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哲学辞典-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二百四十篇,刻画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文笔极尽尖锐而生动之能
事。——译者
④ 拉?罗什富科(LaRochefoucauld,1613—1680)法国著名伦理学家,名著有“格言集”,是拉?封登的
好支和保护人。——译者
⑤ 拉?萨布列尔夫人(MadamedeLa Sabliére,1636—1693)法国十七世纪女才子,拉?封丹晚年曾寄宿她
家二十载,受她保护。——译者
若干尺度”就可以了。
他很容易看出广延性和填充性并不像声音、颜色、滋味、气味等等东西
一样。这些东西分明是各部分器官的形状引起我们的感觉;但是广延性却丝
毫不是一种感觉。烧着的木柴熄灭了,我就不再暖和了;不拍打空气,我就
听不见声音了;那朵玫瑰萎谢了,我就闻不着它的香味了;但是这块木头、
这部分空气、这朵玫瑰、没有我它们仍然是有它们的广延性呀。贝克莱的谬
论是不值一驳的。
往昔埃利亚的芝诺、巴门尼德①之梳都曾这么议论过,而这些人也还都是
很有才气的:他们给您证明一只乌龟跟阿基琉斯跑得一样快;证明运动根本
就不存在;他们还争论了上百的其它有益的问题。大部分希腊人都用哲学来
变戏法儿,把他们的戏法台子传给我们的经院派哲学家们。培尔也曾经是这
一夥儿的人物;他也像另一个人一样织过蜘蛛网,设立圈套骗人:他曾在“论
芝诺”一丈里反对物质广延的可分性和物体的连续性;他说的一切话都是一
位学过半年几何学的人不应说的话。
顶好是知道知道贝克莱主教之所以陷入这一谬论的原因。这话有根久
了,我曾经跟他谈过几回话。他说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由于人们不能理
解获得广延性的主体究竟是什么。其实,当他在他书里问希拉斯这个主体、
这个基体、这个实体是什么的时候,他取得了胜利。希拉斯回答说:“就是
有广延的物体”。于是主教便托名菲洛努斯①讥笑他;可怜的希拉斯发觉自己
说广延性就是广延性的主体这是一句糊涂话,很难为情,便承认他自己一点
也不了解,承认没有什么物体,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个精神世界。
其实希拉斯应该对菲洛努斯只说:我们不知道这个主体究竟是什么,究
竟这个有广延性的、有填充性的、可分割的、活动的、有形的??实体是什
么;我对于它并不比对于有思想、感觉和意志的主体更认识得清楚;但是这
个主体既然是有一些属性摆脱不掉,它也就不会不存在。
我们大家都像巴黎大部分妇人一样:她们做饭不知菜里面有什么;同样
的,我们享用物体却也不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构成的。物体是什么做的呢?
是许多部分,这许多部分又分成许多部分。这许多部分又是什么呢?总是物
体;您不断的分,您却永远分不尽。
最后,有位玄妙的哲学家,鉴于一张画是由许多点组成的,任何一点都
不成其为画,又鉴于一座房屋是由建筑材料构成的,任何一砖一木都不成其
为房屋,便想像出(用一种略微不同的方式)物体是由无数的非物体的微小
的实在构成的;这些微小的实在就叫做单子(Monade)。这种学说不见得有
什么好处,可是,如果它是神的启示,我自然要竭力相信它;所有这类微小
的实在,可能是一种数学的点,某种只待穿上衣服的灵魂:这或许是一种循
环不断的轮回;一个单子时而进入鲸鱼体内,时而进入树身,时而又跑到一
个骗子的体内去。这个学说跟别的学说也没有什么两样;我很喜欢这种学说,
就像我很喜欢原子的聚散运动、物质的形式、变化多端的凤韵和戛尔梅教士
的吸血鬼一样。
① 巴门尼德(Parménide,约前540— 约前450)古希腊埃利亚学派唯心主义哲学家。在他的《论自然界》一
书里,主张宇宙是永恒的、一体的,不间断和不变的。认为世界只是人类的虚构。——译者
① 菲洛努斯(Philonoüs )希腊语,Philo 意即爱,noüs 意即智慧,悟性。——译者
CRITIOUE 批评
由马蒙泰尔①先生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批评》这一条目,写得很好,
若是在这里再用这一题目写一条新的而没有全然不同内容的东西,那就不可
原谅了。我们这里所谓的批评,是指那种出之于嫉妒心的批评,这跟人类是
一样源远流长的。大约在三千年前,赫西奥德就说过:“陶工嫉妒陶工,铁
匠嫉妒铁匠,乐师嫉妒乐师。”
我一点也不想在这里谈那种把一位古代作者本来为人们理解得清楚的词
句修改坏了的经典注释家的批评。我也丝毫不提那些尽可能整理了历史与古
代哲学的真正的批评。我想谈的是关于讽刺诗的批评。
一位文学爱好者有一天和我一同阅读塔索②的作品,他不期看到这一节
诗:
地狱里号角粗哑的声音
在召唤永恒之阴暗中的居民。
宽旷的黑色洞穴一齐摇动;
朦胧大气随着声响在回应;
巍巍穹苍未曾暴发过
如此凄厉无比的迅雷闪电;
即令是胸琐火焰大地也没有
如此破坏无遗地发抖震撼。
《得救的耶路撒冷》第四曲第三节
他跟着又偶然读到好几节有这种力量与和谐韵律的诗。他惊呼道:“啊!
这难道就是你们的布瓦洛①所谓的华而不实吗?布瓦洛他竟然要这样贬低一
位比他早生百年的伟人来更进一步抬高生活在一千六百年前自己对塔索也会
做出正确评价的另外一位伟人吗?”我对他说:“您别生气,我们来阅读基
诺②的歌剧吧。”
我们一开卷便遇到今我们对于批评感到恼火之处。《阿尔米德》的美妙
诗句呈现眼前,我们读到这些诗句:
西多尼
仇恨可憎又野蛮,
爱情迫使它所占领的心田
感受深沉的苦恼。
倘若您能支配自身的命运,
① 马蒙泰尔(Jean Francois Marmontel,1723—1799)法国作家,代表作有 小说《印加》(les lncas),法
兰西学院院士。——译者
② 塔索(TorguatoTassol544—159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代表作有田 园诗《阿曼塔与得救的耶路撒
冷》。——译者
① 布瓦洛(Boileau…Despeéaue,1636—1711)法国诗人,批评家。——译者
② 基诺(Philipe Quinault,1635—1688)法国戏剧作家与诗人布瓦洛批评他文字华而下实,但是他的代表作
歌剧《阿尔米德》(Armide)是一部世界名著,由音乐家吕里(Lully)为之谱曲,他悬法兰西学院院士。
——译者
就请选择是非勿论
可令幸福安息可靠。
阿尔米德
不,不,这在我不可能
从心慌意乱转入思念平宁;
我的心不再能安定不乱杂;
勒诺欺我太甚,只是他又太可爱;
今后对于我只有一个选择
或是恨他或是爱他。
《阿尔米德》第三幕第二场
我们便通读了《阿尔米德》全剧本,塔索的诗才通过基诺的手笔更增添
了令人陶醉的魅力。我便对友人说:“怎么!布瓦洛总是要把他看成是最令
人看不起的作家的就是这位基诺呀。布瓦洛甚至叫路易十四相信这位作品语
言亲切感人,哀婉动听,潇洒风雅的作家除了借助于音乐家吕里而有可取之
处外,并没有什么其他可称道的东西。”友人便回答说:“我很了解这个,
布瓦洛并不对这位音乐家有所嫉妒。他嫉妒的是诗人。一个人为了押一句以
‘收’为韵脚的诗句的韵,时而贬低布尔索①,时而诋毁埃诺②,时而又诽谤
基诺,全看他跟这几位先生关系好坏而定,我们可又根据什么来评判这个
呢?”
“但是为了不给您这种反对不正之风的热忱泼冷水,请您只把头伸向窗
前,看看这座卢浮宫漂亮的外观吧,佩罗①曾因之名垂不朽。这位精巧的巨匠
是法兰西学院一位博学院士的手足,而布瓦洛却跟院士有过几次龃龋不合的
争执,这就足够被他当成不学无术的建筑师了。”
这位友人略微思量了一下,接着又叹息着说道:“人生性如此,絮利公
爵②在《回忆录》里认为奥萨红衣主教③和维勒鲁瓦④国务秘书都不是好大巨;
卢瓦⑤尽其所能的不尊重伟大的柯尔柏。”我回答说:“但他们二人生前没有
发表文章彼此攻讦;马尔巴勒公爵⑥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字来反对彼得巴勒伯
① 布尔索(Edme Boursault,1638—1701)法国戏剧作家,曾与莫里哀争执激烈,代表作有《风流的墨丘利》。
——译者
② 埃诺(Charles…Jean Franpois Hénault,1685—1770),法国历史学家诗人。——译者
① 佩罗(Claude Perrault,1613—1688)法国建筑师,曾设计巴黎艺术展览馆,卢浮宫和天文台的柱廊。—
—译者
② 絮利公爵(leduede Sully,1559—1641),法国亨利四世挚友,大臣,掌管财政,保护农业,建立了税收
制度。——译者
③ 奥萨红衣主教(le Cardinal d'Ossat,1536—1604)法国外交家,亨利四世派驻罗马使节。他的《书信集》
很有参考价值——译者
④ 维勒鲁瓦(Nicolas de Villeroi,1598—1685)法国元帅。——译者
⑤ 卢瓦(le Marquisde Louvois,1641—1691)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政治家,掌省军事,曾改组部队,改进征
兵制度,组织兵站运输与粮仓、军需等,与当时掌管财政与工商业的柯尔柏(Jean…BaptisteColbert,
1619—1683)有矛盾,促使后者失势。——译者
⑥ 马尔巴勒公爵(John Churchill,due de Marlborough,1650—1722)英国将军,英军驻荷兰部队统帅,屡
爵。相互攻击,本是一种愚蠢行为,只是在文学、诉讼和神学方面才有呀。
可惜《皇朝政治经济学》这类书里有时候也沾上了这种缺点。
拉莫特?乌达尔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写过几节很优美的诗句:对于
火热激情的诱引
有时候抵御着一位年华方懋的美人,
以一种难耐的坚忍
她武装自己来反对自身。
咳,这种极端的克制
令她失去了心爱的暇疵,
全是为了避免她所痛恨的羞耻。
严峻的态度不过是表面文章,
被人视为贞洁的那种荣誉光茫
令她果然洁身自持。
虽然这位严峻的禁欲者呀!
千百缺点把他压折,
却还以英豪来自夸。
说是全然倾心于道德;
他所好的根本就不是德行之类,
他的心自我陶醉,
一心却想窃取祭坛牌位;
用他那轻浮的才智
只想装饰偶像木石
拿来搞个人崇拜钦佩。
献给苏瓦松主教的颂详《自尊心》第5、9 节。
在战场法尔萨利亚和阿尔贝勒①
二位胜利者凯旋归来,
二人尽都堪为楷模
人人都这么提出,那些伟大胸怀。
然而是成功造成他们的荣耀。
倘若胜利的志标
未能令这些神人名垂青史。
亚历山大在世俗人的眼中
也只有一个鲁莽形象
恺撒也只不过是个叛乱份子。
《王者明智应变裕如》第四节。
我说:“这位作者是一位哲人,他不仅一次把诗的魅力注入哲学。倘若
他经常写过这类诗句,可能是抒情诗人中首屈一指的了。可是当他写出这些
优美文学片段之际,却有一位与他同时代的人称他为:
建战功:彼得巴勒伯爵(lete de Peterborough,1658—1735)英国海军统帅与政治家。——译者
⑦ 拉莫特?乌达尔(AntoinedeLamotleHoudar,1672—1731)法国作家,一位厚今薄古派的诗人。——译者
① 法尔萨利亚(Pharsale),古希腊拉里萨省一城市,纪元前48 年,恺撒在此击败庞培;阿尔贝勒(Arbelle
即Arbéles)古代亚述城市,纪元前331 年,亚历山大在其附近击败波斯大流士三世。——译者
某一只小鹅,家禽野味。
“他在另外一处又谈到拉莫特说;
他那语言的美令人厌烦。
“他又在一处说;
??我只看出一个缺点
就是作者原应当用散文来写。
这些颂歌很像基诺的作品。
“他处处纠缠着他不放过,他处处指摘他文章枯燥,缺少谐音。
“这位批评家以大师的身分品评拉莫特而又站在敌对立场贬低后者。您
看到他几年后写的那几首颂歌会不会感到奇怪呢?请您读一读:
这种至高无上的影响
对他来说只是一条显赫的链索
把他跟他人幸福拴在一起
一切使他美化的光彩
一切令他高贵化的智才
都贯注在他身上,却不属于他自己。
时间无所不吸收,无所不吞噬,
而为人所不知的事实
与那些尚未实现的事实所差也无几。
在她身上闪耀
最温和的魁力的品质优良
是她在您身上看到的闪耀
优良品质的形象。
而她文质彬彬的美德,
丝毫阴暗均已摆脱。
由您一人发扬起来
本是您崇高的清澈
反射出来的闪闪光彩。
他们真看到了
他们那些惊慌失措的人民父老
幸而未成事实的震惊,
和那和平恢复之后
残存的遗恨心情
永远拔尽除透。
请在我急切的日光之下
揭露那些外来的神明,
他们都是思维的同义语呀
都是抽象思维的象征。
本是一项共同的任务,
理当两半各自担负,
分到最少的一半要求把更多的来完竣,
肉体却独自担负
灵魂的幸福,
这岂不是一种幸运?
“我们这位颇具鉴别力的文学爱好者于是乎说道:①当然不当用这么可厌
的作品来为他们极其严厉批评的人提供样板啦,还不如让对方宁静地拥有自
己的长处,保留人家已有的优点更好。但是,您说怎么好呢?这类genus
irritable vatum'肝火旺的诗人' 依旧害的是往日折磨着他们的那种肝气
病。读者们都原谅才子们这种无聊诗句,因为他们自己也不过是真要消遣罢
了。
“读者们在一首题名为《冥王》的寓言诗里看到有些法官被处剥皮之刑,
在阴司里坐在一张铺着他们自身的肉皮的凳子上,而不是坐在百合花②上。读
者并不关心这些法官是否罪该受这样的刑,也不管告发他们的人在冥王面前
是否有理。他读这些诗句也不过是为了消遣消遣罢了。如若从中获得一点趣
味,也就不用追求其他的什么东西了;倘若并不感兴趣就把这段寓言诗一丢
了事,并不进一步去肯定或否定冥王这一判决。
“拉辛的那些难以模拟的悲剧全都受到了批评,而且把这些作品评得很
坏,那是因为这类评语都出自他的对手的手笔。艺术家的确是评判艺术的里
手,但是这类内行的批判却几乎总是由人收买的。
“一位优秀的批评家必是学识渊博、富于情趣、没有成见、没有嫉妒心
思的艺术家。这是很难遇到的呀。”
在各个国家、人们对于那些成功作品的恶劣批评也都司空见惯了。《熙
德》这部悲剧就遭遇到了斯居代里③的恶意批评。后来高乃依便长期被王窒布
道教士、自命戏剧立法家的奥比尼亚克修道院院长①攻击得很恼火。这位院长
便是那部最可笑的悲剧的作者。他这部作品完全符合作者所提出的规律。他
对《西拿》和《贺拉斯》②的作者什么咒骂之词都用尽了。奥比尼雅克院长,
① 袖珍本在这里原有这一句,全集本已删去。——译者
② 百合花在诗中象征看洁白无瑕。——译者
③ 《熙德》(le Cide)法国古典旅戏剧作家高乃依(Corneille)的悲剧一喜剧(1636)。剧情是:罗得星格
为父报仇杀死未婚奏希梅纳之父,希梅纳为了尽孝道为父报仇,追捕凶手罗得里格,但依旧爱他,在追捕
过程,二人彼此爱慕之憎反直有增无己。该剧上演博得观众热烈赞赏,但遭到法兰西学院的批评,认为该
剧结构违反悲剧规律。斯居代里(GeorgosdeScudéry,1601—1667)。法国作家,早熟而文笔有矫揉造作之
缺点。法兰西学院院士——译者
① 奥比尼亚克修道院院长(abbé Francoisd'Aubignac,1604—1700)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在其著作《戏剧
实践》一书里,提出了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即剧情发展只能有同一个事件,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
点)。他写过一部拙劣可笑的悲剧,剧名为《帕尔米王后芝诺比亚》(Zénobie,ReinedePalmyle)。——译
者
② 《西拿》(Cinnaoula Clemence d'Auguste)高乃依五幕悲剧(1641):西拿是庞贝的曾孙,曾秘谋杀害奥
古斯都大帝,得到后者的宽大,剧中在奥古斯都角色中,显示了一位真正的君主所能具有的伟大宽厚的心
灵。《贺拉斯》(Horace)高仍依五幕悲剧。主题是在罗马赫斯狄利攸斯大帝治下,罗马的贺拉三兄弟依
照传统与阿尔伯城护城卫士居里亚斯三兄弟在两军阵前博斗,胜利一方将统帅另一方。首战贺方三人死二
存一,居方三人则均已负伤,生存的贺拉斯佯装败走,乘居氏三兄弟因负伤轻重不一,追赶贺拉斯便有先
国王的讲道者,最好是对奥比尼雅克讲讲道吧。
我们看到在那些致力于文学事业的国家,有些人做职业批评家,就像人
们设置了猪肉检查员,来检查输送市场上去的猪只是否有病一样,文艺检查
员总觉得找不出一个作品健康的作家来。他们每个月都报告两三次各种流行
病,在首都和外地写的歪诗,泛滥欧洲各地的味同嚼蜡的小说,各种新物理
学说,杀臭虫的秘方。他们干这一行挣儿个钱,尤其是靠把好书说成是坏书,
把坏书说成是好书来赚钱。他们就好比那些癞蛤蟆,据说这些东西从泥上里
吸了毒液,然后又把毒液传给接触它们的人。有一个名德尼斯的人,在伦敦
操这一职业达六十年之久,一直藉以维持生活。这位作者自以为是一位新阿
雷蒂诺①,相信可以在意大利靠他的文学诈骗来发财,并没有能在那里发家致
富。
前耶稣会教士居约?德丰丹②从比塞特尔精神病院里出来,便从事这一职
业,捞到了一点儿钱。就是他,在警察总监威胁他要把他送回精神病院,向
他为什么操这么可恶的工作时,回答说:我总要活下去呀。他胡乱攻击那些
最可器重的人,而他所谈到的数学和物理著作,他连读也没有读过。
有一天他把克卢瓦纳主教贝克莱的《阿尔西夫龙③》一书当成是一本反宗
教的书。瞧,他是怎么讲的:
“为了使你们鄙视这一本既损坏作者思想又伤害作者正气的书,我也说
得够清楚的了;这是一部不具信仰、信口雌黄、诡辩连篇、破坏宗教、政治
和伦理原理的书。”
在另外一处,他把英语作糕点讲的Cake—同当成巨人卡居斯(Caktus)
了④。他谈到悲剧《恺撒之死》,说什么布鲁图斯是野蛮的 贵格会信徒。①
他全不知道贵格会信徒是最讲究和平从来不流人血的。他就是根据这类的知
识来丑化二位在他们时代最受人尊崇的作家丰特奈尔②和拉莫特的。
他这一佐伊勒①式下等职务为另外一位名叫弗雷隆的前耶稣会修士所接
后,贺拉斯乘机猛然反身扑杀,将居氏三兄弟各个击破尽设三人而取胜。但贺拉斯之妹卡米尔是居里亚斯
三兄弟之一的未婚妻,见其兄身覆她的未婚夫的人皮,悲痛之余大骂其兄辱及罗马,贺拉斯出于爱国之心,
大义灭亲挥剑刺死其妹,罗马人民因其有功干罗马,赦免其杀死亲妹之罪。——译者
① 阿雷蒂诺(Pierre I’Arétin,即Aretino,1492—1556)意大利讽刺诗诗人,作品内容猥亵,但颇富激情。
——译者
② 居约?德丰丹(Guyot Desfontaine)天主教耶稣会教士,身世未详。——译者
③ 阿尔西夫龙(Alciphron)纪元前三世纪希腊演说家。——译者
④ 卡居斯(Cakus)神话传说中的巨人大盗,住在罗马郊区七座大山之一阿旺丹山巅洞穴里。他乘大力英雄
赫丘利熟睡之际,盗走了他的公牛和牛犊各七头,为了不露足迹,他把牛倒拉,拖进岩穴,赫丘利跟踪牛
叫声音找到了这个山同,杀死怪物巨人。——译者
① 《恺撒之死》(LaMortdeCésar)是伏尔泰写的悲剧之一;布鲁图斯(Brutus)是该剧中角色之一的放债
人:贵格会信徒(Quaker)是英国公谊会教徒的诨号,因为他们相信受到圣灵感应就会战栗发抖,所以叫
战栗者,英语就是Quaker。——译者
② 丰特奈尔(Fontenelle,1657—1757)高乃依之侄,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所著《谈宇宙的
多样性》是一部科普读物。——译者
# ③佐伊勒(zóile)纪元前四世纪胡乱批评荷马史诗而贻笑大方的文艺批评家;弗雷隆(ElieFréronl718—
1776),法国文学评论家。敌视伏尔泰和其他哲学家。曾创立过文学年鉴。——译者
① 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古罗马著名演说家和教育家。——译者。
替,仅仅是弗雷隆这个姓名就构成一种耻辱。不久以前,有人给我们读过他
的一篇毒化下流文学的作品。他在文中说:“马赫穆德二世时代就是阿位伯
人进入欧洲的时代。”短短一语就包含了多么大一堆错误啊,
凡是受过一点教育的人,谁都知道阿拉伯人围困君士坦丁堡是在七世纪
初哈里发毛维亚统治时代。他们在纪元713 年又征服了西班牙,不久之后,
又占领了一部分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