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经解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度是什么呢?

善男子,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它们是自度度他的利器、解脱的必需,不行此六度,成佛就绝无可能了。

什么叫布施呢?

善男子,布施可分为三种,就是财施、法施和无畏施,都是对有需要的众生所作的施与。

以金钱财物施与贫穷的人就是财施。

以世间的技艺知识和出世间的智慧及解脱法教导众生就是法施。

在众生陷于忧悲苦恼的时候,给以援助,减灭他的惊怖痛楚,这就是无畏施了。

善男子,财施和世间法的布施较易办到,但作无畏施则不是人人能为。至于导致智慧、大能、解脱的世出间法布施,更是鲜有能胜任的了。因此,以佛法布施是最上等的布施。

什么叫持戒呢?

善男子,在一切的身语意行为上,时刻保持清净,离诸污垢恶业。若有不善处,立即离舍、忏悔,誓不再犯。在善的行为上,已生的令继续增长,未生的设法培育,令能生起。在一切能饶益众生的事情上,必乐为之,切戒吝啬懈怠、错过利乐有情的机会。如来及僧因所定的戒律,必要遵守不犯,这就是持戒了。

善男子,戒律是为引导凡夫远离他日必会带来苦果的恶业而设立的。一切凡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遵守,但是得道的菩萨,一切的行为,已自然地不犯天条,不触戒禁,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因此,他们实是无戒可持的了。

什么叫忍辱呢?

善男子,知道人我皆空,刹那生灭,无有实体可以执著,了解因果业报不能逃避的原理,处于逆境或被众生逼迫的时候,心里能保持安宁,泰然自处,绝不激动,不生怖畏,却以坚强的意志、极端的忍耐,洒脱地应付一切,其间心中始终恬静无波,不受外境的屈辱,这就是忍辱了。

什么叫做精进呢?

善男子,于所发的度世、断烦恼、学法、成佛这四弘誓,不断勤奋地去实现,时刻保持警醒,对善法不断培养扩充,对不善法积极离舍,努力不懈地作饶益有情的事业,绝不稍退道心,这就是精进了。

什么叫禅定呢?

摄心一处,止息妄念,集中心识的力量,除去你我烦恼之想,寂然安住,得轻安愉悦,以心力观照宇宙实相,悟一切离诸语言的智慧,起不可思议的神通力,游戏变化,以心造物,饶益众生,这就是禅定了。

什么叫智慧呢?

善男子,通晓世俗的知识技巧,于俗世之中善能营生应对,了解宇宙生灭及众生苦乐的缘起,悟离苦得解脱的原理,善能随顺正法而生活,常得自在安乐,创造支配环境,这就是智慧了。

(2)行六度的果报

善男子,修行六度能除去众生的贪、嗔、痴,使佛性渐渐显现,令凡夫成圣,终得证佛果。

为什么呢?

因为,布施能对治悭贪,持戒能对治污染不净,忍辱能对治恚嗔忿懑,精进能对治怠惰,禅定能对治散乱,智慧能对治愚痴颠倒。

六度能如是消除生死轮转与桎梏苦恼之因,因此,实是成佛解脱的妙方。

善男子,且莫说成圣作佛的事。行六度在世间的果报,亦复殊胜。

若人能布施,他便能断悭吝执著之种,不为贪爱资财,常恐其流失而苦恼。无轻慢、无后悔的布施,不但令受者得解危急愁苦,自身也觉快慰莫名,与受施者,欢欣同等无异,更种下未来富贵多能、恒得善知识扶助之因。

若人能持戒,身口意清净,那么,他便不会为所作的恶业而感到内疚羞愧,恐惧处罚与名誉的丧失。这样,他便能心境和平喜悦,容颜调顺,常为善人敬重所乐近,不会堕入险恶苦恼的境地,生活轻松写意,无忧无恼。

若人能忍辱,他便不受逆境与恶人之逼迫,勇毅不屈。这样,他的内心便经常湛然不为外缘所动,永远保持宁静愉快,从嗔恨忿怒的苦恼解放出来,未来必住于善地,远离一切烦恼淩迫,悠然自得。

若人能精进,他便能摒除懈怠的过患,使诸恶速灭,诸善速成,恒结善缘,常遇善知识,令自己的慧命解脱与日俱增,疾得道果,更能饶益自他,为人赞羡。

若人能禅定,摄心一境,他便能断一切妄想纷乱,常住于轻安禅悦之中,令一切事业,皆易于成就。又以禅定力故,能起各类神通,支配控制自己的环境,自得解脱,又能救度受苦的众生,功德无量,大增成佛的资粮。

若人能修智慧,多闻多思,那么,他便能分辨真伪是非,不为邪见所惑,一切身语意业皆除苦种,令自己远离恶道,趣向自在解脱,清净无污,堪作众生的导师,为人崇拜景仰。

善男子,若人能行六度,他现世便能得如是种种善报了。因此,救世的菩萨,应以此六度为修行的根本,以完成自觉觉他的事业。

(五)五明

善男子,恒愿生死往返于俗世度众的菩萨,必要娴熟各种世间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营聚资财,令自己多才多艺。这样,他才不致负累他人,更可以余财余力,为众生作种种布施利行,方便摄取,令得受持解脱之法。

为了这缘故,菩萨于五种世间知识技艺,必要努力掌握,这就是所谓五明了。

是哪五明呢?

善男子,五明就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了。

菩萨在俗世里,常要与人应对,传情达意。若要说话书写流畅,言简意赅,文词优美高尚,那么,他便要致力于语言文字和阅读写作的修习。否则,弘法的事业便不能顺利地推展了。

善男子,一切与语言、文字、音韵有关的学问就是声明了。

菩萨在俗世里,为了自己的生计,及为他人提供服务,必要学习各种工巧技艺。否则,便会沦为寄生虫,不但不能布施、利益他人,反成大众的负累。因此,他必要随其志趣秉性,学习各种世间技艺。不但以此自养色身,更可以此与众生同事,一同工作游玩,伺机点化,令受持解脱之道。

善男子,一切与数理、工艺、技术有关的学问就是工巧明了。

菩萨在世间看到众生生活颠倒,恒作不善,因而常罹身心疾患,令身体多有残缺损伤,心中又多愁苦忧恼,生趣全无,必会起大悲之心,常思救挽,欲施以无畏。这样,他就非要修习治疗各种身心疾患的医术,以解除他们目前的苦痛不可了。

但是,世间的药物治疗,只能治标,难去苦本。诸苦皆从恶业而来,因此,菩萨必要授以方便佛法对治,令持戒修行,始是彻底。如是以佛法修行疗病,才是无上妙方,永除病因之道。

善男子,一切与治疗众生身心疾病有关的学问就是医方明了。

菩萨对世间种种的学术思想,必要分析透彻,思路清楚,善知因果关系,才能离虚妄颠倒,不为邪见所惑,不会误入歧途。若要如此,他就非要培养合乎逻辑的推理力不可。否则,于弘法辩论的时候,更易生矛盾混淆,不但不能破邪显正,反使佛法的真义被曲解,难以令人信受了。

善男子,一切与逻辑、论理、思想方法有关的学问就是因明了。

菩萨对自己的身心功能、心意识三者之别、心佛众生三者的关系,自身所受业报的缘起、能以何法开拓佛性、如何离烦恼得安乐、自堪成熟何法,都要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否则便无力行求证的目标,绝没有任何得著的可能了。

善男子,一切与宇宙心物本质和解脱有关的宗教、哲理与学问就是内明了。

第八章禅定

(一)修习禅定才能觉醒

善男子,俗世的人,在日常的生活里,看似神智清明,一切活动皆似随自己的心意而行,其实,他们只是机械地活著,对外缘作惯性的机械反应而已。

他们在行住坐卧的时候,几乎所有时间都处于思潮起伏、心波汹涌的状态之中,心识紊乱,没有片刻安宁集中,不能使精神专注于当前的事务上,却常对他处胡思乱想。

他们的心识,就如一只掉了桅,失了舵的船,漂浮不定,全无目标,只有随波逐流,由外缘主理它的际遇。这样,众生便与在梦中无异了。

仍在梦中,自主的心力尚未觉醒,众生又怎样面对日常生活所需呢?

善男子,众生在无始以来散漫、纷乱、愚痴的生活里,积下数不清的品流习气,藏于心识之中,使他遇到与从前所经历相同或类似的事物,便起雷同的反应。若遇全新的外境,心智清明的众生,便会思惟谋求解决,而心智未开的,则任由起伏的思潮令较强的意念涌现,不经理智分析便让它发动根身,习性若成,将来若遇同样的外境,同样的反应便会机械地出现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品流习气便成为他生活的主宰。他若不设法摆脱,这些惯性的力量就愈强,以致即使他不愿作某些惯性反应的时候,他也力有不逮,不得不向惯性低头了。

这样的生活,又怎可说是觉醒的生活呢?

善男子,如是未觉醒的众生,就只好给外境、惯性和自己的浮动意念带动,如同木偶,浑浑噩噩地度日了。

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身语意活动,不为惯性所控制,清醒自觉,自由自主地生活呢?

善男子,若要如是地应世,就必先要彻底了解自己行为的惯性无助,然后努力把自己的心力集中,止息汹涌的心波,培养思考的能力。这样,他便能对抗惯性的束缚,能凭自己的心意行事,事事清醒明了,不复如受制的木偶。

善男子,若要达到这境界,就只有依靠修习禅定了。

(二)禅定的意义

什么是禅定呢?

善男子,禅定有很多名称,它又名止、三昧,静虑和瑜伽。这些名称都道出了禅定的一些特性,勾出禅定境界的轮廓。

善男子,止就是妄念止息的意思。在禅定里,纷乱散漫的意念静止了,心力不因紊乱的思潮耗损浪费,也不因任何的虚妄执著而起激动,因此,烦恼顿释,心境平静安泰,没有波澜,处于轻安的状态之中,这就是止。

三昧就是极深的定境。由于妄想执著彻底的止息,心力便极度充沛集中,一切超乎常人的体用,便能于此三昧定境中引发,使物能为心转,遂自己的意愿,更能利乐众生,灭苦除灾,度脱无数。这定境就是三昧了。

善男子,静虑就是在妄念止息的定境中探索思惟真理的意思。由于妄执的止息,阻碍真实智慧出现的屏障便消失了,因此,禅定者能凭其意愿,悟出宇宙一切法的本质及运行原理,永离愚痴。禅定能作如是用途,因此,它又叫静虑。

瑜伽就是与万法相应的意思。住于无妄想执著定境之中的行者,心灵得到净化,烦恼止息,能住于无人我分别的境界里,与一切法相应契合,融成一体,舍小我之局促系缚,得大我之圆融无碍。此境能从禅定而生,因此,禅定又叫瑜伽。

善男子,禅定就是有这样静与动的两面。静的是妄念的止息,心力的专注,集中备用;动的就是各种定中能起的大能与智慧了。

众生若于行住坐卧之间,皆能保持禅定的状态,他便能了了分明,知道自己所作何事,为何如是动身发语,为何起如是思惟。这样,他便从对身语意活动的监察注意,削弱了机械反应的操纵,开拓心识的自主功能,更能引发更大的心力,使自己得到更大的自由。

善男子,禅定是觉醒生活的必须,心识力量的完全显现,也只能从完美的禅定而来。因此,学佛的人,应要有规律地修习禅定。由于定境较易从坐禅获得,修行的人就必要熟识静坐之法,以取禅定之利了。

(三)禅定能起神通

善男子,在定中的心识,能起极大的力量,是未证该境界的众生所没法明了的。常人所视作超常的神通力,在修习禅定到某一境界时,便能悉数获得,任由行者掌握使用了。

在定中能得的神通,包括了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若证圣境,便更得漏尽通。

这些常人视作神通的力量,是禅定者在觉醒自己心灵力量过程之中,迟早必会出现的自然力量。若问何时出现,就要看行者用功之勤、定力深浅、根器优劣、业力轻重、贪嗔痴止息了多少而定。

贪嗔痴是佛性流露、心识觉醒的最大障碍,若未祛除,任何较大的觉醒与神通都不能够出现。

善男子,神通力是行者修定和觉醒心识的副产品,并非修行的目标,不是解脱的根本。

因此,学佛的人,不应为神通而修定,也不能以神通力的多少来量度行者解脱的境界。

(四)持戒、禅定与神通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这样的愿:‘愿我得神足通:愿我能将此身分作多身,多身又能复合一身;愿我能以一身或多身,显现或隐没于各处,于诸墙壁堡垒,皆能穿行无碍,如行空气之中;愿我于坚硬的陆地,随意升潜如同置身水内;愿我能踏践水面浪花之上,安稳如履平地,愿我能以跏趺之座,游行太虚,如同飞鸟;愿我能无远不至,日月虽远,愿我手能触摸;愿我此身,能升腾虚空,直上梵天!’

他若要得如是神足,于法界之中,来去自如,那么,他就必要持戒清净,静心息虑,勤修如来所修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这样的愿,‘愿我得天眼通:视觉清明,超越常人的肉眼,虽处于一处,能尽见十方一切众生事物;愿我能见一切尊卑善恶、六道众生所作的业,及所受之果报,清楚如视掌中的明珠,愿我能尽见无尽虚空,无量众生,于现生尽后,必当生何处,如何受生!’

他若要如是尽见世间一切能现能见,那么,他就必要持戒清净,静心息虑,勤修如来所修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这样的愿:‘愿我得他心通:愿我此心能与其他众生的心相通;愿我能知一切众生,哪个贪婪,哪个离贪;哪个嗔恚,哪个离嗔;哪个愚痴,哪个离痴;愿我能知专注之心,散漫之心,高尚之心,卑下之心;愿我能知未定之心,得定之心;愿我能知受束缚之心,离束缚之心!’

他若要如是能通他心,知众生种种心态,那么,他就必要持戒清净,静心息虑,勤修如来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这样的愿:‘愿我得宿命通:愿我能记忆宿世的事,一世、二世、三世、百世、干世、以至无数劫世,知我曾居于何处,属何种姓,执何业,曾作何种善业恶业,曾受何种苦、何种乐,享寿若干,又于该生缘尽后,如何轮转,悉皆了了分明,清楚无误;于其他众生之宿命,亦能清楚明了无异!’

他若要如是能知自他宿命,那么,他就必要持戒清净,静心息虑,勤修如来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众生,发这样的愿:“愿我得漏尽通:愿我能在此身中,永断一切污染的思惟与做作,永灭一切贪、嗔与痴,永离一切戏论诡辩,彻底摆脱一切能起束缚的业;愿我能得真实的智慧,不著丝毫的邪见;愿我君临万法,以心转物,常住于大能解脱之中!’

他若要如是从烦恼业力解放出来,得一切种智,自由自在,住于解脱大能之中,那么,他就必要持戒清净,静心息虑,勤修如来的正定了。

(五)正定与邪定

善男子,为了身心解脱,修行成圣,普度众生而修的定,就是正定。

但是,不为身心的解脱,不为普度众生,却为了满足由贪、嗔、痴所起的欲念而修的定就是邪定了。

善男子,修邪定的众生,纵得定境,由于缘起烦恼颠倒,不但无法得到真正的智慧,反堕入更深的邪见里,被心中贪嗔痴的恶念带入魔境,不但没有因禅定得到解脱安乐,反令他为魔法所缚,起更大的烦恼颠倒,更远离清净无污的解脱。

若有众生,于禅定之中,欲以定力害人,他不但不能加害于无辜,反而令自己的灵力耗损,自伤慧命,一切怨毒,悉皆自受,更使已得之道果,折损湮灭,以致前功尽废,后悔莫及。

就是这缘故,修习邪定,不但无福,反罹祸患。那么,怎样才能修得正定呢?

善男子,若要禅定端正,无有过失,能导致智慧解脱,众生就必要熟谙如来的正教,紧守如来的戒律,审除由贪嗔与痴所起的恶念,以无污的心入定了。

这样,他便能以定力度己度人,增长慧命功德,成就大能解脱,与觉者并列。

第九章 以心造万法的窍门

(一)心、意、识的关系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众生,必要了解心、意、识三者的关系与功能,才能发挥心识的力量,使自己的智慧、力量、解脱能稳定地增长,终有一天能成一位完美的觉者。

善男子,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六个精神力。它们为众生作了别世间外境的工作,使众生能以色身有效地活在世上,作种种善与不善业,为意的仆役。

意为思量执我者,它能主宰色身,驱策前六识动身发语。但是意力弱的众生,主宰色身活动之力,却落在前六识的手里。

意不但能役使前六识,更能动用心的不可思议力量,创造成就一切。因此,它是整个心意识体系里的总指挥,可惜的是常人未能善用意的力量。

心就是隐藏著如来的阿赖耶识,众生的供应者和塑造者。但是,它的本质与万法不起相对,无分你我,因此,只由有主观作用的意或识薰习,从而作出相应的世间活动。

此心能与一切众生,一切凡夫、菩萨、佛陀相通,平等无异,合成一体,同住于终极的真如本体之内,不论众生的意与识因业力轮转起什么变异,心的本质力量,亘古不变。

善男子,一切学佛修行的人,对自己的心理结构,必须有上述的认识,始会有自主地觉醒和动用心力的可能。而所谓证道成圣者,就只不过是意业清净、阿赖耶识彻底净化、心意识三者豁然贯通合一、能由佛心带领、起无碍体用的觉者而已。

众生若能如是清除阿赖耶识的污染不净,增长智慧,佛性便能圆满地显现。佛性圆满显现的时候,就是真如生命种子成熟的时候,也就是一位佛陀诞生的时候。

(二)善用心力

善男子,心力不可思议,能成就一切,本可以自觉觉他、利物济人,但是众生不了解心意识的关系,不明心识的力量。加上生活颠倒,常造苦因,致令大能的心。不能为众生带来欢乐荣耀,却迫得送苦带灾,令他苦不堪言,却不知是自作自受、烦恼自寻。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大能的心,实现自己希冀的事呢?

善男子,大能的心,是一切力量的泉源,但并不主宰众生,却恒为众生的意与识所转动,使它营造一切。这事实,众生必要信受,始能动用此心力,否则便如蒸沙煮石而求饭食,决不可得了。

若对心的力量有任何怀疑,达成愿望的信力便给疑力削弱抵消,使愿望的实现较为困难。若疑力较信力更大,那么,信力便全无功效,愿望便绝不能实现了。因此,深信不疑,是使心力遂意愿望的唯一方法。

善男子,若是信心已建立了,众生便应以事在必成的态度,把希求之事、付托大能的心,促它解决成就。若能愿力信力皆强、兼能持续不断,那么,一切所想的事,在众生的业力和客观环境许可下,就必会成就了。

三界为心所造,万法为识所了别。离心与识,众生便—无所有,一无所知。有了心与识,万法便能成就,各依意之所转而变现。

就是这缘故,学佛修行的人,从自己的心中,便得无穷的力量、可作护荫,可作导师,可作一切所求的满足者,绝无须在心外膜拜鬼神,或求佛菩萨之助。因为自己的心,实是万佛之心。内求于心,与求一切佛无异。

因此,学佛修行的人;若持名念佛,或礼拜佛像,或行种种唱诵仪规,皆是借境调心,以方便之法,自归心中之佛,自起大能,得身心之解脱。

善男子,紧守戒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开心力的宝库,使万事遂意而成。但是,不守戒律、意念邪恶,则不但难启心力之门,遂所欲之事,反种下恶因,他日必受苦果。因此,行者必先要净意,始能善用心力,成就自他的解脱。

(三)以发愿引发心之大能

善男子,众生能以发愿引发心之大能。

为什么呢?

善男子,众生若恳切发愿成就某一法,他的愿便产生了一种愿力,直入心中,成为种子,薰习于心,令起体用,把适当的因缘配合,使众生的愿,能现行成真的。

善男子,愿能否迅速成就,就要看愿力的强弱深浅、短暂持续、善恶净染、自私无私和是否与因果法相违了。

强的、深的、持续的、善的、净的、无私的、与因果法契合的愿,能迅速成就现行。

但是,弱的、浅的、短暂的、恶的、染的、自私的、与因果法相违的愿,就难以现行了。

善男子,愿从意生,若要愿力能使所愿之法现行,就非要锻炼自己的意力,使能起强而持续的愿不可了。

(四)以念诵引发心之大能

善男子,众生又能以念诵之法,薰习于心,令起体用,遂意之愿,使所欲的事物出现。

什么是念诵之法呢?

善男子,众生若持念佛或菩萨的名号或心咒,或把自己希冀之事,撮成精要之句,反覆念诵,专注不乱,持续不断,那么,意念便能深入心中,令心的造物大能,为意所转动,依意之愿,把所欲的事物,于不违业力因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