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32章 凤雏

刘表的态度让刘辩很满意,刘琦顺利的成为刘辩身边的郎官,手持大戟,扈从左右。他的武艺一般,做不了真正的扈从,不过是一个人质而已。如果运气好,得到刘辩的赏识,他将来也许能够顺利出仕,做个地方官,甚至有可能继承父亲刘表的爵位——如果刘辩真的赏识他的话。

刘琦心满意足,尽忠职守的做起了当值卫士。他带来的两个年轻侍从却得到了更好的前景,诸葛亮成了陈留王刘协的伴读,庞统最得意,成了天子刘辩的近侍郎官。

众人散去,刘辩留下了庞统。

“士元,孔明说襄阳人杰地灵,宜于隐修,你对此有何看法?”

庞统还没从兴奋中平静下来,一听刘辩发问,立刻说道:“陛下,说襄阳人杰地灵,适合隐居,的确是一语中的。襄阳毗临汉水,西行则可入山,东行则出原,南行可涉江,北行可入洛阳,四通八达,消息灵通。且襄阳乃楚国旧地,多有神仙隐士,黄帝乘龙登天之处,便在荆山,传国玉玺原本也是出自荆山……”

看着一兴奋就侃侃而谈的庞统,刘辩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将诸葛亮送给刘协做伴读,一方面是因为刘协看中了诸葛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诸葛亮虽然很强,将来可能更强,但是对他来说没什么用处。诸葛亮拥有的《风后书》他也有,而且他的境界超过诸葛亮太多,对《风后书》的理解也不是诸葛亮能比的。况且诸葛亮稳重,有儒门之名,却不是一个迂腐之人,让他和刘协作伴,有利于纠正刘协对儒门的盲从。

庞统却是他需要的人才。倒不是因为庞统的帝王术——那些东西如果没有足够的根基,只会变成小聪明,是他很排斥的学问——而是因为庞统是荆襄人,对荆襄的风土人情,故老传说很熟悉。在这个书籍流行还靠手抄的时代,这样的信息只有本地人最清楚。

正如庞统所说,荆山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眼,却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黄帝铸鼎是在荆山,乘龙登天也在荆山,而凤门圣物和氏璧同样出自荆山。他一直怀疑儒门崇火尚凤和西夷有关,而凤凰的传说也与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荆山则正好在楚国境内,据荀彧说,西周初年,楚国的腹地就在荆山西侧不远的丹水、淅水的交汇处。

可以说,荆山也是儒门的圣山,虽然名声不如泰山大,重要性却不亚于泰山。诸葛亮选择这里隐居修行,也许就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只是他自己未必清楚罢了。

对刘辩这个后世人来说,荆山的神秘之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线索:荆山向西,就是神农架。在模糊不清的上古史中,神农有时候和炎帝混为一谈,而炎帝正是凤系文明的祖先,龙凤血脉的祖先都与荆山有扯不清的联系,刘辩要想搞清楚龙凤血脉,当然不能放过这个线索。

将庞统留在身边,正是为了了解这里的传说,特别是那些口耳相传,没有形成文字的传说。很多传说的背后,都可能有着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真相。

“士元,你学帝王术,可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庞统一愣,连忙问道:“陛下为何如此说?”

“帝王术是阴谋诡计,有伤阴鸷。法家原本是道门的一个分支,而且流于下成,到了荀卿时,虽然注以儒门的礼法纠正,但是依然偏于阴毒。你想想看,法家的诸位先贤有几个是善终的?帝王术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又是怎么死的?”

庞统的脸色渐渐的白了。

刘辩继续说道:“帝王术不是不能学,而是要有深厚的根基,只有如此,才能以重驭轻,随心所欲而是不逾矩。你小小年纪,心性尚未成熟,就研究帝王术,是剑走偏锋,于你将来的寿永大有妨碍。”

庞统冷汗涔涔,眼神惶惶。他舔着干涩的嘴唇,看着刘辩。“请陛下教我。”

“将帝王术先抛在一边,潜心修行,打好根基。等你根基稳固了,再来学帝王术,则有利而无害。”

“哦。”庞统抹了抹额头的汗,如释重负。“那……臣该如何修行?”

“修行有四要:良师、益友,佳地、妙法。良师可以引导入门,少走弯路;益友互相切磋,时时精进;佳地元气充沛,事半功倍;妙法嘛,更是直通大道的捷径。这四者缺一不可。”

庞统转了转眼珠,不紧不慢的说道:“这四者……又如何才能兼备?”

“朕虽不敏,与你年岁相当,对修行略有所得,可为师,亦可为友。宫里多有秘笈妙法,赏你一两件合适的,这法便也齐备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地。想来你也知道,朕以前是在弹汗山闭关的,你是荆襄人,恐怕不适合去弹汗山,不过,荆山就在眼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诸葛亮能不远千里,隐居隆中,你又何必舍近求远?”

庞统大喜。他的确不为地的原因发愁,而是为法犯愁,没有好的修行之法,就算有再好的隐修之地也没用。他不是不想像诸葛亮一样隐居修行,而是没有合适的法门。诸葛亮有《风后书》,他可没有。现在刘辩愿意授他妙法,他岂能推辞。

庞统翻身拜倒:“臣斗胆,请陛下赐法。”

刘辩一摆手,蔡琰从后帐走了出来,递上一份《黄帝十二形》的初阶图谱。刘辩将图谱转交到庞统手中,轻按他的肩膀:“修行需要动静结合,这只是动的,你还需要静坐冥想。静坐初期,需要安静之地。各人命格不同,需要的地点也不同,这需要你自己去找。就我的看法而言,隆中并非最佳选择。”

“请陛下放心,臣去找。”庞统拿着图谱,喜不自胜。

“找合适的地方,一方面要靠自己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你是荆襄人,回去多问问乡里先贤,看看这附近有哪些地方有仙人隐修过。按图索骥,可以事半功倍。快则半年,慢则三五年,你就能迎来破境的机会。”

庞统眉开眼笑,领命而去。

蔡琰掩着嘴唇笑了起来,眼波如水。“陛下真是会哄人呢,把这个小凤雏骗得和小山鸡一样,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刘辩笑了。“我可没骗他,说的都是实话,只不过是没有全说罢了。”他眼珠一转:“要不,这个任务交给你吧?五彩鸟也是凤鸟的一种,你可能比他更合适。”

蔡琰撅了撅嘴:“我才不去呢。要那么高的境界做什么,大智若愚,我已经够聪明了,何必再修,难道非要聪明得没有朋友才好么?”

刘辩很无语,这女人的心思和男人的确不一样。

“好了,你就别高处不胜寒了。给朕说说㭎鼓十曲,这次攻益州,朕要靠这十曲立威呢。”

“唯。”蔡琰笑盈盈的应了,转身搬来一架鼓,准备给刘辩演示㭎十曲。从嵩高山得到荀彧收藏的儒门秘笈之后,她们父女受益最多,完整的㭎鼓十曲就是其中一个。蔡琰要随刘辩出征,自然担当起了两脚书橱的重任。当然了,以她的境界,她最多也就能给刘辩演示一下,真正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要靠刘辩自己去揣摩。

“咚咚咚。”鼓起响了起来。

……

葱岭以西,贵霜国都,白沙瓦城。

和连骑着一匹青骢马,在一个头戴毡帽,身穿灿烂锦袍的官员带领下,由一百名玄武营将士陪同,走进了白沙瓦城。他面带微笑,看着两侧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前面引导官员几乎能挤爆锦袍,压垮坐骑的肥硕身躯,眼神中露出苦尽甘来的喜悦。

几个月的辛苦跋涉,数千里的逃亡之路,终于可以结束了。

虽然刚刚走进贵霜帝国的都城,还没有看到贵霜王,可是和连知道,贵霜帝国即将成为他新的猎物。起程的时候,他将部落里的珍宝几乎搜刮一空,又费了一番口舌,说服了落置犍落罗和律日推演等人,给他凑了一笔厚礼。这一路走来,他已经散掉了三分之一,并且因此得到了一个慷慨的好名声。沿途的贵霜官员对他赞不绝口,而眼前的这位官员更是为他如此方便的进入白沙瓦立下了不小的功劳,绝对对得起他塞给他的那些珍宝和两名金发碧眼的美女。

他一点也不心疼,因为送出去的这些珍宝和美女很快就会回到他的手中,而且会带来丰厚的利息:整个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虽然富庶,可是他们定居太久了,太平得太久了,已经失去了锐气,不再是一头猛兽,而是一头肥得走不到道的猪。宰了这头猪,穷途末路的鲜卑人就能获得新生。然后,他会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和连的心情非常好,只是有一刹那,他觉得脖子有些发紧,不由得扭了一下。在转头的刹那间,他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可是当他凝神细看的时候,却什么也没看到。和连愣了一下,不禁摇了摇头,自失的一笑。

我刚到这里,哪会有熟悉的人。

和连晃了晃身子,腰背挺得更直,笑容更加灿烂。

第433章 真龙

在和连身后百步,戏志才背着手站在人群中,看着勒缰缓行的玄武营将士,面色平静。

卢夫人站在他身边,同样面色平静,唯有眼神转向戏志才的时候才会露出些许的敬畏。这不仅是因为戏志才的境界高妙,更因为他的冷漠。在他的眼里,人仿佛不是人,而是蝼蚁一般的生物,当他看向这些人的时候,他不带一点同情。决定他们生死的只是他的心情。

的确,以他目前的境界,他想杀谁就杀谁,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就像在绵竹时一样,戒备森严的刺史府在他面前形同无物,根本挡不住他的脚步。

不过,卢夫人倒是非常愿意戏志才现在杀了和连。她从和连的眼中看出了阴险,看出了杀机。她相信,用不了多久,和连就会将这个城市杀得血流成河。她虽然不认识几个贵霜人,甚至有些鄙视这些蛮夷,但是她反感和连这样的野兽。

戏志才仿佛感知到了她的心意,不屑的哼了一声,转身离开。

卢夫人叹了一口气,紧紧的跟了上去。她知道戏志才的意思,不值得为这些贵霜人费心,哪怕是动动手指都不值得。

戏志才放慢了脚步,等卢夫人与他并肩时,突然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冷酷无情?”

卢夫人沉吟片刻:“难道不是吗?”

“你知道儒门之道是什么?”

“仁者爱人。”

“不对,儒门之道是人道,而不是天道。”戏志才眯起了眼睛,似乎想起了什么,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刹那间眼神中的冷漠退去,多了几分纯真和温暖。“人道的根基是人自己要努力,而不是祈求上天的恩赐。人恒自助,然后天助,如果总把希望寄托在上天的恩赐上,这就不是人道,而是天道。”

卢夫人想了想,又问道:“那人如果力有不逮呢,难道我们也不应该施以援手?”

“他们还没有到力有不逮的时候,他们只是还没醒。”戏志才看了一眼大路两侧看热闹的贵霜人,“如果我猜得不错,和连是被刘辩一路赶过来的,他能有多少实力?如果贵霜人鼓起勇气,和连根本不是对手。可是如果他们醉生梦死,引狼入室,那他们就算死也死得不冤。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们自己寻死,你我是救不活的。”

卢夫人品咂着戏志才的话,竟然无言以对。

“走吧,我们自己的事要紧。”戏志才伸手挽起卢夫人,消失在人群中。

……

襄阳。

数十艘战船横在汉水中,旌旗招展,人马欢腾。

刘表一身戎装,腰挎纯钧剑,笑容满面。刘琦顺利的成了天子身边的郎官,他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这说明天子对他的成绩总体上是认可的,以他现在的功劳,将来封侯是理所当然的事。

蒯越等人簇拥在刘表身边,虽然不至于喜形于色,可是总体上心情还是轻松的。多年的坚持今天有了结果,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在山东儒门将受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荆州人将异军突起,在大汉的朝堂上占据更重要的一席之地。

荆州人因祸得福。

“来了,来了!”人群中,忽然有人惊喜的叫了一声。正在闲聊的众人立刻闭上了嘴巴,抬头看向远处。只见宽敞整洁的驰道上,奔来一匹战马,战马上的骑士用力挥舞着手中的彩旗,飞奔而来。

“陛下驾到——”

“陛下来了。诸君,随我迎驾。”刘表威严的说道。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此刻更是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喏!”蒯越等人轰然应喏,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务必要在陛下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

刘表顾盼自雄,在这些荆州豪强的簇拥下,连他自己都觉得腰杆硬了几分。

众人屏气宁神,目不斜视,一脸肃穆,如在朝堂。

天边,烟尘滚滚,如同一条巨龙咆哮而来。骑兵队列还没有出现在视野中,人们已经感受到了脚下大地的震颤。震撼越越来越明显,就连身上的玉佩都摇晃起来,互相撞击,发出丁丁当当的轻响。

刘表回头和蒯越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丝庆幸。他们知道,天子只带了三千龙骑,可是这阵势却一点也不弱,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只有三千骑。在此之前,刘表心里不是没有过犹豫,蒯越等荆州豪强也不是没有想过趁乱而起,割据一方,可是现在,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了。

如果三千骑就有这样的威势,那一万骑将是何等不可战胜的存在?荆州没有战马,没有成建制的骑兵,空有户口百万,又能如何,能挡得住天子率领的铁骑吗?

片刻之间,三千龙骑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沿着官道急驰而来,渐渐减速。马蹄踢起的烟尘超过了战马,滚滚向前,将刘表等人吞没其中,刹那间眼前一片模糊,让人睁不开眼睛。

当烟尘慢慢散去,刘表睁开眼睛,看到一队人马从烟尘中露了出来。当中一人,骑在一匹马,不,是长了一支长角的马上,含笑看着他。刘表一惊,紧接着又发现那匹长角的马没有长蹄子,却长了四只虎一样的爪子,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顿时觉得头皮发麻,汗毛直竖。

“父亲,还不上前拜见陛下?”见刘表发愣,刘琦连忙大声提醒道。

刘表如梦初醒,上前一步,躬身拜倒。

“荆州刺史臣表,拜见陛下。”

他身后的蒯越等人看到驳兽,也不禁心神一凛,下意识的上前行礼。

“爱卿辛苦了,平身。”刘辩翻身下马,两步赶到刘表面前,及时的托住了刘表,挽着他的手,笑道:“你我都有戎装在身,就以军礼相见吧。”

“谢陛下。”刘表满面红光,心满意足。在这么多人面前,刘辩来扶他,对他如此亲热,他很有面子。“陛下,请容臣为陛下介绍荆州的俊杰。臣能守住荆州,多亏了他们的鼎力相助。”

“正要有劳爱卿。”刘辩笑吟吟的说道,走向紧靠着刘表的蒯越。

“陛下,这是蒯越蒯异度,襄阳中庐人,曾为大将军的东曹掾。”

刘辩站在蒯越面前,仔细打量了一番,眉心微蹙。“蒯君,我们见过面吧?”

蒯越微微一笑:“陛下所言甚是,臣曾在大将军府见过陛下一面。当时陛下还寄寓在史家。”

刘辩笑起来。他其实对蒯越一点印象也没有,但是刘表既然特意介绍蒯越曾经做过何进大将军府的东曹掾,他就不能顺势表示一下亲热。中国人很讲究排座次,这么多荆州豪杰,蒯越的兄长蒯良就在一旁,刘表的妻兄蔡瑁也在身边,刘表却先介绍蒯越,足以说明蒯越的地位不一般,说两句客套话,可以迅速拉近关系,笼络人心。

“那时候,朕是什么模样?”刘辩伸手挽住蒯越的手臂,故意挤了挤眼睛:“说实话。”

蒯越沉吟片刻:“彼时陛下潜龙在渊,不露峥嵘。臣眼拙,不敢妄测。”

“哈哈,你还是老样子。”刘辩大笑,轻拍蒯越的手臂。“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你能不改其志,反倒是老而弥坚了。甚善,甚善。”

蒯越暗自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众人也附和的笑了起来,一副君臣同欢的架势。刘表也在笑,眼神中却多了几分惊惧。他和蒯越互相看了一眼,会心的点点头。所谓潜龙在渊,不露峥嵘,不过是客套话,他们都知道刘辩以前是什么德性,可是此时此刻,刘辩哪里还有半点当年的愚笨模样,举手投足之间露出的自信和威严,就算是登基二十余年的汉灵帝也无法和他相提比。

更重要的是,他才登基两年多。

看来传言不虚,真龙就是真龙,天子在黄河边一朝悟命,就脱胎换骨了。袁绍遇到这样的天子,也算是他倒霉,不仅袁氏天下无望,四世三公的荣耀也将毁于一旦。汝南袁家彻底完了。

蒯越、越良,蔡瑁、韩嵩,刘表一一介绍过去,刘辩多则寒喧几句,少则点头致意,气氛非常融洽。不过,直到这些人全介绍完了,刘辩也没看到自己想看的了。他转过头,看着刘表:“荆州豪杰尽在此?”

刘表不解,连忙说道:“陛下,不知……还有谁?”

“有个叫黄忠的,在哪里?”

刘表恍然大悟,连忙说道:“黄忠是臣麾下的校尉,眼下正随臣的从子刘磐在江陵前线,未能前来迎接,还请陛下见谅。”

“哦,那有没有一个叫魏延的?”

“魏延?”刘表这次真蒙了。谁叫魏延?听都没听过。他连忙给蒯越使了眼色。蒯越也茫然的摇摇头。

刘辩没有再问。看来魏延还没有崭露头角,在荆州豪杰中根本排不上座位。说来也是,连黄忠在刘表手下都没什么大成就,直到随刘备入川才有机会破军杀将,更何况魏延这么一个小字辈。

“问问看,如果找到这个人,让他来见我。”

“唯。”刘表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是福是祸。

第434章 魏延

刘辩在襄阳住了两天,安排了荆州的相关事宜。

所谓的安排,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大部分的事情还由刘表负责,只是将他手中的兵权接了过来,其他的一切照就。刘表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也没多说什么,刘辩升了他的官,迁他为荆州牧,并且封了侯,算是对他稳定荆州的正式认可。

刘辩接手兵权之后,将兵权一分为二。步卒交给蒯越与文聘统领——文聘守南阳,蒯越随驾征战;水师交给蔡瑁,驻江夏,与扬州牧陆康呼应,并且在豫章打造楼船,做好东进的准备。总体而言,真正失去兵权的只有刘表一人,荆州世家豪强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因此人心安定,交接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刘表本人并不喜欢作战,血腥残酷的战场并不对他的味口。以前也许还有一点指挥千军万马,征服天下的浪漫想法,经历了两年多的战事之后,他也知道浪漫是假的,危险却是真的。刘辩夺去他的兵权,他也落得自在快活。荆州文风颇盛,每日里与大儒宋忠等人谈文论艺,校订典籍,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他也很愉快的接受了。

安置妥当之后,刘辩随即赶往江陵。

在禁卫营的夹侍下,刘辩奔出襄阳城,驰出城门的时候,城墙上突然有人大叫一声:“陛下……”

话音未落,“哗啦”一声响,禁卫营的将士拔出了战刀,举起了手弩,瞄准墙头。王越拔剑护卫,史阿在马背上一点脚尖,飞身跃起,如一只白鹤,轻轻的落在城头,长剑出鞘,直指喊话人的咽喉。

兔起鹘落,这一切都发生了刹那之间,喊话人的嘴巴还没闭上,史阿的剑已经到了面前,吓得他了“咕噜”一声,把后面的话全咽了回去。

“你是谁?”史阿看看四周,没发现什么险情,手腕一抖,“呛啷”一声,还剑入鞘。他既没有用手去摸剑的吞口,也没有看剑鞘,剑却准确的没入鞘中。这一手比刚才他飞身跃上城头还要让人惊讶,四周中的将士们都看直了眼,张大了嘴,不约而同的发出惊叹。

“我……我是魏延,听说……陛下找我……”

“你是魏延?”史阿随侍刘辩左右,知道刘辩提起过魏延,只是这些天一直没看到他,不由得多看了两眼。魏延身高七尺八寸左右,身体壮实,在身材总体偏矮的荆州人中算是个大个子。年纪不大,眼睛却很有神,看起来还有些浑不吝的感觉。

“正是。”魏延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我刚听说陛下在找我,可是陛下的行营我又进不去,所以……”

“你随我来。”史阿笑笑,转身走下城墙。

魏延大喜,连忙紧紧跟上,一直来到城门洞中,走到刘辩面前。史阿说明了情况,刘辩点点头,他耳力过人,刚才已经听到了两人的对话,不免也有些好奇。他打量了魏延一番,发现魏延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年轻,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出头,一脸的青涩,还有点嚣张,一双眼睛也不怎么老实。身上的甲胄倒是擦得干干净净,只是官阶不高,只是一个队率而已,最多能管五十人。

他还是一个看城门的下级军官,怪不得刘表、蒯越他们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你就是魏延?”

“回陛下,臣就是魏延,字文长,南郡人氏,今年二十有三,从军三载……”魏延好奇的打量了刘辩两眼,赶紧低下了头。他虽然没有做过大官,也知道在天子面前不能太放肆。

听完了魏延的自报家门,刘辩知道大致不会错。

“武艺如何?”

魏延大大咧咧的一抱拳:“臣斗胆,敢请一试。”

刘辩对刘备示意了一下:“玄德,带他到一旁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