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连忙把耿南仲迎入中军大帐,焚起香炉,跪地接旨。
礼毕,耿南仲取出一条金牌和一封信札,说道:“此乃金牌密旨,由皇上御笔亲批,种师道大人看完请立即烧毁。”
宋朝的金字牌是一尺多长的木制通信檄牌,用朱漆为底刻上金书,书为八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表示万分紧急,不要在递铺耽误。这种金牌送文,要求日行400至500里。《梦溪笔谈》卷十一中有此形容:容金字牌“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
皇帝出动了金牌密旨,说明事情到了最严重的程度。
种师道把密旨看了一遍又一遍,脸色愈渐发青,手上青筋暴现,信纸在不停地颤抖,一股怒气从种师道的身上往外扩散,原先的暖和中军帐中突然变得冰冷无比,充斥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气氛。
种师中姚古等军中各位将领与种师道配合多年,心意相通,把手放在腰间佩剑的把柄上,随时出击。
而耿南仲一阵压抑,不由得后退了几步,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第一百八十章:捉放曹

良久,种师道方才按照朝廷的规矩,把密旨给当众焚烧掉。
瘫坐在一旁的耿南仲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种师道这个老鬼,都已经年逾古稀,哪来那么大的火气,居然把堂堂当朝太宰给当众吓得站立不稳。这太令人难堪了。
这时候,种师道扭转身来,面对着种师中和姚古等众人,面无表情地说道:“皇上的这道密旨,就是让我立刻回京候命;帅印将暂交耿南仲大人,由他带领大家返道燕山府驻扎。”
种师道说话的声音不大,却如同晴空霹雳一般,把大帐中的诸位将领给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出。
难怪刚才种师道读密旨时,表现得如此狂躁。
完全没有道理!金兵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龟缩在黄河岸边。
假如没有其他援兵到来,眼前的这些金兵,横看竖看,无论是从什么角度看,都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援兵?恐怕是痴人说梦话。
就是距离此处最近的完颜粘罕的西路军,到这里也起码有上千里路,一个多月的行程,更不要说其他的金**队。
最重要的是,完颜兀术此时的惨状并不为外界所知道!
所以,不要说种师道他们不相信金兵还有后援,就算是完颜兀术和哈迷蚩,也都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援兵上。
如今胜利在望,却要半途而废,收兵回朝。这跟放虎归山有什么两样?这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被金兵残杀的汉人同胞!
众将之中。河东制置使姚古最为激动。
秦凤军初到汴梁城之际,姚古的干儿子,先锋官姚平仲夜袭金营未归,大家都以为姚平仲已经殉国遇难了。身具杀子之仇,姚古对金兵自然是恨之入骨,如今正是报仇雪恨的时候,竟然要白白放过仇人?
但见姚古双目圆睁,怒目而视。直直盯着耿南仲,挥拳欲打。
耿南仲惊若寒蝉,急忙闪道种师道的身后,口中连声说道:“我是当今圣上钦差特使,犯我者等同冒犯圣上,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你等不要胡来!”
“住手,不得以下犯上。”种师道连忙把姚古给喝止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元帅千万不可错失。”姚古站在种师道的跟前。两眼泛光,牙关紧咬。狠狠地说道。
少年得志中年丧偶老年失子,这是古人定义的人生三大不幸,尤其是老年失子。姚古膝下无儿,已经把姚家传承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姚平仲身上。如今姚平仲被金人所杀,你让姚古如何吞得下这口气。
种师道扭转身来,双目紧紧盯住耿南仲,一字一句地问道:“如今我军占据上风,节节胜利,眼看就要全歼敌寇,皇上何来颁此圣意?”
耿南仲身体冰冷,上下牙关磕个不停,颤声说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种大人世代忠良,千万莫要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毁了祖上的清誉。”
好一句“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耿南仲的说法,并没有回答种师道的问题,反而还威胁种师道说,无论皇上做出什么决定,是好是坏,都是皇帝对你的恩宠。
至于种家历代祖先的清誉,那更是种师道的一道软肋。
见种师道犹豫不定,姚古回头看着中军帐中的诸人,哀声说道:“兄弟们一起并肩作战多年,出生入死,情同手足,我从来没有求过兄弟们什么。今天这种情形,望兄弟们出来,一起给大帅求个情,追杀金兵。以后皇上有任何罪责,我姚家全部扛起,绝对不连累各位兄弟半分。”
秦风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强大,全凭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如今姚古这般说法,种师中和其他将领,甚至连同岳飞在内,一起跪倒在种师道的跟前,齐声说道:“歼敌为上,往大帅三思。”
正在争持中,中军突然闯进帐中,拱手说道:“禀大帅,金兵开始拔寨撤退了。”
种师道心一紧,马上问道:“金人留了多少兵力在后面掩护。”
中军大声答道:“金人并没有留兵在后面掩护。”
“不会吧,后面没人掩护?金人嫌自己活腻了吗?到底是什么原因?”种师道接连追问了几句。
不要说种师道不信,大帐中的诸位将领也都不信。
金兵怎么可能会犯下这种低级愚蠢的错误?
“金兵的营地前,插着百多杆殿前司的赤龙大红旗,每杆旗下有两名胜捷军把守,太宰唐恪也在那里守候:说是皇上的旨意,我朝已与金人讲和,我军不得越过红旗一步,去追击金兵”
中军的声音越说越小声,生怕惹得种师道生气。
耿南仲趁机说道:“殿前司的胜捷军直隶钦宗皇帝主管,如今唐恪大人也在那奉旨把守,冒犯者,依例诛九族。”
种师道领着众人走出军营一看,中军官说得没错,历史上吊诡的一幕出现了:几百宋朝皇帝的直属亲兵,保护着几万侵略者携带着战利品安全撤退。
……
“……如今前线三军用命,胜利在望,皇上和天下百姓将可安享太平,绝对没有收兵的道理。如今收兵,放金兵过黄河,无异于放虎归山,以后我大宋将永无安宁之日矣……”
汴京皇宫内,金銮殿上,如今正是早朝的时候,而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京城四壁御守使李纲大人,竟然披头散发,衣冠不整,跌坐在丹墀前,嚎啕大哭,边哭边诉说,毫无仪态可言。
太宰唐恪调动胜捷军去前线,不知怎地,被李纲发现了,想要入宫又被拒绝,于是在两天后的早朝上,使出了最厉害的一招………当朝撒野。
一时间,朝廷上下,全部都呆住了。
宋朝崇文抑武,讲究知书识礼,更何况是朝廷上的翩翩君子们。
这种架势,非但原先的投降派不敢吭声,连带支持李纲的主战派,也都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
钦宗皇帝原本就是个摇摆不定的人,耳朵极软。见李纲此等模样,斯文扫地,一时慌了手脚,便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就按卿家的意思办理吧。”
李纲大喜,连忙谢恩而退
在李纲所写的《靖康传信录》卷中,有以下记载:而执政中有密启上者。于是,御前以金字牌悉追还诸将之兵。诸将之兵及斡离不之师于邢赵间,相去二十余里,金人闻大兵且至,莫测多寡,惧甚,其行甚速。而诸将得诏,即还。余闻,之上前力争,得旨复遣,而诸将之还已五程矣。
ps:谢谢zhuxyhh01大大大大三牛aa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大寒尖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一百八十一章:自毁长城

二十万追击完颜兀术的宋朝大军,其中三万多的胜捷军要被种师道和耿南仲给带回东京汴梁城;余下的十六万西北大军,并没有赶回西北边境,而是驻扎在燕山府的外围,等候朝廷的差遣。
燕山府的官道上,众将齐聚,为种师道送行。
种师道把种师中和姚古拉到跟前,有些伤感地说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心绪不宁,乃前所未有;此次入宫,恐怕有所变故。我年纪老迈,死不足惜,唯一担心的就是你们两个。”
“担心我们两个,大哥你究竟是什么意思?”种师中和姚古两人对种师道的说话很是不解,齐声发问。
“山西原来就只有一支西北军,名叫秦凤军。但后来童贯那个阉人插手西北军务,硬是把秦凤军分成河北与河东两路人马;名义上是互为掎角之势,实际上是相互对立,各自争权斗势,彼此不服;时间一长,两家祖辈们遗留下来的情谊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种师道谈古论今,不偏不倚,直接把事情给挑个明了;种师中和姚古两人不由得低下了头,暗自惭愧。
“这回我好不容易才重新把秦凤军给捏合在一起,恢复我西北路大军的荣光。可惜这次朝廷又把我调回京师,西北军将面临再次分家了。”
种师道越说越悲凉,指着姚古道:“你的东路军以长枪兵为主,虽然勇悍,但是弓箭手不足。以步兵对女真人的重甲骑兵。只能被动挨打。绝无胜机。”
种师道又把手指对着种师中说道:“你的弩车和弓箭兵虽然厉害,但近身防御太弱,而且移动不灵活,缺陷太过突出;要么全胜,要么打败,亦非兵之道也。”
“当年那阉人童贯如此安排,也是居心叵测,好让你们两个都要受制于他。你们两个一定要记住。对上金人,务必要两家合兵一处,方有胜算;否则,只会被金人各自击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切记,切记”
种师道心血来潮,自己也感觉不妙,恐怕有什么变故发生,唯有对两位兄弟苦口婆心,耐心详细地叮嘱了一番。
想不到,种师道的这番话。竟然成了最后的遗言;而姚古一时大意,没有依照种师道的吩咐。导致种师中力战身亡,自己远遁岭南的悲惨结局。这是后话。
种师道耿南仲带着三万多胜捷军赶回京师,半途遇上奉旨赶往前线李纲,种师道与李纲两人难免唏嘘一番,只能感叹“时不在我矣”。
回到东京汴梁城后,种师道被朝廷以年纪太大和作战不力为由,被收回兵权,还升迁为中太一宫使。
中太一宫使的官阶品位虽高,却是个闲职,无所事事。(全宋文卷三六八四》李綱四。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宫使除少保太宰制)
不久,种师道得朝廷赐下御酒,三天后无疾而终。享年七十六岁。
完颜兀术兵退,却尽率本部精锐,包括拐子马和铁浮屠,以及五位金狼勇士,连同肃王赵枢和驸马都尉曹晟这两位人质,辗转与完颜粘罕的西路军汇合。
完颜粘罕用肃王赵枢和驸马都尉曹晟欲叫开太原城门,太原知府张孝纯和守将王禀坚决不允,还把赵枢和曹晟两人射杀当场。
一个月后,在李纲的竭力推动下,宋朝廷决定派驻守在燕山府的秦凤大军去解龙城太原之围。
然而在耿南仲和唐恪的唆摆下,钦宗皇帝派枢密院知事许翰为监军,秦凤大军被一分为三,由种师中姚古和太原知府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各自统领一部分兵力,取名为天威军威胜军和威远军,分三路逼进太原。
初期,宋军三路人马皆胜,捷报频传,接连收服失地。
姚古率领威胜军首先攻打隆德府,一举收复,并歼灭金兵多人。威胜军的声威大振,风头一时无两。
紧接着,种师中的天威军先攻下定军,再乘胜收复寿阳榆次。并与姚古和张灏约定,在榆次合兵一处,与金兵决战。
这时候种师中的部队距离太原城已经不到一百里了。
然而在许翰摆弄之下,姚古和张灏并没有依照约定,按时抵达榆次,与种师中的天威军汇合。
也是因为许翰的缘故,种师中部连辎重粮草都没有,在榆次独自抵挡金兵,不敌,力竭而亡。
《宋史。列传》中有如下记载:
约古及张灏俱进,辎重赏犒之物,皆不暇从行。五月,抵寿阳之石坑,为金人所袭。五战三胜,回趋榆次,去太原百里,而古灏失期不至,兵饥甚。敌知之,悉众攻,右军溃而前军亦奔。师中独以麾下死战,自卯至巳,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赏赍不及,皆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
种师中既死,天威军溃散;金兵继续追击,在盘陀大败姚古的威胜军,结果隆德府得而复失。朝廷诏令降姚古军职,并将姚古贬至岭南广州,郁郁终其一生。
直至此时,姚古方才明白种师道的临别赠言,悔之晚矣。
种师中和姚古溃散的人马,集中在燕山府,等候朝廷发落。却被耿南仲和唐恪以朝廷饷银不足为由,全部遣散。
而张灏所率领的西北军余部,心有不服,竟然不守军令,自行返回延安府。
宋朝第一次解救太原之围的行动宣布失败。
从此,北宋朝战斗里最强的一支队伍………秦凤军,就此烟消云散,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
两个月后,钦宗皇帝又组织了第二次解围太原之战。
然而,此时的宋朝,已无任何的斗志而言:临时拼凑出来的十几万人马,被金兵打的落花流水,与第一次的解围战斗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终于,太原城在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后,存粮用尽,于九月初三失陷。
守将王禀战死,其遗体被完颜粘罕命令士卒策马踏为肉泥,以泄其愤。
太守张孝纯被俘虏,押往云中。
太原城一破,东京汴梁城的东西两边,再也没有任何天险和屏障可赖以守护。只要天气寒冷,黄河结冰,金人随时可以直达开封府,对大宋予取予求。
ps:谢谢zhuxyhh01大大独奏二胡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大大三牛aa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一百八十二章:末世心态

靖康元年九月初九,钦宗皇帝端坐在御书房内,看着龙案前的两份奏折,心情如同室外的天气一般,秋寒阵阵。
今年的天气特别反常,才入秋不久,已经是寒气逼人;不要说北方已经开始下雪,就连东京汴梁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霜冻。
登上皇位已经十个月粉,钦宗皇帝其实并没有享受多少舒适的日子,几乎每天都在吵吵闹闹中度过。
也不知何解,无论大小事情,朝廷中的官员都会给出几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就拿这冰冷的鬼天气而言,耿南仲和唐恪都说是瑞雪兆丰年,乃大吉之象;而李纲等人偏偏说是上天责怪朝廷出错,于是降异象来警示,是大凶之兆。
这个时候,耿南仲趁机上奏,说李纲“专主战议,丧师费财”,两次出兵,解围太原不成,导致国库耗用甚巨,而且激怒金国,云云。
一气之下,钦宗皇帝颁下旨意,把李纲给赶出开封府,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
李纲临出京前一刻,居然还给朝廷呈上了两份奏折:一份是刚刚收到的太原陷落的战报;另外一份是转交种师道临死前所写的一份奏折。
经过李纲半年多的解说,钦宗皇帝也知道太原城的重要性,所以才有后面的两次解围太原的行动。
如今解围不成,太原终归还是陷落于女真人之手。东京汴梁城变得无遮无掩,直面金国。几乎成了前沿阵地。钦宗皇帝不由得心里发虚。
第二份种师道的奏折更是让人心烦意乱。
种师道在京师过世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得到宋钦宗亲临祭奠。为之恸哭,并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官,文阶,第一阶,从一品);毕竟前方战事频频,葬礼也只能草草了事。
李纲兔死狐悲,临离开京师之前,替种师道整理遗物。才发现这道还没有及时上奏的折子。
这道奏折上是劝告钦宗皇帝尽早安排两项部署:第一项部署是在开封府汴梁城内集结重兵。
种师道认为,无论是以前的契丹辽人还是如今的女真金人,其用兵有很大的季节性………都是“秋冬用师,春夏休兵”。金兵即便入侵,也不可能对汴梁城持续围城直到明年夏天;假如在汴梁城内囤积有足够的兵力,只要能顶住金兵三四个月的进攻,金兵不战自退。
种师道的第二部署就是主张钦宗和徽宗两位皇帝撤离东京汴梁城,到西京长安暂住,避开女真人的锋头火势。
种师道在信中写道:“度知虏情,必大举入寇。即疏请驾幸长安,比避其锋。守御战斗之事。本非万乘所宜,任责在将帅即可也。”《三朝北盟会编》卷六零和本卷种师道行状《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一三。
这些天来,钦宗皇帝原本心情大好。
种师道已经不在了,李纲被贬职了,吴敏之流的李纲同党也愈渐乖巧和听话;而耿南仲和唐恪等人更是投钦宗之所好。
朝廷之中,一团和气;所有的事情,唯皇帝的脸色是瞻;这让钦宗皇帝终于体会到了九五至尊的威严。
正所谓君临天下者,一言九鼎言出法随。这是何等的风采!
回想起之前李纲和种师道等人凡事诸多劝谏,每每以忠言逆耳而自我标榜,钦宗皇帝真是后悔没有一早把他们都打发掉。
然而见到种师道的这份临终遗奏,钦宗皇帝原本很舒坦的心情,仿佛是被狂风吹皱的一池春水,再也难以平静。
钦宗皇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这是太子太傅………马依泽天师的遗物,钦宗皇帝一直不舍得丢掉。
小瓶子虽在,里面确实空空如也,小瓶内的无色无味的三日香药液,已经全被用在了种师道的身上。
钦天监的药物果然非同凡响。种师道的死亡完全没有半点异象,朝中也没有任何人怀疑,毕竟种师道的年纪摆在那儿,而且种师道也得到了朝廷的追封。
只是钦宗皇帝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痛下杀手,换来的竟然是一份如何保卫朝廷,抵挡金兵的计划书。
莫非马天师和自己都错了,误会了种师道和他的西北军?
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自毁长城?
古语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种师道这种三朝元老宿将!
宋钦宗赵桓自幼聪慧,诗词书画俱佳,而且身为长子,深得徽宗的宠爱。
然而赵桓为人懦弱,完全没有主见;耳根极软,容易听人唆摆,所以在位还不够一年的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多名宰执大臣:其中既有种师道李纲吴敏等主战派,更多的是耿南仲唐恪白时中等投降派。
后世有评论家指出,只要宋钦宗有主见,哪怕是一降到底,也总比忽左忽右,时而要降,时而要战好得多。
假如能抵抗到底,采信种师道等人的策略,宋朝也能与金国周旋;最坏的结果,大不了如同后来的宋高宗,偏安于江南一隅。
相反,假如是一降到底,起码能讨好女真人;最坏的结局,也就是南唐李后主一般,起码能得个安乐死。
如论如何,总比到后来被乱马践踏而死要强。
一想到自己可能有错,钦宗皇帝连忙晃了晃脑袋,把这个可怕的念头给狠狠地摔将出去。
自己是皇帝,堂堂的九五之尊,又岂会犯错。
虽然如今朝廷缺兵少将,士气不振,但起码朕还有一个郭神仙在京师护驾。
想到了郭神仙,钦宗皇帝忐忑不安的心情马上平复了许多。
郭神仙的【六丁六甲】道术和【毗沙门天王法】果真奇妙。
昨天耿南仲领郭神仙入宫,给自己表演道术:只见那郭神仙左手一挥,一团大火就马上凭空出现;用口一吹,原先光秃秃只有泥土的花盘里,转眼就长出了一支鲜花;还有那宽袍大袖里突然飞出来的小白鸽……
不但自己看呆了,即便是闻风而来的太上皇徽宗老皇帝,也赞不绝口。
虽然这郭神仙有点贪,赏赐给他金银财宝还不满足,非要宫中的古董物件不可。不过只要他能保得住大宋的江山,多花费些也未尝不可。
毕竟是神仙手段,以后想要长生不老,还得靠郭神仙来指引。
越往下想,钦宗越觉得耿南仲和郭神仙靠谱,种师道的奏折也被拨开,丢到一边去了。
“让朕离开京师?亏得这个种师道敢想,朕要走时,皇宫里的诸多金银财宝,后宫的三千佳丽,还有祖宗牌位,难道都带走不成?”

第一百八十三章:无间道

自打把郭京这个神棍骗子送回东京汴梁城,完颜兀术觉得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腰板不疼了,腿脚也不容易累了;正如后世电视里的广告所描述的:吃嘛嘛香喝嘛嘛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郭京这个超级无间道兼探路神灯,如今在东京汴梁城里可是红得发紫。
上可直达天听,直接向徽宗钦宗这两代领导核心汇报工作进展;下可去到中央各部委,如枢密院等,与各位部门领导交流心得体会。
已经找不到任何的词语来形容郭京当前在开封府里的权势,即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所不如,因为即便是在老少两位皇帝的跟前,郭京依然是仙风道骨,高高在上,一派神仙的气道。
虽然完颜兀术不能理解,为何那些自诩文化领先,知书达理的宋人,居然会这般彻底地去相信一个神棍骗子。
但这的确是个事实,无可置疑………因为各种各样的情报资料,正在源源不断地从汴梁城里传递出来,交到完颜兀术的手中。
情报里面,包括宋朝禁军和厢军的各种调度,各个州郡的防务,各个主要大臣的性格,优缺点,甚至还有皇帝宠幸那位妃子等宫中绯闻不得不说,郭神仙是个非常称职的情报人员。
正因为如此,完颜兀术才敢用区区几万人马,在太原府附近先后两次,打败了三十多万宋军的进攻;最后还攻陷太原城。劈开了宋朝的最后一道门户。
掌握先机。进退有据。奇兵迭出,将宋朝的军队玩弄于鼓掌之中。
如此打法,几近于后世的游戏玩家使用外挂,亮起地图,再与对家周旋。
赢得太简单太轻松了。连完颜兀术都有点不好意思,连声追问军师哈迷蚩,是否胜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