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习之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疯狂的校园象棋赛,全家人恢复了普通人的身份,感情也比以前更加亲密。我曾身受重创,但渐渐地,父母帮我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热爱。

在痛苦的日子里,妈妈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为我承受着一切,直至乌云散去。在我小的时候,她总会把她柔软的脸颊贴在我的脸上,提醒我,我不用一直都这么坚强。我无须告诉她我的感觉,她什么都清楚。妈妈是我所认识的最伟大的人。她是那么睿智、富于爱心、有激情,她独到的见解直至今日仍让我受益匪浅。她安静却强大无比,总是无底限地支持我,一心放在我身上,她一直鼓励我要随心而动,即使方向偏了或者追求的目标有点古怪。同时,她也非常勇敢(这点有时会让我有些不满):在深海里面对400磅重的鲨鱼,用渔网收那些跳跃着的蓝色马林鱼,驯服重达2000磅、野性十足的雄马,制止街头斗殴,让爸爸和我始终意见一致。在我们所经历的种种高峰与低谷中,她始终像一股平衡的力量在中间起着作用:在低谷时她会鼓励我们,给我们打气;当我们野心太大已偏离方向时,她又会适时地给予建议;当我流泪时,她又会给我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妈妈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没有她,所有的事都不会成为可能。

爸爸的性格则完全不同。他非常忠诚,感情丰富,有点古怪,是位很慈爱、有责任感的父亲,从我出世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一直是最要好的朋友了。我不记得两个人有多长时间呆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打棒球,探索海平线,在成群的鱼儿上方寻找小鸟,一起到全球各地参加象棋比赛,以及之后的武术比赛。从我6岁起,我们一直就是一个精英团队,我们的这一组合源于共同的野心,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深厚的感情。不管我们如何想保持自己的心态,但我们的感情却随着各种比赛结果而起伏不定。对此我们也没有办法。赢得大的赛事后,一切都那么美好,连天也是蓝的;而输掉比赛时,一切就变了样,连梦想都那么荒诞不经。

我很清楚,在下棋时,爸爸的心始终和我在一起,但我也知道,不管结果如何他都依然爱我。难怪有些心理学家会对父子之间如此深的相互依赖关系有所不解,但当你在追逐顶级目标时,有时极限的限度也是需要做出改变的。不断有大的比赛、气候变化与大的波动,这让我一直需要新的能量与激励,让我之后再次有勇气拿起棋子。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不管何时,爸爸都会在我身边百分百支持我。

在比米尼住了一个月,他坐不住了,为我和岛上最好的棋手安排了一场比赛。他担心我这么久不下棋会手生,同时又心里痒痒的,想看我重新拿起棋子的样子。我对这场比赛倒没什么兴趣,而更想拿线钓鱼,去潜水捉龙虾。象棋对我来说仍是一种负担,但比米尼大赛这个想法听起来倒没什么不妥,相反还挺好玩的。我们找到了他,并在酒吧里进行对决。他一口金牙,胸前一条又粗又长的金链子一直垂到了棋盘上,看起来过去曾贩过毒。我用了几分钟才进入状态,但接着,我整个人仿佛一下了活过来了,对象棋的热爱又回来了。“战无不胜”的感觉重新回归,仿佛象棋已成了我的一部分,无法抗拒。那个夏天,8岁的我多了一份坚强:我不会输着走出去。

秋天回家时,布鲁斯正忙着赶各种书的合约,没有时间理会我。他不断地翘我的课,让我感觉被人活生生地扇了耳光。我曾输了比赛,而现在我的老师也不喜欢我了。即使真的见了面,他也是心不在焉,课程也变得机械化,和以往的风格大不相同。或许他真的很忙,但我那时是一个急需他帮助的孩子。

同时,我转学到了位于曼哈顿上东区知名的道尔顿学校。转学带来的麻烦也不小,原来学校离家只有几个街区远,而现在需要坐很久的公交车。我很想念原来学校的好朋友们,觉得与道尔顿这些富家子弟格格不入。我记得第一次我们几个一起去一位新朋友位于市中心的公寓时,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宫殿。有门房、女仆,豪华屋顶上悬挂着漂亮的吊灯。面对这一切我变得很困惑,开始在想我家是不是低人一等。当时我还要求爸爸来接我时把车停在角落里,这样朋友们就不会看到我家那台旧的绿色普利茅斯车。

当时的状况是一团糟。我的象棋生涯遭遇挫败,老师也不再喜欢我了,我想念好朋友们,我家也没有门房或是一辆好车。最重要的是,我在学校里喜欢的一个漂亮女生养成了一个习惯,总是拿她的鞋打我的头,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直到很多年后她告诉我的)这说明她在与我分享我的种种想法与感觉。我是个处于转变过程中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我一起度过这一关。几周后,布鲁斯发现匆忙进行机械化的象棋分析并不是我所需要的,所以他退了一步,重新恢复了原来的象棋生活。休息时我们一起到外面踢会儿足球,又像几年前刚开始上课时那样大笑着,像平常人一样交流着感情。

我又开始回华盛顿广场公园和老朋友们一起下棋了,比赛不再是件恐怖的事,我也再次找回了乐趣。之后,布鲁斯和我继续工作。我们深入探寻象棋艺术的核心与精髓,分析各种复杂的中局和残局,研究经典赛事,培养自己的技能和理解力。我们开始进行大量的设想练习,蒙着眼睛进行比赛,不动棋子,只在脑海中进行长时间的走棋练习。

象棋现在已变得不同了。在夏天那几个月里,我曾质疑过很多事,在决定强势回归时,我对象棋所做的承诺已远远超出了乐趣与荣誉,而是热爱、苦痛与激情,激励自己不断跨越,不断提升。这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谬,但我相信从8岁到9岁那一年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我用辛勤的练习来应对比赛的挫败与心灰意冷。我不断激励着自己,并为强大的意志力所驱动着。小时候我就潜力无限。我只知道“获胜”二字,因为我比其他小孩子都更优秀,与大人竞争时我也没有压力。现在,我有了失败的经历。我输给了一个小孩子,同时还有其他很多小孩子,他们都是我强有力的对手。

我仍是全国同龄中最高级别的棋手,凡是我参加的比寒,气氛马上就会紧张起来。如果我取胜了,那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我输了,天好像立马就塌下来了。有一个男孩尤其要引起我的警惕。他叫杰夫·索亚,样子有点吓人,个头矮小,经常光头、赤脚。他没有上过学,他爸爸让他每天学12个小时的象棋。下棋时,杰夫会一直哼着“杀死他,杀死他,杀死他”。他进攻性极强,很聪明,在棋桌旁威力无比。刚从夏季旅行归来,我就来到曼哈顿象棋俱乐部找布鲁斯上课,而杰夫当时就坐在那边下棋。他对我下了挑战书,我也接受了挑战。我当时不在状态,对这场比赛也没抱太高的期望,那回他放了我鸽子。几个月后,我又回到曼哈顿,和他一起对决,周围一大群人在观看。我击败他后,听到他坐在角落里哭了好几个小时。这太可怕了。这是孩子之间可怕的对决,有点世界末日的感觉。

无数个下午,我都独自坐在房间里研究象棋。有时爸爸会故意分散我的注意力,想带我出去踢足球或打篮球,但我哪儿都不去。有太多需要我学习和思考的东西了。爸妈担心我对象棋太过着迷,爸爸甚至有时会告诉我,如果我想放弃的话也是可以的。他们并不理解,我从没想过放弃。

随着全国比赛日益临近,我的训练强度也越来越大。我在公园比赛中磨练技艺,从街头棋友那儿吸收了不少好的建议,并与布鲁斯进行了更为认真的准备工作。我知道索亚只要是醒着的,就会抓紧每一分钟与大师们交手,为这场比赛积极做着准备。他就像是一台机器,在快棋课上消灭强大的成人对手,并以他的不屑让他们面子全失。一天他出现在公园中,当时我正好不在,我所有的朋友都告诉他我比他更优秀。他听后大笑说:“乔希根本不值一提。”他们不断嘲讽他,最终把他“轰”出了我的领地。纽约象棋的围观者分成了两大阵营,他一队,我一队。这场比赛已不再是两个孩子之间的比赛了。

全国赛再次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举行。我和父母、妹妹凯迪亚、布鲁斯一起前往比赛地。这是布鲁斯首次陪我一起参赛。他的好胜心并不强,看到孩子间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拼得你死我活心里也非常挣扎。我并没有怪他。我的三个好朋友也和他们的父母一起过来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棋手,对他们来说这更像是在度假。而我则非常认真。我在一号棋盘上比赛,再一次和其他孩子隔开了。父母在酒店大堂焦急地等待着,和其他父母一样紧张地看着视频监视器上转播的比赛过程。第一轮有点难度,但之后我横扫一片,拿下了前六场比赛。

进入最后一轮,只有杰夫·索亚和我得了满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的对手要更强劲一点,所以如果我们是平局的话,我就获胜,但没人想着以平局收场。

杰夫是我唯一担心的选手。有谣言说他、他的爸爸和妹妹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一直在他们的车里睡的。每轮间隙他都会坐在地板上,抱着他瘦弱的腿,瞪着每个想和他说话的人。他很瞧不起其他小孩子,称他们是“丑陋的废物”,只要他们一近身他就会嘲笑讽刺。他爸爸是个粗暴的独裁主义者,以救世主自居,用他疯狂的精力与想法打造出了一台完美的象棋机器。尽管我们从来没有私人交往,但我很尊重杰夫。他热爱象棋,并且认真的程度无人能及。这场比赛注定了是场战斗。

杰夫执白子,略占先机(白棋先走)。此前我曾做过很多白子开局的准备练习,用黑子有点信心不足。他以大举进攻开局,以一场极其危险的中兵进攻风暴直攻我的“王翼印度防御”。我此前从没见过这种棋路。他的棋速很快,下的时候信心十足,使得我从一开局就身陷险境。他的中兵方阵似乎要吞并我,比赛甚至还没开始我就被步步逼退。他有点趾高气扬,似乎在嘲笑我,好像在说我没有这个资格和他一起坐在棋盘前。

似乎一开局我的胜算就微乎其微了。刚进入中局我就丢了一个兵,之后我试着通过兑子来减缓他的进攻。这一招比较危险:当你棋子少时,兑子会增加对手的优势,但我喜欢残局,并大力向这一安全地带挺进。在兑后时,杰夫似乎在对我咆哮。他是个天生的杀手,现已扼住我的喉咙不撒手了。

三个小时后,比赛大厅已空了下来,我们这时已进入了比赛的最后关头。整个大厅只剩下我们两人,以及正在对酒店大堂做转播的电视摄像机。在那儿,成百上千人聚在监视器旁,边看边想,哪个小孩子会成为冠军,哪个小孩会失败。死一般的寂静让人窒息,或许这恰恰就是我的处境。我只有一个马和5个兵,对他的象和6个兵。似乎已经没有希望了。记得我当时一边挣扎于前一年伤心的经历,一边寻求出路,但根本无计可施。我去洗手间大哭了一场,之后我洗了把脸,给自己打气,又回到了棋桌旁。

当时我仿佛陷入黑暗的丛林,在灌木丛中动弹不得,饥饿、伤痛,突然看到了一点亮光。我永远忘不了当时突然灵光一现的那一刻。在象棋中,你经常会在出现转机前有一种感知。我整个人马上精神起来了,感官一下子敏感很多,就像是动物感觉到了有猎物在附近。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对手棋局上有漏洞。紧接着我开始了探索之旅。我开始心算,考虑下面的棋路。慢慢地,作战计划在我脑海里明朗化。我必须要把马拿下来,放弃剩下的兵,这样下来最后棋盘上只剩下两个王了,这完全是一种逆向思维。我所发现的拯救比赛的这些招数远远超出了我当时的年龄与水平,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比赛最后以平局收场,我成了全国冠军。我晕乎乎地走出了比赛大厅,被一大群小孩子和父母们簇拥着,他们沉迷在充满戏剧化的比赛当中,现在都异常兴奋地围了过来。一位国际大师级的教练问我为什么在中局做出这个决定,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象棋已经离我万里了,而这一刻人性的某一面却让我非常震撼。我看到杰夫溜出人群,走到他爸爸身边,他爸爸却冷冷地瞪着他,不许他靠近。多么令人心寒的一面。

第三章 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

你可能也意识到了,校园象棋界是个令人窒息与绝望的地方。每一年,成千上万的男孩女孩将希望寄托在这些比赛上,每个人都相信自己会是最棒的。荣耀就是最强大的动力。不可避免的是,总会有梦想遭遇重创,总会有心灵破碎不堪,站在巅峰的只能是少数几个人,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都将难以如愿。当然,这一状况是任何存在竞争与野心的领域都会存在的。三流球队的运动员梦想着能加入他们最喜爱的一流球队踢球;在校园练习投篮的小孩子希望能成为又一个乔丹;演艺界也充满了高高的期望值、疯狂的竞争与现实中渺茫的可能性。

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首先,有的人能挤进高高在上的王者之位,而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儿?第二,比赛的意义何在?如果野心会带来失望,那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去追求卓越呢?在我看来,这两大问题的答案源于一种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方法,它能激励弹性,能够将多样化的追求与每天对于过程的享受联系在一起。绝大多数有追求的人,不管年长还是年幼,在学习方法上都犯下了很可怕的错误。他们沮丧地偏离了主道,而那些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人却始终沿着正确的轨迹稳步行进。

发展心理学家针对“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卡罗·德维克博士(Carol Dweck)对智力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进行了区分。属于“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而“渐进理论”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权且将其称作“学习理论”,该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德维克的研究表明,当遭遇挑战时,“学习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把成功与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小孩子,在遇到挑战时,倾向于采取“掌握取向的反应”,而简单地用“聪明”、“愚笨”,或者“好”、“坏”来评价自己的能力的小孩子,则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在一次真实的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对一组小朋友进行采访,并对每个人做出判断,是“整体理论”还是“学习理论”类型。他们给所有小朋友出了一系列简单的数学题,大家也把这些题目都答对了。之后,他们又给小朋友们出了一些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题目。很明显,“学习理论”者面对挑战非常兴奋,而“整体理论”者却非常郁闷。大家可谓众说纷纭,既有人说“噢,天哪,看来现在我得好好努力才行”,也有人说“对这种题目我可不拿手”。每个人都答错了,但很显然,这次被挑战的经历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却大有不同。更有趣的是本次实验的第三阶段:研究人员要求所有的小朋友再次解答简单的数学题。几乎所有的“学习理论”者都轻松应答,但“整体理论”者因无法解决难题而大受打击,由此许多人连简单的题目都答不上来了。他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

这场实验中非常令人吃惊的一点是,结果与智力水平并无太大关系。采取“整体理论”方式、非常聪明的小孩子,与那些不太聪明,却采取了“学习理论”方式的小孩子相比,在接受挑战时更易急躁、大乱阵脚。事实上,在那些最聪明的小孩子中,有一部分人在遇到挑战时最易采取“无助反应”,因为他们需要一直追求、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而这一形象却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击碎。我曾观察过许多很有才华的年轻棋手,因此我敢证明这一点的准确。有些最具天分的棋手在压力下却最为糟糕,也最难从失败中走出来。

那么这些理论是如何“植入”我们头脑中的呢?通常,父母或老师在教育方式上微妙的差异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整体理论”倾向于¨wén ;rén ;shū ;wū¨这种做法:成功时告诉他做得很好,而失败时则告诉他,他并不擅长这件事。所以当一个小孩子在数学考试中考得很好,回家后就会听到父母说:“哇,我儿子真棒!太聪明了!”接着下一周,约翰在英语考试中失利,他就会听到这样的话,“你这是怎么回事?不识字了?”或者“你妈妈就从来不喜欢看书,很明显,你和你妈妈一样,都干不了这个。”这样一来,小孩子就知道了,他数学能学得很好,英语则不行,就会把成败与先天的能力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学习理论”更注重过程。比如,一个小女孩写了篇不错的英语散文,她的老师会这样祝贺她:“哇,茱莉,干得很好!你会成为一名很棒的作家,继续加油!”而如果她在数学考试中考砸的话,她的老师可能会这样写:“下次更努力点,你会考得很好的!课后无论何时,只要有问题就过来问我,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样一来茱莉学会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并感到,只要努力,任何事都可以做好。她还会意识到这样一点:她踏上了一个学习的旅程,而她的老师则是她成长过程中一个友好的帮手。约翰认为他数学很好,英语很糟,他注重眼前的结果,而不是长期的过程,但如果他接下来遇到一场很难的数学考试,并且考得很糟,那怎么办?他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从这些挑战中吸取经验教训吗?很遗憾,答案是“不会”。

很明显,父母和老师在子女、学生智力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承担着极大的责任——无论何时做改变都不算晚。必须要意识到这样一点: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可以一直改进的。研究表明,仅仅几分钟时间,小孩子就可以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拥有健康的学习方法。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任务目标”对孩子们进行了不同的指导。有些孩子被告知,解决某些问题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获益;其他孩子则被告知,对他们的评估是基于眼前取得的结果。换句话说,半数的孩子接受了“掌握取向反应”指导,另外半数的孩子则接受了“无助反应”指导。当然了,那些采取“掌握取向反应”指导的孩子在考试时会考得更好。

那么这种差异会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本质性的影响。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寄生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的成长过程与学习有些相似(心理因素排除在外)。蟹长大后,需要找到一个更大的壳。因此,这个缓慢、笨拙的小生灵开始了新家探索之旅。如果没能很快找到一个适合的新壳,那就象征着危险时刻的到来。一个习惯于全副武装、全身柔软的小生灵现在必须要走出自己的世界,面对捕食者及其他风险。换家过程中的学习阶段也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坚持“整体智力理论”的人就像是一只丧失食欲的寄生蟹,一直饿着肚子,所以一直长不大,也就用不着再去找新家了。

就我的经验来看,成功之士一心追求卓越,每场战斗都勇敢承担风险,最终你就会发现,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训比唾手可得的奖杯和荣耀有意义得多。从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拥有健康的心态,能够从每次经历(不论好与坏)中有所心得,这样的人才能一路走下去,并且一路都能走得很开心。当然,真正的挑战是,面临着危险或在战斗中受了伤,如何能继续保持这种长期视角。这一点,或许也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恰恰就是学习艺术的核心所在。

* * *

现在回到校园象棋中,重点看一下哪些因素促成了我早期的那些成功。我曾提过,布鲁斯和我喜欢研究残局,而其他年轻的棋手则把注意力放在开局上。鉴于之前做的“整体”与“渐进”理论的讨论,我想就布鲁斯和我所采用的方法做一个更深入的说明。

回首过去,当时我只有6岁,是个十足的淘气包。在赢得我的信任后,布鲁斯以一张空白棋盘开始了我们的象棋学习。我们拿棋子布局,棋路简单,原则清晰。我们首先把重点放在王和对抗王的兵上,棋盘上只放三枚棋子。慢慢地,我对王的威力及兵的微妙作用有了很好的感觉。我学会了对抗原则、空白处暗藏的潜能以及迫移理念(把对手放到一个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