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安大帝-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强装笑脸道:“小野君可以做好准备,待我先出去迎战,如果形势有变,小野君随时可以出战”
小野一时还没明白扶余信的意思,点头道:“好地,我就埋伏在你身后,你把他们引过来,然后我们来个出奇不意,哈哈!”
小野在笑声中出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扶余信象是在看个白痴,他的忍耐真的已经到极限了。
崔为看了眼小野消失的帐口,皱着眉头道:“晋军已经出战,凭我们的优势兵力,晋军肯定是讨不到好去,不过却须防他们有诈啊!”
崔为的话音未落,忽听脚步声响,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小矬子竟然又跑了进来。
这回连崔为都怒了,这家伙不是有毛病吧?一会进来、一会出去,好玩吗?
还没等崔为发怒,前营突然乱了起来,而且还间杂着许多惨叫声,直到此刻,小野才有机会说话。
呼呼喘着粗气道:“晋朝军队架起了一百多投石机,我们这边还没等列队呢,投石机就发射了,大块大块的石头,象雨点似的飞过来,躲都没地方躲啊!快逃吧!这仗老子是不打了”
说罢竟真的一转身,跟个肉球似的滚了出去。
此时扶余信已经无暇去追究精神病一般的小野了,惊愕之下,同崔为一起,大步向外跑去,不亲眼看看什么情况,他怎能安心?
二人从大帐中奔出来,顿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远处,无数块大石正翻滚着向营中砸来,再看自己营中,那些先前被巨石砸中的地方,无不是血淋淋一片,栅栏、帐篷被砸得不成样子,无数士兵在血泊中哀嚎哭叫,场面那叫一个惨。
随着这批石块的落下,幸存的士兵纷纷向后面逃来。不过总是有那腿慢的,转眼又是一片惨叫声。
“怎、怎么会这样?”
投石机谁都有,可一来他们还没来得及用,另外从发射的重量和距离来看,他们军中的投石机和晋军的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崔为心中此刻也萌生了退意,原来这便宜不是那么好占地。
而这个时候别说反击了,扶余信想要将军队组织起来都不可能,而巨大的恐惧也驱使他向后营退去。
几轮石块之后,晋军换上了火球,随着火球的落下,百济联军大营很快就陷入一片火海中。
这是刘嗣女看过的最无趣的一场战役,在同路强经历过的中原任何一场大战,都要比这激烈。
到目前为止,晋军还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呢!不过刘嗣女知道,这场战役其实已经结束了。
果然,就在百济联军哭爹喊娘地躲避大火时,后营也突然乱了起来,无数装备精良的晋军士兵杀了过来。
漫天的箭雨中,先将本就乱做一团的百济兵成片射倒,随即晋军打开营寨大门,如潮水般杀了进去。
也得说是高句丽兵和倭国兵够明智,因为他们的营寨都在左右,所以没有在正面接触晋军。
此时百济军心已乱,想的只是如何逃命,将领们根本组织不起来对晋军的有效抵抗,正应了那句话、兵败如山倒。
晋军士兵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没有盲目地分散追杀百济士兵,而是有组织地冲击各营将领所在地,使其完全失去指挥的效能。
漫天的喊杀声中,崔为早跑没影了,扶余信在亲信侍卫的拼死保护下,也杀出一条血路向南败逃而去。
轰轰烈烈而来的十五万联军,跟着他逃走的不足两万,其他不是被晋军杀散、就是做了晋军的俘虏,当然了战死的也不在少数。
战后清点,这一战,晋军竟然俘虏了三万余人,这可又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回刘嗣女没有急着把他们送走,而是勒令他们给家人去信,想要家人团聚,就必须来慰礼城。
刘嗣女当然不是好心要让这些俘虏与家人团圆,他打的连窝端的主意。
这一战之后,让百济、高句丽、倭国、新罗等,再一次见证了晋军的实力,除了百济,其他都乖乖把嘴闭上,这么强悍的军队,谁敢惹啊?
扶余信跑到南方虽还叫嚣着杀退晋军,却再也组织不出之前那么多军队了。
倒不是说百济人不爱国,而是这个时候落井下石的人来了。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谁占便宜
更新时间:2014…9…8 9:29:12 本章字数:3161
要说高谈德做的也没什么毛病,谁让你百济不顶用,被晋军一打就散的?这个时候不来捡便宜,那不是纯属脑袋有毛病吗?扶余信要是有本事,大可再把高句丽的军队打出去啊!
接到崔为奏报的高谈德,几乎不假思索地挥军杀入百济,开始疯狂侵吞百济国土。
对于高谈德这种流氓行为,扶余信除了一个劲地谴责、号召百姓殊死抵抗外,根本腾不出手抵抗高句丽的入侵。
而这个时候,接到刘嗣女奏折的路强,也陷入了沉思中。
作为一国之君,又是一个后世穿越者,开疆扩土,完成后世无法实现的梦想,一直是路强追求的目标。
但理智也告诉他,刘嗣女说的完全正确,毕竟现在的科技还不够发达,还不可能快速地把军队投送到任何一个地方。
而海军的开销,又要远高于陆地军队,现在徐道覆他们的给养,还可以通过不断的掠夺获得,那么将来呢?一旦那里得不到给养了,就势必会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军队常年孤悬海外,谁敢保证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将领们,不生出别的想法?
百济那个地方,就同小鬼子和交趾人差不多,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对待他们,只有剥削、剥削、再剥削,在朝鲜半岛上,划开一道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口,使其不断地流血,直至完全失去生命力。
在有了主意后,路强又把韩延之和颜延之找了过来,他还要听听他们的意见,在最后下决定。
孙护在山东还没有回来,就那边的移民工作量来说,没三五个月,是别想回来的。
颜延之在政务方面是把好手,但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军事问题,所以就由韩延之先开口。
“陛下,就战果而言,徐、刘两位将军,可以说已经完全达到了预定目标,臣只是在想,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方,若再这么拱手让出去,是不是有点太可惜了?”
“陛下,臣倒觉得刘大人的主意不错,毕竟我们之前是说要讨伐高句丽的,现在却强占百济王城不走,在道义上怕也说不过去,也容易让其他藩属国寒心啊!”
“呵呵!陛下,颜大人的话还真提醒微臣了,臣觉得应该让徐刘两位将军,把慰礼城还给扶余信,然后在稍稍帮助他一下,使其有余力同高谈德火拼,而只有一个永远战乱不休的百济或是高句丽,才最符合我朝的利益”
韩延之的话,可谓是深得路强之心,点点头道:“就按二位爱卿的意思传旨给徐、刘二人”
“还有,朕不日将启程前往雁门关,朝中的事物还要你们多多费心”
颜、韩二人都知道是那场与拓跋珪的赌局,不过对二人来说,国土根本就是不应该拿来赌的。
颜延之挑了挑眉毛,拱手道:“陛下,请恕微臣无礼,臣觉得这场赌局,不赌也罢,而以我边关目前的兵力来说,拓跋珪就是进攻,也是打不进来、甚至可以说有来无回的”
路强明白他们担心什么,微微摇头道:“第一朕决不会败,第二、朕也决不能失信于人”
“朕知道你们担心我军骑兵不如魏军犀利,那朕就在这里先向你们透露一个秘密,你们听过之后,决不能传出去,不然军法从事”
见皇帝说的严肃,二人都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朕有一支秘密部队,是专门为克制骑兵而组建的,现在朕只能告诉你们这么多,你们等朕的好消息就是了”
这叫什么秘密?不等于没说一样吗!不过见皇帝说的笃定,二位内阁大臣,只能把疑问装进肚子里。
其实要说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毕竟路强也没真正使用过重甲军,当然了,如果真的败了,他也不会把幽州让出去的,这不是信不信用问题,而是涉及到主权了,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
而这一仗打胜了的话,至少可以给边关带来十年的和平,相信见识过重甲军威力后,就是给拓跋珪两个胆子,他也不敢轻言南下了。
到那个时候,路强就可以安心收拾秦国、这个盘踞在中原大地上、最后一个由异族人建立的政权了。
此时徐道覆和刘嗣女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而且他们已经在城中遍撒易燃物,准备一把火烧了这座城池。
幸好路强的旨意及时赶到,不然什么都晚了。
看了路强的旨意,刘嗣女不由深深叹了口气,对徐道覆说道:“陛下的高瞻远瞩,远非你我能企及的,如果不是陛下这道旨意及时送到,你我怕是要犯大错了”
徐道覆脑子比刘嗣女慢多了,闻言笑道:“不烧就不烧呗!刘兄弟怎么还感叹起来了?陛下本来就比我们强嘛!”
刘嗣女也笑了:“徐大哥果然是大智若愚,小弟佩服”
“来人,把解须找来”
解须现在过得只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虽说徐、刘二人没有难为他,可他很清楚,在别的百济人眼中,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若不是他的帮助,晋朝人怎么能那么顺利迁走大批百济人?
心中虽然郁闷,可谁不怕死?那些晋朝军兵杀起人来,跟砍瓜切菜一般,人说好死不如赖活,他还想多活几年呢!
解须甚至已经想好,晋军走,他也跟着去中原,帮晋朝人做了这么多事,晋朝人总不能丢下他不管吧?
听到刘大人找他,解须立刻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说实话,他也不知为什么,对这个白净的年轻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甚至在徐道覆面前都没有这种感觉。
刘嗣女脸上带着春风般的微笑,请解须坐下,又让亲兵给他端上茶水。
刘大人的特殊关照,弄得解须心中更加没底,他听说中原只有对待临上刑场的人才特别关照,莫不是刘大人要杀自己吧?
就在解须忐忑不安中,听刘嗣女道:“解大人对我朝可谓尽心尽力,知恩必报,一向是我中原人的美德,所以我打算送给解大人一份天大的功劳”
“送、送我一份功劳?”
解须茫然地看着刘嗣女,他实在是弄不准这位刘大人嘴里那句话是真的。
“之前我军与贵国是有些误会,如今误会已经冰逝,挑事的原凶也已经找到,我们也是时候该离开了,所以我和徐大都督商议一下,决定把收回都城这个大功劳送与你,解大人也无需感谢我们,这是你应得的”
听了刘嗣女的话,解须的嘴张的跟河马似的半天没反过味来。
“什么他妈误会能让你们把我们都城的百姓全抓走,连国王都送大陆去了,还冰逝?找到原凶?你们中原人说话也太不着边了吧?这么一座空荡荡的城市还有什么用?不过也别说,若说城市是我弄回来的,我不就成了百济人的英雄。。。”
一时间解须心中各种念头纷至沓来,有心想说跟着晋军走,却又真舍不得夺回都城这么大的荣耀。
刘嗣女似乎能看穿解须心中的想法,继续道:“如今无耻的高句丽人,已经兴兵犯境,只要解大人在慰礼城登高一呼,定会招来无数保家卫国的勇士,而作为对解大人的回报,我军也一定会全力帮助解大人,解大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在巨大的荣耀面前,解须最终选择留下来,却仍没忘了向刘嗣女寻求帮助。
“贵国军队真的肯帮助我抵抗高句丽的入侵?”
刘嗣女把脸一绷,正色道:“本官一向言出比行,解大人难道信不过本官吗?”
在刘嗣女的积威之下,解须忙道:“不敢、不敢。。。”
“我军投石机的威力看到了吧?本官决定给你留下五架,我军的制式弓,给你留三百张,三千支羽箭,怎么样?可以显示我军的诚意了吧?”
听了刘嗣女的话,解须不由大喜过望,晋军投石机的威力,他可是亲眼目睹的,这东西一旦用在自己军中,高句丽的军队还愁不能消灭吗?而自己可就是名副其实的百济民族英雄了。
一时间,解须满眼都是小星星,什么扶余腆生死不明、什么百济民族被大量掳走,在这一刻,都统统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突然间,解须俯身跪倒,恭恭敬敬地给刘嗣女磕了三个响头,道:“刘大人真乃解须的再生父母,解须一定在家中供奉刘大人的长生牌位,日日上香。。。”
刘嗣女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忙摆手道:“好了、好了,城中还有些可用之人,你现在就可把消息放出去,我和徐大都督这就率军离开,不过我们暂时不会走太远,有什么事、或是需要支援,你随时可以派人去外海的岛上找我们”
这个时候,解须的屁股都快乐开花了,那有心思细想晋朝军队为什么驻扎在外海,而不是返回中原大陆了。
正文 第二百八十四章 如约而至
更新时间:2014…9…8 9:29:13 本章字数:3282
虽说已经在百济取得了丰厚战果,但刘嗣女显然并不满意。
同徐道覆商议之后,将海军一分为二,徐道覆率五万主力海军北上,打击骚扰高句丽的沿海城镇。
刘嗣女率三万海军南下,跨海出击倭国,以惩罚他们参加联军对抗天朝军队为由,开始对倭国沿海实施扫荡。
为恐刘嗣女有失,徐道覆给他配备了经验最丰富的水手、作战经验最丰富的海军将士。
于是这两个百济人眼中的恶魔,又开始了他们新的魔鬼之旅。
路强这个时候已经率军赶往雁门关,这一战事关重大,他相信,不论是秦国、高句丽,甚至西凉李暠,也一定在关注这场惊天之赌。而事后的结果也必将对他们造成重大影响。
路强首先来到中山,视察了一下这里的战后重建情况,随即又同赶来的孙护商讨了一下移民情况。
三个月不到,徐、刘二人就陆续从百济、高句丽沿海,强行迁来近十万人。
这么多人,当然不能让他们都集中在一起了,所以孙护将所有移民打散,安置在从西起雁门关、东至右北平的漫长边境线上。
青壮负责开垦荒地、帮助边军修筑城墙。
孙护倒也很人道,没有强行拆散有家庭的百济人,没有成家的女人则被分到边军集中的地方,许给当地驻军,从而有效地稳定了军心。
移民安置,语言又不通,可以说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大方针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逐步细化,而这就需要地方官员的紧密配合了。
路强到中山没几天,幽燕总督王镇恶也从边关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
数月未见,王镇恶明显苍老许多,两鬓白发也增添了不少,不过人还算精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挺直的腰板似乎从不曾弯过。
作为路强的嫡系,王镇恶对路强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而路强之所以惩罚他,主要还是他没有看清形势,也可以说他没有摸清路强的心思。
此战之后,路强就要全力平定秦国,身边还需要这个老臣,所以路强已经想好,回到洛阳之后,就重新招王镇恶入阁。
此时坐镇幽燕的王镇恶,早已经从被路强发配的阴影中走出来,一边全力配合孙护安置移民,一边同檀道济一起,组织边军开垦荒地。
按照王镇恶对檀道济的说法就是,中原大地渐趋一统,朝廷要照顾的地方太多,负担也太过沉重,所以边军要学会自给自足,不能什么都伸手向朝廷要。
檀道济同样是路强的心腹老将,听了王镇恶的分析,两人可谓一拍即合。在两人的组织带动下,边关到处都可见军队垦田的影子。
而这也无疑成为路强坚定调他回京的主要原因,如果他到江陵之后,只会一味的抱怨颓废,估计他今生都再见不到路强了。
乍一见路强,王镇恶这个七尺男儿,眼圈却也红了,直接俯身跪倒,给路强行了个大礼。
路强亲手将他扶了起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才点头道:“王爱卿果然没有让朕失望,不愧是同朕一同起家的老臣”
“陛下过奖了,罪臣愧对陛下的信任啊!”
“算了,都过去了,你在这里的所为,朕都已经知道,很好,朕打算大力推广你们的做法,这样就可给朝廷减轻很大负担,朝廷也可轻装上阵,去做更多的事情”
王镇恶被路强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不由挠了挠脑袋,道:“臣听说姚兴那边现在也开始搞军垦了,臣这算不算泄露军事机密啊?”
“哈哈。。。”
路强心情甚好,拉着王镇恶坐在自己身边,笑道:“有些事情是根本瞒不住的,另外他的农田怕也没那么容易种好,毕竟他可是有个好邻居在的”
王镇恶知道路强指的是魏军的不断寇边,提起魏军,他不由联想到这次的赌局来。不无担心地道:“陛下真有把握战胜魏国铁骑?”
路强微笑道:“王爱卿可曾见过朕打没有把握的仗?”
对路强的统军能力,王镇恶是绝对信得过的,点点头又道:“陛下可曾想过此战之后,我军该如何发展?”
“朕正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镇恶早习惯向路强进言献策,虽说分开几个月,但同路强轻松地交谈之后,他又不知不觉地融入从前的角色中去。
干咳一声道:“臣以为,只要一战而胜拓跋珪,陛下就应趁势全取辽东之地”
“辽东?”
王镇恶的想法可以说与路强的想法完全南辕北辙,这个时候的辽东苦寒,而且人烟稀少,却不知王镇恶怎么要急着占领那里,而不是秦国了。
路强知道王镇恶决不会心血来潮,才说这样的话,他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当下不动声色地道:“说下去”
王镇恶忽地换上一种崇慕的目光看向路强,由衷地道:“陛下明攻高句丽,实取百济的战略,真可谓神来之笔,臣大胆揣测,陛下一定是意见看出高谈德乃野心勃勃之辈,才提出这样高瞻远瞩的策略”
“臣自经略幽燕以来,常听说百姓高谈德越境掳掠边民的事,现在关外以拓跋珪势力为雄,一旦拓跋珪败在陛下手中,关外均衡的势力肯定会被打破,此消彼长下,以高谈德的作风,他一定会进占整个辽东”
王镇恶刚说的时候,倒把路强弄出一身汗,因为这个决策并不完全是他的主意,不过随着王镇恶话题的深入,让路强不由得沉思起来。
路强记得前世曾在百度上看过一副、不知是那个棒子得了癔症,画的一副高丽地图,地图上整个东北三省都是高丽国土,甚至中原很大一部分都是高丽的。
虽说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但也由此可见棒子们的野心,就象王镇恶所说,拓跋珪战败之后,他一定会失去对辽东的控制力,而这个时候一盘散沙的辽东、乃至整个东北,都有可能被高句丽人趁虚而入。
这是一个很严肃、也很现实的问题,由不得路强不用心去想。
如今路强麾下,已经有不下五万可随时拉上战场的骑兵,这些骑兵对阵以骑兵起家的魏军恐怕不行,但配以步兵的话,收拾例如契丹、莫溪、夫余等少数名族,还是不成问题的。
拓跋珪现在依仗强横的兵力,以盛乐为都城,而盛乐却距离雁门关只有百里之遥。
所以此战打败他之后,拓跋珪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他必然会将都城向更北的地方迁移,这里也就将成为一片势力空白区。
就目前朝廷的综合实力而言,还不适合大举出击草原,所以避开实力强大的拓跋珪,转而投向鲜卑势力比较薄弱的辽东,还是非常可行的。
不过所有这些行动的前提都是打败拓跋珪。
想到这,路强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
数日后,路强率大军到达雁门关,这次路强一反常态,直接将军队驻扎在雁门关外。
这次随路强皇驾而来的,除了那一万重甲骑步军,还有两万普通骑兵,以及两万步兵。
刨去那一万重甲骑步兵不说,其他四万军队,也都是跟随路强南征北战的老兵,在指挥上可谓是如臂使指,决无半点生涩。
营盘依城而建,虽没有数十万大军的壮观,却也是杀气冲霄,让魏人不敢有丝毫轻视之心。
早在路强大军没有出关之前,拓跋珪已经接到奏报,所以当晋军刚扎下营盘后,十万魏军铁骑就在拓跋珪亲自率领下,杀气腾腾地来到雁门关外。
这次出兵,是拓跋珪几次南下兵力最少的一次,却也是最为精锐的一次。
没人注意,在拓跋珪身旁,还有个模样俊美的亲兵,却正是被路强拒婚、因爱生恨的拓跋明珠。
草原人没中原那么多讲究,女孩子也是从小生活在马背上。
拓跋明珠虽家境优渥,却也弓马纯熟,马上功夫丝毫不比男孩子差。
拓跋珪本不想让她来的,不过按拓跋明珠的话说,她就是要看看路强失败的样子,所以必须得来。
拓跋珪拗不过她,只得让她跟在身边,拓跋明珠也不捣乱,只是把自己穿成一个小兵模样,每天除了行军,几乎都待在自己帐里。
看着日益消瘦的拓跋明珠,拓跋珪不由暗暗后悔,真不该让她去中原,如果没有遇到司马德宗这个混蛋,估计这个时候,她早按自己吩咐嫁给朝中贵族了。
十万魏军很快在距离晋军大营二十里的地方扎下大营。
其实现在刚过七月,距离去年两人打赌的日子还早,不过不论是路强、还是拓跋珪,却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不知为什么,原本信心满满,可即将要与晋军开战了,拓跋珪心里突然没来由地慌乱起来。
拓跋珪知道路强诡计多端,所以早早就派出无数探子,打探路强有关此战的各项准备。
从情报中拓跋珪得知,晋军的训练一直很辛苦,但结合自己的经验,晋军想要打败自己的铁骑,是根本不可能的,既然这样,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
想了好半天,拓跋珪也没想出所以然来,而就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