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安大帝-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晋朝境内,共有九个大州,路强在各州刺史之上,又增设一个总督之职,而刺史没有调兵权,总督却是有的,只不过前提也得是兵部授权,五军都督府同意才行。
这样层层牵制,就不会再出现封疆大吏拥兵自重的情况了。
第二天一早,路强顶盔挂甲,胯下赤兔胭脂兽,纵马来到校军场,而此时马步三军已经列队完毕。
今天这场演武,受邀请观看的不止黄始、梁兴这两个西凉人,就连秦国、燕国、百济等国的使者也都来了,而这些人都是借着恭贺皇子出生而来的。
观看台上,除文武群臣,在各国使者最末端,杨盛、杨玄父子也赫然在列。
杨盛被路强重新下旨封为仇池公,这在还没有爵位之封的朝廷各大臣中,算得上是蝎子粑粑了。
不过杨盛很明白自己这个爵位是怎么会事,所以一直很低调。
今天参演的共有两万军队,其中六千骑兵,三千弓弩手,五千刀盾手,三千长枪手,三千蛮兵。
路强面容沉冷,来到校军场后,直接纵马来到阅兵台,甩蹬下马,大步走上阅兵台。
各国使者,包括杨家父子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一身戎装的皇帝,远远看着龙行虎步的路强,心中不由同时冒出一个念头。
“真乃雄霸天下之主”
观看台和阅兵台不是一个台子,不过也不远,群臣看到路强就位了,一齐躬身施礼。
“参见陛下”
随在群臣之后的是两万官兵爆发出的震天呼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声震寰宇,久久方息。群臣还好些,一些使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得一屁股坐倒在椅子上,即便感到失态再快速重新站起的时候,双腿还在不受控制地打着颤。
路强大手一挥,沉声道:“开始”
路强身边的中军领命之后,迅速将手中的令旗挥动起来,而随着令旗的指挥,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军演也开始了。
之前江陵南北大营的训练,就是以对抗的形式展开的,模拟实战,胜的一方有奖,败的一方则再接再厉,同时军中还有很多百战老兵,有他们做基础,很快就将军队的作战水平提高起来。
喊杀声声、铁蹄阵阵,校军场上尘土飞扬,不知道的还以为置身于一场真实的厮杀现场,让人感同身受。观众看的固然热血沸腾,却也暗暗心惊不已。
晋朝军队强悍于此了吗?
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就接近午时,头上烈日当空,校场上的军演却还没有结束。
这个时候很多使者都有些坐不住了,头上没有遮挡阳光的东西,汗水不住地向下流淌着。不过当他们向路强望去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这位皇帝竟始终挺立在台上,看他的样子,好像一直都未曾动过似的。
官员和使者们也就是一身官服,还算透气,而路强却是全套的盔甲,其闷热程度和常人的衣服,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直到此刻,杨盛父子方始心服口服,怪不得晋朝军队战无不胜,因为他们就是有了这样一位统帅。
将为军之魂,铁打的将军,带出的自然就是一支铁军。
路强的这场军演可谓神来之笔,不但成功震慑住身边的这些心怀鬼胎的邻居,也让杨盛这样还有点不甘心的人,彻底地老实下来。
随后路强召见西凉使者,完全同意李暠的奏请,并破天荒地下旨,正式册封李暠为凉王,经略西凉之地。
对于这道旨意,黄、梁二人可谓惊喜异常,这个结果可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多了。
相对于西凉人的高兴,杨盛父子却有些幸灾乐祸,暗想,凉王千岁,好大的官!不过晋皇的官是那么好当的吗?小心最后别把脑袋当没了。。。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 慕容云的烦恼
     更新时间:2014…9…8 9:29:07 本章字数:3242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泰安二年三月。
自打泰安元年路强消灭二刘势力后,整个晋朝国内再没经历过战事,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虽不是很长,但在官府的帮助下,靠着百姓勤劳的双手,国内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些历经战乱地区的百姓,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脸,他们在感谢朝廷的同时,也无不祈祷上天,祈求国泰民安。
新春一过,路强就连下几道圣旨,首先宣布在六部之上成立内阁,以吏部尚书王镇恶兼任首辅,原户部尚书王诞任次辅,原刑部尚书颜延之任第三阁臣。
吏部掌管天下官员的升迁,路强还没想到合适的人选,所以仍由王镇恶兼任着,同时调原广交总督吴隐之任户部尚书,原刑部侍郎顾怀民任刑部尚书,原国子监祭酒陶渊明升任太子太傅。
虽说路强还没有确立太子,但即便刨除他同王神爱的感情,他也决不会轻易废长立幼的,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那呢!
朝廷的官员调整,看上去是随着政局的稳定,以及政务繁忙而动的,其实有心人都知道,皇帝这是要有新动作了。
春寒料峭,虽然已经脱下厚厚的棉衣,不过这个时候小孩子还是还不适合在户外长时间活动。
按照路强的纷纷,后院中专门开了一间大房子,就象个大幼儿园似的,任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
四个小家伙相差不大,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路强在一次看过孩子们玩耍后,突发奇想,画出一些后世玩具的图纸,然后命工匠打造出来,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儿童乐园。
如此一来,四个小家伙更是乐此不疲,玩的高兴起来,任谁都无法把他们拉走。
长子司马桐、字路遥,次子司马翔、字路远,长女司马慧,次女司马玉。
这是路强四个孩子的名字,其实包括王神爱在内,都不明白两个儿子的字为什么都有个路?
这种事,路强当然是解释不出来的。
今天陪在他身边的除了赵永,还是陶渊明这个太子太傅,几个人站在窗外看了一会孩子们的玩耍后,就向一旁已经露出绿意的小径走去。
陶渊明最近胖了不少,如今被授予太子太傅,更是意气风发,跟在路强身边不时地谈笑几句皇子们的趣事。
路强今天把陶渊明找来,其实是想问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毕竟后世电视上天天都是早教这方面的话题,不过孩子现在还不会说话,怕是教什么都没用。
陶渊明是个诚实君子,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路强刚提出早教的话题,他脑袋就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他告诉路强,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宜,现在或许可以教他们一些感官上的东西,但文学方面就算了,恐怕你说什么,孩子还以为你是在逗他们玩呢!
路强其实也知道自己有点心急,不过见陶渊明谈起这种事头头是道,不由暗自好笑,原来历史上的大诗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这么有天赋啊!
这时陶渊明忽地话风一转,小心地道:“陛下,去年您说的那件事,今年是不是可以宣布了?”
“嗯!什么事?”
路强一天要处理的事那么多,他那能把去年说的话全记住?
“呵呵!陛下真是贵人多忘事,您都忘了您说今年要宣布都城的确立了”
原来是这件事。
其实不单是文武群臣,路强如今也越来越感觉到不尽快确定都城,很多事情都无法推行,所以他已经决定尽快将这件事敲定。
但晋、燕两国目前还蜀蜜月期,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如何名正言顺地进占洛阳?更不要说将都城定在那里了。
不过这件事路强其实早已在暗中运作了,他不肯对群臣说出来,也是怕人多口杂,传出去后,影响这件事的运作。
陶渊明还在等着路强回答,却半天没有听到路强说话,偷眼望去,只见路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片刻之后才象是在回答他,又象是自言自语般地道:“快了吧。。。”
相对晋朝这边的繁荣,燕国慕容云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近一年中,路强虽前后接济了他五十万旦粮食,可这点粮食对这么大个国家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
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去年拓跋珪铁骑入侵的时候,为了退兵,朝廷给了地方大员很大的权力,准许他们可以自行招兵。
随着拓跋珪的退走,慕容云的朝廷突然发现,国内各地的州府,竟成了一块块割据势力,已隐有不受朝廷控制之象。
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那些慕容氏族人,他们在武力强横之后,竟根本无视慕容云这个皇帝的诏令,只知索需无度地向朝廷讨要各种物资,而当朝廷一旦拿不出后,就公然拒绝执行朝廷的任何命令。
这还了得?于是就在晋朝安心发展的时候,慕容云君臣不得不带兵四处讨伐那些地方割据势力。
一年下来,叛乱消灭的差不多了,国力却也彻底被消耗一空,如果不是晋朝不时地接济,估计慕容云也坚持不下去了。
三月的中山河水还没有完全解冻,寒风也依旧刺骨,阴沉沉的天空如同慕容云君臣的心情般,看不到半点光亮。
今天的早朝格外冗长。
慕容云神情萎靡地高坐在皇帝宝座上,看着下面静默无语的群臣,好半天才道:“说来说去,还是让朕去求晋朝,你们自己说说,这前后晋朝已经借给我们多少了?司马德宗是什么样的人?不用朕再说吧?你们觉得真不用还吗?”
眼光转向当初立主向晋朝借钱的冯弘身上,接着道:“冯卿最聪明,现今的情况,还是由你来给朕、给朝廷出个主意吧!”
冯弘听皇帝这么说,不由心中暗怒,当初老子这么说的时候,你不是还呱呱叫好吗?再说了,朝廷今天的局面是老子造成的吗?你怎不说你自己无能呢?
一瞬间冯弘明白,皇帝这是要找替罪羊了,这一关过去还好说,如果过不去,怕是自己的脑袋也要搬家了。
不知怎么,冯弘突然想起路强来,要知道路强这个晋朝皇帝在起家的时候,可是远不如慕容云现在的。
虽说这个念头只是在冯弘脑中一闪而过,却已经深深印在了脑海中。
暗自叹了口气道:“陛下,臣倒确实有个主意或许能助朝廷渡过此关”
慕容云其实并不是真的要怪冯弘,却没想到冯弘真的说有主意,不由精神一振道:“有什么好主意,冯卿快说”
“在说之前,臣斗胆问陛下,洛阳还收得回来吗?”
冯弘的话音刚落,上首的刘木就跳了出来,怒道:“冯弘你好大的胆子,你想当卖国贼吗?”
慕容云听了冯弘的话,起初并不是很明白,不过经刘木一解说,顿时明白冯弘想说什么了,一时间也是心中大怒。
沉着脸道:“冯卿,你可是想要朕用洛阳去换晋朝的支援吗?”
这确实是冯弘想说的,不过谁愿意扣上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啊?俯身跪倒,道:“臣乞死罪”说完就再没下文了。
这一来反倒把慕容云将住了,静下心想想冯弘的话,还确实是那么回事,先不说洛阳已经被人家实际控制,自己在消耗实力消灭各路割据势力的时候,人家却在飞速发展,想要武力收回洛阳,同痴人说梦有什么区别?
想到这,不由一阵心灰意冷,淡淡道:“起来吧!冯卿也是一心为国,朕不会怪你的”
其实除了刘木,满朝文武都很赞同冯弘的想法,既然已经是块收不回来的地盘,为什么就不能用之换点实在的东西回来?
只是刘木刚刚已经把这件事定性为卖国,这样一来,谁还敢出声支持冯弘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接着就见职殿将军手捧着一件加急信函快步而入。
“报!陛下,上党郡八百里加急”
听到是上党来信,慕容云君臣心里均是一惊。
路强之前曾在上党帮助燕国抵抗魏国入侵,晋国军队在上党地区已经深入人心,在慕容云心中,其实那里才是同晋国的缓冲区,所以郡守段子长一直都没有被更换。
而上党以南地区,也是战后最安定的地区,倒不是说那里的官员没什么想法,只是夹在上党和洛阳之间,谁有想法都不得不顾及晋国的反应。
现在那里发来加急信函,莫非是出什么大事了?
有近侍将信函接过转交给慕容云,慕容云二话不说,直接打开观看起来,下面群臣也都打起精神,准备听听皇帝能从上面说出什么来。
只看了几眼,慕容云的脸色就越来越青,忽地挥手将信函丢了下来,怒而站起身道:“欺人太甚”
信函丢到冯拔脚下,冯拔拣起来打开一看,眉头也不由皱了起来。
信函是上党郡守段子长发来的,上面其实只有寥寥数语:“上党十万汉人百姓请求南归,是否放行,请陛下喻示”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 燕国忠臣
     更新时间:2014…9…8 9:29:07 本章字数:3292


“十万汉民乞请南归”
这个消息如一道炸雷般在燕国的金殿上响了起来,顿时将燕国君臣炸的是外焦里嫩。
谁也不傻,这么明显的事,如果不是晋朝人在后面作怪,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甚至可以说,从晋朝皇帝离开那天起,这件事就已经开始运作了。
上党郡从上到下的官员,在慕容云君臣故作不知的情况下,早已经被段子长已各种名义换上心向晋朝的汉人。
所以这个时候慕容云如果下令大军出动的话,说不定上党郡立刻就成了导火索,从而将这件事无限度地扩大,而在边境枕戈待旦的晋朝大军,就会以保护汉民的名义进入燕国境内,到那时丢失的怕就不止上党一个地方了。
好算计呀、好算计!
慕容云现在对路强甚至都有点恨不起来了,同路强比起来,他的心智如同三岁孩童一般。
这回连刘木也不敢胡乱开口了,燕国境内大部分是汉人,如果没有路强这个强势又野心勃勃的汉人君主在,燕国大可出兵迅速平息此事,可现在谁还敢提出兵?
虽说一下冒出十万汉人请求南归,让人听着有点难以相信,可就燕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慕容云发了通脾气后,再次转向冯弘道:“还是冯卿再去一趟江陵吧!告诉司马德宗,朕可以把洛阳当做答谢他的礼物,割让给晋朝,但朕的条件是一次性支付一百万旦粮食,同时要他派人尽快平息上党事件”
顿了一下,才咬着牙道:“如果他不答应,朕也不惜与他一战”
冯弘躬身领命,不知为什么,他心中竟有一丝喜悦,靠着冯拔的关系,他才能进入燕国朝廷中枢为官,起初也是一心报国,不过随着江南汉人朝廷的崛起,以及燕室的无能,让他这个汉人,心中也开始有了变化。
十万汉人百姓乞请南归,其实不过一个故事而已。
汉人在天下分布广泛,之前元帝南逃的时候,很多士族门阀,连带着躲避战乱的百姓一起逃到江南,当时走也就走了,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在燕国的百姓,尤其是上党左右已经远离战乱的百姓,再要他们背井离乡前往江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想要去江南的百姓不是没有,但也只是少数,故土难离,这是汉人的一个通病,所以发给慕容云的那道信函,不过是段子长在孙护的授意下搞出来的。
孙护和段子长也知道慕容云不会轻易相信,但他们的目的是洛阳,这不过是个楔子而已。
冯弘也不耽搁,回家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要赶奔江陵,不过还没等他出府,冯家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冯万泥就找上门来。
看着冯万泥的脸色,冯弘就知道他有话说,忙把下人都打发出去。他们二人是叔伯兄弟,平时感情还算不错。
“堂兄此来,可是为洛阳而来?”
冯万泥瞪视着冯弘,半晌才道:“你可是有南归之心?”
冯弘听了冯万泥的话吓了一跳,忙跳起来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看,才回身小声怪道:“你想要兄弟死吗?这种话怎能乱说?”
“大哥的心思你知道吗?”
大哥指的自然是他们冯家目前的家主冯拔。冯弘虽也是冯拔的兄弟,但由于性格原因,同这个兄长平时交流不多。
冯弘听了一愣,不由问道:“什么心思?”
冯万泥拍了拍冯弘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燕国以汉人居多,为什么不能把燕国也变成汉人国家?”
说罢再不理会仔细品味他话中含义的冯弘,大步离去。
“把燕国也变成汉人国家”
仔细琢磨了这句话后,冯弘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大哥要谋反自立”
冯拔因扶保慕容云有功,现任侍中、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武邑公,可谓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如果他想造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而一旦冯拔上位,他们这些冯家人岂不也要跟着鸡犬升天了?
想到这,冯弘的心顿时热了起来,他知道冯万泥与家主走的最近,而冯万泥此来同自己说这些话,显然是受了家主的吩咐,如此一来,自己还需要去向晋朝献媚吗?
想明白之后,冯弘一改之前的心思,重新制定了与晋朝的交往目标后,才启程前往洛阳。
之前一直都是孙护作为晋朝的代表与燕国交易的,所以冯弘这次也不需去江陵,只到洛阳即可。
让冯家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计划虽周密,可还是被知风堂探知到了。
冯拔阴谋造反的密报,几乎是和冯弘与孙护交涉条件同时送到江陵的。
燕国也要玩内乱了?
看到这份密报,路强不由笑了起来,对他这个有想法的邻居来说,别国闹得越欢当然越好。
“要不要提醒一下慕容云呢?嗯!可以考虑一下”
随即看了看孙护的奏报,不由失笑暗道:“一百万旦粮食,就不怕噎着你吗?”
沉吟片刻,提笔给孙护去了封信,信的内容有要他抓紧修葺洛阳皇宫,还有就是,如果冯弘暗示想要得到支持的话,可以隐晦地告诉他,如果他们想建立汉人国家,晋朝或许会支持他们。
这些话当然是上不得台面的,相信孙护知道该如何回复冯弘。
随即又给檀道济下旨,命他即刻率军进驻洛阳一带,西控函谷关,东控虎牢关,北上萁关,并以萁关为基地,形成对上党郡的支援态势。
随着这道军令的传出,群臣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一直不肯说要定都在那里了,可有不少人也持不同意见,因为洛阳地势虽好,还都那里的意义也很重大,但那里毕竟距离秦、燕两国都太近了。
这是路强早就计划好的,任谁说也不会动摇他的决心。
檀道济作为路强的心腹,早就得到路强的授意,麾下五万大军早已时刻做好准备,可以说晋朝军队是同路强给孙护的回信,一起进入洛阳的。
大军进入洛阳后,立刻一分为三,一万军队前往萁关,五千军队驻防函谷关,五千军队进驻虎牢关。
之前这几处关隘都是由燕国军队防守的,不过随着晋军的强势进驻,燕国军队早得到命令,纷纷将关隘让出来,在各自将领的率领下退往燕国腹地。
至此,路强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对晋国军队的快速反应,身在洛阳的冯弘只能报之苦笑,若不是想着兄长篡位后,在燕国某一高官,真想就此投降晋国。
而心中也不无对兄长的担心,有这样一个强邻在,即便篡位成功,恐怕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仔细看了路强的回信后,孙护不由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没什么仁义可讲,所谓的信义道德,大家不过嘴上说说就行了,用不着当真的。
随即命人把冯弘请了过来。
冯弘借着谈粮食的事,已经试探过孙护的态度,但孙护在没有得到路强确切答复之前,又怎能随便答应他?
在驿馆焦急等待消息的冯弘听说孙护找他,又眼见晋国军队开进来,就知道应该是江陵回信了,所以立刻就赶了过来。
一见到冯弘,孙护可谓是满面春风,笑着道:“让冯大人久等了,无奈你这次所提数目实在太过巨大,所以必须征得陛下同意才行”
“呵呵!无妨,看孙大人的样子,贵国陛下可是已经有回复了?”
“那是自然,实不相瞒,洛阳作为我晋国先祖定都的地方,一直有朝臣不断劝说陛下以武力收回,只是陛下顾及同燕皇的交情,这才一拖再拖,呵呵!幸好燕皇深明大义,不然我家陛下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听了孙护这番大言不惭的话,冯弘真有抽他两耳光的冲动,不过面上还不得不故做欢言地道:“贵国帮助我国这么多,区区一个洛阳,实在有些拿不出手啊!孙大人有所不知,当时我家兄长曾立主将上党以南之地,全部奉送给贵国的,无奈。。。唉!不说也罢”
听了冯弘的话,孙护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一语双关地道:“如果是那样就最好了,冯大人应该知道,我家陛下曾与上党军民一起奋勇杀敌,与当地军民结有深厚的友情,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当地百姓的淳朴,若能让那些百姓归到我家陛下麾下,我家陛下一定会有重谢的,只是燕皇没有同意你家兄长的主意,真是有些可惜了”
孙护说着,一脸惋惜之色,有些话不用说透,点到为此即可,毕竟冯拔还没有真的动手。
这就是汉语的高深之处,短短几句话,孙护即表明了晋朝所求,而冯弘也得到自己想听的信息。
只不过冯弘并不知道晋朝已经探知他兄长的心思,还以为是来自晋朝皇帝对土地的野心呢!
这个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了,冯弘立刻返回驿馆给兄长去信,报告洛阳近况的同时,也告诉他一切正常。
晋、燕两国这些动作,当然瞒不过近在咫尺的秦国,尤其是听说洛阳城里的皇宫,正在被重新修葺后,一股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姚兴的心头。
“司马德宗究竟想干什么?”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遗愿
     更新时间:2014…9…8 9:29:07 本章字数:3416


泰安二年五月,路强突然下旨宣布东巡洛阳。
之前路强对定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