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岭北四部得到了阿济格的接应,郑嘉栋带着战利品,兴高采烈地南归。而武卫军、精锐民兵则迅速转头向西,往清水河畔靠拢。

本已被骠骑军打得七零八落的鳌拜获悉后,哪里还敢在清水河畔停留,迅速率领本部兵马及土默特部北上,一直到和林格尔,才止住脚步。

斯役,阿济格损失重骑千余骑,土默特部及岭北四部损失轻骑七千余骑,最终失去了在清水河畔立足的资本。

阿济格无法,只好令岭北四部残兵返回岭北。

反观朔州方面,除了骠骑军损失将近一千骑士外,武卫军、民兵几乎没什么损失。但郑嘉栋就比较惨了,由于直接承受了岭北四部的攻击,郑嘉栋兵力几乎折损一半。

对于此,郑嘉栋也没什么好懊恼的,毕竟,阿济格的进攻方向就是左云卫,要不是盛坤山及时出兵,恐怕下场就不是损兵五成,而是全军覆没。

不过,让郑嘉栋大吃一惊的是,大战初歇,盛坤山派人送来五百具板甲,作为联合作战的报酬。

五百具板甲,价值将近两万圆!更何况,板甲这玩意既轻,防护能力又不亚于任何其他盔甲,完全是有价无市的高级货!

郑嘉栋欣喜若狂,立即将五百具板甲笑纳,将其装备在精锐部队中,时不时穿出来显摆一下。

郑嘉栋是个嘴里藏不住话的主,自从得到板甲后,逢人便说:“跟着荆州军作战,既有战功,又有实惠,下次还去!”

消息传至王继谟处,王继谟差点跳了起来。盛坤山此举,无异于宣告,下次参军联席署有什么作战计划,你王继谟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就准备面临将士们的怒火吧!

王继谟颓然无力,他似乎已经提前看到了自己被架空的命运。

相比较王继谟激烈的反应,左勷要冷静得多,只是笑了笑,道:“还以为荆州军会给一些粮草呢,没想到直接给了板甲!倒便宜郑嘉栋那小子了!”

待王朴、杨国柱及许定国听到传闻后,不约而同地汇集在一起。王朴最为气愤,骂不绝口:“狗日的王继谟,老子想出兵,结果不下达军令!下次他有什么命令,老子也阴奉阳违!”

王朴的痛骂,让杨国柱和许定国目瞪口呆,腹诽道:娘的,现在说得漂亮!当初还不是只派了一小参军参加参军联席署?

三人虽各怀鬼胎,倒是达成了一致:板甲是个好东西,要是让麾下的亲卫全部穿上板甲,不仅性命多一层保障,而且手中的资本要更雄厚;王继谟是混蛋,与其听他的,还不如听朔州方面的,手下的儿郎还多一份保障;另外,下次联席署有什么作战计划,王继谟要是不下令,就联合起来施压!

三人议定,刚各自返回营中,就接到了盛坤山的通告:第二次联席署会议将于三天后召开。

三人丝毫不敢懈怠,亲自前往大同参加会议。不仅三总兵悉数到场,郑嘉栋、左勷也亲至,唯有总督府方面,还是原来的小属吏。

这次会议,倒没什么作战任务,仅仅只是上次作战的总结会。总结会上,盛坤山非常隐晦地告知众将:若能完成参军联席署分配的作战任务,奖赏板甲五十具;在此基础上,阵亡五人,另奖赏板甲一副。

众将这才明白,郑嘉栋的五百具板甲是怎么算来的。

左勷对麾下的战斗力非常有信心,卯足了劲,准备在下次任务中大放异彩;而三总兵则多了一层忧虑:麾下的儿郎们,一个比一个面,有没有能力完成联席署分配的作战任务?

……

不说盛坤山逐步抢夺王继谟的统帅权,且说鳌拜离开清水河畔,朔州至草原的商道重新开通,阿济格转变思路,令所余重骑及土默特部轻骑扩大活动范围,准备劫掠来往商旅。

不过,让阿济格失望的是,虽然商道重新开通,朔州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商旅出城,反倒是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一些人偷偷摸摸地往朔州运去羊毛。

阿济格当然不会劫掠这些羊毛。

可是,当这些偷偷摸摸的人从朔州返回时,大车上不是装着沉重的大圆,就是价值极高的丝绸、棉布、铁器等物。这个时候,即便阿济格不下令,他的部下也忍不住向这些商旅动手。

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的牧民对女真人恨得只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最终,接受荆州熏陶多时的牧民终于想出了应对之策,南下时,大摇大摆地运送羊毛,然后将出售所得全部存入邦泰钱庄,只携带票据返回草原。

反正票据都有画像保留,除非本人,任何人都取不出来。发展到最后,这帮商旅干脆就住在了朔州城,心中强烈期盼女真人赶紧滚蛋。

最终,阿济格发现,他重兵驻扎在和林格尔,既消耗大量粮草,又无法阻止荆州获得羊毛,成效几近于零。

阿济格不得不承认,阻隔荆州与草原贸易的策略,遭到了惨败。经请示皇太极后,灰溜溜地返回了辽东。

为了防止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被荆州所用,阿济格在鄂尔多斯部及土默特部征调了五万余壮丁,带往辽东。

也就是说,皇太极正式放弃了阴山以南蒙古的控制权,任林纯鸿施为,战略的天平,再一次狠狠地往荆州方面倾斜。

第607章 三份方案

年关将至,北京城一片愁云惨雾,原因无他,荆州方面的税收没有按时送到,皇帝的内帑、户部的银库空空如洗,连老鼠都能饿死。

京营的将士,军饷还没有着落,官员们的俸禄,又拖欠了两月,京师内,怨声载道,纷纷将矛头指向陈奇瑜,弹劾陈奇瑜的奏章每日如雪片一般飞向宫内。

弹劾陈奇瑜是表,其真正目的在于杨嗣昌,这点,只要有点政治头脑,无不了然于胸。

朱由检被逼得没办法,多次询问杨嗣昌和陈奇瑜,能否下调本金率,加印一批银票。

杨嗣昌和陈奇瑜顶住压力,坚决反对。杨嗣昌没有一丝回旋余地地指出:“林纯鸿借口财计艰难,未上缴秋税,目的就在于诱使我们加印银票。一旦我们加印银票,他必然上调金银兑换比,掀起银票挤兑潮。到了那时候,我们兑换不出大圆来,银票必然成为废纸,林纯鸿就达到了搞垮银票的目的。”

经过数月的熏陶,朱由检好歹弄明白了本金之类的概念,知道杨嗣昌并不是危言耸听。

没办法,朱由检和杨嗣昌只好苦熬。

朱由检在苦熬,杨嗣昌只是表面上如此,内心却在等待林纯鸿开出条件。

杨嗣昌心里非常清楚,林纯鸿不上缴税收,致使朝廷财计艰难事小,更为危险的是,此举意味着林纯鸿离真正独立只有一步之遥。

在如此险恶的形势下,杨嗣昌有点倾向于接受林纯鸿提出的设立大明银行的奏议了。毕竟,设立大明银行,朝廷失去的仅仅只有发行货币之权,若是不同意设立大明银行,朝廷能否延续下去,还在两可之间。

两相比较之下,杨嗣昌自然愿意选择设立大明银行,这也是极为无奈的选择。

但是,这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宣之于众?

??更不能向朱由检提起,谁能知道,性急、满脑子大明中兴理想的朱由检,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后,会做出什么疯狂之举?

果不其然,杨嗣昌没有等太久,杨一仁再次奏请设立大明银行。

杨一仁在奏章大谈大明货币制度混乱,给朝廷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大明境内的货物流通,只口不提设立大明银行后,荆州方面的税收将如期抵达京师。

众大臣都是人精,虽然杨一仁不提,都无比清楚地知道,杨一仁的奏章全是废话,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在荆州的税收。

就在杨一仁上奏章的第二天,通政司又收到了安庐巡抚史可法及南京户部尚书的奏章,奏章的内容差不多:奏请设立大明银行。

也就是说,江南地方势力亦开始发力,支持设立大明银行。

杨一仁、史可法及南京户部尚书的奏章之后,紧接着,一些朝臣,也开始上奏章,支持设立大明银行。这些朝臣中,极少数是因为家里困难,希望设立大明银行后,让林纯鸿尽快将税收运到京师;绝大部分却是持与杨嗣昌同样的看法:设立大明银行,朝廷方可延续;不设立,林纯鸿将在独立的路上越走越远。

杨嗣昌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他还需要试探,到底朝廷满足什么条件,林纯鸿才会将税收运到京师。毕竟,设立大明银行少不了旷日持久的筹备,若林纯鸿坚持大明银行成立后才运送税收,恐怕朝廷还未等到银行成立,就先行一步散了伙。

他马上派李绍翼与杨一仁接触。

杨一仁非常隐晦地告知李绍翼:只要开始谈判,税收立即从邦泰钱庄北京分号进行划拨。

条件仅仅只是开始谈判?

杨嗣昌大喜,立即进宫,向朱由检点明形势的险恶之处。

果然,朱由检差点抓狂,甚至兴起了破罐子破摔,与荆州决一死战的念头。

杨嗣昨嗣昌苦口婆心地劝解朱由检,声称成立大明银行后,短期内,朝廷可获得一大笔收入,另外,还可以削弱当前荆州对货币的绝对控制权。

杨嗣昌还力主将江南方面纳入谈判序列之中。他认为,有了江南的加入,虽然无助于朝廷主导货币发行,但好歹可以削弱荆州在大明银行中的主导地位。

朱由检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杨嗣昌的意见。

杨嗣昌立即进行票拟,建议朝廷同意设立大明银行,由陈奇瑜负责筹备。

票拟经过朱由检批红后,通报大明全境。

第二日,户部就收到了邦泰钱庄北京分号划拨的两百六十八万圆金票。陈奇瑜立即令人至北京分号将金票兑换成大圆,封入户部银库中,同时,以这笔大圆为本金,开足马力印制银票。

朝廷的财政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崇祯十一年腊八节,陈奇瑜召集钱秉镫、堵胤锡、范永斗,在北京一个隐秘的胡同内,开始讨论设立大明银行事宜。

蹒跚半年之久,大明银行终于走向了正轨,整个大明,乃至整个世界,都迎来了非同一般的日子。由于陈奇瑜负责筹备成立大明银行,在后世甚至被誉为货币之父。后人哪里知晓,陈奇瑜也是被迫卷入其中的。

历史,有时就喜欢和人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讨论初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无论是范永斗,还是堵胤锡,皆有备而来,带来了详细的方案,力主以自己的方案作为基础进行谈判。

再加上钱秉镫先前拟定的方案,一共有三份方案。

事实上,三份方案的内容基本一致,对大明银行的权限、机构设置、管理方法,基本上都是照抄钱秉镫的方案,唯有管委会的设置上,三方分歧非常大。

堵胤锡的背后站着东林党、复社、江南豪强及郑芝龙,这点,在方案中有着显著的体现。无独有偶,他的方案与黄宗羲的提法差不多,管委会共有十一席,由朝廷任命管委会主席,另外十席,浙江、江西、南直隶、福建各一席,湖广、四川、广东、河南、陕西、广西各一席。

这份方案,显然经过了江南诸大佬的深思熟虑,充分考虑了现状,又着眼长远,对荆州方面的主导权限制极大。毕竟,朝廷及江南联合占五席,湖广、四川、广东、河南及陕西五席,将被荆州纳入囊中,至于广西,则明显不确定,谁有本事控制广西,谁就能取得主导地位。

从目前来看,荆州方面取得广西控制权的可能性非常大。

至于范永斗,则力主管委会设置为十五席,两京十三省,各占一席。如此设置,显然有利于朝廷,不出意外,云南、贵州、山东、北直隶、山西等五席将被控制,若再加上浙江、南直隶、江西、福建,则有九席反对荆州,这显然是朝廷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且,每省占一席,从逻辑上也比江南的方案更容易让人接受,凭什么云南贵州就不该拥有席位,难道云贵不属于朝廷?

鉴于江南、郑芝龙加入谈判序列,钱秉镫的方案做了修改,力主大明银行管委会的设置应该抛弃地域限制,简拔精通金融且有钱庄从业经验的人参与。凡有三年以上钱庄从业经验者,皆可报名参加选拔,最终由参加选拔者选出十一名委员。

这一方案,初一出示,就遭到了堵胤锡和范永斗的强烈反对。毕竟,放眼大明,钱庄仅有邦泰及源丰两家,而源丰钱庄成立才只有两年,压根找不出一名符合条件者。若真实行这条方案,与林纯鸿直接任命十一名委员有何区别?

三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互相争论不休。

当谈判陷入僵局之中,三方谁也不让步之时,扬州时报全文刊发三份方案。

无论是范永斗,还是堵胤锡,皆恼火万分,指责钱秉镫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居然将如此机密之事公之于众。

钱秉镫压根没把两人的指责放在眼里,轻飘飘地说道:“事涉大明之未来,黎民之福祉,为何不能公之于众?”

……

江南、荆州关心货币金融者,围绕着设立大明银行一事,掀起了轩然大波。

第二日,不断地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堵胤锡方案出自江南,却在江南地区应者寥寥。多数人认为,堵胤锡方案狭隘,从逻辑上说不通,完全可以摒弃。

一部分人支持范永斗的方案,认为大明两京十三省都是平等的,设置十五席正好。

支持钱秉镫方案者,则认为管理货币、金融乃专业性极强的活,非得有相当的经验才能胜任,与其在地域、派别间搞平衡,还不如任命一帮专家。

双方在报纸上正吵得一塌糊涂之时,黄宗羲的一篇文章突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黄宗羲坦诚,前期按地域设置席位的考虑不完善,认为管委会的委员还是专业化比较好。黄宗羲力主,按照钱秉镫设计的方案来选拔委员。同时,黄宗羲认为,由于大明银行乃朝廷下设机构,应由朝廷任命精通金融货币者担任主席,其余十席由选拔产生。

最让江南、朝廷汗颜的是,黄宗羲呼吁,与其现在投入精力争夺席位,还不如繆力培养适用的人才!

黄宗羲此言甚为诛心,一语道破了三方的真正企图。黄宗羲的文章一经面世,舆论界一时失声,争吵消失踪迹。

三天后,北京的钱秉镫收到了林纯鸿的密信:推行黄宗羲方案。

第608章 左右开弓

黄宗羲秉承天下至公的理念,建议选用合用之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又合情合理,看起来,大明银行管委会权力的争端应该告一段落,三方即将进入下一个议题的讨论。

然而,大明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要是大明拥有选出合用之才的体制,何至于闹到即将灭亡的境地?

若真实行黄宗羲的方案,那么大明银行的主导权就落在了荆州的手中,暂时没有江南、郑芝龙什么事,即便朝廷抢到了管委会主席的位置,也根本动摇不了荆州的地位。

唯一的好处就是,黄宗羲为将来的权力划分留了一条尾巴,若江南、郑芝龙、山西能培养出足够多的金融人才,也能从荆州手中夺过主导权。

但是,这谈何容易?邦泰钱庄成立将近十年,精通金融的人才车载斗量,还拥有一整套的培训机制,并且还拥有在大明经济界说一不二的经济学院,江南等地方,若真要夺过主导权,非得几十年功夫不可。

无论朝廷,还是江南方面,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荆州一直把持大明银行。

所以,当钱秉镫提出朝廷任命一名管委会主席,其余十名委员由选拔产生后,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堵胤锡与范永斗的拒绝。

钱秉镫毫不介意,提出与其僵持在管委会设置的问题上,还不如先讨论其他议题,如:大明银行设置在何处,本金由谁来保护。

钱秉镫的提议,得到了堵胤锡和范永斗的支持。

范永斗率先提出,大明银行为中枢机构,应设置在北京,由京营保护。钱秉镫对此呲之以鼻,讽道:“崇祯十年底,鞑子在北京城下耀武扬威,数亿本金放在北京,何谈安全?”

范永斗心里尴尬万分,扪心自问,就连他自己本人也觉得北京不安全,不过,范永斗依然表现得非常强硬,反问道:“依幻光先生看,本金放在何处才算安全?”

“自然是荆州!荆州地处大明腹地,天武军团坐镇荆州,长江水师往来巡察,能有比荆州更安全的地方吗?”钱秉镫无比肯定地答道。

范永斗嗤笑道:“待大明定都荆州,?州,再考虑荆州不迟!”

范永斗暗讽荆州方面的野心,一下子惹怒了钱秉镫,钱秉镫语气非常生硬地说道:“行政是行政,经济是经济,岂能混淆?京师固然是大明的首都,钱某请问范大夫,京师除了盛产贪官污吏祸害百姓外,可曾有一物对全国有利?”

这些话,近似于泼妇骂街,已经脱离了谈判的轨道,堵胤锡马上劝和道:“两位请息怒,就在下看来,大明银行设置在扬州正好。扬州乃江河海联运中心,经济繁荣自不必说,从安全上考虑,扬州远离海匪、鞑子及贼寇,丝毫不亚于荆州。”

范永斗、钱秉镫止住了争吵,开始认真考虑设置在扬州的可行性。想来想去,两人都认为,扬州乃双方所能接受的最佳地点。

一则,神机军团驻扎在瓜洲,本金库的安全足以保障;二则,荆州方面虽然在扬州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毕竟还未彻底掌控扬州;三则,扬州位于江南的核心区域,江南地方势力也能接受。

不过,范永斗和钱秉镫都没有决策权,回到住处后,两人迅速将大明银行地点向上面汇报。

令两人欣喜的是,朝廷、荆州皆同意将大明银行设置在扬州。不过,杨嗣昌提出,由神机军团、隆平侯张拱薇共同派兵看守本金库。

这点,荆州方面也无异议。

谈判终于往前迈了一小步,在不太重要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不过,当三方又回过头来讨论管委会成员组成时,又开始剑拔弩张,互不让步,谈判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这一次,钱秉镫就没有前段时间那么好的耐心了,直接告知两人:“年关将至,长江、运河处水贼活动越来越猖獗,为了确保长江、运河航运之安全,长江水师将于腊月二十在扬州附近水面进行演练。为了避免误伤,演练期间,任何船只不要靠近。”

说完,钱秉镫拂袖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范永斗和堵胤锡。

范永斗将此情迅速上报给杨嗣昌,杨嗣昌听闻后,大怒,脱口骂道:“强盗!赤裸裸的强盗!”

“此事绝不能同意!难道林纯鸿想谋朝篡位,我们也答应?”

怒归怒,不过杨嗣昌作为成熟的政治家,开始认真思索应对之策。

想来想去,杨嗣昌将堵胤锡唤来,询问能否通过海路将江南的物质转运至天津,再由天津登陆运至京师。

堵胤锡苦笑道:“荆州的东洋舰队纵横东大洋,若林纯鸿真想断绝京师的物质供应,又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船只出海?”

杨嗣昌无法,默然半晌,咬着牙说道:“通过陆路运至高邮,再由高邮登船运往京师!”

堵胤锡道:“万一蜈蚣船进入运河,怎么办?”

杨嗣昌不答,摇了摇头,端茶送客。

堵胤锡对杨嗣昌的态度捉摸不定,一路盘算,直到快要抵达住处时,方才猛然醒悟:杨嗣昌在赌,赌林纯鸿暂时还不敢与朝廷撕破脸皮!

万一因此事,林纯鸿真与朝廷撕破了脸皮呢?

想到此处,堵胤锡忧虑不已,多灾多难的大明,恐怕又会面临激烈的动荡!如此境地下,大明朝廷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难道杨嗣昌准备坐看大明灭亡?

堵胤锡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洗漱已毕,躺在床上,堵胤锡突然想到:林纯鸿一堵塞运河,朝廷就被迫答应林纯鸿的条件,这样的朝廷,与灭亡何异?

原来,杨嗣昌是打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主意!

堵胤锡立即从床上爬起来,给史可法写了一封信,建议江南方面全力配合朝廷经陆路将物质转运至高邮,借此来反击林纯鸿的要挟!

一夜无眠,第二日清晨,堵胤锡看着快马冲出住处,方才上床安歇。看着快马冲出的,并不只堵胤锡一人,杨嗣昌得知堵胤锡心急火燎地与江南联系后,也长舒了一口气。

在他的设想中,要破林纯鸿的封锁,江南的配合至关重要。

当杨嗣昌和堵胤锡满心希望,朝廷与江南方面密切协作时,江南的大佬们却面临着比大明银行主导权严重十倍的问题,早已没有精力关注北京的谈判。

湖州塘甸雄威军团统帅部。

军团统帅田楚信在这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发号施令,无人不从。然而,今日的统帅部有点奇怪,白虎堂内,田楚信只能居于末座,听从一帮大佬发号施令。

这帮大佬不是别人,乃郭铭彦、田楚云、覃虞三人。

郭铭彦和田楚云自不必说,一个身为荆州方面阁幕使,身居江南总督要职,权势显赫;一个乃东南军统帅,战功赫赫,下辖六七万虎狼之师,乃田楚信的直接上司。就是覃虞,掌管都督府弓兵司,权势、级别虽不及田楚云,也非田楚信所能及。

三位大佬齐聚湖州,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弓兵入驻湖州乡村,已经势在必行。

郭铭彦老气横秋,随口问道:“覃总管,控制江南,自湖州始,容不得半点闪失,入驻乡村的弓兵队长可曾准备妥当?”

覃虞慨然道:“郭幕使请放心。雄威军团田指挥自入驻湖州始,便开始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