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庶南下荆州读书养性,未尝没有躲避官府通缉的意思。

现在好了,天子大赦天下,徐庶恢复了清白身,这等好事,自然要尽情痛饮。

又过了三日,天子的赏赐也到达了都昌。

由于董卓把持朝政,天子刘协名存实亡,诏书中对于孔融厘清郡内匪患的赏赐只有寥寥几句。

没有金银布帛的赏赐,只是加封孔融为虎贲中郎将,对于李贤等人的赏赐更是吝啬的很,让北海相孔融“酌情封赏”。

黄巾退了,挥兵救援的刘备没有了滞留的理由,在得到孔融丰厚的“仪程”之后,刘关张三兄弟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历史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倘若没有李贤,刘备就是救援北海国,救下孔融的大功臣,可现在由于李贤的横插一杠,救援北海的首功被李贤抢去了,据说介亭兵勇还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货,这让心生妒恨的刘备更是恼怒,可却又无可奈何。

论兵力,如今李贤麾下有兵马三千人,跟刘备的四千人比起来略逊一筹,可若是比起装备的精良程度,精打细算的平原军无论如何是比不过介亭兵勇的。

论将领,李贤麾下的周仓、胡庸等人也是能战善战的猛将,即便比起关羽、张飞略有失色,可却并不足以完全影响到双方的实力对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客军的刘备无论如何是讨不到便宜的,还不如见好就收,这样才是长远之计。

打发走了刘备,太史慈向孔融告了个假,他要回乡探母。

儒家提倡仁孝为先,孔融自然照准,并给予了太史慈丰厚的赏赐。

不管怎么说,太史慈也算是出色完成了任务,求来了刘备的援军。

锦上添花的刘备虽然比不得雪中送炭的李贤,可总归伸出了援手,孔融恩怨分明,自然要把这功劳记到太史慈头上。

刘备、太史慈各有赏赐,此役最大的功臣李贤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孔融考虑再三,决定擢升李贤为夷安县尉。

县尉俸禄四百石,掌管一县治安,地位仅在县令之下。

原本孔融想给予李贤更高的职位,可又担心贸然提拔,会揠苗助长,反正李贤这份功劳在这里,日后好生维护、提拔他就是了。

不过,李贤毕竟是大功臣,孔融在颁布封赏之前决定探探他的口风。

“维中,此番救援都昌,你功勋卓著,我打算升你为夷安县尉,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比起不入流的吏员游缴,县尉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大汉官员的行列。

李贤原本就没指望做多大的官儿,反正现在的他有了“名声”,又收获了大量的金钱。正是闷身大发财的好机会,倘若风头太盛,容易树大招风,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念及此处,李贤哪有不允的道理?

“使君厚爱,李贤必定竭力厚报”

孔融锊须微笑,确定李贤没有任何作伪之色过后,他赞道:“好,不居功自傲,挟恩邀赏,方为人臣,维中呀,你好生去做”。

李贤慨然应诺。

“日后若是遇有难处,尽管报来!”

这就是施之以恩,许之以诺了。

李贤抱拳作揖,“多谢使君”。

“嗯,此番诱导管亥离开,糜氏也是功臣,这份盐货专营的契约你拿去交给他们,只要我孔文举在北海国一天,他们就是北海的官商”

李贤又是一番道谢。

之前的空口许诺毕竟是不作数的,倘若孔融过河拆桥,李贤还真拿他没有办法。

那时候糜氏收拾不了孔融,肯定要迁怒于李贤。

虽说李贤不怕糜氏的报复,却也不想凭白失却一个援手。

能够这样两全其美地解决问题,李贤自然喜闻乐见。

都昌是北海国内最大的城池,眼瞅着就要离开郡城了,从管亥那里置换来的钱货,李贤只交出了三成,剩下来所有的钱货加起来也有一万斤。

这么一大笔钱货若是运回介亭,只怕马上会引来口伐笔诛。

思虑一番之后,李贤决定取走一千斤,另外的九千斤全部放到糜氏庄园。

这么一大笔钱,李贤肯定要跟糜缳说清楚。

大概得知了李贤的意向之后,糜氏为之一惊。

若不是寒冬时节,说不定糜缳本人就要赶来相见了,后来在糜竺的坚决反对下,糜缳才采取了飞禽传书的方式告诉李贤,她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并向李贤保证,不管他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支取,糜氏都会在十日之内兑现完毕。

这一次的书信很是正式,上面不但有糜竺的私人印记,甚至还有一个硕大的“糜”字。

有了这份“收据”,李贤彻底宽心了。

三日之后,李贤率领麾下兵马南下夷安。

离开都昌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十里相送,不少人准备了酒肉侯在路旁。

鲁地百姓最重情义,在他们眼中,仗义来援的李贤是他们都昌百姓的大恩人,如果没有他,郡城早就被破了。

一个小小的游缴,在寒冬腊月跋涉数百里,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与数倍于己的贼寇周旋厮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别说封给李贤一个县尉,在众人看来,便是封一个都尉都是绰绰有余的。

如今,大恩人离开郡城,百姓怎能不送?

打马而行,李贤与徐庶对视一笑,不管怎么说,此番出征,可谓是满载而归。

文事有徐庶,武事有周仓,一文一武在短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离开的意思,这让李贤心中窃喜。

这一套班底,只要用心经营,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介亭兵勇们考虑的事情与李贤不同,出来了这么久,打了这么多胜仗,他们早就想回家看看。

周仓统领的降卒营与胡七麾下的流民营虽说不是介亭人马,可他们在外漂泊了这么久,也都想找个地方安稳下来。

据说介亭是李游缴的生长之地,能够去那里瞧瞧,自然是一件美事。

。。。

第九十五章善意与狠心

从介亭北上的时候,李贤与贼寇斗智斗勇,可谓是历尽艰辛,受够了磨难,像极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可此番从都昌回转,却是功德圆满,“取经归来”,路上没有半分坎坷,连不开眼的蟊贼都没有。

若不是没出正月,天气依旧有些寒冷,倒是颇有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

不过,天公虽然不作美,可百姓的热情却让李贤一行人感到不虚此行。

沿途间的百姓听说是厘清匪患、救下孔北海的李贤回来了,纷纷出庄相迎。

朴实的乡民懂得感恩,是李贤驱赶了贼寇,击溃了管亥,斩杀了张饶,为表谢意,他们拿出家中藏匿的为数不多的粮食试图谢恩,却都被李贤严词拒绝了。

这些这些百姓的家园被黄巾贼焚烧一空,许多人都缺衣少食,李贤怎么能趁火打劫呢?

况且,从都昌南下回转,李贤可是带了足够的粮秣。

临出城之前,李贤就告诉孔融,说怜悯境内百姓为贼寇所害,缺衣少食,想尽绵薄之力。

李贤不求官,为人又不显摆,很是符合孔融的喜好。

市井间的流言蜚语孔融也早已经听说了,按理说李贤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给一个县尉确实有些小气了,可等闲人哪里晓得孔融的一番苦心?

煞费心思却被人误解,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好在李贤不以为意。

李贤越是如此,孔融越觉得亏欠,不过是想要些粮秣,救济百姓罢了,给!

孔融经营北海国三年来,积攒了大量的粮食,即便给了管亥五百石,又消耗了几百石,可城内的粮食却足以坚持到秋收季节。

李贤好不容易开一次口,孔融便大方地给了一百车。

这么多粮食,仅靠三千名兵勇无论如何是吃不完的,李贤便打算借花献佛,送给沿途间的百姓。

得了李贤好处的乡民自然感恩戴德,不少人甚至为其供立了生祠。

当然,也有少数不开眼的青皮无赖妄图诈取粮秣,谋求好处。

对这些混账,李贤只有一个字,“杀!”

接连的几场大战下来,介亭的兵勇们早已经脱胎换骨,他们再也不是昔日里没见过的盐丁了,而是久经沙场的老卒。

不过是宰杀几个泼皮无赖罢了,如屠狗一般!

就这样,李贤在青皮无赖当中又传出一个“屠子”的名号。

有人喜爱,自然就有人厌恶,李贤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错,反正他是为自己活的,只要自己觉得快乐,管别人做什么?

这一日,李贤兵马距离夷安城不过五十里的路程,忽而,有探马来报,说前方出现一大股流民,人数在两千开外。

流民的出现意味有乱事发生,李贤闻言皱起了眉头,管亥北上高句丽,张饶兵败身亡,这时候还能有谁兴风作浪?

遇到流民,官军有三种选择,一种是避而不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省的双方麻烦,另外一种就是及时驱散,确保流民威胁不到城池,李贤打算选择第三种,他想吸收一部分,然后救济一部分,倘若流民真的烂泥扶不上墙,那便任他们自生自灭,那时候也就毫无遗憾了。

骨子里,李贤毕竟是现代人,他做不到视人命如草芥,能够活人性命的事情,他乐意去尝试一番。

“去把他们的头领喊来,就说我是夷安县尉李贤”

“喏!”那哨探应诺离去。

没多久,哨探去而复还,说流民头领拒不相见。

李贤生出疑心,他身为朝廷官员,已经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自己的善意,可对方还是拒绝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流民首领一定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他怕李贤会收拾他。

堂堂的夷安县尉,阵斩张饶的人物,到头来却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流民头目给拒绝了,这要是让刘备等人知道了,怕是要笑掉大牙。

李贤还没有发怒,统领背矛士的胡庸就按耐不住跳将了出来,“县尉,给我一炷香的时间,我去把那不识好歹的家伙抓过来”。

赵亮与胡七对视一眼,都没有与胡庸争抢这份差事,至于周仓,自打与张飞在宴席上对拼过几十个回合过后,他便寡言少语,少有出头争风之举。

李贤略一沉吟,嘴里道:“也罢,胡庸,你领本部四百人去走一遭,如果流民懂事理,知进退,你就不要为难他们了,可如果他们不知好歹,执意顽抗,你也不用留手,尽数杀了就是”。

胡庸摩拳擦掌,咧嘴笑道:“您就瞧好吧”。

能够入选背矛士的军卒,全都是膀大臂圆,力大无穷的家伙,他们身着皮甲,背负五支短矛,手里还擎着一把大刀。

背矛士重攻轻守,恰与胡庸的性格不谋而合。

一路行来,队伍平安无事,军卒们都有些憋得很了,此番,自家统领能够争取到这样一个活动筋骨的差事,众人都是跃跃欲试,巴不得与流民好生厮杀一番。

背矛士上阵厮杀,正兵营的人马在前压阵,胡七的流民营与周仓的降卒营押运粮秣钱货,四营人马各司其职,倒也是秩序井然。

从都昌到夷安,一百车的粮食还剩下三十车,李贤三千人的队伍也扩充到了三千五百人。

多出来的五百人,要么是匠工之类的技术性人才,要么就是铁心入伍的青壮。

要不是李贤一再控制人数,他麾下兵丁的数目还会进一步膨胀。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以李贤目前的身份地位,五百名正兵已经是极限了。

要是让人知道,李贤麾下的其他几营人马不是辅兵,而是正儿八经的战兵的话,只怕不少人会把眼睛瞪出眶来。

三千五百人呀,刘备辛苦打拼了这么多年,也不过积攒了四千人马,李贤只不过是混了一年多,就能有这样的实力,已经足以羡煞旁人了。

官军这边阵势已成,胡庸那边的进展却不顺利。

得知官军来袭,流民们全部躲入了树林中。

自古以来,逢林莫入。

原本打算一展身手的胡庸顿时有一种一拳打在棉絮上的感觉,有心不管不顾杀进树林,却又怕折损太多,被李贤责骂,可就这么待在林外,要是流民跑光了怎么办?

之前胡庸可是夸下海口的,一炷香的功夫拿下流民头目!

。。。

第九十六章宁家堡宁毅

山林之中,一伙流民正围着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争吵不已。

“庄主,你可要三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方可是夷安县尉,谁知道他与夷安令是不是一伙的?你这么过去,可就是自投罗网呀”

有人附和起来:“就是,庄主,为了救援夷安城,我们散尽家财,可贼寇大败之后,那鸟官又是如何对我们的?巧立名目,强取豪夺,要不是我们机灵,怕是连性命都要丢掉了”

被唤作庄主的男子姓宁,单名一个毅字。

听到麾下壮丁乱糟糟的建议,宁毅只是叹了口气,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官军人马在几千开外,凭借我们这些老弱病残,无论如何是躲不过去的”。

“庄主,那你也不能过去冒险,不如我到官军那边,对外就说我是庄主!”

宁毅笑着摇了摇头,道:“宁家庄走到今天,我有很大的责任,这一切便由我来承担”。

说罢,宁毅话音一转,严厉地说道:“记住,即便我死了,你们也不要与官军起冲突,切记切记!”

众人不敢不从。

宁毅麾下的这伙流民消息闭塞,他们并不知道是李贤救了夷安城,也不知道李贤赶跑了管亥。

之前夷安令为了篡谋战功,刻意隐瞒了介亭兵勇参战的事实,即便有人听说一伙官军入了蒙山,却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夷安令封锁消息,对外假称自己运筹帷幄,击溃了张饶。

宁毅等人不明真相,自然不敢放松警惕,要知道他们刚刚在夷安城撞了个硬钉子,谁知道对面的县尉又会怎样?

树林外的胡庸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有心不管不顾,率领兵马冲进林子,却又怕中了埋伏,万一折损太多,肯定无法向李贤交待;可若是守株待兔,谁知道流民会不会就此流窜?

就在胡庸进退两难之际,林中忽然传来一声叫喊“请禀告县尉,宁家堡宁毅求见”。

“哗哗哗”,林外的兵勇抄矛在手,就要往前抛射。

“且慢!”胡庸及时制止,才避免了宁毅惨死当场的杯具。

在兵勇的视野中,一个身材修长,头缠方巾的男子从树林中不缓不慢地走了出来。

这男子只身一人,身无长物,举手投足间却有一股不凡的气势。

为何瞧着如此面熟,忽而,胡庸瞋目结舌,半晌之后才叫道:“宁叔父!”

宁毅闻声望去,顿时一惊,“你是胡贤侄?”

胡庸疾冲几步,道:“是我呀,宁叔父,你怎么到了这里?”

宁毅的目光在胡庸身上转了一圈儿,嘴里迟疑地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嗯,你几时当了官差?”

胡庸没有隐瞒,“就在年前张饶兵寇夷安城的时候”。

宁毅微微颌首,年前他也听说过胡家堡险些陷落的消息,据说当时要不是一伙官军恰巧经过,胡家堡就完了。

现在来看,救下胡家堡的官军,应该就是对面这伙人马。

“你在官军当中是什么职务?县尉李贤又是何方神圣?为何之前未曾听说过?”

“承蒙县尉抬爱,让我掌管了四百名锐士,至于县尉的名号,宁叔父你应该早就听说过才对?”

宁毅苦思冥想,道:“实在是毫无印象”。

胡庸往前虚引一步,道:“宁叔父,我们边走边谈吧,为什么之前县尉要见你,你却没有露面?你可知道如今县尉已经闯下了偌大的名头”。

“喔?”

“县尉阵斩贼首张饶,救了夷安城,又在都昌城外烧了管亥的辎重,逼的管亥三万大军落荒而逃,叔父以为如何?”

宁毅暗吸一口冷气,道:“李贤是谁家子弟?怎么有如此能耐?”

“县尉之前不过是一个盐丁罢了,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成了介亭游缴,如今凭借救援都昌、阵斩张饶的功劳刚刚升为夷安县尉,他就是介亭人士,与我们算是同乡”

“游缴?你的意思是说,李贤仅仅凭借游缴所的几百人就杀了张饶?还逼退了管亥?你莫不是在说笑吧?”

胡庸笑了起来:“千真万确,我骗你作甚?”

“如此英雄,我理当前来拜见!”

胡庸收敛了笑意,正色道:“无论宁叔父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相信我,待会儿见了我家县尉,一切如实供说,可好?”

宁毅怔怔地看了胡庸一眼,方才叹气道:“好,我信你!”

谈话间的功夫,两人便来到了李贤跟前。

“宁家堡宁毅见过县尉”

李贤“哼”了一声,道:“之前为何避而不见?”

“县尉误会了,我宁家堡堡毁人亡,老弱妇孺都在这里,要见县尉,我怎么也得把他们安置妥当了才能现身吧,如有得罪之处,还请县尉见谅”

李贤皱起眉头,道:“宁家堡?张饶不是已经死了吗?你的乡堡是怎么破的?”

宁毅瞥了胡庸一眼,对方示意他快点开口,他也就不再犹豫,解释道:“张饶兵寇夷安的时候,我出人出粮,确保夷安不失,可没曾想,一股贼军趁堡内兵力空虚,竟然一击得手,要不是我壮丁们浴血厮杀,说不定我一庄老弱便要尽数折损了”。

李贤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其中另有隐情。

果不其然,宁毅吁了口气,似乎下定决心,只听他说道:“后来我闻讯之后率领庄丁半途接应,试图往夷安城内暂避一二,哪知道县令庄文竟然拒不开门,说城门不敢擅开,万一贼寇蹿入城中,那便是弥天大祸”。

还有这样过河拆桥的混蛋,实在是可恶的很,怪不得李贤在都昌城的时候,没有听到半点关于张饶兵败身亡的消息,感情缘故处在夷安令身上!

这笔帐,日后定要好生算一算!

似乎是说到了怒处,宁毅完全抛却了顾虑,他义愤填膺地说道:“我在城下据理力争,最后退而求其次,想讨要些粮秣、衣物,谁知道险些被城头的官军射死,县尉,还请你为我主持公道呀”。

李贤微微颌首,正色道:“如果事情属实,我一定还你一个公道!”

宁毅脸色不见半分喜色,道:“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小人麾下乡民已经饿了一天的肚子,不知道县尉可否开恩,赏他们一口吃食”

“好,我这就吩咐下去,让他们准备粮秣,嗯,你也回去准备一番,让乡民们都出来吃些东西吧”

“在下代一千六百口无家之人谢过县尉大人”

“份内事,你去吧”

“喏!”

。。。

第九十七章莫非是黄巾的奸细?

一口一口的大锅架了起来,辎重营的军卒们熟稔的劈柴、煮饭,没多久,浓郁的饭香便弥漫开来。

虽然不是饭点,可流徙多日的乡民们早已经饿的很了,他们得到李贤的恩准之后便敞开肚子吃了起来。

为了确保乡民们不至于撑坏了肚子,李贤特意嘱咐,只让辎重营煮些稀粥。

乡民们虚弱的久了,一旦暴饮暴食,极有可能吃坏了肚子。

对此,无论是乡民还是宁毅都没有丝毫怨言。

肚子饿了这么久了,能够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谁还敢不识相的挑三拣四?

喝着滚烫的米粥,宁毅鼻头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月旬之前,宁家堡还是夷安县内有数的大堡,可现在呢,老弱两千多口就这么无家可归,无粮可食,要不是恰好遇到新任的县尉李贤,往后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了。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吧,想到这里,宁毅放下碗筷,径自来到李贤身前,一揖到地,嘴里道:“县尉活命之恩,宁毅绝不敢忘,日后但有驱使之处,宁毅绝不敢辞”。

李贤没有拒绝,只是笑道:“不知道宁堡主下一步想去哪里?”

宁毅略一迟疑,嘴里道:“不瞒县尉,我本打算前往胡家堡去暂借些粮食”。

李贤摇了摇头,道:“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可是我已经得罪了夷安令,天下之大,没有粮秣,我又能去哪里?”

李贤叹了口气,道:“你若是信我,不如随我一同回转,我会为你讨一个说法”。

宁毅眼睛一亮,可片刻间又重新黯淡下来,他恹恹地说道:“县尉初来乍到,倘若因为我的事情与县令起了冲突,那我百死莫辞”。

“是非曲直总是要分清楚的,县令虽然是一县主官,可我这县尉也不是摆设,谁要是想要颠倒黑白,须得问过我麾下儿郎们手中的刀枪!”

这就是颇为强硬的表态了,宁毅听罢心中一暖。

无论结果如何,李贤能有这样的表态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大恩不言谢,如此,宁毅代宁家堡两千口乡民谢过县尉了”

李贤搀起宁毅,嘴里道:“临来之前,孔北海嘱咐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宁家堡百姓为厘清匪患尽心尽力,如今反遭不测,我身为夷安县尉又怎能坐视不管?如果不闻不问,我与昏官庸官又有何异?”

宁毅听罢之后更是感动。

两千多名乡民在李贤麾下兵勇的帮助下调头回转,耗费了一日的功夫就来到了夷安城外。

这时候,管亥大败北退的消息早已经传了过来,一时之间,没了贼寇的威胁,城内上下防御大为松懈。

直到黑压压的人马来到城下四五百步的时候,城头的卫卒才惊恐地发出了示警声。

“快,五百步开外有大部人马出现,快禀告县令!”

“吹号,上墙,不可让他们冲到百步之内!”

“来的是何方人马?不是说管亥已经退了吗?难道他南下寻衅来了?”

城头上乱糟糟的,到处都是急蹿狂奔的军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