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唐朝当皇帝-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成惊愕地看着柳仁清,没有想到他竟然对时局分析的如此透彻,只是不知道他看没看出来大唐的衰落也是从内部造反开始的。
然后杨成接着说道:“先生所言甚至,数年之前,边军所需钱粮半数都是朝廷调拨,但是如今几年,朝中几乎已经不给陇右调拨饷银,完全靠边军自足。所以杨某想着通过行商来为陇右军筹集一些钱粮,杨某刚刚被任命为神策军使,上万人的吃饭都是问题。先生在长安日久,对那里熟悉,杨某想请求先生出来为神策军做事,在长安置办商铺,筹划行商之事,本钱全部都由神策军出,先生可以从中分到红利,不知可否?”
杨成试探性地问道,但是说完之后就有些后悔了,他担心柳仁清听了让他行商之后,会误认为这是对他的羞辱,要知道这个时代商贾是贱业,对于柳仁清这样自傲的文人来说,根本不屑多看一眼那些商贾。
柳仁清听完杨成的话之后,顿时一愣,他没有想到杨成会让他做这样事情,但是可以看出杨成不是在羞辱他,眼神中满是诚意。
然后柳仁清就哈哈大笑起来,顿时让杨成心中很是不安,还以为被柳仁清误解了,正要向柳仁清解释,但是谁知道柳仁清接下来竟然一口答应了。
这下子可是轮到杨成惊愕了,他没有想到柳仁清答应的如此果断,但是看着柳仁清的样子,也不像是在说假话,这才渐渐欢喜起来。
柳仁清虽然是一个文人,但是这不代表他不懂行商,相反,柳仁清祖上就是行商出身,柳仁清对此还非常擅长,少年求学未成之前,他就抱着行商活口的打算,只是后来学问小有所成,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时,柳仁清心中倒是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他知道长安他再也混不下去了,但是这只是指在仕途和府院之间,他何不换一个身份,进入另外一行当活一活。
一生都在为仕途和名利奔波,到老了还是一官半职都没有混上,此时杨成为他打开了少时的心知,柳仁清没有犹豫,爽快地就答应了。
但是柳仁清知道他回到长安行商之后,一定会招来那些文人的嘲讽的,但是此时柳仁清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对此也做好了准备,晚年在长安在忙碌几年,也可以聚一些家财,毕竟有神策军作为后盾,出手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油米铺子。
杨成大喜,随后又和柳仁清豪饮了一番,同时二人也畅谈了一下这个时代的行商,杨成是后世来人,一番畅谈下来,柳仁清完全被杨成的想法折服了,此时竟然有一丝期待起来。
随后二人约定好时间改天再好好畅谈,然后杨成就离开朝着节度府而去。
杨成心中欢喜的很,先派柳仁清到长安经营,走出了他的第一部,柳仁清是以神策军的名义在去长安经营的,其实就是杨成自己的私产。
第40章吐蕃人的反击
杨成和赤麻一同来到了节度府,皇甫唯明见到杨成之后,顿时欢喜不已。
但是和皇甫唯明的欢喜相比,杨成心中则多了一丝忧虑,历史上,皇甫唯明就是因为和太子走的太近,然后被李林甫利用,最后丧命的。
有了皇甫青青的关系,杨成心中还是想劝说一下皇甫唯明,但是很快杨成就否定了他的想法。
此时在皇甫唯明看来杨成只不过是一个小卒而已,根本就不懂朝廷上的事情,杨成说什么,皇甫唯明都不会相信的,反倒又要闹成和上次一样不欢的局面了。
于是杨成也放松了心态,开始和皇甫唯明讨论起战事来,虽然唐军在青海大胜,但是吐蕃人也没有彻底失败。
莽布支领着不多的亲兵逃了回去,但是回去之后见到的是一个已经被烧毁的大漠门城,莽布支两眼一黑,就晕死过去了。
大漠门城被唐军偷袭得手,吐蕃在九曲之地的积蓄全部被焚毁,再加上三万精锐全军覆灭,莽布支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惨败,更重要的是三万精锐一失,九曲之地再无力量可守。
醒过来的莽布支立刻将战败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写在文书上,然后快马送往普赞那里。
吐蕃普赞弃隶缩赞也不是昏庸之主,他虽然痛惜吐蕃大败,甚至有治罪莽布支的想法,但是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怒气。
他知道莽布支在吐蕃的威望甚高,如果战败就要惩戒,必定会让吐蕃士卒寒心,况且九曲之地重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守住九曲之地,守住石堡城。
于是接到文书的吐蕃普赞弃隶缩赞立刻派出两万白狼卫前往大漠门城支援莽布支。
吐蕃军中的骑兵很少,几乎所有的骑兵都被普赞留在了身边,组建成了白狼卫,两万白狼卫可就是两万骑兵,也是吐蕃的家当了,可见弃隶缩赞对于九曲之地的重视。
……
“四郎,本帅刚刚得到消息,吐蕃普赞派来两万白狼卫到大漠门城,守卫九曲之地。”
皇甫唯明随后有些忧心地朝着杨成说道,两万白狼卫就是两万骑兵,这可不是一支简单的吐蕃军队,有了这两万吐蕃白狼卫,唐军想要拿下石堡城就不易了。
杨成听到这里,眉头也微微皱起,两万白狼卫,可见吐蕃普赞已经下了血本,两万骑兵,对于吐蕃来说已经是动摇家底的了。
如果说莽布支损失的三万吐蕃步卒还可以招募,那么想要再组建两万骑兵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吐蕃普赞此时派出两万白狼卫,摆明就是死守九曲之地,死守石堡城。
九曲之地水草丰美,吐蕃得了此地实力大涨,如果失去的话,那么吐蕃将会彻底一蹶不振。
“四郎,这两万白狼卫到了大漠门城之后,很有可能进入青海,然后和神策军开战,两万骑兵可不是小数目,四郎一定好谨慎为好,千万不可再失青海了,那里的羌人刚刚归附,然后咱们就撤出了青海,以后就再也不要想让那些胡夷向唐朝称臣了。”
皇甫唯明随后朝杨成说道,他断定两万白狼卫很有可能出击青海,寻找神策军开战,神策军是陇右的精锐部队,白狼卫也是吐蕃守卫大漠门城的主力,两支军队的生死直接关系到陇右和吐蕃的时局。
而且上元节将至,皇甫唯明心中渴望再打一个胜仗,如果要是能够歼灭这两万白狼卫,吐蕃使者在上元节上就会彻底气丧,普赞也会被迫求和。
皇甫唯明又将希望寄托在了杨成身上,此时杨成的神策军奉命驻守青海,吐蕃人的白狼卫绝对不会放任青海的神策军不管的,所以大战很有可能再起,而且是直接关系到陇右和吐蕃生死的一战。
杨成心中也清楚,这两万白狼卫一定会去找神策军的麻烦的,杨成的神策军只有一万一千人,而且骑兵只有五千,要是和两万吐蕃精骑对上,没有任何优势。
但是此时也不是他说了算的时候,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还要打好,不然之前半年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但是杨成清楚,想要在对上两万吐蕃精骑时取胜,而且还要做到己方伤亡最小,谈何容易。
如果说论起骑兵的装备,在这个时代,唐军的装备已经是冷兵器的极致了,马槊和横刀都是钢铁打造,明光铠防御力也异常出色。
这是冷兵器的战争,杨成也曾经尝试过配置火药,这个时代民间已经有了爆竹,火药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用于军事,主要是火药的威力太小。
原因就是这个时代的提炼技术太粗糙,提炼不出来纯度较高的硫和硝,所以配置出来的火药也就听一听响,冒一冒烟,然后就没有其它用途了。
杨成对此也无能无力,他也没有办法让提纯技术提高,达到想要的纯度。况且火药只是热兵器的根本,这个时代的铸造能力根本满足不了火器的生产,况且火器打造出来之后也不一定能够在这样的战场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一支火枪还不如一把单弓弩的威力大。
所以杨成也不在寄希望于火器来对付吐蕃精骑,此时只能另寻办法。
杨成随后离开了节度府,然后来到了湟水的军械监,这里是陇右军打造兵器的地方,聚集了上千人,每天都是一片火热繁忙的样子。
杨成来到这里是选购一批兵器铠甲,用来装备羌人,达穆尔和姜武是唐朝册封的青海大都督和副都督,于是就有了招兵之权,所以二人在羌人中又招募了五千士卒,再加上杨成招募的五千羌人,羌人一共有一万人参军了。
杨成说通了皇甫唯明,准备为羌人提供一批铠甲和兵器,但是不可能全部装备五千人,神策军上万人的铠甲都打造过不来,自然是不要说给达穆尔他们了。
所以杨成又向皇甫唯明请求派出一些工匠到青海,教授羌人自己打造铠甲和兵器。
皇甫唯明对于这些小事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全部都一口答应了。
起初杨成还在犹豫是否向皇甫唯明提出借工匠的事情,一旦工匠到了青海羌人那里,将羌人教会了,到时会不会反过来反抗大唐。
但是杨成看到皇甫唯明毫不在意的态度,心中顿时释然了,这个时候是唐朝,大唐王朝的自信是旷古未有的,开放包容一切。
不像后世的明清两朝,一切都畏手畏脚,民间更是不可以打造武器。一切和刀兵扯上关系的事情都会和造反联系上,但是这样的思想在大唐没有。日本人可以在大唐学习先进的技术,更被不要说羌人了。
这种在明清看来是资敌的行为,在唐朝根本不存在,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不知道多少技术书籍,有农学、医学、格物等等,吐蕃的强盛也和金城公主有着莫大的关系。
杨成心中窃喜,武装羌人就是等于增加他的实力,尤其是杨成可以挑选一部分工匠到羌人那里,这样羌人也能够学会打造武器铠甲,尤其是这个时代的铸钢法,炼出里的钢铁硬度非常高,这也是提升杨成实力的方式。
杨成挑选了五十名打造技术最高的工匠,准备送到青海教授羌人炼铁和打造兵器,然后杨成准备在羌人中组建一个工匠营,专门为他服役。
因为杨成想要建立自己的地下力量,现在已经走出了第一步,那就是派柳仁清到长安开设商铺,此时杨成需要以行商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扩大他的力量和钱力。
随后就需要招募一些忠心的人手开始为他服务了,这些人自然是需要武器的,甚至作为情报工作者,他们需要的武器将会更加精良。
所以杨成决定乘着这个机会组建一个羌人的工匠营,完全听命于自己,这样行事起来就会方便不少,而且那个神秘组织已经同意给杨成提供急缺的生铁。
杨成和赤麻从军械监回来,又开始在湟水城中乱转起来,赤麻饭量大,一顿可以吃下半只羊,杨成自然是不会对手下吝惜的,于是二人准备进入一家酒铺,好好地吃上一顿,然后明天一早就赶回青海。
此时吐蕃的白狼卫已经到了大漠门城了,所以杨成要尽快将神策城建好,一个坚固的城池驻地是取胜的根本,不懂防御,怎么进攻。
“你说,这稻米怎么又涨价了?陇右今年开垦了那么多军屯,时节又好,不出意外一定是一个收获之年。”
“是啊?这还有一个月就要到收粮的时节了,陇右稻米怎么还涨价呢?中原这个时候新米就要收获了,陈米都要降价的。”
两个行商的人在街边议论着,随后他们身边的一个商铺的掌柜的就说道:“一看二位就是外地来的,不懂这陇右的行情。”
“郎君这话如何说起?”
二人随后好奇的问道,那个掌柜的立刻一副自得的样子,然后朝着二人故作神秘的说道:“你们有所不知,每年一到收米的时节,陈米都会降价,这是行情。但是陇右不同,每年陇右到了收米的时节,吐蕃人都会过来抢米,虽然每次抢得都不多,但是还是让大家人心惶惶,快要到收米的时节了,一般人家都会多买一些囤积起来,以防新米被吐蕃人掠夺的太多,到时闹饥荒,于是这个时候米商都会乘机加价。”
“原来如此,多些郎君相告。”
“某看二位也是行商的,到了这陇右,就不要买米了,这些时日大唐收复了青海,有很多羌人的皮货到了湟水,二位不妨收一些皮货回去,正好也快要入冬了,到了长安洛阳一定能够买上一个好价钱。”
那两人一听到这里,顿时眼前一亮,然后又连连道谢,随后一脸欢喜地朝着湟水皮货聚集的地方快步走去了。
杨成此时恰巧路过,听到了三人的谈话,吐蕃人每年都来抢粮,这已经是惯例了,没有什么稀奇的,陇右各处守军,还有州府都会严加戒备,所以每年吐蕃人都抢不到多少粮食,但是还是每年都来,无论唐军防备的如何严密。
此时杨成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吐蕃大漠门城刚刚被唐军焚毁,吐蕃人被焚毁了大量的储备,那么今天收米的时节,吐蕃人还会只是象征性地过来和唐军打打罗圈架就了事了吗?
要是吐蕃人过冬储备不足,一定会乘着这次收米的时节出手抢粮,到时那两万白狼卫是否也会过来抢粮?那么是不是自己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白狼卫决战了?
第41章抢粮大战
出乎杨成意料,吐蕃的白狼卫到了大漠门城之后,足足一个月没有任何动静,此时吐蕃人忙着修复大漠门城,而杨成也在忙着建造神策城。
同时,杨成也安排好了柳仁清前往长安,柳仁清带去了三十车的皮货,还有两百名羌人。
柳仁清初步估摸着这三十车的皮货到了长安一出手,足够买下一处不错的宅院和一个商铺了。先在长安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然后杨成再安排后续的货物运往长安。
柳仁清也是彻底抛弃了李慕白大公子,李大公子见到柳仁清离开,心中也不免恐慌起来,担心父亲知道柳仁清回到长安之后,他出来借着游学的名头就失去作用了。
柳仁清出发的时候,也是陇右开始收米的时候,皇甫唯明到任之后大开屯田,一共开始了六十所,一入秋季,陇右大熟,边民满心欢喜。
但是这个时候也是陇右最为紧张忙碌的时候,因为吐蕃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抢粮,各处戍堡和州府都要全部戒备,并且各州官吏全部出动,开始组织边民收米。
神策城经过一个月的建造,已经初具规模了,主体的两丈高的城墙已经完工,此时已经驻守了五千羌人士卒。
杨成将神策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驻守在神策城中,主要是招募的五千羌人士卒,由张守瑜统帅守卫,剩下的神策军则驻守在新城,主要以骑兵为主,作为机动部队。
……
鄯城以北,此处是皇甫唯明开垦的屯田主要的聚集区,也是最忙碌的地方。
“张老头,你看今年这稻米长的,真是好啊,明年是不用闹饥荒了。”
“是啊!往年边军都吃不饱,更不要说咱们这些苦哈哈的边民了。”
两个庄稼汉在地里一边忙着收割稻米,一遍在那里闲聊着,今年陇右大熟,最高兴的就是边地百姓了。
“不好了,快逃命啊,吐蕃人来了。”
就在这时,一阵惊恐声,放哨的民壮立刻大声地吆喝道,然后周边的庄稼汉们开始纷纷放下手头的农具一溜烟地四散不见了。对于这样的事情,陇右的边民已经习惯了。
片刻之后,一百骑组成的吐蕃骑兵出现在了这里,然后看着地上还没有收割完的稻米,纷纷下马,开始将那些已经收割好的稻米装到马匹上。
还有几个吐蕃人开始放火,自己得不到的,绝对也不能让唐人得到。
“啊……”
一声惨叫,一名在地里点火的吐蕃士卒被一支利箭射穿胸膛,然后惨叫一声倒地了。
然后接着又是一阵密集的箭雨,在这队吐蕃人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杀出了一队唐军骑兵,一阵突袭,杀伤了不下二十个吐蕃人。
杨成骑行在最前面,张弓开箭,一箭一命,他身后的上百骑都是他的亲兵,箭法也精湛的很,一百名吐蕃骑兵紧紧只用了几吸的功夫,就被杨成他们射倒了一半之多。
杨成随后提起马槊,临空打飞数支吐蕃人射过来的箭,然后杀入吐蕃人中,身后的亲兵也勇猛无比,片刻之后,上百名吐蕃骑兵全部都被解决了。
“将军,不是吐蕃的精锐。”
折里在那些死去的吐蕃人身上查看了一遍,然后朝着杨成复命道。
此时,吐蕃人的抢粮大军已经和唐军的守粮大军在陇右开打了,像刚才那种战斗,在陇右天天都在发生,杨成将驻守在新城的五千骑兵全部打散,然后派到各地巡视,寻机消灭抢粮的吐蕃人。
吐蕃人也没有集中主力大军抢粮,全部都是小股部队出发,四处袭扰。
但是此时杨成心中不免开始忧虑起来了,吐蕃人的白狼卫一直没有出现,他一直摸不到吐蕃人想要干什么。
而且杨成知道吐蕃人是一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他们现在缺粮,一定会来陇右抢掠的。
只是出乎杨成意料的是,吐蕃人的白狼卫一直不见踪影,此时和唐军四处纠缠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吐蕃军队。
杨成知道,越是不见踪影,就越是有问题,所以也异常地小心,派出了大量的哨骑出去侦查吐蕃大军的动向。
“启禀将军,白水城下出现大量吐蕃骑兵,此时正在围攻白水城。”
杨成听到禀报之后,心中一阵诧异,白水城外出现吐蕃人,白水城就在鄯城的北面,驻守的有唐军五百人,白水城守卫军使是哥舒翰。
杨成此时立刻就想到了这个大唐名将哥舒翰了,此时这个金凤凰还在鸡窝里,由于杨成的出现,陇右的军功全部都被杨成给抢了,这个哥舒翰一直都是在白水城军使上没有动过,手下一直都是五百人。
杨成倒是对这个哥舒翰很有好感,因为哥舒翰送给他一个左车,虽然当初哥舒翰也是为了结交杨成而已。
自从褚诩失势之后,皇甫唯明心中对哥舒翰也有些防备,所以一直没有重用,于是哥舒翰就一直在白水城军使的位置上没有动过,手下就五百唐军,每天除了巡逻就是种地了。
“有多少人?”
杨成随后问道,他身边只有一百人,如果吐蕃人不多,他就不用召集太多的人马了,直接赶去援救白水城就可以了。
“不下千人。”
“折里,你立刻给附近的唐军发信号,让他们朝白水城方向集结。”
杨成命令完之后,立刻领着身边的人朝着白水城赶去。
当杨成他们赶到白水城下之后,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此时吐蕃人集中在白水城下的已经超过了三千人,一千骑兵,两千多步卒,正在猛攻白水城,而且这一千骑兵就是吐蕃精锐的白狼卫。
杨成心中一阵诧异,吐蕃人派来这么多军队打一个白水城干什么?但是杨成也没有多想,看着白水城被团团围住,马上就有失手的架势,杨成立刻提着马槊,领着身后的一百名亲兵冲了出去。
虽然杨成身边只有一百人,但是突然杀出一队唐军,顿时让攻城的吐蕃大军一阵慌乱,攻势马上受挫。
杨成领着亲兵沿着一面城墙突然杀过,一阵箭矢射出,攻城的吐蕃步卒顿时倒了一片,随后杨成他们继续朝着前方冲去。
杨成知道他不可能只凭借一百人就和吐蕃重兵迎面对战,此时只是在吐蕃军队外面游荡一下,然后就离开,不要和吐蕃人接触,一旦被缠住,他们这一百人想要走都不可能了。
但是杨成还是低估了吐蕃人反应,游弋在白水城外的吐蕃白狼卫也注意到了这队唐军骑兵的出现,然后开始朝着杨成他们靠近,准备驱逐这队唐军骑兵。
杨成也没有恋战的想法,看着上百名吐蕃白狼卫靠了过来,也开始回马撤退,准备脱离战场,等到折里那里集合完军队之后再回来解围。
“是杨成,是杨成。”
此时,在白狼卫中的一名吐蕃百长装束的人大声地吆喝道,这个人就是拓跋思明。
拓跋思明损失了两千吐蕃精锐,逃回去之后,莽布支大怒,然后将拓跋思明关押了起来,并且将拓跋氏和费听氏的上万族人也全部囚禁,贬为奴隶。
拓跋思明一时胆寒不已,天天在牢中哭泣求饶,他那里想到莽布支会如此震怒,直到后来莽布支战败,拓跋思明才被释放出来,但是此时拓跋思明也不再是什么酋长了,就被编入白狼卫中做了一个百长。
此时见到领军过来的竟然是杨成,而且身边只有一百人,拓跋思明心中一阵怒火,他沦落到今天,一切都是杨成所致,此时更是对杨成恨之入骨,一见到杨成顿时大声地吆喝起来。
他身边的一位白狼卫的千夫长听到拓跋思明的话之后,顿时眼前一寒,本来只派出一百骑打算将这队唐军驱赶离开,然后全力攻城。
莽布支已经下令天黑之前拿下白水城,抢走里面的粮食,白水城也存积了大量新收割的粮食,还没有来得及运往湟水。
但是此时得知眼前这队百人骑兵中竟然有杨成,这位吐蕃千夫长顿时大喜,他自然知道杨成是谁。然后立刻令白水城下的上千白狼卫全部追击,务必杀了杨成。
看着上千白狼卫全部集结开始朝着自己追来,杨成也不敢怠慢,领着一百亲兵开始狂奔,而且杨成心中还有些窃喜,那就是引开了白水城下上千白狼卫,那么攻打白水城的吐蕃军力就会大减,可以减少白水城的压力。
此时,在白水城上,一名身着钢甲的中年美男子盯着杨成的那队唐军骑兵离开的背影,还有他们身后尾随而去的上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