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大回过神来,赶紧故作单纯的羞涩一笑,“陛下恕罪,臣方才有些……嗯,有些走神了……”
宋徽宗险些被气乐了,最近这几年,敢在他面前走神,还敢堂而皇之说出来的,武大还真的头一号。
但他自认为很了解武大,也不愿意与武大多做计较,便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好了好了,赶紧与朕说说,你与太师府、太尉府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今日进宫见朕,到底又是所谓何事?”
武大再次躬身施礼,“回禀陛下,太师府与太尉府所言纯属无稽之谈,他那些所谓的证人,全都是一面之词,微臣倒是有一件急事,需要禀明陛下。”
“讲。”
“陛下,臣于不日前,查探出在江湖上以武犯禁,滥杀无辜,又在朝堂之上,被有心人利用,暗杀残害忠良的杀手组织七星盟总舵位置,居然就设在汴京四海商会地下,故,特来禀明陛下!”
宋徽宗两眼微眯,沉默不语。
四海商会是蔡京的敛财工具,这件事尽人皆知,此时却被武大查出七星盟的总舵就设在四海商会地下,如若此言属实,那么四海商会与七星盟就必然脱不了干系。
确切的说,七星盟必然与蔡府脱不了干系。
什么叫绝地反击?这才叫绝地反击!
蔡府与太尉府信誓旦旦的说抓住了七星盟的杀手,又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说杀手招认最近汴京城内的刺杀皆是武府所为,而如今却被武大查出七星盟是蔡府的势力。
既然七星盟都是您蔡府的人,自然是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咯,这是从根源上否认太师府那些证据的正确性,那些针对武大的指控自然也就不攻自破。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得是宋徽宗相信武大的言论。
宋徽宗沉吟了许久,抬起眼皮来,满脸冷漠的说道:
“武植,你可知你所言意味着什么?蔡卿为我大宋尽心竭力操持多年,如今你却七星盟是他在暗中培植的势力,借来打压异己。你这是在弹劾蔡卿吗?”
“太师府与太尉府所言,均都有理有据,且有证人可以证明那数起刺杀,桩桩件件皆是你武植所为,事到如今,你非但拒不认罪,反而弹劾当朝太师,武植,你好大的胆子!”
221。第221章 说服
“武植,你好大的胆子!”
这一声吼,如春日里的惊雷,响彻在御书房内外。
尤其是因为发声的是皇帝陛下宋徽宗,便愈发显得威严。
门外的许多太监,皆听到了,只是不知武大官人到底是如何触怒了陛下,居然引得陛下龙颜大怒。
倒是御书房内的武大,非但不害怕,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些笑意。
宋徽宗笑骂道:“臭小子,笑什么?”
武大玩味的笑了笑,并未多言。
其实大家都是聪明人,武大心知这皇宫里遍布各大朝廷重臣的眼线,其中必然也有蔡京的,宋徽宗刚才那句大声怒吼,很明显是故意做给某些人看的,武大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件事他却不能点破。
人家宋徽宗是皇帝呀,是九五之尊,明知身边有奸细却无法剪除,这已经够憋屈的了,如果武大再故作聪明,不知进退的点破此事,宋徽宗恼羞成怒之下,保不齐就会让武大吃不了兜着走。
又是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宋徽宗问道:“武植,你是如何确认七星盟就设在四海商会地下的?”
武大如实回道:“七星盟少盟主司空尚风,也就四海商会会长司空南的儿子,他的一位贴身侍女,是臣放在他身边的棋子。”
“你确认她所言属实?你又如何确认她不是在故意诱导你?”
“臣确认属实。”
宋徽宗这次沉思了更久的时间,可最后他还是微微摇头,皱着眉头淡淡说道:
“不行。朕不但不会给你明旨诏书,朕甚至不会允许你在此时铲除七星盟。伐辽在即,如今的朝堂之上需要稳定,一致对外,武植,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蔡京已经前前后后被罢官多次,但他在朝堂上党羽众多,每一次都会有极大的反弹,每次宋徽宗都会在万般无奈之下,再次启用蔡京,就是为了让朝堂保持平稳运行。
如若此时武大从四海商会地底,将七星盟总舵掀翻,闹的满城风雨,这就是变向的坐实了蔡府在暗中秘密培植七星盟。
这件事一旦传了出去,再由童贯牵头,穿针引线,朝堂之上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平日里饱受蔡京打压的朝廷众臣,势必会跟随童贯的脚步,落井下石,将蔡府一系的党羽全部剪除。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必然就会动荡不安,值此伐辽之际,宋徽宗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风波影响伐辽这以壮举。
武大抬头,沉声道:
“陛下,乘大势之英雄者,欲攻一国更需定一国!如若伐辽开始之后,童大将军率领我大宋儿郎,在辽国浴血奋战,太师府等人还在我大宋朝堂之上,各种搅风搅雨,您让我大宋儿郎如何能安心在前线杀敌!?”
宋徽宗心神剧震,面容变得有些阴鸷。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宋徽宗身为皇帝如何会不懂?武大说的没错,如若到时蔡京真的会在大后方下绊子,那么对前线的影响恐怕会更大。
比如,蔡府一系的韩木吕掌管的户部,负责粮草等物资支援,如若他到时真的动点手脚,前线将使的补给堪忧。
没有补给,还如何杀敌?
拿下蔡京,弊端很大,恐怕会举国不安;不拿下蔡京,同样也有隐患,这是一个两难全的抉择。
“陛下,此次伐辽恐怕会是一场持久战,前线儿郎需要我们大宋的后方支援,如若到时我大宋境内再起骚乱,内忧外患,恐怕……”
童贯这话只说了一半,留有余白,但其中的意味已经很明确,内忧外患之下,莫说伐辽,恐怕会被辽国趁势南下,连现在大宋原有的疆土都会再次受到侵害。
宋徽宗的脸色极为难堪,但依旧极为坚持的摇了摇头,冷冷说道:
“辽国占领我大宋燕云十六州多年,这是我大宋历史上最大的污点,近年来,辽国又多次利用西夏一事,要挟我大宋。童卿,你在西北领兵多年,此次朕之所以将你召回京师,想必你也清楚,朕是要命你亲自领兵讨伐辽贼,一雪前耻!你只需在前线安心为朕杀敌即可,大后方的支援,朕会亲自派人盯着,绝对不会出问题!蔡卿,为国为民辛劳多年,动不得,此时也不能动!”
皇帝是人世间最奇怪的动物,他们热衷于帝王之术,很多时候,听皇帝说话,要仔细揣摩。
比如现在,宋徽宗一句此时不能动,意思自然是他也想要“动”蔡京,只是眼下还不是最好的机会而已。
这就算是摊牌了,也是为武大吃一颗定心丸。
可惜,兄弟们都还在蔡京手里关着呢,武大如何能定心?
武大与童贯对视了一眼,然后武大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敢问陛下,对此次伐辽,有几成胜算?”
这句话问的很无礼,但武大没等宋徽宗发火,就接着说道:“陛下可曾想过,伐辽只是第一步,结束后呢?陛下可做好了防范金国的准备?”
宋徽宗心头一惊,“我大宋与金国有盟约,何况,我大宋兵马足足有两百万之众,金国才有多少人马?讨伐完辽国之后,安能对我大宋有觊觎之心?”
武大翻了个白眼,“盟约?盟约只是废纸一张,陛下您莫要忘了,我大宋与辽国也是有盟约的!陛下,臣说句大不敬之言,您太小瞧金国的野心,也太高看了我大宋兵力。百多年的和平,除了西北边军,敢问陛下,我大宋兵马中,到底有几成是上战场厮杀过的儿郎?八十万禁军,除了数量唬人之外,面对真正的厮杀时,又能有几分战斗力?”
“大胆!”
在一旁伺候宋徽宗的大内总管李彦,大喝一声,怒斥道:“武植,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
宋徽宗微微一抬手,让李彦闭嘴,他望着武大,突然诡异的笑了起来:
“武植,你今日进宫,到底想用什么来打动朕?或者说你想用什么来说服朕支持你剿灭七星盟?不必再绕来绕去绕弯子了,直言无妨,朕赦你无罪。”
武大长吸了一口气,微笑道:
“陛下,臣有一法子,可为我大宋此次伐辽,增加两成胜率!”
222。第222章 拒马桩
“陛下,臣有一法子,可为我大宋此次北伐,增加两成胜率!”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莫说是宋徽宗,就连一直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马植,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两国交战,向来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获得胜利,因为其中有可能发生的变故实在太多,只要不是太自大,胜负大多都是五五开。
而且,大宋北方燕云十六州等地,被辽国占据已久,如若辽国真的是那般好相与的,大宋早该收复失地了才是,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这么多年以来,燕云十六州一直在辽国的牢牢把控之中,由此可见,辽国的战力还是十分凶悍的。
而如今,武大居然说他有法子为大辽增加两成胜率!
两成胜率意味着什么?多了这两成胜率,与金国的联盟都可以直接摒弃,宋徽宗完全可以不管不顾,直接就开战了!
宋徽宗大喜,脸色却又悠的一沉,“武植,你可知你在说什么?两国交战,不可儿戏,你可切莫信口开河。如若你真的能为我大宋增加两成胜率,朕便允了你的请求,又有何妨?”
武大眼睛一亮,“君无戏言?”
宋徽宗恨不得一脚把武大给踢死,恶狠狠的说道:“君无戏言!快说!”
武大长松了一口气,反问道:“陛下可知,辽国最让我大宋头疼的是何等兵种?”
这一点根本无需多言,白痴都知道,自然是骑兵!
宋徽宗脸一沉,笑骂道:“别给朕绕弯子,再废话,信不信朕现在就命人把杖打二十大板!?”
武大果断不再废话,直言道:“据微臣所知,辽国最让我大宋头疼的,便是骑兵!自唐朝中期,一直延续到我大宋,我中原大地一直缺马,即使不久前朝廷以及童大将军,用微臣进献的精盐,从西北各部换取了大量的战马,但对于我大宋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即使微臣不日前,再次为朝廷进献了马铁蹄,但对于改善我大宋骑兵的状况,依旧于事无补。辽国骑兵众多,我大宋骑兵相对而言的确是太少,所以我们大宋只能用大量的步兵兵种去阻拦骑兵。但如此一来,就是在用人命去填充我大宋的略施,恐怕会死伤惨重,得不偿失。”
“补充战马,增加我大宋骑兵,是一条极好的思路。但,起效甚慢。微臣有一法子,另辟蹊径,虽然不敢说是可以完全解决辽国骑兵带来的困扰,但的确可以解决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那就是‘拒马桩’!”
拒马桩是一种木制的可以移动的障碍物,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镶嵌带刃、刺,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并可杀伤敌人。
宋徽宗并不懂军事,扭头望向了童贯。
童贯略一颔首,“这个法子的确可行。武植与臣说过这件事之后,臣仔细回想过,其实,拒马桩在我大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仁宗陛下在位时,当年西征,用的就是这个拒马桩,咳咳……嗯,近年来不知为何就用的少了。”
武大继续说道:“当然,微臣所言的拒马桩(不懂的可以百度一下,很简单),与之前的略有不同。微臣打算,在拒马桩之外,再铺设一层菱形拒马锥,便是在地上铺设一层倒立的圆锥形铁锥(类似与军事电影那种防坦克的拒马桩),并撒下无数铁钉。陛下可以设想一下,辽国骑兵冲击我大宋兵马时,那些铁锥与铁钉就会让他们损失惨重,等他们冲到我大宋阵前,拒马桩会再次让辽国骑兵吃够了苦头,尔后我方在用拒马枪攻击敌方骑兵,敌方骑兵必然就不足为惧了!”
宋徽宗头都大了,有些无奈的揉着脑袋,摇头苦笑了几声,对童贯问道:“又是拒马桩又是拒马枪,还有菱形的铁锥?朕不懂军事,童卿,朕只问你一句,这法子是否好使?”
童贯似乎有些扭捏,尴尬道:“微臣可以确定,这个法子一旦使出来,辽国骑兵虽不敢说是毫无用武之地,但的确可以为我大宋对抗辽国时省去太多太多的麻烦,增加两成胜率,的确是有的。只是,这法子过于阴险,如若辽国也学了去,恐怕,日后骑兵这个兵种的位置,会很尴尬!再也没有当下的地位了!”
这也是之前在童府听武大说了这个法子后,童贯破口大骂的原因。
他正全力发展骑兵呢,结果武大整出来这么一个阴损的法子,直接把骑兵给废了,这不是抽他童贯的脸吗?
宋徽宗笑了。
他是皇帝,他才不会管这法子是否阴损,只要能够破除辽国骑兵,步战,大宋还真的就没怕过谁!
宋徽宗古怪的看了武大一眼,玩味道:“武植,真不知你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你是如何想出这个法子的?”
武大撇了撇嘴,闭嘴不言。
当然,他心里正不停的腹诽,还大宋皇帝呢,一群没见过世面的渣渣而已,老子会告诉你老子原来待的那个世界,各种军事电影满天飞吗?何况,警,察经常会在路面上设置各种五花八门的路障,那些个路障,可比这个拒马桩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宋徽宗沉默,想必是在权衡利弊。
武大心里一突,赶紧再次进言道:“陛下,这种拒马桩运输起来极为繁琐,需要足够的后勤保障以及运输兵种,如若到时朝堂之上有小人动手脚,微臣不敢保证这个法子是否还会有用。”
宋徽宗扫了武大一眼,手指极为有节奏的敲打着他那张小规格的龙椅,淡淡说道:“制盐之法,酿酒之术,锻体之法,香水,香皂,马蹄铁,拒马桩,武植,朕不得不承认,你为我大宋做了许多,只是,你是否该主动告诉朕,这些法子,你到底是从何处学来的?你与隐族是否有联系?”
武大鬼叫了一声,“陛下,微臣与隐族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宋徽宗嘴角微翘,“慌什么?罢了,朕就允许你剿灭七星盟,但,此事只能查到四海商会便到此为止,绝对不能用蔡府有牵扯,蔡府最多只能有个御下不严的罪责!蔡太师为我大宋操劳多年,即使他做了恶事,朕也愿意原谅他,朕希望他可以安享晚年,武植,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武大根本没有丝毫犹豫,干净利索的领旨谢恩,
“臣,遵旨!”
223。第223章 朝堂果然是个大粪坑!
宋徽宗之所以说要让蔡京安享晚年,他这样做,不是做给蔡京看的,当然也不是做给武大看的,他是要做给文武百官看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一种常态。
而宋徽宗要做的,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即使蔡京在背地里做了许多对不起他宋徽宗的事情,但蔡京的确为他立过汗马功劳,他宋徽宗绝对不会过河拆桥,绝对不会对有功之臣妄加残害。
这些个道理武大心知肚明,何况他本来就没妄想过,仅仅以七星盟这样一件事就扳倒蔡京这颗参天大树。
七星盟这件事到底该如何处理,到底该做到何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武大说了算,而是宋徽宗说了算。
当然,武大也不是十分在意这些,他的目的很简单,只要能救出被抓的兄弟们就够了。
至于日后如何为兄弟们报仇,那都是后话。
接下来的时间,宋徽宗在御书房,与马植以及童贯仔细商议伐辽之事,武大很自觉的闭口不言,只带了耳朵,绝不插话。
这种军机大事,还不是他能够参与的,宋徽宗没把他直接赶出去,就已经很给武大面子了。
当然,如若不是武大进献了良策,他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宋徽宗似乎真的是对排兵布阵一窍不通,很多手段武大都听懂了,可宋徽宗依旧是懵的,不停的在追问童贯。
尤其是拒马桩,童贯翻来覆去的解释了许多遍,宋徽宗依旧是一副似懂非懂的德行。
武大不禁有些担忧,宋徽宗的这智商堪忧啊,大宋有这么个皇帝也真是悲哀。
当然,宋徽宗对排兵布阵一知半解,对人心的掌控,以及他那所谓的帝王心术,还是很牛叉的。
比如现在,或许是武大的眼神太露骨了,宋徽宗很明显从中看出了鄙夷的意味,咳嗽了几声,对武大淡淡说道:
“武植,你似乎对朕很有意见?”
武大吓了一跳,连忙请罪:“陛下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微臣哪里会有意见?”
宋徽宗冷哼了一声,不再理会武大,继续与童贯讨论。
武大松了口气,心里却又忍不住开始腹诽,大傻叉,这句话的原文是“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是献给武侠里明教教主东方不败那个死人妖的!如今献给您,祝愿您也早日成就人妖大业!
你爱他,他爱他,他傻你也傻,你俩大傻叉!
宋徽宗三人讨论的热火朝天,武大则昏昏欲睡。
他对着伐辽这件破事没有半点兴趣,能为朝廷献策,尽量减少大宋兵卒的伤亡,已经是武大能够做的极致。
前文曾经说过,武大从来都不是悲天悯人的圣者,自己家里还一团糟呢,他管不了太多的闲事。
当然,这拒马桩本来就是武大打算交给童贯的,只不过如今由于蔡府,武大迫不得已才拿出来直接交给了宋徽宗,一举两得,也算是为朝廷出力了。
相对于北伐,武大更多关注的是接下来跟如何收拾七星盟。
七星盟的蔡府培植的江湖势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既然宋徽宗不愿意过多牵扯到蔡府,这件事也只能点到为止,大约就把矛头全都指向四海商会,把这件事搞成是四海商会司空南、司空尚风父子背着蔡府私下里做的,就成了。
另外,这会儿武大缓过神来,也总算发现自己被宋徽宗给阴了。
宋徽宗作为九五之尊,他不可能喜欢朝堂上有过于庞大的势力,尤其是像童贯与蔡京这种,他们在朝堂之上的势力已经有左右宋徽宗决议的能力,绝非宋徽宗所喜也。
童贯也就罢了,毕竟他是统军的大将,西北战事离不开童贯,此次北伐也需要童贯亲自领兵,宋徽宗需要仰仗童贯的方方面面还太多,但蔡京就不一样了,他只是一个文官,并非无可取代。
蔡京身为北宋六贼之首,出身本就极为不凡,他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而蔡京本人,则是王安石一直所看重的宰相之才,当初宋徽宗刚刚登记的时候,蔡府一系的势力,在朝堂之上已经极为庞大。
后来,宋徽宗为了坐稳皇位,又刻意重用了蔡京,导致如今的蔡京在朝堂之上,只要童贯不回京,几乎就没人敢对蔡京的决议质疑。
这种狗贼,已经严重影响到皇权的威严,怎么可能会真正的受到宋徽宗的喜爱?
尤其是近年来,宋徽宗的皇位几乎可以说是已经稳如泰山,在这个时候,宋徽宗当然就想把蔡京这块绊脚石给挪出朝廷。
这一点,从宋徽宗数次罢免蔡京,就可以看出来。
只是蔡京在朝堂之上的势力的确太强,每一次宋徽宗都不得不重新启用蔡京。
此次,武大要剿灭七星盟,恐怕宋徽宗从一开始就没奢望过可以凭此扳倒蔡京,他之所以一直绕来绕去,又故作为难,仿佛同意武大剿灭七星盟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实则就是在逼武大拿出足够的好处来做交易。
不错,这就是一场交易。
自从武大名声鹊起以来,他的事迹在大宋朝廷并不算秘密,何况当初苏氏私塾两位苏老向宋徽宗推荐武大,恐怕早已详细阐述过武大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
宋徽宗心知武大鬼点子多,但他身为九五之尊,又不可能低声下气的向武大这样一个黄口小儿请教,威逼利诱又有损皇帝威严,如今武大进宫来请旨剿灭七星盟,正中下怀,他怎么可能轻易让武大得逞?这种机会不可多得,他必然会挖空心思来榨干武大腹中的鬼点子。
武大表示很忧伤,朝堂果然就是一个大粪坑,莫说蔡京、高俅那种阴险之徒,花样百出要置自己于死地,就连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宋徽宗,心思居然也如此多变,还能愉快的玩耍不了?
不行,等七星盟这件事结束,即使暂时回不去阳谷,也必须立刻离开汴京,回陈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自己是陈留县子!
日落时分,三人的商议大体完成,宋徽宗这个老王八蛋,连顿晚饭都不给,直接就让武大滚蛋了。
武大表示更忧伤了,你让老子见识一下宫中御宴怎么了?小心眼,真抠门!
224。第224章 世上安得两全法
武大这个人呢,有个不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