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5位商业领袖-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征服天空和海洋
一天,当泰德刚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帆船赛事后,独自躺在沙滩上仰望碧空的时候,脑海里萌发了一个崭新的想法,他为之激动不已,并且马上着手实施。他斥资455万法郎,建立了一个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并从FCC(美国无线电公司)处取得了该公司的卫星使用权,当年的年底,泰德的新电视台TBS特纳广播网开始通过卫星播放节目了。当时也只有时代通讯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在使用这颗卫星来传播电视节目,而规模上,则与TBS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泰德接下来的行动居然是搭上全部家当,成立了CNN(美国有线新闻网),24小时直播新闻节目。要知道,这种举措连“时代通讯”这样的大公司都因耗费资金过于巨大而望而却步,没想到第一个吃这只螃蟹的人竟然是历来以憎恶新闻而著称的泰德。对此泰德解释说:“我办起了CNN,只是想看看这个计划是不是行的通,其实我目前对新闻这种骗人的魔法一窍不通。”
不过,泰德并不是擅长“谦虚”的人,不久以后,他便面对着众多的嘲讽大发狂言:“我说过6月1日开播就绝对算话,播出直到世界末日,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
当时,电视业流行的是明星、球赛和肥皂剧,对于新闻,人们没多大兴趣。幸运的是,泰德有一个思想前卫、感觉敏锐的助手,瑞斯·斯科菲尔德(Reese Schonfeld),这个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辍学生(显然此人虽然才气出众,运气远不如比尔·盖茨等人)一手招来一大堆刚出校门的姑娘和毛头小子们,用他们的激情支撑着CNN 24小时不停运转,而报酬却十分低廉。在向世界24小时提供新闻的同时,CNN内部充斥着毒品、性与摇滚乐。就是这些年轻人的激情,使CNN的工作室成为工作狂的乐园。
由于特纳将世界用单一即时电视网连接起来,促成了传播界的革命,实现了传播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l Mciuhan的“地球村”的概念,因此,他改写了“新闻”这两个字的定义,令新闻不再是既成的事实,而是正在发生的事。
在CNN,他创造了许多令新闻界仰慕的事。比如里根总统遇刺、旧金山地震、伊朗人质事件、海湾战争、戴安娜王妃的车祸、探险者爆炸和苏联剧变等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CNN都在第一时间直播,遍布世界各地的优秀记者也常常别出心裁,发回令CNN制片人都大吃一惊的鲜活报道。
一贯以“硬汉”著称的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竟也写信给泰德,称CNN播出的是“世界上最公正的新闻”。CNN成为美国3大电视网的眼中钉,3大电视网的主管曾称之为“超级恶棍台”。
泰德以CNN征服了碧空,同时他对帆船运动的热爱也是空前高涨。CNN步入正轨以后,他又发扬了他最有特色的老板作风——把生意全部交给斯科菲尔德料理。他自己则购买船只,培养队员,一年花60万法郎用于参加各种国际比赛。甚至因为过于痴迷帆船,冷落妻子,连续两个美貌的太太都离他而去。
在泰德的心中,生意第1位,帆船第2位,然后才是妻子。他赢得“环南大洋帆船赛”的情景至今令他的队友们记忆犹新,其中一位队友回忆说:“泰德一参加比赛,所有船只都不得不尾随他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激烈角逐,他简直像是征服了海洋的波士顿(Boston海神)。”
第四部分第5节 世纪牛王
泰德与其说是个企业家,倒不如说是个冒险家。他的下一步行动永远是如此的出人意料。1995年,在他把CNN卖给时代华纳之时,人们都奇怪他为什么不与华纳的总裁莱文争夺第一把交椅。对此泰德的解释是:“我当CEO已经有33年了,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个相当长的时间。我想尝尝做第2名的滋味。”可明眼的分析家却看出,随着MSNBC有线台和福克斯新闻频道等电视台的崛起,CNN由于自身的规模过大而不可避免地逐渐变得僵化而死板,其影响力不断下降,收视率已经明显受到冲击。
事实证明了泰德及时抽身离开的抉择是正确的。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成为CNN的终结者。互联网对于信息传递的速度远远高于电视,CNN最终也没有逃脱被互联网吞没的结局,其母公司时代华纳2000年被美国在线吞并。
以追逐盈利出名的互联网企业,丝毫不会体恤电视编辑的价值,况且此时泰德·特纳不再掌握由他一手创建的CNN。美国在线“拯救”CNN的措施就是大刀阔斧地改造,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丝毫不顾及CNN以往的成功历史。
CNN裁减了400名员工以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又做出将其旗下所有电视网合并的决定,CNN从此淹没在这个世界上最大媒体集团的庞大机构之中。
泰德对这种状况早有预料。在佛罗里达州土地广袤、树木繁盛的阿瓦龙庄园里,人们可以看到泰德在悠闲地过着田园生活。他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我的祖父是名农夫,我的身上还流淌着爱尔兰人的血液。”
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让特纳安心从事环保事业。迄今为止,特纳已经投入5亿美元大肆购买土地,而他花费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身上的钱比这更多。如今的特纳帝国里充斥的不再是新闻记者、通讯卫星,而是木鹳、秃鹫、加拿大盘羊、黑脚白鼬和以及黑尾草原狼狗等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泰德天生的商业头脑永远在不停地运转,他想借野牛肉生意开辟一个餐饮王国,“泰德·蒙大拿烤肉店”是他迈出的第一步。据报道,他的农场大概有2.7万头野牛,占了世界上野牛总数的1/10,他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美洲野牛拥有者。
恰好由于疯牛病的风行,许多美国人不太敢对牛肉舞刀弄叉了,于是吃野牛肉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野牛肉更安全, 这叫泰德喜不自胜,现在他的专门出售野牛肉的“泰德·蒙大拿”连锁饮食店已经遍布全美国,年销售额达到了近10亿美元。
情系联合国
“我热爱联合国,这份感情从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了。我知道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会喜欢这样一个国际机构,但是别笑话我,我就是喜欢联合国。我喜欢有关联合国的故事和它高高飘扬的旗帜。”
说话的就是泰德·特纳,联合国基金会的创建人。联合国基金会于1997年成立,旨在为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项目贡献和募集资金。回忆起联合国基金会成立的初衷,特纳说作为一个美国人,当时他为美国政府总是不能够按时缴纳会费表示烦恼。
“5年前美国已经是连续好几年没有按时缴纳联合国会费了。联合国的财政状况出现问题。它不得不延迟支付维系运作的费用,实际上,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支付联合国的开支。我始终认为富裕的国家应该为这个国际机构多做贡献。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想也许我个人可以先做些什么来改善这种局面。”
特纳成立一个基金会的想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还要追溯到1997年岁末,美国联合国协会邀请他参加年度午餐会,并因为他一直以来对联合国的贡献授予他一项荣誉称号。晚上在纽约的华尔道夫饭店的房间里,特纳想,在明天午餐会发言时我应该说些什么呢?宣布为联合国捐款也许是一个最实在的发言了。
“我对自己说,为什么我不向联合国捐一笔巨款,这笔钱大到要足以使人眼前一亮。10亿美元听起来是不是够‘酷’?”
特纳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他当即拨通了财政顾问的电话,向他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并要求他立即处理好相关的手续。财政顾问为他的决定感到吃惊,并告诉他联合国只接受成员国,而不接受个人的捐款。当特纳听到这个消息时,一开始觉得松了一口气。
“我对自己说,谢谢上帝,我还可以保留我的钱。但晚上我在旅馆的床上辗转反侧,我还是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第二天早上,我再次拨通了财政顾问的电话,问他建立一个联合国基金会是否可行?这次他说应该没问题吧。”
特纳说过当人们在70岁左右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为慈善事业捐款。但当时他只有50出头,在通常看来还是喜欢金钱的年龄。他的决定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泰德·特纳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但是特纳表示“我曾经一无所有,后来有一堆钱,像世界贸易中心那样多,突然间又像世界贸易中心一样,一夜之间不见了那真是可怕。如果情况不变糟,我将在10年内实现给联合国捐款的承诺。”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特纳的行为赞扬不已。他把特纳比作世界上最好的农夫,这不是因为特纳的确拥有农场,而是因为他懂得好的农夫都懂得的道理。那就是:必须耕耘才会有收获必须付出才会有所得。
特纳在1997年许诺向联合国捐款1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已经捐出5亿,剩下的5亿原计划在今后五年捐完。但是由于特纳个人财产从80亿减少到16亿,捐款委员会决定剩下的5亿在今后10年到位。
人们称他为“南部的口舌”泰德·特纳对投资的项目可真是说到做到。这个貌似粗鲁的佐治亚州的富翁,用他的钱投资媒体,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直播新闻电视台——CNN,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纳转而开始行善。特纳基金会为环保投资了数百万美元,他许诺捐赠给联合国的礼物——1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数目最大的个人单笔捐款。
第四部分第6节 顾客就是上帝
零售业巨头
当今都市生活中的白领们都早已习惯了每天用废弃的纸张背面打印资料,可是你知道这是谁最先“发明”了这个方法吗?没错,他一定是个抠门到极点的人。他会毫不犹豫地捡起地上的一分硬币;戴着棒球帽驾着几十年高龄的破旧老爷车翻山越岭;在小镇街角的理发店按最低标准理发,理发师别想从他这得到一分钱小费;购买最便宜的日常用品;出差尽可能与人合住中档客房;在外就餐只光顾家庭式的小饭店。他说:“我要给世界一个机会,叫人们看看什么叫节约。”
可是与此相反,他曾经向美国5所大学捐出了数亿美元,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很多奖学金时。他的基金会先后资助过数以千计的各类公益组织。
这就是山姆·沃顿,举世闻名的“沃尔玛”公司的老板,一个永远友善微笑着的简朴老人,他经营了几十年的沃尔玛公司在全球各地拥有4500多家连锁店。美国《家族企业》2002年第一期推出的全球家族企业10强排名中,沃尔玛抢到了冠军的奖牌;同年2月的《财富》杂志出炉的“美国2002年最受尊敬的10大公司排行榜”上,沃尔玛名列榜首。
农村包围城市
1918年3月
山姆生于俄克拉荷马州。对于一个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长大的普通乡村男孩,节俭从小就早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沉淀在他身上。小山姆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硬是靠着发报纸、做救生员和在廉价商店打工读完了大学经济系。
1940年
大学毕业后,山姆在J.C潘民公司做了18个月的销售员,而后参军。
1945年8月
山姆从军队复员,短暂的销售经验使他已经爱上了这一行,并且想在此方面有所作为,于是用自己积攒的5000美元和从他岳父手中借来的2万美元,加盟为本杰明·富兰克林(BenFranklin)连锁店的一员。开始的一切并不顺利,山姆只好将店迁到阿肯色洲的班顿威尔即后来沃尔玛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好运气终于来了,在整个20世纪50~60年代初山姆将自己名下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连锁分店拓展到了1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了40万美元是该公司中业绩最为突出的分店。
1962年
为迎合大众口味的折扣百货商店开始在其他地区暂露头角。商业嗅觉敏锐的山姆马上亲自外出进行考察,他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他马上去本杰明·富兰克林公司总部去阐述自己计划,寻求资金支持,却遭到了反驳。山姆无奈地回到阿肯色,并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
由于失去了后盾,资金无法解决,山姆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拿去做了抵押。所有亲人朋友的冷嘲热讽在一年后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山姆的折扣百货店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70万美元这在人口只有千人的小镇上已称得上是奇迹。
1964年
开始在周围地区的小镇上开设沃尔玛分店。就这样截至20世纪60年代末沃尔玛已有18家分店加上原有的14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小杂货连锁店总销售收入增至3000万美元其中折价百货店的销售收入占了74%。
1972年
沃尔玛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并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沃尔玛在70年代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1980年
山姆沃顿遇到了难题。由于沃尔玛是从做折扣百货起家的,其运营方式难免更靠近小城镇生活,而今区域市场日益饱和,为了寻求和探索一些接近较大城市地区的经营形式。当时沃尔玛面临的最强大对手是两个早已根深蒂固的百年老店。
1981年
沃尔玛与美国折价百货业排名第一的凯马特的销售收入相比,两者相差8倍之多;与零售业排名第一的百年老店西尔斯相比,其总营业收入只有西尔斯的9%。
严峻的形势使他开始尝试全新的零售模式:在营业面积上取胜的超级中心;以高效率、异常方便的主营家庭用品的赛姆斯俱尔部(即会员制批发俱乐部);后来还建造出了航空母舰一般的特级市场,不仅有食品,还设有餐厅、美容院、修鞋店和干洗店等,类似一个购物中心。其构想是让消费者一次购齐所需的一切商品。
1990年
沃尔玛财政年度(截至1991年1月31日)以32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超过了凯马特和西尔斯,而成为全美第一大折扣百货连锁公司和第一大零售业公司。山姆·沃顿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总裁被1985年10月的《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美第一富豪,被金融杂志等评为“全美最佳CEO”。
顾客才是老板
山姆·沃顿多年的经营生涯中一直都围绕着“顾客就是上帝”这个早已被各服务行业用滥了的理念(但是没有人能比它的创造者用得更完美)做文章。他常常在例会上对员工说:“你们也许会想你是在为你的经理或者上司工作,可事实上他和你们一样,我们公司最大的老板是谁?顾客!”
无论是每次股东大会、经理会议,还是每个商店开门营业时,在沃尔玛,你会经常听到“谁是第一,顾客!”的狂热叫喊,山姆·沃顿的其他精妙的理论就是从这一基本思想中发展出来的。
“八颗牙”理论。早在山姆只有一家小店的时候,他就每天亲自打开店门,以微笑迎接顾客。他说:“对顾客微笑的时候,尽量把你的牙齿露出八颗,因为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发出最友善的微笑。”在公司举行的仪式上,他要求员工举手宣誓:“我保证今后对每个来到我面前的顾客微笑,用眼睛致意并且予以问候。”
公司还特意在每家分店的门口安排一位较为年长的店员,无论进门或是离去的顾客,一律自始至终面带微笑,进行问候。
替顾客省钱。山姆有一句话很经典:“帮每一位进店购物的顾客省钱。”因为沃尔玛从起家开始,就是以“低价策略”脱颖而出的。多省一分钱,就能多赢得顾客们一分信任。
沃尔玛的采购员一直很令供货商头疼,因为他们总是拼命地砍价,只求货价最低,却从不要求回扣。沃尔玛对供货商锱珠必较,但对顾客却表现得格外“大方”。无论公司以多么低的价格购进商品,沃尔玛坚持加价率不超过30%,即使比竞争对手同样商品的价格低得多,也要坚持将此利益让给顾客,且决不放弃对顾客许下的任何商品都比竞争者价格低的诺言。
“三米”规则。即无论在什么时候,当顾客与员工的距离在3米之内时,员工必须注视着顾客的眼睛,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日落”规则。即“当天的事情在太阳下山之前必须干完”,这是每个店员必须达到的标准,无论该连锁店处于繁华市区还是乡野山村,只要顾客提出要求,店员就必须在当天满足顾客的要求。
山姆始终没有忘记沃尔玛是从小乡村里壮大起来的,因此沃尔玛一直保持着一种“乡土”的理念,连锁店都注重与周围的社区融为一体,每家分店每年要为当地的高中生提供大学奖学金;经常义卖自己动手烤制的面饼,所得收入会作为当地慈善机构的基金;优先贩卖当地特色商品等等。这样,山姆领导的沃尔玛以微笑和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心。
山姆的110万个合伙人
其实,将雇员称为“合伙人”这一做法,并不是山姆·沃顿的首创。不过把这条口号真正形成企业文化的,山姆的确是第一人。
山姆在沃尔玛首先推行了与员工分享利润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凡加入公司一年以上、每年工作时数不低于1000小时的所有员工都有权分享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公司根据利润情况按每位员工工薪的一定百分比提留。当员工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到公司连本带利领取,可选择现金,也可选择公司股票。
总体看来,公司每年提留的金额大约是工薪总额的6%。这笔基金的主要部分被投在了公司的股票上,而沃尔玛股票20年里随公司业绩的成长不断飙升,使许多在沃尔玛长期工作的员工退休后都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所有这些员工都切身体会到了对公司忠诚的回报是多么可观!而他们获得丰厚的回报的实例也刺激了后来者。
公司还提出了员工购股计划,该计划属于职工福利,但又是自愿的。这一计划是指员工购买公司股票享有比市价低15%的回扣,并可用薪水抵扣。由于公司股票的升值,这一计划使许多员工积累了大量的财产,特别是那些管理人员,包括在公司长期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积累的财富更多,不少人都成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公司的其他福利计划包括员工的疾病信托基金、为员工子女而设的奖学金、分享减少商品短缺的节约奖等。以2000年为例,沃尔玛的各项福利计划,加上分店经理奖和补偿方案等,使公司除了工资和基本补助以外多支付3亿美元。在职工福利上如此绞尽脑汁,使得职工不得不对公司尽忠尽职。
在沃尔玛,每个员工都是无条件平等的。有一张MBA文凭并不一定能够赢得高级主管的赏识,在这里一切全看实力。公司还乐于反其他零售公司的道路而行,积极雇用有家室和有强烈宗教信仰的人,因为他们更稳定、更努力工作。
由于沃尔玛开设连锁店,长期坚持“农村保卫城市”的战略,这样就有很多员工是店面本地的土著居民,而非大都市人。山姆对当时美国流行的关于“乡下人”的那些谣言嗤之以鼻,他相信,员工只有称职不称职之分,决无地域之分。
山姆本人更是乐于与员工打成一片。他也许偶然会在某个凌晨4点访问一处配送中心,与员工一起吃早点喝咖啡。他经常自己开着双引擎飞机,从一家分店跑到另一家分店。在20世纪70年代时,山姆保持一年至少对每家分店访问两次,他熟悉这些分店的经理和许多员工。后来,公司太大了,不可能遍访每家分店了,但他仍尽可能地跑。
最经典的一次是,他与经理们怄气打赌,如果本年度总公司利润能有飞跃性进步,就去华尔街中心公园当众跳草裙舞。结果年底结算,利润果然突飞猛进,山姆大叔怎能食言,当下除去西装领带,直奔华尔街,扎起草裙,扭动腰肢,各大媒体的记者惊诧之余,欣喜若狂,争相报道。
由于山姆的“大家庭”的理念如此深入人心,员工们以公司为家,甚至很多年轻员工都选择公司店内为结婚礼堂。如此亲如一家的合伙关系为沃尔玛的每一次腾飞插上了翅膀。
永远的沃尔玛
山姆·沃顿于1992年辞世的时候,很多分析专家对沃尔玛的未来很是担忧。一转眼10余年过去,它依然蓬勃地成长着。山姆·罗伯逊·沃顿子承父业,不仅继承了老山姆的零售王国和巨额财产,还继承了父亲行事低调、生活俭朴的作风。
他深居简出,过着与美国蓝领工人接近的简朴生活,也开一辆老式拖车,每次理发也是只花5美元,在沃尔玛公司的网页上,你根本找不到他的肖像。正是这种世代相传的节俭生活方式,才造就了沃尔玛的持续辉煌。
如今,如果走进沃尔玛总部的配送中心,你会觉得简直是置身于某个星际飞船里。面积相当于23个橄榄球场的建筑物中,堆满了应有尽有的各类商品,货物由大约13.5英里长的传送带运输。当一切机械全速运转的时候,你将只能看见上下翻飞的包装箱的影子,阅读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