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荣华-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屋坐了一会儿,天色一下子就暗了下来。
白璎珞服侍着祖母净了面又更了衣,坐了会儿,便有小沙弥送了斋菜过来。
白老太太只吃用了几口便搁了筷子,白老太爷劝了好几句,却也没什么效果。
用罢晚膳,在院子里散了会儿步,眼看时辰还早,白老太爷便出门朝前院去了,白老太太牵着白璎珞在桑树下的石桌旁坐下,不由的就提起了那位贺老夫人。
苍老的声音,缓慢的讲述着泛黄的陈旧往事,白璎珞伏在祖母的膝头,心思也跟着沉浸到了那段让人揪心的故事中。
二十年前,已是中年的贺老夫人,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变故。
少年丧子,中年丧夫,唯一的女儿远嫁他乡,贺老夫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围在身畔的,唯有一双庶子,和一众庶女。
娘家派人前来,要接贺老夫人回家,心中觉得此举愧对亡夫,贺老夫人便拒绝了,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最终,贺老夫人和娘家反目。
九九八十一日的法事过后,贺老夫人已将家产清点完毕,在那之后,她带着几位姨娘,庶子庶女和一众老仆回到了贺老太爷的故居岭南。
可想而知,接下来的这些年,贺老夫人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而最让人揪心的是,她身边连个可以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有赞她品行高洁的,也有说风凉话觉得她不知好歹的,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却无人伸出援手帮她一把。
唯有白老太太拉着她说了一晚上的话。
“我跟她说,人这一生,尤其是女人,总是在为旁人活,可一旦到了遇上事儿却无人可依靠的时候,那便算是开始为自己活吧。活好了,都是自己的命,活不好,那也怨不得旁人,只能怪自己没本事,所以,倒不如放开手去搏一把算了……”
慨然的叹着,白老太太似是想起了当年的情形,眼中又泛起了晶莹的泪花。
进屋后只打量了一眼,此刻再回想起来,白璎珞竟然想不真切那位贺老夫人长什么模样,面色微赧,白璎珞吐了吐舌头,拽了拽祖母的袖子问道:“祖母,那后来呢?那位贺老夫人的儿子女儿们,可都孝顺她吗?”
身边环伺着的一众儿女,都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旦起了异心,偌大的一个家分崩离析之后,贺老夫人的境地,便怎一个荒凉了得了。
可想及刚才贺夫人待婆母如嫡亲母亲的模样,想来这结局大抵是好的,白璎珞便觉得自己问了一个傻问题。
白老太太低下头,将白璎珞头上被风吹乱的鬓发别在耳后,笑着赞道:“这位贺老夫人,才是真正有远见的人呢。”
轻叹了口气,白老太太抬眼看向漆黑的天色,“她离开京城那年,便发下誓言,这一世,绝不靠人,她的儿女,也绝不和权贵结亲,不看人脸色。这么多年,她那些儿媳妇儿,女婿,都是她亲自相看的,不是寒门子弟,就是奇人异士,可也真是怪了,原本落魄不堪的人,过了几年十几年,竟都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白璎珞不由诧异的睁大了眼,白老太太笑了笑,继续说道:“如今,她几个庶子,都已经考中功名做了官,是各地颇有贤名的官老爷了,几个女婿,也都各有成就,便连养在她膝下的几个孙儿,这几年也都有出息了,如今,只要说一句岭南贺家,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夸几句贺老夫人的。”
“这日子啊,就是熬出来的。经得住的,就熬出了名堂,经不住,那就浑浑噩噩的过着,能过一天算一天吧,终归,各人有个人的缘法……”
月明星稀,天边有孤鸟呱呱的发出凄厉的叫声,白老太太长呼了一口气,感叹一般的做了结论。

第149章 共识
这是间一进的小院子,白老太爷和白老太太歇在正屋,白璎珞住在东厢房,除了贴身服侍的人,其余的几位管事仆妇等便都安排在西厢的几间厢房里歇息。
第二日一早,白璎珞起身时,白老太爷去正殿礼佛了,而白老太太,则去寻那位贺老夫人说话了,白璎珞一人百无聊赖,索性拿了本书坐在桑树下看了起来。
正是清晨时分,天空湛蓝,鸟语花香,鼻尖萦绕着山间所特有的清新芬芳,便连看起书来都别有一番意趣。
翻着看了一会儿,升至半空的太阳便有些刺眼了,白璎珞将书放在膝盖上,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
刚收回手,便听得院门“吱呀”一响,白老太太和贺老夫人,连同那位贺夫人一并缓步踱了进来。
白璎珞合起书站起身,上前走到几人面前,给贺老夫人和贺夫人见了礼。
昨日见面时,已临近傍晚,贺老夫人沉浸在遇见故人的惊喜中,而白璎珞,则是满腹疑问的回想着祖母是否提起过这位贺老夫人,是故,两人都只是粗略的打量了彼此一眼。
此刻,贺老夫人眉眼定定的看着白璎珞,从头到脚,满眼的审视,而白璎珞,也温婉的笑着,看着这个祖母口中的“奇女子”。
“你就是珞姐儿吧?”
慈声问着,贺老夫人转身从儿媳妇手里接过一个锦袋,递给了白璎珞。
只觉得入手一沉,不像是平日在侯府见到来客时得到的寻常的礼物,白璎珞犹豫的看着白老太太。
白老太太笑呵呵的嘱咐道:“你贺家祖母喜欢你,你便收着吧。”
仿若知晓锦袋里装着的是什么物什一般。
知晓两位老人家多年未见,有许多体己话要说,白璎珞便不在跟前陪着,只跟着秋纹秋月取了茶具,径直煮起了茶。
再进屋,两位老人家已经一扫昨日那般伤感抹泪的情形,说起了分别多年经历过的趣事,开心处还展颜大笑,让白璎珞不由的又想起了祖母在白家庄时和那些乡下老太太们嗑着瓜子聊着天的闲散模样。
“你若不来,我们今儿就动身回去了,不过,既然遇上了,那我们便多住几日,好好说说话。”
贺老夫人笑着,一边回头嘱咐了儿媳妇儿去打点一下,前几日住着的斋舍也先不忙着退。
再看向娴静的坐在那儿喝茶的白璎珞,贺老夫人赞道:“鲜少有孩子在这样的地方,还有这样的气度。”
到了苦寒寺,吃用全都是和寺里的和尚们一般,一点儿荤腥见不到不说,那些菜也都是寺里自己种的青菜,更趋近于野菜,吃起来都带着一股略微的苦味儿。
住就更不用说了,即便铺了厚厚的被褥,那床板依旧硬的硌人。
日出起身,日落而息,便是想想,这样的生活都会让那些喜欢繁华喜欢热闹的人避之三尺,可此刻的白璎珞,却悠然自得的品着茶,一脸的自得惬意,仿若昨夜是睡在侯府里自己的闺房中一般。
这样的心境,浑然不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儿该有的。
白璎珞抿嘴笑了笑,“贺家祖母谬赞了。”
白老太太似是极得意,接连说了白璎珞的许多事,一旁的贺老夫人听到,再看向白璎珞,目中便愈发多了几分柔软的慈爱。
“珞姐儿,去看看你祖父可拜完了菩萨?若是拜完了,便请他早些回来,今儿,我们和你贺家祖母一起用午膳。”
白老太太发了话,白璎珞便起身出去了。
看着白璎珞远去的身影,白老太太回头冲贺老夫人笑道:“你相看调教人的本事,我是服气的。如今,你那些庶子庶女都拿你当自个儿亲娘一般的孝敬,你那些媳妇儿和女婿,也都是好的,这回,我这儿也有个人,你给相看相看?”
眼中带了几分趣味,贺老夫人回头瞅了一眼刚出院门的白璎珞,笑了起来,“你和老侯爷相中的人,还哪里能错了?看样子,男方不是家世太高就是太低,要不然,你们也不会这么久了还没拿定主意。这人呢,我怕是没机会见着了,那你说说看,我只听着就是。”
白老太太斜了她一眼,作势拍打了她一下道:“偏你是个人精,我可没说是谁呢,你就男方家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幸好珞姐儿不在跟前,否则,小丫头还不知道羞成什么模样了。”
贺老夫人呵呵的笑着,直爽的说道:“快说吧,就别卖关子了。若不是太子已经娶了太子妃,我定要怀疑,你家珞姐儿是要做太子妃,你们才这么拿不定主意的。”
白璎珞父母早逝,这样的情况,她是绝然没有机会入宫为妃的,可贺老夫人说白璎珞有做太子妃的资质,可见对她评价极高,白老太太虽嗔着说她浑说,可心里却是极高兴的。
白璎珞一直寻到前院的大殿,才寻到了正在和老方丈议论经文的白老太爷。
也不打搅,白璎珞远远的站在树下候着,直到一篇经文论完,白老太爷回头看到,才跟老方丈打了招呼起身。
“这院里这么晒,怎么不在屋里坐着?你祖母呢?”
牵着白璎珞的手朝斋舍的方向走,白老太爷慈和的问道。
“祖母和贺老夫人说话呢,让我请您回屋一起用午膳。”
娇俏的答着,白璎珞很是开怀的说道:“祖父,我瞧着,您和祖母自到了苦寒寺,似是精神都好了许多,尤其是祖母,遇到贺老夫人后,这几日像是病都好了,哪哪儿都精神。要不然,咱们在苦寒寺多住些日子吧。”
“不觉得这儿苦?”
白老太爷笑着反问道。
白璎珞摇了摇头,“日子虽苦,可胜在自由自在。心里是甜的,便不会觉得日子苦了。”
一边走,一边重复着白璎珞的话,白老太爷仰头哈哈大笑,很是得意的刮了一下白璎珞的鼻子,“小丫头,如今越来越会说了。”
贺老夫人的行程,延迟了三日,四月十八,贺老夫人踏上了回岭南的路途。
将贺老夫人送走,白老太爷一行人的马车也再未回苦寒寺,径直驶回了靖安侯府。
在苦寒寺只逗留了四日的功夫,可四日的粗茶淡饭,白璎珞的脸颊就瘦了些,本就巴掌大的瓜子脸,下巴尖尖,愈发多了几分美人的气质。
一大家子人聚在庆安堂用晚膳时,白璎芸便不住的打量着白璎珞,仿佛白璎珞不是去礼佛,反而是去郊游了一般。
看她明明一身淡雅的素锦长裙,坐在那儿却自有一番娴静淑宁的动人心魄,白璎芸有些嫉妒的别开了眼。
相形见绌,看着本也明媚动人的女儿被白璎珞一比顿时黯然失色,二夫人无奈的叹了口气,心中也不由的感慨起了“人比人气死人”那句俗语。
用罢晚膳各自散了,白璎珞便随着贾氏回了煦和轩,把从苦寒寺求来的那枚平安符给了坤哥儿,小家伙看着身上挂了个新鲜玩意儿,高兴的手舞足蹈,满是欢喜的小小面孔,让人看着就心生柔软。
回到兰心阁,沉香早已备好的沐浴的一应物什,白璎珞躺在木桶里,舒舒服服的泡了个热水澡。
“珞姐儿的亲事,要不就定下来?”
庆安堂内屋,白老太太沐浴完,披了件夹衣坐在床榻边问道。
白老太爷满脸戏谑的笑道:“过年时,我就说定下来,你偏怕委屈了珞姐儿,说还要再相看相看,怎么,贺家那位老夫人帮你把主意拿了?”
见他取笑自己没主见,白老太太忍不住斜了他一眼,“士鸣就这一丝骨血了,我能不好好相看相看吗?回头珞姐儿若是过的不好,我还有什么脸去见士鸣和他媳妇儿?”
“这回不觉得他家境贫寒,人丁不旺,没有长辈照拂珞姐儿了?”
白老太爷笑着问道。
白老太太摇了摇头,“与其长辈里有可能有刁钻之人,那我宁可要杜轩这样儿的,只要他敬珞姐儿爱珞姐儿,将来珞姐儿嫁过去,关上门,珞姐儿就是内宅唯一的女主人,任谁也欺不到她头上去。没有长辈照拂便没有吧,左右咱们也没那么快蹬腿。”
说着,白老太太似是觉得自己这话说的有些恣意,忍俊不禁的笑出了口。
“你说,若是士忠媳妇儿当时态度绵软,你可会考虑薛柘?”
左右无事,白老太爷闲聊起来。
白老太太犹豫了一下,不知该如何说,索性反问道:“你呢?”
白老太爷坚定的摇了摇头,“那孩子,是个好的,有才学有见识,可是,却少了一份坚毅。其实,我看得出,他是喜欢珞姐儿的,你没看有一阵子,他往庆安堂跑的极勤快?有一回我让珞姐儿过去煮茶,那一盘棋,他就下的有些心不在焉,偶尔一抬头,目光也会在屏风上打几个转,可是,这么久了,也仅止于此罢了。”
听白老太爷这般说话,好像在为薛柘没有进一步的表现感到遗憾似的,白老太太没好气的说道:“我们珞姐儿那么守规矩的女孩儿,便是他有所行动,珞姐儿也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
“那你就错了……”
笃定的说着,白老太爷的脸上,露出了几丝玩味的笑容,“杜轩那小子,比之薛柘如何?可他就敢借着珞姐儿的生辰,当着我的面,正大光明的送礼物给珞姐儿,而不是像薛柘一般,连面都不敢见,礼物都是同进远他们一起,让小厮送过去的。”
听出了白老太爷话里的意思,白老太太一脸惊喜的问道:“那你的意思,杜轩对咱们珞姐儿,也是有心的?”
白老太爷但笑不语,一旁的白老太太,却明显高兴了起来。

第150章 事发
四月二十日,内务府的内侍前来传旨,白进远被封为靖安侯世子,领正五品的护卫营前锋参领。
为此,靖安侯府又大宴了三日的宾客,巷道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还未等这热闹劲儿过去,四月二十五,坤哥儿的一周岁生辰。
这是白老太爷的第一个嫡长重孙,再加上白进远刚刚受封,正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所以,白老太爷发话,坤哥儿的抓周宴,也要隆重些。
一早就撒了帖子出去,早起天刚亮,外头就响起了鞭炮声,没一会儿,就有来客登门了。
白璎珞到庆安堂时,白老太太正抱着坤哥儿喊“太祖母”,小家伙虽然已经一岁了,却还不大会说话,如今也只能勉强叫声爹娘,一个“娘”字,还经常喊成“凉”,惹得煦和轩里总是欢笑阵阵。
“坤哥儿,我是太祖母,太,祖,母。”
逐字的念着,白老太太握着坤哥儿的手教着。
“太,太太……”
含混了半天,坤哥儿也只喊出了两个叠字,尽管如此,白老太太仍旧眉开眼笑的透着一份开怀。
宴席摆在茗雅园的大花厅,到了午时,便有丫鬟过来请贾氏抱着坤哥儿到客人面前露个面。
贾氏跟白老太太打了招呼,抱着还拽着太祖母衣袖不撒手的坤哥儿出了庆安堂。
前院的热闹,在和煦的阳光下,一直飞舞到了庆安堂,白老太太看着坐在身边娴静的做绣活的白璎珞说道:“珞姐儿,你不去看看热闹?还不知道坤哥儿抓到了什么呢,你去看看,回来也好说给祖母听。”
白璎珞笑了笑,手里的动作却没停,“祖母您瞧着吧,要不了一会儿,就有去瞧了热闹的小丫鬟来讨赏了。便是我去了,也不一定比她们跑得快。”
临近及笄,便算是大姑娘了,宴厅那边人多眼杂,白璎珞一个女孩儿在那里出现,多有不便,所以,便连白璎欢和白璎兰来拉,白璎珞也没去。
见她心里明镜儿似的,白老太太的心里愈发欣慰,再想及等到亲事定了,她也可以安心待嫁了,白老太太就觉得终于快要了了一桩心事。
果然,一盏茶的功夫,院子里就响起了脚步声,帘子掀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丫鬟进来回话道:“老太太,小少爷抓了侯爷的印章,便连大少奶奶想要取回来还给侯爷,小少爷都攥的紧紧儿的不撒手,侯爷可高兴了。”
“那将来可不就是他的?小家伙,还真会抓。”
笑容满溢,显得脸上全是皱纹,白老太太高兴的唤了秋纹拿赏钱打赏那个小丫鬟,一边轻声感叹道:“再过一旬,便又是端午了,这喜事儿可是一桩连着一桩,真好。”
白璎珞也跟着笑了起来,却一点儿都没想到,祖母话中的喜事,会与自己有关。
而白老太太,看着白璎珞宠辱不惊的恬淡模样,心里又喜欢了一层,一边,却还在脑海里想象起了她得知亲事议定后的娇羞模样。
“祖母,您这么瞧着我做什么?”
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白璎珞狐疑的看着白老太太问着,白老太太笑着摇了摇头,随口说起旁的事,岔开了话题。
没几日,薛氏便安排下人开始打扫各处的院落,顺带撒雄黄粉,而白家庄也有人前来,送上了庄子里包的粽子,不过,来的人,却是庄子里说话最有分量的族长。
知晓的时候,白璎珞刚从鸣翠居出来,脚下一顿,白璎珞回头问着流苏道:“你看清楚了,真是白老族长?”
流苏点了点头。
族长之位,早在几年前便已传给了白家庄的村长,可前一任族长,乡亲们见了还是会尊称一句白老族长。
如今,白老族长已经七十多岁了,可精神却好的很,便连去岁去庄子里住的那些日子,白老太爷也常去找白老族长聊天下棋,两位老人家相处的极好。
想着白老族长许是来看望祖父的,白璎珞便再未多说,可心里却始终有些怪怪的感觉。
午膳时分,庆安堂只有白老太太和白璎珞二人,听说,是白老太爷带着那位老族长出门了,白璎珞好奇的追问白老族长此来是不是有事相求,白老太太只抿嘴浅笑,却连连摇头,一时间,白璎珞心里那丝怪异的感觉愈发明显。
到了五月,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午后时分,空气中若是一丝清风也无,甚至会让人有些盛夏的灼热感。
秋然轩里,白璎芸偎在二夫人身边坐着,有些跃跃欲试的兴奋,“娘,您说,那穷书生会不会中计呢?平日里来侯府,我瞧着他还是挺守规矩的,若是那日他不喝酒,那可怎么办是好?”
二夫人笑的诡异,“不喝酒又如何,午宴结束,他总要歇息的吧?到时候,只要能将他贴身的东西偷出来,结果是一样的,到时候,他们就有口难辨,传出去,终归是六丫头名声受损,老太爷和老太太,必定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事发生,最后,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白璎芸犹豫了一下道:“娘,六妹妹将兰心阁上上下下管的像个铁桶似的,那东西要是放不进去,这戏可就唱不下去了。”
“你就等着看吧,娘虽然不理事,可也不是吃素的。”
话说的高深莫测,二夫人一脸的笃定,仿佛已经看见了白老太太捶着拐杖,一脸怒气瞪着白璎珞的模样。
见母亲这么有把握,白璎芸也跟着高兴起来,“哼,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六妹妹和那穷书生,可就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了,哈哈……”
大笑出声,忽然觉得有些不妥,白璎芸忙抬手捂住了嘴,一边回头四处张望着,见屋里并没有人,白璎芸方轻呼了口气,得意的拍着胸口笑了起来。
端午节,可有好戏看了呢。
白璎芸暗自期待道。
一转眼,便到了五月初五。
许是考虑到学子们都要回家过节,前一日,书院里便都通知,端午节沐休一日,而靖安侯府里,薛氏也派人送了帖子给薛柘和杜轩,请他们来靖安侯府过端午。
薛柘不愿意回外祖家,自然喜不自禁的应了下来,而杜轩本有些踌躇,被白进举和白进啸一说,也不得不应下来,初四晚上便住进了靖安侯府。
第二日一早,几个年轻人便出门去郊外散心了,白璎珞到庆安堂陪着祖父祖母说了会儿话,得空还去了趟小雅斋,跟姚夫子说笑了会儿。
临近午时,一大家子人聚在茗雅园的大花厅里,笑语盈盈的用起了宴。
白老太爷心事已了,再回头看着本就十分欣赏的杜轩,愈发觉得怎么看怎么顺眼,想着晚宴时要宣布的喜事,眼中也透着几分老怀欣慰的喜意。
白进远一众兄弟和薛柘杜轩二人坐在一桌,席间觥筹交错,极少喝酒的杜轩也被劝着喝了好几杯。
白璎芸一直暗暗注意着邻桌的动静,见杜轩脸上显出了几许酒意,愈发显得面若潘安,再回头看看白璎珞,心里便有些微微的不舒服,可再一想到白璎珞知晓自己即将嫁给那穷酸书生的错愕模样,白璎芸才觉得有些解气。
午宴结束时,众人鱼贯着出了大花厅,各自朝自己屋里去了,杜轩不胜酒力,又怕在人前失态,便落在了最后,见花厅里只剩下了下人,才起身缓步朝自己平日来靖安侯府时住的厢房走去。
杜轩在前面走着,穿过垂花门没一会儿,身子一晃,便被旁边经过的小厮给扶住了。
“杜公子,小的送你回房吧。”
那小厮说着话,将杜轩搀扶着送了回去。
一盏茶的功夫,屋门打开,那小厮探出头来四处张望了几眼,见周遭并无人注意,忙出来合好门,疾步朝后院跑去。
歇了午觉起身,白璎珞还觉得脑袋有些昏昏沉沉的,想及午宴时被白璎芸挤兑着喝了两杯果子酒,白璎珞有些暗气。
歪了一会儿,又起身洗了把脸,白璎珞才觉得精神好了些,正打算去庆安堂,便听得外面通传,说白璎芸来了。
“听说花房有几株白玉兰开了,六妹妹,咱们去看看吧。”
也不管白璎珞愿不愿意,白璎芸上前亲热的拉住她的胳膊,拖着她出了门朝后院去了。
花房里,果然有几盆白玉兰已经开了,还有几盆打了花苞,想来明儿一早就能开了,看着那洁白如玉的花苞,白璎珞心中的那丝烦闷一扫而光,转过头吩咐着花房的老伯,挑两盆送去庆安堂。
说了会儿话,估摸着祖母已经起身了,白璎珞和白璎芸便出了花房。
进了庆安堂正屋,却见白老太太面色微沉,下首处,薛氏和二夫人分坐两旁,看着进屋的白璎珞,一个怜惜一个惋惜,虽是一样的表情,可眼中分明是不一样的意味,白璎珞的心里一沉。
“珞姐儿,你院里如今总共有几个丫鬟?”
薛氏看了白老太太一眼,柔声问着白璎珞道。
“屋里有沉香、流苏和流莺三人,另有六个小丫鬟,平日并不进屋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