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黯夜将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的秘密呀,我估计还有不少。”张小军说着从抽屉里抽出一叠有点泛黄的纸,递给眼前的两人,“这是30年前的金属球检测报告,好容易找到的,你们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帮助。”
曹海良有些疑惑地看着检测报告:“你是说,30年前也发现过这种金属球?”
张小军说:“是啊,我知道的细节不多,大部分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当年的金属球都是普通金属,钙、镁和铝,后来没研究出来什么结果,也就没再继续了。”
曹海良一边翻着检测报告一边说:“也就是说,这两次都有这三种金属啊,所以它们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
“对,”张小军的眼神向远处聚焦,“我也觉得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问题,所以翻了很久以前的资料,幸亏文字资料在搬家时候还都保存着,那三颗金属球就没这么幸运,早就找不到了。”
程雪小声嘟囔着:“钙是20号元素,镁是12号元素,氧是8号元素,铝是13号元素,他们之间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
张小军笑笑:“咱们都好好想想吧,明天上午去爬山清理一下头脑。”
爬山时候是晴天,张小军特意没爬的太快,慢慢领着曹海良和程雪从上次洪水冲击的山谷里爬上去,他似乎还能感受到那天山洪在脚下奔腾汹涌的感觉。
曹海良躲开一块大石头,往山顶的方向看了看:“这洪水真厉害,这么大的石头都给冲下来了。”
“是啊,”张小军指指上次他躲避洪水爬上去的那个山坡,“我就是在那儿摔倒的,当时真怕自己就交代在这儿了,顺着洪水一起冲下山去。”
曹海良摇摇头:“那可不是什么好玩的,我小时候去旁边景区爬过山,好像叫梅力更还是什么,回来时候遇上下雨,山洪把国道都给冲断了,我站在边上,看着有只山羊被洪水翻滚着冲走,当时吓得不轻,我以前看到黄河的水流也没那么恐怖。”
张小军笑笑:“当时可没顾得上害怕,要不然腿软就惨了。”
程雪一路上都比较轻松,不过一直在思考着什么事情,不太说话,这时候开口了:“张哥,我和曹海良昨天想了很多,我们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张小军停下来,转身看着正在迈过一个小水坑的程雪:“尽管说,咱们正好也休息休息。”
程雪也停下来,找了块大石头轻轻坐上去,理了理头发,抬眼看着张小军,说:“这个想法可能有点离奇,不过我俩越讨论越觉得有意思。如果30年前那个小队没有破坏正在进行实验的现场,很可能留下的金属球也会是4个,而且,他们代表的是日期。”
“日期?”张小军想了想,“你们这俩小鬼头,真的是用1天时间想出来的?”
程雪有点惊讶:“看来张哥你也有这个想法?”
“我也是想了好久,这是其中一种猜测,不过没有太多理论支撑。”
“好吧,”程雪继续说,“我们把金属球排列组合了一下,选出最可能的日期是这样:30年前的金属球排列出2012年某月13号,和发生异常的日期正好对应,如果当时现场没有被打断,我想第四个很可能是6号碳元素,这个月是6月,符合对应原则,从这次发现的金属氧来看的话,碳元素被做成金属球的可能性很大。”
张小军一边听一边低头陷入沉思中,一会儿抬起头来:“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人,他们是在提醒我们下一次异常出现的时间点,根据这次的金属球来推断,就是……2012年8月13号,也就是不到两个月之后。”
程雪点点头:“这次的间隔时间有点短。”
“好处是很快就可以验证。”张小军不自觉的来回摸着下巴,“如果到时候真的验证了这个理论,我们的研究可能会立即受到上级的重视。”
三个人接下来都没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休息了一会儿张小军挥了挥手:“继续爬山吧,先不谈工作了。”
第三章
张小军看看旁边严阵以待的一队人,办公室的几个人基本都来了,曹海良和程雪都是第一次出任务,所以显得特别紧张,本来他不想带着他们,今晚万一有什么危险,他也不好交代,不过禁不住他们俩的央求,还有,马倩替他们说的那句话。
说到马倩,他看了看站在树后的人,光线很暗,不过还是能看到她一身野外作业服,粗布裤子和吸汗长袖衬衫,长发都挽在帽子里,瘦削却不单薄的身材显得很精干。
他拍掉刚趴到胳膊上的蚊子,果然还是马倩细心,自己只想着夏夜里的闷热,没想到野外的蚊子会这么厉害,驱蚊胺也快抵挡不住了,短袖绝对是败笔。
上面说过可以找任何可靠的人加入项目,但如果项目进入保密流程,这些人将不会继续参与,他想来想去,大概只有马倩合适,就这样他还是过了好久才下决心打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平静,让他有些慌乱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他在心里摇了摇头,这么多年过去,他们都成熟了,他想多了。
马倩没有太多考虑就答应下来,平静的好像他们只是普通同事关系,记得当年他们分手时候马倩哭了一晚上,他装着无动于衷,说理解她父母的决定,但他心里针刺一般疼,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痊愈。
张小军又转头看看曹海良和程雪,这两个家伙大概和自己的经历异曲同工,虽然没问过他们,不过他心里感觉得出来,他们俩的故事和他的一定很相似。他自嘲的笑了一下,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年代的人,不过发生在身上的故事都是一个一个的循环,再怎么翻新也逃不出那个大圈圈。
他让两个孩子躲得远一点,这样风险小一些,他不太在意自己的安全,到这个岁数还没结婚,大概有时候真的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不过他今晚的重要任务是保护马倩的安全,他毫不怀疑一旦有危险,他会奋不顾身的扑到马倩前面替她挡着。
“老张!”马倩的一声轻喊打断了他的思绪。
张小军走到马倩身边:“红外线摄像机装好了?”
马倩最后调整了一下三脚架:“应该没问题了。”她挥手赶走张小军肩膀周围飞舞的蚊子,“再涂点驱蚊胺去,要不今晚你别想好好工作。”
“遵命!”张小军说完忽然觉得有些尴尬,已经这个岁数了,怎么突然像小孩子一样。
马倩也发觉了,瞥了一眼:“别不正经,有孩子在旁边呢。”然后看了看四周,“我看应该差不多了,就等着他们吧,你也真大胆,他们也没说时间,你就这么确定是晚上?”
张小军正打开驱蚊胺的盖子:“我也是猜的,不过我的直觉应该还可以,这不白天他们就没出现嘛。”他心里没说的是,如果今晚也没有出现,那么关于金属球是日期提示的说法就是错误的,他们一段时间以来的准备工作也将白费。
马倩找了个地方坐下:“那我的直觉也告诉我,今晚不会有什么危险,不会比你们近距离观察放射物更危险了。”她抬眼看着往身上喷驱蚊胺的张小军,“我真搞不懂你们几个人,别人就不说了,你一个学物理的,看到蓝色放射状闪光还站那么近,最后才想起来测量放射性,你到底怎么想的。”
不过还没等张小军回答,她忽然站起来,迅速走到摄像机旁边,朝着山谷空地的方向看去。
张小军看着马倩身上的蓝色反光,也明白发生了什么,扔掉喷雾罐,迅速绕过大树。
展现在眼前的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景象。
他曾经想过蓝色光圈再次模拟太阳系,或者模拟银河系的图景,不过现在的景象比他想象中的更让人充满敬意。
一个一个小小的蓝色闪光从虚空的地方突然钻出来,减速,然后静止,他想起来Windows操作系统的穿越星空屏保,不过眼前穿越星空的感觉要比那个强烈太多倍,仿佛周围的一切忽然不存在了,自己就站在宇宙中,快速的穿行在星际间,看着一个一个恒星从前面不可见的区域闪现,掠过,然后停止在身旁、眼前,构成一副立体的星空图。
随着闪现出来的闪光越来越多,星空图渐渐的显出了要表达的形状。中心越来越亮的核心,延伸出隐隐约约可以看出来的4条螺旋状的悬臂,都明明白白的提示,这确实是银河系。→文·冇·人·冇·书·冇·屋←
所有的闪光停止钻出的时候整个模拟星系开始了缓慢的旋转,他忽然有些激动,不过这种从心底里升上来的感动也让他清醒过来,他转头看看其他人,发现他们也都沉浸在那种无法形容的宏伟肃穆中。
这时他发现那些闪光也许真的没有结构,蓝光随意地穿过队员们的身体,好像他们的血肉之躯只是一个投影,这种想象有些奇怪,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实体,那些小蓝光很可能才是投影。他伸手去抓离他最近的闪光,手掌穿过光芒,没有丝毫阻拦,也没有扰乱闪光的运行路线,更加巩固了这些闪光仅仅是投影过来的东西这种想法。
其他人这时候也从刚开始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开始学着张小军挥手拍打那些蓝色的小星星。不过马倩显得更加严谨,拿起各种仪器对现场进行检测。张小军从她脸上的表情看得出来,仪器没有太多的反应,她脸上迷惑、不解的神情虽然很细微,张小军却可以分辨出来。
马倩示意曹海良和程雪可以过来近距离观察,现在小队的所有人都到齐了。此时模拟银河系缓缓转动到一个熟悉的区域,那是太阳系所在的悬臂,正对着小队的几个人,星星点点的闪光忽然像有一台摄像机穿行在星际间一般向外扩散开,太阳系的区域逐渐放大到眼前。张小军几乎可以肯定,这是某种全息投影仪一样的东西,只是表现形式更加让人感同身受。
放大区域后能看得出来,银河系悬臂中各个恒星的运行并非严格按照悬臂整体运行速度齐头并进,而是有快有慢,各自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有的恒星系还有相互围绕的运行轨道。这至少是一个文明等级比我们高得多的种族所观察到的银河系,细节掌握得如此精确,表现得却如此深入浅出。张小军一边观察一边快速思考着。
太阳系作为重点表现的对象,8个行星也清晰的围绕着太阳旋转,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正在快速穿出悬臂恒星比较密集的区域,张小军相信,这至少是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运动轨迹的浓缩,至少现在太阳系所在的区域是一个恒星比较稀疏的区域,应该就是悬臂边缘地带。
太阳系的运行轨道本来比较平稳,在行进到悬臂边缘时忽然方向起了变化,接着快速围绕一个看起来几乎是空白的区域旋转,接着太阳系的区域又随着所有闪光的扩散开始放大,直到占据了视野的大部分。
这时的太阳系明显在围绕着一个看不到的东西做着规则的旋转运行,已经扩散到很远处的蓝色闪光开始一个一个的收缩,速度越来越快,到某个点忽然就消失了。张小军发现这些闪光收缩回来的区域有6个消失点,随着闪光越来越密集的收回并消失,太阳系围绕旋转的东西也显出轮廓,那是一个由闪光瞬间消失的黑暗区域组成的恒星系,中心是与太阳几乎一般大小的恒星,拥有5颗大小不一的行星,太阳系和它们的旋转好像在跳着西班牙探戈,所有人这时候都像是从星际间快速后退,看着身边的光芒消失于眼前某个看不见的星系中。
光点总是有数量的,到最后一批闪光缩回来只经历了几分钟的时间,也许只有两三分钟,而太过震撼的效果拉长了这段时间的心理感受。最后太阳系的光点也随着缩回到黑暗星系中心的恒星中,一切都忽然静了下来。
小队的人面面相觑,都在等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过显然这就是结束,过了10分钟左右,张小军的眼睛适应了周围黑暗的环境,夜空的星光渐渐勾勒出山体、树木、小队所有人的轮廓,他才慢慢意识到,所有光点的消失,就是今天这场表演最终的结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感觉很不好,刚才的表演很清晰很明白,但最终的结局却让他不舒服。
这一次和以前不一样,现场没有金属球或者其他东西留下,所有的证据只有布置在四周的5台摄像机捕捉下来,其中包括一台红外线摄影机,看来只能回去研究录像资料了。
张小军走到正在收红外摄像机的马倩身旁,想上去搭把手,不过看着专心摆弄器械的她,忽然有种久违的感觉,这么多年了,别人给他介绍过不少女孩,他自己也接触过一些,却总是差那么一点感觉,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往往到最后是他主动离开,他知道那是心底里某一个人的形象在作怪,直到这时他才恍然大悟,那些从他眼前来去的女孩,都太娇柔了,她们对电子器械手足无措,她们对野外充满畏惧,她们有的太依赖别人,有的又太独立。
他摇摇头,现在想这些已经没什么意义,马倩结婚时候他在场,看着她幸福的笑容,也许那时他才真正死心,那是他希望看到的她。
马倩把摄像机收进包里,不用看也知道走过来的是张小军,她一边把三脚架收起来一边说:“今晚似乎我的专业没什么用处,那些东西没有什么属性是可测量的,也许只是一种全息投影。”
张小军点点头:“我也想过同样的问题,不过我想知道是怎么实现的,至少应该有设备来实现吧。”
马倩把三脚架折叠起来收进袋子里:“根据这么多目击描述,我觉得即便有设备也不会让我们找到。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设备存在的空间、设备体积的尺度,还有设备的制造技术我们一点头绪都没有,这么盲目的猜测和寻找,估计找不到有用的东西,还浪费精力。”
张小军思考了一下:“那你有什么意见?”
马倩已经收拾好了设备,把摄像机的包背上肩膀,手里提着三脚架的袋子,站起来面对着张小军:“弄清楚刚才那一幕的含义,我想这才是他们想要我们知道的东西。”
第四章
7个月后。
车子从318国道下来后,开始向山里拐去,一路伴随的尼洋河从桥下奔流而过,翠绿的河水令人难以置信得清澈,马倩看了一路都没看够,看到尼洋河渐渐被甩在身后,才把目光收了回来。
刚进入春天,此时正是冰雪融化,河水高涨的时候,一路上的桃花伴着新生的绿色,还有尼洋河清纯的水流,一行人几乎已经忘掉了昨天还在头疼的高原反应,马倩回头看了看后排座位上的张小军、曹海良和程雪,三人都已经没有了昨天的那种满面憔悴。
这次入藏因为时间紧,没有赶上每周只有两班直飞林芝机场的飞机,所以他们先飞到拉萨,找到这边的接口人,第二天驱车前往。到拉萨当天晚上几个人就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疼,气短,浑身乏力,还好今天就来到林芝地区,这里的海拔只有2700米,植被丰富,氧气充足,高反渐渐地消失。
昨晚大家都没睡好,本来打算路上睡一会儿,没想到一路的风景牢牢得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程雪一直说,如果不是因为工作,真想一路走一路玩。
开车的接口人是个藏族小伙儿,名字叫扎西多吉,他们就简单的叫他多吉,他在4到10月份西藏的旅游旺季会做导游,所以用汉语交流没有问题,一路上也边开车边介绍沿途的景色。
进入山里的路开始变成土路,车子颠簸起来,两侧的山峰虽然看着不高,但云朵却都趴在半山腰,让人有立即去爬山的冲动,似乎爬到半山腰就能进入云层里,大概效果就和仙境差不多吧。
多吉提醒一车人,再开一会儿就完全没路了,车停在藏民家里,要跟着藏民徒步走到山里。
马倩回头问道:“你们都没问题吧?”
程雪笑着回答:“我是没有什么问题,就看张哥他们俩了,这两个人昨晚又是闹着要去医院吸氧,又是睡不着说会不会肺水肿了,隔一会儿给咱屋打个电话,真是够了。”
马倩看着坐在程雪旁边的两个男人,开玩笑的说:“那我看咱俩去就行了,他俩就休息休息吧,别拖了后腿。”
张小军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高反这东西,还真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过比想象的要好多了,以前想过要是来西藏,有了高原反应会不会要人命,现在总算是经历过了,没那么可怕。”
这时多吉也把车开到一户藏民的房子旁边,停了下来。一位看起来40岁左右的藏族男子站在白白的墙边看向车里的一行人,他穿着藏蓝色的藏袍,戴着一顶深褐色的牛仔帽,皮肤黝黑,额头上有些皱纹,外表看起来应该是比实际年龄大一些。
多吉下车和男子用藏语说话,马倩打开车门下来,整理了一下衣服,张小军、曹海良和程雪也慢慢下来,从车后面拿出四个背包,开始往各自的肩膀上背。一头牦牛就在不远的地方低头啃着草,全然没理会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和男子交流完,多吉转头说:“这个人是这个村子里的,叫丹增,不会说汉语,就由他给我们带路吧。”
张小军和丹增友好的笑了笑,丹增也回了一个淳朴的笑容,几个人都没有说更多的话,便上路了。
程雪一边走一边看了看曹海良,想到昨晚的事不禁有些想笑,于是赶紧转回头,生怕继续打击他的信心。还是两边的风景比较好看,白云分为好几层,最下面的一层将山腰上的树遮得若隐若现,再上面一层漂在山顶上,仿佛就是山腰的云雾升腾上去的,最上面的一层漂浮的高高的天空,让蓝天和新绿覆盖的山显得更加立体。
张小军想向多吉打听更具体的事情,于是和他闲聊起来:“多吉,听说这边的村民对那个神庙都很忌惮,不大愿意带我们去啊?”
多吉看了看前面带路的丹增,回答道:“是的,神庙曾经是附近几个村子祭拜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三尊佛像,但20年前那里突然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谁也说不清到底怎么回事,凡是进去的人都被吓得不轻,所以一直到现在都很少有人再愿意去。”
“那你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吗?”张小军接着问。
“我没去过那里,只是听人们说过一些,也不是很清楚,据说佛像变得很怪异,变成了黑色的索取者,没有一点善意和慈祥。”
张小军琢磨着这句话,他完全不明白这里面的含义,想继续问又没问出口,大概只有亲眼见识才能真正理解藏民口中的传述。
7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张小军到现在也没有好好梳理一下,只觉得糊里糊涂得,他们四个人——他自己、马倩、曹海良和程雪——被编成一个调查小队,专门针对像内蒙那次事件的相关联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上级让他自己挑选队员,于是他也没费多大心思,直接把其他三个人要了过来。
他们四人小队的权限比较大,而且自由度很高,保密级别是最高级,许多调查甚至连为他们带路的向导都不清楚具体任务,所以有时候张小军对一些问题只能点到为止,不能说得太多。
中午1点多的时候一行人经过了山谷里一个村子,在一户藏民家里简单的吃过饭之后,几个人再次抹了防晒霜,戴好帽子和墨镜,继续上路。
顺着山谷继续走了一段时间,程雪抬手看了一下表,不知不觉已经2个多小时。
几个人转过一座矮山,忽然就看到了半山腰的寺庙,并没有占很大面积,四周的经幡比寺庙本身更庞大,周围的山上也挂满了经幡,最长的一条经幡从寺庙所在的山坡上一直伸到另一座山的山脊上。经幡是由蓝、白、红、绿四种颜色构成,每根绳子上的经幡都是这几种颜色间隔排列,轻轻随着风摆动,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条条缀满了四色彩旗的绳索。
一行人开始爬山,在山脚下的几块大石头上画着一些白色的梯子,多吉解释说这是藏民画上去的,代表灵魂可以从这里升天。
走近了看,寺庙明显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没有维护了,虽然周边的经幡是新换的,但所有经幡都只延伸到寺庙四周的空地上,一些经幡是竖着插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丹增走到三角形经幡区就停了下来,表示不想继续前进,多吉倒是无所谓,跟着四人小组继续向寺庙走。
张小军也注意到了这种区别,多吉代表的是生活在大城市年轻一代的藏民,穿着时尚的衣服,虽然脸庞也晒的黑黑的,但汉语也说的很流利,而丹增则是延续传统生活的藏民,穿着藏袍,佩戴着许多首饰,明显对于信仰更加坚定,更加敬畏。
走近了看,寺庙的墙壁已经很久没有刷,但看着还结实,两个尖顶还能看得出来是镀金的,这里的风不大,而且空气干燥,所以寺庙在20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损坏。
寺庙的门是敞开的,里面没有光,显得非常黑,而且深处黑暗的不太正常,仿佛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渐渐隐没在一种无边的黑暗里。多吉伸手从领子里面掏出一个随身佩带的天珠,默默地念了些什么。
张小军看着多吉抬起头,然后半开玩笑的说:“谁不敢进去的话就在外面好了,万一需要逃跑的时候估计没空管身边的人哈。”
曹海良咽了一口吐沫:“真……真的,会有什么事吗?”
程雪扑哧一声笑出来:“你呀,还真胆小,这就开始结巴了!别怕,有张哥在,还真能把你落下啊。”
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