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有留白,但西门庆的意思很明显,老大你不能拿百姓的血汗钱来支撑燕云,那会让大宋百姓流离失所。

    武大翻了个白眼,“听清楚,我只调用一半,剩下的一半足够支撑钱庄的照常运作,你应该不会白痴到以前所有的百姓会突然把存在钱庄里的银钱突然全部取出来把?”

    钱庄嘛,就跟银行是一个道理,银行付你利息,存款期间的资金走向,自然是去进行投资了嘛,不然哪来的钱付利息?

    以前常听闻南水北调,今有武大将南方大宋的银钱北调至燕云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当初张平火速一路南下,赶回阳谷,除了防止宋徽宗狗急跳墙对武府痛下毒手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武大需要他调动四海镖局配合,将各大钱庄里的银钱分批北调。

    不得不承认,武大以前所走的每一步棋,如今逐渐都派上了用场。

    无论是各大作坊还是四海镖局以及梁山与摩尼教,都已经成为武大莫大的助力,而当日为了与宋徽宗抗衡,武大特意铺设出的钱庄,虽然武大始终没能狠下心来,使用经济制裁让大宋百姓民不聊生牵制宋徽宗,但如今也总算能为武大真正的出力了。

    只是,这样的弊端便是,武大手里的底牌已经基本全部揭开,以他如今的处境,夹在大宋与北辽之间夹缝里求生,日后必然是要如履薄冰,走一步看三步了。

    大笔银钱到来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西门庆掌控大局,柳子墨能做的无非只是一个督察地方的作用而已。

    这件事情处理完,剩下的就是讨论燕云境内的军事调动,这是一件很是枯燥且烦恼的事情,只是武大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如今卢俊义率领五万梁山与摩尼教大军驻扎燕云北境,武松与童英率领十万西北边军驻守燕云南境,晁盖与方腊率领原本辽兵中的汉人子弟组成的大军,在燕云境内扫荡辽兵,逼迫他们退出燕云,吴刚率领十三鹰在燕云十六州纵横,安抚民心,贴告示,张良与张青分别统帅黑鸦与蛛网,配合行动,清除应该抹杀的目标。

    这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实则内里很是繁杂不堪,尤其是梁山好汉,本就是不喜受人约束,他们已经征战了太久,需要换防休息,放浪形骸。

    一团乱麻是也!



405。第405章 两道圣旨

    武大这个人呢,说到底,是一个很懒的人。

    这一点从他刚刚穿越到大宋,与西门庆合作做第一笔生意就可以充分的表现出来。

    当初俩人,哦,还要加上早已故去的王婆,合伙开制盐坊,武大就只是教了他们一遍如何制盐,然后就只动脑动嘴,绝不动手,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西门大官人亲力亲为。

    也正是自那个时候开始,武大与西门庆之间的关系正式定性,西门庆摇身一变成为武大的头号马仔加最好的兄弟,负责管理武大麾下所有的产业,而武大……则是一名极为合格的甩手掌柜。

    如今,武大要在被辽国占据百年的燕云十六州自立为王了,西门庆终于再也无法一个人独自承担所有事情,于是乎,懒人武大便悲剧了,闷在府里********的处理事务,再也没有心思调戏个小姑娘,折腾点新花样啥的。

    可悲,可怜,可叹。

    ……

    除了武大之外,还有一个人如今更加烦恼,那就是大宋九五之尊,皇帝陛下宋徽宗。

    宋徽宗当初为了坐稳皇位,把他眼中的最不稳定因素,功高震主的童贯给杀了,如今,他悔青了肠子。

    当初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忠勇军,是从西北边军调派而来,挥师北伐,与辽兵交锋战死许多,又被他宋徽宗阴死或者直接砍头砍了许多,前期后后,这十五万大军就没了。

    加上他清理大宋境内各地军营里的童贯心腹,尤其是西北,又得杀了个三万人左右。

    本以为这十八万人一死,他便可以高枕无忧,全力北伐,没成想,童贯死了,结果出来一个更加让人头疼的武大。

    大宋西北本就战事不断,那里的吐番各部以及西夏,在童贯死后,蠢蠢欲动,宋徽宗只能继续派兵去西北镇压,这一去,就是五万兵卒。

    可千算万算,没想到童英在西北整了那么一出,把朝廷派去的大将几乎全都给宰了,带着十万大军去投靠武大。

    如此一来,宋徽宗又得继续为西北增兵。

    这前前后后细算起来,他宋徽宗为了除去童贯,可以说是明面上便已经损失三十万大军。

    大宋兵马全部都算上,也就至多两百万,其中八十万禁军全都在汴京城,宋徽宗不敢擅动,加上损失的人马,就超过110万大军动弹不得,而剩下的九十万大军,其中一半得驻防,剩下的一半是各地的府兵,欺负老百姓各个是好手,去沙场征伐?吹呢!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马去讨伐辽国,不,确切的是他临时都不敢出手对付堂而皇之占据燕云十六州自立为王的武大。

    武大手上有多少人马呢?骨干是童英带去的十万身经百战的西北边军,以及五万梁山与摩尼教精锐,再加上原本辽兵中的汉人子弟投诚,武大手中能够调动的人马绝对已经超过二十万,而且莫要忘了,燕云十六州境内的大部分府兵,大概只要武大称王,也就俯首称臣了。

    何况,他宋徽宗心里头门儿清,四海镖局的人马全都是阳谷、梁山晁盖、摩尼教方腊以及河北卢俊义组成的,随时都可能留在燕云境内为武大效力。

    这样的情况之下,宋徽宗拿什么去讨伐武大的燕云十六州?

    如今宋徽宗是悔不该当初看不起那些江湖草莽之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委实没想到,武大将这些江湖势力集结到一起,居然会如此的难缠。

    而且,宋徽宗心知肚明,大宋境内的各大作坊以及钱庄,都隐隐受到武大的制衡,毫不客气的说,武大还掌控着他大宋接近一半的经济命脉,这也是当初宋徽宗之所以要讲武大与童贯一起铲除的原因之一。

    只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他非但没能铲除武大,反而刺激了武大的崛起,变相的助长了武大在燕云强势称王。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是谓宋徽宗是也!

    大宋朝廷为了如何处置,确切的说是如何对待如今的武大,已经吵了许多天,可惜依旧吵不出任何名堂。

    宋徽宗很是怀念以前以蔡京为首的文官,与以童贯为首的军方大吵大闹,虽然很烦,可起码能拿出一个明确的主意来,可现在呢?童贯死了,童系的梁守道等人人人自危,不置一词;而蔡京那只老狗打着闭门养病的旗号,根本就特娘的不上朝,朝堂上只剩下一些无用之人。

    而最新崛起的周侗与宋江一系的官员,为了避嫌,根本就不谈论武大,闭口不言。

    宋徽宗……怎是一个纠集了得?愁的头皮屑唰唰的掉啊!真事!

    今日朝堂之上又吵了半个时辰的废话,宋徽宗终于怒了,拂袖而去。

    回到御书房后,宋徽宗思索了许久,终于做出了决断。

    “来人,传旨,封……原陈留县子武植为……燕王!命礼部立刻拿出一个章程,该有的尊荣,一应礼数,不可短缺!”

    ……

    与宋徽宗同样尴尬的,还有辽国那位皇帝陛下。

    武大在葫芦口大破辽军之后,便派人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大体意思就是说,有我武大在燕云自立为王,大宋就不可能畅通无阻的挥师北伐,有了这层缓冲地带,你大辽就烧高香吧,少来撩拨我,赶紧********的去收拾金国吧。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话说的是大实话,可堂堂一国之君,如何能受的如此轻佻的言语挑衅?

    何况,武大还把他大辽的钱袋子燕云十六州给占据了?

    但是辽国同样很纠结,他们必须派大兵先去抵挡金国的攻势,在南院大王战死后,辽国根本不可能调用数十万大军讨伐武大,所以辽国皇帝陛下一怒之下,便将圆圆姑娘唤来,下旨去刺杀武大。

    只是很可惜,他派出去的那些刺客,一去不返,且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

    没有消息,自然便是最坏的消息了。

    辽国朝堂之上商议了许久,最终只能与宋徽宗一样做出了一个同样的决定。

    “传旨,封……武植为……燕王!”



406。第406章 南下!

    其实有一点,宋徽宗料错了,即使日后或许燕云境内的府兵会听从武大调遣,可起码就当下而言,短时间之内,他们还在“待价而沽”,确切的说,他们还不是武大的人。

    虽然还能留在燕云的府兵,全部都是汉人,可即使如此,那又怎样?大家都是汉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听从武大号令的。

    如今的燕云境内,武大自然是最大也最高的山头,可除此之外,如今的燕云山头林立,甚至有许多府兵直接自立门户了,谁都不理谁,谁也不会听谁的调遣。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与人之间本就分亲疏有别,并不是他武大站在道德制高点登高一呼,便万众朝拜的,那都是扯淡。

    另外,包括头几日前来拜见武大的燕云各地地方官员,也并不像他们在北燕王府表现的那般低眉顺眼。

    虽然武大称王已经是大势所趋,但表面服从,偷偷抵抗,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在武大这里自然也不可能禁绝。

    尤其是武大所罗列的某些对百姓有福的举措,深深的伤到了某些地方大员的个人利益,他们不会轻而易举的便缴械投降,势必会在背地里给武大捣乱。

    而这一切,都需要……北燕王府解决。

    不错,武大这种懒人,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何况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不是?

    ……

    宋辽两国京师,离燕京都很是遥远,两国礼部官员尚未抵达,但各自的圣旨却来的很快。

    武大心里头很清楚,他们是眼见无法阻止自己自立为王,如今是在争先恐后的对自己示好了,唯恐慢了对方一步。

    对于这两道圣旨,武大都没有亲自去接,以公务繁忙为由,由西门庆代劳接旨,搞的宋辽两国宣旨的太监一副便秘的德行,却又不敢发作。

    可不是,圣旨所致,到哪儿不是得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当祖宗一样供起来?可到了武大这里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连正主儿的面儿都没见着,而且西门庆这货也很坏,接旨的时候连跪都没跪,等太监念完,很是无所谓的接过来扔给了旁边的家将。

    注意,是扔!

    不分先后抵达的宋辽两国太监看到这个动作,就不是便秘了,而是特娘的就跟吃了大便似地,脸都绿了。

    更为过分的是,接完旨,西门庆扭头就走,别说赏钱,看来连一碗茶都欠奉。

    可怜的,传旨太监一行人,只能自己掏银子下馆子喽。

    ……

    其实相对于宋徽宗而言,辽国那位皇帝陛下的确更加狼狈,当初武大早就明确给他进言,他不听,只想压榨武大脑子里的各种神奇手段,不愿封武大这个汉人为异姓王。

    如今可倒好,损兵折将,连南院大王都被武大个砍了,还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现在还不得不封武大为异姓王。

    可惜,无论是他这位辽国皇帝陛下还是大宋宋徽宗,这两道旨意都下的太迟了一些。

    以武大如今的实力,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事实上他已经开始在做了,需要你们假惺惺的册封嘛?

    锦上添花,终究不如雪中送炭,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了。

    尤其是辽国,简直是有些马后炮的意味。

    武大虽然不喜欢无休止的征战,但他毕竟是汉人,如若辽国真要撕破了脸开战,武大即使无法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全部州府,但以他如今的实力,固守数州还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武大对于辽国,除了不想引起战争导致无辜百姓遭难之外,其实也一直是居心不良,他对辽国更多的是怀有利用的态度,反正辽国与金国之间的厮杀,就是狗咬狗一嘴毛,无论辽国能不能战胜金国,总归是替我们汉人削弱了金国的实力,所以说到底,武大不是十分在乎辽国的态度。

    当然,无论如何,宋辽两国暂时不打算对武大用兵,终究还是有些好处的。

    首先,辽国皇帝陛下旨意一出,起码燕云境内的辽兵,总不能还拖拖拉拉的不愿离开吧?这替武大减免了不少麻烦。

    其次,宋徽宗既然下旨主动封武大为异姓王,虽然这道圣旨下的很无耻,毕竟燕云本来就不在大宋掌控之内,可无论如何,都让武大松了一口气。

    武大之所以一直没能将阳谷的武府人马,尤其是金莲母子接到燕云,主要就是因为宋徽宗对阳谷武府的监控实在是过于严密。

    如今的阳谷早已不是原本的阳谷,连县令都换了,除了百姓和武府人马,其余的官员与府兵,全都换了一个通透,全部都是宋徽宗的心腹。

    武大如若贸然将金莲母子强行接离阳谷,暂且不说是否能够千里奔波顺利抵达燕云,势必会引起宋徽宗的强烈猜忌。

    说句难听的,阳谷武府如今就像是武大留在大宋境内的人质,只要金莲母子不离开大宋,宋徽宗就会对武大更加优容一些,手段也会温和一些。

    只是,即使如此,依旧让武大很是不痛快。

    男儿一世,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即使闯下再大的功业,又有何用?

    所以,在接连接到宋辽两国两道圣旨之后,武大大体安排了一下,不顾西门庆的强烈阻止,轻装简行,秘密南下。

    此次南下,武大首先是要顺道仔细看一下沿途燕云各大州府的情况,看看他北燕王府所罗列的举措,各地州府到底落实了几分;

    其次,经历了这么多次生死大战之后,武大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的武功实在是太低,老是待在王府,他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第三,武大需要亲自走一趟燕云南境军营,这里是燕云与大宋交界处,乃是重中之重,由不得武大不小心,何况他可不是宋徽宗那种禅让皇位的君王,他是用武力与实力自立为王,却不亲自走一趟军营,这的确有些说不过去,而且有些事情他需要与童英商议;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目的,武大需要看看蛛网与黑鸦的真正实力,他要跟随四海镖局的镖队,一路南下,深入大宋腹地。

    他要回阳谷一趟!



407。第407章 骄傲

    以武大如今的身份,尤其是在他即将自立为王之际,突然决定要南下,这绝对是大事件。

    而且,这不只是对燕云的大事,对于宋辽两国也是大事件。

    武大知晓自己的行踪不可能完全掩人耳目,所以他索性直接带上了两千精兵,浩浩荡荡的南下。

    只不过,他对外宣称是要巡边。

    于是乎,两千人马前呼后拥,气势汹汹,护卫着数辆极为奢华的马车,缓缓南下。

    想必,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燕云,以及宋辽两国。

    ……

    两千精兵离开燕京的次日清晨,俩人鬼鬼祟祟的自守卫严密的令人发指的北燕王府后门,旁若无人的走了除去,很快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有家将都对这俩人的行径保持了沉默,因为静静站在一旁的西门大官人与张良都没有说话要拿下二人,所以其他家将虽然不知晓这俩人的真实身份,却也没动手拦下。

    他们只是听说,这俩人乃是四海镖局的镖师,但似乎不是普通镖师,身份似乎不简单。

    这不是废话么,能得到西门大官人与张良亲自出现目送离开王府的,必然是大人物啊。

    张良轻声说道:“只有天邪跟在身边,真的没问题吗?”

    西门庆揉了揉不满血丝的双眼,极为疲惫的回道:

    “老大的性子你是知道的,我们拉不下他的。不回一趟阳谷,老大始终不安心,毕竟,武哲都快要两岁了啊……”

    武哲的确已经一岁半了,时令已过年关,如今已经是公元1123年,只不过今年的大年三十,无非就是兄弟们喝了一次酒而已,家人都不在燕云,而且有许多兄弟还正在外奔波,驻守燕云,无法齐聚,过的终究不够尽兴。

    张良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淡淡说道:“我听说你也有孩子了,难道你不想回去看看?”

    西门庆伸了个懒腰,无奈道:“我就是个劳碌命,何况,老大走了,我也走了,难道要你一个人坐镇王府?算了,日后再说吧。”

    不错,之前自后门出府的那两名号称是四海镖局镖师的俩人,正是武大与天邪。

    昨日那两千精兵护卫着马车,兴师动众的南下,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掩人耳目罢了,今日武大才带着天邪,带上人皮面具,假扮镖师,走了另外一条路线,出发南下。

    不,确切的说,武大并没有直接南下,他要跟着镖队,先去一趟蓟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

    从这两个别名上就可以看出,幽州、云州、蓟州乃是燕云十六州的重中之重。

    幽州,是燕州燕京的别称,而云州如今恰好有吴刚在那里坐镇,所以武大要跟随四海镖局中一队自燕京赶往蓟州的镖队,到蓟州看一看。

    蓟州位于燕京正东方位,距离不能说是太远,但也绝对不近,地处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

    自蓟州再往北,过景州遵化,便到达辽国中京道。

    换句话说,如若辽国挥师南下,或者说金国大败辽国之后南下,燕京的地位自然无需多说,蓟州的位置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武大必须要去看一眼。

    武大之所以带着天邪而没带张良,实在是因为如今张良统帅着黑鸦,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何况他留下还能帮西门庆一起镇守燕京,而天邪貌似除了适合当护卫之外,并不太擅长做其他事情。

    至于二人脸上的人皮面具,武大麾下,确切的说是卢俊义麾下从来不缺江湖奇人异士,王府如今并不缺这玩意。

    而他俩进入镖队后所用的身份,则是派家将前去跟四海镖局的镖师打了个招呼,说是武大二人乃燕云富家子弟,想要跟随镖队一路历练一番。

    梁山的诸多好汉以及精英,大多数都已经去征战沙场,这支镖队只是四海镖局内很普通的一支镖队,绝对不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

    武大二人到达镖队后,镖队便迅速启程出发。

    镖头是一名中年粗汉,身材略矮,微微有些发福,脸庞黝黑,眉毛浓密,小眼睛圆脸,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细缝就找不到了,身上裹着披风,戴着皮毛领,系着扣子,名曰陆龟。

    龟,乌龟的龟,龟虽寿的龟。

    其实在古代,龟并不是骂人的话,恰恰相反,龟是古代四灵之一,宋代的《十三经注疏》注载:

    麟凤龙龟,谓之四灵。

    龟在古代的寓意,一般用作比喻高寿,可占吉凶。

    所以,这镖头名叫陆龟,并不奇怪。

    陆龟很健谈,而且一张嘴便滔滔不绝,一刻不停,唾沫星子乱飞。

    没办法,武大当初虽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是让家将去通知的这位镖头,可武府家将的地位在四海镖局本就不低,如今随着武大即将自立为王,更是水涨船高,所以无论是看着家将的情面,还是陆龟真的有意与化名“吴鲁”的武大结交,自来熟的他,与武大相谈甚欢。

    但是走了一日傍晚休息的时候,武大却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整个镖队,似乎除了镖头陆龟对他有着善意之外,其他的镖师似乎根本懒得搭理他,眼中更是似乎隐隐有着一丝不屑的意味。

    比如现在,生篝火分干粮,那名给武大与天邪送肉脯与干粮的镖师,便满脸不情愿。

    这让武大百思不得其解,他啥也没干,怎么就惹着他们不痛快了。

    武大问了陆龟几句,但陆龟吱吱唔唔,满脸尴尬,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其他镖队就没这么好的性子了。

    这不,一名镖师便满脸讥讽的冷笑一声,撇了撇嘴,说道:“切,燕云子弟~”

    “就是,一群孬种,被契丹狗奴役了百多年也不敢反抗,还不是咱们梁山诸位头领与武大官人把他们解救了出来?历练?历练你个大头鬼哟!”

    镖头陆龟对武大微微一拱手致歉,扭头对手底下的镖师喝斥道:“都少说几句!大家都是汉人,理应相互扶持才对!”

    那些镖师满脸悻悻,只是看着武大的眼神愈发不善了。

    武大笑了笑,不可置否。



408。第408章 山匪

    不错,如今的四海镖局镖师很骄傲,当然他们的确有这个资格骄傲。

    以前他们押着货物来到燕云,起码还会受到一些辽兵的诘难,可如今不同了,自从武大等人强势入驻燕云,如今的四海镖局在燕云境内明显可以横着走,比在大宋走的还要更加敞亮。

    原因很简单,四海镖局本来就是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