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成皇-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持盈抱着儿子回到耀华宫时,程奉仪刚到不久,手边一杯茶还冒着热气,却一口也没喝过,只独自对着架子上的红鹦鹉发呆。
“让姐姐久等了。”持盈将小崔皞交给奶娘,自己含笑走上前去。
宫中晚宴的事持盈让钟绿娉不必特意告诉她,于是程奉仪只以为她是去万晟宫请安回来,微微一笑,说:“妹妹说的哪里话,你现在是皇后,这后宫里虽说没什么人,但要忙的事决计不会少,哪像我,左右不过是个闲人,等一等也无妨。”
持盈拉着她的手坐下,一边轻轻叹了口气:“皇上倒是板上钉钉的皇上,我却未必是皇后。”
程奉仪面露讶色:“这话怎么说?皇上身边只有你一人,你不做皇后,谁做皇后?”
持盈一笑,刚才钟远山的那一问,多少令她起了疑心,不过今晚却还不是来说这个的。
“舒锦呢?”她问。
程奉仪眸色一暗,轻声道:“之前在院子里玩,我嫌她太吵,就让嬷嬷带着到御花园里去了。”说着,又忍不住补充:“出门时嬷嬷特意给她披上了狐皮袄,小孩子好动,虽说这夜里风大,倒也不会着凉。”
持盈无奈一笑,心想钟绿娉说的果然不错,程奉仪现在已经把小舒锦当成了刺猬,捧在手里刺得疼,放远了又牵肠挂肚,真是怎样都不成。
“还是接回来歇着吧,玩了一天了,也该累了,”持盈说着,叫住放下茶杯正要出门去的小秋,“小秋,你去御花园里,叫张嬷嬷把翟小姐抱回来偏殿里歇着,我和程姐姐说会儿话。”
小秋领命去了,程奉仪苦笑道:“她现在哪儿还是什么翟小姐,翟家的人嫌弃我,连带着也嫌弃她,我是没什么要紧的,只是可怜了我的锦儿,小小年纪先是没了娘,接着又没了爹,总不能太平安乐地过一生。”
持盈隔着桌子握住她的手:“姐姐,我想问你句话。”
程奉仪眼帘低垂:“你说。”
“姐姐还记得当初我要给王爷说亲的事吗?当时我到姐姐那儿去,姐姐曾说,如果有一天翟大哥要另娶,你是必不肯善罢甘休的,可如今怎的,却自暴自弃起来,也不争取一番?”
程奉仪无声地笑了笑,目光暗淡,说:“争取?如何争取?我是个背负着罪孽的女子,从呼儿哈纳将我强行带走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的人生已经彻底地完了,可我不甘心,我抗争过,只因为怀有一丝希望,也许有朝一日我能重回中原,也许子成不是那样一个世俗的人,不会在意我曾被别的男人玷污过……”
看她那心灰意冷的表情,持盈心中一痛,忍不住握紧了她的手。
“可惜我到底是太天真了,这世间怎会有男人不介意自己的妻子被别的男人糟蹋过?就算他真的不介意,他身边的人也会对他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眼下他不介意,可日后会怎样却很难说,”程奉仪低下头叹了口气,“更何况……”
持盈小心地试探着问:“怎么?”
程奉仪深吸了一口气,眼睛略有些发红,声音也哽咽起来:“在长遥的时候,那狗贼日日……我虽然心里有一千一万个不情愿,最后还是有了身孕。”
“我不愿生下那样的孽种,于是千方百计将孩子打掉,为绝后患,我故意惹怒那狗贼的王后,得了一碗阴寒至损的汤药,这一辈子……只怕是再也不能生育了。”
持盈惊得一颤:“这——!”
程奉仪凄惨地一笑,反问:“换做是你,你是宁可一回来就被拒之家门外,还是等时日久了,再看他妻妾成群,儿孙环膝?”
持盈默然点了点头:“我懂了。”
程奉仪将另一手覆上她的手背,温声道:“持盈,皇上是重情重义之人,这样的男子世间并不多见,你一定要珍惜,即使他迫于压力,不能立你为后,你也要记得,只要他爱你,敬你,你就还有机会,毕竟你是陪他一路走来的人,更是皇长子的嫡母,没有人能与你抗衡,忍得一时之气,将来一切都会好的。”
持盈被她说得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尽管在崔绎起兵造反之前,她就已经做好了将来统领后宫,忍受他每日宿在不同的女人宫里的准备,但在亲眼目睹了程奉仪的悲惨遭遇后,她不禁从心底向自己发问——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姬妾成群,真的好吗?或许自己真的应该功成身退,永世不再相见?
148、尽释前嫌
小秋奉持盈之命到御花园中找到了张嬷嬷,却并没有让她们回耀华宫休息,而是将小舒锦抱到了揽月台。
揽月台外,钟绿娉派出的丫鬟早已等候着,远远地见她们过来,便转身进去禀报。
钟绿娉得了消息,借口不胜酒力,要出去走走,起身告辞,崔绎知道时机成熟,便所:“时候也不早了,大家各自回去休息吧。”
众人起身告辞,正要依次离去时,崔绎又道:“公琪,你留下。”杨琼不明就里,只得答是,待人都走光后,方上前问:“皇上留末将,可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崔绎开门见山地便道:“你将来有何打算?”
杨琼缄默不语,崔绎又说:“此番西征荡平前朝余孽,朕原本没打算派你去,你却主动请缨,是否打算这一去就不再回京城?又或者想着战场上流箭无眼,人死了,便一了百了?”
“皇上,”杨琼声音苦涩,“皇上明察秋毫,末将恳请皇上成全。”
崔绎叹气道:“公琪啊,朕一直觉得你是个忠肝义胆的好男儿,可是这忠和义,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可若无温柔乡,英雄埋骨黄沙岂不更是凄凉?你把自己铐得太紧,万事瞻前顾后,唯恐做错什么留下骂名,丢了列祖列宗的脸。”
“可你又是否想过,列祖列宗,说到底都已经是死人了,死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在你做错事的时候,从棺材里跳出来指着鼻子骂你。”
杨琼:“……”嘴角抽出了一阵,忍不住问:“后面那句不是皇后娘娘教的吧?”
崔绎怒瞪双眼:“杨公琪!”
杨琼赶紧低下头:“末将僭越了,请皇上赎罪。”
崔绎呼出一口气,说:“有时候朕觉得百里文誉真不是个东西,说出来的话简直是在找揍,找死,可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都是对的,而且朕还不得不照他说的去做。在这一点上你得向他好好学学,大丈夫行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看起来离经叛道的事,其实未必就是坏的,有时候峰回路转,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话,就像当初朕要造反,你也不赞成,可最后朕坐上了龙椅,你也成了功臣,名垂青史,可见这世间的对与错,并不绝对。”
杨琼吸了口凉气,鼻腔中涌上一股酸意。
“坏事只要做得好了,同样会变成一件好事,朕就是最好的例子。”
崔绎摆了摆手:“朕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也回去吧,冬夜漫长,如果睡不着,就好好想想朕刚才对你说的话。”
杨琼满心酸楚之意,抱拳深深鞠了一躬,转身退了出去。
门口有小太监在等着,见他出来,便上前道:“杨将军,这边请。”杨琼心事重重,也没多想,就跟着他走了。
距离揽月台不远的地方就是听香坊,一泓清泉涓涓流淌,夹岸红梅似血,散碎入寒风,逐水而去,是皇宫中冬季的一大美景。
梅林中,钟绿娉抱着小舒锦在看梅花。自打从贡县回来,钟绿娉日日到程府去照顾程奉仪母女,小舒锦年幼无防备之心,有人对自己好,自然也就和钟绿娉亲近,倒更胜过娘亲几分。
“看,梅花多好看呀。”钟绿娉摘了一枝在小舒锦眼前晃了晃,小舒锦笑逐颜开,伸手去抓。
杨琼跟着小太监从听香坊路过,远远瞧见她们一大一小在赏梅,情不自禁停住了脚步。
他并没有见过小舒锦,但能被钟绿娉抱着在御花园里玩耍的,除了公主崔娴,也就只可能是程奉仪的女儿了。一种莫名的情绪驱使下,他沿着岔路走进了听香坊,想去看一看程奉仪与翟让的女儿。
钟绿娉听见了脚步声,故意假装不经意地说了句“姨带你去那边看看”,转过一棵开得正好的梅树,与杨琼打了个照面。
“杨将军怎么来了?”钟绿娉笑着问。
杨琼不答,只看着她怀里的孩子,钟绿娉便解释道:“这是程姐姐的女儿,舒锦,锦儿,快叫杨叔叔。”
小舒锦裹着一身橘红的狐皮袄,手里抓着一枝梅花,声音软糯:“杨叔叔。”
杨琼不由得露出了微笑,伸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脸蛋。
钟绿娉又继续哄:“锦儿,姨手酸了,换杨叔叔抱你一会儿好不好?”
小舒锦眨巴着眼,迟疑了一下,点点头,钟绿娉便要将她递出去。
杨琼忙摆手:“这……我没抱过孩子……”“谁也不是生来就会抱孩子的啊,”钟绿娉忍俊不禁道,“杨将军帮我照看她一会儿,我去去就回来,很快。”
无奈,杨琼只好伸手将小舒锦抱过来。三岁大的女童身子软绵绵轻飘飘,杨琼生怕抱得她不舒服,接过来以后动也不敢动,倒是小舒锦十分随遇而安,坐在他胳膊上,将手里的梅花递过去:“给叔叔。”
“嗯,谢谢。”杨琼接过来,爱怜地摸摸她的小脑袋。
钟绿娉肚子里窃笑,说:“姨去给你拿点红枣蜜饯来,锦儿跟杨叔叔玩一会儿啊。”
小舒锦点点头:“好。”
钟绿娉完成了任务,高高兴兴地一去不复返了。
小太监也不知何时离开了,听香坊中只剩下杨琼抱着小舒锦,二人呆站在梅树下。
杨琼从来没照顾过小孩儿,完全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像一截木头般站着不动,小舒锦左顾右盼,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就扯扯他的衣领:“叔叔,去那边。”
听香泉的上游不知谁放了几盏莲花灯,短短的蜡烛置于花心,莲灯随水缓缓漂来,烛火摇曳,为这寂静清寒的冬夜平添了几分温暖。
不用说,也是持盈提前吩咐小秋准备的。
“好,叔叔带你过去看。”杨琼正愁不知该做什么,便抱着小舒锦向上游走去。
莲花灯在水中旋转摇摆,一盏盏发出粉红色的光,小舒锦目不转睛地看着:“真好看!”
杨琼伸手从枝头上捋下一把梅花花瓣,迎风撒了出去,鲜红的花瓣纷纷飘落,点缀在莲花灯上,越发的好看,小舒锦顿时来劲了:“我也要我也要!”杨琼便将她举高,让她去摘花瓣。
这时不远处,持盈正携程奉仪在御花园中闲逛。
“姐姐平时也该多出来走走……”
程奉仪仍是没精打采,跟着她沿石子路慢慢散步,持盈不着痕迹地将她领到了水边,然后故作惊讶:“哎呀,这是谁做的莲花灯?”
数盏莲花灯漂漂而来,程奉仪沿着水流的方向看去:“好像是从那边流过来的。”
二人逆流而上,进入梅林,程奉仪看着这红似云霓的梅花,不禁惊艳道:“这里的梅花倒开得好。”持盈附和道:“宫里还有这样美的地方,我竟不知道呢。”
忽地前方传来一阵孩童的笑声,又夹有男子低声说话的声音,程奉仪疑惑地朝前走了几步,拨开遮挡视线的梅树后,眼前的一幕令她几乎忘了要呼吸。
小舒锦两手里攥着大把的花瓣,欢呼着朝流水花灯抛撒出去,笑声如铃,而抱着她的杨琼也罕见地笑容满面,不时托着小舒锦的腋下,将她举起,去够更高枝头的梅花。
好似年轻的父亲抱着稚龄的女儿在玩耍,彼此亲密无间,女儿像只活泼的小鸟一般,摇晃着身子催促父亲向前走,父亲眼中满是宠爱,对孩子千依百顺,发出夸张的声音去逗她开心。
他们在梅林中跑来跑去,玩起了捉迷藏,小舒锦几次摔倒又爬起来,一边笑一边尖叫,杨琼在后面追赶,故意每次都差一点没抓到她,俩人玩得不亦乐乎,完全没有察觉到附近有人。
程奉仪站在树下远远地看着,痴痴地看着,连眼眶逐渐湿润了也没察觉到。
“姐姐……”持盈走上前来刚要说话,程奉仪立刻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小舒锦跑累了,终于被杨琼抓住,一边挣扎一边笑得眼泪都流出来,杨琼捉小鸡一般将她抱起来,举过头顶,让她骑在自己脖子上。
持盈揽过她的肩,轻声道“你看,锦儿和杨将军玩得多开心,你也不该老躲着她才是,锦儿是你十月怀胎生下的,骨肉相连,只不过因为分别得久了,才会生疏,只要你多陪陪她,她自然也会和你亲近。”
“摘几枝开得好的,带回去给你娘……”杨琼的声音渐渐远去,一大一小消失在梅林深处。
程奉仪眼含热泪,点点头:“好。”
二人回到耀华宫没一会儿,小舒锦就在嬷嬷的陪同下回来了,手里握着几枝怒放的红梅,在嬷嬷的催促下,步履迟疑地走进来。
持盈见状马上笑着招呼:“锦儿回来啦?手里拿的什么?”
小舒锦怯怯地走上前来,看看持盈,然后站在程奉仪跟前,把梅枝递出去:“娘亲……”
程奉仪缓缓蹲下身,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注视着面前年幼的女儿,小舒锦又结结巴巴地说:“杨叔叔……让我摘花……回来送给娘亲……”
程奉仪微微一笑,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柔声问:“锦儿喜欢杨叔叔吗?”
小舒锦毫不犹豫地点头:“喜欢。”
程奉仪又问:“那以后杨叔叔常陪锦儿玩,好不好?”
小舒锦立刻心花怒放:“好啊好啊!”可没笑一会儿,又露出一脸难过的表情:“以前爹爹也陪锦儿玩,还有外公……娘亲,爹爹是不是死了?”
程奉仪被她的话吓一大跳,忙说:“锦儿别胡说,你爹爹好好的,怎么会死了?”
“可是,爹爹都不陪锦儿玩了,也不来看锦儿,”小舒锦眼眶红红,瘪着嘴说,“外公也是这样,不陪锦儿玩,后来就不见了,爹爹说外公死了,所以不会再来看锦儿了……”
程奉仪心头一时涌起无尽的悲伤,持盈轻声道:“去年二月我回来,听程府的丫鬟说程老抱病,一直不见好,我照姐姐从前给的方子,让人去抓了药,原以为程老会好起来,可谁知他为了我们,竟……”
小舒锦用小手去抹程奉仪的眼角:“娘亲……你别难过……”
程奉仪忍着泪含笑道:“娘不难过,娘还有锦儿,锦儿乖,这梅花真好看,咱们拿回家插在瓶子里好不好?”
小舒锦点点头,程奉仪张开双臂,小舒锦便倚在了她的怀里,两条胳膊环着她的颈,用额头在程奉仪的鬓边轻蹭,无声地安慰着她。
149、皇后之争
十一月十五,崔绎登基称帝,建号承光。
祭天祭祖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仪式结束后,圣驾回宫,在万晟宫金殿前宣布初诣。
殿前文武百官跪了一地,杜衷全展开圣旨宣读,追封崔绎的生母孝怜皇后钟氏为德昭孝怜皇太后,和庆太妃为和庆贵太妃,封长子崔皞为太子,长女崔娴为长宁公主。
恢复七弟静王封号,从前被没收的财产归还,其妻荣氏未得休书擅自改嫁,剥其三品诰命夫人之位,贬为庶民,父母兄弟连坐,荣氏一脉永世不得入朝为官。
钟远山父子拥戴有功,封钟远山为江州侯,世袭一等公,次子封子爵,其女钟绿娉封晏和郡主。
文以百里赞为首,武以曹迁为首的曾经武王阵营的诸人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封赏,就连已故的程扈也因“护驾有功”,追封了文信侯,其女程奉仪当初作为公主去和亲,如今完成使命返回故土,加封为元惠长公主,赐金银珠宝良田豪宅若干。
到此为止的一切都无人有异议,然而当杜衷全宣读完圣旨,崔绎站起来说了一句话后,整个场面霎时间就沸腾了。
崔绎问:“若朕执意要立长孙氏为后,众卿家意欲何为?”
下跪的百余名文臣武将——除了百里赞等人外——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高呼:“臣等恳请皇上三思!”
崔绎朝天翻了个大白眼。
中书省尚书直起上身,双手捧笏板高声道:“皇上,皇上是德昭孝怜皇太后所出,敬宗皇帝嫡长子,是实至名归的真龙天子,今日身登大宝,臣等仰慕圣光,同被恩泽,莫敢不服!但长孙氏乃是罪臣长孙泰之女,虽与皇上是患难夫妻,恩重情深,但长孙泰与先帝合谋荼害皇嗣、残杀手足,欺君罔上,乃是死罪!皇上若要立罪臣之女为后,又岂能不饶恕长孙泰?而一旦轻饶长孙泰,便等于是开了欺君无罪、因女得荣的先河,不但于皇上千秋圣名有损,万一后人争相效仿,有恃无恐,到那时君臣异心,国本动荡,大楚江山社稷危矣!”
他一说完,下跪群臣又齐声高呼:“请皇上三思!”整齐得就像排练过似的。
崔绎半天不发一语,曹迁忍不住小声问对面的百里赞:“先生,皇上怎么不说话?”
百里赞忍笑忍得内伤,憋着气回答:“皇上八成没太听懂……”不过也没事,反正该说什么他事先已经写好,给崔绎认真地背过了。
老尚书的话崔绎有没有完全听懂不得而知,但核心意思他肯定是懂了。
“所以赵大人的意思是,朕如果立长孙氏为皇后,你就要带着大家造反,是吗?”崔绎慢悠悠地问。
赵尚书大惊失色,连忙伏到地上去:“老臣不敢!”
崔绎冷笑一声,反问:“不敢?你们这些文人有什么不敢干的?当初先帝尚是太子时,若不是你们与他沆瀣一气,蒙蔽父皇,朕又岂会轻易被流放到燕州?直到去年朕与先帝在宣州开战时,你们仍然助纣为虐,把大好的文采,都用来写讨伐朕的檄文!等到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你们又争先恐后地口诛笔伐,问罪先帝。一个个如墙头草般随风摇摆,见风使舵,眼里只有自己的高官厚禄,可曾为大楚的江山社稷认真出过一份力?”
他的嗓音极响亮,带着勃发的怒意,直传出几十丈开外,回荡在金殿上空。
群臣惶然伏地:“臣等万死!”
“而长孙氏,在朕落难之际不离不弃,燕地苦寒,她带领两万燕州将士事生产,务农桑,勤耕苦种,休养生息,这才有了朕今日龙袍加身,荣登九五的荣耀!”
崔绎冷冷地扫了一眼跪在眼前的一干人等,沉下声音道:“在朕刚入京城时,长孙氏便劝诫朕,要对你们宽容大度,唯贤是用,可你们呢?!你们却咄咄逼人,不依不饶!你们都是堂堂七尺男儿,肩担朝廷大事,社稷安危,本该心胸宽广,海纳百川,却一个个小肚鸡肠,毫无容人雅量!”
以赵尚书为代表的文武大臣个个汗流浃背,羞愧得抬不起头来。
“连你们这样食古不化不通人情的人朕都能宽恕,能量才适用,长孙氏身为朕登基的第一功臣,朕的结发妻子,却又为何连皇后也做不得了呢!”
这时殿前一人抬起头来,拱手道:“皇上,长孙氏从前并非皇上的嫡妻,而是侍妾,既是侍妾,便无荣尊国母之理,皇上若要封长孙氏为皇后,又将置王妃谢氏于何地。”
崔绎瞬间大怒:“你好大的胆子!”
那人昂起头,不卑不亢地道:“臣乃言官之首,上可论天子家事,下可责百官不职,站得稳,行得正,无畏无惧,皇上若要降罪,臣死不足惜,只怕后世会传皇上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到那时悔之亦晚矣。”
崔绎气得七窍生烟,又不能下令将此人拖出去砍了,否则这圣明天子甫一登基便诛杀言官,传出去只怕反而成了崔颉东山再起的把柄,那就亏大了。
幸好另有一官员开口道:“谢氏虽为正妃,但谢家亦是先帝的拥护者,更无子嗣,谢氏死后,长孙氏代行正妻之责,虽无名却有实。”
岂料那言官马上又说:“既然谢氏早逝,皇上又偏爱长孙氏,为何当初不立长孙氏为正妃?”
这下那官员无话可说了。的确实如此,如果正妻早死,房中又有品行端正的侍妾,按理是可以扶正的,但崔绎并没有这么做,此刻被言官指出,竟是无一人能再为他辩驳。
崔绎鼓着一对水牛眼,憋了半天愣没憋出一个字来。他承认这一点确实是自己长久以来疏忽了,谢玉婵死后,王府中便是持盈一个人做主,虽然是妾的身份,但人人都以她为主母,不敢不敬,而持盈似乎也并不在意名分,从未提过此事……
好吧这种事本来就不该由女子来提,崔绎很想甩自己一个耳光。
金殿前一片死寂,崔绎既想掐死下面这片人,又想掐死自己,一想到稍后这金殿前的事传到耀华宫去,被持盈听到了,说不定会多心,以为自己真的从来也没有要以她为正妻、为皇后的心,那就完蛋了!
关于立谁为皇后的事,崔绎一开始并没想到会这么蹉跎,在他一根筋的脑袋里,满以为不会有人反对他立持盈为皇后,还是百里赞有先见之明,劝他先把这个意思透露给朝中的大臣们,看看大家的意思,结果果不其然,所有人清一色地不同意,理由五花八门,不过都跳不出“长孙持盈是长孙泰的女儿,罪臣之女岂可为后”的这个出发点。
崔绎一意孤行,大臣们殊死劝谏,拉锯战持续了两个月,甚至被持盈撞见了几位大臣在御书房外等着进谏的场面。和所有男人一样,崔绎不希望持盈为这种无谓的事烦心,便想要自己偷偷把问题解决了,直接封她为后,可谁知道,一直拖到登基的这天,大臣们竟然还是不同意,简直气死人了。
“皇上,臣有个主意。”百里赞眼看崔绎的脸都紫了,随时会气昏过去的模样,终于良心发现,出面解围。
崔绎深吸一口气,命令:“说。”
百里赞拱手道:“诸位同僚认为长孙氏不宜被立为皇后,无非是因为皇后母仪天下,出身要干净,长孙家与谢家都是先帝的拥护者,按理都不能封后,但皇上宅心仁厚,福泽天下,又岂会因为父兄之过苛责妻妾?”
崔绎听得不耐烦,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