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品封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所以老夫住到你这里来,也是怕你出意外。她男人是被我一枪打死的,前年她又把瑞虹给卸了,两下是解不开的仇。原本以为,俞大猷在这里,她不敢露头,哪知道这婆娘胆子那么大?她动不到我,只怕找你们下手,我不得不防啊。老了,杀不动了,只想吃几天安生茶饭,过点太平日子。现在就盼着这个瘟生刘朝佐,真能把学宫盖起来,我们梁家能出几个真正的读书人,也就不怕洪四妹了。这么个硬扎人物,眼下正是咱的护身符,得罪不得。”
一晚无话,到了第二天清晨,终于掌握了香山的李炎卿从床上起来,数了七百个铜钱递给安氏“虽然梁老爷说他请客,不过该给的钱,也要给的。钱你数好,不要说本官占你的便宜,那两个字还是趁早洗了去吧。如今本官已经到了香山,从今以后,除了我,别人谁还敢说自己掌握香山?”
那安氏也知这县令与蔡建德不同,自己迷不住他,只好穿起衣服,冷冷的伸出手道:“承惠三十文轿子钱,出条子的车马费,是另算的,即使不做也要给钱。”
这一晚知县在后宅掌握香山,六房书吏和衙役三班,却都在议论着,他是坐的谁的轿子回来的。本县第一号地头蛇梁瑞民,居然被知县给镇服了?
本以为打了他家的管家,怎么也要把知县收拾一顿出气,可没想到,两位梁家管家给的话是,他是梁老爷的好朋友,见他如见梁瑞民,这是什么世道?
还不等众人议论出结果,天光大亮时,梁家几名健仆便抬了个担架过来,上面躺着的正是当初那位来衙门里传话的梁兴。只是这位梁管家如今已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那带队的仆人,正是昨晚上送李炎卿回来的小管家梁忠,“我家老爷说了,是他管教无方,让无知的下人,冲撞了咱的父母官,这样的事,必须要严罚,否则今后这香山县,就没了规矩。如今已经打断了他的双腿,又打了五十皮鞭,算是给大老爷出气,请老爷验伤。”
李炎卿点点头“本官知道了。拿一两银子,给几位算个跑腿钱。替我回去跟你们老爷说一声,这事态度不错,官民关系,理当如此,这才叫官民一家。不过么,以后像这种私刑,还是少施为佳,本官已经接印理事,香山县内,有权力把人打成这样的,最好只有本官一个。”
这梁家的仆人往日在县衙横冲直撞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几曾把衙役当做一回事?尤其大明朝吏不下乡,衙役等人对于梁家人基本没什么威慑力,哪想过还有如此趾高气扬的时候?
李炎卿心里有数,梁瑞民不是糊涂人。想建儒学也好,澳门那十顷荒地也罢,他想要发展,都离不开自己的帮衬。没有必要在这种小事上,跟自己为难较劲,要了面子丢了里子,那就划不来。而且给本地父母官低头,也算不得丢人,只是以往的知县先天就把自己放在弱势地位,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里的名堂,下面的人搞不清楚,只知道连梁瑞民都服了,这街面上的小贩还算个啥?这回看看谁还敢不交税,谁还敢不让咱拿东西?这衙门的差使,总算当出了点盼头,不容易啊。
后世香山县志载:刘公初至,即抑豪强,有本地土棍蚁聚亡命数百人,欲谋大逆,公单骑赴会,舌战豪滑,数言解散,缚悖贼至堂下笞之,巨奸皆闻风匿迹。
第28章联合行动
既然折服了梁瑞民,地面上其他人物,就全不在眼下。打铁要趁热,县衙众快壮,皆深谙兵要,趁此时机,四面出动,意图克复全县,扫荡群商。
几日之间,香山县小贩行商皆作鸟兽散,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见着官靴者,如见地府无常;望戴翎帽者,似遇索命吊客。
李炎卿初时大为欢喜,下令嘉奖,可喜了没几日,就有几个商贩直接告上衙门。
“大老爷,您千万要给我们做主啊。这也太欺负人了。我们几个明明五天前已经交过税了,结果今天,被另一拨衙役又收了一次税,好不容易打来的鱼,全被他们拿走了。您不是下了条文,说一次税管半个月么?这才五天啊,这简直就是目无老爷,目无王法。”
李炎卿听的也是面带煞气,将手中惊堂木拍的山响“岂有此理?简直是无法无天!本官向来爱民如子,体恤黎民,说过交一次税管十五天,就是十五天,这个怎么可以重复计税?你们现在就去把重复收税的人给我指出来,一人拉下去打二十板子,给你们出气。”
“大老爷,我们不要出气,我们只要把拿我们的东西还回来就成了,其他都没关系的。”
“这个东西啊……这就有点困难了,东西进了衙门的仓库,再想往外拿,这个手续很复杂啊。你们先回去写个申请吧,然后找户房书吏报批,再拿给我签字盖章,发下去之后,再走一遍手续,才能发到你们手里。过程中,要交纳手续费、人工费、笔墨费、还有滞纳金、仓库占压费。你们还不如就拿这个当做预支税呢,等到后半个月,就收你们的税就是了,这就叫提编,对提编。”
打发走了几个小贩,李炎卿将那几个衙役叫到面前,用手指着鼻子骂道:“你们几个简直丢光了老爷我的脸。我不是告诉你们么?要制作纳税凭证,到时候认证不认人。你们这样搞法,简直让老爷我下不来台。等咱衙门手头富裕一点,多招一些临时帮役,这种事,就让他们去做。出了事,都推到他们身上,现在,都给我老实一点,顺带把瑞恩斯坦给我请来,本官与他有个生意要谈。”
这县里的衙役虽然比刚来时,有了点精气神,士气也有了提升,但是终究还是群乌合之众,根本当不了大用。想在香山站稳脚步,打好根基,还是离不开瑞恩斯坦这个洋人。
瑞恩斯坦见了李炎卿,也是不住的挑大指“好样的,好样的。没想到你刚来几天,整个香山气象焕然一新,那什么香山自治联盟,也不怎么闹腾了。据说梁瑞民发话,要断了他们的财源,他们也就没精力折腾了。刘县令是我这些年见过的支线里,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看来我当初给你帮忙,是个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选择。”
“瑞恩老兄,您太客气了。咱们今天不谈这个,说点正事。上次我看你这小旗所,买卖也不怎么兴旺,难道你老兄,就不想招兵买马,扩充人手?”
锦衣卫一个小旗所按编制是十个人,可是大明各地的锦衣卫所,都有大量的军余、力士填充,超编是正常的,不超编是不正常的。可是瑞恩斯坦手下,也就勉强能凑出正编制名额,显然也是受困于钱粮不足,扩充不了实力。
“我怎么不想扩充部下?可是扩充出来的部分,朝廷是不给钱的。锦衣卫在香山的处境,也不比你衙门好多少,我如果带人上街收税,咱们两个衙门就要起冲突。”
锦衣、地方官府,都是吃着街面上这点效益,很多地方,都为了收税的事,爆发衙役与锦衣卫的群体冲突事件,俗称斗殴。这种对打,多半就是看谁靠山硬谁有理,过去锦衣卫的靠山是陆炳,陆炳的靠山是皇帝,自然是横着走。
如今陆炳已死,朱希忠为人内敛,朝内又是徐阶为首辅,号称群贤毕至,众正盈朝,正是文官当道的时候,锦衣卫气焰大挫。固然亲民官不能与清流官相提并论,但是如果知县和个锦衣卫小旗发生摩擦,倒霉的也只会是瑞恩斯坦。
如果两人位置调换一下,李炎卿倒是可以不在乎,脱光膀子大干一场。大不了就是丢官,我反正都混到香山这倒霉地方来了,还能往哪降?拿丢官吓唬我,当我害怕么?
可是瑞恩斯坦这种铁杆的自带干粮五宝钞,没他这么淡定。在地方关系上,也是宁可自己受点损失,也不敢和亲民衙门发生冲突。若不然凭他的本事,不混锦衣去当水贼,早就发了大财。
李炎卿道:“这事好办,咱们两家不一定是竞争的关系,完全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么。我想的就是,衙门和锦衣卫联合出击,搞一次大行动。为了整顿咱香山的县容县貌,规范市场环境及经营秩序,搞一个整顿县容县貌,百日商业大整顿行动。行动的具体内容,就是规范整个香山县内各门店的经营,对于其经营范围,货品码放,着装卫生以及纳税情况进行整顿,主要手段就是收税和罚款。活动由本地衙役与锦衣卫协同完成,大家齐抓共管,不留死角,利益均沾,皆大欢喜。瑞恩老哥你觉得这个买卖干的过么?”
瑞恩斯坦和他的几个嫡系部下这几年来都穷的厉害,若不是还有点锦衣卫的体面,怕是早就弄条小船,下海去做海贸了。李炎卿肯把县衙门的收入拿出来和他们对分,这当然是高兴,可是到门面收税这事,瑞恩斯坦还是有些嘀咕。
“刘兄弟,你来的时间短,还是不太清楚。这门面铺户,不比那些游商。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根脚,有的是本地几个宗族家的人开的买卖,还有几个,则与府城里的佐儿杂官有些往来,你动他们,怕是要惹大篓子。你前任蔡知县,也只敢用白条消费,不敢真的带人去收税的。”
“他不敢,我敢。光脚不怕穿鞋的,大不了把我赶回老家种地去,我就不信,我要不出他们的钱来。你们锦衣卫也不必直接动手,只要在后面看着,对方动手打人时,你们再上手也不晚。”
第29章歪打正着(上)
征收商税这事,早在李炎卿的盘算之中。县令四大工作,赋税钱粮应该排在第一位,没钱他干什么来了。
大明号称重农抑商,结果实际就是农税加上各种提编,练饷等等高的吓人,商税一个三十税一外,能收的就剩点门摊,牙税之类,远比农业税为低。更有甚者,就是那些开着门面的买卖人,想尽办法偷逃税款,拒绝交纳。
从明面上看,香山这地方商业十分发达,三街六巷,大小铺面林立。可实际上,这些铺面不曾为大明经济贡献过半文钱,那它有和没有还有什么意义?
李炎卿谈不到是大明忠臣,但既然做的是大明的官,吃的是大明的俸禄,那怎么也得坐在大明朝廷这边。端碗吃肉,放碗骂娘,这种不是人的勾当,他还是干不出来。
以他现在的身份,区区一七品县令,还是个举人出身的杂流,要想在全国范围内,逆转这种多收农业税,少收商业税的现象,那是不自量力。但是在香山县,他却是唯一的官员,那么收一下商业税,还有谁能有意见?
而且香山除了没有佐二之外,还有个好处,就是文风不盛。这地方秀才屈指可数,举人、进士一个没有。那几位中了进士的老爷,如袁三接之流,都搬家到省城去了,宗族不在这边。黄佐的家倒是在这,可他自己已经死了,儿子又不成话,在家里结交朋友,无心仕途,头上只有个秀才功名,还是大宗师看在他爸爸面上关照他的。
这样的社会环境,就使得他的收税行为,缺少许多阻力,没多少人能干涉他,唯一影响他的,就是声誉。这些商家肯定会戳他的脊梁骨,乃至散布对他不利的流言,可是他在乎这个?
养望这种事,那是仕林清流中人才需要的东西,自己一个杂流官,养的什么望?他是彻底的没有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有香山县内,舍我其谁的架势,他想收税,谁能拦的住他么?
如果说过去不敢收,还是考虑武力不足的问题,如今连这个问题都没有了。锦衣卫与县衙门联手合作,其武力上的保障,足以支撑整个行动。
同时,由于衙役在之前的一系列光复县城,恢复香山衙门威严及经济秩序的战斗中,爆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及辉煌战果,让香山县的地痞无赖闲汉等等,在黑暗中发现了光明,纷纷前往衙门,要求充当帮役。
与正役不同,帮役是没有正式编制,也没有正式开支的。所费钱粮,由地方自筹,属于地方行政力量的补充,想招多少,给什么待遇,都由知县自己决定。反正也是从你地方财政里支出,上头才懒得管你。
看着下面那群长短不齐的帮役,李炎卿也懒得多说什么,只是吩咐道:“本官手里,还有三个转成正役的名额。另外本县还没有典史,这些岗位,都是留给有冲劲,够机灵的人来做的。至于谁能做,谁不能做,本官现在还没定夺,全看你自己表现了。”
等到当天散衙,先有一个衙役送了只烧鹅过来,又有两个帮役领了个羞的抬不起头的姑娘过来,说是自己的妹子,来给大老爷收拾被褥,做个粗使丫头。等到他们被轰出去,第三个进来的,却是本衙的兵房书办。
“老爷,我那娘子出身书香门第,能读书识字,还炒的一手好菜。老爷虽然试过了九大簋,可是这小家碧玉,家常小菜,自有一番风味。今日乃是小人当值,大老爷可来我家中,尝尝手艺。”
李炎卿忍不住拍了拍这书办肩膀“我本欲引你为心腹,你何以如此?”
那书办扑通跪倒在地“老爷,这是我家娘子点了头的,只要小人能做的了典史,其他什么都不在乎。”
李炎卿自然不会到这下属家去品尝家常小菜小家碧玉的味道,他要是想要女人,带着七百文去掌握香山就好了。眼下要紧的,还是把衙门的人心笼络到手,同时让他们能按自己的安排行事,不至于闹出,自己喊打下面却没人动手的尴尬事。
这些新来的帮役由老衙役带着,操练几日,上街实战了几次,果然合用。他们本就是地面上的牛鬼蛇神,百姓见了,先要胆战心惊。这回有了官衣护身,就更加威武霸道,渐有天下无敌之势。
尤其他们不在正役,犯了事大不了就开革。反正老爷有话,今天开革,明天就起复,怕些什么?结果一次出去,所得战利,可比正役三次出征之获。
眼看大军气力养成,李炎卿一声令下,命张元德挑选良辰吉日,大队人马誓师出征。适日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普照,李炎卿连喝几声“好兆头,好兆头。今日天公作美,我军此战必胜。”
一干衙役并锦衣卫中人,皆饮了壮行酒,又带好了应手家伙。这段日子县衙门战果累累,手中有了积蓄,衙门里的武备也就大为提高,正役挎腰刀,帮役持木棒,县令将乌纱丢在一边,却换了顶武士巾,官服下摆一撩系在腰里,做了个小衣襟短打扮模样,手中也提了条水火棍,走在队伍最前端。
等一出衙门,就有百姓高喊“大事不好,这一回是县太爷亲自带队下山,大家快跑啊。”
这些日子被帮役们搞的焦头烂额的小贩发一声喊,就四下散去。那些帮役只好道:“今天这事与你们无关,不要乱跑,再跑逮到以后就罚款了。都老实待着,我们今天对付的是商铺。”
出发前就有人问过,是先找当铺下手,还是先找酒楼开刀。李炎卿都一摇头“先找春风楼下手。”
“大老爷,春风楼可不是好惹的地方。他背后有梁员外撑腰,从佛山五虎门,雇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子弟保镖护院。当年曾有个一剑震闽南,号称是天榜排行第九的高手,跑到咱香山想要霸王女票。结果十几个五虎门的人加上龟公、茶壶一起上,将他打的鼻青脸肿,在春风楼做了半年苦工才放人的。咱们这点人,到底是不是对手啊。”
李炎卿自然不能放任这种畏难情绪蔓延,若是连个小小的清楼都不敢搞,今后还怎么做大事?他带领大队二话不说,直扑春风楼。只见这队人马面带杀气,行动如风,在后还有几名锦衣卫合后,当真如同下山猛虎,又似出海蛟龙,其势几不可当。
大队人马刚到春风楼前,就见二楼的窗户掀动,几道人影飞跃而出,有人还喝道:“好厉害的鹰爪孙,居然识破爷爷的下落,不过想要捉住爷们,等下辈子吧。”
第30章歪打正着(下)
这时还是白天,不到清楼营业的时候,李炎卿挑这个时候来收税,为的也是尽量把事态控制住。如果查一个清楼,还不算什么,如果因此犯了众怒,就合不来。
可是没想到大白天,怎么闹了这么一出?二楼窗户开处,三条汉子翻下楼来,结果其中一人时运不济,正踩在一块瓜皮上,下盘不稳,没拿住桩,一下子把脚崴断,疼的起不了身。李炎卿吩咐声“与我拿了。”
那干急着补正役的帮役们,哪管对面是什么路数,只管一窝蜂般的扑将上去,拳打脚踢,又擂了几记黑砖,将这条大汉打的晕死过去,上了绳索。另外两人本有心前来救人,却见后面压阵的,居然是锦衣卫,当即变了脸色,头也不会,撒腿就跑。
这些衙役们见这三人身手了得,若非其中一人命数太弱,实在是一个也拿不住。自己这点本事,还是不要前去送死为好,叫的凶狠,可是没人上前。那两人眼看就能逃脱,不想从对面小巷里杀出一队人马,见面二话不说,就是一通排子枪。
这些人持的是西洋短铳,射程有限,可是这种近距离内多铳齐发,威力甚大。那两人皆是江湖上高来高去,飞檐走壁的好手,可惜一身武功对上洋枪,就无了用处,惨叫数声,倒在血泊之中。
只听一个女子的声音喝道:“洪四妹与梁瑞民结的是死仇!不管是哪路好手,给梁瑞民做护卫,就是我洪四妹的仇人,我认得他,我手里的快枪需不认得,咱们走。”
那队人马来的快,去的急,转眼之间,又退回了小巷。眼看这些人手上拿着枪,再看看自己这边,无非是木棍单刀,两下武力不成正比。李炎卿素日里最慕俊杰,又爱惜人命,急忙吩咐“速速救治那两个受伤的狗头,看看他们是什么路数。这些持枪的歹徒,也不可放走,咱们要仔细查访,顺藤摸瓜,莫叫走了一个。”
瑞恩斯坦也没想到,好端端的联合收费行动,怎么会杀出一队枪手来。等他点燃了火绳,带队杀出时,那队人马已经逃的不知踪迹。自己人单势孤,全伙人马只有一杆火枪,还是不追为妙,就也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帮着衙役救死扶伤。
这些锦衣卫手脚利索,远比衙役们专业,没几下,就见瑞恩斯坦站起身子,来到李炎卿面前,兴奋的摇起了他的肩膀“刘兄弟,咱们发财了。这次真的要发财了,你猜我搜到了什么?白莲印鉴,他们是教匪,还是大头目。发了,发了,这回我可以回省城工作了。”
大明几大祸害里,一是南倭,一是北虏,内部就是白莲教。这些人本是龙凤皇帝韩林儿的一脉,个个都有昧着良心说谎话的绝活。一讲起道来,就说当年朱元璋游而不击,自己龙凤天子才是抗元主力,结果与蒙古人对战中流干了鲜血,被大明拣了桃子。
这种鬼话虽然荒诞不经,但一样能糊弄不少蠢才。认为韩林儿才是天下正统的傻瓜,始终死而不绝。
这教门,也就从大明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当年唐赛儿山东倡乱时,打的就是白莲教旗号。到了正德朝时,教主李福达化名张寅甚至混到了太原卫指挥的位置。
对于这等邪教,朝廷自然是严令捉拿,锦衣卫与白莲教,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恨。两下里你争我斗,彼此不知杀伤对方多少人命。于白莲教的内情,锦衣卫也颇为了解。
其普通教徒,无非是喊两声无生老母,真空家乡,拜拜弥勒三世佛,烧符治病,外加装神弄鬼,托言鬼神,愚弄无知乡民。他们身上,也不会有任何证明自己是白莲教徒的印记凭证。
而那些白莲教的管理人物,是可以从教务里分红抽取利润的。为了方便分配,不要大家为钱财伤了和气,都以莲花为印鉴,以材质定品阶。两具死尸身上,一个搜出了铜莲花,一个搜出了银莲花,这分明是一个坛主,一个香主。
这种级别的魔头,在广东这地方以前还没遇到过。这次一下抓到两个,简直是天赐的功劳,也就不怪瑞恩斯坦举止失措。
“教匪?这回有意思了。大胆的春风楼,居然敢收留教匪,这回有的玩了。咱们原本是想让他们交税,这回光交税不行了,得要罚款。”
眼看外面出了人命,红姑也知道这回的事情不小。那些护院也没了往日的威风,都朝没人的地方躲避,生怕被当成匪徒余党给抓起来。尤其有耳朵尖的,听到白莲教三字,更是有多远躲多远,生怕沾上教匪二字,从此万劫不复。
“大老爷,您怎么白天就来了。您说说,这姑娘们还都没起呢,梳妆打扮的活,都没来得及操持,模样不周,可怎么伺候您呢?要不您等等,我把姑娘们全都叫起来,让她们好生装扮一番,再来伺候您?”
红姑倒不愧是能被梁瑞民这等枭雄看中的女人,虽惊不乱,面带笑容,仿佛方才外面放枪死人的事,她全不知情。李炎卿却只一拉她“咱们换个地方讲话。”
等来到旁边的帐房,红姑依旧面不改色,反倒掩口笑道:“大老爷还是个性急的。可是奴家早过了好岁数,也就梁老爷还拿我当个宝贝,可是不敢对大老爷您有什么非分之想。您要是想女人啊,我去找安氏下来陪你。再不然,就找几个新来的女人,给您换换口味?”
“少说废话。你这地方方才居然跑出去三个白莲教的大魔头,其中至少有两个长老,剩下被擒的那个,不是光明左使,就是护教右使,再不然就是白莲教三大应劫法王。你们这地方摊事了,摊上大事了。至于这事想怎么个解决法,就看你红姑一个态度了。再不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