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荣华-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楼兰皇室中那个被掉包的小王子辗转流落到了蚌城一带,凌和不知怎么的得了消息,便派心腹带着一部分精锐士兵到了蚌城,打着搜集九千九百九十九颗珍珠的幌子,大肆搜捕那名小王子。
最终,许是没搜到人,又许是因为消息被走漏,凌和便下了命令,将蚌城渔庄的那些人全部屠戮杀害了。
倘若这个猜想是真的,那杜轩的身份,呼之欲出。
“不会的,不会的……”
紧紧的攥着手里的书信,杜轩下意识的说道:“不可能,不会是这样。我和杜辕才是孪生兄弟,我们与楼兰没有一丝干系。”
“轩郎……”
眼看杜轩要陷入魔怔,白璎珞握住他的手,柔声说道:“不论最后是什么结局,我们终是一家人,这是不会变的,我们永远都不会分开的。”
“对,我们永远都不分开。”
肯定的说着,杜轩的目光,却不由而然的落在了炕桌上的那张纸上。
那是杜辕所写下的最后一张,方才白璎珞看完,便顺手搁在了桌上,此刻,纸张上最后的两个大字,显得愈发触目惊心。
面谈。

第321章 温情
“想什么呢?”
墙角的烛台上,蜡烛静静的燃着,悦动的火苗在墙壁上绘出灵动的光影,异乎寻常的妖娆夺目,见杜轩一直盯着墙壁发呆,白璎珞摇了摇他的胳膊问道。
杜轩想了想,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那,你想不想听听我的想法?”
白璎珞眨了眨眼。
杜轩一怔,想到白璎珞惯有奇思妙想,索性坐起了身子,一边还不忘取过夹衣披在白璎珞身上。
“你还记得我们从前的畅想吗?”
白璎珞笑着问。
不待杜轩发问,白璎珞满面笑容的回忆着说道:“你说,我们要生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打虎还要亲兄弟呢,这样,让他们兄弟俩互相帮衬,将来都能过上好日子。然后,等儿女们都成家了,你就带着我出去游山玩水,像南阳王和王妃那样。”
想起了从前说过的话,杜轩的脸上,透出了些许笑意。
转瞬,杜轩却愈发疑惑,不知道白璎珞此时说起这些有什么用意。
白璎珞回头看着杜轩,注视着他的眼睛道:“所以我在想,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美好的计划提前。”
“提前?”
似是明白了白璎珞的意思,杜轩心中巨震。
白璎珞肯定的点了点头,“我想,杜辕不会无缘无故的提出面谈的提议。而且,他是知道你的,你有自己的差事,还有自己的家人,哪里能像他一样四处走动?即便如此,他依旧写信给你,想要和你面谈,可见,他觉得那件事对你,对他,都要紧至极,而且,不是在大宋,在京城面谈就能解决的。所以,我在想,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他?反正,这些问题迟早都要面对,都要解决的。”
说着,白璎珞轻松的长舒了口气,“我们总要出去游山玩水的,这一次,我们不要心里背负着那个沉重的包袱,就当是去游览大宋山水的,一路走走停停,看看沿途的风光,不好吗?古人不是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杜轩整个人都似是呆住了。
看到面谈那两个字时,杜轩甚至能体会到杜辕写那两个字时的矛盾和挣扎,那一瞬,一向冷静沉稳的他,有过短暂的冲动,想要不管不顾的抛下一切,去楼兰寻到杜辕,然后,和他一起找寻事情的真相。
可那冲动,也只是一瞬。
家人在这里,差事在这里,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使命,他怎么能不负责任的抛下一切,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事呢?
眉眼定定的看着白璎珞,杜轩只觉得有胸中有万千话语,一时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珞娘……”
这一刻,唯有他的珞娘,懂他。
人生在世,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将白璎珞搂在怀里,低头在她眉心处落下了一个吻,杜轩有些怅然的说道:“我这么想过,却不敢付诸行动。”
“一旦离开,我的前途,我的功名利禄,便算是终结了。这些对我而言都是身外之物,我自然不在乎,可我不能那么自私的不顾及你们。放弃那一切,以后,你出门在外,那些夫人们便会瞧不起你,将来我们的孩子长大,也会因此受非议,所以,我不能。”
“再说了,还有侯府……祖父祖母和大伯父他们对我一片赤诚,若是我罔顾这一切,那我便辜负了他们,失了我的本意。”
喃喃的说着心里的想法,杜轩觉得心里越来越乱,始终理不出个头绪来。
“可这只是你的想法啊。”
白璎珞坐起身看着杜轩道:“你想到的,是最坏的情形,可是我觉得,老天爷未必会这样安排。哪怕这其中有任何一点的变动,事情的结果,都不会是你想象到的那样,所以,我们不应该这么悲观,最起码,我们该试一试,你觉得呢?”
璀璨的眼眸中,满是肯定的鼓励,杜轩看着白璎珞,原本坚定起来的心,又开始一点一点的软化动摇起来。
“珞娘,我真的可以为此争取吗?真的可以吗?”
低着头,杜轩轻声说着,与其说是在问白璎珞,倒不如说他在问他自己。
“你不是最尊敬祖父,最相信他吗?后天回府,你将事情的始末详详细细的跟祖父说一遍,听听祖父的意见,到时候再做决定,如何?”
白璎珞出着主意道。
想到白老太爷矍铄的眼神,想到靖安侯沉稳的目光,杜轩的心里,突然有了一丝底气。
虽然不知道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杜轩却似已经有了支持一般,不像刚看完信时那么茫然了。
几乎是坐立不安的过完了初二,初三一大早,杜轩和白璎珞带着准备好的贺礼,抱着彦哥儿回了靖安侯府。
初三是出嫁的女孩儿们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陪着白老太爷和白老太太用了早膳,白璎萍、白璎巧、白璎芸姐妹三人陆续回来了,聚在庆安堂正屋里,莺莺燕燕的十分热闹。
白璎巧已经有了七个月的身孕,大腹便便,许是已经从稳婆口中得知腹中是个男孩儿,白璎巧的脸色很好,便连眼中也透着笑意。
倒是白璎芸,瞧着有些强颜欢笑的感觉。
生了婷姐儿,白璎芸的身子比从前丰腴了些,眉目间的青涩娇憨退去,如今一眼望去,就给人一种精明泼辣不好相处的印象。
再看到彦哥儿活泼可爱深得白老太太和薛氏的喜欢,襁褓中的婷姐儿倒是不大有人过问,白璎芸愈发觉得自己生了女儿,不但婆家不待见她,连娘家也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了。
如是想着,白璎芸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坐了没一会儿,便抱着婷姐儿去了秋然轩。
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用午膳,白进远等一众兄弟连襟所在的一桌便显得尤为热闹。
与杜轩共同经历了那夜的刺杀,一众妹夫里,白进远便愈发觉得杜轩是个可交的人,再加上杜轩酒量尚可,白进远便一直喊着要与杜轩拼酒。
严丙卿考中进士后入翰林院,有家族的庇佑,七八年了,才熬到正五品的礼部郎中,同龄人中,已经算是佼佼者了,而杜轩,从翰林院修撰到户部郎中,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所以,以严丙卿为首,何振、苏文远等几人都追着问杜轩升官的秘诀,开着玩笑说让他不要藏私。
白老太爷和白老太太听到,呵呵的笑着,让都由着他们闹去。
一时间,正屋内满是欢笑声。
午膳过后,众人各自回到屋里歇息,午觉起来,白璎萍、白璎珞和贾氏陪着白老太太打叶子牌,杜轩便起身恭请白老太爷去了书房。
看着杜轩的背影,薛氏的眼中,露出了一抹若有所思。
一炷香的功夫,内书房的门打开,平日里伺候白老太爷笔墨的小厮飞奔着去了茗雅园,将靖安侯请到了书房。
听杜轩原原本本的将倾城公主入京后发生的一切事说出来,知晓杜辕就是公主府备受倾城公主宠爱的那位三公子白义,白老太爷和靖安侯的面上,没有丝毫讶异。
及至听到杜辕在除夕那日送来的书信,杜轩说出自己大致的猜测后,靖安侯的面上才有一丝动容,想来,他也没想到杜轩真的和楼兰皇室有关系。
“那你自己可有想法?”
白老太爷喝了口茶,方看着杜轩问道。
犹豫了一下,杜轩将自己的迟疑,和白璎珞的分析都一一摆了出来,面有愧色的说道:“去,或是不去,我这几日一直在挣扎,心里全是矛盾。所以,我想听听祖父和大伯父的看法,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我说,如今得来的这一切十分不易,不赞同你放弃这些,我想,以你的性子,必定会遵从。但是你扪心自问,若干年后,等到你垂垂老矣的时候再回想起来,你可会为今日的决定后悔?年轻人么,自然有冲动的一面,但是有时候,冲动未必是件坏事……”
白老太爷思忖着说道。
乍一听,好像已经给出了建议,可仔细琢磨,却完全不是听到的那个意思,杜轩先惊,后喜,似乎有些不敢置信。
一旁,靖安侯就现况分析道:“于私,这是你的身世,无论是谁,都要弄个清楚明白的,所以,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决定,我们都是支持的。哪怕将来有流言蜚语,那都是旁人所猜所想的,只要你不在意,不往心里去,又何必去管他们怎么说呢?”
见白老太爷点着头,靖安侯继续说道:“于公来说,倘若你真的是楼兰皇室的一员,将来你认祖归宗也好,留在京城也罢,官场上,都必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你做出的决定会毁了你千辛万苦得来的一切。你认祖归宗,将来富贵滔天,留在京城,大宋便与楼兰有了些微的联系,于你的青云路更是有利无害,所以,无论哪种情况,未来会是什么样,未必是如今的我们所能猜想到的。”
见杜轩面上喜色越甚,靖安侯温和的笑道:“所以,去也好,留也罢,都只在你心里。在外面,你是风光的状元郎,是皇上和太子殿下面前的红人,可关起门来,你只是靖安侯府的六姑爷,我们都是你的家人,哪怕你做错了事,只要你本心是好的,我们都会想办法扶你一把,而不是袖手旁观。所以,放心大胆的做你认为对的事就好。”
与自己的料想大相径庭,看着面前慈祥的白老太爷,和蔼的靖安侯,仔细揣摩着他们方才说过的话,杜轩的心里,淌过了一丝暖流。

第322章 辞呈
正月初七,朝政恢复如常,户部尚书没等来杜轩的报道,却等来了吏部尚书一脸不敢相信递过来的折子。
打开来,却是杜轩的辞呈。
“这……他是魔怔了吧?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户部尚书惊讶的说道。
摊着手,吏部尚书无奈的回道:“我与你的反应是一模一样的,可他说,他是深思熟虑过的。要知道,腊月二十五,任命可是在泰和殿颁布下来的,这是皇恩啊,他这份辞呈,如今在我手里跟个烫手的山芋似的。这不,我还得呈上去请圣上示下呢。”
说罢,吏部尚书摇着头走了。
早朝结束,三五成群的从泰和殿退出的人,便都知道了杜轩递交了辞呈的事。
不时的有人回头去看他,眼中都是震惊,另外还有些人,幸灾乐祸的等着雷霆震怒后杜轩的下场,杜轩注意到,心中却丝毫没有摇摆。
白璎珞星亮的坚定眼眸,白老太爷和靖安侯谆谆的话语,都给了杜轩无穷的勇气。
“杜大人,圣上有旨,宣你进殿。”
周复出现在杜轩面前,颔首冲他说道。
杜轩谢过,跟在周复身后进了泰和殿偏殿。
更了衣的嘉元帝正坐在暖炕上喝茶,手里还拿着杜轩那份辞呈看着,见杜轩进来,嘉元帝将辞呈顺手丢在桌上,待他行了礼,指着面前的软凳让他坐,方沉声问道:“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朕一句也不信,你心里怎么想的,跟朕说说。”
和蔼的语气,像是在对子侄说话,而不是臣下。
杜轩的心里,忽的犹疑起来,不知该说真话,还是如辞呈里写的那般应对。
嘉元帝笑了笑,冲周复摆了摆手。
待到殿内只剩下他和杜轩,嘉元帝轻声说道:“你入京两载,虽办事稍显稚嫩,但与同龄人相比,已经算是个中翘楚了。你身上最大的优点,是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始终有文人自有的一分傲骨,所以,朕欣赏你。”
嘉元帝这一番话若是传出去,杜轩又会成为风口浪尖的话题人物,可此刻,杜轩的心里,却满是怀才得遇的欣喜。
欣喜过后,更多的则是失落。
如今的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
杜轩自认虽有几分才学,却远远没到千里马的境界,可先有白老太爷,后有嘉元帝,他的青云路,相比其他人来说宽敞顺遂了不知多少。
而如今,因为杜辕那两个字,他便打算放弃这一切,尽管白老太爷和靖安侯都温和的说支持他,可杜轩的心里,怎能没有愧疚?
倘若无功而返,现有的功名利禄又都丢了,自己还能带给白璎珞和孩子什么?
此刻听着嘉元帝赞赏的话,杜轩更加觉得惭愧。
他原以为,除了珞娘,其他人都不会支持他,可如今,一切都与自己所料想的相反,便连嘉元帝,也不似他猜到的那样雷霆震怒。
“所以,你想清楚,认真的告诉朕,这是你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吗?倘若将来一无所有,你可会后悔今日的抉择?”
嘉元帝沉声问道。
杜轩起身跪倒,郑重的磕了三个头,方正色说道:“这些日子,微臣一直在思索,也问询过身边长辈的意思。所以,微臣矛盾挣扎过,也认真考虑过,倘若微臣真的有才干,出去磨砺一番,将来未必不会出人头地。倘若一味的贪恋手中拥有的权势地位,却丧失了本性,到那时,微臣怕是尸位素餐,离行尸走肉已不远矣。”
抬眼看着嘉元帝,杜轩肯定的答道:“微臣不悔,恳请圣上恩准。”
这样的杜轩,与自己对他一直以来的印象相符,嘉元帝不知想到了什么,许久没有开口。
沉重的压力迫面而来,杜轩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滴。
心中惴惴不安难以言表的时候,头顶上方传来了嘉元帝的话语声,“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你便去吧,你记着,待到你再次回到京城,你便不是曾经风光无二的状元郎,也不是朕青眼有加的鸿胪寺少卿,亦或是户部郎中了,你只是杜轩,最多还有个身份,便是靖安侯府的姑爷。朕的意思,你可明白?”
倘若杜轩不回来,那京城中,便再无这个人,若是回来,从前那些身份,也都会成为过眼云烟,就像杜轩所说的,他的未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
“微臣明白,谢主隆恩。”
一滴汗从脸颊滑下,倏地沁入地上铺着的厚毯中不见了,杜轩心底长出了一口气,跪倒谢了恩,起身退出了泰和殿。
到户部致了歉,又去鸿胪寺和翰林院告别了一众的同僚,在众人或惋惜或祝福的话语声中,杜轩正式离开了官场。
而从递交了辞呈又被嘉元帝恩准那日开始,杜轩一连递了许多次名帖到东宫,却始终都没收到回信。
“许是太子殿下觉得对你的所为有些失望,所以不想见你吧?”
白璎珞泼着冷水道。
杜轩面色一黯,随即,自我安慰一般的说道:“先有因,才有果,太子殿下对我寄予厚望,可我的举动,着实让人寒心,是我辜负了他。”
御书房内,嘉元帝写完几个大字,放下御笔看着站在身后的太子问道:“听说杜轩接连递了好些日子的帖子,你也没见他?”
太子点了点头,目光从御案上的那副字上挪开,笑着回话:“儿臣以为,当此之际,倒不如不见的好,见了,又说什么呢?并非他的错,毕竟,他身世飘零,换做是谁,但凡有一点希望,都不会放弃。可父皇对他寄予众望,儿臣更是赤诚以待,见了面,他心中万千的愧疚,倒更让我难受,所以,倒不如像父皇所书,难得糊涂吧。”
悉心栽培的儿子比自己想象中的睿智,嘉元帝满意的笑了笑,随即,却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敛了笑意看着太子问道:“太子妃的病情如何了?”
除夕夜宴,太子身边出现的是侧妃林之湄,而不是太子妃,已经惹得京城里流言四起,人们都在猜测,林之湄不日将会取而代之,成为东宫的女主人。
所以,如今众人都在想,太子妃不出现,到底是依旧被囚禁,还是病重导致卧床不起了。
若是前者,说明皇家有意为太子另立新妃,意味着窦氏一族的失势,可若不是,太子妃如今的境况,就很不妙了。
即便她病愈,没有了太子的宠爱,又失去了大皇子,将来,她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存在。
太子的脸上,显出了一丝自责。
“秦太医亲自为太子妃诊病,可她全无求生意识,如今,纯属拖延时日罢了,太医院说,会竭尽全力。”
太子如实回禀道。
目光从太子脸上滑过,嘉元帝好半晌没说话,终究,还是轻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
从御书房出来,太子长出了一口气,看着遥远的天边,那丝阴霾即将散去,太子笑了笑,转身朝东宫而去。
怡心苑里,看着忙碌着收拾行装的白璎珞,杜轩有些歉疚的说道:“珞娘,跟着我,让你受苦了。”
若是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这会儿的白璎珞,为人妻为人母,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又怎会跟着自己忍受千山万水的奔波?
更何况,彦哥儿还未满周岁。
白璎珞却丝毫不以为然,反而对即将出远门有些雀跃的期待,“手中有钱,身边有人,咱们这可是游山玩水,看遍大宋美丽河山去的,又不是出门逃荒,哪里来的受苦一说?”
说罢,白璎珞斜了杜轩一眼,不放心的问道:“那枚印章,你可收好了?”
说的,便是那年陶见铭送来的那枚刻了“靖安杜氏”的羊脂玉印章。
当日,陶见铭曾说,只要带着这枚印章,在大宋境内的永昌钱庄,可以任意取用支配银钱,如今,倒真的派上了用场。
杜轩笑着应诺。
一旁,彦哥儿似是也在应和,咿咿呀呀的答着,两只胳膊更是兴奋的挥舞着。
杜轩做出决定要前往楼兰的时候,便从未想过要撇下白璎珞,可关于彦哥儿,两人意见却不一致。
杜轩的意思,是将彦哥儿拜托给贾氏,毕竟,她诞下了茹姐儿,两个孩子差不多大小,一并照顾,再有乳母从旁协助,虽劳累些,但也能应付。
毕竟,两人这一去,少说也要一年的光景。
可白璎珞却不同意。
“儿子每一天都在成长,我可不想错过,便是吃苦,我想他也是愿意和咱们在一起的,所以,未长大成人之前,我是绝不会撇下他的。”
白璎珞振振有词的反驳杜轩。
看着白璎珞坚定的表情,看着彦哥儿可爱的笑脸,杜轩只一瞬就下定了决心,抱起彦哥儿在他脸上“吧唧”亲了一下,“好,咱们一家人,永远不分开。”
得知杜轩和白璎珞的决定后,最舍不得的人,自然便是白老太太。
到靖安侯府告别时,老人家抹着眼泪,拉着白璎珞和杜轩的手道:“莫贪玩,办完了要紧的事,早些回来,可别让我临闭眼了都看不到你们……”
“祖母,您和祖父都会长命百岁的……”
白璎珞偎在白老太太身边,哭成了泪人儿,一旁,薛氏和贾氏也跟着掉起了眼泪,仿若生离死别一般。
还是白老太爷轻咳了一声,打趣的说道:“他们不过出个门子,你们这是做什么?等再回来,珞姐儿那儿一大堆有趣的事讲给你们听,彦哥儿也会跑会跳了,有的你们热闹。”
众人这才泪眼相别。
二月初二,过完了龙抬头,杜轩和白璎珞带着彦哥儿,及几个贴身服侍的下人,踏上了前往楼兰的遥远路程。

第323章 山水
莺飞草长,万物复苏,站在地埂边,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田野一派春满大地的新景象,总会让人不由而然的心怀辽阔。
杜轩从白璎珞手里接过水囊喝了几口,指着远方冲白璎珞说道:“越往前走,便越能看到绿色,等到了嘉定府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到时候,咱们在那儿多逗留些日子,我带着你们好好逛几日。”
素日的杜轩,沉稳内敛,何曾见过他这么开怀,已经欢喜到了眉飞色舞的时候?
白璎珞笑着点头,从流苏怀里接过了彦哥儿。
二月从京城出来时,府里的下人,统共只带了四个。
杜轩身边的随远和陆瑶,白璎珞身边的流苏和流莺,其他人请求要跟着时,白璎珞都回绝了,只叮嘱了他们看好家。
便连白老太太和薛氏也觉得白璎珞太随性了,怎么说,也要带着乳母才是啊?
彦哥儿十个月了,却还没有断奶,白璎珞自己早已没有了奶水,不带着乳母,这一路上,彦哥儿吃什么?
被白老太太问及的时候,杜轩和白璎珞相视一笑。
庄子里的农户人家,家里孩子多奶水不够的时候,牛奶羊乳总能寻来些,再不济,还有浓浓的小米汤,孩子养大后,比大户人家那些精细娇贵养大的孩子要皮实的多。
所以,尽管是初次为人父母,白璎珞和杜轩的心思却是一致的,对孩子,绝不娇惯。
更何况,老人常说,穷养儿富养女,彦哥儿是男孩子,更加不能那么娇气。
这一路上,杜轩和白璎珞的装扮都极为寻常,瞧着像是一对返乡探亲的年轻夫妻,丝毫不打眼。打尖住宿时,白璎珞便会去店家那里寻些牛乳米汤之类的汤食喂彦哥儿吃,许是与奶水的味道不一样,小家伙反而吃的津津有味的。
出来才一个月而已,彦哥儿已经沉了许多,白璎珞抱一会儿就不得不放下,揉着胳膊嗔怨的说他是个小胖墩儿。
也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母亲的话,彦哥儿笑的更加开怀,露出米粒般的几颗小牙,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