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若是城破……”舒文秀紧张的,又些磕巴,“会不会向你说的那样?”

    很显然,石勒石虎的残暴,吓坏了这个文静的少女。

    “这倒是不会。我朝缺的是勇武,却不缺粮食,钱币。我朝奉行的原则是,能用金钱搞定的问题,都不叫问题;能用粮食收买异族止战,就绝不会妄自送了百姓xìng命!”

    赵朴道:“我朝别的不多,就是钱多、粮食多。那些钱币,足够金人花;那些粮食,足够金人吃,不会出现人吃人现象的!”

第12章 丫头们,跑路吧!

    ()    013…12…08

    “我朝别的不多,就是钱多、粮食多。那些钱币,足够金人花;那些粮食,足够金人吃,不会出现人吃人现象的!”

    “不过俘虏是没有人权的,弱国的俘虏更是没有人权!”赵朴的眼睛中闪现出狠戾,好似野兽一般,“我不会当俘虏,我承受不住那种和jīng神上的折磨。而你们是我的女人,我宁愿你们死了,也不愿意你们被那些禽兽糟蹋!”

    “要做好最坏的准备,若是时机得当,最好南下。到了余杭,不!余杭也不安全。倒了泉州,不行泉州多商人。全是一群势利小人,天生的叛徒。应该再往南跑。总之能跑多远,跑多远。跑路不可耻,可耻的是被名声连累,想跑又不敢跑!”

    为名声所累,宋徽宗、宋钦宗都成了俘虏,还连累了老婆孩子。真是书生跑路,磨磨蹭蹭,成了俘虏,磨磨叽叽。

    “不会这样严重!”瑞雪还是不信,“不久,西军将会来临,援军一到,金军必然退去!”

    赵朴彻底无语了。

    似乎西军一到,金军就是落花流水。

    可实际上,西军的战斗力的确比汴梁城的禁军强大,可是也强大的有限,遇到金军,照样是犀利哗啦的料。前者,童贯统帅西军,是这样的结局;后者,种师种统帅西军,也是这样的结局。即便是后来的宗泽也是如此。区别也仅仅是输的时间长短而已。种师道,宗泽也不是名将,没有韩信之才,顶多是廖化一流的水平。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宋朝无名将,二老挂帅。

    纵观,他们抗金以来,没有取得一次大捷,没有取得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凭借着城池坚守,保持城池不丢失就不错了,一旦野战,几乎是输多赢少。即便是赢了,也只是打胜契丹,渤海等金军中的弱旅。

    还有李纲倒是坚持抗金,可他是一个书生,军事才能有限的很,时常放空炮。纵观李纲执政以来,没有取得一次大捷,很多时候仅仅是靠着城池的险要,勉强守住。

    第一次汴梁之围被解,不是他指挥才能强,大规模杀伤了金军,金军无奈退去。而是金军因为太原未下,不得不退;又因为各地援军拼死守城,破城难度加大,再加上宋朝签订了各种屈辱条约。三条为基础,金军才退去。

    世人都说,李纲被驱除,是因为议和派妥协,宋钦宗不信任的原因。其实这都错了,真正原因是李纲能力有限,没有响应的业绩证明自己的才能。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不硬,自然给人攻击的理由。

    为何李纲的名声在后世那样显赫?说他堪比诸葛亮。这是因为他虽然放空炮,才干有限,可是至少放炮了。比那些缺乏斗志,连空炮也不放,好似一群绵羊,宁愿当俘虏,宁愿跪在当儿子,也不愿意反抗的宋朝君臣而言,他太高尚了,堪称楷模。

    可以说如今,汴梁上无意志坚定的君王,下无深谋远虑的大臣,也没有能征善战的名将(这时的岳飞还在成长中,没有成为名将),四处援军更是弱小的可怜,汴梁城铁定是要破了。

    他浪费了这么多口水,说了很多,瑞雪竟然还相信汴梁守得住。

    “不要冒险,这赌不起!”赵朴此时懒得讲述理由了,说服一个人,驳倒一个人的观点很难,那干脆就不必驳倒了。反正他是男人,女人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男人,

    “去收拾一些行礼,等时机合适,我就送你们离开。记住路上多带铜钱,少带金银。一路之上,兵荒马乱的,带上金银,除了招来强盗,被劫财劫sè之外,什么也得不到。还有一路之上,不要穿太华贵的衣服,这也容易招来盗贼,穿着最好破烂一些,脸上也抹上一些灰。总之,偷偷的跑路,打枪的不要。路上什么东西也不要带,只要多带一些衣服就足够了!”

    ……

    自从金军兵临汴梁之后,赵朴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到城墙遛上几圈,观察敌情。

    金军陆陆续续到来,到了现在密密麻麻,延绵十几里,隐约间给人一种压迫之感。一开始时,赵朴还心中发嘘嘘,毕竟金军的强悍不是吹出来的。纵横十几年,犁庭扫穴一般的平灭辽国,打得宋朝恐慌不已,让西夏臣服。可以说,金国是这个时代的霸主,想着就发抖。

    密密麻麻几十里的营帐,看起来挺多,挺吓人,其实都是虚张声势。每个营寨之间,间隔很大,一些旗帜也是故意多摆放,为的就是吓住宋朝军民,实际上也真的吓住了。

    城下的金军,顶多八万人。

    八万人对于金军来说,的确人数很多。可是对于汴梁城来说,人数太少了。

    汴梁城,是宋朝的首都,人口百万,守城的禁军有二十万,花费大量的金钱建造,城墙高大,护城河深,再加上众多的攻城器械,想要攻陷汴梁城,八万金军需要发出惨重的代价,至少要有一半人死在城下。

    这是金军难以承受的。

    再加上陆陆续续感到的援军,都时刻的弥补着城防。这些勤王之师战斗力的确是不咋滴,在野战中可能是一触既溃。可是守城却容易了许多,只需要站在上面扔石头,放箭,倒开水就可以了。

    准头可能差些,可是架不住人多。人多了,即便是准头差些,也可以形成密集的火力,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而金军中,女真人是主力,而契丹人、渤海人、汉人是协从军,是辅兵,相当于抗rì战争时的伪军。女真人战斗力的确是彪悍,悍不畏死,只是可惜人数太少了,将他们消耗在攻城中有些可惜,再加上女真人jīng于野战,若是攻城几乎是作瞎的料。而契丹、渤海、汉人等辅军,倒是攻城能力强,可是属于磨洋工的料,出功不出力,典型的宋朝版伪军。

    这样的集合体,造成了攻城水平低的可怜。

    而金军的统帅也明白这一点,只是象征xìng的发起一次次攻城战后,就转移了重点。不再是以攻下汴梁为目标,而是勒索钱财,企图签订不平等条约。

    赵朴也有幸的看到过几次的攻城战,金军上千人发起攻击,而宋军几千人守城。一个往城头上shè箭,快速往上冲,一个闭着眼睛往下扔石头,shè箭。坚持了半个钟头就退去了。

    一切都好似儿戏一般。

    这不是战争,更好似儿戏一般。金军的攻城水平太差了,就让赵朴这个外行都看不下去了;而宋军的守城水平也太逊了,简直是惨不忍睹。

    宋军没有电视中拍得那样英勇,金军也没有电视上拍得那样牛逼……

    而在汴梁围城中,李纲终于走上了前头,有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官,成为了首都的卫戍司令。这位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终于开始施展着抱负,妄想着成为诸葛武侯,成为匡扶社稷的栋梁,结果只是一个马谡——

    ……

    同时,便宜老爹宋徽宗,终于跑路了,惶惶向着南方跑路。

    一朝天子一朝臣,换血开始。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上任除jiān臣。正如同,崇祯上台砍了魏忠贤,嘉庆上台灭了和话恪K吻兆谝簧咸ǎ透傻沽瞬叹⑼岬热耍谑谴竺ΧΦ牧舫尚土耍沟椎某晌薺iān臣榜上的名人。

    六贼也在流放途中,被赐死!

    六贼是大jiān臣,那任用六贼的太上皇还圣明吗?

    宋钦宗一上台,就在悄无声息的抹黑老爹,消除老爹的影响力,无声的奠定着一代圣君将要君临天下。同时,读书人大声欢呼,积极造势,圣天子在世。似乎随着新皇的出现,金军就会成为土鸡瓦狗,很快滚蛋。

    只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从理想到了现实,偏差极大!

    金军,并未因为六贼的惩治,而卖新皇帝的面子;也没有因为宋钦宗登基,而送来庆贺的国表,而是剑苛刻的条约再度送上。条约的内容很多,可内容依旧是要钱、要地、要女人,要名分。

    如有不从,就上演汴京大屠杀。

    ..

    ..

第13章 千里眼

    ()    013…12…09

    “做好了吗?”

    “殿下,千里眼做好了!”

    看着简陋版的望远镜,赵朴心中感叹,不容易呀!

    金军兵临城下,战争将起,乱世将要来临。而要想在乱世活着,总的有些安身立命的本事。

    想要万夫不当之勇,有着项羽、李元霸那样的武力,没有好体质;想要成为名将,可是不懂战争变化,不懂军队编制,吹吹牛,放空炮还可以,若是战场厮杀,绝对是一溃千里的料。他倒是想要招揽名将,将岳飞、韩世忠之流的收归麾下,可是不知道这两个如今在何处。

    想要搞火药,发明出火绳枪,燧发枪,也不知成不成。

    思来想去,只能是制造望远镜。有着望远镜,至少可以远远看到敌人,及时跑路。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可是具体制作起来,他却有中抓瞎的感觉。所幸汴梁城,最不缺的就是优秀的工匠。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赵朴才将望远镜的原理向工匠阐述完毕。

    几天后,工匠终于制造出来望远镜,也就是“千里眼”

    这个千里目还是有些粗糙,首先不能调节远近,只能是固定的距离,最远也仅能望到二十里;第二,这个时代,没有玻璃,只能是宝石或者是水晶,越是透明越是好,造价太高了。第三,需要高级工匠打磨。

    总之,由于工艺成本等问题,致使望远镜的造价极高。

    在前世,到商场买一个望远镜顶多是几十块人民币;可是在宋朝制造一个望远镜相当于几十万人民币。一般的人根本制造不起,也多亏他是大宋王爷,不差钱。

    “总算是制造出了望远镜!若是将望远镜用在战争中,那金人就有的受了……”

    这个时代可没有卫星定位,也没有雷达,更没有飞机侦查,可以说视察敌情全靠骑兵侦查。这样落后的侦查方式,情报探知手段极为落后,往往是敌人已经靠近了,才发觉敌人。

    在宋军与金军的交战中,由于情报的落后,宋军往往是来不及反应,金军就出现在眼皮底下,根本来不及结下阵型,金军的铁骑就冲击而来,然后摧枯拉朽般横扫,宋军快速奔溃,然后放羊了,接着就是大规模的屠杀。

    而有了千里眼,宋军至少有了准备的时间,可以减少一定的损失。

    不过,赵朴不打算将千里眼,送给那个便宜大哥。没办法,宋钦宗太废物了,送给的下场,也只是资敌的料。要送也要送给岳飞那样的千古名将。

    包好千里眼,赵朴正打算离去,忽然间听到外面乱糟糟一片,心中不由打了一个突突,金军不会进城人。可是立刻摇了摇头,他的历史知识很是贫乏,可也知道汴梁城打了两次才打下,太原失手之后,两路金军围攻,汴梁城才失守。

    现在绝对不会失守!

    压下心中的紧张,赵朴向外面看去,看到的不是穿着甲衣的金军,而是一群读书人,准确来说是太学生。

    “这又是干什么?”赵朴嘀咕道:“前不久,太学生游行示威,除掉了蔡京童贯等人,现在又不会是要除掉四jiān!”

    “唉,朝廷出了jiān臣,要议和。大学生不服,向官家情愿,愿誓死抗敌,共同抗击金贼!”那个制作千里眼的工匠愤然道,“西军快要赶到,可是官家为何要议和,定然是出了jiān臣!”

    果然读书人,最是热血。

    只是可惜了,读书人向皇帝情愿,多数会被认为威逼的嫌疑,找到猜忌,或是镇压。

    “可怜呀!”赵朴道。宋朝版的五四运动又要上演了,只可惜他注定无法觉醒国人的血xìng,绵羊还是绵羊,永远张不出犄角,绵羊变不成山羊。宋人的血xìng一直没有觉醒,直把杭州作汴州,直到最后崖山悲剧。

    洗刷靖康之耻,成为南宋人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而这些参加情愿的太学生,结局也是悲剧的,因为没有一个帝王愿意被挟持,哪怕是有千万种理由。

    ……

    “可惜,我是皇子,不是太学生。不然我也要参加宋朝版的五四运动!”赵朴心中遗憾道。

    身为皇子,身为仪王殿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逃税漏税,可以走私,可以欺男霸女,可以抢占民田,可以殴打官吏……总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谈论国事。

    唯一破戒,也就是向便宜老爹宋徽宗,讲述六胜六败论。六败意指,不要高估宋军的实力,宋军很差,极端差;而六胜则是要说,宋军虽然很差,但是只要坚持抗战,坚持久战,只要不妥协,不投降,迟早会迎来胜利的,迟早会耗死金军的。

    就像当年的抗rì战争一般。抗rì战争与其说中国人击败了侵华rì军,不如说中国人耗死了rì军。

    在他看来,这与当年的抗rì战争相似极了。

    不同之处就是,宋朝有着世界第一的gdp,总量上完爆金国、西夏、辽国总和。而抗rì战争时,中国只是落后至极的国家,各个方面都是完败于rì本。

    那次之所以向老爹进谏,为的就是想要坚定宋徽宗的抗金决心,不要被金军吓破了胆子,退位跑掉。然后让大哥当上皇帝,这样免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换血,减少朝局动荡。毕竟,金军兵临城下,朝廷上下再也经受不住折腾。

    不折腾,就是最好的抗金策略。

    可惜了,宋徽宗还是退位了,最后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朝廷上下,都是忙于换血,忙于谋取利益最大化,那里顾忌上抗金。而抗金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利益最大化。

    这再一次说明,穿越者不是万能的,尽管他可以洞察到未来发生什么,可是他还是无力改变着一切。靖康之耻的悲剧,还是依照着固定的轨迹发展着……

    ……

    穿越以来,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

    这里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唱片,没有电脑,也没有汽车,没有一切现代化工具,一切很原始很落后。可是赵朴却喜欢上了这个社会,在这里他是王爷,人格得到尊敬,活得有尊严。

    哪像在前世,有着诸多的现代化工具,可是睡得比狗迟,起得比驴早。可是最后,爹妈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板看不起,客户看不起……最后过得特别没有尊严。

    他可以忍受一切苦难,就是不能忍受没有尊严的rì子。

    在他的世界中,尊严最高,为了尊严他可以舍弃一切;同样谁若是夺去他的尊严,他就跟谁拼命。

    为了尊严,他要避免靖康之耻发生。他可不想过被金军狗一样的牵着,又是打,又是骂,自己的女人还被圈圈叉叉无数次。那种没有尊严的生活,他宁愿死去。

    看着太学生游行,前往皇宫面前请愿,赵朴的冷静的心再度火热了起来。

    这群太学生可能有些冲动,可能有些无知,可能容易被蛊惑,可能容易被人利用,可能有太多的缺点。但是至少有一个热血之心,有着向往zì yóu,不屈服于强权的意志。

    让他们死在情愿愿中,无畏的牺牲,太可惜了。

    想到这里,赵朴再也无法镇定下去。这群热血青年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死在无价值的请愿中。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够一个。在没有杀死两个金军前,这群热血青年,不能死。

    迈步急速的走向楼,加入了太学生的队伍中。

    “朝廷出了jiān臣了,汴梁还有十万禁军,足以守住城垣。城内还有百万居民,可以随时组织起二十万青壮年,形成民军。远处的西军不久将要达到汴梁了,里应外合之下,金军必败,可是jiān臣却是蛊惑管家,要割地称呼臣,献上城内上万妇女,论斤卖两,送给金人,卖祖求荣!”

    “这不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可以赎钱买太平;可是这是汴梁城,我们已经退无可退,金钱无法买来太平,只能助长金军的嚣张气焰。金军灭了辽国,俘虏了辽国的天诈帝,现在,又要灭我宋国,俘虏官家。”

    “晋朝有永嘉丧乱,我朝靖康之耻,不远了!”

    “jiān臣乱国,五胡乱华不远已!”

    “不妥协,不退让,不签订城下之盟,泱泱华夏,岂能屈服于蛮夷!”

    “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

    太学生喊着口号,声音惊动了整个汴梁城,一些市民,一些商人,一些军士,五花八门各sè人群都纷纷加入。原本仅有千人的队伍越来越大,渐渐变为了上万人之多。而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

    听着这些口号,赵朴心脏也是砰砰乱跳,前世网络上总是说宋朝抗战意志薄弱,都是投降派,多是软骨头。现在才发觉,口号一个比一个激进,恍然间由衷回到二十一世纪愤青横行的岁月。

    ..

    ..

第14章 太学生请愿

    ()    013…12…09

    “那个喊着,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太学生是谁?”

    “他是秦桧大人的二子,秦禧!”

    “当今,满朝上下,都言议和,只有寥寥几人坚决抗战,其中就有秦桧大人!”

    靠!麻痹的,太疯狂了!

    一瞬间,赵朴的世界观凌乱了。竟然是秦桧的儿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诸多的jiān臣,若是排上一个jiān臣榜,秦桧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的第一。蔡京童贯之流,比其他来差了很多;王莽董卓之流,在他面前抬不起头,似乎只有后世的汪jīng卫可以媲美。

    正如同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人一般,坏人往往是由好人变成的。

    例如秦桧,在前期可以说是坚定的抗金分子。金兵进攻宋朝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当时要弭兵就得割地。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尚能坚持上述意见,于是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后来,金统治者“坚yù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可是到了后期,陷害岳飞,自以为杀了岳飞也没有什么,顶多是相当于杀死蔡京、童贯之流,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遗臭万年。排在jiān臣榜第一,牢不可破,世人再也没法动摇,更是留下了“青山有幸埋忠臣,白铁无辜铸造佞臣”。就连是后代也是以他为耻辱!

    而在后世,一些叫兽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为秦桧辩白,说这是曲线救国,是为了百姓安乐,但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投降的本质。

    前后为何差距会这样大,赵朴觉得理由只有一条:初生的牛犊不怕虎,长了犄角反而怕了狼。

    年纪轻时,缺乏成熟的政治手腕,思考的也比较少;可是年岁大了之后,思考的多了,也越发的保守了,甚至是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蜕变为一个政客。

    在赵朴jīng神恍然,跟随者队伍继续前进。

    游行还在继续,口号也越发的响亮,最后成群结队的人群,聚集在了皇宫门前。一些代表请求面见管家,而一些宫中侍卫则是紧张的维持着秩序,生恐一个不慎惹恼了这群爷爷。

    宋朝奉行的原则是,赵氏与士人共同治理天下。

    这也使读书人的脾气被彻底的惯了出来。可以大声的议论,胡乱的说话,不管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是无法堵住读书人的嘴。可以嘛王安石,骂司马光,骂蔡京,而不用担心诽谤国家领导人的罪名。

    也不能武力镇压,不说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还怕青史上留下恶名。总之最后还得好言相劝,说服读书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言论zì yóu。可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言论太过zì yóu了,导致思想有些混乱,缺乏统一的思想。若是在太平时代,思想混乱,顶多是出一些乱子,可是在金军兵临城下,却是致命的。

    ……

    “官家不好了,外面的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一个小太监慌乱的喊着。

    “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