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次他吃尽了杀人蜂的苦头,其实杀人蜂就是噱头大名气响而已,根本没有太多的杀伤力,被蜇死的辽兵很少,无非就是痛痒而已。

    这次配备了火把与药粉,根本不惧杀人蜂。

    兵贵神速,辽兵迅速推进,于次日深夜再次抵达葫芦口。

    他们这次最先占据了葫芦口两侧的山林高地,未免再次出现上次被攻城弩据上而下屠戮的惨剧,派了重兵把守。

    尔后,辽兵借着夜色,守住葫芦口南北进出口,打算一鼓作气,直接将武大麾下这不足一万的人马平推。

    然而,就在辽兵雄心万丈的时候,他们身后远处突然杀声四起,马蹄如雷。

    武大一马当先,他的身侧是武松、张良,以及……童大将军的儿子童英!

    那日,墨老与武大在暖阁内说的第一句话便是:

    “童英率领西北大军,马上就要到了!”



388。第388章 一战定乾坤!(二)

    武大已经太久没有回过大宋,他与兄弟们的联系太少,此次自上京城聚首之后,变故接踵而至,武大忙的手忙脚乱,忘了问童英为何一直没有出现,西门庆更是忙的脚不沾地,也忘了告诉武大童英不见了。

    是的,当初在一线天峡谷,童贯童大将军喊冤战死,近百名武府家将护院拼死一搏,为武大争取逃命的时间和时机,后来武大便下落不明,除了吴刚跟随在他身边之外,其余人都不知晓他去了哪里。

    在那日后,宋徽宗在大宋境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清除行动。

    他派人抄了汴京童府,囚禁童路与童睿;

    更派人去了西北,杀死了童大将军的嫡长子童斌,并且大规模的斩杀童大将军的嫡系大将;

    然后便针对阳谷武府、阳谷驻军童英、梁山以及摩尼教,同时展开了高强度打压。

    当夜,朝廷的人马尚未今日阳谷境内,提前已经收到消息的西门庆,便已经派梁山高手前去通知童英,想要把童英给救走。

    然而,事实上他们去晚了,他们去的时候童英已经消失了,没有知道他的下落。

    接下来的时日,他比武大消失的更加彻底,根本就没有一丝消息传来。

    直到头几日,墨老说童英带领西北大军马上就要到了,武大才知道,原来童英是被墨家子弟给提前带走了。

    尔后,在墨老的遥控之下,童英按照墨老的吩咐,逐渐与父亲童贯的心腹嫡系取得了联系。

    是的,童贯掌兵二十余载,除了明面上的心腹之外,他必然留有许多后手,只是这些后手本来是留给嫡长子童斌的,没成想童斌却死了。

    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脱墨家的眼睛。

    除此之外,墨家本来就是军中有所渗透,再加上童英本就是童贯的亲生儿子,也在西北待过几年,如今童大将军的儿子,死的死,囚的囚,毫不客气的说,童英在于西北大军中的人取得联系之后,随时都可以振臂一呼,一呼“万”应。

    只是,他需要一个契机,方能如此。

    如若不然,即使他带走西北大军造反,在没有充足的补给以及其他各方配合之下,也势必会很快死在宋徽宗的刀下。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宋徽宗这个老王八蛋,根本不像史书上评价的那般不堪,连童贯都被他阴死了,连蔡京这种超级奸佞之臣如今都只能憋在太师府里苟延残喘,童英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必然不是宋徽宗的对手。

    也就在这个时候,武大被擒,梁山晁盖、摩尼教方腊与河北卢俊义赶赴燕云,搭救武大,欲在燕云十六州自立为王的消息传了过来,这便给了童英最好的时机。

    于是乎,童英二话没说,登高一呼,斩了朝廷派往西北统兵的大将,带领十万西北精兵,赶往燕云。

    童贯童大将军在西北驻防多年,麾下心腹儿郎原本有接近三十万,当日北伐时,带走了包括忠勇军在内的十五万大军,结果在宋徽宗的阴杀之下,一线天战死许多,雄州城战死许多,剩下的都被宋徽宗给坑杀了,仅仅还剩下大约十万儿郎在西北。

    这些普通军卒,宋徽宗不舍得杀,也不屑于杀,他不认为他们胆敢造反,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有了墨家子弟支持的童英会出现,直接带来了燕云。

    但是,西北距离武大所在的位置实在太远,而且这一路上童英需要躲避宋辽辽国的眼线,还要强闯许多难关,所以他赶来的速度比梁山等人要晚的多。

    昨夜,二龙寨前来给武大送物资的时候,武大便悄悄换了衣衫,跟随二龙寨人马悄无声息的出了葫芦口。

    这倒不是说武大不敢待在葫芦口与兄弟们同生共死,原因很简单,除了他武大之外,童英根本信不过其他人,尤其是在童大将军死后,如今的童英愈发的谨慎,他只信任武大。

    今夜,辽国南院大王再次袭击葫芦口,提前隐藏在极远处荒山野岭里的大军,便在武大与童英的带领,悍然出击。

    人数不多,也只有五万余人马。

    童英为了尽快赶来,兵分两路,剩下的五万人马还待在后面等待军令,他只带着五万人马快马加鞭赶来了葫芦口。

    但即使如此,这五万西北大军,也足已将五万辽兵吞下。

    首先,这五万西北大军,本就是童大将军的嫡系,身经百战,都是沙场上的悍卒;

    其次,莫要忘了,葫芦口之内的梁山与摩尼教人马,高手如林,虽然伤兵满营,但也绝对不是吃素的。

    辽兵包围了葫芦口,武大与童英带领五万西北大军,给辽兵直接来了一个反包围,内外夹击。

    大战在一瞬间便进入了白热化程度,葫芦口内人数虽少,却是率先发威,震天雷与猛火油柜,大放光彩;

    尔后,卢俊义、晁盖、方腊率领人马,展开猛攻;

    于此同时,五万西北大军也开始发力。

    本来就已经彻底陷入慌乱的五万辽兵,毫无战意,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辽国南院大王当年虽然也是一名悍将,但他掌兵多年,身居高位,而且家世不俗,他老了,他早已跟不上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节奏,他很惜命,他根本做不到像当年那样身先士卒;

    反观武大一系的人马则恰恰完全相反,虽然都很年轻,虽然他们统兵的年岁还很多,虽然他们的经验还很是不足,但他们却各个冲锋在第一线,连武功最低的武大都不例外。

    还是那句话,去特娘的年少轻狂,我们只知道胜者为王!

    年轻怎么了?年轻就有罪!?年轻就该死?年轻就该整天听你们叨叨个没完没了,一弄就是你们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

    难道你们不知道,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前人智慧,前人心得,终究只是前人,我们还年轻,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我们只愿意活在当下,从不愿意按照别人给我们规划的所谓的“光明大道”走,我们只愿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使摔个满头包,也无怨无悔!

    而且,今时今日,杀的就是他号称身经百战,老谋深算,倚老卖老的南院大王!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巴掌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389。第389章 一战惊天下!

    葫芦口一役,其实在战斗一开始,辽国南院大王便已经主动投降,致使有些骨子里本来极为有血性,敢于死战的辽兵,顿时变得愈发的军心涣散。

    数次交锋,这位逐渐老去的辽国南院大王,已经被武大彻底吓破了胆。

    之前,武大一万余人马都敢与他五万辽兵硬憾,如今武大占据了人数优势,他南院大王根本不敢一战。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武大在那种情况下,居然冷冷的吐出了三个字:

    “不准降。”

    堂堂辽国南院大王,在战斗一开始便要主动投降,这已经够不可思议,可武大却说出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不准降”。

    武大没有解释,因为懂他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他的人他更不需要做出解释。

    武大是个极为护短的人,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还会是这样。

    辽国这位南院大王已经杀了武大的太多自己人,武大不可能接受他的投降,武大也不想轻而易举的杀死这位南院大王,武大要让他死于恐惧,死于胆寒,死的惨不忍睹,而绝对不会让他活着,甚至死的过于轻松。

    他要为战死在葫芦口的兄弟们报仇,他要让那些战死的兄弟们“眼睁睁”的看着他武大是如何为他们报仇雪恨!

    再者说,武大需要这样一场硬仗,他要正面击溃辽兵,以最为光明正大,却又最为疯狂的方式,凿穿辽兵。

    他要借这一战,一战成名!

    他要让宋辽两国,甚至金国都知道他武大的不好惹。

    是的,老子不好惹,惹不起你就别来惹老子,这就是武大的态度!

    因为,武大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太多太多,他需要接管整个燕云十六州,他要在燕云自立为王,但如果宋辽两国不开眼,那就会厮杀不断。

    武大已经厌倦这种不停厮杀的日子,一将功成万骨枯,武大不希望再有兄弟大规模战死,所以他需要打出自己的名号,让宋辽两国认可他的实力。

    事实上,武大的确做到了。

    武大一系的人马,大破辽兵,前前后后斩敌总共超过三万有余,辽国南院大王被武大生擒活捉,尔后在剩下还活着的几万辽兵眼前,武大亲自将其千刀万剐。

    在寒冷的冬夜,整个葫芦口寂静无声,只有辽国南院大王的哀求声,惨叫道,再到昏迷没有声息,气若游丝。

    然而,武大请布千央为南院大王疗伤,弄醒他,然后再次行刑。

    来来回回往返三次之后,即使布千央的医术再高明,南院大王终究还是死了。

    尔后,武大没有将所有的辽兵悉数坑杀,他终究不是一个杀人狂魔,他只是需要立威,何况他需要这些辽兵活着,为他武大传播“威名”与“凶名”。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葫芦口一战,像风儿一样传遍整个宋辽两国。

    武大的智谋与心狠手辣,当可谓是如雷贯耳。

    而且,武大麾下的势力组成也已经传了出去,除了梁山与摩尼教这等由武林高手率领的五万人马之外,而且有童贯童大将军之子童英,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宋西北大军投靠。

    如此一来,宋辽两国已经心知肚明,除去武大手上的震天雷与猛火油柜,以及武大最擅长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之外,武大明面上的人马,已经超过十五万之众。

    这十五万人马当中,高手如林,善于冲锋陷阵的猛士比比皆是,加上江湖上的奇门遁甲之术本就极多,再加上十万西北大军是由名震天下的童大将军亲自训练出来的百战之师,他们的实力,绝对已经称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

    宋辽两国朝廷,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对待武大这个仅仅用了数年时间,便名震天下的年轻人了。

    辽国失去了南院大王,但这位南院大王早已年迈,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货色,武大大破辽兵,辽国皇帝陛下虽然极为不喜,但终究还可以忍受,但宋徽宗就不一样了。

    宋徽宗杀了童贯,首先就得罪了如今作用十万西北大军的童英,而且童贯一向把武大当作子侄来看待,武大必然也记下了这个血仇,如若不然,武大当初逃脱,就不该留在燕云,而是应该回到大宋。

    其次,宋徽宗在武大消失之后,对阳谷、武府、梁山以及摩尼教的打压力度极大,如今恐怕到了他自食恶果的时候了,够他头疼的。

    恐怕,他万万没想到,杀了童贯,反而逼出了一位在燕云自立为王的武大吧?

    ……

    葫芦口一战之后,武大率领大军,直奔燕云边境。

    原因很简单,在武大与辽国南院大王大战的时候,大宋趁势挥师北伐,与辽国杀的难解难分。

    武大不屑于坐收渔翁之利,他赶往边境最大的目的也不是杀人,他只是要去告诉他们,如今燕云姓“武”,全都给我滚出去!!!

    如若不然,杀无赦!

    ……

    武大并不知道,在他赶往边境的时候,一个他最料想不到的人,出现在燕云境内。

    确切的说,是出现在墨家大长老的那间暖阁里。

    是周侗,是卢俊义、林冲、栾廷玉、武大、岳飞等人的师尊,周侗。

    “墨老,我收的这名弟子……不错吧?”

    墨老似乎对周侗的到来一点儿都不感到惊讶,咧嘴笑了笑,闭目养神了许久,才又睁开眼,淡淡说道:

    “这几年,辛苦你了。”

    年已古稀的周侗,在墨老面前,就像一名晚辈一样服侍着墨老,亲自为墨老披上了一件厚实的羊毛毯子,轻声回道:

    “不辛苦。除了武功之外,这几年,这孩子其实基本没怎么让我费心,知进退,懂得失,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周侗为墨老斟了一杯茶,墨老摇头拒绝,“如若不是为了顺利见这孩子一面,我应该已经死了两年。今日终于得见,无憾,无憾矣……”

    不知为何,周侗突然感觉鼻头微酸。

    其实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晓,墨老早已油尽灯枯,这几年全是凭借一些药物调着那口气,勉强支撑到现在。

    为了与武大见面,墨老再次服用了透支生命力的药物,只是为了让武大看起来,他虽老,气色却还很红润而已。

    如今,离去的武大在葫芦口大胜,而墨老体内的药效也已经消耗殆尽,墨老……恐怕时日无多矣。



390。第390章 杀无赦!

    墨老喘息了许久之后,才艰难的开口道:

    “光祖(周侗,字光祖),你要记住,一个久不现于世间的家族,与死物有何区别?这么多年以来,老夫为整个天下广布棋子,在老夫归天以后,就全都交给你了。你更要记住,切忌莫要去拔苗助长,顺其自然就好,让武植这孩子自己去闯。当然,其实他已经做的很好,只是还不够足够好,所以,在关键时刻,你要拉他一把,但不到万不得已,莫要让他知晓你的真实身份。”

    墨老已经明显有托孤的意思,周侗不敢怠慢,恭声道:

    “光祖明白,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那就好,那就好啊……”

    说完这句话,墨老缓缓的闭上双眼,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不知何时出现在暖阁的老仆,红着眼,抓紧了墨老的手,再也不敢放开,他怕一松手,墨老就真的“走”了。

    墨老的脸,迅速开始变得枯黄一片。

    便在此时,墨老再次强行睁开那双已经无法聚焦的双眼,剧烈的喘息着,断断续续的说道:

    “光……祖,那孩子,既然……是你的弟子,那就也……也算是我墨家传人……对不对?”

    哽咽,却未失声,周侗强颜欢笑道:

    “那当然!虽然我直到几年前才得知自己是墨家子弟,但武植既然拜在了我门下,自然也就是正经的墨家传人。按照辈分来算,他还是您的徒孙哩!”

    墨老嘴中突然发出两声极为尖锐的笑声,笑声当中,充满了快意!

    “记住,永远不要让武植起了称帝的念头!做皇帝做久了,就把自己当人了,就真以为自己是什么狗屁真命天子了!我们墨家……我们墨家当年就是吃尽了过河拆桥的皇帝的苦头,才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记住,记住了没!?”

    是的,当初墨家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可很快秦皇便过河拆桥,打那之后,墨家便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只是隐藏在暗处,笑看云起云落。

    周侗脸上老泪纵横,攥紧了墨老的手,“记住了,弟子记住了!”

    “好,好啊,好啊,好啊……”

    然后,墨老逐渐失去了所有声息。

    公元1222年深冬,墨家大长老,卒(古语,死亡的意思),享年107岁。

    墨家子弟,皆披麻戴孝。

    ……

    三日后,周侗打开了老仆交给他的一些墨家真正机密。

    其中,一大部分是墨家各种鬼斧神工的奇门遁甲之术,以及工艺改造、机关之术等墨家立足之根本。

    另外还有一份很短很薄,“份量”却极重的名单,让周侗彻底明白了何为墨家。

    这份名单之中,全都是墨老这么多年在这个天下布下的旗子。

    他们当中,有的宋辽两国朝廷重臣,有的是新崛起的豪门世家族长,有的在军中,有的是富商,有的是江湖草莽,有的是贩夫走卒,有的只是普通百姓身份,还有一些如今的身份居然是乞丐。

    最为重要的是,墨家在大宋皇宫大内,同样安插了自己人;

    而且,凝聚力最强,从未出过奸细的武府家将,以及武府名下几处产业的几位大掌柜,居然也是墨家弟子!

    最让周侗震惊的则是,根据墨老最后的批注,这些人都是棋子,都可以丢弃,甚至包括墨老寄以厚望的武大,居然也不是墨老最后的底牌!武大做大的作用居然只是另类的辅助,如若武大功败垂成,墨家那张底牌就会站出来。

    而就是那张真正的底牌,让周侗惊骇的久久都无法缓过神来,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事情居然会是这个样子。

    当然,也只有这等真正的大手笔,才配得上传承上千年的墨家底蕴。

    武大的那些手段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为墨家!

    ……

    之后不久,墨老院落里的大多数人,都被遣散下山。

    他们当中,或许有的只是单纯下山,从此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更多的,则是按照墨老生前的吩咐,各自带着各自的任务,下山,潜伏。

    但,有一个人却消失了,是龙耀。

    在为墨老守孝七日后,他便彻底消失不见,没有人能够找的到他的踪影。

    这个被武大认定为骨子里桀骜不驯的龙且后人,在失去了墨老的束缚之后,如猛虎下山,如蛟龙入海,势必会搅动天下风云,掀起新的腥风血雨。

    ……

    大宋集结雄州城、霸州城以及安肃军兵力,三军合为一体,破燕云容城、新城,连下两城,过定兴,直逼易州城。

    如今,辽国沉兵易州城,正与宋军对峙。

    而武大,则从葫芦口紧急进入燕云,过景州遵化、蓟州,旁若无人的大破析津府析津城(后世北京),并且在这里留下了五万人马。

    尔后一路南下,破房山,经范阳,又顺着涞水城官道,一路风尘,一路鸡飞狗跳,气势汹汹的杀到了易州城。

    武大赶来的时候,宋辽两军早已开始交锋,正杀的难解难分。

    城门已破,大宋已经开始入城,但辽军也不是吃素的,城墙上、街巷里,四处都正在进行惨烈的厮杀。

    彼此都是常年驻守边境的军中儿郎,杀红了眼,谁怕谁?

    武大的到来,让辽兵心底一沉,宋军却士气大振。

    从外表上就可以看出,武大带来的这五万人马,全部都是汉人,很明显是援军。

    然而,他们错了。

    大战都进行到如今这个程度了,不可能因为武大的三言两语就休战,说的多不如做的,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所以武大到达之后,二话不说,毫不犹豫的直接就扔了一堆震天雷到城墙上,不分宋辽,只分敌我。

    只要这样,才有可能控制住局势。

    宋辽两军都被忽如其来的震天雷给炸晕了,他们不是没见过震天雷,事实上在他们攻城的时候已经使用过。

    震天雷不是稀罕物,大宋军方不缺这玩意,只不过他们的需要火引而已。

    武大抽刀,单手一指,朗声道:

    “自即日起,燕云十六州归于我武植麾下,擅入者,杀无赦!!!”



391。第391章 称量英雄!(第30更!)

    阳谷县武大官人武植,能赚钱,擅于化腐朽为神奇,名下作坊无数,一手创建四海镖局,开设钱庄,深得故去的大宋西北监军童贯童大将军,名震天下。

    如今葫芦口一役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临近年关,武大官人的名气更是早已如雷贯耳,风头一时无两,只要消息不是十分闭塞,就不可能不知道武大乃何许人也。

    只是,易州城的宋辽两军,委实没想到武大居然直接跑来了易州城,而且居然还如此蛮不讲理,上来就开杀,而且居然要将燕云十六州尽数归于其手。

    是的,当日自葫芦口被武大放走的那些个辽兵,虽然把武大的名号传了出去,可大多数依旧没敢说武大要在燕云自立为王,即使有人说了,大部分听到这个消息的也不信,不敢相信,即使有人相信了,也不敢声张。

    武大如今做的事情无异于火中取栗,很明显一下就把宋辽两国都得罪了,谁敢声张?

    但是,武大还就是要这样做,做给天下人看。

    如今,武大来了,可敢阻拦否?

    宋辽两军经过短暂的沉默后,迅速散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