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烈明-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继祖,到底是为何你要率众冲击锦衣卫千户所,是不是受了他人的指使?”
张云汉的这一句话,顿时让在场的文武官员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起来,就连王品都有些尴尬,赶忙端起了茶盏挡住了自己的脸庞。
面对着正襟危坐的内官,张继祖虽然心中不情愿,但还是做足了礼节,语调却是平淡的很。“公公容禀,当日里朱平安朱大人擒获鞑子细作的事情在凤阳可是街知巷闻,我等处于义愤,只是想找出与鞑子勾结的败类,盼望锦衣卫能够公审此案,给黎民百姓一个交待,仅此而已,没想到却遇到锦衣卫千户廖永堂的屠刀相向,这才酿成此等事件,其中并无人指使,仅是我等士人大义所驱!”
“笑话!”张云汉顶到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隐忍的怒气顿时爆发出来,“你等学子,不思苦读中举,偏来参与这侦缉事宜,难道便是正途吗?再者,你等皆是手无寸铁之人,若无人在其中指使、接应相助,如何能攻破守卫森严的锦衣卫千户所?张继祖,我念你是举人身份,不忍看你被革除了功名,这才好言相问。还不从实招来,背后究竟是何人在主使?”
张继祖的一张脸顿时变得铁青,双臂一振,便挣开了梁康两人的搀扶,身躯挺得笔直,上前疾走两步,指着张云汉破口大骂:“阉贼,凤阳城内确有官员私通鞑子,你身为钦差却是绝口不提,反倒是在我等义举和高墙卫钱粮之事上纠缠不已,你到底居心何在?莫非想学那魏阉颠倒黑白不成!”
“反了、反了!”张云汉被气的火冒三丈,拍案而起,“还不将这个罪员拿下,咆哮公堂,侮辱钦差,该当何罪!”
堂下鸦雀无声,张云汉带来的护卫便要动手拿人。
此时,正堂一侧却忽然传来一声冷笑。“原来张公公便是如此审案的,却不知,这到底是圣意啊,还是就是司礼监的意思呢?”
话音一落,从偏厅大步走出一位武官袍服的老者,不用问,便是特意赶来凤阳卫张继祖出头的黄公辅。
“张继祖出身我东林书院,莫不是这东林二字让张公公忌惮,这才要对张继祖下手,非要让他承认受人唆使,冲击锦衣卫千户所吗?”
黄公辅连行礼都省略掉,昂然站在堂上,双目直视张云汉。
张云汉气的浑身直打哆嗦,“黄公辅,你,你,你这是藐视钦差!”
“钦差,张公公还记得自己是钦差吗?别忘了,圣上派你来凤阳,是要审问东虏细作一事,你摸着胸口扪心自问,折腾了一天,你问的事情可与东虏有一丝相干吗?”
张云汉一时语塞。
朱平安倒是没想到会如此急不可耐的跳出来,但仔细一想不禁释然。东林党与内官水火不容,在魏忠贤掌权时期遭到严酷杀戮,这仇怨已然是无法化解。张云汉的一番话,顿时便挑起了黄公辅内心的旧恨,立刻便误认为张云汉这是借机将火烧到东林党的身上,因此这才勃然大怒。
只不过,如果让他们这样纠缠下去,显然没什么意义,反而有可能将事情弄得越来越复杂。
朱平安一抬头,猛然间和王品的眼神交汇在一起,却发现对方的嘴唇在一张一翕,仔细读来,竟然是“适可而止”四个字。
朱平安心头一凛,赶忙低下头来。思来想去,却找不到与这位王公公有任何的交集之处。
无奈,朱平安只得偷偷向阴世纲使了个眼色。
阴世纲会意,随即清咳一声。
堂中站立的梁康顿时身子一颤,却猛然向前走了两步,“诸位大人容禀,生员有话要说!”
第四十七章 多谢
梁康的开口,反倒让堂上堂下变得一片寂静。黄公辅须发皆张,怒视张云汉,张云汉双手撑着案几,两只眼珠凸起,死死的盯着黄公辅,毫不退让,而梁康的一句话则让两人顿时冷静下来。
张云汉喘匀了气息,缓缓坐回到椅子上,而陈子壮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堂上,轻轻将黄公辅给拉了回去,两人隔着老远又互相怒视了片刻,这才罢手。
“你是何人?”张云汉问道。
梁康战战兢兢的施礼,“生员是凤阳府学茂才梁康!”
“有何要务禀报?”张云汉的一腔怒火仍未消散,看向梁康的目光不禁带上了浓浓的狠辣,“仔细说来,要是与本案无关,小心本钦差治你一个大不敬之罪!”
梁康抖若筛糠,但在不远处阴世纲冷冷眼神的逼视之下,还是哆嗦着从怀中摸出一捆书信,双手呈递上去。“公公容禀,当日生员也参与了向锦衣卫陈情,这些书信是在廖永堂廖千户的私宅中发现的,发现它们的百姓并不认得字,于是便交给了生员。”
梁康急忙抬起头来,手忙脚乱的为自己开脱道:“这些书信,小人也并未查看过,所有的密封印记都未打开,原想着今日能呈献给诸位大人,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刚刚看到诸位大人为此案起了争执,这才斗胆开口,请诸位大人明察!”
朱平安看看阴世纲,阴世纲赶忙恭敬的低下头来,朱平安不易察觉的点点头。
朱平安并没有想到阴世纲也做了这么多万全的准备。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在廖永堂的私宅以及锦衣卫千户所中找到有关于和鞑子以及京城联络的书信。反倒是廖永堂的家信找到了不少。看来这阴世纲便是利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可以利用的书信。
朱平安不自觉的一笑,随即便看到堂上端坐的王品同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左右护卫审验过信件,这才呈给张云汉。
张云汉拣出一封打开,看了片刻,面色便是大变,在场的官员俱是察言观色的高手,看到了张云汉的脸色阴晴不定,一时间议论纷纷。
张云汉略一思忖,将信装进信封,这才稳住心神,“诸位,今日时候已经不早了,本钦差千里兼程,也是有些累了,既然本案内情复杂,便非一日之功就可以审定的,这样,不妨明日一早继续审理!”
王品一拱手,“张公公明鉴,咱家赞同!”
袁敏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堂下的黄公辅却得势不饶人,“张公公,此举却是何意。案件审理正在关键之处,也有了新的线索,为何要半途而废,这样一来,免不了让人顿生疑虑啊!”
可张云汉却浑似没听到黄公辅的叫嚷一般,急匆匆的冲王品和袁敏招招手,便遁入了后堂,任凭黄公辅大喊大叫,竟是连一句话都没说。
左右的护卫当即便将梁康看住,准备将其暂时看押起来。梁康哭丧着脸又看向朱平安和阴世纲,阴世纲不动声色的眨眨眼,示意他按照吩咐办事。
而廖永堂则在张云汉的示意下,再次被抓捕起来,廖永堂大惊失色,原本以为自己至少可以借着钦差和锦衣卫上官的威势,将水搅浑,自己也好趁乱脱身,却没想到张云汉看了一封书信之后,立刻变了脸色,还将自己上了镣铐。刚要叫喊冤枉,立刻便有东厂的人过来用破布堵住了他的嘴巴,硬生生拖将下去。
可一旁的张继祖此时见到梁康被抓,顿时发作起来,顾不得肩头的伤势,便要上前据理力争,被朱平安一把抓住,“张先生不必如此,钦差审案自有章法,再说如今大庭广众之下,无人可以颠倒黑白、一手遮天!”
黄公辅叫嚷归叫嚷,但毕竟旧历宦海,一看到廖永堂被架上镣铐待下去,而朱平安则毫发无伤的站在那里,当即便意识到了局面的改观,因此也停止了叫喊,走过来安抚张继祖。
黄公辅和陈子壮一开口,张继祖便不敢再造次,只得跟随祖父张善先行回去休息,等候明天的堂审。
黄公辅上下打量了一番朱平安,“你就是设计击溃流贼大军的朱平安?”
朱平安不敢怠慢,虽然眼前的这位老者目前也只是区区的参政品级,但其影响力和资历都是不容小觑,更何况他身后还有整个东林党文官作为奥援。当下便恭恭敬敬的以晚辈之礼相见。
黄公辅冲着走过来的路振飞一笑,“见白啊,果然不负能臣之名,一路走来,中都已然慢慢恢复元气,就连凤阳的兵马都一战成名!”
路振飞笑着给黄公辅、陈子壮两人见礼。“两位老大人真是说笑了,要不是卢督师出凤阳剿贼,也不会险些让一班流寇险些再次袭扰中都,学生到凤阳这才几日功夫,这等功劳学生可不敢窃为己有!”
此时,段喜年等一干凤阳文武见路振飞与黄公辅等人相谈甚欢,早已借机离开。
路振飞又叫过朱平安,给黄公辅和陈子壮一一介绍。黄公辅和陈子壮将路振飞对朱平安甚是喜爱,又见朱平安很是恭顺的站在路振飞身后,执的却是弟子之礼,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都是稀奇不已。
……
王品和袁敏已经在客厅等候了一个时辰,却始终没见到张云汉的影子。
袁敏有些坐卧不宁,但看着王品那张冷脸又不敢询问,执的老老实实的坐下喝茶,不大会的功夫已经往茅房跑了好几趟。
王品则怡然自得的品茶,心里却实在是好奇,不知道朱平安又使出了怎样的手段,能让张云汉如此心神大乱。
来之前,王品确实对王承恩关于朱平安的论断有些不以为然,他甚至觉得,这其中或许是自己的义父王承恩在加以指点和帮助,才使得这个小小的指挥同知做下这样的大事来。
但现在看来,自己的确有些低估这个少年了。
一般的年纪,却和自己的义弟怀德是如此的相似,让王品不由得对朱平安充满了兴趣。
想想两年来自己的隐忍终于换来了的回报,王品一时间又有些心潮起伏。好在宫内那位主子爷和义父的位置到如今已算是稳如泰山,王品这才感觉自己当年的牺牲总算来得其所。
但王品的性格历来便是如此,居安思危,吃过一次亏的人大多能意识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主子爷的位置总算安稳下来,但并不意味着以后的路途便一直会是平坦大道。想一想宫内的局面和那位主子身边的各色人等,王品不由得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除了那位杨先生,其他人真的很难算得上人才。这样的班底,一旦万岁爷以国事交托,又怎么能办得妥妥当当、万无一失呢?
不过,在凤阳的所见所闻,倒是让王品眼前一亮,朱平安果然是有些手段,这样的实干型的人才也正是那位主子爷目前急需的,更何况,他的手中还掌握着一定的兵权。时值乱世,这可是奇缺的资源啊!
只是,看看眼前义父对于朱平安的重视,自己贸然拉拢,会不会遭来义父他老人家的反对呢?
一时间,王品想的有些出神,竟然连张云汉从后堂中出来都没发觉。
“张公公!”袁敏赶忙迎上去,却意外的发现张云汉的脸色憔悴至极,只是恨恨的将那一摞书信扔到花厅的茶几上,让袁敏早已准备好的奉承话都没敢说出口。
“两位,都看看吧!”张云汉无力的倒在王品对面的座位上,指指眼前的书信。
袁敏试探着看看王品,没敢伸手,王品却自顾自的挑了一封,开始仔细的阅读起来。
看完一封,丢下再拿一封,王品的神色也逐渐凝重起来。
“王兄弟”,张云汉难得用上了婉转的语气,“贺有龄和曹公公是什么关系,你是清楚的,这廖永堂走的是曹公公的门路也是不假,可你会相信曹公公会出卖朝廷吗?”
“锦衣卫已经出了事情,这是躲也躲不开的。可如今,这事情一旦再牵扯到宫内,就会出**烦的。”
王品看着书信,一个字没有说,而张云汉却在唠叨个不停。
“这件事情,咱家必须要和你商量一下,事涉内宫,就算咱们平日里有什么不对,可在这件事情上,咱们必须得照顾宫里的大局,一旦被捅出来,宫里很多人都会人头落地,城门失火、焉知不会殃及池鱼啊!”
一旁的袁敏听得心惊肉跳,只恨自己没有随身带着匕首之类的东西,否则一定要将自己的这双耳朵给割了去,听张云汉这么一番话,便知道这书信中牵扯的事情绝对是惊天动地,这可不是袁敏这样的小角色可以担当的!
“先不说事情的真假,可有一点你我必须明白,一旦牵扯到鞑子,依着万岁爷的脾气,那可是宁杀错勿放过,想想当日的袁蛮子……!”
王品将书信往茶几上一丢,“张公公,我只说一句话。廖永堂万万不可再留,朱平安是路振飞的人,动他便如同动路振飞,想想民意和中都文武的反应再做决断。王某言尽于此,告辞!”
说着,王品站起身,大步向外走去。
张云汉也站起来,冲着王品的背影一拱手,“王兄弟,多谢!”
第四十八章 云淙书院
张云汉坐在大堂上,一时有些恍惚。常年处于深宫之内,出来办差才发现,这差使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得天衣无缝的。
张云汉忽然想起嘉靖朝时,查办浙江织造衙门的往事,镇守太监府、织造衙门、河道守备衙门几乎被一扫而空,仅是上品秩的内官便被处决了好几个,虽然此事并不被朝野所知晓,但身为内官,每当讲述起这段往事,总会叫人不寒而栗。
还有当年烜赫一时的魏忠贤倒台的时候,宫内的大清洗,不说是血流成河,那也是一夜之间数十颗人头落地的惨事。当今圣上的脾气秉性,张云汉一清二楚,急于求成、刻薄寡恩、喜怒无常,凤阳的这些个腌臜事情一旦传到他的耳朵里,内官将面临何等的处罚,想一想,张云汉都是一身的冷汗。
更何况,昨夜京城飞鸽传书,竟然送来的是曹化淳的亲笔书信。
谁能想到,一个破败的凤阳城,竟然惊动了深宫中的那位皇后娘娘。曹化淳信上提及,嘉定伯周奎面见皇后之后,皇后便在曹化淳面前若有若无的提到了凤阳的事情,其中竟然还有朱平安的名字,言及这样的忠臣猛将乃是国之栋梁,审案时千万要再三复核、谨慎斟酌,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然是将朱平安纳入到不可追究的人等之中。
一个小小的武官,居然直达天听,这让张云汉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周皇后与崇祯帝乃是患难夫妻,辅佐崇祯由信王一介藩王顺利登上九五之尊。虽然崇祯更为宠爱田贵妃,但对于这位结发妻子的敬爱和尊重却是丝毫未减。
曹化淳的一封书信,彻底坚定了张云汉速战速决的决心。什么要将朱平安拉下马来的打算瞬间烟消云散。笑话,真要这么干的话,恐怕自己的人头就要先一步落地了。
满堂的凤阳文武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端坐的张云汉,整个厅堂中静的连落下一根针都清晰可闻。而张云汉却想出了神,一时没有察觉,让气氛变得古怪异常。
“张公公……!”王品小声提醒了一句。
张云汉这才回过神来,自嘲般尴尬的笑笑,伸手要拿起惊堂木,却觉得有千斤之重,用尽力气拍了一下,苦涩的说出一番话来。
“经查,锦衣卫凤阳千户所千户廖永堂与关外鞑虏勾结、收受贿赂、倒卖军资,人证物证俱在,责押赴京城锦衣卫亲军衙门受审定罪。”
众人一阵哗然,没想到昨日还抓着朱平安念念不忘的张云汉今日却忽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而被押在堂下、五花大绑的廖永堂则是瘫坐在地,口中被塞进了核桃,支支吾吾的泪流满面,却说不出一句话。
张云汉冷冷的看了众人一眼,“另有凤阳府举人张继祖,率众冲击锦衣卫衙门,虽然心怀国事、情有可原,但其罪难恕。着即在家闭门思过一年!”
黄公辅顿时坐不住了,刚要起身反驳,却被陈子壮一把拽住衣袖,“振玺兄,还争什么?庚辰年的会试又不曾错过。继祖率众冲击衙门,总是他的不是,张云汉此举已然是手下留情。闭门思过一年只是表面文章,继祖恰好可以在家苦读应试啊!”
黄公辅仔细想了想,这才坐回座位。
讲完了话,张云汉长出了一口气,“本案到此为止,凤阳文武各司其职,用心办差吧!”
……
廖永堂一案终结,所有人都齐齐松了一口气。张云汉虽然未达成目的,但总算遵从曹化淳的吩咐将事情画上了一个句号,对上对下也算是有了一个交待。因此也轻松下来,接下来,便是应对凤阳官员的各种宴请,其中当然少不了各种的好处,所以,张云汉的心情很快便调整了过来,只有袁敏跑前跑后,依然伺候的耐心细致。
黄公辅和陈子壮眼见张继祖无甚大碍,也决定离开。路振飞设宴为两人践行,朱平安奉师命陪坐,而张善本来也要赴宴,却因偶感风寒临时未能成行,张继祖只得单独前来赴宴。
黄公辅、陈子壮和张继祖都是烙印鲜明的东林党人。天启年间,东林党被阉党剿杀,元气大伤,崇祯继位之后,为免一家独大,对东林党也是一面打压、一面压制,因此东林一系并未恢复在万历和天启年间的声势,反倒是在江南,东林党在士林和民间倒是影响颇大。
席间,黄、陈、张三人与路振飞吟诗作赋,倒是相谈甚欢,可是苦了在一旁陪坐的朱平安,四人口中的一些古诗词,尚算能听懂少许,可之乎者也一出来,完全就是在听外星语系了,搞得朱平安头大如斗。
陈子壮与黄公辅却是倍感诧异,席间不停旁敲侧击的询问路振飞和朱平安究竟是不是师生的名分,路振飞却总是笑而不答,弄的两个老家伙也是无可奈何。
张继祖也是分外的好奇。要知道,大明朝文武对立是延续了百年的传统,勋贵是武官的代表,基本上与文官很少打交道,更不要说通婚之类的交往。而仁宗、宣宗之后,文官势力稳步上行,到得正统和景泰年间,土木堡一役,勋贵势力大损,彻底失去了和文官一较长短的能力。
之后的武官则完全被文官压制,武官跪拜同级文官更是形成了常态。军饷、粮草、装备、器械全部被文官通过六部牢牢的掌握在手心里,这种状况,只有到了如今才略有改观。
只是,大明帝国也已经日薄西山,武官再度崛起只能意味着中枢已经无力掌控地方,手握兵权的武官开始毫无忌惮的搜掠地方,以此养兵,而完全不必仰仗朝廷。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自万历年间,武官便开始大肆扩张自己的私兵——家丁,到了目前,大明朝真正的精锐便是这些家丁。
黄公辅等人奇怪的是,路振飞在士林中享有盛誉,怎么会将一名武官收入门下。这如果传出去,对于路振飞的声名也会有所妨碍。
但路振飞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而言谈话语间却是对朱平安这个弟子推崇备至、爱护有加。
张继祖却忽然间想起一件事情。“听闻坊间传颂的那首《对酒》,便是朱大人所作,不知可有此事?”
陈子壮蓦然一惊,“可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首《对酒》?”
朱平安顿时红了脸,冲着众人连道惭愧。路振飞抚须微笑不语。
黄公辅颔首轻吟诗句,不觉沉醉其中,“武能安邦定国、文能对酒当歌,平安贤侄还真是个妙人啊!当浮一大白!”说着便自斟自饮一杯。
“哪里比得上秋涛先生七岁成诗,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对: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那是何等的美谈啊!”路振飞和陈子壮共饮一杯。
陈子壮笑着摆摆手,“笑谈,笑谈罢了!”
“不成想,万历己未科,一语成谶,真真是应了当年的诗句,集声果真成了殿试的第三名,稳稳的得了一个探花郎,在士林和民间是何等的美谈啊!”黄公辅在一旁笑着说道。
朱平安饶有兴致的听着三人的回忆,这些个典故他也曾经听过,但是陈子壮一语成谶,真的做了探花郎却还是第一次听说。
陈子壮笑着叹口气,“往事已矣,现如今国家社稷面临如此困境,在下早已提不起遣词造句的兴致了!”
一句话让在场的众人不禁有些黯然。
路振飞赶忙示意朱平安为众人斟酒,又将话题引开,“那秋涛先生这次是意欲去往何处啊?”
崇祯五年,皇帝处于对大臣的失望,想要任用宗亲,在宗室中寻找人才,并打算委以官职。遭到了时任礼部右侍郎的陈子壮的极力反对,引得崇祯震怒,以其“沮诏间亲”,下廷杖。而当时已经接任唐王的朱聿键却对其言论颇为不满,于是上疏弹劾,陈子壮被下诏狱。幸得皇太后和众臣求情,这才在第二年春被释放出狱。
此后,陈子壮便游历四方,讲学授徒,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振玺兄奉旨参政湖广,领兵备事,在下边打算前往广东一行,愚弟子升和几位至交好友打算在那里创办书院,特请在下前往授徒讲学。本是与振玺兄同行南下,却不想半途听闻继祖的事情,所以便赶来中都。”陈子壮解释道。
“可是白云山的云淙书院?”朱平安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