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方社会思想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

    12社会思想史研究什么A这是一个有关学科领域界限划分的问题,它并不像初一看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对象问题入手来考察社会学思想史的对象问题,不管社会学家把什么确定为社会学的对象,社会学史总是以曾在历史中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各种社会学说为其对象,故其对象应当是由对被定义为社会学的对象的研究所产生的知识系统所构成的。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Alex

    Inkeles)在他的《社会学是什么?

    》一书的一开头,提出了确定社会学研究内容的三条可能途径。第一条是历史的途径,即我们力求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寻求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简而言之,我们要问:“创始人说了些

    ①萨基(Szacki)

    :《社会学思想史》(伦敦,197)

    ,第xi页。

…… 15

    8西方社会思想史

    什么?“采用这一途径,我们多半①会从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

    开始,考察那些被公认是社会学的创始人的思想,从而我们知道了诸如“社会静力学”

    、“社会动力学”

    、“社会有机体”

    、“社会事实”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等社会学的概念和主题。

    但这条途径不是没有麻烦的,在把谁视为社会学的创始人的问题上向来是有争议的。美国社会学家科塞(Lewis

    A。

    Coser)的社会学史名著《社会学思想名家》是从19世纪的孔德开始的,而另一部同样声誉卓著的社会学史著作,法国社会学家阿隆(Raymond

    Aron)写的《社会学主要思潮》则把18世纪的孟德斯鸠(Charles

    L。

    Montesquieu,1689—175)明确视为社会学的创始人。英克尔斯知道要说清楚社会学的传统是不容易的,他相信只有四个人,即孔德,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

    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

    是社会学界的每个人无论其专长、倾向和偏好是什么,都能接受为现代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中心人物。

    ②上述四人的确对社会学这门知识学科的构想施加了强大的个人影响,但如果我们的分析仅仅局限在为数甚少的几个公认的社会学的中心人物的著作上,就会遗落影响社会学发展的一些重要人物、情节和过程。我们知道,在孔德宣布用“社会学”一词命名一门知识学科之前,明确的社会分析意图就已体现在维科(Gi-ambatistaVico,168—

    ①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

    》中译本,第1—2页。

    ②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

    》,第3—4页。

…… 16

    绪论9

    174)的文化史著作、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的经济学著作、孟德斯鸠的法学著作、卢梭(Jean-Jacques

    Rouseau,1712—178)的政治学著作、康德的哲学著作及其他许多作者的不同主旨的著作中,现代社会学的传统最初正是起源于这些著作的,尽管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确定为社会学的创始人都不会不引起争议。因此,为使历史的途径真正富有成果,具有理念的深度、时代的涵量及历史的敏感,我们不能限定社会学史于“公认的创始人”或“标准的社会学家”的著作范围内,应超越这类关于学科发明权的学究式争论,而把那些给予社会思想发展以重要影响的人物、情节及过程都纳入我们的视野中。

    英克尔斯说的第二条途径是经验主义的途径,即我们对现代的社会学著作加以研究,以期发现这门学科最关心的是些什么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问:“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些什么?”

    ①这里所说的方法可称之为“问题线索”

    ,社会学史家可以研究社会问题的发展,并且主要是当代社会学家仍视为社会学焦点的那些问题。循着这一线索,我们发现社会学家在思想史上将不享有任何特殊地位,人们甚至可以设想孔德是社会学的边缘性人物,因为正如英克尔斯所指出的那样,从孔德那里得不到有关社会学的任何论题;②令当代社会学家着迷的许多问题也很少孔德的印痕。这样,社会学史应研究所有研究了或正在研究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学问题的思想

    ①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

    》,第2页。

    ②同上,第4页。

…… 17

    01西方社会思想史

    家,不论他们的正式身份是什么:法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或任何其它学科的学者;也不论他们本人对社会学这门知识学科采取何种态度。以问题为取径,一向被排斥在社会学主流之外的狄尔泰(WilhelmDithey,183—191)

    、弗洛伊德(sig-。

    mund

    Freud,1856—1939)等人将合法地进入社会学史家的视线内,这有助于摈弃门户之见,开阔学术胸襟;“问题线索”

    也使研究者习惯于思考社会学问题的历史源流、学理脉络,有助于磨砺敏锐的历史感。

    与“历史途径”一样,“问题途径”也有其难题。第一,把有意义的社会学问题限定在当代社会学家感兴趣的范围内,势必将许多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学问题排除在社会思想史的视野之外,而探究历史意义正是思想史的首要关怀和兴趣。

    第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社会学家们对于有意义的、真正的社会学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从未达到过一致意见。社会行为主义依据动物行为的条件作用原理解释人类的行为,故把刺激—反应与奖惩驱动的行为机制视为社会世界的核心问题;符号互动论则反对这种将人类行为等同于动物行为的自然主义,它更关心行为者对刺激的解释,以及依据这种解释而作出的赋有意义的行为,简言之,核心的问题是以符号为中介的行为者的互动。结构功能主义将社会视为一个功能互补的有机体,故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社会的整合;然而,冲突论看到的却是世事纷纭的对抗与分裂,它批评功能主义歪曲了社会现实,现实是社会分成地位不等的阶级、等级,分成有权有势的和无权无势的,因此各种社会冲突才是基本的社会事实。原子主义把个人看成终极的实在,社会是个体的

…… 18

    绪论11

    集合,并不存在超越个人的社会,因此,真正的社会学问题无非是心理学问题;社会学主义则根本不把个体心理当作社会学的问题,因为它认为社会是自成一类的独立实在,绝不能还原为心理现象。各个学派的观点如此分歧,遑论确定共同的问题范围?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

    S。

    Kuhn)

    的范式理论认为,任何学科,只有在形成了为一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手段的范式后才成为一门“常规科学”

    ,按此标准,社会学似尚未成为一门常规科学,它的基础还有待构建。

    英克尔斯建议的第三条途径是分析的途径,采用这一途径,我们是在问:“理性的指示是什么?”

    ①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一书堪称“分析取径”的典范,他这样定义分析史:“所谓经济分析史,我是指人类为了认识经济现象而在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的历史;换句话说,也就是经济思想中带有分析性或科学性这个方面的历史。”

    ②

    社会分析史无疑是社会思想史的重要方面,我们总是热衷于把具有明确的和隐涵的社会分析意图的思想、方法从社会学的或非社会学的著作中析解出来,按其学理脉络试予逻辑化,揭示分析工具的精进和思想的历史律动;分析取径简明快捷,直探思想的精髓,是最具思辨性的。但“分析取径”也会遇到“问题取径”遇到的同样问题:选择标准的主观性、党派性问题,即研究者必定是依据自己的分析范式和

    ①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

    》,第2页。

    ②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第15页。

…… 19

    21西方社会思想史

    标准来析解和评价社会思想的分析性内容的。其次,采用分析途径,研究者感兴趣的将不再是所有重要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学问题,而只是那些符合其社会学范式的分析观点和方法论。熊彼特自觉地将经济思想的社会成因之类问题排除在经济分析史的范围之外,坚持经济分析与经济思想的区别。按熊彼特的方法,社会分析史也将排除掉大量有意义的社会学问题。

    以上的讨论表明,合理地确定社会思想史的范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经由不同路径切入。以“经典传统”为取径,我们可以说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一些欧陆思想家的著作,因为社会学的传统是从这些著作开始形成的;而以“问题线索”为取径,则可以断言社会学“古已有之”

    ,因为任何时代都会提出研究社会问题的要求,事实上,在“社会学”这个词出现以前很久,人们对道德、宗教、法律、家庭、社区、国家、社会已有范畴,因为这些范畴是其生活的必要条件;若以“科学分析”为取径,未尝不能说社会学尚不存在,因为社会知识尚不具备如同自然知识所具有的那种成熟可靠的方法。上述每一种角度都既有所洞悉,又有所遗落,因为任何一种角度都只能观照世界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十分需要提倡一种“整全的多重远近观”

    (holisticmultiper-spectivism)

    ,它要求研究者“始终能够站在‘中道’立场,从各种高低不同的角度设法如实知见诸法实相,而尽量避免任何偏约化的过失。”

    ①我们尽可以对社

    ①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第352—353页。

…… 20

    绪论31

    会思想史这项研究自由地选取角度或命名,或“社会学思想名家”

    (科塞的角度)

    ;或“社会学的中心问题”

    (吉登斯的架构)

    ;或“社会分析史”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的写法)

    ;但我们应清楚各种角度的适用范围,也不在各种角度间强分高下。本书赞赏全面性的多元透视观,故合理的选择是兼容各种不同的取径和视角,使之互补和融通,以便涵盖社会思想历史的丰富多样的层面和向度。

    这也大体确定了本书的范围,既不宽泛无边,又不作茧自缚,力求从社会思想与文化精神、社会制度、历史环境及时代兴趣的多重关系上把握本书的题材。据此,我们可以将西方社会思想史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古代及中古社会思想 智者学派从一个整全的宇宙秩序中划分出一个人类自身活动创造的社会秩序的领域,标志着社会分析的开端。希腊人使社会秩序问题具有了经验的、独立的性质,并在城邦社会学的架构内表现了西方社会科学的最初自觉和洞见。地中海世界大一统政治的伟大规模使希腊化罗马时代的社会思想突破希腊社会学的城邦狭隘性,促成人类平等、四海一家、世界主义的理念;而古代世界后期的堕落、苦难、混乱与衰败,则使当代思想日益疏离社会世界而折向个体生存处境的意义探求及终极关怀,折向拯救与解脱之道,这就为人心普遍接受基督教准备了条件。

    基督教哲学主导了中古欧洲的学术旨趣及思想路线,经验的知识遭到鄙视,或从属于神学而丧失其独立的价值;政治学与神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正是构成中古社会政治发展主线的俗权与教权之争的反映,并随二者的此消彼长或加剧或缓和;奥古斯丁(St。

    Augustine,354—

…… 21

    41西方社会思想史

    430)的“地上之城”与“天上之城”的对立之说代表了前者,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5?—1274)的“天恩不夺走人性,人性也不夺走天恩”的学说代表了后者,神学与政治学的这种和解透露了中古后期教会与封建制度趋于一体化的消息。

    (2)第二阶段:近代社会哲学 希腊人未能区分国家与社会,是因为城邦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基督教思想家未能区分国家与社会,是因为“君权神授说”使这种区分的问题无由产生。当市民社会在封建制度内部孕育而成并与封建国家之间的对抗日益加剧时,区分自主的(市民)

    社会与派生的(政治)国家的思想就被明确提了出来,社会学因此始有独立发展的自觉和动力,并在当时人文知识的各个领域里都表现出社会分析的意图和成果。这时期大多数思想家还是从个人主义的人性论演绎社会政治理念,仍然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社会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6世纪至18世纪,它包括文艺复兴、古典自然法和启蒙运动。

    (3)第三阶段:古典社会学 将社会学建成一门以自然科学为楷模的独立的知识学科的努力在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马克斯。韦伯等人的著作中达到了顶点。他们致力于确定社会学在人类知识系统中的位置,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和方法,他们构造了宏大的社会理论体系,开创了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并以其卓越的成果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社会分析和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示范。

    “他们前后一共渡过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现代社会学就是在这期间形成的。

    他们代表了几个主要的国家——法国、英国和德国,社会学最初

…… 22

    绪论51

    就是从那里盛行起来的,现代传统是从那里开始的。“

    ①第三阶段被正确地称之为社会学的古典时代,它包括第一代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德国人文主义社会学。

    (4)第四阶段:当代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以后,社会学进入了当代发展的阶段。一方面,社会学仍深受欧洲伟大传统的影响,继续着诸如社会阶级、社会分层、文化冲突、经济制度、社会变迁等宏观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逐渐从欧陆移至美国,欧洲思想与美国本土的哲学相结合,遂产生美国传统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取向的互动理论,本世纪30年代是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期。

    4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勃然兴起,重新回到了或确切地说综合了欧洲各主要学派的传统,并力图扭转美国实用主义社会学的经验主义的方向。功能分析的道路,从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一直指导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方向。随着功能理论的衰退而起的是各种反主流的社会学理论:交换论,冲突论,民俗方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批判理论,各种各样的后现代化、后资本主义及后工业社会理论,它们互相辩驳,竞短争长,都在谋求一种一般社会学理论的地位,但在帕森斯(Talcot

    Parsons,1902—1979)以后,美国不再有一种主导的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理论了。走向多元分化的新格局乃是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趋势。但也须注意的是,尽管各种传统的新一代理论都十分活跃,美国实用主义传统仍保持其强大的影响力,故实证的社会研究一向为美国社会学所倚重。

    与

    ①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

    》,第4页。

…… 23

    61西方社会思想史

    理论社会学“诸侯割据,群龙无首”的局面相对比,经验社会学似乎更接近于一个多世纪前孔德所提出的目标:一门有着与自然科学一样严格可靠的方法的统一的实证的社会科学。

    一部从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写到本世纪60年代的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的社会思想史,的确容易写成如斯温杰伍德所担心的“大人物的推销单”。

    ①为了避免这种流弊,本书在章节结构、体例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全书以社会历史的重大时代(如伯里克利时代,经院哲学时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产业革命,“后工业时代”等)

    与社会思想的主要潮流及学派(如城邦社会学,自然法思想,苏格兰学派,实证主义,德国历史主义社会学,美国主流社会学,后现代化理论等)为经纬组织章节篇目,这样,全书就没有为任何一位思想家单独安排一整章的篇幅,即使重要如黑格尔、孔德、涂尔干或马克斯。韦伯。所有入选的思想家,待讨论的概念、理论、方法与问题,均放在时代的框架内和学派的脉络中加以处理并获得其地位与意义。本书力求学理的分析紧扣社会思潮的主流而有思想的理趣;史实的叙述呼应社会进程的律动而具历史的节奏感。

    ①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第4页。

…… 24

    绪论71

    13怎样研究社会思想史A研究者总会自觉地或直觉地认可某些方法,而排斥另一些方法。本节下文讨论的方法当然是本书作者所赞赏的、故乐意向读者推荐的方法。但我们应该记住黑格尔的教诲:只有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才是唯一的和真正的方法,①游离社会思想内容孤立地讨论方法的做法本身就有几分不智。

    此外,方法论问题应该永远具有开放的品格。因此,我们对方法问题的讨论也应是开放的和探索性的,惟其如此,才可望对方法论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是各种曾经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重要的社会学说,研究者首先遇到的方法问题是如何准确地释读、理解各种载有这些学说的历代的或当代的文献或文本。

    解释学问题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它本身早就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中国的“小学”便是一例,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义理之学”的“大学”不同,“小学”是专治文字考证、章句训诂、版本校勘等方面的知识的。现代的解释学方法更是发展为一种包括考据功夫、传记研究、语言解析、思想史的比较研究等多种分析手段在内的高层次的研究方法。傅伟勋先生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可为例示。创造的解释学共分五个辩证的步骤或程序。

    (a)原谓,即“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解释学家首先必须兼为考

    ①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第1页。

…… 25

    81西方社会思想史

    据家,培养起码的考证、版本等方面的功力。

    (b)意谓,即“原作者真正意谓什么?”在这层次,解释学家要从事于传记研究、语言解析、论理贯穿、意涵彰显等等工作,设法消解原有思想在表面上的矛盾,试予彰显原有文句所可能含藏着的丰富意涵。但仅靠这种孤立的解释,还不见得能够完全寻出原有思想在那时代里所显示的独特理路,以及依它所能导致或推演出来的新理路、新线索。解释学家已到了“了解原思想家,必需超越他”的阶段。

    (c)蕴谓,即“原作者可能说什么?”譬如“老子可能说什么”

    ,通过庄子可以得到一个适当的答案,通过王弼、僧肇、河上公、憨山大师等等更可以获取其他种种线索。解释学家在这里需要有严格的哲学史训练。

    (d)当谓,即“原作者本来应该说什么?”真要了解思想家,一定要问:假定原思想家今天还活着,他会依然固执己说吗?

    或者他会愿意修正或扬弃他已说过的话吗?

    困难在于,原作者已不在世,只有解释学家设法代表原作者回答了。由是,解释学家不得不摇身一变,而为开创性的新思想家。故在最高(e)

    层次自问:“做为创造的解释学家,我应该说什么?”

    这里已变成新思想家的解释学家已不能代表原思想家说出原思想家本来应该说出的话;他已到了经由批判的继承开创新理路、新方法的地步。

    ①

    上述的解释学方法不仅旨在正确理解原思想家或原作文本的“实谓”和“意谓”

    ,更提出深入发掘其“蕴谓”和“当谓”的任务,它的分析手段、思路及学术胸襟、抱负均属卓

    ①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第51—52页。

…… 2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