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否认,这些话语在某些时候的确是金玉良言,但是对于当下的燕云而言,尤其是对于武大而言,作为一名华夏儿女,在对待倭国这件事情上,绝对没的商量,只有一个字,

    杀!

    冤冤相报何时了?那只是因为彼此实力差距太大!如若一方的势力足够强大,直接将另外一方斩草除根,还有什么冤冤相报?就拿如今的燕云与倭国做对比,武大有这个实力来进攻倭国,凭什么要装作宰相肚里能撑船?海纳百川?不好所以,那是大海,不是人!

    即使此次燕云讨伐倭国,倭国会有人侥幸活下来,可那又如何?只要燕云保持足够的强大,又何须将那些苟且偷生之辈放在心上?

    至于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一笑泯恩仇”云云,那只是指的小过节,小恩怨,可我们华夏与倭国之间是小恩怨吗?国仇家恨,即使过了多少年,试问到底有几名真正的华夏儿女忘记了与倭国之间的仇恨?

    这一点上,从后世我们华夏对外的关系处理上凸显的一清二楚。

    我们华夏对外战略合作关系,主要分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友好伙伴关系”以及“伙伴关系”。

    这些,便是大概的合作关系等级。

    然而,后世我们华夏建国那么多年以后,与倭国又是什么关系呢?

    不好意思,以上这些等级,与倭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倭国不在其中任何一种关系之内,换言之,我们华夏与倭国之间,连最起码的伙伴关系都不是,如果非要强行要一种关系,那就是“战略互惠关系”。

    也就是说,为了彼此的发展,为了彼此的利益,暂时合作一下子,但随时都有可能一拍两散,连最起码的遮羞布一般的“伙伴”关系都不是。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华夏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倭国曾经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

    国仇家恨……永不忘!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我们绝不吝啬于将倭国彻底踩在脚下,直接踩到泥里,狠狠的蹂躏!

    很明显,武大穿越而来,横空出世,强势崛起,自立为王,坐拥数十万大军,手握震天雷与猛火油此等无上利器,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既然如此,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武大凭什么不讨伐倭国?

    就像武大之前所说过的那样,如果有机会,他将会对倭国直接展开最为残酷的种族灭绝,即使没有机会,武大也会自己来创造机会!

    大王城外筑京观,这只是表明了武大对倭国的态度,这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日后,武大到底会对倭国做出何等疯狂的举动,一切都还尚未有人知。

    ……

    在武大大破大王城的同时,燕云其他二十路大军也没闲着。

    二十路大军,在诸位主将的率领之下,按照武大提前定好的路线,一路烧杀抢掠,长驱直入,致使倭国境内烽火四起。

    与武大率领的人马不同的是,这二十路人马的人数略少,大多数都只是两千余人,最多的不超过三千,而且他们从来都不攻城,打游击战,唯求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这二十路大军也配有一定份额的震天雷与猛火油,但是他们没有装备攻城器械,轻装简行,以快打慢,看起来毫无目的,实则这一切都是武大计划好了的。

    武大给了他们权宜从事权,可以见机行事,但各自最终的目的地,以及必经之路,与分散集合地,都是不能更改的。

    其中,林字营、火字营、山字营、青焰营、双枪营、轰天营以及豹子头林冲亲自率领的铁血堂精锐,推进速度最快。

    这几个大营,全部都是真正的精锐大营,除了武大带走的武府家将与十三鹰,他们就是整个燕云最为骁勇善战的大营。

    倭国搞不清楚这些大营到底是谁率领的,但是如若换了真正对燕云各大营都熟悉的人,按照这七大营的切入点,以及他们的行军路线来规划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歪歪扭扭,弯弯绕绕,看在漫无目的的游走与随意攻击倭国,实则他们的最终汇聚地点,似乎全部都是一样的。

    换言之,他们正在一路砍杀,一边赶往同一个地点。

    很明显,武大之所以为他们规划这样一个共同的聚集地,必然是另有所图。

    ……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一转眼,三日的时光一晃即过。

    在这三日当中,武大率军再次连破两城!

    这样的推进速度与破城速度堪称恐怖!

    倭国也总管是搞清楚了,就当下的形势而言,无论多么坚固的城池,都抵挡不住燕云震天雷与猛火油的荼毒,所以,今日,倭国没有再守城,而是直接派遣了大军,在平原地带与武大决一死战!

    这次,倭国直接出动了两万人马,其中有六千骑兵!



第600章 狭路相逢!

    (最近诸事繁多,感谢书友们的体谅,感谢书友“救世主”一直帮忙寻找错别字,谢谢~)

    众所周知,骑兵唯有在平坦地段上,方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战斗力,步兵在平原地带与骑兵的战损比例最低是3:1。

    换言之,在平原地带,平均每战死三名步兵,骑兵至多只会战死一人。

    而如果步兵据守城头,或者是在山林当中,骑兵失去了速度优势,战斗力就会大幅度被削弱,很快就会被大量的步兵所蚕食。

    按照常理来说,天下皆知,燕云铁骑强悍无比,尤其是铁血十三鹰,由于有猛火油柜相助,一千骑十三鹰足以以一敌三,干翻三千普通骑兵,己方损失却很小。

    如今,倭国也尝到了十三鹰的厉害,然而即使如此,倭国依旧还是选择了在平原地带与燕云硬憾,其原因有。

    第一,燕云的震天雷与猛火油威力太强,倭国据守城头的战略已经不合时宜,只会被大范围屠杀,而且燕云不可能自寻死路,主动遁入山林,倭国只能在平原地带与燕云硬憾;

    第二,武大率领近万燕云大军,连破三城,战功卓越,但燕云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伤亡,战损虽然不算非常大,但算上退回水师巨船上休养疗伤的伤兵,燕云已经迅速减员破千,换言之,武大这一路大军,至多还有八千人,而且其中还有两千人需要操作和保护投石机等攻城器械,能够正面参战的至多不会超过六千人。

    即使燕云以战养战,俘获了大量战马,这六千人当中至多也只有三千骑兵。

    倭国六千骑兵势必不是燕云三千骑兵的对手,毕竟燕云当中有一千十三鹰,但是,即使如此,倭国六千骑兵也必然能够给燕云骑兵造成重大损伤,何况,倭国还有一万四步兵?

    而且,此次倭国出战的步兵当中,有一批精锐长矛军卒与盾甲兵卒。

    长矛兵手持长约两丈有余的长矛,盾甲兵手持双手举盾,一攻一守,攻守兼备,倭国有充足的信心,可以与武大正面硬憾。

    第三,武大连破三城之后,士气如虹,已经迅速逼近倭国京师平安京,倭国必须要打击燕云的气势,不得不在平原地带与燕云硬憾,何况,倭国此次出战准备极为充足,他们甚至有足够的野心,想要将武大这一路人马彻底打残!

    而如果想对武大这一路人马造成大的损伤,就必须是正面硬憾,所以倭国不得不选择了在平原地带与武大决一生死。

    换言之,倭国此次已经做好了被燕云震天雷与猛火油屠戮的准备,他们就是要用战损而换取冲锋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逼近武大这一路大军,与燕云短兵相接,让燕云的震天雷与猛火油无法发挥其功效。

    毕竟,一旦进入近距离搏杀,未免误伤自己人,武大手上的震天雷与猛火油的确不好贸然发动,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倭国两万人马,与燕云八千将士,在平原地带,遥遥对望。

    倭国早已在此等候多时,所以他们的阵型非常之完整,当可谓是无懈可击。

    两千盾甲兵手持双手举盾在前,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挡抵挡燕云的弩箭与猛火油,并且可以抵挡燕云铁骑的强势冲击,一千长矛兵穿梭其中,随时准备突出阵营,攻击冲锋的燕云铁骑;

    在其身后,是六千倭国骑兵,一旦燕云投掷震天雷或者燃烧弹,他们势必会直接冲出阵营,躲避震天雷与燃烧弹的同时,趁着燕云第二轮发射的间隙,全力冲锋,杀向燕云;

    紧随其后的,是一万各军种步兵,毫无疑问,这些步兵蚕食燕云将士的主力,即使震天雷与燃烧弹的威力再大,也不可能翻手之间将这些步兵尽数全灭。

    最为重要的是,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倭国也学聪明了,他们的阵型看起来极为松散,人员分布并不密集,但却又互有联系,摆成了一个极为浩瀚的大阵。

    尤其是倭国两万大军当中的以前劲弩手,分散的更加散乱,他们是倭国最大的远程击打兵力,之所以松散,无非是怕被震天雷一扫而空。

    很明显,此次倭国为了武大决一死战,提前做好了所有准备,随时提防一切意外状况的发生,几乎已经算是做到了无懈可击。

    燕云六千将士,对战倭国两万人马,如果是生死之战,燕云并不惧战!

    事实上,无论面对多少人马,燕云也没有怕过。

    遥想当初,葫芦口一役,那时武大尚未自立为王,面对辽国如潮水般涌来的数万大军,浴血死战,最终都赢了下来,又何况是区区两万倭国人马?

    但,那样的惨胜不是武大想要的,也不是燕云想要的。

    一来武大从来不希望自己麾下的兄弟们死伤过于惨重,二来燕云对倭国的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一切才刚刚开始,如若损失过于严重,那么后续的战斗该怎么办?直接撤退返航吗?这显然不是武大想要的。

    可无论如何,两万倭国大军挡在武大的必经之路上,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武大必须想办法,凿穿甚至打残这两万大军,方能进行迅速向平安京推进。

    倭国并没有给武大太多思索对策的时间,他们已经等待了太久,开始缓慢而又有节奏的……缓缓逼近燕云大军。

    两万倭国大军,气势汹汹的杀来,威势逼人,杀气毕露,极为雄壮。

    张良望着满脸淡漠,沉默不语的武大,眉头微皱,主动问道:

    “老大,怎么办?撤……还是强攻?”

    强攻?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如何强攻?

    但,武大没有关心如何强攻,反倒是眉头微挑,反问道:

    “撤?你居然想到了撤退?”

    张良微微一滞,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不想撤,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燕云与倭国的大战才刚刚开始,没必要在这里与倭国死磕吧?”

    花荣也微微点了点头,显然是赞成张良的观点的。

    武大嘴角微翘,轻笑道:“慌什么?既然倭国以为吃定了我们燕云,那便倭国见识一下我们燕云的厉害吧。”

    “铁浮屠听令!换装!”



第601章 具装重骑!

    (啧啧啧,一转眼,我居然已经写了六百章,近130万字,值得纪念,感谢书友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谢谢。)

    燕云共计二十一路大军讨伐倭国,武大亲自率领的这一路大军,人数最多,实力最强,他所做的事情也最为恐怖。

    在大王城外筑京观,成功引起了倭国的滔天怒火,誓要将武大这一路大军挫骨扬灰,尔后武大率军在数日之内连破三城,风头一时无两。

    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除了震天雷与猛火油的迅速消耗,以及人员的损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武大这一路大军吸引了太多的仇恨,倭国人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武大这一路大军身上。

    当然,这也是武大一直以来想要达到的目的,唯有如此,方能为其他二十路燕云大军减轻压力。

    那么,武大凭借不到一万人马,凭什么有如此底气,敢于去吸引如此之多的仇恨呢?难道武大疯了吗?他想拿自己这一路将士的性命去换取其他二十路大军的推进时间?

    很明显,这不可能。

    武大之所以敢于这样去做,必然是有所依仗。

    此时,武大的后手终于要显露出啦了。

    铁浮屠!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寓意其不动如山,威势如塔。

    犹记得当初,辽国与金国大战,人多势众的辽国被金国打的溃不成军,如若不是燕云出兵,如若不是扶苏公子智珠在握,说不定辽国早已被金国灭亡。

    事实上,在历史上,辽国的确是金国给灭了,就连大宋也被金国给灭了,那么,区区一个小小金国,为何有如此威势?

    金国,最为倚重的兵种,便是铁浮屠!

    铁浮屠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与“拐子马”一起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拐子马”属于一种轻型或中型骑兵,被布置在两翼,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机动性以及集团冲锋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用以对敌军迂回包抄而后突击,是铁浮屠的两翼。

    历史上,金国金兀术率领手下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杀奔南宋行在临安,途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长江边上的顺昌,一直到撤退途中遭遇岳飞拦截,两千铁浮图、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图彻底覆灭。

    铁浮屠之威势,由此可见绝对是势不可挡的!

    之前,燕云出兵,在镇北大都督卢俊义的率领下,助辽国剿灭金国,从中获取了充足的利益,铁浮屠便是其中之一。

    卢俊义把大批铁浮屠装备带回了燕云,武大将其交给了武府工匠与隐族大匠一起秘密研究,改良,打造了最新的具装重甲!

    此时,终于到了要登场的时候。

    “铁浮屠听令!换装!”

    武大一声令下,张良与花荣都愣住了,尤其是张良,他对燕云知之甚详,从来都不知道燕云还有铁浮屠这样一支力量,更不要说隐藏在这一路大军当中了,从来都没见过啊。

    然而,吴刚却朗笑一声,在马背上拱手施礼,

    “末将领命!”

    话落,吴刚率领麾下十三鹰,拍马退后,直接来到了大军最后面的补给车队这里,揭开盖在车队上的黑布,在众人的帮助下,为自己着甲,也为战马披甲!

    张良恍若大悟!

    这一路杀伐,无论面对何种局面,武大都一直留有两千人保护车队与攻城器械,张良心头一直很是疑惑,按照常理来说无需如此之多的人马才对,此时终于明了,原来武大让人保护的不只是后续补给与抛石机等攻城器械,最为重要的还是具装重甲!

    然而,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

    随着十三鹰开始换装,与此同时,武大再次下达了最新的命令,

    “铁鹞子听令,换装,列阵!”

    “诺!”

    一直在后面保护车队与抛石机的两千人马,顿时分出一千人出来,走到另外一批车队一侧,同样开始换装披甲。

    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除了用它作为西夏最高统治者的护卫、仪仗外,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先锋。

    西夏以武立国,军队以骑兵和山地重步兵最为著名,骑兵中尤以重装铁骑平夏铁鹞子战斗力最强。

    铁鹞子刺斫不入,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宋史·兵志》四记载:西夏“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

    不日前,西夏在大宋与吐番的两面夹击之下亡国,武大亲自下令,命镇西大都督方腊,接受西夏百姓与溃军,自然也包括铁鹞子!

    这一千名将士,全部都是原西夏“铁鹞子”将士,被武大收拢到麾下之后,一直保持着低调,此时,终于露出了峥嵘!

    而武大之所以让铁鹞子列阵,是因为铁鹞子与铁浮屠的攻击方式完全不一样。

    铁浮屠是遇山开山,遇石碎石,以最为强大的重甲与威势,硬生生凿穿敌人阵营,而铁鹞子却更加讲究战术配合,他们所使用的是“鱼鳞阵”。

    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战术最为重要的便是“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

    简而言之,便是群狼战术,一个个小队聚拢,然后朝对方防御阵形全部冲过去的队形,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如今,铁浮屠在前,铁鹞子紧随其后,装备最为精良的武府家将护院紧紧咬在后面,这便抹除了所有能够想到的弱点。

    而这,也正是武大敢于如此大摇大摆的吸引倭国仇恨的底牌所在!

    具装重骑兵!



第602章 正面硬憾!

    众所周知,铁血十三鹰一直深受北燕王武植器重,执行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燕云的地位非常之特殊,恐怕除了武府家将护院之外,十三鹰与黑鸦、蛛网是武大最为信赖的。

    而且,十三鹰更是燕云最为强大的一种军种,轻骑兵。

    手持猛火油柜的十三鹰,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今日,武大便会向整个天下证明,十三鹰的确是燕云最为强大的骑兵,不只是依靠猛火油柜之厉的轻骑兵,而且十三鹰还可以随时化身为具装重甲骑兵,战力天下无双!

    武大抽刀,暴喝一声道:

    “冲锋!”

    一千名化身重甲骑兵的十三鹰瞬间提起手中的重枪长矛,策马狂奔!

    一千铁鹞子列阵,保持着冲锋阵型,紧随其后。

    两千浑身重甲,包括战马都披甲的重骑兵,瞬间提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重力惯性的相助下,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

    他们身上的盔甲,加上战马身上的甲胄,重量绝对是恐怖的。

    蹄声如雷,声威震天,杀气腾腾!

    而武大,则亲率武府家将护院,以及花荣与其麾下赤羽营,还有东郭太寻的大锏营,悍然冲锋。

    燕云,似乎从来都不会防守,他们从不会被动挨打,向来都是主动出击,因为男人天生就是进攻者,因为进攻便是最好的防守!

    倭国已经预料到燕云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主动出击,但是他们从来没想到武大这一路人马当中居然藏有重甲骑兵。

    但,正所谓覆水难收,他们已经来不及改变策略了。

    战场,本来就是如此的,瞬息万变。

    武大等人的速度已经提升到极致,但他们依旧赶不上前面化身铁浮屠的十三鹰,以及铁鹞子的速度。

    重骑兵一旦冲锋起来,速度委实太快了。

    与此同时,保持原地未动的,操作抛石机的燕云将士,仔细计算着最前方铁浮屠与倭**卒之间的距离,随着双方越来越近,燕云抛石机再次开始咆哮!

    “嗖嗖嗖!”

    震天雷与燃烧弹,被高高抛出,目标直指倭国大军。

    倭国的反应速度很快,盾甲兵与长矛兵瞬间分立两旁,倭国骑兵悍然提速,冲锋,躲避震天雷的爆炸余波,并且趁势展开与燕云铁骑的对撞。

    “轰轰轰!”

    震天雷与燃烧弹响成一片,倭**卒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伤亡。

    这个伤亡,倭国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依旧没有动容。

    然而,紧接着,倭国便勃然色变。

    因为,倭**卒已经与燕云铁骑悍然撞在了一起。

    屠杀,骑兵的交锋,从一开始就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

    倭国轻骑兵虽然人多势众,但正面交锋,他们绝对不可能是重骑兵的对手,何况他们所面对的是燕云重骑兵!

    铁浮屠原出身金国,铁鹞子原出身西夏,但他们现在全都属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燕云!而且,铁浮屠本就是由燕云最强的十三鹰转化而成!

    倭国轻骑兵在猝不及防之下,面对集天下各大势力之所长于一体的燕云重骑兵,本就注定了灭亡。

    吴刚身为十三鹰大头领,本就理应身先士卒,此次他又是代表着武大,冲锋在第一线,愈发的骁勇善战。

    在强大的重力惯性推动之下,吴刚双手平举手中的重枪长矛,一枪穿透三名倭国骑兵的胸口,三名倭国骑兵挣扎着,惨叫着,哀嚎着,重伤垂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