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宗皇帝和赵鼎的对话并没有就此结束,还在继续着。
这君臣两人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谈甚欢,就好像是久别重逢的夫妻一般。
最后,高宗皇帝对赵鼎说道:“卿既还相位、现任执政去留惟卿。”
就这样,高宗皇帝授予了赵鼎组阁的专断权。也就是说,新的一届总理内阁的人选名单由赵鼎单独决定。
面对这份信任,赵鼎没有得意忘形,依然保持着谦卑的态度。
他只向高宗皇帝申请了一个工作拍档的名额。这个拍档是必须保留的,其余的人选还是由皇帝自己做主。
这个人选就是………秦桧。
赵鼎的原话是:“秦桧不可令去。”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秦桧依然还是那个秦桧,他的怀里揣着的依然还是那套南人自南、北人归北的主张,嘴里还坚定不移地挂着议和的话题。而他的身世和来路依旧可疑。
奇怪的是,自从秦桧回归南宋以后,无论是谁来担当首相,都喜欢找他来当副手;无论是主战派的吕颐浩、张浚,还是主和派的范宗尹、赵鼎,都是如此。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
最奇怪的是。找秦桧做副手的这些大人们,他们的下台都能看见秦桧的种种动作和推手。他们也知道秦桧的阴险和恶毒,比如张浚;甚至他们本身对于秦桧也并无好感,比如赵鼎。
即便是这样,他们依然要找秦桧当副相,并乐此不疲。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骗得了吕颐浩之后。继续骗了张浚,接着轮到赵鼎,而且是一直在高宗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骗,在众人早就知道他本性不良的情况下没完没的欺骗成功。
这说明了什么呢,是上面的这些人太好骗了,还是这个骗子太高明?
这可能就是历史的诡异之处。
赵鼎履新上任,按照朝廷的惯例。各路外地的大臣需要“入觐”并顺带与新的首相大人见面。而作为最大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岳飞也在入朝之列。
在路上,岳飞就对他的参谋官薛弼说道:“我这次到朝廷之上,还将奏陈一桩与国本有关的大计。”
薛弼问:“什么事?”
岳飞回答说:“我想请皇上立读书于资善堂的建国公为太子。”
薛弼一惊,连忙提醒道:“身为大将,好像不应该干涉朝政。
岳飞的回答是:“君臣一体,不应顾虑形迹。”
于是岳飞入朝,并提出了他的建议。
史载,当岳飞读奏章的时候,突然有一阵冷风吹袭而来。吹得他手中的奏章摇摇摆摆,而他的声音,也因为紧张和颤抖了起来。
岳飞在政治上的单纯和天真,在此刻表露无疑。
良久,高宗皇帝以极其冷静的语气答道:“岳卿家。我并不会怀疑你的忠诚,然而拥兵在外,这一类事情并不是你应该关心的。”
高宗皇帝的回答直接点中了岳飞的要害。
无论在哪一个朝代,拥兵大将都是不能牵涉朝政的,这是一个很禁忌的话题。
岳飞退下了,脸色惨白,如同死灰。
或许他有些后悔,但作为宗泽理念的继承人,岳飞始终无法克制住自己。
他正在做的事情是………要求高宗把皇权交还给太祖赵匡胤的后人。
再深入一点,岳飞在要求一个年仅三十出头的皇帝立外人为太子。
难道三十多岁的高宗皇帝很老了吗?已经老到必须如此迫切地将皇帝的位置都要拱手相让的程度了吗?

岳飞的举动,不但使求子心切的高宗皇帝大为光火,甚至让一向对岳飞非常欣赏的新任宰相赵鼎也非常不满。
因此赵鼎公开在朝堂上说道:“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
不但如此,赵鼎还特意找来岳飞的参谋官薛弼,对他劝诫道:“大将总兵在外,岂可干与朝廷大事,宁不避嫌。飞武人,不知为此,殆幕中村秀才教之。公归,语幕中毋令作此态,非保全功名终始之理。”
PS:谢谢靓女007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被爱的小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三十一章:反间计

淮西兵变之后,刘豫听说郦琼领着十多万军民前来投诚,高兴得手舞足蹈,连忙命令工匠们“粉饰门墙,增添仗卫”,还特意安排了户部侍郎冯长宁、选锋统制李师雄作为接纳使,前去帮郦琼打点一切。
郦琼一行人等到了以后,刘豫在文德殿上隆重地接见了他们,还把郦琼授予“靖难节度使兼拱州知府”,而郦琼的属下也都有各种封赏。
封赏完毕,刘豫亲笔写信到金国去报喜。
敌方的主力军团集体叛变投诚,一里一外,按双倍计算,这可是个不得了的数目,可谓是伪齐立国以来最大的成就。
因此,刘豫还在信中提出,请求金国出师、和自己一起兵发江淮,进犯南宋。
如此的成就,刘豫还以为金国会有什么赏赐或者赞扬。
可事实让刘豫失望了,刘豫的信函已经发出很长时间了,都没有收到金国的任何回复,更谈不上什么赏赐了。
刘豫的心开始不安起来,到底是什么回事,莫非金国那边的政局发生了动荡?
这回还真让刘豫给猜中了。
在南宋朝廷波澜起伏,激流暗涌的时候,北面大金皇朝的政局也正好在发生地震,其程度之剧烈,让旁人为之侧目。
完颜亶之所以能够接替吴乞买而成为金国第三任皇帝,原因就是他父亲早死,年纪又小。容易受到控制。在金国几个大佬都都不能劝服对方的时候,完颜亶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让他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在完颜宗辅的安排下,完颜亶让完颜粘罕当上了国相。
虽然貌似升官了,但完颜粘罕也为此而放弃了兵权。在金国这个以武立国的国度里,没有兵权就意味着影响力的下降。
作为报复,完颜粘罕暗中刺杀了完颜宗辅,但也因此同时与完颜兀术和完颜昌等另外几个大佬交恶。
于是乎,一个反粘罕的大联盟在金国暗中成立了。
反粘罕联盟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完颜粘罕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心腹成员统统调入中央。以便直接控制。
比如把燕京枢密院事韩企先调升为尚书右丞相、把西京留守高庆裔调升为尚书左丞相、把平阳尹萧庆调升为中书右丞,等等。
这些行动,极大地削弱了完颜粘罕的势力。
天会十五年,也就是绍兴七年的年初,在吴乞买第二个儿子浦鲁虎的周密操作下,小皇帝完颜亶以贪污的罪名将高庆裔入狱,并借此案扩大牵连。将完颜粘罕派系的势力连根拔起。
高庆裔在刑场上对前来送行的完颜粘罕哭道:“我公早听我言,事岂至于今日?我死后,我公要善自保重。”
看来,高庆裔对于反粘罕联盟的行为,已经早有警觉,可惜粘罕不信。
后面事情的发展证实了高庆裔的先见之明。
天会十五年七月。小皇帝完颜亶将完颜粘罕入狱,并发了一道《下粘罕诏》:“持吾重权,阴怀异议。国人皆曰可杀,朕躬匪敢私循。
结果是,身陷囹圄的完颜粘罕很快就忧郁而死了。
完颜粘罕死后。金国的内部重新形成了两派势力。
一派是以左副元帅完颜昌、太师浦鲁虎为首,倾向于与南宋讲和的“鸽”派;而另一派则是以右副元帅完颜兀术、领三省事斡本为核心的。主张彻底平定南宋朝廷的“鹰”派。
虽然这“鸽”、“鹰”两派各有各的主张,但是在短时间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他就是伪齐的刘豫。
完颜昌对刘豫的厌恶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
刘豫原本是完颜昌手下的降将。当初完颜粘罕横插一脚,要接管伪齐的业务,而刘豫见完颜粘罕势大,便顺势投入到粘罕处,所有钱粮财物的进贡全部都经由粘罕上缴金国,没有留给完颜昌半点油水。
如今完颜昌翻身过来,自然要对刘豫踩上几脚。
问题是,作为主战派的完颜兀术,常年与刘豫的伪齐军一起,在西北和江淮地区与宋军作战,多少都有些香火情谊,为什么会赞同完颜昌去废除刘豫?
《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了一件岳飞的小事,而这件岳飞即兴而发的作品,恰好就是上述问题的答案。
根据以往几年的惯例,到了每年秋凉之时候,金国都会派出大军到南宋朝的边境来骚扰一番,看看有没有机会。
在绍兴七年的十月,完颜兀术的大军进驻了一个叫清河的地方,这处地方离两国的边境线已经很近了。
就在这个时候,岳家军偶然擒获了一名金人的斥候,将其五花大绑,押送到了岳飞的中军帐里。
在岳家军营这种地方,汇聚最多的当然是对女真人的仇恨。那名女真斥候也自知必死无疑,唯有不吭一声,但求死个痛快。
岳飞原本在帐中与诸位将军议事,见到女真人被押进来,满脸的愕然,失声叫唤道:“汝非张斌耶?本吾军中人也。”
众将见此情形,于是上前帮忙把女真人斥候身上的绳索解开。
斥候迷糊了,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岳飞走上前去,把斥候扶起,带到了后帐的密室中问道:“吾乡者遣汝以蜡书至齐,约诱致四太子,而共杀之。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帝已许我,今年冬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矣。然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
哇塞,原来岳飞与刘豫居然有密约。要共同谋杀四太子完颜兀术。
能够当斥候的,脑筋肯定非常灵活。
那名斥候断定岳飞认错人了。就顺着杆儿爬,答道:“信已经送到,完颜兀术也已经被骗到了清河,大功很快就要告成了。只是我回来时迷路了,阴差阳错,被兄弟们误会了。”
岳飞转怒为喜,说道:“八月交锋,我穷力相击。彼已不疑,江上之约其遂矣。事济,宋与齐为兄弟国。”
说完,岳飞又亲手做了一丸蜡书,交给斥候,喝道:““汝罪万死,吾今贷汝。复遣至齐,问举兵期,宜以死报。”
斥候当然是唯唯诺诺,不断点头哈腰,表示要尽力完成任务。
随后的发展,和三国时期蒋干偷了周瑜的密函后的进程大同小异。
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在《鄂王行实编年》中的记载是:“刲股纳书,厚币丁宁,戒勿泄,谍唯唯,拜谢而出。复召之还。益以币,重谕之。乃遣,至于再三。谍径抵兀术所,出书示之。兀术大惊,驰白其主,于是清河之警不复闻。豫以故得罪,遂见废夺。”
就这样,完颜兀术连夜撤兵了,清河的警报也消除了,而金国也开始着手了废除刘豫的行动。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之上策。
在战场上,岳飞是无敌的。
可惜的是,岳飞并没有把这种心思和计谋用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
金国人做事从来都不拖泥带水。
首先,金国给刘豫下了一道命令,令刘豫立即解散投降过来的原南宋淮西军!理由是,这支淮西军是诈降。
刘豫懵了,这怎么可能?有谁会拖男带女全家老小一起前来诈降,又谁愿意把父母老婆孩子的性命全部交到敌人的手中?
这可是一支以西北大汉为主的老牌劲旅。
把这支南宋朝廷的主力部队保留下来,然后让他们去攻打南宋朝廷的防线,这是个多么划算的买卖,多么快意的事情。
单是想想都能够让人兴奋。
可是,在金人的命令之前,刘豫不敢想,不敢违抗,只能选择乖乖地执行。
可怜的郦琼、可怜的淮西大军,即便到了伪齐的地盘,还是免不了要被分兵或者遣散的命运。
淮西军被解散后,金主命令万户长萨巴为元帅府左都监,屯兵于太原,渤海万户长大托卜嘉为右都监,屯兵于河间;还命令齐国的兵权由金国的元帅府节制,然后分兵与陈州、蔡州、汝州、毫州、许州、颖州之间,为废刘豫做准备。
这时候,金国给远在南方的高宗皇帝和张浚上了一课,示范了什么叫接管。
绍兴七年的十一月,金国的左副元帅完颜昌和右副元帅完颜兀术带兵直抵东京汴梁城,以“入侵江南为名”,约主管军队的刘麟出城谋划具体事宜。
刘豫尚且不知大祸临头,便按照金人的意思,派儿子刘麟出城迎接。
刘麟还傻呼呼地带着两百骑兵出城拜见完颜昌和完颜兀术,岂料刚过护城河,便被金兵团团围住,刘麟也被打入囚车之内。
拿下了刘麟之后,金兵从东华门昂然而入,很快就在皇宫之中擒获了刘豫。
当天,完颜昌在宣德门外召集了伪齐的文武百官,大声宣读金主完颜亶的圣旨,宣布废除伪齐国号,把刘豫贬为蜀王。
就这样,伪齐在金人的扶持下成立了八年,又被金人所一手废除掉。
对于金国的这个安排,刘豫非常的不服气。
两天后,刘豫见到了完颜昌,便向他提出质问,为什么他们父子两人尽心竭力为金国服务,会落得如斯下场。
对于刘豫的质疑,完颜昌笑了,他的回答是:“刘蜀王,刘蜀王,尔犹自不知罪过。独不见赵氏少主出京日,万姓燃顶炼臂,香烟如云雾,号泣之声闻十余里。今废了尔后,京城内无一人为尔烦恼。做人犹自不知罪过。朝廷还尔奴婢、骨肉,各与尔父子钱物一库,煞好。”
话说到这份儿上,多么无耻的本质都该脸红了。
刘豫终于闭嘴,走上了一条作废走狗的标准归路。他的全家被女真人北迁,迁到比宋徽宗父子更偏的地方—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病死异乡。
PS:谢谢0拈香一朵0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三十二章:双输的协定(一)

客观地说,刘豫对于完颜昌的抱怨是有道理的。
伪齐政权总共存在了八年时间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刘豫父子两人尽心尽力为金国服务,不但为金国上缴了大量的钱粮财物,还替女真人把伪齐政权管理得有板有眼,起码没有出乱子。
虽然它的赋税偏高,但那主要是为了满足女真人贪得无厌的胃口;虽然境内的各种抗金起义层出不穷,但绝大部分都会被刘豫给镇压下去;虽然有很多汉人对伪齐政权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但刘豫也聚拢起了为数不少的汉人精英,并以此来给南宋政权造成很大的压力。
刘豫对于金国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他为了表示对金国的忠贞,拒绝了高宗皇帝的多次示好,甚至到了下台的时候,还从未与南宋有过接触。
站在金国的角度,从总体上说,伪齐政权的统治还是成功的。
如今,伪齐政权突然被废除,让南宋朝廷成了唯一的受益者。
东京汴梁城的消息传来,南宋方面反应迅速,尤其是军方,岳、韩两大军区搞了很多的小动作,派人过江联络各方势力,尽一切可能趁局势动荡,招降伪齐军队,引渡伪齐百姓,等等。
民间方面,河南和淮北一带,有大量百姓渡江归附了南宋。
南宋初期,经过了多年的战乱,中国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如今大批百姓的南下归附,就意味着给南宋政权增添了士兵的来源和税赋收入的增加。也就等同于南宋政权国力的增强。
军队方面的收获更加让人惊喜: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有原伪齐的猛将李清的部队、临汝军知军崔虎的部队、蔡州知州刘永寿和提辖白安的部属、甚至金国镇汝军知军、马军统制胡清的部队、等等。相继前来投奔归宋。
此外,还有金国的统制官王镇,统领这崔庆和李觐、华旺、孟皋等一众将士,发动了两万多人的起义,南下投奔宋朝。
中国大地上的形势,突然来了一个大逆转,变得对南宋朝极之有利。
形势一片大好,岳飞和韩世忠这两名军区司令员派出更多的斥候。向更远的河南等地渗透,为下一步的进攻做准备。
军队有动作,朝廷当然也不甘寂寞,只不过,朝廷看问题的观点与角度肯定与军方会有很大的不同。
高宗皇帝收到了一个消息,说汴梁城里有一首打油诗在最近广为流传,据说这首打油诗还是女真人特意传播的。
这首诗的内容是:“不用尔签军。不要尔免行钱,不要尔五厘钱,为尔敲杀貌事人,请尔旧主人来此坐,教尔懑快活。”
不用你们服徭役,不用你们缴纳税赋。免费为你们维持治安,还把你们的旧主人请回来管治你们,让你们好生快活。
这就是女真人在解释废除刘豫的原因,也是对沦陷区汉人百姓的承诺。
莫非女真人是活雷锋不成?
答案当然是否定。
而高宗皇帝从这简单的几句打油诗里面,既收到女真人想要和谈的真实意图。也闻到了诗句里面隐藏着的一丝威胁的味道。
“请尔旧主人来此坐”
旧主人姓什么?姓赵。
也就是说,女真人想把这片广阔的土地给腾空出来。让姓赵的管理。
按照这种说法,高宗皇帝也姓赵,自然是候选人之一。
同样的道理,还被扣押在金国本土的钦宗皇帝也是金国的人选之一,甚至是钦宗那些在金国长大的儿子们也都有资格。
一想到这里,高宗皇帝就毛骨悚然,如坐针毡。
考虑了很久,高宗皇帝又找来了赵鼎和秦桧前来商量。而三人商量的结果,就是派遣特使王伦以探望眷属的名义,到金国去探听金国的口风。
金国和伪齐的情况越来越明朗,而战场上的形势对南宋也越来越有利了。
于是乎,岳飞向朝廷提出奏报:“宜乘废立之际,捣其不备,长驱以取中原”。
事实确实如此,伪齐政权被废除,整个政府管理机构陷入瘫痪之中,河北、河南等地人心惶惶,如果能抓紧这一时机北上讨伐,克服中原,指日可待。
然而,高宗皇帝给岳飞的回复却是:“上流地域太过辽阔,可减地不可添兵。”
高宗皇帝的说法是:你所防守的上游地区的确辽阔,但我宁愿把防区缩小,也不能给你添加兵马。
为什么高宗皇帝会这样说?
《左传?昭公十一年》中有云:“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梢过大,树一定会折断;尾巴过大,就摇动不起来。
如今南宋诸位将领的军队,已经难以分合。虽然形势还不算严重,但与其去增添大将们的实力,倒不如再另外增添多几支部队,以便分合。
以上,估计就是高宗皇帝和他的宰相们的想法。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本着这个想法,岳飞又给高宗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解释道:“若失今日机会,他日劳师费财,决无补于事功!”
高宗皇帝给岳飞的回信相当敷衍:
“览卿来奏,备见忠诚,深用嘉叹。恢复之事,朕未尝一日敢忘于心,正赖卿等乘机料敌,以图大功。如卿一军士马精锐,纪律修明,鼓而用之,可保全胜,卿其免之,副朕注意。”
收到高宗皇帝的回复,岳飞沉静了几个月。可是,眼看着大好形势白白浪费。耿直的岳飞最终还是忍无可忍,对皇帝使出了他最后的一招………辞职不干了。
岳飞再次给高宗皇帝提出:“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
如果今年不能北伐,宁愿向朝廷上缴回两镇节度使的旌节,解甲归田,绝对不愿意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对于这个蛮牛一般的司令官,高宗皇帝无语了。
到底我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几次三番要撂挑子辞职不干,并以此威胁于朕。你到底是什么居心?
但是,对于岳飞这个南宋朝廷的保护神,高宗并不想过分相逼,于是装聋扮哑,对岳飞的奏章不予作答。
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南宋朝廷失去了一次收复中原的好机会伴随着南宋秦桧时代的即将到来,大金国国内的混却越发的激烈。完颜粘罕的死亡和伪齐刘豫的被废除。标志着金国鸽派的力量暂时占到了上风。
金国鸽派的领头人物主要有两位:一位是上一任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的儿子………完颜宗盘;另一位就是秦桧的上司兼金主………完颜昌。
完颜昌的棋下得很大:
他要秘密联系身在南宋的秦桧,交结高宗,并将被金人所占据的河南、河北、陕西等地方交割给南宋;如此一来,高宗皇帝势必对他感恩戴德,有此他将得到南宋的支持,甚至控制整个南宋。
另一方面。由于他既可以使金国百姓免遭兵戈之苦,又能够从南宋得到大量岁贡收入,在金国的影响力也必将大增。
接下去,他完颜昌就能够同时操控南宋和金国,拥有无上的权利。
要说明一点。以上的说法,纯属个人猜测。并无实据。
问题是,只有套用上述的说法,才能够解释得了完颜昌接下来的种种举动。
完颜昌秘密地会见了南宋的特使王伦,在没有得到朝廷的授权和金熙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答应将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割让给南宋。
正如完颜昌所想象的那样,王伦被完颜昌所提出的条件给惊呆了。
这已经不是天下掉馅饼那么简单了,分明是单身了几十年的老光混在半路上突然被一群林志玲和李嘉欣们强行XXOO,欲仙欲死。
一群林志玲和李嘉欣们,想想都流口水。
王特使怀里揣着沉甸甸的成果,急如星火地赶回江南去,要尽快向高宗皇帝汇报,商谈更进一步的“合作事宜”。
很显然,完颜昌的主张势必面临着重重的阻力。
从金国的角度,不战而把领土重新退回给南宋朝廷,这不是“卖国主张”又是什么,这又如何对得起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女真勇士们?
结果是,在金国的朝堂上,鸽派和鹰派形成了对垒之势。
鸽派的理论是:如果我们把河南和陕西的那些土地交割给南宋,他们肯定会非常感激我们的。
他们的原话是: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
对于鸽派的理论,鹰派不屑一顾,他们气愤地反驳:“我们杀死了他的父亲,强奸了他的母亲和老婆和女儿,还把他的母亲、老婆和女儿们统统送去当慰安妇。这种仇恨不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