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减刑-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压上去的 那可是七十年代的工艺,酒瓶盖都是锈迹斑斑了,一看就是老货。

七八十年代,这濉溪大曲可随处可见,一般喝酒的人都喝过,那时候除了喝在代销点打来的散装地瓜酒,再上一个档次就是喝这个了,不过那个时候都是规规矩矩用粮食酿造的白酒,不像现在的许多白酒靠勾兑,工艺是进步了,味道和材料却不如以前地道。

看到这个酒,石明昌老师顿时勾起了回忆,当年他和李建国这些年轻的学生常常在学校的食堂里打两个菜,就在单身宿舍里喝这个,可惜现在是买不到以前这种口味的大曲酒了。

他高兴的说:“好东西,好东西,今天我们好好喝几杯。”这边话还没落音,厨房里夫人的话就传出来了:“建国,他现在身体不如以前,不能多喝的,晚上只许喝二两!”听着夫人这么说,老师脸上故作一副失望的神情,一边偷偷瞄着厨房里,自己找出一个开酒的扳子就把白酒打开了,美美的喝上了一口,那陈酒的火辣味顺着食道成一条线就这么下到胃里,他咂咂嘴一边回味,一边把酒瓶递给李建国,李建国于是也喝了一口,两个人于是偷偷的相视一笑,轻狂年少的感觉又回到了身上。

晚饭是在石明昌老师家里吃的,菜很丰盛,在夫人的严厉监督之下,石明昌老师只喝了三两酒,不过他还是十分高兴,毕竟还有一箱子酒摆在那里,这可是现在花钱都不好买的东西,在嗜酒的人眼里这可比其它东西要贵重得多。

酒没喝多,谈性正好,两个人吃过饭就在老师的书房里泡上一杯好茶聊了起来,主要就是聊了戴斌的案件,从李建国的口中, 老师知道了李建国与戴斌之间的交情,连声说,应该帮,应该帮,老朋友是越来越少了。老师是个文化人,对贪官那是恨之入骨,不过听了李建国的介绍,得知戴斌的经历,连说这个人倒算不上真正的贪官,我研究的案例多了,像他这样只因为一笔“落马”的官员倒是很少。

李建国把王律师收集到的证据都说了一遍,老师点点头说:“你找的这个律师不错,他找的证据不错,但说的也很现实,法律上的东西从学术角度来说,很多的解释都不同,到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判例不同就更多了,影响判决的因素也很多,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戴斌的处罚是偏重了,但要想把扳回来确实又艰难,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建国知道老师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帮助了,因为他毕竟只是学者,不是高官,虽然有些影响力,但也不足以能够影响一个已经生效判决数年的贪污受贿案件,于是就开始聊些其它的,问问老师现在有些什么爱好,闲暇时间在做什么。

老师兴奋的向李建国招招手说,你来看,你来看,我的博客,兴奋的像个小孩子。

李建国于是走到老师的身边,看着老师笔记本电脑上的画面,原来,老师现在在玩博客,级别还很高了,点击率很高。老师兴奋的说,我现在玩这个,以前写点东西在家里如果不发表的话都没人知道,现在想写了,无论多少,在网上一贴就出去了,咦,看的人还真多,我看啊,这是个普法的好方法啊,以前那些写的学术文章有什么用啊,写了就写了,都没人看,还是互联网这个平台好啊。

于是李建国拿起鼠标点了几篇文章看看,老师不但写了不少法律学术文章,还写了不少有关法律的杂文,老师兴奋的指着一篇文章说,这篇,很多报纸转载了,涉及的政府还专门上门和我沟通了。

李建国顿时脑海里一亮,如果把戴斌的事情写到网上,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关注。于是他郑重的对老师说:“老师,你帮我个忙,请你就戴斌这个事情写篇文章放到网上去看看能不能引起舆论的关注?”

第十一章 申诉案后的微妙 一百八十一、艰难曲折的申诉

石明昌老师顿时沉默了,搞学术的人对自己的名声极为看重,李建国的这个请求他不得不慎重考虑,因为这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为贪官在说话,是有悖于大多数人的好恶感的。但李建国提出来了,他也不好直接拒绝。思量再三,老师还是答应了,一是想自己不过只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评价这个案件,第二看在戴斌犯罪的情节不是那么恶劣的份上。李建国十分高兴,连连称谢。突然之间有了这么特别的方法,李建国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老师的家。

离开老师的家,李建国十分高兴的打通了王律师的电话,告诉了他这件事,王律师仔细问清楚了老师的姓名,说:“如果真的老师写了这篇文章的话,肯定会有好处的,他的名气摆在那里,一旦关注哪个案件,对原判机关或者当时的办理案件的领导都会有些压力的,不过,这方法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我看,另外还是要想想其它办法。”

王律师这话的弦外之音艰明显,那就是要找关系,可是李建国倒吸一口凉气,当初这案件是省纪委办的,要找关系的话,至少要找相当的领导,可是李建国现在虽然有些钱,但一直不在A省活动,最多有些旧识,也都最多混个处级干部什么的,哪里能有这样通天的路子呢?

李建国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看看戴斌有什么可以的路子,因为当年他能走到市长这一位置,在省里多少会有些关系的,布且关系到他自身的事情,找找人或许别人会给点面子,即使他自己关系找不到现在的省领导,至少以前他的同僚可以帮上说些话的。

于是,第二天,李建国就折回了东湖监狱。

可是戴斌丝毫不认为李建国这样做有什么用,按照他的思路,如果不是有影响的报纸关注,领导干部都不会有太多注意力的,以前他自己当市长的时候关注舆论也多半是秘书收集的报纸消息。李建国叹口气说:“戴斌不是我说你,你连头带尾被关了三年了,你可知道外面多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不是三年前的局面了,没有哪个领导不关注互联网上的舆论情况了,你可知道,因为网络舆论的力量,导致了收容遣送制度的结束。”

戴斌曾经当过市长,当然知道收容遣送是怎么回事,他在牢里也知道这件事,但毕竟都是报纸上的消息,不是很详细。于是李建国就把孙志刚事件的始末告诉戴斌,如果不是各大网站和论坛转载,仅仅《南方都市报》一家知名报纸的文章是难以起到这种效果的。

听了李建国的介绍,戴斌不禁感叹,自己在监狱里服刑,外面世界的变化是如此之快,真的,如李建国所说,如果不早点出去,自己真的是要成为一个废人了,不禁心里又燃起了一丝斗志。

但是李建国所说的要找关系,戴斌自己也没有什么路子,因为省级领导不是想找就找的,而且自己是个落马的市长,在位子上的时候,有的领导不是一条线上的都不会帮你多大的忙更何况现在。

听了戴斌的话,李建国也沉默了,两个人感觉到这条路是有些很难走的通的。不过李建国还是鼓励戴斌要振作一点,试了,或许不行,但不试,那肯定是一点机会都没有。有了李建国的鼓励,戴斌也不想李建国为自己的奔波的努力白费,表示一定要申诉一回。

回到号房里,戴斌不禁思前想后,原本因为失去减刑机会的他已经面对这种现实,可现在李建国这样的一出,让他原本淡定的心又开始渴望起来,特别是今天李建国说他已经脱离了社会让他感觉到有些恐惧,这种恐惧是真实的,如果真的和社会脱节了,确实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戴斌深深的感激着李建国,他根本没有想到李建国会对他的事情如此卖力的在奔走,不惜金钱和时间,相比而言,那些个在官场上处的朋友如今思量起来,真的还找不到可以派上用场的人,戴斌不是不认识能够接触到省领导的人,但是那些干部哪个不是要为自己仕途的进步想法设法在省领导面前表现,就和当初戴斌一样,哪里会有人帮自己出头去说话的,戴斌知道找这些官场上的旧识开了这个口也没用,还不如不开,省的讨没趣,事情到了关键的时候,还是要靠李建国这样真正的朋友,你在当市长的时候,他在外打拼不来依靠你,你落难的时候,他却出现在你面前为你奔走。但这也不是说官场中人就不讲感情,但大多数还是从仕连的角度出发为自己考虑的多些,这是官场中人惯性的思维,一辈子都在级别和职务上耗尽心血,无论是遇人处事,无论是工作业绩,都跳不出这个思维圈子。

石明昌教授的文章三天之后出炉了,李建国接到老师的电话立刻上网看了。老师文章的题目是:反腐一律从严有违立法本意。文章的名字一看就很特立独行,李建国在博客上看的时候就发现已经有网站和论坛开始转载了。老师不愧为刑法的专家,从戴斌受贿案中的几个从严的细节说明司法实践中一味理解从严而,没有执行好“宽严相济”的政策,而且以戴斌案件为例指出“五万元”定罪量刑的时候一味的只考虑客观因素,根本没有把犯罪主体的王观因素考虑进去。

为落马官员说话的文章自然是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的留言都是说要严惩贪官,说博主不应为贪官说话,不过有很大一部分有法律知识的人则认真留言,认为教授说的有在理之处。网络的特点就是有争议的帖子是最容易热起来的。李建国看了文章的第二天就发觉到这个文章的热度明显上升了,他不断的在网上翻看网民的留言,但心中不知道这样做能有什么效果。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建国立刻和王律师商量,以戴斌本人的名义开始向省高院提起申诉,省高院审判监督庭接到这一特殊的申诉后,鉴于互联网上的舆论,觉得不适应一口回绝,于是按程序开始上报到院里,高院几个领导之间也存在着争议,一时也答复不了。

面对这种结果,李建国和王律师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只有耐心的等,希望事情能够出现转机,不过按照他们的猜测,如果没有互联网上的那篇文章的话,多半这申诉早就驳回,明确说不会受理的了,谁也不愿去翻以前的帐,特别是这种案件多半是领导定过调子的事情,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谁会去碰呢?

难道李建国的努力就此白费了,戴斌依然要在牢里服满剩下的刑期。

事情的转机来自于一件批示,这个时候,原来A省的省委梅书记已经调任他省,现任的省委古书记来自于中央部委,在省委主要领导中属于年轻的干部。这件批示就是来自于古书记。

2003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年”。虽然网络舆论在2003年之前就已存在,但在这一年,中国的网民看到了自己通过网络舆论改变事件进程的力量,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开始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戴斌受贿案这件旧事在互联网上被翻出之后,在A省也受到了关注,有关方面就把这条信也放在舆情简报中,送呈了省委领导阅,不知怎么,古书记对这条信息有了兴趣,后来高院的人分析,也许是因为古书记曾经有过法律方面履历的缘故,但不管怎样,引起了他的关注,戴斌的申诉案件就有了一丝转机。

古书记的批示很简单:阅,请将此案情况整理报我。

省委书记的批示落实之后,很快就反应到了相关部门,省高院也知道这件事情,于是就把当事人戴斌正在申诉的情况也加进案件的汇报材料里面去了。不久,古书记在案件汇报材料上做了批示,舆情监督有利于法治建设,请高院认真研究此案,并保障当事人行使申诉的权力。

这一批示转到省高院之后,省高院的领导于是就要求审判监督庭落实这一批示精神。落实省委书记的批示精神是一项政治任务,但是如何落实,这里面倒是很难去操作的,首先领导批示里并没有对案件是否再审提出具体意见,也未对案件原先判决提出意见,这就很难掌握了,并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当初主持查处清水市腐败大案的省纪委书记冷冰现在还在A省 任省委副书记如果对过去翻案,那恐怕有些不妥,谁也不愿意为了一个过去的案件,一位落马的官员搭上自己未来的仕途,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僵住了。

戴斌虽然找不着人帮自己到省领导那里说话,但是要找人打听消也还是可以的,他通过王律师和李建国联系上以前交好的一些人,把这里面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一开始听说省委书记有了批示,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后来又出现了这种情况,也没辙啊,谁愿意帮你呢。

按照常理,这事情估计就这么拖着,最后估计要是省委那边追问的话,可能也就一番官话,汇报上去,还是坚持原判。不过这倒也是就从证据的角度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来说,原判虽然重了,但也没错,坚持原判也符合道理,要是改判轻点也没错,也符合法律,关键是要有人为戴斌说话,可这冷冰还在省委副书记的位置上,谁去碰这个钉子呢,谁也不会,谁也不愿,更不会有人傻乎乎的到冷书记那里去问这事该怎么办。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可复制,讲的都是机缘,各种条件综合在一起才落得一个最后的结果,就像当和戴斌被判刑10年一样,如果摆在现时,这几年受贿案的案值越来越高,再来看戴斌这样只受了80万还没用的官员判刑10年的话觉得判的很重,可当时清水市腐败案案发之后,省委严惩的调子定在那里,这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同样,今天戴斌申诉也是个机缘,如果不是李建国执意要帮戴斌,而且李建国又恰巧与法律权威石明昌交好,而怡怡省委书记又很巧合的对这起案件感兴趣,让原本一件不可能的任务走到了这个程度,不得不说这是机缘。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再起死回生的话,那可能就更算是机缘中的机缘了。

这时候,有个与戴斌很有关系的人有些坐不住了,他考虑了很长时间,帮,还是不帮,如果要帮,该怎么帮?

这个人就是戴斌在清水市的搭档,原清水市市委书记宋之杰,刚刚从副省长的职位上提拔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宋之杰。

当年宋之杰和戴斌搭班子的时候,对戴斌在经济建设方面上的能力是很看重的,也相信戴斌的政治素质,但他压根没想到调查李有成,最后把戴斌给套了进来,对这件事情,他感到非常的痛心,当时他一直以为如果自己离开清水市,接自己位子的很有可能就是戴斌,而最后却进了牢房。宋之杰还有一点很痛心,戴斌

并不是一开始就和李有成搅在一块儿的,如果当时自己要多提醒,多敲打的话,说不定今天又是另外一种情形。

按理说,级别越高的干部心应该越硬,不然处理事情哪里能够果断坚决,处理干部哪里能下得了手,但宋之杰并不这么认为,高官也是人,该心狠的时候就得心狠,〖TXT小说下载:。。〗但该讲感情的时候就该讲感情,政治它毕竟还是人类的政治,不是机械的政治,是人就有感情。宋之杰不但可惜戴斌是个人才,而且有了这一点点的歉疚,他就不能对戴斌今天的事情无动于衷,而且戴斌申诉的事情又是他分管的范围,政法委书记就是分管司法这一块的,就算他想回避一下都没办法回避。

但是作为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工作上不能循私情他是知道的,也是他的原刚,而且他也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冷冰副书记是当年查办清水市腐败案的领导,现在在班子里又是副书记,如果冷书记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坚持当年的看法,那么戴斌的申诉自然就通不过,自己既不便找冷冰疏通这件事情,也不便主张同意戴斌的申诉,这确实很头痛。

省委副书记冷冰虽然现在既不分管政法也不分管纪检,但古书记在戴斌案件情况上有批示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批示的复印件他也看了,古书记那龙飞风舞的字他看了又看,不过他始终没有猜透古书记批示中的含义,省委书记的批示不是随便批示的,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他刚来,是不是知道这个案件当初是我主抓的,批示了这个案件来看看我的态度,能不能和他保持一致,或许没那么复杂,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呢?

对于戴斌,他的印象没有那么恶劣,一是因为在查处戴斌的时候,戴斌的态度很好,而且只查出那么一笔受贿,相对于其他干部来说,是很不错的了;二是戴斌在清水市当市长的时候政绩还不错,清水市发展的也很好,能力还是不错的;三是戴斌的爱人林燕妮当时在省纪委工作,冷冰刚来A省工作时候并没有多少熟人,对纪委的同志也就看重些,也就对戴斌没那么坏的印象了。当时他也曾考虑过从轻处理戴斌,但整个清水市腐败案件牵涉的干部太多,如果从轻处理了戴斌,那么其他的人就不好办了,这个意见他也和当时的省委梅书记交换过,最后还是痛下决心都从重处理,要用清水市腐败大案为全省干部敲个警钟。所以现在对于戴斌申诉的问题他并不是很计较,因为只是个别人,不是否定整个案件的查处。现在的关键点不是让戴斌改不改判 而是古书记对这个案件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意思。

冷冰决定不过问,不表态,静观其变。

这几方的沉默,让戴斌申诉的结局显得扑朔迷离。

第十一章 申诉案后的微妙 一百八十二、戴斌改判有了希望

但是省高院的算盘还是打错了,见省高院迟迟没有回音,省委办公厅督查室就古书记这一批示,给省高院下了督办单,而且抄送了省委政法委。

省高院这下再也装不下去了,于是就又想出了主意要踢皮球,高院领导跑到省委政法委这里,向宋之杰汇报这一案件,说是这个案件当初是省纪委办的,现在古书记批示了,是不是政法委牵个头,请纪委和检察院大家碰个头,然后再定。

宋乏杰正等着这个机会送上门来了,不过他心里有数,就是这三家碰头,大家伙儿也不清楚该怎么办,自己当初是清水市委书记,也要避嫌,也不可以上会主导大家的思路,而且一旦自己参加了,必然会引起冷冰的注意,对班子团结不利,于是他给高院领导出了个主意,让他邀请一些法律专家,特别是写这个文章的石明昌教授,还有戴斌聘请的律师,然后再请检察院、纪委的同志参加,就这个特殊的个案开个研讨会,这样可以听听多方意见,而且在会上也可以探探检察院和纪委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然后再做决定,或者把研讨会的成果先报到省委督办室去,这样也有进退。

宋之杰的这番意见,高院领导觉得很不错,更重要的是这个主意是宋之杰出的,他是省委常委,即使这步走的不妙,后面算是有人撑着,不会怪到自己头上的。这就是一种官场哲学,凡是领导定过的事情,无论对错,最好不要擅自去推翻;没有把握的事情,最好向领导报告,请领导定夺,这样错了祸不及自身。

有了宋之杰的一句话,高院很快就见了行动以探讨的名义开了个征求意见会,由于石明昌教授和王律师的参加,这个探讨会最后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石明昌是国内知名的刑法学权威,就是省高院和省检察院里都有不少他的门生,老师说话,学生就是面子上也得顾着点。王律师也是省内著名的律师,名气摆在这里,话也就说的响些,简直等于替戴斌提前做了一次辩护。与之相反的,省高院和原审法院、省检察院和原起诉的检察院还有省纪委参加的同志。大都发言的时候避实就虚,少数的坚持是原判没错误,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这不光光是法院的面子,也是法律的面子。

研讨会最后的成果。基本上就是石明昌教授的观点和国内法律界对受贿罪量刑的普遍观点,就是对受贿罪定罪量刑时,不能死抠受贿数额,必须根据受贿行为的不同情节,作出正确的裁决。应考虑受贿的手段;受贿的次数;受贿犯罪造成的后果;受贿的对象:受贿人的主观恶性和犯罪后的表现等等。

而且对于戴斌这个个案。在认定自首以及事先戴斌并未谋定收受贿赂。与为李有成获取利益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了很大的争议,按照王律师的观点,甚至对戴斌是否构成受贿罪都有值得争议的地方。

省高院在探讨会结束之后,综合各方意见,把戴斌案件在法律上的争议写的是针锋相对,扑朔迷离,以表示高院正在积极落实古书记的批示精神,不是没有及时保障申诉人的权利,而是这个案件太难审了,把这个算作批示办理情况,报到省委督查室,算是给省委督查室一个交代。

过了十几天,古书记为何对戴斌这个案件进行批示的原因终于揭晓了,原来只是一个引子。十几天后,省委常委们在古书记的带领下,邀请了石明昌教授和省内另外一名在全国有影响的法律权威,为省委常委们开了一堂法律讲座,在讲座开始之前,古书记在开场白里向各位常委道出了他的想法,那就是要在领导干部当中倡导三学,一是学政治,要永葆政治正场,不断更新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要学法律,领导干部要依法执政,带头依法办事;三是要学经济,领导干部要懂经济,会抓经济建设。说完之后,他就拿戴斌这个案件作为了例子,古书记说,我当初看到石教授写的文章正好是说我们省的事情,干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