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荣华-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老太爷是个爱才的人,这么多年,只他引荐的学子,如今已经遍布各地,那些人有江浙大员,还有边疆战将,无一不是有名之辈。
知恩图报,那些人也极为尊敬白老太爷,口中都称呼白老太爷一句“恩师”,每年但凡重要的年节,抑或是白老太爷的寿辰,都会送上一份贺礼,若是来了京城,见过嘉元帝后,则会第一时间赶来拜见白老太爷。
正因为如此,白璎珞才觉得,若是想让杜轩慢慢的出现在靖安侯府众人的视线中,白老太爷,兴许是唯一的途径。
而如今,还未等她想出法子,两人已经通过一盘棋见了面,白璎珞怎能不兴奋?
心中有了期待,时间过的便不那么漫长了。
歇了午觉起身,白璎珞到正屋时,便见祖父祖母坐在一起聊天,祖父更是不住口的夸赞着杜轩,言语间颇有些唏嘘的惜才之意。
“你若觉得好,不若推举他到谁门下去历练历练,也算是你致仕后为朝廷做事了。”
白老太太附和着白老太爷的话道。
捋着胡子,白老太爷点了点头,“只这两日的观察,我觉得他着实是个可造之材,不过,日久见人心,且让我再看看吧……”
“再看看?怕再有十来日,我们就要回京城去了,到时候想见一次也难了,你还打算怎么相看?”
白老太太接过秋纹递来的热帕子擦着手,一边看向白老太爷问道。
白老太爷一脸志在必得的开怀,“我约了那后生每日午后来下棋,他已经应下了,所以,以后日日都能得见,若得空,也带来让你瞧瞧,谦和有礼,进退得当,是个好后生,你见了准保也喜欢。”
两位老人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高兴,白璎珞在一旁听着也心中窃喜,似是已经看到了杜轩的光明前程一般。
一连几日,白老太爷用罢午膳就朝书房去了,白璎珞心知祖父是和杜轩下棋,顺便考校他的学问和为人,心中对杜轩满是信心。
这一日晚膳时,进了正屋,却见白老太爷有些惋惜的咂着舌。
“祖父可是遇上了什么为难的事?”
白璎珞行了礼,偎在白老太太身边悄声问道。
“白家庄的那个后生,颇有些才学,你祖父起了爱才之心,想推举他去京城读书考取功名,可他婉言谢绝了,所以,你祖父有些惋惜。”
白老太太悄声说道。
心内一沉,白璎珞有些着急起来。

第094章 点拨
杜轩说,他少年奔波,直至到了白家庄,才算安定下来。没有乡民们的收留和这么多年的帮助,他也不会有今日,说不定,还在哪里漂泊。
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直都秉持着一颗感恩的心,所以,他不愿做那忘恩负义的人,这一生,他只求岁月安稳,即便只做个学堂的夫子,能为白家庄的村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好的。
人各有志,白老太爷虽然满腹的劝说之语,可看着他坚定澄澈的眼眸,却都说不出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后生知恩图报,是个好样儿的……”
白老太爷虽是夸赞,可白璎珞听得出,祖父的话语中,满含着惋惜。
用罢晚膳,搀着两位老人家去后院散步,白老太爷仍旧絮絮叨叨的说着这几日和杜轩下棋时从他身上发现的优点。
十七八岁的少年郎,正是心高气傲的时候,而这些在杜轩身上都看不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那份沉稳和内敛,让他更像是个经历了沧桑的中年人,也正是这份心性,更让白老太爷看重。
“我估摸着,这和他幼年到处漂泊兴许有些关系。不过,这些事可能涉及他内心的伤痛,所以,我也不好多问。”
闲话一般的说着,白老太爷摇了摇头,一旁的白老太太见状,安慰的拍了拍他的手,“你呀,就是个操心的命,人家后生这可是知足常乐。要是换个旁人,见你起了赏识的心,兴许变着法儿的在你眼跟前晃,想着你给开口谋个前程呢……”
白老太爷性子耿直,便连自己的几个儿子,那功名都是寒窗苦读考来的,想让他随便打个招呼安排差事,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如今,对杜轩,白老太爷也只是建议他进京去求学,以待将来参加会试,可杜轩却全然未放在心上,一想到就此少了一个年轻有为的才俊,白老太爷便满心的唏嘘。
“那后生明儿可还会来?”
白老太太问道。
白老太爷点了点头,“今儿的棋还没下完呢,正在难解难分的时候,明儿他必定要来的。”
说着,白老太爷算了算,“等这盘棋下完,差不多咱们也该收拾着回京了。但愿他能改了主意吧……”
附和的应着,白老太太笑道:“明儿,你便留他用晚膳吧,让我也瞧瞧,是多出色的一个年轻人,让你这么放不下的。”
在园子里闷了些日子了,白老太太也觉得有些无趣了,眼见如今白老太爷每日都将那个杜轩挂在嘴边上,白老太太也起了几分好奇。
白老太爷笑眯眯的点头应下了,一旁,白璎珞在心内默默的盘算起来。
京郊的这处园子,平日里一直都是空着,如今只有白老太爷、白老太太和白璎珞三个主子,除了从靖安侯府带来的一众下人,园子里便唯有平日里打扫清理各处院落的几个下人,显得有些空旷。
白璎珞若是想单独见杜轩,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可白璎珞却并不想瞒着祖父祖母。
早膳过后,白老太爷出了园子去逛了,白璎珞偎在祖母身边说起了悄悄话。
“什么,你要见那后生?”
听了白璎珞的话,白老太太满脸狐疑的看向她,眼中有些不赞同。
到底男女有别。
“祖母,珞儿又不是要私下里单独见他……”
白璎珞一脸磊落的说道:“眼见祖父如今起了爱才之心,成日里将那杜轩挂在嘴边,孙女便想,若是能和祖母一起劝说那杜轩听从祖父的意思,将来报效朝廷,岂不是一桩美事?如此,也算是解了祖父的近忧,两全其美呢。”
思忖着白璎珞的话,白老太太犹豫着说道:“你一个小女孩儿家,你的话,他就能听了?”
“能让祖父相中的人,怎么也是有心胸有度量的人,珞儿跟他讲道理不就是了?有好多话,祖父跟他说不合适,珞儿去说,就没什么了,到时候,就算是不合时宜,杜轩觉得我是女子,又是个孩子,必定不会多想,造成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白璎珞振振有词的说道。
有些话,白老太爷确实不太好出口,就像劝说他进京求学,也只能点到为止,他若是自己能想明白,那自然再好不过。可若是白老太爷一意劝说,杜轩反而会觉得白老太爷在算计自己什么,毕竟,两人结识也是通过一盘棋,更不用说认识还没多久了。
如是想着,白老太太似是被说服了,轻轻的点了点头。
歇了午觉起身,白璎珞更了衣,带着流苏去了正屋。
没一会儿的功夫,便有管事领着杜轩来了。
“晚生杜轩,见过老太太,见过小姐,晚生是来请白老太爷指教珍珑的。”
恭敬的行了礼,再站起身,看到白璎珞俏生生的站在白老太太身侧,杜轩顿时有些面皮发热,坐在扶手椅中,心里便有些微微的不自然。
“老太爷出去了,留了话,说一会儿就回来,杜先生稍候片刻。”
慈声说着,白老太太示意秋纹几人上了茶水糕点,一边随和的和杜轩聊了起来。
问候了白家庄那几位和自己聊过天的老人家,又问了问学堂里的孩子,没一会儿,杜轩身上的局促感,便有些消褪了,不似一进屋那么紧张了。
“不知杜先生贵庚几何?”
杜轩眉清目秀,说话时彬彬有礼,这样的年轻人,是最得老人家喜欢的,没一会儿,白老太太对杜轩便多了几分好感,再问起话来,便更显慈和。
“老太太唤晚生的名字便好,当不得您一句先生的称呼,晚生今年十八了。”
杜轩颔首应道。
“十八啊,还是个孩子呢……”
幽幽的叹了一句,似是为他自小就在外奔波有些怜惜,白老太太柔声说道:“老太爷说你才学过人,既如此,你何不去考个功名,也算是为家里光耀门楣了。难道,这一世,你就要当个小学堂里的夫子不成?”
将手中的茶碗轻轻放下,杜轩抬眼看着白老太太沉声答道:“晚生自幼奔波流离,冷待和白眼,更是不知受了多少。两年前到白家庄,要不是乡亲们,晚生兴许早已命丧黄泉,所以,白家庄的乡亲,都是晚生的恩人。如今,教授庄子里的孩童,让他们长些学问,将来都成为可造之材,是晚生唯一能做的,所以,老太爷的期许,晚生实在难以实现。”
说到最后,杜轩起身冲白老太太拱手一拜,行了大礼。
“哎……”
轻不可闻的叹了口气,白老太太回头看了白璎珞一眼,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待到杜轩再次落座,白璎珞起身走到一旁,提起茶壶为杜轩蓄满了茶水。
见是白璎珞,杜轩有些惶恐的站起了身,口中连声说着“不可不可,岂能劳烦小姐为在下斟茶”。
白璎珞莞尔一笑,动作麻利的斟了茶,放下茶壶后退到了白老太太身后。
“这碗茶,算是璎珞替白家庄的乡亲们谢过杜先生的。杜先生知恩图报,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的教给学堂里的孩子们,乃是当之无愧的君子。”
白璎珞夸赞的说道。
“小姐谬赞了……”
许是觉得有些受之有愧,杜轩的面色有些泛红。
话锋一转,白璎珞沉声问道:“可是,璎珞有一疑惑,还望杜先生能替璎珞解惑。”
“解惑不敢,小姐但说无妨,咱们可一起参详参详。”
杜轩礼貌的回道。
“如今的先生,以举人的功名教授乡野间的那些孩子,做他们的启蒙导师,自然是可以的,可是,先生难道打算一辈子都这么下去吗?”
白璎珞发问道。
这个问题,方才白老太太已经问过,杜轩也明确的表示,他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报恩,于愿足矣。
是故,再听到这个问题,杜轩便有些不解的看向白璎珞。
白璎珞继续说道:“璎珞换个方式吧。以先生的才学,若是参加会试,未必不会金榜题名,倘若先生有了官职,能真真正正的为百姓谋福祉,相比如今只做个学堂的先生教书育人来说,先生觉得,哪个更实惠,更能让白家庄的百姓受惠呢?”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自然是做官更能为百姓做实事。”
杜轩实事求是的说道。
“其实,先生拒绝我祖父的好意,只是自己的心结没解开罢了。先生一味的想着报恩,殊不知,兴许在白家庄乡亲们的心里,你早已是他们的一个邻居,他们中的一份子,而不是你所说的,他们都是你的恩人,所以,先生不如扪心自问,问问自己究竟想要的什么,而不是自己能做什么。”
扬声说着,注意到了杜轩陷入思索的表情,白璎珞做了最后的结论,“所以,先生实在该好好想想才是,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而辜负了乡亲们对你的厚爱。”
说了一大通话,白璎珞顿时觉得有些口渴了,喝了几口茶,再转过身,正对上白老太太赞赏的目光,白璎珞俏皮的眨眼笑了笑。

第095章 双喜
“尽力而为,但求问心无愧,若他坚持己见,那就正应了老人常说的‘命里无时莫强求’,到那时,就随他去吧。”
杜轩走后,白璎珞这般和祖母说着。
晚膳时分,白老太太吩咐了厨房,将白老太爷和杜轩的饭菜送去了书房,另一边,还让秋纹温了一壶酒送了过去。
“瞧你祖父那样子,似是喜极了那个后生,如今,咱们也算是尽力了,但愿能有个好结局吧。”
给白璎珞夹了一筷子菜,白老太太宽心的说着。
膳罢,白璎珞搀着祖母去后院散了会儿步,再回到正屋,白老太爷正坐在软榻上看书,见白老太太和白璎珞进来,笑呵呵的说道:“方才吃饭时,我又老生常谈的和他提了进京求学的事,这一次,他却没急着回绝,直说回去思量思量。瞧这样子,兴许有戏,你和他说什么了?”
回头看了一眼白璎珞,白老太太走到白老太爷身边坐下,将下午时白璎珞说的那几句话,原封不动的讲给了白老太爷听。
有白老太太在,白璎珞和杜轩的见面,便也没有什么不合时宜的了,而如今,眼看杜轩不那么坚持的要守在白家庄做个没什么大用处的授课夫子,白老太爷感到十分欣慰。
“珞姐儿倒会讲道理,一套一套的,若是男儿身,定然也是个有大出息的……”
夸奖着白璎珞,白老太爷的唇边,泛起了几抹苦笑,不一会儿,眼中就有些萧索了,而一旁的白老太太,面色也跟着暗了几分。
白璎珞知道,二老必定是想起了她的父亲,天资聪颖却英年早逝的白士鸣。
之后的几日,杜轩再来园子里陪白老太爷下棋,一如往常的谦和有礼,可关于之前答应的考虑,却再未提及。
白老太爷以为他有为难之处,便善解人意的再未追问,一老一少倒也相处和睦。
四月十八,靖安侯和薛氏派了府里的管事来,打点着收拾起了行装,四月二十日一早起来,就要准备往京城赶了。
午后杜轩再来,书房里,白老太爷便慈和的说道:“杜轩,难为你这些日子陪着我这老头子下棋解闷了,明儿开始,你便不用来了,日后便可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面色一惊,想到方才进府时院子里的下人都忙进忙出的归置着东西,杜轩犹疑着问道:“老太爷可是要回京了?”
白老太爷点了点头,“人老了,便不能随心所欲的想做什么做什么了,我们从府里出来也有一个多月了,该回去了。”
“理应如此,一家团聚自是最好不过的。”
满含温情的说着,杜轩的面色有些犹豫。
白老太爷看到,心中一动,原本打算不再追问的心思,顿时又蠢蠢欲动起来。
“杜轩,之前,是老夫强求了,人各有志,也不能让你太为难。所以,你心里别有什么芥蒂,下回若是在路上见到老夫,可莫要躲开了去……”
打趣的说着,白老太爷捋了捋胡子,“不过,你才学匪浅,真要是一辈子带着这小山村里,着实有些屈才了,得空的时候,老夫的话,你不如多想想,记住了吗?”
面上显出了一片愧疚,杜轩站起身,郑而重之的冲白老太爷一拜,“老太爷的话,晚生字字句句都记在心里。这几日,晚生翻来覆去的思索着老太爷对晚生的谆谆教诲,回去后,又和村子里的几位长者商量了一番,晚生已经下了决心,待到将手里的事情都处理妥当,就前往京城求学,希望将来能不辜负老太爷对晚生的一片厚望。”
眼中迸发出了一抹惊喜,白老太爷起身搀起杜轩,赞赏的在他肩上拍着,“好小子,终于想明白了,也不枉费老夫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多心思,哈哈……”
心情大好,白老太爷又仔细的叮嘱了杜轩许多事宜,才放他离去。
再从书房出来,白老太爷的脚步便愈发轻盈,到了正屋,白老太爷迫不及待的将杜轩已然决定去京城求学的事,告诉了白老太太和白璎珞。
心里长出了一口气,白璎珞一直提着的心,终于回落了下去。
尽管将来的事情还不确定,可如今,终于算是迈开了第一步,这已经很值得白璎珞庆幸了。
赏过了桃花,见到了长姐白秀,还出乎意料的遇见了心心念念的杜轩,这一番出京,白璎珞觉得收获良多,再启程回靖安侯府时,心中便再无负担,浑身上下透着一份轻松。
午膳时分,庆安堂里人头攒动,一大家子人齐聚在一趟,笑语盈盈的说着这一个多月京城里发生的大小趣事。
用罢午膳,白璎珞便告退了。
一如走之前一般的整齐干净,沉香浅笑着站在承欢居门口候着,见白璎珞回来,请了安,一行人朝兰心阁而去。
京城里的生活,果然比远郊山村里要繁华的多。
只一个多月而已,竟有些翻天覆地一般,发生了那么多白璎珞不知道的趣事。
头一桩,便是东宫太子侧妃有喜了,虽沉香说的不具体,可白璎珞心知,必定是林之湄。
太子盛宠,林之湄又心气儿高,一心想着高过太子妃一头,东宫的三个女人当中,她率先有孕是再自然不过的。
可是,对这个满京城都洋溢着欢喜的好消息,白璎珞却并不乐观。
轻叹了一口气,白璎珞暗自祝愿林之湄能平安诞下孩儿。
七大姑八大姨的琐碎趣事,白璎珞听了许多,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再醒过来,日头都已经西斜了。
“六妹妹还睡着呢?”
屋外响起了白璎芸的话语声,白璎珞打了个哈欠,急忙起身坐在妆台前整理了一下,再起身,白璎芸恰好顺着掀开的帘子进屋。
正是晚春之际,天气已经很暖和了,白璎芸穿了一身湖绿色的长裙,愈发衬得发色如墨肌肤赛雪,只一个多月不见,她的身上,也多了几分婉约柔美的气质。
说了会儿话,白璎芸言语间都是打探,可见白璎珞除了去过桃林,再就是清明那日在白家庄无聊的都留了一日,再无什么趣事,白璎芸便没了兴致,恹恹的坐了会儿就走了。
想着大少奶奶贾氏临产在即,白璎珞让流苏将带回来的土特产归置出来了一份,带着去了煦和轩。
贾氏的肚子大的如同一个球,已经不大能坐得住了,白璎珞进屋时,她正斜倚在软榻上,手里拎着一件小衣服看着。
白璎珞吩咐了流苏将土特产拿去交给贾氏的丫鬟,一边,接过小包袱走到了贾氏身边,亲热的坐了下来。
“又是给孩子做的小衣服?”
一点儿也不客气的从白璎珞手里接过小包袱,贾氏笑的眉眼弯弯的。
虽然孩子还未出生,可白璎珞已经做了好些小衣服送来了,小肚兜小短裤,还有半个手掌般大小的小鞋子,拿在手里,说不出的可爱。
贾氏很领白璎珞的情,平日里待白璎珞也比对其他几位小姐要亲热些。
“大夫和稳婆都怎么说?”
伸手摸了摸贾氏高高隆起的肚皮,白璎珞关切的问道。
“约莫就这几日了……”
一脸将为人母的开怀,贾氏柔声说着,目光中尽是温和。
不敢让贾氏太费神,两人说了会儿话,白璎珞便起身回屋了,将这一来一去带着的书,都亲自收拾了一遍。
一连几日,靖安侯府都有些紧张。
四月二十五破晓时分,煦和轩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不一会儿,天边泛起了一抹鱼肚白,天亮了。
十月怀胎,贾氏诞下了一个六斤八两的白胖儿子,这也是靖安侯府新一代的第一个孩子,白老太爷亲自题字,给孩子取了名字叫白启坤。
内宅的人,便亲热的唤着坤哥儿。
第三日,坤哥儿洗三,靖安侯府便摆了一整日的流水席,煦和轩里,孩子哭,大人笑,说不出的热闹。
喧闹了一整日,再回到兰心阁,天色已经擦黑,白璎珞躺在床上,懒洋洋的叹道:“还是在京郊的庄子里好,又清静又自在,没这么多的应酬。”
几人对视一眼,尽是好笑,流莺打趣的说道:“这样的话,若是从老太爷和老太太口中说出来,倒觉得正常至极,小姐这个年纪,本该是最爱热闹的时候,怎么您倒像是活了七老八十,什么都看透了似的。”
“好啊,你敢取笑我……”
倏地来了精神,白璎珞一跃而起,追着流莺要挠她的痒痒,顿时,主仆几人在屋内笑闹起来。
安静下来,沉香提醒着白璎珞道:“小姐,明儿,苏府的人就要来下纳征了,按理说,咱们兰心阁也要准备一份贺礼给五小姐的,您说,送什么好?”
“这么快?”
似是有些惊讶,白璎珞顿了顿,又有些明白了。
以白璎芸的性子,这件亲事再拖下去,兴许要变成丑事了,所以,二老爷和二夫人必定会快刀斩乱麻的把亲事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
“先是添丁,再是嫁女,如今,靖安侯府也算是双喜临门呢,既如此,合该备一份厚礼才是。”
抿嘴笑着,白璎珞吩咐了流苏去准备礼物。

第096章 灰心
第二日一大早,白璎珞到庆安堂陪祖父祖母吃用完早膳没一会儿,门前便响起了鞭炮声。
苏府远在素平,虽路途遥远,可苏暮山夫妇对这门亲事,却极看重,只看送上门来的纳征请期的礼物,便可瞧见一二。
当前的,自然是一对活雁,肥硕的身形,滴溜溜乱转的眼珠,给这喜庆的日子添了几分俏皮。
逡巡进来的下人,两人一担的扛进了大红的箱子,不一会儿,秋然轩的院子便被堆得满满当当的了。
苏府请来的中人,便是从前的媒人,几番下来,都已经轻车熟路的了。
二夫人看着一院子的红木箱子,笑的眉眼弯弯嘴都合不拢了,当即就热情无比的将媒人迎进了正屋。
临近午时,二老爷才回来,三人在屋里商议了一番,再出来朝庆安堂去时,便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和乐模样。
“老太爷,老太太,芸姐儿的亲事,苏府挑选了几个日子,还请父亲母亲定夺。”
将手里的红册子递给秋纹,二老爷喜气洋洋的说道。
“一转眼,孩子们都大了,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我们可真是老喽……”
感叹的说着,白老太爷接过册子,捧在白老太太面前,二人仔细的看了起来。
最后,挑中了二月十六,二月十八两个日子。
“你们是芸姐儿的父母,女儿的终身大事,自然要你们来定夺的,这最后的主意,你们定吧,终归都是为了芸姐儿好。”
指了指自己选中的那两个日子,白老太爷合上册子递回给二老爷。
“既如此,那便二月十六吧,芸姐儿正月十六的生辰,及笄过后一个月出嫁,都带着六,寓意一生顺遂,也是个好兆头。”
二老爷应和着说道。
坐着说了会儿话,二老爷和二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