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等待哈佛-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始写的报告;到1983年8月;一直反复研究。当时的民办大学不能承认学历;我还请了清华、北大、人大三个学校的第一把手支持我;当时我是人大代表;大家都签名支持。后来教育部经过研究;答复是:甭说他们三个人支持你办民办大学;就是他们自己出来办也不能批;哪个出来办分校都可以;个人出来就不能承认。

这个事情就黄了;花了一年半时间。我垂头丧气;当时我家前面一个楼;正好是海淀区委书记贾春旺的家,后来就是北京市委副书记。既然民办不行;那么我们来个区办;行不行?我就去找他;正好是礼拜天下午;我就跟他说办一个大学;他说行。我很快就写一个报告给他;他看了还可以;打出来以后;他签字;让区长也签字;我就让清华大学的领导也签字;我也签字;现在不叫民办;叫区办;海淀区主办;清华、北大协助。但是呢;换汤不换药;就是学生自费上学;不包分配。这个自费;就把民办包括进去了;就是不要国家出钱;这样就把报告书拿出去;这样一开始批的名义是海淀区主办。在这个情况下;借这个壳才能把这件事情办起来。当时我们清华的人说;国家给清华大学那么多钱;办起来都很困难;你小子这么点钱;办什么大学?钱给了你;你怎么花;你报账都报不出来;哪里那么容易?我和教育部部长、北京市委领导谈,都觉得我很有道理;到最后要签字的时候;他们就说;这个太难为你了;几十块钱就这样办大学?!

张您当时多大年纪?有没有风险意识?

傅正泰49岁。我当时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工资也就100块钱。热情可嘉;方向是对头的;但是这个事情太玄了!所以,当时保留了我清华的编制;不行就回来;我仍然是清华的老师;这是他们的好意。半年后;这个学校已经办起来了;不会垮下来了。清华大学就找我来了;说你现在已经稳定了;没有垮台的问题了;你是不是可以调走了?到了那个时候呢;我本人的想法变化了。我发现清华大学教授的头衔有用;如果我跟人说我是清华的教授,又是海淀走读大学的校长;人家马上相信,认为你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得特别透彻。于是,我就不肯走了;他说那怎么办呢?我说;交点钱吧。我交了10万块钱;这样就太平了。这样呢;到现在我领工资仍然领清华大学的工资。

张现在的外部环境对您来说非常有利。大家谈起海大都说,它沾了两头的光,既享受了体制内的优势,又具有体制外的优势,当然发展得好。

傅正泰说我们不是民办大学;因为一开始是以区办的形式办起来的;如果不是这样;根本不可能办起来。只有用这样的因素;取得了时间的机会;向世人证明;民办还是行的;这样以后才有人敢做。要是没人开头;谁也不敢。

张那个时候中华社会大学办起来了吧?他们比海大早。

傅正泰那个时候中华社会大学办起来了,但国家不承认学历。海大国家是承认的;除了国家不给钱;其他的都一样。中华社会大学叫大学;台湾叫补习班;台湾不承认学历就是补习班;不承认就要自考;不能给文凭。海大在成立的时候就承认学历;和其他公办学校一样;但是是民办的。因为没有人相信我能办起来;都觉得我有道理;但是要办却没有钱。当时清华、北大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是因为谁都不信;海淀当时也拿不出钱。这个事是我自己办起来的;是自筹资金。所以说海大不是民办的,也有道理;当时是区办;实际上就是民办。

“海大的发展证明,民办公助是个好办法”

张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海淀有补贴;补贴得不大;主要是靠民办。这样就有了一个新的办学体制;就是“国家承认学历;学生自费上学;不包分配;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

傅正泰第一,国家承认学历;除了承认学历没有别的责任;第二,学生自费上学;不包分配;第三,学校民办公助、以学养学、面向社会。与其他民办学校不同的地方就是民办公助。什么叫民办?比如,2001年学校的总收入1。42个亿;其中1。38亿是学生交的钱;政府补贴400万;占3%;2002年学校总收入1。94亿;其中;学生交的钱是1。87亿;政府补贴500万。就是“助”的比例非常小;总体是“办”。办就是办;助就是助。给多少钱;给的多是对的;给的少也是对的;你和领导关系好;跑得勤快;给的钱就多;你和领导不好;跑得不勤快;给的就少。和一般民办大学不同;他们是一点“助”都没有;我们是有“助”;但是“助”的比例非常小。

1984年国家承认学历。公办不交学费;包分配;海大完全不同;所以都是我借钱盖出来的。教学楼是借钱盖的;开始的校舍是租的;政府不给钱;办的问题都是自己解决;我最多时欠人2300万元。海淀老师的编制;是挂在海淀区人事局;一旦垮台了;给老师安排;有利于外面的人才来海大工作,其实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有心里上的安慰。教师有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学历;所以;民办公助是个好办法;政府不能完全不管;政府有时候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以前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办大学;政府完全不管是不行的。我采取这样的方式和体制比其他的民办要强;我们也确实是民办;后来也承认是民办;但我们这个体制比纯民办优越;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发展;与体制有关。既使民办;国家也不是完全不管。公办要吸收民办的优点;政府应该多加照顾民办。

学校采取了以学养学、滚动发展的办法;不仅培养了大批学生;而且建设了校舍;有了很大的发展。去年招收新生;有102个专业;招收4876个人;在全北京占很大的比重。民办大学办起来是很困难的;时刻感受到财政上的压力。家长送子女来上学;对学费很容易接受;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培养真才实学。咱们把孩子耽误了,咱们就完了。因而学校对自己的专业设置很有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所以我们觉得民办有内在的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海大最突出的特点;讲是讲不包分配;但是学生的就业率非常高。1999年我们毕业了1001个学生;就业率94%;在全北京市高校排名第五;2001年毕业了1201名学生;就业率99。08%;排名第三;除了警察就是我们;2002年我们毕业了2576人;就业率99。3%;就是2576人,当中只有13个人没有和单位签约。

我们这个学校是专科。考不上本科的;就上专科;都是没有地方去;学生才到这里来。经过学校三年的培养;不仅超过了北京学校的专科生;而且超过了北京学校的本科生。从这里面看民办高等教育;一开始是被动的;中国人多;国家底子薄;现在看民办有民办的优点;有公办达不到的优点。美国最好的大学是私立;日本也是。而且;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教育家;也是民办教育家;比如孔夫子、孟子;所以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开始的时候,学校的就业率怎么样?

傅正泰高教局口头上的协议;他们不管海大的专业设置;那个时候不统计就业率;学校办什么专业也没有人管我;你要办就办。但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分不出去,他就要管了;结果我都分出去了;所以他就不管。

第二部分“专业大户”傅正泰(2)

“一定得把要求吃透,才能培养出合适的人才来”

张我知道海大的专业设置都是应用型的;民办大学的专业都非常实用;紧贴市场,海大与其他的民办学校有什么区别?

傅正泰海大的发展成熟在于;第一民办;第二大力发展国家实用教育。刚才我讲了;大学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专科毕业生不好就业;所以要求深入研究;为什么专科生不好就业?经过我们深入研究;不是社会不需要人;是学校没有办好。高等学校办专科;不是真正培养人才;是他们的人多了;所以需要办专科;不是社会需要办什么,而是他们有什么办什么。本科生四年;专科两年;理论学得不够;专业不对口;学生当然不好分配。所以不是社会不需要;是专科要适合社会需要。北大出来开机器是不对的;社会不需要人开机器也是不对的。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你现在是要结合社会需要去培养人;首先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的需要;然后是你要培养什么层次的人。

海大有好多专业和外校都是一样;但是培养的人不一样。比如海大有生物工程专业;清华、北大也有生物工程专业;清华、北大是培养理论性、开发性人才;海大作为三年的专科是培养实验型人才。比如清华、北方交大都有工民建专业;培养实用性人才,海大培养施工性人才。

清华培养思考型人才;但海大的学生不是工匠;他也有理论。他学习三年;虽然是专科;但还是有理论;侧重技术的应用;而不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思想都不对;整个中国都推崇研究性。所以应用不等于没有理论;应用也需要发展理论;在实际中应用、发展;把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

假如我们提办“中国的哈佛”;需要相当多的积累;对我们各方面的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可能一天变为“中国的哈佛”;连北京大学100多年的历史;它也不敢说它是“中国的哈佛”;这需要相当多时间的积累。斯坦福大学办了100多年;它发展的时间,也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这是长跑;需要相当多时间的积累。在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经过三年培养;肯定不行。我们的学生;同样的条件;也不可能跟清华、北大一样。一定要客观地、非常认真地分析。

张海大是怎样使它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适合社会的需要?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上有哪些特色?

傅正泰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要;要达到高的就业率;就必须和社会配合得很紧密才行。我们有四方面的考虑:第一,深入研究北京市经济发展的走向、战略方向。经过深入研究;北京的优点是什么呢?科研机关多;高等学校多;人才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优势。北京把高新技术作为战略目标;主要靠科学家,但是需要大量技术应用人才;我们把培养高新技术的应用人才作为我们的专业方向。

我在清华搞研究的时候;很多教授很苦恼;中国的半导体起步不晚;但是没几年就落后了。后来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日本比我们起步晚;但是他们在半导体方面办了一个专科;有两三百人;专家有了助手;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它开始还是在实验室;马上就发展为工业化。我印象特别深刻。所以1996年后;我们设置了软件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专业;到了2001年;新专业就是信息安全、科技成果转让;到了2002年;为了支持北京市发展;设置了纳米技术专业。其他学校没有这些专业;因为没有我们反应快。所以北京市副市长说,你真快;北京要什么;你就有什么。今年我们的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很多单位都需要。

第二;高等学校设置专业难。你在这里学习好几年;你怎么知道三年之后要什么;这个问题很难说。我们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的就业形式;来推究北京以后的需要;通过他们来看北京以后需要什么,像国际贸易、经济保险、广告,还有服务业等等。

第三;注重与实际有关的人才培养。比如;社区建设与管理、家政;本来很简单;但现在发现这个工作特别需要人才。几个月前;北京有一个网吧失火。原来纵火的孩子父母离异;没有人管;就吸毒;这样的孩子放了火有人管;没有放火怎么办?因此需要有社会人员管。一查;北京有2000多个这样的孩子;因此一定要考虑到社会的切身需要;现在有好多人没有事干;有好多事情没有人干。

第四;非常重视国家政策拉动的重点领域;例如,建筑业、旅游业、信息专业;你拉;我就动;你需要;我就有。例如空调等专业的设置。

第五,要研究北京的特点。北京有很高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设置了艺术和传统产业。例如,文化的介绍和保护;舞蹈、美术、形象设计等等。要花很大的功夫研究经济往哪里发展;根据需要来设置专业;定位要对;要把应用人才的要求吃透了才行;你才能培养这种人;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来培养人才。

1996年我看到北京建了很多房;觉得物业管理是一个大问题;于是就设置了物业管理专业。开始;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三部分;一是房屋建筑;二是工程;三是电气设备。等到办起来了;发现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原来物业管理要求的是服务型人才;要有良好的素质;能够和客户搞好关系;保证公司的声誉;还要学会炒作房地产。真正设备坏了;是请专业人士来维修;所以我赶快调整专业计划。你不能够凭你的想象;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你要闹明白。

我们从1984年开始办学;就办了秘书专业;经过10多年的研究;对秘书的工作吃透了。秘书工作主要是两部分;办事和办文。办文主要是应用文的写作;写的是首长的想法;而不是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办文;就是把领导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好是能够添枝加叶。至于办事;过去的大学里都是不讲的;都是按照学科来发挥专业;要求自己摸索。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一个人的印象非常好;那个人就是平儿;是王熙凤的秘书;非常会办事。平儿这样的办事能力;不仅贾府需要;社会也需要;我们秘书专业就要培养这样的人;不是你不教他就会。书里讲到探春理家那一回,她妈为了她舅舅死了;要求多给些钱;她不肯;最后被闹得哭了。后来还是平儿出来,几句话很婉转;大家一听就懂了,当即就把事情摆平了。

这些不经过老师教,行吗?再举一个平儿的例子。家里出事了;人都不在。在这个节骨眼上;平儿带着小姑娘跑了;结果贾链回来;对她非常感谢;要把她扶正。《红楼梦》里的人都是往下降;只有她是向上升。你现在要跟学生点到这些问题;学生要体会;至于他功夫能学到多高;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红楼梦》里林黛玉就不会办事;尽管她非常聪明;每次只要她一搀合;就闹得别人不舒服;最后弄得不欢而散。为什么林黛玉做不了贾府的媳妇?她所学的和实际脱节呀!所以,虽然专业设置对了;但要研究分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受社会欢迎。

张听说海大还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这个专家委员会是不是对教学大纲进行设置、评估?

傅正泰海大的每个专业都成立了行业专家委员会,由业界人士、行业专家、用人单位负责人及专业教师组成,负责制订、修改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培训。首先是专业的定位,然后定位需要的是什么素质的人。实际上就是把这个专业搞透彻,根据专业需要的水平制订大纲,然后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因为专家的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所以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能帮助学校解决很多办学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机制不仅保证了学校教学紧跟社会发展,同时还开拓了行业领域。这在北京的民办高校中只有很少学校能达到,其他民办高校对这个重要性没有真正理。

“我现在最忧虑的是海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张据说当初在海大“升本”问题上,教育部有过争论。当时的教育部长陈至立认为“本科院校不缺排尾,专科院校缺排头”。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傅正泰教育部对海大“升本”有争议;不是因为海大的办学能力;而是办学设施、办学场地不达标。“升本”有个标准,起码400亩地,多少间房子。但是北京对学校用地争得非常厉害;专家说地太散了;虽然地够;但是运用的能力不够。不管怎么说;海大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不能只看这方面;不看那方面;所以投票的时候多数通过。

外地是有钱就可以把房盖起来;北京是有钱也盖不起来。在海大“升本”问题上,最后他们讨论;也觉得很有难处。部长当时有疑虑;觉得海大升为本科;会失去它专科的特色;意思是说本科院校不缺排头;专科缺排头。我表态说,我把专科一样抓好。为什么要“升本”呢?因为专科学生毕业后;强烈要求续本。我这帮学生;在高中都不知道要抓紧;要不怎么只考300多分呢?但是学校三年你把他管过来了,他又觉得不够学了,非要“升本”。(笑)

张海大自办学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面对目前国内民办高教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海大的危机感来自哪里?还有海大的产权归属问题,您是如何考虑的呢?

傅正泰我现在特别能理解康熙皇帝晚年的心境,“活着时知道怎么办,死了怎么办?”我现在最忧虑的是海大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问题,不能我不办了,就变成了公办。海大未来的掌门人应该推选有能力的人。我很佩服哈佛,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依然发展得很好,我非常希望有一天到美国考察,看看人家是怎么办的。假如有一天上面安排个人来,改变了海大的办学方向,说实话我很担心这样的变质。

当初贾春旺当海淀区长时是海大的董事长,保证了我办学时不受干扰。到第二届董事会时,董事都是一些“大官”,为海大的发展撑起了“保护伞”,现在急了还是管用。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以后海大到底怎么保持持续发展?说到股份制,本人没兴趣,但没股份说话又不管用。

北京的民办学校中,听说办得好好的就被“接管”了,海大有可能面临这样的现实——“接管”。假如上面不尊重海大的意愿,又怎么办?国有资产都可能流失,何况民办的!海大现有资产3个亿,校长薪水高,确实是块“肥肉”。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一套正确的体制,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部分“专业大户”傅正泰(3)

【海大大事记】

1984年3月6日,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同意海淀区政府试办海淀走读大学,傅正泰任校长。9月20日,举行开学典礼。

1987年8月,海大按年级设教学点改为按学科设教学点,形成学科体制,向正规化办学迈出重要一步。

1990年12月,海大成立培训部,以招收高考落榜学生为主。

1992年,海大4个学院,计划内招收18个专业,在校生1119人;10月,培训部改称培训学院。

1994年9月,海大成立校务委员会,标志着学校建设向正规化迈出重要一步。

1995年5月,海大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996年3月,李岚清副总理到海大视察,对海大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同意海大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

1997年8月,海大计划内招收新生1150名,创历史最高记录。

1998年9月,海大成立城南分校。

1999年,海大实行扩大招生。当年计划内招收2557人,计划外招生1800多人,办学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年,海大在海淀区永丰乡征地100亩,扩建为城北校区;用1。3亿多元在廊坊东方大学城购买250亩校园和8。5万平方米校舍,建立京南分校。

同年,海大在校学生超过1万人;计划外招收的高教自考在校生总数也接近万人。海大的办学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2年7月,在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傅正泰校长作为8名发言代表中唯一的高职院校代表,作了《面向市场,做大做强》的发言。

1999年至2002年,海大录取的大学新生,连续四年占北京当年考生总数的1/12;从当初的8个专业,发展到12个学院,110多个专业;从282人,发展到2。48万人。

2002年1月10日,北京市政府向教育部发出《关于申请批准海淀走读大学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函》,认为海大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已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学历教育的办学标准”,现申请批准海大实施本科学历教育。

同年7月,教育部、劳动保障部、经贸委三个部委联合授予海大“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出《关于同意建立北京城市学院的通知》,决定撤销海大的建制,成立北京城市学院。并明确规定,北京城市学院系民办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可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同年6月6日,海大正式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并举行揭牌仪式。海大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这是海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它完成了专科时期的历史使命,进入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新时期。

【正泰论剑】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宏观上确实存在着两个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一,国家财力难以适应。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如果大规模扩大高等教育,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其二,社会是否需要这么多大学毕业生?现在的专科生已不好就业,再扩大规模,wωw奇書网会不会造成新的失业。这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正确解决这两个问题,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海淀走读大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创办海淀走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发展高等教育的新经验。

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开创民办高等教育的先河

在体制的内在推动下,努力提高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