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乎,高宗皇帝严令张俊立即从临安滚到前线去,一边派出杨沂中率禁军渡江作战,之后心里仍然没底,习惯性地向鄂州求援。
高宗在《御札》中,要岳飞亲自率军渡江攻击金兵,保证领袖的安全。
“比以金贼侵犯淮西,已在庐州,张俊、杨沂中、刘錡见并力与贼相拒。已亲札喻卿,乘此机会,提兵合击,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来江州,或从蕲、黄绕出其后,腹背击贼。机会在此,朝夕须报,再遗亲札,想宜体悉。”
岳飞收到命令之后,感觉一阵阵的头晕。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如今在淮西战区之内,淮西宣抚使张俊有兵八万人,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有兵三万人,淮北宣抚判官刘锜有兵二万人,全部加起来是实打实的十三万兵力,已经超过了岳家军,远非金兵所号称的十三万可比。
这是建炎南渡以后,南宋官兵第一次以优势兵力与金军作战;虽说张俊很软,杨沂中很少爷,但有刘锜在,怎么也能保证长江安全吧。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最佳的对策,应该趁着金兵后方空虚之际,批亢捣虚、围魏救赵,出兵从鄂州直取汴京和洛阳,截断金兵的后路。
这样一来,岳飞在北面,张俊、刘锜、杨沂中三部在南边,形成合围之势,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全歼完颜兀术所统率的主力金兵。
一战定江山,这比收复开封府更加直接有效。
岳飞把这个战略意图写成奏章,急报临安府。
高宗皇帝以更快的速度发来了回复,上面用一大堆的安抚赞美和殷切希望的词语,而其中重点只有一个:“备悉卿意,然事有轻重,今江、浙驻跸,贼马近在淮西,势所当先。”
这句话说得有些文绉绉的,翻译城现代的白话文,大致如下:“现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全都聚集在江浙一带,现在金兵已经杀到了淮西,岳飞你就不要闹什么幺蛾子了,快来救我吧”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后一战(二)

面对高宗皇帝被吓得扑腾乱跳的窘态,岳飞没有丝毫耽搁,放弃了这次难得的大好机会,立即领兵往淮西战场而去。
岳飞于绍兴十一年的正月二十九日接到高宗皇帝发出的第一份援淮西手诏,在二月十一日开始渡江,逼近淮西战场。
这样的速度,在冷兵器时代,已经算是非常快捷的反应了。
只不过,当岳家军到了战场的边缘,事情突然出现了变化。淮西战场的司令张俊给岳飞正式出了一份公函,让岳家军离开他远点,保持距离。
到底淮西战场发生了什么变化,让逃跑司令张俊如此的硬气。
也亏得刘锜选了关东这么一个好地方来驻防。
虽然金兵占领了庐州,但也只是遣兵到无为军与和州一带抢掠财物,并不敢举兵渡江,担心刘锜从背后杀他个回马枪,因此江南暂时还算平静。
长达几十天的准备,张俊手下的各支部队已经整装待发,但迟迟未得令出发。江东制置大使叶梦得闯入张俊的帐内,请求他赶紧出兵。张俊依旧犹豫不决,说:“等等吧,看看前哨的侦查情况再说。”
到了二月四日,在高宗皇帝的连番催促之下,张俊终于要启程过江了。
可就在张司令过江之前,他把自己小妾给他的一封信让快马送给了高宗皇帝。
这是一封什么信,要特意向皇帝汇报?
原来张俊有一个心爱的小妾,名字叫张稼,原本是杭州的名妓,知书识礼,在家里替张俊管理文书账目。
张稼听说前线战情紧急,也忍不住写信来催促张俊尽快出兵;张俊以放心不下家里为由,不肯动身。张稼又回了一封信,引用了西汉霍去病、三国赵云出征不问家事的典故来勉励丈夫尽心报国。
受到爱妾的鼓励。张俊这才把心一横,传令诸军分头出发。
大军开拔,张俊特意差人把小妾的书信送入宫中,以示自己家有贤妻,深明大义,自己赤胆忠心,一心为国。
高宗皇帝看了这封信之后。大加赞赏,下诏褒奖张俊公而忘私,还把张稼封为雍国夫人,赐钱千万。
这个张俊果然善于和皇帝沟通。
一兵未发,一箭未射,竟然能获得皇帝的封赏。让人不得不佩服!

在千呼万唤之下,淮西野战军终于渡过了长江。
三天之后,也就是二月初七日,杨沂中也带着他那三万御林军横渡长江,与张俊会师一处,准备与完颜兀术开战。
可就在张俊和杨沂中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突然发现。金兵居然不见了。
张俊大惊失色,连忙派出多路斥候外出收集情报,又花费了几天时间,这才发现,金兵竟然不战而退了。
探子们的回报说,女真人不知在搞什么,只是占领了庐州、和州等地方后,就开始了缓慢地撤军。在十多天的时间里。一步步把含山县、巢县、全椒县、昭关等已经占领了的州郡都让了出来。
张俊摸不清头脑,但本性贪婪,有便宜为什么不占?
结果是,完颜兀术和张俊两人很默契地一退一进,在淮西平原上携手迈步,仿佛是合作多年的跳探戈舞伴似的。
宋金两军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巢县以北的柘皋镇。
这地方一马平川,地势平缓开阔。对马队骑兵的连环冲刺最为有利,女真人退到这儿之后就再不走了解。
没人能够理解到金兵主帅完颜兀术这时候的苦恼。
半年前实在是被岳飞打得太惨了。金兵说是十三万人,实则只有九万兵马。
人数少并不可怕,金国立国以来走的就是精兵强将的路线。有几千人就敢于跟十万契丹辽军拼命。
可如今,在这九万人当中,老兵就那么一两万,其余的都是刚刚招来的新兵蛋子。这些新人战斗力低下就不说了,胆量之小简直让人气得咯血。
可就这么一批新兵,金国的军官们还不能随意责骂,否则如果他们接受不了军队的生活,开小差一走了之,最后苦的还是他完颜兀术。
正因为这个缘故,完颜兀术根本不敢和宋军有正面接触,一直来到柘皋镇,这个最有利于金兵发挥的战场。
金兵过了柘皋镇的石梁河,拆散了河上的尉子桥,然后在河对岸扎营休息,准备几天后决战。
经过好几天的追赶,淮西军团与金兵的距离只剩下一河之隔。只不过,军团之中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情绪波动。
最近几年的宋金战争再不是从前畏女真人如虎的时代了,在数不清的大胜仗之后,连从来没有正面击败过金军的张俊、王德、杨沂中都充满了信心。
更何况,顺昌之战中的孤胆英雄刘锜也带着两万八字军从关东星夜赶过来,加入了淮西军团的阵营当中。
淮西军团兵势大盛,王德、杨沂中、刘锜建议趁敌不备,连夜出兵。但是,这个建议被淮西军团的临时阵前总指挥田师中给否定了。
田师中是谁,居然能够排在王德、杨沂中、刘锜之前,担任阵前总指挥?
田师中原先只是张俊军中的一个普通文员,负责张俊的文秘工作。但他极善阿谀奉承,把张俊服侍得舒舒服服,还成了张俊的半个儿子………张俊的儿子早死,张俊就把媳妇嫁给了田师中。
从此以后,田师中就一口一句“爹”,喊得又响亮又清脆。有了这样一层关系,他的官职自然步步高升。
这样的一个小人,又如何能压服军中众将。
王德怒视田师中道:“战机难得,岂可坐失!”。说完之后径直上马,招呼本部星夜渡河。杨沂中和刘锜也跟着纷纷行动。
石梁河与巢湖相通,河床宽仅两丈。诸军一起行动,很快就架设了十几座简易浮桥,神不知鬼不觉地过河。
到了对岸,因为夜色太黑。敌情不明,刘锜等人并没有贸然动手,而是下令军士就地休息,“抱枪而卧”。
绍兴十一年二月十七日清晨,宋军向金兵发起了第一轮的攻击。带头冲锋的居然是临安府的禁军大佬杨沂中。
为什么会由杨沂中来当先锋?
因为这一战并没有得到田师中的批准。杨沂中并不隶属于张俊,而且他是高宗皇帝身边的红人,出了问题张俊也没法为难他。
只要杨沂中先上。王德和刘锜的出兵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杨沂中率领本部精锐冲向金军的中军大阵,推锋直入堂皇正大,真不愧是宋朝皇帝精锐强悍的御林军。
可是,两军相交之际,杨沂中马上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要不是他手下的统制官辅逵突然发飙。用一只左眼的代价激起了御林军的士气,他杨沂中可能就要先输一阵了。
这个时候,淮北宣抚使都统制王德站了出来,他攻击的方向是金兵的右翼。
让王德奇怪的是,当他的骑兵大队几乎冲进金兵阵营的时候,金国的骑士们还在原地踏步,没有做出对冲的意思。
王德狂喜之下。招呼麾下的兄弟们一起发力,硬生生杀进了金兵营中。
骑兵作战,最关键是要战马跑起来。
可是完颜兀术的那些个新兵蛋子,他们的注意力都被中路的精彩战斗所吸引住,冷不防被王德冲过来,只得四散而逃。
王德轻易冲散了金兵的右翼,调转马头,从右边乘势往金兵的中路大阵猛冲;刚刚吃了个小亏的杨沂中也已经重新整理好队形。再一次向金兵的正中央冲过去。
两边夹击的结果,金兵的中军阵型轰然散开,四下溃散而去。
其实完颜兀术也不是没有胜机。
只要在第一轮的进攻中,金兵的中路军能够一举打垮来犯的宋军骑兵,胜利的天枰将会向金兵倾斜。
事实上完颜兀术也是这样安排的。他已经把最强的力量都集中在中路,包括了镇国将军韩常、龙虎大王完颜突合,以及五太子阿鲁补等人。
可惜的是。中路军的对手是杨沂中和他的御林军。
抛开岳家军那帮变态不说,宋朝百多年的历史当中,武力最高的部队肯定是皇帝身边的御林军。
无论是人员、装备、训练、待遇等方面,都是军中第一。
所以。当完颜兀术最精锐的主力与杨沂中部打成平手,两翼的新兵又被宋军轻易击溃,失败就是他完颜兀术必然的下场了。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假如完颜兀术硬要责怪他人,他也只能去责怪岳飞。
假如不是岳飞在郾城之战中打烂了他的拐子马,假如不是岳家军在颖昌之战中歼灭了他的铁浮屠,假如岳飞没有发动第四次北伐,他完颜兀术又岂会被区区淮西军团所笑话。
这就是南宋中兴十三大捷中排行第八的“柘皋大捷”。
在这场战役中,最开心的当然是淮西战区的司令官张俊。等张俊施施然来到柘皋镇的时候,金兵已经败退走了四天时间。
至于余下的申报功劳啊,论功行赏什么的,这些都是他张俊的强项。
这场战役中最郁闷的莫过于刘锜,因为他手下几乎没有骑兵,绝大部分都是重装步兵,行动缓慢。
这场战役虽然参与的人数很多,但持续的时间却非常短暂,八字军几乎没有出什么力气,金兵已经败退了。
这样的情况,让向来不喜刘锜的张俊有了一个口实………“锜战不力。”

第三百七十二章: 最后一战(三)

在柘皋镇战败后,金兵向紫金山方向迅速退却。
本着穷寇莫追的想法,张俊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第一时间向临安报喜请功,然后去收复已经没有敌军把守的重镇庐州。
高宗皇帝闻讯大喜,传令嘉奖。
朝廷的奖赏还在途中,张俊觉得获奖名单要斟酌一下。
如今正是他张司令要立威和拉拢人心的时候,自然要多花费点心思。
完颜兀术虽然先败一仗,但他还在淮西境内,战争很可能会继续;而岳家军已经渡过淮水往这里靠近,眼看着就要参加接下来的战役。
这分明就是下山摘桃子嘛。现在已经有十三万多将士在嗷嗷待哺,难道还要平白无故分给岳飞一半功劳?
基于这种想法,张俊给岳飞去了封信,告诉他原地不动,别想靠近了占便宜。
哦,原来这就是张俊那份公函的来龙去脉。
收到了张俊的公函后,岳家军果然如张俊所想,没有再向战场靠近,而是在舒州(今天的安徽潜山)就地驻防。
这在当时的军界内是极其罕见的高素质表现。
面对别人养大成熟的桃子,能忍住不伸手,是连同吴玠、韩世忠在内的南宋绝大部分将官所做不到的。
难道是岳飞怕了张俊不成?
当然不是。张俊是司令,岳飞同样是司令;而是真要打起来,他张俊在岳飞手下绝对挨不过一个回合。
只不过,如今的岳飞有些心灰意冷。
这时候的岳飞又收到高宗皇帝的一封信,主题只有四个字:“务保全功”
一定要保住目前的胜利果实,不要轻易去冒险。
对于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另外,岳飞还有一个预感:虽然淮西军团先赢一阵,但那是王德、杨沂中和刘锜三人联合商议指挥的结果;如今张俊到了前线,拿回指挥权。以他那种水平,无论多好的牌,都只会被他打砸了。
岳飞相信,目前还不是战争的最终结果,他张俊肯定会输一仗大的。
好戏还在后头。
因为之前田师中不肯下令进攻的缘故,这场“柘皋大捷”对于张俊还是有着一丝遗憾;乘着胜势,张司令自然想多胜一仗。一场由自己亲自指挥的胜仗。
根据士兵们汇报,金兵今非昔比,甚至比之前的大齐士兵还弱。既然如此,也该我张俊隆重登场,好好表演表演。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金兵撤退了多天以后。张俊方才下令乘胜追击。
可是怪事再次出现,张俊又一次找不到金军的去向了。
等他花了好几天时间来收复了庐州,休整军队之后,重新指挥淮西野战军向紫金山方向追击,结果发现金军已经消失无踪了。
完颜兀术虽然先败了一阵,但始终还有几万人,在淮西大地上失去了踪迹。这让张俊感到心惊肉跳。
虽然张俊的强项是逃跑,尽管他避战的次数要比迎战多得多,可是作为南宋资格最老的一个兵痞,他非常清楚这在战场上是最要命的。
你不知道敌人是怎么消失的,就意味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突然跳出来,反过来咬你一口。
于是乎,张俊重新动用了他的“流星马斥候”,拼死命收集各路消息。
在众多的消息中。张俊终于确认了,金兵就在濠州的附近。
濠州位于庐州的正北方,是金兵往淮水方向撤退的必经之路。早在柘皋之战之前,濠州就已经被金兵重重围困住了,这时它正处在金军后撤之主要干线上,所以这份情报的可信度很高。
实际上,这一份情报并不是“流星马斥候”收集回来的。而是驻守在濠州的南宋官兵的求援信。
根据濠州守军的述说,如今情况十万火急,金军自开战之初就派重兵围困,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金军涌过来。他们实在担心城破之时,金兵会屠城泄愤的。
在这份求援信中,张俊看到的是金兵很急。
狗急也会跳墙,所以现在不是追击金兵的好时机;至于屠城不屠城的,这跟他张俊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于是张俊下令再探,全军原地不动。
几天后消息再来,说濠州解围了,金军从这里路过,汇合了围城部队一路向北,已经渡过了淮水,进入了河南界内。
像是为了验证消息的可靠性,有几个从金军营地逃回来的宋军信誓旦旦保证,金军渡河是他们亲眼所见。
原来金兵害怕了,张司令狞笑一声,下令全速追击!
在追击之前,张俊还做了两个安排:
第一,通知岳家军不要跟过来,淮西战场由我说了算;第二,下令刘锜必须尽快向南撤军,返回驻地太平州,追击任务由他本人和王德、杨沂中来完成。
摁住岳飞,踢跑刘锜,如此这般,才能保住功劳只攥在自己的手心里。
张俊的算盘打得啪啪直响。既然在柘皋之战中无需岳飞和刘锜都能够大胜,这次出兵我又何必让他们加入,分掉我的功劳。
张俊有所不知,在柘皋之战中,虽然刘锜并没有来得及加入战团,但有两万八字军压阵,完颜兀术有很多打法都不敢使用出来。否则杨沂中在第一轮冲刺失败后,怎可能如此轻松地重行整理好阵型。
既然张俊想独吞功劳,为什么他又会带上王德和杨沂中呢?
王德是张俊手下最能打的武将,不带王德,难道要张俊自己上前线吗?何况王德虽然脾气有些急躁,基本还算听话。
至于杨沂中,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带上他也算是一种投资,更何况杨沂中的武力值还是相当不错的。
就这样,淮西大军的追击开始了。
张俊、王德、杨沂中这三位大佬们兴高采烈向前追,想着如何“收复”濠州。兵临淮水,耀兵国境。
这是多么光彩和牛B的一件事啊!
这还不止,最重要的是,既然金兵已经退却,张俊他们只需在国境线上盔明甲亮地遛一圈马,就可以向上报告说驱敌于国境外,回到临安府后就会再有一次升官发财的机会。
多好的事啊。多便宜划算的买卖!
只不过,才跑了一天,前方忽然传来最新战报,说金军突然出现在濠州区域,又开始重兵攻城了。
这让张俊立即冒一身冷汗,停下了脚步。
………………有情况。把刘锜追回来,让他去打仗。
刘锜这个遵纪守法的三好青年马上执行命令,又赶了上来。
四将合兵,淮西军团阵容整齐,一起杀向濠州城,距离还有六十里的时候,前方传来战报。濠州陷落了。
面对这个噩耗,四位将军各有主张。
张俊和刘锜发觉这一次金军的行动太诡谲了,变幻不定,一定得慎重对待;而且濠州已经陷落,赶过去意义不大。
王德弃权,他的强项是冲锋陷阵,在谋略策划方面明显底气不足。
对于淮西军大佬们的畏缩不前,杨沂中发火了。
这位御林军大佬的意思是。趁金军刚刚攻下濠州,立足未定之机全力反击,既抢回城池,也挽救百姓,趁机扩大胜果,打一场比柘皋之战更辉煌的战斗!
望着情绪激动的杨沂中,张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从道理上是肯定说不赢的。而且杨沂中身份特殊,张俊还担心他随时有可能打小报告呢。
就这样,在杨沂中的带领下,张俊心不甘情不愿地跟了上去。准备与金兵展开决战,夺回濠州城。
杨沂中带领御林军率先从东门攻入了濠州。
不、正确来讲,应该说进入,而不是攻入,因为在西门根本无人防守。
杨沂中大喜。
你们看看,金兵连防守都来不及安排,还不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杨沂中心中的欢喜持续不了多久就沉寂了下来,因为他发现情况有异。
诺大的一个濠州城,居然找不到人,无论是金兵还是当地的各族居民;甚至连一条狗都找不到。
根据《宋史》上的记载,现在的濠州是“寂然无所闻”。
“空城计”,里面有埋伏!
杨沂中醒悟过来,正要撤军之际,周围伏兵四起,北门中更是冲进来大队的金国重装铠甲骑兵。
杨沂中大惊失色,连忙指挥部下往南门方向撤退。
为什么要向南门撤退呢?
杨沂中的想法是,既然自己从东门进城,张俊他们势必也在东门候着,假如往原路退却,势必和他们撞头,所以往南门才是正路。
杨沂中没有想到,他的想法刚好和张俊撞车了,张俊的大军神差鬼推般地来到了南门,与御林军们碰个正着。
“南奔无复纪律”
连基本的阵型都保持不住,结果宋军大败一阵,后撤十里,与金兵相对峙。
这时候的张俊并不是不想退兵,而是不敢退。
十几万人的大兵团,无论前进后退都是大事情;假如贸然撤退,一旦被金兵从后面追尾攻打,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完颜兀术虽然用“空城计”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换回了一点面子。但是,他的后方突然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情况,让他不得不分兵应付。

第三百七十三章: 最后一战(四)

有资格令金兵主帅完颜兀术担心的也就是那么少数几个人,而韩世忠司令官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韩世忠派出数百条战船逆淮而上,目的就是要截断金军的退路。
这是韩世忠的风格以及特长,他每一次的作战目的都是要置敌于死地,至于能否成功当然要另当别论;再加上水中作战,更是泼五兄弟的强项了。
不得不赞一句,韩世忠这招够狠毒,直接就形成了宋军水陆两方面前后夹击金军的态势,以军力战绩参考,完全能够全歼淮西境内的金兵。
对于形势的突然逆转,完颜兀术彻底抓狂了。
对上张俊的十三万淮西大军本来就处于劣势,好不容易在濠州打了一次伏击,挽回一些颜脸,突然在后方的水路发现了韩世忠,让完颜兀术稍微放松的神经又变得紧绷起来。
如果后路真的被截断,意味着数万金兵落入重围,自己也很可能成为宋军的阶下之囚。
想到这里,完颜兀术突然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在水路迎战?
算了吧,在水路与韩世忠交手,就跟在平原与岳飞的背嵬军硬碰一样,纯属自己找死。
那就只能在陆地做战。
但问题是,在陆地上如何能够对韩世忠的水师造成杀伤?
不愧是金国第一名将。反复推算之下,竟然真的让完颜兀术想到一个妙计。
完颜兀术没有分兵去淮河边上准备迎战,而是派兵在旱路迎着韩世忠的水军倒插向楚州方向,也就是跑到了水军的后方。
金兵在赤龙洲附近停了下来,开始砍树在河面设立各种水障,要把韩世忠的水师拦截住,与基地隔断,不能返回。
完颜兀术的的意思很清楚,你不是要断我的退路吗。我先把你的退路断掉。想在淮西吞了我,那么咱们就拼个鱼死网破!
这种打法,在西洋人的扑克牌游戏中有个专门的叫法………ShowHand。广东人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