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国崛起-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严厉的训斥道。

“太子殿下,如果您非要这么做的话,请您跟随着军舰一起回国。”

川村景明这下不干了,这已经不是地位不地位的问题了,要是皇太子出了事,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明治天皇只有这一个儿子活了下来,可皇太子目前还没有子嗣,一旦他出了事,那天皇家可就算是绝后了,试问这个责任有谁敢承担?

第一五一章:战前准备(求首订!)

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瞥了眼川村景明,暗暗的点了点头。但他却并不认同川村景明的建议,自己随时大日本帝国的皇太子,但在这个时候,他是不可能走的。

第五和第六两个师团目前情况不明,舰队要先到朝鲜补充燃煤,这一来一回,等他们抵达海州的时候,起码也要在明天了。

而东营这边的情况也还不稳定,此时他若是走了,对军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这次来东营虽说是为了捞战功,给自己在军方这边增添印象分的。

虽说他身为皇太子,日后的天皇,即便是坐在日本本土,军方也不敢对他有什么不敬。所以现在离开也没什么,反正这一次他的确是来了,而且还守住了东营一个多月,迫使复汉军不敢进攻。

暂且不说这其中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反正复汉军没有进攻这是事实。单凭这一点,再加上东营那牢不可破的防务,这一次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川村君,本王身为皇太子,怎能在这个时候丢下将士们独自离开?去工作吧,只要你们尽心尽力的做好工作,本王就是安全的。”

明宫嘉仁亲王对着川村景明安抚道。

他很清楚川村景明的心思,而且他也很清楚自己待在这边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不能离开。

他是日本的象征,在这里虽然很危险,但却能激励部队的士气,而且越是危险,所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就越大。要知道国内的那帮人可是还没死心呢,他们时刻都在等着一个反击的机会。

所以,此时明宫嘉仁亲王是绝不会离开的,否则就是给那些人开炮的借口。虽然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日本皇室来说无伤大雅,但他身为一个有责任,又是皇室唯一的继承人,明宫嘉仁亲王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做。

他必须要将皇室的风险降到最低,使自己可以顺利的接替皇位,成为日本新的领袖。而且他也很清楚,明治天皇把他安排在这里的苦心。

若是四个师团,加上国内还有一个师团随时准备支援的前提下,自己仍然无法在山东站稳脚跟,那么对于皇室的威望,将会是巨大的打击。

刚刚统一日本几十年的日本,根本就经不起这种打击的。而大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明治维新,所以日本赶上了强国的末班车。

现在满清也有维新改革的意思,明宫嘉仁亲王和明治天皇都很清楚,一旦让满清完成维新改革,后果将会是什么。

所以,他们不得不力排众议,答应了鹰派的请求,派兵侵略满清。其一是希望借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二则是希望可以掠夺满清的资源,使日本帝国更加强大,不再受人制约。

这一系列的原因加在一起,所以,明宫嘉仁亲王很明白,在将第一批铁矿石运回国之前,自己绝不能走。假如他带着铁矿石回国,并且建立了长久的基地,那么他在日本国内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稳固。

因为没有其他的皇子,所以皇室之争在他这里是完全不用操心的。他现在只有一个目的,全力的帮助明治天皇和配合他,完成对国内的掌控,以确保皇室的绝对威望。

“嗨!不过请殿下答应我,一旦有什么危险,殿下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撤离。”

川村景明似乎也明白了明宫嘉仁亲王的意思,更是读懂了他的心思,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再劝,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个后手。

“如果遇到危险,我会离开的。”

最终,明宫嘉仁亲王还是做出了口头上的妥协。他知道自己自己这话的意思,无非也就是给这些将士们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必时时刻刻都为自己的安危担忧。

但是说到底,明宫嘉仁亲王对于日本的陆军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在两个师团的保护下,复汉军会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在川村景明的安排下,七艘日本海军舰队离开了五艘,他们将会前往朝鲜进行补充燃料。补充完之后,四艘军舰将会直接南下海州,支援在那里作战的第五第六两个师团,剩下的一艘则回到东营,接替另外两艘军舰到朝鲜去补充燃料。

因为东营这边的码头设备并不完善,加上也只有东营一地,并没有可以供军舰使用的燃煤。日本人同样也不放心清廷,所以,他们宁可跑到朝鲜去加煤,也不愿意到更近一些的天津去。

当然,更近一些的旅顺口肯定是日军的首选,作为昔日的北洋海军驻地,那里的各种设施都能满足日军舰队的需求。

但是最近因为一些缘故,所以那边的物资存储量也不是特别的大。为了以防万一,日本人还是决定暂时先不去动用旅顺口的资源。他们要在那里囤积更多的资源,然后准备与清廷的最后一战。

青州城外,杨军威的指挥部内。

刚刚接到了消息的杨军威,也有些迷糊了。日本舰队一下子走了五艘军舰?这可绝对是个稀罕事,之前一个多月里,日本舰队也不是没离开过,但是一次离开最多就是两艘军舰。

然后等他们回来了之后才会有其他的军舰离开,而且这个时间也没有超过一天,所以杨军威很轻易的就得知,日本舰队这是去补给了。

可是这次一下子走了五艘,难道是他们一起没燃料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多月都没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怎么突然会一起没燃料了呢?

抛开这个原因,那么这其中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所在。至于是什么,杨军威暂时还不清楚,他也猜不到。

杨军威一边命人将这个消息传回临沂,一边命人继续观察日军的动向。同时,也不忘派人暗暗的接近东营城,企图打探到城内的状况。

但是效果却很是不理想,因为城内没有百姓,周边也没有。要想进入东营城,就必须要伪装成日军。除了语言限制之外,日本鬼子很少有出城的,既然没有出城的鬼子,那么从城外回来的假鬼子又是哪来的呢?

再损失了一个班的兵力之后,杨军威也果断的叫停了潜入东营城的计划,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只能说,过去一个就折损一个。

“老唐,你亲自跑一趟,让工兵和炮兵辛苦一些,稍微加快点速度。”

既然搞不清楚具体的原因,索性就不找这个原因了。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剩下的就是等。

自从十门120毫米榴弹炮被拉到青州之后,杨军威便彻底的忙活了起来。让工兵和炮兵联合行动,在沿海地区寻找出至少十个炮位。

这十个炮位既要隐蔽,也要可以威胁到日本的军舰。日本人对于这点似乎也没什么太多的防范,所有军舰距离海岸线均不超过三海里。或许是提前得知了复汉军火炮的射程,所以在三海里的范围内,他们可以最大程度的给地面陆军提供火力保障,同时也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因为复汉军的火炮想要攻击他们的话,就必须要绕过整个东营城。而这段距离有将近三公里左右,再加上三海里的距离,以复汉军的火炮,目前的确打不到海面上的军舰,除非他们能将火炮搬到海岸边。

而杨军威所让人干的,就是去寻找这些适合的炮位。但是日本人同样也料到了这一点,他们早就先将位置好的炮位给占了下来。

也不用大肆的动用兵力,只需要在每一个地方安置一个班的步兵守着就行了。这样的话,一旦复汉军派人去寻找炮位,他们就能得知消息。

或是直接将他们赶跑,或是等他们将火炮运过来之后,在派兵去把火炮给夺过来。反正对于日军来说,这么做无非也就是多浪费几个班的兵力守点而已,根本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好,不过炮位实在是不太好找,小鬼子对此早就有了防范。”

唐尧点了点头,作为杨军威的副手,很多工作都是唐尧在直接负责的,他对于具体的情况甚至要比杨军威还清楚一些。

“再不好找也要找,日本军舰一日不除,我们就一日没办法进攻。现在他们好不容易走了五艘舰,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哪怕损失几门炮也要把这五艘舰给打掉。”

杨军威猛的一挥拳头,恶狠狠的道。

当初拱手把东营让出去的时候,杨军威还没觉得会有这么大的麻烦。现在只是想起就觉得后悔,早知道当时即便是要撤,也要留个后手,先找几个隐蔽的炮位,把炮安进去藏好再走。

要是那样的话,现在也就不用这么头疼了。没有海军,也没有岸防炮,这的确很让杨军威感到深深的无力。

面对着日军,却没办法进攻,哪怕有十二门120毫米榴弹炮也不行,因为他们根本就扛不住舰炮的威胁。从步兵冲锋,到舰队反应过来组织还击,仅仅只是这一段距离就能让他们损失不小。

而且一旦冲上去之后,还不能撤退,否则的话将会遭遇到日军舰炮的二次攻击,甚至三次四次攻击。

手中只有这么点人,而且一个个的还都跟个宝贝似的,谁敢去这么折腾?rs

第一五二章:炮兵阵地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

头顶着烈日,一队人马一席布衣,一副百姓模样的打扮,但走起路来却是铿锵有力,动作整齐而划一,并且在身上还藏着武器。

即便是普通百姓见了他们,恐怕也不会把这群人当做是百姓。一行人正是杨军威派出来寻找炮位的队伍之一。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或者说,他们已经干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到如今,却只找到了一个炮位,其余的不是有日军把守,就是不适合,或者地点很适合,但他们却没办法将炮给运上去。

种种原因,造成了如今这副尴尬的局面。李聪,是一名炮兵部队的少尉排长,因业务熟练,在海州战役中立下了功劳,所以也是当仁不让的被晋升为少尉排长,同时还接受了一个一等功奖励。

炮兵与其他兵种并不一样,这是个技术兵种,一般人根本就玩不转。而且扩军的话,陆军可以大规模的扩充,但是炮兵却不行。

即便是强行扩军,战斗力也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在张野定下的计划中,炮兵是唯一一个得到宽松条件的部队。

他们同样需要带新兵,但带兵的地点却是部队中,而且还是一带一。重炮营的人手,从步兵炮那边挑选,过来之后由老的炮兵带着熟悉火炮,这样可以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毕竟都是老炮手了,步兵炮和榴弹炮只是一小部分理论不太一样,给那些老手们稍微讲解一下,让他们在熟练一段时间,由老兵亲自指导,效率要高的多。

而步兵炮的人员,主要来自于迫击炮和新兵当中。其中迫击炮手占的人数比例很小,大概只有一比五左右。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原理根本就不一样,唯一相同的便是测距。

培养一名合格的炮兵并不难,难的是培养一名合格的炮长。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原本属于炮手的职责,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炮长来完成的。例如测距,例如下令调整炮口角度等等。

炮兵们只需要跟着炮长的指令严格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的。所以,咋目前的炮兵中,炮长的责任很大,其他人都可以出错,唯独他不能出错。

所以,现在也就造成了兵多将少的局面。往往炮兵的主副炮手各带一名学员,其余的炮组成员则需要带两三个成员,而炮长则同样是至少带两名成员。

李聪之前就是炮长,经过海州一战,李聪通过自身的示范,在一个多月之内,只经过一战便教导出了三个勉强合格的炮长,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才授予他一等功奖励。

而这一次,身为排长的李聪,同样也要带领两名以上的学员。复汉军却炮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上至长官下至普通炮组,每个人都需要带新人,谁都不能讲条件。

顶着烈日,一行二十多人爬上了一座山头,李聪不停的伸着手,通过古老的方式测出不同的数据,同时要求所带的新人一起参与进来,最终几人的数据拿出来对比,以实践告诉他们错在哪里。

“真是块好地方呐!”

经过一番忙碌,李聪终于松了口气,这座小山包还真是个好地方。

首先,海拔不高,与地面凸起的距离顶多也就不到五十米。而且距离东营大约有将近四公里左右,这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榴弹炮的射程。即便如此,若是将火炮安置在这里,也只能覆盖东营的一部分地区。

但这并不要紧,把炮兵阵地设置在这里,至少可以确保能够打到日军的舰队。而且舰队目标大,在海面上又一直漂浮着,所以陆地火力打海面军舰的话是稍微容易一些的,而军舰打陆地则不是那么的容易。

特别是海军作战的时候,为什么海军从一出现就被列为技术兵种?一个合格的炮手甚至比一个指挥长还要重要?很简单,在海面上自身军舰和敌方军舰都是漂浮不定的。

而且作战的时候双方还要快速的机动,这就给炮手的瞄准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在海面上作战,即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也不敢保证十发炮弹中有一发能够击中对方。

所以在小规模的海战当中,双方全部把弹药打光了之后也没能击沉对方,也是常有发生的事情。

但是陆地防御就不一样了,只要火炮的威力足够,很轻易的就能击沉对方军舰。

“这里可以安置三门重炮,但也无险可守,万一日军来攻,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根据初步的预测,若是在这里设置阵地,至少需要一个营的步兵来保护。”

李聪对着队伍中的一行人解释着。

地方虽好,但日本人没有注意到这里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日本人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却依然没有管他们,为什么?还不是有信心攻下这里?

火炮可以很轻易的就被拉上小山头,那么步兵也就可以很轻易的冲上去。若是防守的力量不够,阵地设在这里也没用,只能是白白给对方送人头。

“强子,你去把情况汇报给上面,看那边是什么意见?”

许久之后,李聪吩咐道。

这样的阵地,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一般是不会用的,因为有些不太划算。首先,火炮的数量不能安置的太多,否则日军舰炮过来了以后,很容易将他们摧毁。

而且全部将火力集中在一点,也等于是将日军的炮火全都吸引到了这边,这可是炮战中最大的忌讳。所以,尽管这片区域很大,但李聪还是给出了最多三门炮的结论,再多的话,安全就无法保证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至少一个营的兵力来保护。这对于兵力本就不足的复汉军来说,显的很是困难。除了与地面军队交战之外,在炮兵交战之中,这些保护炮兵的士兵也有可能被日军舰炮给波及到。

所以,李聪只能给出结论,具体怎么办,还需要由上级来决定。

下完命令之后,李聪抬头看向了远处那漂浮着的日本军舰。他没有觉得复汉军没有军舰是件多么可惜的事,他只是觉得,自己要是有更大口径的火炮该有多好?

那样的话,部队就完全不需要跑这么远来找阵地,他们甚至可以站在远远的地方,站在日本军舰所看不到的地方去袭击他们,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炮兵的安全。

同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120毫米榴弹炮,基本上是无法击穿军舰装甲的。因为先前的准备不足,他们根本就没有装备穿甲弹,再者,120毫米榴弹炮也完全不用装备穿甲弹。

这一次其实是没办法了,愣是把步兵支援火炮来当做岸防炮用。其目的也很一般,就是尽可能的把敌军军舰的火力系统摧毁,让他们无法对地面上的日军提供支援。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么陆军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进攻了。再也不用担心日军舰炮的威胁了。

1898年7月23日。【。52dzs。】

沂蒙山那边又送来了两门120毫米榴弹炮,随着兵工厂工人们越来越熟练,一门火炮从制造到出厂所用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从美国订购的设备也已经到达,目前正在组装调试之中,到了下个月,产量将会更上一层楼。

直到这两门榴弹炮的到来,整个青州方面的重炮已经达到了十四门之多,七十毫米步兵炮更是达到了两百多门。其中有一百多门都是后来随着李三才以及赵克明两个人的部队过来的。

而张野给他们的休整时间是一周,最终部队只休息了五天的时间,在补充了新兵之后,一边走着一边训练,最终在7月23日抵达了青州附近。

随着一万援军的抵达,青州方面的陆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两万人,但从作战兵力上来比的话,复汉军的战斗兵力已经超过了日军,所以尽管有不少的新兵,但是在四千从尸体中爬出来的老兵们的带领下,他们的战斗力绝对不弱。

杨军威最终同意了李聪的建议,将他们发现的那座小山包设置为炮兵阵地。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营的兵力来进行保护,除了这一个营,同时还分给他们了五门七十毫米步兵炮。

步兵炮是团属装备,机枪则是连级装备,每连装备两挺,一个营则是八挺。迫击炮同样也是连级装备,每连同样是两门,一个营八门。这八挺机枪和八门迫击炮共同组成了各个营的火力支援连,也就是说,若是加在一起的话,其实一个营是五个连的编制。

与此同时,其余的炮兵阵地也基本上找的差不多了,都分布在东营的南北两端,中间所间隔的距离也很远,基本可以达到分散日本舰队注意力的目的。

但同样也有悲剧的一点,那就是岸边一共只找到了三处阵地,加在一起也只能安排七门榴弹炮,这对于日本军舰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

大战,一触即发,杨军威将自己准备好的计划拿出来,与赵克明和李三才一起商议,同时命人将完整的计划送回临沂上报张野,到底什么时候打,就看张野的命令什么时候到了。rs

第一五三章:炮轰东营

杨军威的指挥部内,气氛有些活跃,但是人数却不是很多。除了指挥部内的一些必要人员之外,就剩下了杨军威,以及他的副手唐尧。

赵克明,还有他的副手杨权;李三才以及副手孙大财等六个人。在这里也只有他们六个人的级别最高,而且也没人敢小看这三个副手。

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到时候一旦复汉军扩军,这三个副手将会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一把手。而且这个也是根本就不需要怀疑的,因为新兵此时全都在新兵营内,而且基本完成了新兵训练。

现在若不是急着打仗,恐怕那些新兵早就被分到他们各自的手下了。三万新兵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才被领走了六千多人,加上预备役又及时补充上来的六千多人。

所以此时的新兵营里还是有三万人,等战事结束之后,他们三个每个人都会分到五六千人左右的部队,到了那时,才是一个真正的满编旅。在复汉军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所有人并不是头疼没有升职的机会,而是升职的机会太多了,就看谁能以最短的时间爬到最高的位置。

“我说老伙计,说说你们的建议吧。这会儿也别掖着藏着了,这一仗咱们必须得打的漂亮点。”

杨军威看着李三才和赵克明两人,虽然两人的脸上仍旧挂着一丝疲惫,但此时却不是让他们休息的时候。

之前在临沂休整的时候,士兵们也算是得到了休整的机会,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五天。但是这五天对于他们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李三才和赵克明两人身为部队的最高长官,他们还要负责挑选新兵,安排部队,以及进行一些战术交代等等。所以五天的时间,他们两个能够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就算是不错的了。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硬打。前期的时候会比较苦,到了后期,日本人没有援军,加上部队也实在是太累了,我们这边才稍微好打一些。”

李三才苦笑着说。

一万人的部队,加上后来支援的两千人,一共一万两千多人,最终愣是打的只剩下了六千多人,折损一半人马。以这样的战绩,李三才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尽管他们所面对的是两万多日军,但此刻李三才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光荣的事,反而觉得自己让部队蒙羞了。

“还有一点,你这边必须要多注意。前期的时候一定要猛打,打的让日本人喘不过气,但是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伤亡。我们两个就是前面吃了这种亏,死的人太多了,所以到了后面才不得不请援兵。”

赵克明急忙补充道。

海州之战对于他们两个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仅是让他们在指挥作战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些平常根本就没办法看到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们更是看到了战争的可怕,而身为指挥官,他们更加害怕自己会犯下一些致命的错误。因为指挥官一旦犯错,那么在战场上死的就是士兵,而且还是完全没必要的损失。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他们两个在后期用兵的时候显的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