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国崛起-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步骤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不停的循环着。日军虽然也摸到了这种规律,但对此却只能无可奈何。

因为这不是他们可以决定的,即便是找到了规律,也不可能阻挡悲剧的发生。迫击炮是种可以让炮弹直上直下的武器,日军即便是躲在掩体后方,炮弹也能很精准的找道他们。

三百米的距离,部队整整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冲上去,而数百门迫击炮,更是消耗了近万发炮弹才完成这个任务。

后勤辎重兵也不得不冒着雨,或是赶着马车,或是亲自扛着一箱箱的炮弹走上前线,为迫击炮兵输送弹药。

这种打法实在是太耗费辎重了,若不是这次配给他们的足足有一个旅的辎重兵的话,恐怕还真就很难保证弹药可以跟的上使用。

即便是如此,他们的储存弹药也很让人堪忧,因为按照这种打法,要不了两天,他们的弹药就会消耗一空。

而现在天气和交通状况又很是不佳,后面的辎重运过来也需要比之前更多的时间。所以说,尽管前线将士们的压力很大,后勤辎重兵们的压力也一点都不小。

‘呲!’

苏黎狠狠的将刺刀捅进一名鬼子兵的体内,旋即轻轻的转动了一下,紧接着便顾不上管这鬼子兵是死是活,直接将军刺抽出来去攻击下一个目标。

日军阵地后,满满的全都是尸体,在他们冲上这道阵地之前,这条阵地后便有了上千具日军尸体,以及数不清的伤兵。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原因很简单,日军此时已是没有后退的地方了,这就是他们的最后一道阵地,必须要守住这里。

所以,尽管伤亡人数很多,但日军也只能咬着牙坚持在这里。

而复汉军方面,则付出了平均十颗炮弹才带走一条人命的高昂代价。虽然是小口径炮弹,但在这种情况下,迫击炮的威力应该更大才是。

但此时已经没有人去关心这些了,大家都只关心接下来的战事会怎样。消耗的炮弹,后方自然会给他们补充回来。

只有把所有的日本鬼子杀光,杀净,才能对得起在后方日夜忙碌的工人、百姓,以及这些炮弹,还有为此而付出生命的将士。

第一三九章:有大人物?

临沂,张野意乱心烦的在办公室内来回不断的踱步,一直紧皱着的眉头从未放下过。

战争,已经开始了十天的时间。李三才和赵克明两人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可谓是近几百年以来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但是同样的,李三才和赵克明两人此时也是疲惫不堪,一封又一封求援的信件不停的发往临沂。

十天以来,部队差不多歼灭了一万五千余日军,其中有一万左右都是日军的战斗部队。剩余的日军战斗部队大约还有六千左右。

而李三才和赵克明本部却也付出了损失近半的代价,一共一万人的部队,如今已经折损了将近五千人,其中阵亡四千余人,剩下的几百人全都是重伤。

至于轻伤的士兵,根本就没有计算在内。现在海州前线正在上演着轻伤不下火线的一幕,只有区区五千人左右的兵力,却要面对一万多日军的防守,进攻压力更是压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而且经过十天的战斗,日军方面的弹药储备数量也不多了。复汉军唯一比日军好的情况就在于弹药一直都在补充之中。

尽管消耗的数量远远大于补充的数量,但起码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两个旅的部队不会达到没有弹药可以用的地步,这一点是远非日军可以相比的。

敌我双方可谓是疲惫不堪,十天以来,部队每一天几乎都在强行支撑着,就好比将死之人,有一口气在吊着一样,一旦松了这口气,人也就不行了。

眼前的情况,张野也只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另一边,日本的另外两个师团已经在东营登陆。虽然杨军威毁掉了东营的码头,但是日军还是用了三天的时间,才修建出一个简易的码头。

步兵们一边登陆,工兵一边继续加固码头,等步兵登陆的差不多了,码头也基本上搞好了。上次没能在海州下船的重炮。这次在东营终于成功的下船了,为此,日军用了近两天的时间。

紧接着,日军又用了一周的时间用来让步兵恢复体力。杨军威虽然很想派兵前去攻打,因为这个时候日军根本就不在状态,打败他们也相对的容易一些。

但这个决定却被张野给否定了,双线开战,复汉军目前显然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别的不说,一旦两边同时开战,巨大的物资消耗就能把他们给耗死。

兵工厂只有那么一个,每天的产量也只有那么多,平均下来一天消耗的弹药,兵工厂就需要用三天,或者四天的时间才能补充上来。

尽管之前有存货,但是别忘了,新兵训练用的可是实弹,部队平日训练也是实弹,这个消耗同样是巨大的。所以,兵工厂那边的存货一直都不太多,如今也只能勉强的供应海州那边。

而新生产出来的弹药,则一点点的补充仓库,同时抽出一部分用来囤积在青州,这个数量不多,每次也只是几万,十万的往那边送。

“日本的舰队走了没有?”

忽然间,张野朝着屋外大声的问道。

“杨旅长刚刚发来的信件,日本舰队还在东营附近游荡,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

门外的警卫回应道。

日军自从在东营登陆之后,除了运输舰以及几艘小吨位的军舰护送他们回去之外,那些吨位稍微大点的军舰全都留了下来,并且一直没有离开的迹象。

对于这一点,让张野很是不解。

日本人谨慎,在步兵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之前留下来保护他们,这个无可厚非。因为在海州那边的时候,日本舰队也是这么干的。

但是这一次,日本陆军早就恢复过来了,但是日本海军舰队却没有离开的迹象。而且日本陆军也没有进攻的迹象。

他们将残破不堪的东营城大肆休整了一番,虽然时间还太短,但此时的东营城俨然已经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军事堡垒。

若是当时攻击第三师团的时候,他们的防御有这么完善,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攻打下来的了。

‘日本人要干什么?东营日军已经恢复,此时的日本海军应该去支援海州方面的日军才对。毕竟那里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虽然复汉军也同样是强弩之末,但是张野知道,只要他派过去一支两千人的生力军,就可以迅速的解决战斗。

但是日本人不同,他们没有援军,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日本的海军舰队。可是日本海军舰队却没有支援他们的迹象,这是为什么?’

张野在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他实在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日本舰队待在东营不肯挪窝。

此时青州有守军八千,其中城内三千,城外埋伏着五千士兵,进攻虽然兵力少了点。但是防守的话还是够用的,而且青州远离海岸线,日本的舰炮根本就打不到这里。

日本人既不进攻,也不支援海州,这是为什么?这根本就不符合战争的常理,但凡一个有点经验的指挥官,都不会这么坐以待毙的,即便他们无法派出步兵过去,也会派几艘军舰过去支援一下。

难道说?

张野忽然被自己的一个想法给镇住了,难道说,东营那边有大人物?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了保护他,所以只能待在那里,意图将东营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军事堡垒,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攻破的城市?

按照这条线索,张野再一次的往下推算了下去,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日军在什么时候才会进攻?

关于这一点,并不难推算出来,答案肯定是当他们觉得东营城已经无法攻破的时候才会主动进攻,海军也才会离开一部分。

但是紧接着问题就出来了,那么这个所谓的‘大人物’是谁?一个日本的大臣,显然是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的。

而且按照日本人的思维,那么这个所谓的‘大人物’,就只能是三个级别的,天皇,皇太子和亲王。

天皇这一项张野直接就给忽略掉了,因为他是不可能来到这里的,这个是可以绝对肯定的。亲王很快的也被张野给否定了,日本亲王上战场的例子并不少,根据张野了解到的情况,日本亲王上战场也不会有这种待遇。

那么剩下的也就只剩下一个皇太子了,为什么说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子呢?很简单,明治天皇只有这一个儿子活了下来,也就是后来的大正天皇。

如果是他来到东营的话,那么日军有这种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是日本天皇唯一的接班人,在日本,谁都能出现意外,包括天皇,唯独这个皇太子不能出现意外。

一旦他出现了意外,那么天皇家族就算是断后了,那么幕府将会借此重新崛起,再次将日本扰的天翻地覆。

想到这里,张野渐渐的兴奋了起来。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张野也将去掉身上的枷锁,可以放手一搏了。

说手中没有多余的部队去支援海州,也对也不对,之前一直压着不肯派兵去支援海州,无非也是顾忌东营的日军突然发起攻击,到时候那边万一真的顶不住了,自己也好有兵可派。

现在不同了,只需要盯紧东营的情况,打好这个时间差就行了。

“来人!”

张野再次对着门外喊着。

“军长!”

警卫快速的推门而入,恭敬的说道。

“通知钱庄,让他从武警和押运队各自抽出一千人驰援海州,同时告诉李三才和赵克明,一周之内必须解决战斗。同时告诉徐世昌,让他做好准备,特殊时期,辖区内一旦发现作奸犯科之辈,不管是谁,只要敢在这段时间内犯事,全部罪加一等。若是有徇私舞弊者,要严惩不贷!”

张野急速命令道。

留守武警有三千人,押运队也是三千人。两千人,这是张野目前可以拿出来的极限兵力了。再多的话,整个地盘就空了。

即便如此,内部也是空虚不已,三个城池,那么大的一块区域,只有两千人在防守,压力也是很大的。

“是!”

警卫应了声,旋即快速的跑了出去。

辖区内兵力严重不足,而这个时候也正是那些宵小之徒犯事的绝佳时机,张野也是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

做完这一切,张野抬头看向了海州方向,心中暗暗的念叨着:‘希望这一次可以取胜吧,只要打败了海州方面的日军,届时两路大军汇聚一路,东营这边自然不在话下。’

而清廷那边一直都在坐山观虎斗,日本人派出这么多的部队来山东,也没见他们放一个屁。这不仅让张野失望透了,同时也让西方列强失望透顶。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们也不断的给日本政府施加压力,企图逼迫他们从山东撤军。而他们的原因也很简单,清国是大家的,有什么事大家可以商量着来,你突然派这么多兵力过去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你日本一个区区弹丸之地,想要撇开我们自己去玩吗?作为西方列强的他们,自然不允许日本人这么做。

最重要的是,一旦日本人成功了,那么他们的利益将会减小,毕竟肉就那么多,你多吃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谁都不愿意把肉让给别人。

第一四零章:自求多福吧

明天就要强推了,从明天开始恢复两更,请大家多多支持,上架后会爆发的。

大雨过后,气温直度上升,夏日炎炎,将士兵们烘烤的汗流浃背,难受不已。加上本就在海边,空气中的水分又很多,更是让人难受不已。

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浑身上下却黏糊糊的,衣服更是从来都没有干过,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全都是湿的。

“太好了,这次老子一定要让小鬼子哭爹喊娘。”

得知张野派了两千援兵之后,李三才更是兴奋不已,浑身上下的疲惫之意一扫而空,拍着手大声的喊着。

“瞎激动,赶紧做好准备,援军今天晚上就会到,同时还会有一批物资一起抵达,明天一早咱们就发动总攻,不能再给小鬼子喘息的机会了。”

赵克明瞥了眼李三才,冷静的说着。

此时浑身上下满满的全都是倦意,不仅是他,手下的部队,就连日军也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双方还都会在夜间派出小股部队去袭击对方,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不能好好的休息。

希望以此来为第二天的战斗加分,但是现在,随着战争的时间越来越久,双方似乎都没了这种精力。

白天一天的战斗让人疲惫不堪,到了晚上,大家谁也没有心思去搞偷袭。而且那么做的话,效果着实不大,除了能给对方送点人头以外,就剩下扰乱他们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了。

而且面对那么多的敌军,几十个人过去根本就起不到作用,甚至那些巡逻的士兵自己就能把他们给解决掉。

所以,自从战斗进行到一周之后,双方在晚上倒是老实的多了,各自都能睡个安稳觉,然后第二天继续打。

李三才只看到了有生力军的到来,却没有看到张野后面的命令。一周之内必须消灭日军。消灭日军,对于他们来说不在话下,这个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现在,张野在时间上给了他们一个限制,这就让赵克明感到压力倍增。一万人,用了十天的时间才消灭了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日军。

此时日军还剩下大约一万二三千人左右,虽然真正的战斗部队只有六千不到,而且还大多数都带着伤。

可这并不代表那些辅助兵种就没有战斗力,他们只不过是战斗力有点弱而已,真要是不要命的打起来了,这些辅助兵种也依然是让他们头疼的主。

总之,赵克明看待李三才只有两个字,天真,太天真了简直!

“老赵,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问你,部队打到现在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心中都憋着一口气?你我身为主官,考虑部队的实际情况这是应该的,但是有些事情只需要在心中知道就成了。如果连你我二人都觉得这不可能,那么底下的弟兄们会有信心吗?”

李三才瞅了下四周,低声的对着赵克明说道。

听完李三才的话,赵克明浑身一震,旋即被自己刚才的言论给吓到了。不过转头看了看周围,还好没有其他人,而自己的声音也不大,不至于被人给听到。

刚才还觉得李三才这家伙太天真了,但是在听了李三才的话之后,赵克明反而觉得自己有些天真了。

李三才那么做虽然看似没有脑子,但仔细一想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

他们是部队的主官,更是部队的主心骨。部队行军打仗,很多时候都要看他们两人的态度,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将军斗志高昂,部队的士气就不会太低,可一旦将军没有了斗志,那么在强的部队也不可能打出一场漂亮的仗。

而赵克明刚才就是太现实了,他只是在看到张野的命令之后,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却忘了他自己的身份。

他是一名将军,上面下令之后,他所要做的并不是说去研究命令的正确与否,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的去完成任务。

而这个任务虽然很难,甚至所有人都知道很难,但是他身为主官,身为跟随着张野一起起家的老人,在别人看来,他就是张野的绝对心腹。

若是连他都没了斗志,觉得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还有什么脸面去命令下面的将士们继续战斗?

赵克明刚才的话中虽然没有问题,甚至直接点明了明天就要发动总攻,要一举歼灭残余的日军。但是所有的问题全部出现在前面的三个字,以及他说话的语气上面。

“老李,我知道你小子的意思,难道我说的不对吗?有援军来了,这对于底下的士兵来说的确是好事,也是应该激动的。但你我身为部队主官,更加应该冷静,老大派来援军是帮助我们尽快结束战斗的。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安排好接下来的计划,而不是在这里激动,要是激动就能打败日军的话,我们上万人一起激动,也就不用损失一半弟兄了。赶紧检查防务睡觉,明天的任务更艰巨,谁也不能掉链子。”

赵克明心中明白了过来,但是嘴上却依然没有认错的意思。

在这一点上,李三才与赵克明有着很大的差别。李三才是敢爱敢恨,只要我对了,我就可以狂,只要我错了,我就可以拉下脸面去给一个小兵道歉。

而赵克明却是完全不同,不论对与错,他都不会拉下自己的脸面。哪怕他知道自己错了,他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众人,我错了,但是他绝不会拉下脸面去道歉。

“你小子啊!”

李三才伸手指着赵克明,无奈的笑了。

赵克明的话虽然很强硬,并且没有一点认错的态度。但是李三才却知道,赵克明这是认错了。毕竟都是老搭档,谁有什么习惯大家都很清楚,也不会去在意太多的细节。

将近凌晨的时候,支援的两千部队顺利的抵达了前线,同时带来的还有一批物资,包括一门榴弹炮以及十门步兵炮,五十门迫击炮以及五百支步枪,数十万发子弹,近万发各种炮弹。

李三才和赵克明将援军安顿好了之后,便命令众人休息,随后二人便返回帐篷内休息。

原本的阵地早就已经放弃了,此时他们的阵地是当初日军防守的第一道阵地,而日军的生存空间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压缩。

海州城内的百姓也早在十天前就跑的无影无踪,毕竟这是战争。虽然没在城内打,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打到城内。

青州的事情可就发生在不久之前,早在日军登陆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海州百姓逃离了海州,打算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回来,此时的海州,基本上已是一座空城,只有一些不愿离去的海州本地人还依旧生活在这里。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天还未亮,士兵们纷纷起床,整理装备,领取弹药,准备等着吃完早饭之后投入新一天的战斗。

弹药其实在昨天晚上就领过了,但是当时因为弹药所剩已经不多,所以也就没有领多少。昨天晚上到了一批弹药,所以早上的时候,每人又发了三十颗子弹。到目前为止,每个士兵身上差不多有一百颗子弹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今天一天的战斗。

而最让众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士兵们突然发现了一些新面孔,而且身上没有太多的污渍。跟他们浑身上下全都是泥的军装相比,简直干净的太多了。

“卧槽,武警?”

一名士兵端着饭缸看着那些新来的援军,脸上顿时漏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嘴里同时还惊讶的喊道。

武警是什么他们都知道,虽然也同属军队管辖,但在这些野战军当中,他们更加愿意称武警为警察,毕竟他们的全名就叫武装警察,跟野战军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而武警的肩章又是红色的,很好区分,所以一眼看出援军是武警也不是什么难事。

“要我说啊,派武警过来还不如把那些新兵给派过来。”

另一名士兵狠狠的咬了口馒头,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那些排队打饭的武警。在他的意识里,武警的战斗力似乎还不如新兵。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一点也不意外,野战军基本上跟武警就没有什么交情,除了当初在临沂,交接防务的时候有过短暂的接触以外,野战军大多驻扎在郊外,武警则是城内。

而且野战军参加的战斗也有很多,但是武警却从来都没有参加过战斗。在他们看来,武警是用来维持治安和站岗的,而不是用来战斗的。

“兄弟,你哪支部队的?”

一帮人对着武警的身影议论纷纷,另一帮人却做出了实际行动,跑到另一群跟他们军衔一样的援军面前,追问道。

“我们是押运团的。”

对方回答着。

“卧槽,押运团的?小子,你自求多福吧,哥哥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了。”

士兵漏出同情的表情看向那名士兵,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武警?押运团?这他娘的全都是非一线战斗部队,虽然张野将他们全部划归一线战斗部队序列。但是在部队内部,更愿意将他们划分到非一线战斗部队。

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人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而他们划分的条件也很简单,打过仗的都是一线战斗部队,没打过仗的都是非一线,辎重队是二线,但是却没人去**辎重队。毕竟兵种在那放着呢,没有辎重队的辛苦,他们只能去啃树皮,用刺刀杀敌了。

第一四一章:李三才发飙

终于就要强推了,俺是泪流满面呐,真不容易!在这里求诸位多花几秒钟的时间,看完之后点个收藏,若是有推荐票的话,也可以投给俺,俺在这里拜谢诸位了。

很快,援军是来自武警和押运团的消息便在整个部队中传遍了。不少士兵纷纷表示不看好他们,毕竟他们长期没有经过战斗,目前也只算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已。

接下来与日军的战斗肯定会是更加艰巨的任务,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这帮新兵蛋子们会完成任务。

甚至还有不少士兵开设了赌盘,就赌那些武警和押运团的人代会上了战场会不会尿裤子。

李三才的指挥帐篷内,李三才,赵克明,以及武警方面派来的指挥官中校童超,押运**来的指挥官少校刘青峰四个人。

“将军,请将我们的部队安排在第一线。”

童超对着李三才和赵克明敬了个军礼,一副公事公办的请求道。

原本心中还很兴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