能派出几个师已经是极限了。而且法国也抱着见好就收,就算战败,也就损失一点点而已。法国不会让自己步入战争的泥潭。

就在陈绍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国防军作战参谋部已经高速运转起来。

以始皇号航母为首的航母分舰队也在南海游弋,三十艘潜艇组成十个小分队也正在南海待命。

广西靠近越南谅山地区的居民也被全部移走,禁卫军在英方军队集结好以后,便已驻守在这里,两个军的预备役摆在禁卫军的左右两翼。

陈绍宣战的话刚说完,蒋百里便得到了消息。这个宣战话语,不但震动了世界,同时也是国防军进攻的命令。

作战参谋部的思路很简单,先敲掉对方的海军,再来对付陆空军。

建在海南的雷达全力搜索起来,雷达无法探测地面,那是因为地面有太多可以反射雷达波的障碍物。不过雷达来探测海面和空中,十分的好用。红警的雷达可以无视任何非金属物体,只对铁质类的东西做出反映。所以只要英国的东方舰队出现在雷达范围内,便难逃雷达的眼睛。

第一个出手的是空军,目标也是最明显的。深圳湾的两艘英国驱逐舰和四艘炮艇,这是英国守护在香港的全部海上力量。

此时香港的英军已经动弹不得,一个师的国防军已经堵在香港外,香港仅有的一万个英军,正和对方对峙着。

丘吉尔根本来不及离开,无奈只能接管整个香港的防务。他严令香港的守军,只要国防军不开一枪,香港的守军就不能主动出击。

丘吉尔知道,现在依靠香港的力量,相比起中华国防军来说,根本是一个数量级的,质量级的也远远不如。现在中华国防军看起来还没有攻击香港的意思,一旦受到了刺激,那就说不准了。丘吉尔现在只希望,这场不应该发生的战争尽快结束。

此时就在香港对面深圳湾的另外一边,一个由三个士兵组成了观察小组,正潜伏在海湾的一个小山坡上。三个士兵的身上都插满杂草,静静的趴在草丛里。其中一个士兵架起一个硕大的望远镜,另外一个士兵拿着笔纸,最后一个则是背着一个步话机。

深圳湾的驱逐舰和炮艇在接到宣战书后,便赶到这里,想要协防陆地上的防御。香港的外海方向设有岸炮,可面对大陆方向,根本没有大口径的火炮,此时也只能借着舰炮来防守香港。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落入了国防军的眼中。

今天晴空万里,整个海湾上,只有英军的军舰在那里。渔民这段时间都不来这里,他们一早便接到通知,这个地方很有可能会打仗。这个事情还有一个效果,不少胆子大渔民,就在远处注目观看。

东莞郊外的一个空军机场,十五架俯冲轰炸机已经起飞,在空中列队完毕,便朝着深圳湾扑来。

国防军围困香港的一个师,整个师直属炮兵的重炮也都集结完毕。不过他们的目标是不香港,而是深圳湾的英国军舰,近百门一五零重炮已经构筑好炮位,只要接到了射击诸元,便可以开始炮击。但今天他们是来陪太子读书,俯冲轰炸机才是主力。

观测小组调试好设备,便开始工作。

观察员把一组组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便开始对比数据,随后把得到的数据交给通信员。这个工作十分的繁琐,一边要计算军舰的行进速度,也要测试风速,计算炮弹的速度,最终得出射击的角度。而通信员报上去的都是完整的射击诸元,只要按照计算好的角度射击就可以了。

万里无云的天气是不错,但是对于空军来说,这意味着远远就会暴露。当俯冲轰炸机靠近英国军舰时,英国军舰上的观察员也发现接近的飞机。犀利的警报便响了起来,两艘驱逐舰上的舰员也朝着自己的岗位跑去,防空机枪纷纷对准来至空中的威胁者。不过让他们郁闷的是,这两艘驱逐舰都是老舰,两艘舰的防空机枪加起来才六座,根本无法形成火力网。

还没有等俯冲轰炸机开始进攻,岸上的重炮便开始攻击,上百门重炮沿着观测组给的射击诸元开始炮击。顿时整个深圳湾陷入了巨大的隆隆声,虽然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但是命中率实在是不怎么样,第一轮炮击只有几发炮弹击中两艘驱逐舰,那四艘炮艇一点事都没有。而且那几发炮弹也只是在驱逐舰上开了几个口子,引起了大火,并没有造成致命伤。

再次来了个齐射,这次有了战果,一艘掉在后面的炮艇连续中了三发炮弹,面对只有百吨的炮艇,这三发炮弹足以致命。海湾上的炮艇在爆炸声中,舰身被高高的抬起,随即更大的爆炸声传出,整个炮艇都陷入一阵火海,缓缓的沉默。不少侥幸没有被炸死的英国水兵在大火中挣扎,靠近船舷的纷纷跳入水中,有些只能活活被烧死。

这次的炮击命中率低的一个原因是,此时的火炮离得太远了,防止香港周围的岸防炮反击,重炮群不敢靠得太近。不然的话,单单这些重炮,便可以消灭这些军舰。

两轮的炮击战果只有一手炮艇,外加伤到了两艘驱逐舰。不过对于重炮群的任务来说,这就足够了。毕竟今天他们不是主力。

在天上盘旋的俯冲轰炸机在重炮开炮时,便开始俯冲下来。

本来已经严阵以待的防空机枪在炮击中被打懵了,等炮声停了之后,此时的俯冲轰炸机距离军舰已经很近了。此时刚刚反映过来的英国水兵,才开始还击,只是怎么看起来都有些慌乱。加上高射机枪并不多,俯冲轰炸机们躲避得游刃有余。

炮艇上没有防空武器,只能在那里傻傻看着。

在操作防空机枪的英国水兵看来,漫天都是飞机,可一架都没有射中。对方实在是太狡猾了,不停的左摆右摆,根本无法预测航线,更别说在机身前射击了,等你射击了,人家又改变方向了,每次都是白费力气。

这样的情景,要是能组成强大的放空火力网,再会躲也没有用,迟早也会中弹。在历次演习中,在多的俯冲轰炸机,在面对舰队的联合火力网,也很容易被击落。战果是有,但是每次演习中,俯冲轰炸机都付出了严重的代价。对于这些经常面对这种高强度演习的飞行员来说,这样的火力和过家家差不多。

海鲨舰载俯冲轰炸机可以挂载一枚一千公斤的重磅航弹,这次的任务并没有大型战舰,并没有挂一千公斤的航弹,都是五百公斤的,这样一架飞机可以挂载两枚五百公斤的航弹。

当接近英国两艘驱逐舰的上空后,一架冲在最前面的俯冲轰炸机一点也没有迟疑,两发航弹一次性都投了下去。飞机在投完航弹后,机身一下子就轻了,飞行员加大马力,飞机的速度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快速的掠过另一艘驱逐舰,才开始爬声。

两发航弹准确的命中,原本就被炸出两个口子的驱逐舰,爆出两声更猛烈的爆炸,整个舰身都在摇摆,一些还在灭火的英国水兵,纷纷被帅出去。两颗五百公斤的航弹,足够葬送这艘驱逐舰,可跟在后面的俯冲轰炸机根本不管这些,又是两发航弹准确命中。而且刚刚好落在驱逐舰的中心位置,这艘长达百米的驱逐舰在爆炸中,被折成两瓣,舰首和舰尾高高的翘起。螺旋桨只能无奈的对空气旋转。

那些被甩出军舰的水兵此时都在庆幸,要是他们还在舰上,很可能就葬身海底。

一艘驱逐舰的覆灭只是开始,少了一半防空火力的英国军舰,彻底悲剧了。在三架俯冲轰炸机的攻击下,另外一艘驱逐舰的侧弦被彻底掀开,海水从大口子灌了进去,舰身也大角度的倾斜着。一些见势不好的英国水兵,急忙跳水逃生。至于那些在舰艇底部工作的水兵,根本来不及逃跑,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跟着沉入海湾。

两艘驱逐舰都覆灭了,只留下三艘炮艇,而且还没有防空机枪,此时只能干看着。如果此时要是日本人的话,很有可以会拿起步枪或者机枪反击,可他们不是。那些还有航弹的俯冲轰炸机也没有攻击,只是在他们头上盘旋。

最后无奈,三艘炮艇都选择了自沉。

俯冲轰炸机到此时才飞走。

第一百五十四章 搜寻东方舰队

丘吉尔在舰队受到攻击时就知道了,可知道了也没有用,香港这里又没有放空武器。英国根本没有想到过,香港会受到攻击,根本没有布置防空武器。而且岸炮也不知道往哪里反击,要是胡乱开炮,伤到平民或者干嘛了,此时香港还有不少的英国人,要是战争失败了,那中华一旦报复怎么办。

丘吉尔是彻底为难了,而且丘吉尔也担心,这是不是对方进攻的前奏。当前方的防御部队传来,中华军队并没有行动的迹象后,丘吉尔暂时放心了下来。

损失了两艘驱逐舰,虽然都是老式的,但也足够丘吉尔心疼的。不过这只是一点点开胃菜,大餐还在后边。

相比丘吉尔的心情,香港的华人可就高兴多了。那些在岸边观看的渔民,飞奔回村里,大肆的宣扬。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人尽皆知。

这场胜利来得很有意义,很多香港人都喜极而泣。天天看着英国的军舰在中华海面上扬威耀武,现在已经是过去式了。中华用飞机消灭了那些不可一世的英国军舰,这让无数的香港华人感到无比的安慰。他们无数在幻想中出现这样的场景,今天终于不用再幻想了,事实已经发生了。一些还健在的老人更是热泪盈眶,他们的成长伴随着英国的统治,现在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此时他们就算咽气了,也是含笑的。

就在俯冲轰炸机出动的同时,海军作战参谋部的电子设备也在滴滴响。一则则消息汇聚在一起,归属海军部的路基航空兵的侦察机更是不停的出动。

雷达部门甄别了大堆的数据,需要侦察机去核实。这可不是后世那种高科技时代,基本上雷达一扫,就能检测出是什么东西。那需要计算机用大批量的数据来对比,现在可没有办法,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派侦察机去查看。

而且因为地球曲线关系,雷达波是直线的,超出一定的距离,除了天空外,平面上便看不到什么。现在的海南岛雷达,最远距离也只能看到西沙群岛的范围。三百多公里的对海搜索半径。

不过因为基地的升级,建筑单位刚好可以造在西沙群岛上。原本陈绍也可以去西沙一趟,这样也可以建造,但是陈绍一直都没有时间去,这件事也一直搁浅。

此时的西沙群岛上,一个简单的三层小楼屹立在一座孤岛上。这就是刚刚建好没有多久的雷达。

雷达的工作室里面,十几个年轻的军官正在里面忙碌着,他们有男有女,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十分的专注。

此时的英国舰队正在南海游弋,但都没有接近过中华,此时还在南沙群岛以南。接到双方的宣战消息后,东方舰队才打算开始向中华进发。

罗杰。约翰。布朗洛。凯斯和黑格一样,也是以为历经一战的将军,相比黑格,凯斯的年龄要小得多。56岁的他看起来还很精神。原本是地中海舰队司令,和黑格一样,都是临时受命,前来东方地区担任东方舰队司令。相比地中海进队的规模,掉来东方舰队,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被贬一样。因为东方舰队除了纳尔逊号外都是一些老舰,皇家橡树号也不算得上是老舰。可是一看那些巡洋舰和驱逐舰,舰龄都在二十年以上。

不过这个职位是凯斯自己争取到的,他是一个狂热的军事家,他一直强调加大军事力量,特别是中华出现了昆仑山级战列舰后,他更是天天往议会申请,一定要打造更强大的战列舰。一听到可能要和中华开战,更是多次申请来前线,指挥舰队会一会中华的舰队。

原本竞技神号航空母舰要跟随他一起过来,可日本两艘航母有了前车之鉴,英国方面不希望这艘航母来这里送死。此时还有无数人认为要打败战列舰只能有战列舰,把航母送到拥有强大战列舰的东方,是纯粹的送死。

所以很可怜,英国处于种种考虑之后,此时的东方舰队也只有纳尔逊号和皇家橡树号两艘有战力的战列舰。

纳尔逊号是刚刚建成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三万八千吨,3门三联装16英寸/45倍口径主炮,还有一些副炮,8门40毫米高炮。皇家橡树号是1916年建成,满载排水量三万一千吨,三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火炮,除副炮外,还有两门76毫米高炮,八门20毫米高射机炮,还有三架水上飞机。

凯斯正站在纳尔逊号战列舰的航母上,以前他只要看到英国的战列舰,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现在看到脚下的战列舰,凯斯已经没有了自豪感,虽然这艘战列舰很先进,也是新舰,但是此时的他找不到自豪的地方。

在他眼中一直落后的中华竟然造出了强大无比的战列舰,吨位居然达到五万吨。比脚下的这艘英国最新下水的战列舰还大一万多吨。这使得凯斯心里极度不平衡。在他眼里,那样的战舰应该是英国才造得出来。或许是德国、法国造出来他都没有话说,可现在居然是从一个落后国度的手里造出来。当初他在听到这条消息时,死活不相信,还多次责怪又有人在子虚乌有。当这条消息越传越广,凯斯才不得不相信。当时他还感慨说:“这是本世纪最大的玩笑,上帝一定是睡着了。”

之前已经是过去式,凯斯现在也不想那些,而是想看看中华那种号称现在最大的战列舰有多少战力。是否向消息中的那样,打得日本的第三舰队毫无反手之力。

英国方面要是知道凯斯现在的想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