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唐朝当皇帝-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李光弼也收敛了轻视之意,然后朝着远处的唐军军营看了一眼,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向往,此时他们一起随着王忠嗣大帅征战的三人中,他是唯一一个赋闲之人,郭子仪此时还在朔方备战,防御回纥人,仆固怀恩此时也在河东备战,两人都已经是节度使了,但是就他一人赋闲在长安,只因为他是王忠嗣带出来的人,李隆基心中对他非常警惕。
李光弼看着远处熟悉的军营,他知道那里可能很多校尉都是从北方边地而来,可能他都认识,但是他此时无法见面了,只能看着熟悉而且向往的军营渐渐地远去。
李光弼随后收敛了心中的悲伤,然后盯着远处的唐军军营说道:“这样训练下去,不出三个月,必定是一支强兵,如果能够在取得一场胜利,那么绝对会成为一支精兵。”
李光弼知道眼前的这支唐军训练还是非常正规的,而且他是军人,自然看的出来,只有这些继续下去,虽然都是新兵,但是也绝对不会弱,如果能够在一战之后活下来,自然就会成为精兵,毕竟一支精兵是需要战火的洗礼的。
但是,李光弼不清楚神策军的战斗了,如果单单从身边的这两百多人的神策军士兵来判断,难么李光弼心中认定神策军绝对是一支战无不胜的精兵,唐军别说二十万,就是五十万都不是对手。
但是李光弼也知道柳仁清身边的神策军必定是精锐中的精锐,就他身后的这几个武士的武艺都不在他之下,如果在唐军都是校尉级别的了。所以李光弼也不能下定论就能够打败神策军。
尤其是李光弼对杨成不了解,他们只交手过一会,那就是在长安的马球赛上,那时他们本来以为稳拿的胜利就被陇右军抢走了,于是李光弼心中就对杨成产生了一丝敬服。
随后,经过杨成的一系列作为,淮南道屠杀上千人,屠灭洛阳独孤氏,然后再云南造反,将南邵王归义的十万大军全部歼灭,紧接着打败了吐蕃赞普弃隶缩赞亲帅的十万吐蕃精兵,随后将剑南道节度使鲜于仲通刺杀,俘虏了五万唐军,随后就是皇甫唯明的十万大军。
此时,李光弼心中认定他绝对不如杨成,他知道杨成的能力和军事才能绝对在他之上,尤其是面对吐蕃精锐的时候,十万吐蕃精锐,甚至可以动摇大唐国本的力量,但是就被杨成轻松地打败了。
李光弼知道神策军的灵魂就是杨成,所以这支神策军才会战无不胜,最后走到今天的局面,只是此时他还没有见到杨成,不然他一定要好好看一看这个不到三十岁的男子久经如何做到这些的。
所以,李光弼此时心中也没有对之前劫持的排斥了,渐渐地开始对青海开始向往了,心中开始期待见到杨成的时候了。
柳仁清此时也渐渐地收敛了眉头的紧锁,然后朝着李光弼说道:“将军,知道吗?当初柳某随着大帅起事,心中忐忑不安,充满了惊恐,认定离开长安城去那荒凉的青海去造反,心中悲怆不已,认定将来只有死路一条,但是自己已经上了这条船,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但是所有人的都很伤感,大街不是怕死,而是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柳仁清的话将李光弼吸引了,他也想知道这些随着杨成造反的人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敢出来反抗如此强盛的大唐。
柳仁清接着说道:“但是,等到大家到了青海的神策城之后,大家的心彻底放松了,而且也开始爱上那个城池了,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坚固,而是因为里面充满了自由感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在神策城中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战斗下去,跟着大帅战斗下去。”
李光弼听了柳仁清的话之后,心中非常惊愕,他不知道神策城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听到柳仁清的介绍之后,李光弼心中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想要看一看。
随后,柳仁清又转身说道:“将军,咱们还是赶紧出发吧,尽快敢回去,到了陇右,你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柳仁清说完之后,转身朝着车队的方向而去了,李光弼则是有些惊愕,但是虽然的眼神中就浮现了一抹狂喜和激动的神色。
第394章李隆基遇刺
长安城外,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沿着大路朝着长安城而去,此时已经是暮色之时了,李隆基出巡的仪仗准备回城了。
此时,仪仗大队的最前面是上千人的飞龙军,全部都是骑兵,威武不凡,然后后面是数百人的仪仗大队,随后才是李隆基的御驾,高大威严,精雕细琢,凸显威严的皇权霸气。
在李隆基御驾的后面,则是宗室皇亲和一种朝中百官大臣的车架,也是仅仅有条地按照尊卑贵贱排列完毕,然后依次行驶着。
长长的队伍绵延十里之远,远远地看到的百姓就避开或者跪在地上了,不敢有任何的亵渎,因为大家都知道亵渎皇权的惩罚,那就是死。
这样的绵长的队伍还是李隆基节俭之后的结果呢,如果是在之前,队伍可以绵延数十里,甚至队伍的头已经到了,队伍的尾巴还没有离开长安城呢。
如果是在往日,李隆基这样的巡视,完了之后必然是去长安城外的华清池中大宴权臣一番,然后就会在华清池中过夜,和贵妃杨玉环彻夜歌舞笙箫。
但是,此时是大唐危难之时,李隆基决心节俭,于是就放弃了华清池的晚宴,巡视完军营之后,就令御驾回到长安城,然后百官和权贵们也全部回来了。
此时,李隆基坐在宽敞的御驾之中,但是心情并不是很好,这次他巡视军营,目的是振奋士气,这个结果他已经达到了,当李隆基进入军营之后,看到的是陈玄礼训练出来的士兵威猛不凡,气势逼人。
李隆基非常满意,然后检阅完大军之后,李隆基就让群臣和权贵们捐钱备战,拯救国家。
但是,结果是非常令李隆基气愤的,那就是李隆基看到的是上百为李氏宗亲权贵们,还有上百位朝中大臣,拿出来的钱银尽然只有不到一万贯,这简直就让李隆基愤怒到了极点,于是在军营中,这些朝中权贵和大臣们甚至连一顿饭都没有吃,竟然就被李隆基赶回来了。
当然李隆基也没有吃饭,于是大队人马就朝着长安城而去了,于是队伍中就充满了诡异的气氛,百官和权贵总亲们都不敢有任何过激的举动,老老实实饿着。
此时,李隆基心中虽然气愤,但是身子必然是有些饿得慌,然后就有些坐卧不安,随后就看向身边的摆着的一些精美的点心,但是已经习惯了酒肉的他,自然是不愿意吃这些点心的。
然后就在此时,一阵骚乱声从车外传来,顿时让有些饿的心烦的李隆基动怒不已,随后就打开车窗,然后朝着外面愤怒地问道:“何人喧哗?”
此时,庆王李琮就在身边,立刻朝着车中的李隆基说道:“父皇,前面有人挡路。”
李隆基一听,顿时大怒,他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竟然有人敢挡在他回到长安城吃饭的路,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于是李隆基随后朝着庆王李琮说道:“将挡路的人斩首,然后继续前进。”
此时,李隆基心中已经是怒火熊熊,然后冷冷地说道,但是他的话还没有落,然后就看到一柄锋利的宝剑直接朝着李隆基所在的御驾敞开的车窗刺了进来,随后就是一道寒光划过,然后李隆基惊恐地身体根本就来不及躲闪,随后就被狠狠地刺在了肩膀上,伴随着一片鲜血飞溅。
李隆基痛苦地嚎叫了一声,然后身体就狼狈地躲闪到了御驾的里面,但是车厢中已经是鲜血边地,然后就是哀号地李隆基痛苦地喊着:“救驾,救驾,有刺客。”
此时,庆王李琮惊骇地看着他身边的一名唐军校尉,此人是李琮的随从也是安禄山派到李琮身边的,以此来帮助李琮执行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庆王李琮虽然心中对于父皇李隆基和太子李享早就动了杀心,但是他还是一直做不了决定,于是就让按路上拍来人暂时不要动手,等等再说。
但是,李琮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背着他动手了,而且还是在此时,摆明就是栽赃陷害他的。
随后这名校尉看到李隆基一剑没有被杀死,但是已经感受到李隆基受伤了,于是立刻就要跃身上到御驾之上,然后准备斩杀李隆基。
但是,此时庆王李琮当机立断,立刻跃出坐骑,然后扑向了这姓校尉,将这个校尉扑到了地上。
随后,场面就是一阵的混乱,两侧路边突然冲出了众多的黑衣人,这些人都是在路边的埋伏的深坑中跃出来的,手中握着长剑,然后就朝着李隆基的御驾围攻了过去。
突然惊变,让李隆基身边的众人顿时惊恐不已,同时也乱了方寸,一时间看到大量的黑衣人朝着皇帝的御驾冲杀过去了,惊骇的人群开始疯狂地逃命,但是还是有很多小黄门和武士上去护甲,但是很快就被杀死了,然后这些黑衣人就将李隆基的御驾包围了。
面对皇帝的御驾被刺客包围了,担任护甲的飞龙军骑兵顿时惊骇不已,然后就惊恐地朝着御驾冲了过去,但是此时看上去已经晚了。
十几名黑衣人已经经手中的长剑朝着李隆基的御驾上刺去,虽然隔着檀木的车身,但是十几柄军中长剑,依然可以将这样脆弱的车身刺穿,里面的人也绝对活不了。
眼看着皇帝就要被人杀死了,整个队伍就陷入了极端地惊骇之中,然后众人的心就彻底跳了出来,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李隆基被杀死。
但是,就在这样万分危急的时刻,一道白光闪过,然后围着李隆基御驾周围的十几名刺客手中的长剑全部都断掉了,同时身体上也闪过一道血光,随后这十几人就倒地了。
此时,一个白衣长须的道人落到了李隆基的御驾之上,伴随着的是一声巨响,然后一个华丽的御驾就飞裂开来了,只身下一个地盘了,里面出现了一副惊骇模样的李隆基,已经是全身是血了。
白衣道人就是张果老,此时已经躲到了李隆基身边了,然后依然一脸清冷地看着远方几个胆怯犹豫不敢上前的黑衣人,然后冷冷地说道:“陛下可还好?”
李隆基一只手握着肩膀上伤口,此时鲜血已经染红了身上的龙袍,然后李隆基吃痛地说道:“多些道长相救。”
此时,李隆基身边的众人才明白过来,然后争相地来到了李隆基身边,但是李隆基却是愤怒地挣扎着说道:“一群废物,要你们何用?”
但是,虽然李隆基震怒不已,但是身边的人依然还是上前将李隆基抬下了车,然后开始给李隆基治伤,众人知道此时虽然皇帝震怒,但是看着不管那才是真的找死呢。
随后,还活着的几名刺客也被飞龙军的骑兵们包围了,然后一顿长枪之后,这些刺客也都纷纷倒地。
大唐的皇帝李隆基竟然遇刺了,庆王李琮重伤,还有数名朝中大臣死于刺客之手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然后整个大唐都知道了。
随后就是漫天的谣言传开了,有人说是杨成派来的刺客,有人说是吐蕃人,也有人说是一些朝中权贵不满皇帝让他们出钱,于是才会出手刺杀皇帝,一时间谣言四起,虽然官府已经下令散布谣言者斩,但是依然挡不住谣言四散开来。
但是,随后,很开就传出了皇帝李隆基病危的消息,然后还是皇帝李隆基已经死了,于是谣言越来越厉害,甚至还有人传言太子已经登基了。
但是,面对谣言,此时的李隆基确实已经没有力气出来辟谣了,因为李隆基身体已经是六旬之年了,收到了很重的剑伤,此时这个时代对于伤口的处理还没有达到后世的程度,所以李隆基的伤势也会很快好起来。
于是,整个长安城就变的诡异凝重起来了,众人都在思量着皇帝能不能活过这一劫,但是很多人都认定这是不可能,皇帝年事已高,所以很多人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太子身上了。
只是,太子已经是一个废人了,于是长安城中就开始暗中盯着太子的言行了,庆王李琮此时也受伤了,而且庆王早朝中没有力量,一时又受伤了,自然是坐上皇位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而且众人知道,此时手中握着重兵的陈玄礼倒是成为左右大唐局势的人了,只要皇帝李隆基死了,那么他就可以作用皇位的继承人了。
但是,此时的皇帝李隆基依然没有彻底病危的样子,众人知道陈玄礼对李隆基的忠诚,只有皇帝李隆基没有死,他就不会支持任何人,只会听命于皇帝李隆基的号令。
于是,本来雄心勃勃的征讨陇右的计划也具彻底泡汤了,陈玄礼的大军开始沿着长安城布防,而且长安百官的注意力也全部都指向了皇帝李隆基,看着皇帝李隆基什么时候驾崩,于是时日一托就进入了秋季。
但是,皇帝李隆基依然没有消息传来,伤势是好还是坏,只是偶尔会有人说皇帝的伤势很不稳定,说不好。
此时,一个人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这个人就是安禄山,安禄山没有想到竟然没有杀掉李隆基,派出去的人凭借着庆王李琮是身份已经接近了李隆基,但是最后时刻还是被人搅乱了。
第395章安禄山的计划
李岩冷冷地看着远处的夜空,此时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冲撞的少年了,父亲李复的离开让他独自承担了所有的事情,同时也让之前有些青色自傲的少年此时已经变的更加沉稳成熟了。
当初李复自信地带着吐蕃国师墨迪一同前往杨成的府上,准备将杨成除掉,但是结果是却是取得所有人都没有回来,这必然引起了李岩的警觉,他当然知道父亲李复是去那里了,也知道是谁抓了父亲。
当时的李岩也曾经冲动过要去杨成的府上将杨成抓捕回来,但是最后他还是忍住了,他知道父亲身边人手的厉害,还有吐蕃国师墨迪,既然这些人都被抓了,那么他去了也是没有。
于是李岩忍着心中的剧痛,开始接管李家的事业,随后就将李家的事业开始全部转为地下,然躲避了起来,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是在犹豫的时候,父亲被抓了,弄不好他们明天就会被抄家了。
随着李岩转入地下,李家的产业也渐渐地被他开始接手,但是随着李复被杨成抓捕的消息传开,之前投奔李复的人开始离心了,他们对李岩这个傲慢的“太子”没有信心,然后就纷纷离开了。
当李岩将李家的所有事情理顺之后,李家的基业已经少了一大半,留下都是忠于父亲李复的老人了,于是李岩忍着心中的悲怆,在没有救出父亲的情况下,和李家的老人商量了之后,决定暂时引人了起来。
此时,李岩的身份不再是李家基业的继承人,这个身份已经被他深深地掩埋了起来,此时他只是一个安禄山的幕僚。
李岩最后决定投奔了有野心的安禄山,然后送上了大量的金银和兵器,资助安禄山造反,同时开始和安禄山的另外一个军师高尚两人开始为安禄山出谋划策。
但是高尚对于李岩这个心机颇深的少年还是非常防备的,最后两人经过暗中较量,高尚最后留在了安禄山身边,成为了首席军师,李岩责备安禄山派到了长安,负责刺杀李隆基之事。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岩心中也非常高兴,李岩自然不想留在范阳那个不是自己地盘的地方,离开范阳,然后以安禄山的名义行事,这样也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同时也可是方便他指挥李家的基业。
对于安禄山让他刺杀李隆基,李岩心中也非常赞同的,他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此时大唐王朝的打击,如果李隆基死了,那么大唐的二十万大军就不敢离开长安城,这样陇右的杨成就可以做大,同时安禄山也可以在范阳起兵,随后配合史思明的平卢军马,就可以攻占中原之地,那时出于对陇右杨成神策军的防御,陈玄礼的大军就不敢支援中原之地。
安禄山心中此时已经按捺不住了,他渴望能够尽快地起兵反唐,他已经看到了大唐的孱弱了,大唐的精兵全部都在边地,而且此时又被杨成搅合的丧失殆尽,此时只身下他一家还有十万胡骑骁勇善战,只有胡骑南下,中原之地必然沦为他的囊中之物。
此时,安禄山的野心极具膨胀,身边的人也都是好战之人,渴望中原的大好世界,于是就鼓动安禄山出来造反,提议攻占洛阳,占据中原,成就帝业。
而且令安禄山心中激动的是,渤海国皇帝大钦茂已经暗中联系他,准备出兵五万协同安禄山一同进攻大唐,并且已经说服了和安禄山是仇敌的契丹人和奚人一同出兵,东北诸族胡人将会以安禄山为首,协同起事,最后成就胡人的霸业。
同时安禄山也看到了大唐的危机,那就是大唐此时已经四面楚歌了,北方草原回纥人已经崛起,回纥可汗此时正在慢慢地安抚治下的部族,只有草原一稳定,必然会出兵大唐,攻占已经名存实亡的北方的朔方军镇和河东军镇。
况且北方军镇中的河东节度使仆固怀恩也是胡人,安禄山知道仆固怀恩也可以被争取过来,最差也能脱离大唐,不予他为敌,这样大唐就沉底失去了依仗,只剩下北方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了,到时候郭子仪和陈玄礼两人都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的行动,他们只能死死地抱住长安城不失而已。
于是,安禄山心中就渴望将李隆基尽快地杀死,而不是在选着陈玄礼出兵攻打陇右的时候动手,因为安禄山担心陈玄礼不是杨成的对手,毕竟杨成此时的威名此时已经震撼到了所有人,尤其是对安禄山这个一项擅长献媚讨好的胡人来说,他没有什么真本事,也没有胡人的那种血腥。
所以对杨成的威名,他已经开始忌惮了,最为重要的是他担心陈玄礼和成为第二个皇甫唯明,到时候二十万大军皮甲不留,最后让杨成攻占了长安,那时他手中的胡骑就要和杨成的精锐神策军相遇了,这是安禄山最不想见到的。
安禄山心中的盘算就是李隆基突然被刺杀了,到时候大唐必然忙于皇位的争夺,长安城绝对没有功夫估计其他事情,尤其是太子此时已经是废人了,想要继承皇位,必定会引起长安城中的其他李氏皇族的不满,到时候皇位之争就会越来越激烈,甚至兵戈相见,没有几个月半年的功夫,无论是谁做了皇帝,都不可能稳定长安的局势。
那样的话,就给了他安禄山机会了,到时候安禄山就可以放手地领着北方的胡骑进入中原之地肆虐,按照高尚的计划,直取洛阳城,占据中原龙兴之地,成就帝业。
在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心中,当上中原王朝的皇帝是绝对充满诱惑的,而且已经开始像心魔一般地在安禄山这个目不识丁的胡人心中深深地耕种了下来,每天都让安禄山处于疯狂地渴望之中,心中已经按耐不住起兵的冲动了。
但是,已经是秋高气爽之时了,北方的胡人和骏马都已经准备完毕了,就等着安禄山一声令下,然后开始在锦绣的中原大地上戏谑了,但是安禄山等来的刺杀李隆基失败。
这让心中已经非常渴望成为皇帝的安禄山绝对接受不了,于是就要将怒火宣泄到在长安负责此事的李岩身上,同时高尚也想着除掉李岩,于是就派出数十人来到长安准备将李岩除掉。
但是长安是李岩的家,也是李氏经营了数十年的地方,自然是不会被安路山得手的,于是安禄山派来的数十人的甲士都被李岩的手下给杀死了,最后人头还被送到了范阳,意识震慑之意。
此时,李岩心中已经放弃安禄山了,他只当自己出去玩了一趟,于是就开始谋划接下里的行动了,他感觉自己已经掌控了主动权,准备将一切事情全部都联系起来,然后开始为自己的事业谋划。
“公子,您叫老奴。”
此时,一个一头花白头发的老者来到了李岩身边,随后朝着李岩恭敬地说道。
随后,李岩游历的思绪就恢复过来了,然后立刻回身朝着老者行礼道:“李叔,这么晚了还打搅您过来,真是不敬。”
老者自然是没有介意李岩的话,他是李家忠实的仆人,此时看到李岩渐渐地成熟了,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欣慰地笑意,然后朝着李岩说道:“公子睡不着,老奴也睡不着,都在为范阳的事情折腾着。”
两人随后就有些失落,本来投奔安禄山也是李岩和老者的共同决议,两人想着接住安禄山的野心,然后让安禄山将天下搅乱,之后再在安禄山的军中渐渐地掌控招募一支李家的兵马,然后趁着乱世割据一方,这样就省去不少的麻烦。
但是,没有想到按路上这个胡人心胸竟然如此狭隘,李岩这里失手了,于是就要派人过来将李岩杀死,这实在是出乎两人的意料,结果自然是安禄山派来的人全部被杀死了。
但是这就让李岩和老者白白地折腾了一趟,最后又回到了长安城这个起点,本来老者心中还打算长安的侍寝结束之后,两人回到范阳,虽然李隆基没有死,但是也已经是重伤了,所以继续劝说安禄山起兵,到时候他们乘机动手。
而且老者心中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想让李岩追求安禄山的女人安庆美,老者看的出来安庆美在安禄山心中的地位,如果能够让李岩成为安庆美的夫君,那么李家的大业就成功了一大半了,接住胡兵的彪悍和安庆美在安禄山心中的地位,到时候李岩想要割据一方成就霸业已经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