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扬州八怪传-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斜は芯印U蜒衾胫斜ぴ40里水路,一叶轻舟,有好风相送,半日可到。板桥便至中堡拜访。故人相见,感慨万端,李鱓请板桥尝家乡的米酒鲜鱼,席中最使板桥动情的是鲫鱼鲜汤。在山东也常食鱼,但以鲤鱼为多,而且那边很少有烧汤的习惯。酒酣遣兴,他留下一首诗:
  作宦山东十一年,不知湖上鲫鱼鲜。
  今宵尝得君家味,一勺清汤胜万钱。①
  使得板桥乡情荡漾的,不仅是鲫鱼,还有绿草青秧,棋盘圩田。还有一首词,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草绿如秧,秧青似草,棋盘画出春田。雨浓桑重,鸠妇唤晴烟。江上斜桥古岸,挂酒旗林外翩翩。山城远,斜阳鼓角,雉堞暮云边。老夫三十载,燕南赵北,涨海蛮天。喜归来故旧,情话依然。提起髫龄嬉戏,有鸥盟未冷前言。欣重见,携男抱幼,姻娅好相联。②
  板桥30岁以后,走南闯北,到现在恰好30年左右。从词中的田园风光看,似乎此词作于故里兴化。但是兴化无山城,无江岸,更可能是在扬州或在仪真时所作。“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又说“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扬州和仪真有许多知己,以自由之身,这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
  在扬州,板桥见到李啸村。啸村赠板桥一联,上联是“三绝诗书画”,引用的是唐代郑虔的故事,现在移用于板桥,也是非常切合的。啸村戏问板桥下联如何属对?板桥脱口答道:“一官归去来”,语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啸村出示业已写好的下联,果然就是这五个字。诗书画三绝,板桥的才华造诣,业已获得社会公认,现在再加上“一官归去来”的经历,于是,向板桥求书求画的便纷至沓来。板桥在扬州作画,重操卖画生涯,他画的第一幅画开宗明义地题款道:“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又制一印,曰“二十年前旧板桥”,用的是刘禹锡的旧句,盖记20年前扬州卖画常遭白眼,自从中举以后,境遇大变。同是一个人,同是一幅竹,身价大不相同也。
  但是,民间传说板桥罢官回扬后的第一幅画却是一幅桃子。说板桥至扬,天色已晚,便寄宿于荒村旅店。店中无饭,却有鲜桃,板桥便以桃代饭。食毕,板桥将桃汁揩在蚊帐上。店主人次日发现蚊帐被污,十分恼怒,但客人已走,便卸了帐子,追到城内之竹西亭。亭内画商若干,一见帐子,便说这不是郑板桥画的桃子么?店主人再看看被污的地方,果然是一幅好画。于是画商争购,店主人因此发了一笔小财。
  板桥这时重访真州,写过一首《西村感旧》。这首《西村感旧》留给我们许多想象的余地。江村读书,正是多思的年华。密树连云,绿荫深处,原是何人所住?山中之约,伊人为谁?画墙朱门,为何深深吸引着板桥?名花寂寞,何以怀旧之情如此沉重?这些都是需要破译的。暮年板桥的心灵深处还潜藏着一个秘密。否则,思家之作,不会用那样浓重的笔墨写到真州;回到淮南,也不必用这样细腻的描摹表现一处少年时到过的地方的。
  尽管板桥声名大噪,尽管民间传说他的画如何为人珍宝,但是事实上板桥却是囊中羞涩。他有几首以“宦海归来”为起句的诗,可见一斑: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从字面看,约作于归来不久之年。
  “宦海归来两髩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题款作于乾隆丙子。
  “宦海归来两鬓霜,更无心绪问银黄。惟余数年清湘竹,做得渔竿八尺长。”题辞年不可考。银黄者,富贵也。此题可能是作于归来已有一段时间。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此款题于乾隆乙酉,在扬州所题。此时的板桥,业已届生命的末年了。
  罢官归来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九年的春天,板桥曾应邀到杭州作画,住南屏静寺。这次游杭,不比入仕前的那一次,出面接待的是杭州太守吴作哲,他是早闻板桥艺名的。板桥题画中有这样一则:
  今日醉,明日饱,说我情形颇颠倒。那知腹中皆画稿。画他一幅与太守,太守慌了锣来了。四旁观者多惊奇,又说画卷画的好。请问世人此中情,一言反复知多少?吁嗟乎,一日反复知多少?
  题句未署年月,可能便是在杭时所作。据板桥当时给郑墨写的家信中所说,这位太守请酒一次,请游湖一次,送下程一次,送绸缎礼物一次,送银40两。还有位姓郑的官员和他认了族谊,请酒七八次,游湖两次,送银16两。卖画得银,除了花费,板桥着人将30两银子先行带回,关照其中三两留给长女,可见这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外面的名声好听,实际上却是“宦海归来两袖空”的。
  杭州再游,由于年老神倦,不像20年前,又是爬山,又是观潮,这一次却在西泠桥畔流连多时,寻找苏小小的坟墓。为这件事,他专门写了封信请教杭世骏,说是这种小事虽大雅所不屑,但是名士风流,还是需要深考的。千万叮嘱籍属杭州的杭世骏给他回信。他在杭州还有位好友,就是韬光庵的松岳和尚。在山寺的这一天,天色阴沉,画纸湿泽,他即景生情,把阴沉的天色写进画里。他算算日子,这一天正是初一,他想起了潍县的郭芸亭。分别一年,不知近况如何,于是又作了一幅兰竹,着人捎给郭,让郭“千山万水外,知余老更青”。
  板桥为杭州太守作书画,恰巧湖州太守李堂也在杭州。李堂壬戌进士,晚板桥一科,为人并不拘谨,见好爱好,在玩笑中把板桥的作品从吴的手中夺走。湖州治所在乌程,李公早慕板桥艺名,他能背诵板桥《道情》,曾于醉后在湖舟中高歌一曲。乌程县令孙扩图当时在杭,他知道顶头上司雅爱板桥书画,便以旧日在山东曾与板桥相熟为托辞,邀请板桥到湖州盘桓。事实上,孙扩图当日在山东掖县任教谕,可能是乡试期间,与板桥有过不愉快的事,同僚们都知道。现在孙公可以借重板桥以迎合上司,而板桥也乐得作一次免费的湖州之游,于是在杭州太守的怂恿下,两人“前憾尽释”,在湖州游览了一个月左右。
  有官员陪着游览的地方,先是去了会稽。板桥说自己一生嗜游山水,这一次游览当属快举。拜大禹的墓穴,访兰亭故址,自然少不了细细观摩碑刻。板桥自己多次摹写过《兰亭序》,现在看到书圣真迹,免不了兴奋万分。徐渭的榴花书屋,可能当日属私人住宅,尽管板桥未尝说明去过,但这是板桥向往的地方,到会稽时不会不询问一番的。在板桥的印象中,风景绝佳的地方是山阴道上,而险怪多趣的则是吼山。过去范蠡在这里有一段故事,边走边谈种种传说,更给板桥增加兴致。
  乌程(吴兴)也是风景名区。县城在太湖南岸,风光秀美。府署亭池馆榭,是扬州人吴听翁所修葺,格调不俗,板桥十分满意。在主人的陪伴下,游了苕溪、霅溪、卞山、白雀、道场山等处。米芾醉心的苕溪,自然是板桥流连的地方。游览之余,自然免不了有诗画之会。主人盛情,客人应有诗为报。这一年的七月(蕤宾),板桥给孙扩图写过两首诗,把吴兴的山水、故人的友谊、太湖的波涛、苕溪的风光罗列了一番,没有什么深文大意。
  二、神奇的竹
  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寄寓着画家对于崇高品格的追求。画竹传说始于唐,但有作品传世的则始于北宋的苏轼、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历来脍炙人口。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50年不辍,他画的竹是“郑竹”,而非苏竹、文竹。对他所画的竹,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说他的竹“旷世独立,自成一家”,他画中的气与韵,均非他人易学的;贬者则认为他“天姿豪迈,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③褒贬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板桥以情入画、以情写竹的情字。板桥所画的竹,出现在你眼前的往往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多种情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画幅上的题跋。蒋宝龄说他“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说他所题内容“书与画悉称,故觉妙绝”,是很精当的。当然,也是有人不赞成的,认为艺术以蕴藉为贵。“人皆以怪病,我独以怪敬。无盐丑女列贞贤,怀中别有光明镜。”这是陆恢对于板桥画竹中肯的评语。④有人病,有人敬,在现在和今后都是免不了的。但是板桥老人以情入画,他笔下的竹,宛如孙悟空手中的金棒,宛如当代的魔方,随意变化,千姿百态,越变越奇,褒者贬者都承认这是艺坛上出现的一种奇迹。
  竹是节操的象征:“不过数片叶,满纸都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浓淡有时无变节,岁寒松柏是知心。”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是虚心的象征:“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心秉虚兮节挺直,啸傲空山人弗识。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直其节,虚其心,可以廊庙,可以山林。”“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逊是家风。”竹是力量的象征:“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咬定青山不放松,定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是君子:“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老干新篁千万叶,世间君子不嫌多。”“竹称为君,不呼为丈。锡之嘉名,千秋无让。”
  竹带来了清光,带来了清风:“年年种竹广陵城,爱尔清光没变更。最是读书窗外纸,为争夜半起秋声。”“遇着青山便栽竹,短长高下总清风。”
  竹可以展示未来,寄托美好的希望:“画根竹枝插块石,不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新篁数尺无多子,蓄势来年少万寻。”
  以竹喻高节,以竹喻虚心,李白早有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事所知”,本不稀奇。稀奇的是有画有诗,一种明确的意念能够以清淡的几笔构成,既有物象,又有诗情,在尺幅之间用诗书画相融合的形式向你展示。板桥的竹,画得很不经意,有时三两枝,有时六七枝,枝枝桠桠。看起来是无心的,其实是有心的。他自己说:开始画竹,能少而不能多,后来能多又不能少。60岁左右,才知道减枝减叶之法,一枝有一枝的用处,一叶有一叶的用处,多余的一枝一叶都不必要,这叫“简”字诀。且看:
  画六竿竹:“竹林七竹如何六?两阮原应共一枝。”“一峰石,六竿竹。倚行窗,对华屋。半清淡,陪相读。凉风生,戛寒玉,日出东南满青绿。”
  画三竿竹:“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
  画两竿竹:“磊磊一块石,疏疏两枝竹。佳趣少人知,幽情在空谷。”“轩前只要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两枝高干无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立风婆娑。”
  画二三竿竹:“种竹不须多,多则刮耳目。萧萧二三竿,自然清风足。”
  画一二三竿竹:“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迭迭?”
  画一竿竹:“一枝瘦竹何曾少?十亩竹篁未见多。勘破世间多寡数,水边沙石见恒河。”“一枝高竹独当风,小竹依因笼盖中。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
  竹竿的多寡表示不同的内容,竹竿的抑扬向背,千姿百态还表现季节的不同、气候的变化、所植地点的差异,从而借以抒发不同的情绪。诸如:
  画春天的竹:“谁家新笋破新泥,昨夜春风到竹西。借问竹西何限竹,万竿转眼上云梯。”
  画春夏之间的竹:“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不是春风,不是秋风。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风。”
  画秋天的竹:“竹是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我亦有亭深林里,酒杯茶具与诗囊。秋来少睡吟情动,好听萧萧夜雨长。”
  画冬天的竹:“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皱,玲珑碎寒玉。”
  画四季之竹:“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画风中之竹:“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
  画夜间之竹:“竹是新栽不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小斋。”
  画山中之竹:“水竹不如山竹劲,画来须向石边青。”
  画卧竹:“一枝卧竹一枝昂,石笋萧然与竹长。好似倪迂清閟阁,阶前点缀不寻常。”
  画老竹:“老竹苍苍发嫩梢,当年神化走风骚。山头一夜春雷雨,又见龙孙长凤毛。”
  画新竹:“春风春雨正及时,亭亭翠竹满阶墀。主人茶余巡廊走,喜见新篁发几枝。”
  用墨彩所表现的竹的美,主要在色、光、影三个字,板桥都有着力的表现:
  表现竹的色:“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纸上,绝可怜爱。”“邻家种修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
  表现竹的光:“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
  表现竹的影:“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竹可以反映人的气节,人的精神,竹可以写四时之中人的关系,人的情绪,竹可以表现出在天光云影中种种美的形态,竹还可以联系到天地万物,无处不可写,无处不可表现:
  竹作钓竿,得悠闲之趣:“从今不复画芳兰,但写萧萧竹韵寒。短节零枝千万个,凭君拣取钓鱼竿。”
  竹作扫帚,似乎成了俗物,但是:“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有人编缚为条帚,也与神仙扫落花。”
  竹是龙变化成的:“竹原龙精,石是松化。活百千年,才信这话。”“神龙见首不见尾。竹,龙种也。画其根,藏其末,其犹龙之义乎?”
  竹子可以化为帘:“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新筠。
  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竹声乃民间疾苦之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竹子可以化为种种器具:“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竹屋还需胜画梁。”
  竹,可以谐音,成庆祝之竹:“写来三竹成三祝……大家罗拜主人翁。”
  竹,可以与荆棘并存:“莫漫锄荆棘,由他与竹高。西铭原有说,万物总同胞。”
  画竹,得到了什么呢?“山僧爱我画,画竹满其欲。落笔饷我脆罗卜。”
  这样一类题辞,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开拓了有限画面的无限领域,使寥寥几笔的墨竹融会天地万物,表现种种人情世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画竹能达此等境界,实为奇观。超人的见解,超人的功力,和他毕生刻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创作方法,概述可列下述八点:
  一、板桥画竹,追求纸中之画以外,还有纸外之画:“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露吐雾者,皆隐跃于纸外乎?”
  二、板桥画竹,讲究会心,讲究有无之间:“古今作画本来难,势要匆忙气要闲。着意临摹全不是,会心只在有无间。”
  三、板桥画竹,讲究真与神:“抽毫先得性情真,画到工夫自有神。”
  四、板桥画竹,讲究意在笔先,不肯匆忙落笔:“画竹意在笔先,用笔干淡并兼。从人不得其法,今年还是去年。”
  五、板桥画竹,简单的几枝几叶,都是刻意经营的结果:“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消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六、板桥画竹,是写意画,但是与工笔关系极大:“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
  必极工而后能写意。“
  七、板桥画竹,得力于书法:“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意。”“一节一节一节,一叶一叶一叶,浑然一片玲珑,苏轼文同郑燮。”
  八、板桥画竹,着眼点全在“活”字:“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板桥画竹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焦点就是在于创造。这样一个基本点板桥多次说过,或云自立门户,或云自树其帜。他欣赏苏轼的竹,文同的竹,石涛的竹,但是他公开宣言,他的竹是他自己的创造:“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他对于自己的创造充满信心,自称自己的文章是掀天揭地之文,字是震雷惊电之字,言论是呵神骂鬼之谈,画是无古无今之画。他屹立于书坛、画坛,宛如临风一竹,清光照人,生机勃勃,有自家面貌。
  据说,曾经有一大户大家请板桥画竹。这户人家大门前便是粉壁。板桥酒醉之时业已起更,主人铺纸,板桥说,就在粉壁上作画吧。说毕便将大盆墨洒向照壁,墨迹在壁上扬扬洒洒。主人摇头,关照安排老人入睡,说今天就不画了。是夜,风雨大作,大雨把粉壁上的墨迹淋了一番,到了第二天大早主人閤家惊诧,那照壁上竟是一幅墨水淋漓的竹子。还有几只麻雀,误以为照壁里便是竹林,撞昏在壁下。传说中板桥画竹之技,神奇如此。他画兰、画石,也有超人的工力,也有多样的奇托,也有许多传说故事。
  三、芝兰之交
  60岁以外,板桥辞官返里,在扬州寄居卖画十年左右。复显和尚谈他与板桥的交往是“避暑过郊寺,迎凉坐竹林”;朱孝纯回忆板桥行踪,有“古寺何年载酒瓢,竹林寒翠晚萧萧”之句,可见板桥较多的时间是住在城北的竹林寺。
  板桥所设想的闲适生活,概括起来说,是三间茅屋,细雨微风;窗外修竹,窗里幽兰;良朋辄至,俗客不来。他和诗友、画友交往频繁。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三日,他主持一桌会,每人交百钱,作终日之欢。初聚的是黄慎、王文治、金兆燕等八人,午后又有朱文震参加。板桥兴致很高,画了九畹兰花,以志其盛。画好的画交给席中最年长的程绵庆携去,其清雅如此。为九人之会,他有一首《一剪梅》,写得跌宕多姿,宛如流水行云:
  几枝修竹几枝兰,不畏春残,不怕秋寒。飘飘远在碧云端。云里湘山,梦里巫山。画工老兴未全删,笔也清闲,墨也斓斑。借君莫作图画看,文里机关,字里机关。
  当日座中有黄慎,板桥和黄慎属于至交。早在20年前,黄慎作画,常请板桥作题。板桥题句中,有诗、有词、有跋语,现在是老朋友了。比起黄慎来,板桥和金农的交谊也许更厚实些。两人不仅经常论画、论书,而且经常论诗、论词,还论及古董的鉴赏。彼此在书信中常以知己相称。板桥在信中累有惊世骇俗的言论,对世人鞭挞颇多,嘱寿门“慎勿轻以示人”。金农称他和板桥的友谊是“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也”。板桥在潍时,误闻金农已死,设了牌位,著了孝服,进行哭祭,相交之厚如此。现在板桥返扬,金农已出游,两人后见于僧庐,百感交集。金农赠板桥一幅自画像,板桥为金农作墨竹数枝。金称板桥的字“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板桥的画“颇得萧爽之趣”,而板桥则称金农“诗文绝俗”,对他“伤时不遇”的境遇十分同情关切,这些都是“知己”的表现。
  与板桥过从甚密的骚人墨客,还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陈馥、高凤翰、华嵒以及董伟业等人。李方膺也是一位罢职县令,所作书画与板桥趣味相近。乙亥之年,板桥曾与他及李鱓三位共作松竹梅图,为何氏祝寿。方膺画竹,板桥题为“可以为箫,可以为笛,必须凿出孔窍”,又说“世间之物,与其有孔窍,不若没孔窍之为妙也”,这是经历坎坷之谈,颇富寄寓之趣。板桥为高凤翰题画甚多。西园晚年的画,板桥认为“其笔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