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5位商业领袖-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2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2001年管理大师风云榜”,在评出的“十大管理名师”中,德鲁克超越了杰克·韦尔奇和比尔·盖茨,位于榜首。
美国《商务2.0》近期公布的百年来管理大师排行榜中,位于第1位的也是德鲁克。
不难看出,德鲁克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影响力和做出的贡献是公认的。深受他影响的著名企业领袖和管理学家,不胜枚举。当问起比尔·盖茨哪些管理书籍对他影响最深时,他的回答是:“当然是德鲁克的书。”
杰克·韦尔奇说:“1981年,我整合通用电气公司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来自彼得·德鲁克。”
加里·哈默尔说:“在大多数智力性范畴中,第一名的座次是很难排定的。但在管理学领域中,人们对这一问题却毫无分歧……德鲁克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
美国管理协会则这样评价他:“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
《商业周刊》则称德鲁克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管理学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关现代组织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响、读者最广泛的思想家和作家。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我从事写作”
1909年
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他的父亲为奥地利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过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地利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有文化的环境之中。
1929年
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1931年
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
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
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46年
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书中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0年
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1954年
《管理的实践》的出版他所谓的“一本相当简洁的有关基本原理的书”。本书中,德鲁克对管理学基本原理进行了高明的讲解。其中可能没有许多新思想,但它却在基本原理的理解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1979年
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出版,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在管理学著作中,被引用最多和使人无法忘记的一个段落中,德鲁克触及到了商业生活意义的最深处:“商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客户。市场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或经济力量创造的,市场是商人创造出来的。需求在时间上可能会先于产品或服务,客户也许会像饥荒中的人们盼望食品一样迫不及待。但是,这只不过是理论上的需求,只有当商人用自己的工作将它转变为有效需求之后,才会产生一个现实的客户和现实的市场。”
德鲁克对组织存在的理由和本质也给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简明的见解:“组织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商业运营和商业成就的手段。组织结构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错误的结构则会严重地损害商业运营,甚至会毁掉一家公司,……讨论组织结构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生意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就是在5年、10年和15年的时间里,使目标都有可能得以实现。”
未来管理三大定律
彼得·德鲁克曾说:“戏必须唱下去,而管理的‘戏’便是追求成果的有效行动。”未来的经济社会将越来越变幻莫测,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德鲁克在《未来管理》中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洞悉管理真缔的门。他分析未来管理有三种方法:
一是假设未来和今天很像。这些公司经营者常常潜意识地认为:“只要把今天成功的事情多做一点就行。”以往很多企业都这样假设,这并非全然不切实际。这种假设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型企业而言,作用很大。但是到了21世纪初,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惟一合理的假设是未来的市场、人口结构、科技、金融、竞争对手都将和以前不同。
二是近几年来广为流传的“策略”,认为未来和现在不一样。但是德鲁克坚信企业有能力去创造未来,或者至少应该有能力做到,管理阶层必须彻底思考本身的各种假设,并以批判性的眼光提出质疑。这些假设包括对事业本身、它的优势、能力、价值观、弱点、竞争对手、市场、创新、科技等应有特殊的看法。
三是去寻找已经发生,但还没产生全面冲击的变动。德鲁克称此为“远眺窗外”。他以人口结构的变化为例,这方面的变化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于1980年呈现出来。但是它们的全面冲击要到2010年起,“婴儿潮时代”(1950~1970年间大量出生的人口)到达退休年龄以后才感受得到。
管理是社会的器官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谈到这一点的时候,德鲁克会骄傲地说,一改他平时腼腆的神色。
德鲁克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出版了3本重要著作:1939年的《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42年的《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以及1945年的《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德鲁克首次提到“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而传统社会学根本没有“组织”的概念,因为传统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society)和社区(community),而“组织”既不是社会,也不是社区,却又兼有两者的成分。
德鲁克在他1942年出版的《工业人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工业社会需要一种取代传统社区和传统社会主要特征和功能的新器官(organ)。”正是因为德鲁克在该书中提出“器官”这一概念,1943年12月下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董事长唐纳森·布朗邀请他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内部研究,以便分析它的组织和管理。那时候,德鲁克最早的两本著作《经济人的末日》和《工业人的未来》已经为他在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必要的成功基础。美国政治学协会甚至选举他进入政治理论研究委员会。
但是,研究通用汽车公司这样一个企业与研究政治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项工作。本宁顿大学的校长路易斯·琼斯这样评价德鲁克研究通用汽车公司所冒的风险:“你将永远地毁了你的学术事业。你现在处于究竟是研究经济学还是研究政治学的十字路口。如果接受这个课题,你在这两门学科中都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因此,当德鲁克决定用两年时间从内部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研究时,他是冒着个人事业发展的风险的。但是,德鲁克却说:“我认定自己必须深入内部,从内部来真正研究一个大公司,把它作为一个人类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组织——作为一个统一的机制来研究。”
在谈到《公司的概念》这本书时,德鲁克说:“《公司的概念》并不只是一本关于企业的著作,它是一本有关组织、管理和工业社会的书。事实上,这是一本从‘组织角度’分析企业的著作;也是第一本审视‘企业社会结构’的书,而这个社会结构有能力集合众人之力来满足众人的经济需要;这本书同时也是第一个把‘管理’视为承担特定工作与责任、履行组织特定机能的著作。”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年一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诲人不倦
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至130多个国家,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从未曾间断过,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多种刊物,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做学问之人,生性淡泊,在本书里,德鲁克谈不上是什么亿万富豪,可是他的生活却显得更为惬意,他与夫人结婚多年,住在加州克莱蒙特,有4个孩子,膝头有6个小孙子围绕,享尽天伦。
大半个世纪以来,彼得·德鲁克一直在教育着企业领导们,将个人责任和企业责任灌输给他们。这就是他在2002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的原因,这是美国的最高公民荣誉。
德鲁克是1950年以来第一个赢得“管理学教授”称号的大学讲师。

第二部分第8节 领导,要冒着风险把对的事情完成

真诚领导家
1989年,当比尔·乔治由Honeywell航空航天业务部总裁职务转行到医疗行业的时候,他的那套全新的领导理论已经开始受人瞩目。
作为新总裁及CEO入主美敦利公司时,这个以生产心脏电极器、心脏节律器、血管扩张手术等医疗器械的大厂,当时的销售额已近7.55亿美元,人们都认为这已经是极限。而当比尔·乔治正式成为美敦利CEO时,美敦利的营业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乔治所主张开发的新产品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年之内开发的新品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6年前的14%升至40%。
另一方面,作为有创造力和强烈责任心的乔治,他所撰写的最富盛名的管理学著作《真诚领导》,使得很多顶级的商业领袖都从中受益。大名鼎鼎的通用电气公司的前任CEO伊梅特就曾经多次向乔治请教管理和领导事宜,受益非浅。
乔治用他那富有人性的心境和敏锐的领导才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故事。
痛失亲人
比尔·乔治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964年毕业于乔治亚工业学院,两年后获得哈佛大学MBA学位。同年,他便意气风发地来到华盛顿,开始了梦想中美好的人生。
然而,生命中最严厉的两次考验,像魔鬼一样悄悄前来,事先毫无征兆。
一天,上班的时候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悲伤地告诉他,他的母亲已经在当天清晨因为心脏病而去世。年仅24岁的乔治,成了年迈的父亲的惟一支柱,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成熟了。
紧接着,在他和恋爱中的女友决定结婚前的两周,女友突然出现了头疼的症状。做了几次脑部神经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可就在隔天,乔治下班回到家,发现阳光明媚,但家里的所有窗帘却都已落下,父亲和不久前那次不幸的时候一样流着泪告诉他,他的未来的妻子,因为恶性脑瘤去世了。
经过痛苦的沉沦、亲友的劝慰和宗教的协力,使得乔治从悲伤中摆脱出来,他写道:“悲剧开启我的心胸,让我体会人生更深刻的含义——我能在余生里,为他人做些什么。”
处在黑暗森林中
乔治在事业方面的最黑暗时期也是在他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到来的。每个领导人或许一生中都会遭遇这样的抉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汉威联合公司里努力奋斗着,一次大幅度的升迁使得他进入了全新的事业方向。1988年以前,他多次获得荣誉,每次都接下最有挑战性的工作,责任日益加重,当时他负责3个事业群、9个部门、18000位员工。
同事和上级都认为他能扭转乾坤,一切前景都很光明。
可是,在一个金叶飘飞的秋日午后,他忽然觉得命运之神在敲击他的心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心并不纯粹。他不该一直躺在荣誉之中。表面上他在解决大量棘手的问题时受人尊敬,可是实际上他却是在贪图名利,留恋CEO这个金光闪闪的桂冠。
美敦利公司当时已经先后三次向他抛出合作意向,可是他拒绝了,潜意识里的真正原因是嫌弃美敦利不够大。现在他意识到,他已经越来越失去了现在工作的热诚,越来越在乎外表和穿着,他发现汉威公司,其实并不真正适合自己,它在使他改变,远离真正的自我,'小说下载网|。'处于诗人但丁笔下的“黑暗森林”之中。
当晚,乔治回家和妻子潘妮促膝长谈。两人都认识到,现在的这个工作不能实现自我,甚至已经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潘妮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她鼓励乔治再次慎重考虑美敦利。
乔治怀念起涉世之初的工作信条:“领导一家使命导向明确、重视价值理念的公司,对公司产品怀有高度热忱,对服务他人充满热情。”
难道还有一家公司比美敦利更符合这个青年时候的梦想么?
想到这里,他飞快地走进书房,拨通了美敦利执行长官的电话,重新开启了沟通的大门。
5个月后,他进入了美敦利,出任CEO。
人生中,当你处于迷茫的“黑暗森林”之时,机会来敲4次门的时候并不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使乔治得到了新生。
适得其所
和乔治所料想的一样,美敦利有着他所追寻的一切:价值理念、热忱以及那些为受病痛折磨之人所服务的机会。在美敦利公司,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从前所受到的严格历练,都成了他大展宏图的资本。
积极、自由的企业文化氛围被乔治充分利用,并且以他的“真诚领导”方式加以改进。
在他领导的12年间,公司的市值从11亿跃升为6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5%。
美敦利继续执行他所制定的多元化策略。美敦利不久收购了TUR(一家德国的起搏器公司)、CardioRhythm(一家诊断及治疗心律失常设备的制造公司)以及DLP(一家专门制造心脏外科手术插管的公司)。整个90年代,美敦利通过并购或投资大量的医疗技术公司,将其服务的客户及病人扩展至全球范围。通过战略并购,美敦利在心律管理及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奠定了其领导地位。
真诚领导
乔治认为,真正的领导人衷心希望通过领导企业来服务他人。他们最看重的,是培养自己的部下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远胜过通过领导谋取权利、金钱和名誉。而圣洁的心灵、悲天悯人的热情、精辟的见解是主要的支持力量。
这样的领导人特质并非与生俱来。很多人天生有领导才能,但是要成为真正的领导人,还得彻底发挥这些天赋才行。真正的领导人除了善用天赋,更懂得承认短处,努力加以克服。领导包括:目的(Purpose)、意义(Meaning)和价值(Value)。这些领导人擅长建立坚定的人际关系,叫人真心追随。
这些领导人的个人特质前后一致,高度自律。当所坚持的原则遭到挫折,绝对不会轻言妥协。他们会随时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水平,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成为真正的领导人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
乔治从自己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领导人,努力尝试模仿他人领导的人注定会失败。“做自己”是企业领导人的最主要特质。最好的领导人必须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易受他人影响的领导者,往往在利益影响下背离初衷,或者因为害怕冒犯别人而不做决策。
“做自己”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当你孤军奋战,而大家都在逼你做决策的压力到来的时候,学会适应“高处不胜寒”,才能不受任何压力左右。
世纪末的“马可·波罗”
1999年10月20日,乔治在北京钓鱼台国际宾馆接受新一届“马可·波罗奖”,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司长罗伟林为其颁奖。
马可·波罗奖是授予那些积极支持实施“中国方案”的个人和公司。该方案旨在向中国派遣外国志愿专家,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和专业技术。
美敦利公司是因为资助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美国志愿专家来华服务而获得此项殊荣的。乔治在颁奖仪式上说:“这份奖励充分表明美敦利公司一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中国人民的幸福。参与‘中国项目’完全符合我们公司的宗旨,这就是为减轻中国人民的疾病痛苦,恢复健康,延长寿命而做出的贡献。”
美敦利早在80 年代初就开始进入中国,其在华的一切活动都是本着致力于人类的美好生活这一崇高宗旨,积极利用生物医药工程技术来研究、设计、制造及销售医疗仪器设备。1996年,美敦利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了一座心脏护理新产品的制造厂,主要产品为心脏起搏器。1997年,美敦利又投资100万美元在上海设立了一个专门培养医生、卫生专业人员及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心。
对于比尔·乔治来说,用心而非只用脑来进行领导,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是他在美敦利这个世界顶尖医疗技术公司任职期间的最高教义,一直延续到今天。乔治相信,无论公司状况如何,都一定要将充满目的性和激情的感觉灌输给员工们。他称之为“真诚领导”,它会影响周围的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

第三部分第1节 你必须乐于接受变化

IT魔术师
很难想像,多次拯救IBM的“IT魔术师”路易·郭士纳,在加入IT行业之际,不但是个典型的“空降兵”,而且当时是对IT业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欧美经济萧条,加之IBM内部的原因,致使公司股票连年下跌。一时间,不少人士都认为,IBM这次难逃覆舟的命运,有的媒体甚至将其描述成“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
IBM开始委托猎头公司四处寻找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来重振公司雄风,但是寻找新总裁的工作格外艰难。猎头公司四处出击,瞄准大牌人物,但有的断然拒绝,如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拒绝挽救IBM;而一些企业家提出的拯救设想又令IBM董事会无法接受,如苹果公司总裁主张把苹果公司与IBM合二为一,并把IBM大部分业务卖出去。
在业内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猎头公司就把目光投向了业界之外。于是,一向喜欢冒险,并有着“扭亏为盈魔术师”美誉的RJR食品烟草公司总裁郭士纳,成了猎头公司的狩猎目标。
当猎头公司找到郭士纳,鼓动他加盟IBM时,郭士纳在RJR食品烟草公司干得正欢。因此,猎头公司得到的回答是:“别来烦我,我现在很忙。”情急之下IBM的说客们对郭士纳说:“即使从道义上讲,你也有责任承担这份工作,因为IBM的利益会影响计算机业在全球的利益。”这一招果然有效,因为这符合郭士纳的理想——他一直希望能把赚钱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在一段接触和思考之后,郭士纳想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看看乌龟吧,它是伸出头来才能前进的。”就这样,郭士纳做了一只出头的“乌龟”,同意跳槽到IBM。
当他已经替IBM摆脱了80亿美元的债务并且有了的60亿美元赢利时,有人问:“你的雄心是怎样产生的?”他拿出他一贯的生硬作风,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是个左撇子,我的左撇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愚人节上任的聪明人
1993年4月1日是愚人节。就在这一天,郭士纳从IBM前总裁埃克斯的手中接过了“旗帜”。“指挥生产饼干的,懂高科技吗?”人们怀疑郭士纳的能力。还有人等着看郭士纳出丑,以便在愚人节的趣闻之中再增添一则令人捧腹的笑话。让一位外行来执掌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这事还发生在极为官僚和保守的IBM内,实在是不可思议。郭士纳贯穿整个发布会的主题就是:“我是新来的,别问我问题出在哪或有什么解答,我不知道。”
即使是理财高手、经营奇才,面对IBM当时的困境,郭士纳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IBM从1990年至1993年连年亏损,当年的亏损额居然高达80亿美元;IBM产品被挤出PC机国际市场的前3名,康柏成了这一领域的新霸主;由于多年奉行不裁员原则,使得公司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虽然在愚人节上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