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魔传说-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众一片欢腾。

绕过龙隐栈道, 翻过百丈天桥, 气势恢弘的青城主殿…………天师殿已经跃入眼帘。 我仿佛看见了拜月教二度重建的宏伟大厦!

拜月教终于在西川崛起了! 武林中竞相纷传着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这个起源于南诏黑苗族的地方组织虽然早就存在于世间, 但这是它第一次涉足中原, 在汉人的领地飘扬起它的大纛!

拜月教是携着惊雷和滚滚狼烟降临中原的。 火歼仙剑和取代青城这两件事情做的太过轰动, 西川的中原武林势力仿佛在一夜间烟消云散。 

但是没人胆敢对拜月教下手, 因为拜月教入主青城之后, 干了一系列同样轰动的大事, 尽收西川民心。 

我们在青城山周边铲平了上百座道观, 开垦良田以广兴农耕, 青城山周边田户不到两个月功夫便逾过了一万, 在积蓄粮草军需的同时, 赢得了百姓前所未有的拥护。 

阁罗凤深谙上兵伐谋的要领, 再加上他从前便曾是李宓的得力助手, 因此拜月教同近在成都的剑南藩镇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另外, 拜月教不再如同先前的江湖门派一般远离平民, 而是四处伸展着强力的触角, 令朝廷下派的贪官及江湖上游荡的豪强皆畏惧三分。

西川大地顿时呈现一派崭新的气象, 拜月教的势力如豪雨前的积云一般急遽膨胀。
。。

 
     

第九回 家国梦断
 
我喜爱青城山, 没有苗疆的闷热, 却有着同样一望无际的青翠。 我喜爱天师峰顶的日出…………初升的朝阳将碎金一般的光芒洒在同山峦一起蜿蜒起伏的阔叶林间。 

这是一段异常宁静的岁月, 我们远离着战斗, 远离着纷争, 以“青城天下幽”闻名的蜀中名山上同纯朴的自然做伴。 我知道这种一尘不染的生活终究不会长久…………因为我知道自己来到青城山的目的。 但是我仍然能够安心欣赏这上天赋予的一切…………更确切地说, 我正因此更加格外珍惜这段暴风雨前的宁静。

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 我猜到是霍维和阁罗凤。 每天我们都会起得很早, 不为别的, 但为欣赏青城山的日出和感觉扑面宜人的山风。 此后便是一天的例行工作, 尽管处于和平的岁月中, 但是未雨绸缪, 青城山及周边地区生产建设的大小事务还是让我们整日价忙得不亦乐乎。

“阁罗凤, 霍维, 今天你们起晚了!” 我笑道。

阁罗凤报以一笑, 走上几步, 和身俯在天师殿外的雕栏上, 极目眺望着远方。

“快三个月了吧,” 霍维感慨道,“没想到我们当真安分得下来, 在青城山上一呆就是三个月。”

“是啊!” 阁罗凤道,“不知不觉间, 早已冬去春来。。。。。。” 顿了一顿, 突然冲着我一笑道,“只是委屈了教主, 一身绝艺, 却在这儿跟大家一起垦荒开矿。”

我知道他是在和我开玩笑, 也不在意, 笑道:“论到身怀绝艺, 我又怎及得上你万一! 再说, 当初不是你出的主意上青城的吗?”

阁罗凤神往地说:“当初的设想终于初见成果, 青城山周边的开发已经蔚然成风, 只等今秋麦熟, 便是一个不逊于成都的收成。 对了, 今天不说这些枯燥乏味的琐事, 霍维先生, 你不是有重要事情和教主商议吗?”

我看见霍维开口道:“教主, 我们取得邪光盾也有一段时日了。 而今三件神器已经齐备, 教主可想出拼聚末日之刃之方没有?”

霍维不提醒我差点忘了。 邪光盾当日从蜀山取得之后, 我们却都面对这一刀一盾一胸甲无计可施。 当初想必是末日之刃已被熔毁, 剑身金属被分铸成这三个组件, 如果当真如此, 能够发挥末日之刃无穷威力的符咒也多半一道遭毁。 我们不久便想到这一层, 立刻心下凉了半截…………如果强行将三件神器重新熔聚到一起, 几乎也肯定不能使末日之刃重现于世。 霍维却一直不死心, 他始终坚持这三件神器中都蕴藏着极强的火系力场, 完全证明其法力犹存。 阁罗凤那日向我挑明了拜月教立足西川图谋中原的计划后, 大家都已清楚夺取邪光盾只是阁罗凤要我下定决心火歼仙剑派的一个借口, 此事便渐渐淡化。 现在霍维重又提起这事, 倒是让我重又记起。

“这阵子根本没时间去想它。”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难道霍维你有了什么主意?”

“我也没有把握,” 霍维道,“不过我有个建议。”

我兴味盎然地听着。

“凡天下事物皆有本源, 末日之刃也不例外。” 霍维道,“我们何不对末日之刃追本溯源, 探个究竟呢?”

我思索了一下, 便知道霍维所指为何, 心下颇无把握地道:“霍维, 你的意思莫不是去涿鹿古战场找寻线索?!”

霍维点了点头。 我大是迟疑, 涿鹿在河北之地, 离青城山路途太也遥远, 加上我们本来就没有多少成算, 这么往来跋涉一番不啻是大海捞针。”

“霍维, 这个主意太过虚幻。”我道,“涿鹿神战已经过去了五千多年, 当年的战争就是有什么遗迹, 也早已风消尘化。 再说涿鹿神战的参与双方都已长眠于地下久矣, 我们又去哪儿找寻线索呢?”

“教主,” 阁罗凤道,“霍维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现在教中反正无甚大事, 教主正可以利用此闲暇, 走访四海, 将我黑苗神器的秘密探明。 我原本对法术这方面没什么兴趣, 但是既然教主机缘巧合已经集齐三项组件, 当然机不可失。”

霍维点头道:“况且, 教主! 我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 运用观天术检视了河北…………果然发现在靠近涿鹿一带有大片火系力场的痕迹, 其强度却也着实惊人。”

我一惊, 霍维的观天术我倒是不敢怀疑。 阁罗凤道:“霍维先生, 你何不在此显一显身手呢?”

我然之, 霍维取出沙盘, 正欲施法, 只听身后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我们回头看见唐钰正疾步走来, 面色异常凝重。

“唐钰将军这么早便找到这儿来, 一定是有大事了。” 我这么说道, 我们一齐迎上。

唐钰从怀中逃出一张纸, 递了上来:“教主, 剑南有向南诏方向的军事集结行动, 只怕要再度侵入苗疆。”

我接过军报, 细细地看着。 阁罗凤胸有成竹地说道:“从杨国忠自领剑南节度使那时起, 我便料定这家伙不甘心失败, 不久便会再度出兵。 这消息虽然紧迫, 却并不意外。”

我收起军报, 递给了阁罗凤, 道:“山下探知, 剑南藩镇起三万大军, 由都督贾灌统领, 已于日前启程开拔, 方向像是姚州。”

阁罗凤粗读了一下, 点头道:“贾灌是李宓的心腹, 此次兵发姚州, 定是对苗疆有所染指。 李宓只怕马上便会领主力跟进。”

霍维道:“我们是要像上次一样在姚州迎击他们吗?”

阁罗凤用力地点头, 斩钉截铁地说道:“前番我们势单力孤, 犹敢对王天运迎头痛击。 现在有军有地, 反倒怕了他们不成?! 唐军现在已经到了何处?!”

唐钰道:“据探马口述, 唐军已经过了越崔, 正全速往姚州开进。”

“来得好快!” 阁罗凤脸上惊异之色一掠而过,“上次唐军被我们在姚州城外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次必然吸取教训。 贾灌定是连夜出兵, 欲图尽量缩短行军郊外的时间。 看来这次我们是来不及在他们抵达姚州之前布置伏击了。”

“那么。。。。。。” 唐钰满怀期待地问道。

阁罗凤仰天大笑:“三万人马, 一座壁垒, 竟以为高枕无忧! 这些汉人也忒把我阁罗凤小看了。 他们如果开进了姚州, 便在姚州城里歼灭他们。”

我惊道:“你的意思是要攻破姚州?!”

阁罗凤肯定地说道:“过了姚州, 他们三天之内便能急袭大理。 这座城塞终究是苗疆的心腹大患, 我早就想要将它拔掉。 这次乘他们大军开进之时发动突击, 更可一举两得, 敲山震虎, 教李宓再不敢小觑我黑苗族。”

说着, 阁罗凤将军报递还给唐钰道:“派飞骑加急入太和府通报公主, 我们立刻前去天师殿商议。”

唐钰异常兴奋地领命而去, 我有些迟疑地问道:“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 拜月教中真正可以战斗的兵力只有火龙军和丛林卫队, 五千多人。 敌得过贾灌的部队吗?”

阁罗凤有把握地回答道:“姚州城虽然坚固, 但是在护卫他们的同时, 却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只要计略安排得当, 我五千人足以袭破姚州。”

“你难道已有入城之策?” 我半信半疑地问道。

阁罗凤颔首道:“教主曾经向我提起在吐蕃同喀拉泽将军乘热气球环游巨兽峡谷的故事, 我却一直记得!”

我恍然大悟, 当初只是灵机一动, 让雷鸟牵着热气球满天飞翔。 不料阁罗凤慧眼早看到了此招可用于战争以为奇兵。 只听阁罗凤侃侃而谈道:“姚州城四周都有高地环绕, 剑南军在其上设置烽火台以为示警之用。 我们可以乘夜出动, 先执下烽火台守军, 高地上的火光正好可以掩护我军加热气球之的火焰。 姚州城纵然坚固, 毕竟是小小城塞, 驻军兵力无法展开。 敌军纵有三万, 也无用武之地。 我先锋潜入姚州城后, 打开城门, 接应主力攻入。 我们另派疑兵, 环城放火擂鼓呐喊, 敌军乘夜遭袭, 必然肝胆俱裂, 全军溃逃, 姚州可破。”

我听得连连点头。 阁罗凤笑道:“这是我们拜月教自从离开苗疆之后第一次为南诏建功立业, 这个机会可不容错失啊!”

我听罢, 不由长吁一口气, 道:“希望公主能因此明白我们的苦心, 南诏也因此能重新接纳我们。”

阁罗凤脸色一变, 但立刻平静如初。

战争终究是拜月教的使命, 此番平和的青城山居岁月嘎然中止, 我们在短暂的布置之后便启程赶赴姚州。 令我备感奇怪的是阁罗凤却没有如同他一贯作风那样强令急行军, 原本用四天时间便能够赶到的路程我们足足化了七天。

我们选择的战场是在姚州西北的一座高地。 现下正值初春, 朔风仍然极盛, 我们正可借助强劲的西北风力, 将热气球神不知鬼不觉地连夜送进姚州城内。

我们乘夜袭取了烽火台, 将守台的军士一一缚住。 从高地上, 我们遥遥看见了墙高壁坚的姚州城。 城墙上长蛇似地排开了一长串火把, 可知此要塞防御之牢固。

“我们这样空降入城, 剑南守军当真不会发现吗?”我问道。

阁罗凤笑道:“热气球皆已被涂成黑色, 加上今夜风力极大, 连风声也能替我们掩护。”说着, 吩咐道:“第一队五百人, 入城后, 直接去东, 西, 南三门放火。 唐钰, 你带第二队, 入城后打开北门, 接应我们。” 两人各自领命。

随着火焰的燃起, 庞大的热气球已经鼓胀起来。 此番我们共准备了五十个热气球, 每个可载二十人。 我仔细端详在风中缓缓摇摆的气球, 呈深湛的宝蓝色, 在夜空中当真辨别不出, 也就大为放心。

顺着呼啸的西北风, 五十只庞然大物飞离高地, 向姚州城方向飘去。 我有些担忧地看着他们, 阁罗凤却道:“教主, 事不宜迟, 我们马上下去整理主战部队。”

我仍有些不放心地看着热气球渐渐融入夜色, 姚州城上却不见丝毫动静。

我们在林木中焦急地等待着, 直到看见我们正对的北门, 吊桥咿咿呀呀地放下, 方才大喜过望, 心下坦然。

阁罗凤将手中火折点燃, 高高地擎在空中招动, 立时听得杀声大作, 三千名火龙军在我们的带领下直向城中冲去。

然才一进城, 我便被惊得如劈头被浇了一桶冷水…………城中居然毫无动静, 连刀枪旌旗也全然不见。 我抬头望向城头, 发现城头竟然虚插着火把, 却是空荡荡的。

“我们难道中了埋伏?! 难道敌人已经知道我们的夜袭计划?!” 我惊问道。 再看时, 唐钰也是一脸惊疑不定。

阁罗凤却显得自信满满:“贾灌没那么聪明, 准备好, 敌人马上就要上来报到了!”

我这才注意到空荡荡的城墙上, 确实有几个大惊失色的唐军卫兵连滚带爬地奔走着, 显然是被我们突如其来地破城而入吓破了胆。 一时间火光四起, 是先期入城的第一分队已在三道城门大肆放火。 我们看见唐军营帐中一时灯火大作, 兵士乱哄哄地从四处营帐中匆匆忙忙地涌出。 他们显然措手不及, 大都甲胄不整, 睡眼惺忪, 一脸惊惶失措的神色。 我分明看见我们的奇袭计划已然大获成功。

阁罗凤一声令下, 早已一字排开的火龙军一齐开火, 乱作一团的唐军哪里敌得住这威力无比的铁炮齐轰, 纷纷被炸的血肉横飞, 惨叫声不绝于耳。

片刻间唐军的五处大营皆已陷入一片火海。 火焰, 炮声, 呐喊, 锣鼓, 是我教的突袭宛如神兵天降一般, 令唐军彻底乱了方寸。 剑南军纵有三万, 在狭小的营盘中根本无法列阵反击, 片刻间溃不成军。 大半已葬身火海, 剩余残军丢盔卸甲地逃命。

我们停止追击, 直望帅帐而去,任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帅帐内灯火通明, 阁罗凤和我掀开帷幕, 直觉一阵腥臭扑鼻而来。 仔细看去, 中军帐下端坐着都督贾灌, 赫然是愤怒之极, 目眦皆裂, 两眼好似要喷出火来。 大帐正中放着一只大圆鼎, 鼎下柴火劈劈啪啪地燃烧着, 分明是在煮着什么东西, 满堂恶臭皆是从鼎中散发出。

“你们苗人好卑鄙!”贾灌恶狠狠地说道,“一边派使者前来议和, 一边却施偷袭! 我就让你们的使者尝尝郦食其的下场!”

我心头大震, 知道此典故…………楚汉相争之时, 刘邦伐齐, 一边遣使郦食其前往临淄议和, 一边却暗令韩信出兵突袭, 郦食其终于被愤怒的齐王烹煮。 现下贾灌这么说, 鼎中煮的竟是南诏的求和之使。 我猛然抬头盯着阁罗凤, 突然若有所悟。

“我料定公主得知消息一定会派遣使者来姚州议和。” 阁罗凤淡淡地说道,“我拖延行军七天就是等待这一时刻。 你们料想南诏此刻必不会前来发难, 因此疏于防范。 岂知我教同南诏同气连枝, 公主做不出来的事情自然由我们代劳。”

“一丘之貉!”贾灌嘶声吼道,“不开化的蛮夷! 早晚被我大唐铁骑踏平!!”

我听得怒火中烧,  呛的一声巫月神刀出鞘。 贾灌哈哈大笑, 我们见他横剑自刭, 立时气绝。

我看着他死不瞑目的尸体, 不禁唏嘘不已。 这次夜袭姚州既已大功告成, 我却感觉不到一点喜悦, 反倒如同挨了一闷棍似的。

走出帅帐, 唐钰已经带领教众整装在外。

“教主, 唐军已经全军溃散, 姚州城被我们拿下来了!”唐钰喜道。

我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阁罗凤道:“将城中军需辎重全部带走, 放炮摧毁城墙。 我们要将这个威胁苗疆的毒牙连根拔掉!”

唐钰豪情冲天地答应。 我面无表情地问道:“为什么瞒着我?! 为什么要施偷袭之计?!”

“敌军六倍于我, 这是我们唯一的胜机!” 阁罗凤道,“我们宁可背任何罪名也决不能让汉人的铁蹄再踏进苗疆, 我们决不能把这个包袱甩给公主。”

“够了!” 我大声喝止, 疾步向城外走去。 阁罗凤一言不发地跟着。

“教主, 我知道。。。。。。”阁罗凤想辩解几句, 我停住了脚步, 挥手制止。

“阁罗凤, 我不怪你。。。。。。”我说道,“今天的事情我会向公主解释清楚!”

方才我的脑子里纷繁复杂地绕了无数个弯, 终于指派不了阁罗凤任何错处。 

“今后你应该对我更了解!”我说道,“如果你当初将全部计划和盘托出的话, 我也是会采纳的。 今日你背着我布置了一切, 分明就是信我不过!”

阁罗凤凝视了我半晌, 才默然点头:“教主, 多谢您提醒!”

我们走出姚州城, 听见背后轰隆声不绝于耳, 火光将半边天空映得通红。 我知道, 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 川南便没有姚州这个地名了。

作为剑南藩镇在苗疆最前线的堡垒, 姚州的覆灭对远在成都的剑南藩镇不啻是晴天霹雳, 剑南第二次侵苗行动就此惨淡收场。 

然而, 我知道, 有一场更巨大的风暴在等待着我。

姚州破袭战后不久的一日午后, 我一如往常地每日伏案处理青城山周边一带的建设工作。依稀听到门口有急促的脚步声, 猛然门外传来一声长长的通报声:“公主驾到!”

我心神一荡, 抬头看时, 公主火红的披风已经在门口飘动, 心跳立时加快。

公主迟早会寻上山来, 我自然早有思想准备。 天师殿的护卫认得公主, 不敢阻拦, 只得远远地便出声通报。

我慌忙站了起来, 便要走下正位, 侍立一侧。 公主见状, 叱道:“你站那儿别动! 我说完了便走…………我一刻也不想多待在这!”

我不敢再动, 机械地站着。

公主道:“实话告诉我, 你们是不是偷袭了姚州?!”

我一言不发地点了点头。 姚州破袭战后的情势我也有耳闻, 逃走的唐军纷纷向上峰报告南诏无信无义, 两面三刀, 施偷袭歹毒之计。 我了解公主定然不会计较这些身外之名, 公主自有痛心的缘故。

“果然。。。。。。” 公主恨恨地说道,“又有三万条人命送在你手里!”

我鼓足勇气辩解道:“两军交战, 你死我活, 原本不是我们能够选择。 上一番洱海大战, 你不是亲口告诉大家的吗?”

“人心本善!” 公主愤然道,“我已经设法同汉人和谈, 化干戈为玉帛。 你却为什么丧心病狂地赶尽杀绝?!”

我听得出来, 公主虽不明说, 但是对自己遣使入姚州, 反而害得剑南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大是自责, 只是当着我的面, 不好这么公开地替敌人说话。

我从案底取出一叠文书, 递向公主, 道:“这是我们从贾灌的帅帐中搜出来的, 剑南军的秘密谋划…………他们打算借着和谈稳住南诏乘机进军。 化干戈为玉帛根本没有可能, 这仍然是一场事关南诏命运的生死决战啊!”

我望着公主的眼睛, 心怀无限期待, 但是公主却毕竟没有接过我给出的证据。 公主脸上掠过一丝黯然, 长长的睫毛也垂了下来。 

“你们每一次行事都有你们的道理, 我知道说不过你们。”公主轻叹道,“不过, 从此之后, 南诏同拜月教划清界限。 苗疆几千年来屹立西南不倒, 自然有求生之道, 不需要你们横加插手。。。。。。 如果再发生同样的事情, 我一定处置你们!”

我听着, 心里越来越沉重, 手中的帛书也颓然落下, 掉得案上地上到处都是。

我最害怕听到的话终于被公主说出了, 我仿佛听到了死刑宣判!

从此我再不能回到家园, 再不能为祖国效命。 自从太和府殿上一别, 我从未停止过的重返南诏的努力和梦想, 在今日终于化为泡影!

公主已经一言不发地朝殿外走远。

“公主!” 我大声唤道。

公主停住脚步, 冷冷地扔下一句:“杨教主是要在此取我性命吗?”

我全然愣住了, 望着公主火红的背影消失在殿外, 心头被绝望笼罩了。

门口闪进一个人影。

“教主, 教主!” 阁罗凤叫道, 他也察觉到我神色有异。

我宛如没有听到似的, 颤颤巍巍地抚栏下阶。

“教主, 我已经差人去见过剑南留后, 解释了一切。。。。。。 教主! 您要去哪儿?!”

“我想一个人安静一会儿。。。。。。” 我喃喃地说着, 朝阁罗凤摆了摆手, 行尸走肉般地望殿外走出。

都江堰旁的一个小镇上, 留下了我孤单的身影。  我头脑一片混乱…………毋宁说是一片空白。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过什么…………或许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事。 我也不知道此刻自己最需要什么…………也许, 只是一壶烈酒。

我心乱如麻地撞入了一个酒肆。 我讶异自己缘何会选择借酒浇愁…………举目无亲的孤寂, 一路战斗的艰辛, 见绝于家国的悲怆, 前路茫茫的苍凉, 一时间涌上心头。 我踉跄着上楼, 在最偏僻也是最冷清的角落里寻了张桌子便重重地坐了下来。

我一进酒楼, 便引得掌柜和众伙计面面相觑。 一个店小二走近我, 小心翼翼地说道:“客官, 今日小店整个儿被楼下的英雄们包了。。。。。。 小店收了他们的银子。。。。。。”

我听得大是不耐, 顺手甩过一锭元宝。 店小二踌躇了半天, 却不敢收:“客官真对不住了, 虽然客官慷慨, 但是小店做生意毕竟得讲个信义。 他们先来, 客官后到。。。。。。 这个。。。。。。 小店可难办了。。。。。。”

我听他罗嗦了半天, 望楼下一瞥, 这才发现楼下已经坐满了人。 方才我恍恍惚惚地进店上楼, 却是什么都没留意到。 我再仔细一看, 倒是心下大生警惕, 精神也为之一振。

原来下面是一大群江湖人。 看衣着, 分明是飞鹰帮和金刀门的人, 靠近柜台的桌子上坐着的两个人却是岭南十三鹰中的老四董万年和老七宋元祺。 那日他们被阁罗凤的毒阵毒倒, 没有跟随其余兄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