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有几个灵魂-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我们诿过于人,也就等于承认了“我的幸福快乐与否,是操于别人之手的”。别人好,我才能幸福快乐,别人不好,我就只好愤怒或者抑郁。而别人怎么做,归根到底是由别人决定的,你虽然可以施加少许影响,但是不可能完全让别人按你希望的方式对待你。这样,你的幸福快乐在别人手上,你只好在别人那里得到。

你也许可以把幸福快乐抢过来,就像那些脾气很大的人一样。他们的潜台词是“你们必须对我好”,可是越是这样,别人在心里越是不满,即使对你好也是表面的。

你也许可以把幸福快乐骗过来,像花花公子一样,但是即使你成功地骗了别人,你却骗不了自己:在你自己的心中,会有一个子人格说“你这个人不怎么样”。

你也许可以乞求别人,就像那些抑郁悲伤的“伤心女孩”。你把自己弄得很惨,以求别人的冷惜。这是很苦的事情,时间久了,别人就烦了。你只好像琼瑶小说中的某些女孩一样,要么闹自杀,要么发疯,才能得到别人的怜惜。

你也可能失望了,不相信能得到幸福快乐,于是回避别人、回避生活,你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这都是因为你把幸福快乐交到了别人手中。

如果我们把责任担负起来,反求诸己;如果我们对自己说,“我是不是幸福,说到底还是看我自己怎么想、怎么做”,你就有了主动权。你既然过去自己能让自己不愉快,现在就能让自己快乐。

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我们做不了主;但是我们自己怎么想怎么做,至少我们还是可以做八分主的。

所以聪明人,比如孔子,就建议大家“反求诸己”,不要把这理解为一种“自我牺牲”,这实际上是一种快乐秘诀。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爱邻如己”,这一点很简单,只不过我们要做一点澄清。过去大家以为这句话的重点是让我们“爱邻”,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基础,就是爱己。爱自己,才可以爱别人。

爱自己,在我们的人格意象分解中,就是让所有的子人格相亲相爱。这是—切心理咨询的基础。

第五节 朋友关系与人格意象分解咨询

民间有一个说法,两个人要成为朋友,一定要“有缘”。这个观点和西方社会心理学有所不同。比如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会说,“两个人之间住的比较近,有邻近性,就会增加成为朋友的概率”。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邻近性只是交朋友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充分的条件。如果没有“缘分”,即使是很近也没有用;如果有缘分,即使很远也不要紧。也就是俗话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缘”是什么呢,没有定义。不过,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缘就是两个人有相似的或相同的子人格”。

相似的子人格的存在,使两个人的相互了解更容易。因为我只要体会一下我内心中对应的子人格,就可以大致知道对方的情绪感受。如果两个人之间完全没有相似的子人格,这一点就很难做到。有缘的双方互相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心心相印”,而没有缘的就很难达到。相似的子人格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使两个人“知音”。

我们说过,在一个人内部,相似的心理经验相互吸引,在人与人之间,相似的心理经验也一样是相互吸引。当我们在别人身上发现了和自己相似的心理特质,我们会感到一种吸引力,使我们对对方产生好感,从而和他结交为朋友。这就是所谓的“缘分”。看着这个朋友,我们仿佛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我们爱自己就会爱朋友。

有的时候,我们身上有一个自己也不喜欢的子人格,而身边另一个人身上刚好也有这样一个。我们会对他很讨厌、生气,他就像一个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脸上的疤痕。我们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这个人。

如果一个人和我们毫无相似的子人格,我们对他就会“没有感觉”,我们觉得他的生活和我们没有关系。虽然我们可以为了功利的目的和他交往,但是我们的心里对他很少会关心。

如果明友发生矛盾,解决的要点是发现和矛盾有关的子人格。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

她和另一个女孩是好明友,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一次为了小误会,两小人吵了一架。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都有些烦躁,都说了伤人的话。事后,她很后悔,也想道个歉,重归于好。但是她说是因为女孩子的傲气和小气没有这样做。另一个女孩随即出差了一段时间,再见面都有些尴尬不自然,于是互相回避。她不希望这样,想主动道歉并与她和好。

如果从人格意象分解来说,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个过程中,这个女孩的哪些子人格“出场”了。我可以发现,她似乎有两个成对的子人格:一个是非常重视朋友的她,这个她为了保持友谊宁愿道歉和让步。我感觉这个子人格是一个委曲求全的性格,很怕得罪朋友。另一个子人格则是吵架时的她,我感觉那是一个愤怒的她,比较独立,不怕得罪朋友。

我估计她就是我常见的那种女孩,平时委曲求全,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伤害别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自己的愿望总是放在第二位。天长日久,她心里就积聚了很多的委屈和不满,但是这个子人格是不允许自己发泄和表达这些不满的。

在吵架的时候,另一个子人格出现了。与其说是“失言”而说出了伤人的话,不如说是这个愤怒的子人格借机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些吵架时的话正是平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事后,委曲求全的子人格担心了,怕愤怒的子人格得罪了朋友,于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主动道歉来解决矛盾。

尴尬和不自然,是内在矛盾的表现,一个子人格想道歉和好,而另一个子人格不愿意这样做,委曲求全的子人格也害怕自己会暴露出自己的另一个子人格,怕被朋友看出自己内心中的那个不愿意道歉的自己,不满甚至愤怒的自己。

归根结底,她的人际冲突是内部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冲突,“委曲求全者”对自己的“愤怒者”不满,认为她太容易得罪人。而“愤怒者”也对“委曲求全者”不满,认为她太没有自尊了。但是,有“委曲求全者”的存在,就必然会有“愤怒者”,因为委曲求全的行为,正是积聚怨气、不满和愤怒的原因。而这样“愤怒者”的爆发就会很过度,这过度的行为;也更会使“委曲求全者”更为内疚,从而加强了她以后的委曲求全行为。这就是一个双方互相强化的恶性循环,这就是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模式。

要解决这个冲突,我们首先要让她内心中这两个子人格相互理解。让“愤怒者”体谅“委曲求全者”的胆小,理解她的渴望友谊,而且教她敢于表达自己;反过来,让“委曲求全者”肯定“愤怒者”的勇气和独立性,但是在“愤怒者”和别人争吵的时候,帮助她能把话说得委婉些,能帮助她对别人多一些体谅和理解。这样,双方的优点可以互相辅助,而缺点可以互相弥补,她的人际交往就可以大为改善,即不需要过分委曲求全,也不会在一怒之下,对朋友说出太伤人的话来。即使“委曲求全者”偶尔有过分委曲求全的行为,由于有体谅,“愤怒者”也不会对“委曲求全者”太愤怒,“愤怒者”的不满少了,爆发的时候就不会行为太过分。即使“愤怒者”偶尔爆发过度,“委屈求全者”理解她,也不会有太多的内疚感,不会因此太过分的道歉,可以让这个事情过去就算了。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减弱甚至可能终止。在终止后,“委曲求全者”就可以变成“合理让步者”,而“愤怒者”就可以变成“自我坚持者”。在需要让步的时候,她的“委曲求全者”负责让步;在需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时,“自我坚持者”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意见,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这样,她的人际关系就得到了完全的改变。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我们可以让她想像出这两个子人格,清晰的想象她们的外貌、服饰和性格,并且找到她们的名字:(我刚才叫他们“委屈求全者”和“愤怒者”,只是我给她们起的名字,对每一个人来说,他的子人格会有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她想象这两个子人格对话,并想像一个心理学家在调节她们的冲突,心理学家在帮助她们互相理解,要求双方能听进去对方的话,肯定对方的长处,不要攻击和过分的批评对方的缺点。这样,双方的相互理解就可以逐步建立。

当她自己内心中的矛盾解决后,再解决生活中她与朋友的矛盾就很简单了。原则是一样的,不要过分委曲求全,也学会在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时候不要说过头的伤人的话,而是用较平静的态度说出自己的不满心情。这样,人际关系问题自然可以改善。

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

第六节 婚姻恋爱与人格意象分解咨询

在恋爱和婚姻咨询中,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用来预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程度,预测可以非常准确,以至于在旁观者看来可以用“料事如神”来形容。

而实际上,这个预测并不困难。

我们只需要看一看双方的子人格都有哪些,就可以对他们的关系有很多了解。 我们知道,每一个男子的子人格中,必定有一些女性的子人格;相反每一个女子的子人格中,也必定有一些男性的子人格。

在人们和异性交往的时候,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是他们了解异性的媒介。在人们选择恋人或者配偶的时候,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也是范本。

因此,我们了解了一个人心中的异性子人格,也就很容易知道他需要的、爱的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异性。

如果一个人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和某个人相似,而那个人心中的某个异性子人格也刚好和这个人相似,双方就有一种特殊的“缘”,我们或可以称为“情缘”。

假如一个人的恋人和他自己心中的任何一个异性子人格之间都没有相似之处,他会对这个恋人“没有感觉”,他也很难理解对方心里的感受。他们的交往会非常困难,时常会相互误会。在感觉上,他们会得到一个结论,“我们之间没有缘”。这样的恋爱或者婚姻不是不能成功,只不过要想成功,需要双方付出很大的努力。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样的恋爱或婚姻往往会以分手告终。

我们也许会很奇怪,既然双方没有缘,为什么他们又能够成为恋人甚至夫妻呢?

两个人能在一起,必定是有一种力量,“情缘”是两个人婚恋中最重要的力量,仿佛是月老的红线。但是,除了这个力量外,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力量,其他的线可以把两个人暂时联系到一起的。

一种是外在的“金线”把双方联系到了一起。他们在恋爱结婚的时候,没有根据自己心里的感觉去选择,而是看中了对方的外在的一些条件,比如,看中了对方有财富地位,名气或身份等等。

或者是性吸引力的“黄线”把双方联系到了一起。即使对方和客在心的层面没有共鸣和呼应,男女在性的层面总是很容易有招互吸引的。在性的吸引力很大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这样的力量当作双方的情缘。特别是在对方的外貌很有吸引力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

还有,就是友谊的“绿线”。有的异性之间有友谊存在,有友谊的缘分而没有情缘,但是日久生情,慢慢的友谊变质成为了两性吸引。他们一旦成为了恋人就发现,两个人原来的那种相互理解反而找不到了,双方的冲突反而愈演愈烈。

有的人不善拒绝别人,在被追求的时候,一时同情和感动就和对方建立了关系。

特别是人在青少年的时候,对别人、对自己内心的辨别力都比较弱,混淆各种内心力量和感觉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也很容易和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结成恋人或婚姻关系。

假如双方的关系是,有一个人发现某异性和自己心中的某一个异性子人格相似,而对方却没有发现这个人和自己的任何子人格相似,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单相思关系。

如果双方有“情缘”,则他们在恋爱婚姻中就会有一种基本的默契,相互的沟通也会比较的容易。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幸福。我们还要看这个异性的子人格在人格中具有什么位置,和别的子人格的关系如何等等。如果他在总的人格中是一个心理冲突的—部分,则虽然也是情缘,但是两个人在现实中一旦成为恋人或夫妻,就可能会成为“问题夫妻”或者老百姓所说的“孽缘”。这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相互的吸引,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心理问题或障碍。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女孩子性格很温顺、内向和保守,她爱上了一个和她性格非常不同的男人,这个男人性格暴烈、爱打架,而且在性关系上非常放纵。女孩子和他在一起,多数时候都很抑郁、痛苦。她会因为对方的外遇而抑郁,因为对方打她而痛苦,因为对方酗酒而烦恼,但是她还是和他在一起,从没有想过要离开他。

这个女孩子子人格中,一个异性子人格刚好和她的男朋友很相似,也是一个放纵、暴烈而且爱打架的人。正是由于这个子人格的存在,使得她在第一次见到男朋友的时候,就对他“一见钟情”。对方所做的事情正好是她自己想做而不敢的事情,她“爱”对方实际上是爱自己。当然,他也给了她很多痛苦,但是,这些痛苦实际上也正是她的“受难者”子人格存在的依据,假如没有人给她痛苦,那个受难者就无法表现自己。因而,这些痛苦也是她的潜意识所需要的。

我觉得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女主人公会觉得“他未必是对我最好的人,但是我依然只爱他,因为他和我的心灵是相通的,他就是我”。

真正幸福的婚姻和爱情要求的条件是,双方都刚好是对方的主要的异性子人格,而且双方的人格结构中,这个子人格和其他子人格之间都有着良好的关系。双方的异性的子人格之间越相似,双方的关系就越密切。这样的两个人相接触的时候,会有一种“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感觉,相互理解非常容易,爱对方如同爱自己,而在我们的眼中可以说他们爱对方就真的等于是爱自己。在个别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感觉到这样的相互认同,就像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感觉“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恋爱和婚姻的咨询中,除了和其他咨询一样的内容外,这个重要的新内容就是。通过子人格的分析,帮助双方了解,他们之的“缘”是什么样的缘,并通过心理咨询,促进双方心理成长,把“孽缘”改变为“情缘”,或者替换为“情缘”。

第十八章 和魔鬼斗法—强迫性与子人格

一个子人格,是一种生命的形式,是那永恒的宇宙能量的一个具体的化身。一个人就是许多这样的生命形式的结合体。

每一个子人格秉受着一种特别的心理能量,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生活。正如各种动物秉受着不同的素质,各自发展出各自的生存策略,虎狼选择了攻击,羊鹿选择了逃避,这些生活的方式各有利弊。各种子人格的生活方式也是各有利弊的。

只是有一些子人格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弊远大于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和烦恼,于是具有这些子人格的人就会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的对象中,有些心理问题不严重,我们称为情绪性或发展性的问题;有的要严重一些,我们称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一一指出:有什么心理障碍的人在子人格中有哪些消极的子人格。而且,消极的子人格类型和心理障碍的类型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魔鬼”这个子人格,在多种心理障碍患者的想像中都会出现:强迫症、恐怖症、自恋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以至重性的精神病都会想像出这个子人格的形象:因此,我们也不能根据有某个子人格就判定来访者是什么心理障碍:但是尽管如此,心理障碍的类型和子人格的类型之间必定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比如,“辩论者”这个子人格在强迫症或强迫性人格中出现就非常频繁,而在其他心理障碍的患者那里虽然也会出现,但是或者是出现频率少,或者是不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大致的规律。每种障碍性的人格的中都会有一种或几种子人格比较常见。我们如果知道如何调节这些子人格,使这些子人格改变,我们就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变,改善他们的生活。心理咨询与治疗就是一种子人格的炼金术,它可以把像铅一样的不愉快的子人格变成像金子一样的子人格。

在下面几章,我将根据人的不同的性格偏向,介绍在各种具体性格的人身上常见的子人格。

首先我将介绍部分在强迫性人格当中常见的子人格。所谓强迫性人格是一种特别的性格,这种人往往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固执己见。不过他们的思维能力一般都比较高,做事认真而一丝灭苟,自律很严格。如果强迫性不严重,这性格也不无可取之处。他们适合做会计、精算师、工程师等工作。但是如果强迫性严重,则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问题。他们也是强迫症的高发人群。因此,强迫性人格应该对自己的性格少做调节,减少过多的强迫性。下面我具体分析,如何做到这一点。同样,心理咨询师在调节强迫症患者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下面的论述。

第一节 死亡的使者——“魔鬼”

“魔鬼”形象是死亡本能的象征,代表的是最低能级中的能量,作为子人格出现的时候,最常见的外貌和装束是:像一个黑影,他一出现,来访者就感到很恐惧。仔细看,他一身黑袍,身材高大,面孔是骷髅的脸,或者是可怕的阴森的样子。有的时候,他会有一对角,角是向内侧弯曲的,半个月亮的形状。

“魔鬼”的性格,是爱用种种不同的手段把人拖入心理障碍中,直接的方法是用他令人恐惧的威慑力。

《大话西游》中的牛魔王就是“魔鬼”的直接化身。他邪恶而强大,似乎是不可战胜的。这象征的是死亡的巨大的恐怖。

儿童在恐惧时,容易想像出这样的“魔鬼”。这是因为儿童的心灵刚刚赋有了生命,人格还比较脆弱,死亡的威胁似乎时时存在。人格发展比较幼稚化的人,也比较容易想像出这样的“魔鬼”。

癔症患者、恐怖症患者,或其他人格发展在口欲期的来访者,都比较容易想像出这样的“魔鬼”。

不过,说到在强迫性人格者身上的“魔鬼”,他更多的是表现出另外的样子。使用间接的方法。

间接的方法是用说服、引诱和欺骗。在诱骗的时候,他的脸不再是那样可怕,往往他会不让你注意他的脸。衣服也不再是黑袍,不过还是黑色和深灰色衣服,他的衣服都是正式的制服类的衣服,他几乎从来不穿休闲服装。他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催眠者,可以抓住人的任何一点点弱点,说服人按他的路去走。他的语调极富诱惑力,他的智力很高。在每一次遇到来访者身上的他的时候,我都为他的催眠技巧所折服,他的每一句话都及对而准确。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我见过的催眠师,我也相信没有哪个催眠师可以超过他。他欺骗的技巧也很高,尤其善于假装善良。

“魔鬼”是人为死亡本能的化身,他的种种行为的目标是让人在心灵上逐渐失去生命力。

前不久,我的一个来访者的子人格中分析出了“魔鬼”。

这个来访者是个艺术家,他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他感到自己不能摆脱艺术界流行观念的影响。虽然他自己认为流行观念是不适合自己的,但是他没有办法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在个人生活中,他感到一直受到父亲和权威者的压抑。

另外,他是一个宗教感很强的人,对宗教很有兴趣。

一开始,我发现“魔鬼”在利用他的宗教感,试图不让他形成自我同—性。青年是自我同—性形成的时期,青年人本应该学习尝试,知道什么是“我”,什么不是“我”,形成自我界限。但是,“魔鬼”试图阻碍这个过程,他利用了来访者的宗教感,对他劝告“佛教讲过,真正的觉悟者应该是‘无我’的,他应该和整个世界是一体的,你不应该排斥其他观念……”。来访者被说服了,一方面是因为他相信佛教,另一方面,青年人在形成自我界限时,本来就有一种不情愿,因为这个过程使人感到自己“失去了世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来访者不能摆脱艺术界的流行观念,因为“那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我说服来访者建立自我界限,并运用了意象对话的技巧来达到这个目标,他做了并做得很好。不久后,“魔鬼”在他的想像中现身了。这个“魔鬼”和我们刚才说的“标准样子”不完全一样,他的衣服不是黑色而是灰色的,面目不清楚但是肯定不是骷髅。

来访者在想像中向这个“魔鬼”发动了攻击,他趁“魔鬼”不备,一刀把他杀了。

在想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