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望大名道卢象升能够阻止业已疯狂的林纯鸿。

卢象升的天雄军奉兵部之命,前来围剿罗汝才,结果还未合围,罗汝才就窜入了林县,让远道而来的天雄军扑了一个空。天雄军就驻扎在曲周,等待兵部的命令。卢象升的耳目远比张凤仪灵敏,早就知道了林纯鸿擅自调兵之事。

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卢象升大怒,立即令属下探查二人因何事要刀兵相向,自己亲自率领五百精骑前往内丘县,希望能及时堵上林纯鸿的北上道路。

待卢象升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当即冷笑道:“好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两个家伙还把朝廷放不放在眼里?林纯鸿这个小子居然把老夫也算计了,想把老夫作为你的下楼梯子?”

卢象升更不迟疑,立即令麾下日夜兼程,赶往内丘县。刚至内丘,就立即令传令兵前往邓玘和林纯鸿大营,招两人来见,并严令道:“一日内不到内丘,定斩不饶!”

邓玘这几日非常难受,他完全没有料到林纯鸿居然胆大包天,抓住了自己的把柄后,不惜擅自调兵,把声势弄得震天响。邓玘知道,无论这次结果如何,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接到卢象升的军令后,当下不敢懈怠,立即前往内丘。

待他赶到内丘时,林纯鸿已经在军帐外等候多时,他忍不住对林纯鸿怒目相对,没想到林纯鸿微微一笑,行礼道:“末将林纯鸿参见邓总兵,邓总兵别来无恙乎?”

邓玘也不还礼,哼了一声,正准备反唇相讥,结果卢象升揭开帐门,喝道:“你们两个好大的胆子,你们眼里还有朝廷么?都进来!”

……

卢象升端坐于帐中,脸如寒霜,锐利的眼神射向二人,一句话也不说。

林纯鸿倒也沉得住气,心知卢象升早已知道前因后果,也不发言。邓玘可没有这么好的耐心,当下半跪着奏道:“卢大人,末将不知林游击何故前来攻打营寨,幸亏大人到得及时,方未酿成大祸!”

卢象升狠狠的瞪着邓玘,厉声喝道:“狡辩!”

其声音大若洪钟,直震得邓玘的耳朵嗡嗡作响,邓玘吓了一跳,连忙说道:“末将的确不知,还望大人明辨!”

卢象升冷笑道:“荆州弓兵的新募之兵南下通过你的防区,有没有关防碟文?”

邓玘眉头一皱,辩解道:“末将未见过!”

卢象升大怒,喝道:“好你个邓玘!围攻新募之兵的命令是是谁下的?”

邓玘嗫嚅道:“是末将下的,末将未看到关防,以为是乱民,便下令攻击。”

卢象升紧盯着邓玘,眼神似乎想把他杀死,心里却如翻江倒海,良久,方把目光转向林纯鸿,喝问道:“你有何话可说?”

林纯鸿见卢象升不追究邓玘未见关防之事,心下了然:看来卢象升准备息事宁人,认同了邓玘拿部将顶罪的企图,当即言道:“末将见邓总兵公然攻打官兵,以为邓总兵已经造反,怕事态不可收拾,便挥军北上,以救朝廷之急!”

卢象升冷笑道:“朝廷,你心里还有朝廷?快住口,本道听了都为你感到羞愧!”

林纯鸿俯首道:“末将殚思竭虑,连月来几乎天天大战,赖圣上洪福,四战连胜。官庄一战,末将以不到五千的兵力抢攻官庄,几入绝境,幸好救出了张参将的白杆兵。这些都赖荆州弓兵拼命厮杀,不计个人性命,方才有此战绩。将士们于朝廷有大功,却遭到无端攻击,末将万万不能容忍!”

此话让侍立一旁的邓玘脸色大变,涨得通红。

卢象升的脸色稍稍好了点,说道:“你的功劳本道都知道,遭到友军攻击,也确实无法容忍。刚才邓总兵已经说过了,乃部将行事不力之故。但是你无军令就擅自调兵,该当何罪!”

林纯鸿道:“末将被气昏了头,一时糊涂,还请大人责罚!”

卢象升冷笑道:“本道哪有资格责罚你?这里所有发生的事情,本道都会据实上报给朝廷,你们就等着朝廷的处罚吧!”

顿了顿,卢象升继续说道:“你们两个好自为之,别欺朝中无人,你们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朝廷诸公就看不透?要是你们两个胆敢继续闹事,本道就是不要乌纱帽,也要斩下你们的头颅!”

两人唯唯诺诺,相继告辞而去。

卢象升看着两人的背影,心里极为烦恼。邓玘这人不说也罢,卢象升早就对其不满,恨不得马上将其抓起来斩首,以明正法典。这次放邓玘一码,也是出于为朝廷保留一支可战之兵考虑,毕竟邓玘的川兵地域性特别强,真把邓玘逼入死角,保不准这家伙就会兵变,将京畿搅得一塌糊涂。

至于林纯鸿,在擅自进兵之前,他非常看好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且详细的琢磨过林纯鸿四个战例,觉得这个家伙虽然有抢功的嫌疑,但勇于任事,对战事举重若轻。

经历了这次事情之后,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透林纯鸿这个人。直觉告诉他,这个家伙一定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惯于兴风作浪。

哎,如果将荆州兵置于自己麾下就好了,卢象升对自己有相当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够驾驭林纯鸿。

卢象升估计,这事上报朝廷之后,朝廷最终也会雷声大雨点小,罚俸或者降品级完事,毕竟朝廷还指望着这些战将去剿灭匪寇。卢象升自己也不得不承认,邓玘和林纯鸿想出的这个试探之策的确不错,通过这事,可以明确的看出朝廷的风向和动态,决定自己今后如何动作。卢象升也想借机看看换了内阁首辅的朝廷接下来到底如何动作。

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卢象升强行安抚住林纯鸿和邓玘。事实上,林纯鸿一日前行不过二三十里,等待他前往处理的心思昭然若揭。卢象升不介意自己被林纯鸿当枪使,也许,将邓玘骄横的事实摆在圣上和温体仁的面前,促使他们精醒也算一件好事。

要是朝廷诸公能同心协力,下面的战将哪会闹出这么多事端!卢象升不由得叹道,不过要朝廷诸公同心协力,这比母猪上树还难!

第103章 京师耳目

京师城南居民甚多,大约数十万户,乃四方万国商旅货物汇集之所。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攻到北京城下,大掠村落居民,焚烧庐舍,郊民扶伤集门下,门闭不得入。俺答汗退走后,嘉靖痛定思痛,准备在内城之外修筑一道完全封闭的外城,以保护当时没有在城墙庇护之下的居民和工商业。结果由于经费不足,只修了南边的一段,形成了一个凸形,这便是今日的南城,也叫外城。这里是京师的商业区,人烟阜盛,繁华无比,尤以崇文门和正阳门附近为甚。

崇文门外,坐落着一土家特色的建筑,上书“孟兹特产”,孟兹乃土家人自称。店里大部分是土家人,这批土家人跟随林纯鸿较早,早已经汉化,对邦泰的认同感也非常强烈。

孟兹特产店仅仅销售一些清江附近的土特产,如西兰卡普织锦、容美绿茶之类的,还未完全具备货栈的功能。孟兹特产店的老板却是一京城人,名唤沈文麒。

沈文麟名字很文雅,早年却是一闲人。天启年间,当时东厂、锦衣卫势力强大,沈文麟作为锦衣卫的外围力量,长于刺探内幕信息,为锦衣卫所器重,他也就借着锦衣卫的势力干一些敲诈勒索的勾当,小日子混的不错。可惜,到了崇祯年间,东厂和锦衣卫的势力大大削弱,向他这样的外围力量就在忽视之列,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去年,由于赌博欠了赌债,万般无赖之下,逃离京城。

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沈文麟在聊城碰到了王二,两人曾经同为闲人,共同语言甚多,不久就互相引为知己。王二帮沈文麟还请了赌债,又帮他赎回了老婆和孩子,让沈文麟视王二为再生父母。

王二经过考察,对其甚为满意,立即让沈文麟重操旧业,负责刺探京师动向,还将沈文麟的老小全接到了百里洲。

京城的四月,风沙已过,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猫了一个冬天的居民们似乎一下子全涌到了街上,导致街道上接踵擦肩,川流不息。沈文麟正坐在店门口,观看着那帮土人做生意。看着看着,就觉得腻烦无比,他对做生意一点兴趣都没有,要不是为了遮掩身份,他都想停了这破店。

“将军到底是什么人物啊?居然驱策这么多英雄豪杰!”沈文麟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暗思道,“百里洲的三个月虽然累掉了一层皮,哎,那段日子还真让人怀念!其他的几位兄弟都到了哪里啊,可惜王总管严禁我们彼此联系。”

沈文麟正出神着,有一顾客上门,手里拿着一匹西兰卡普织锦,直嚷道:“店家,我家媳妇对百鸟朝凤花纹不满意,要换一匹!”

沈文麟心中一凌,立即上前接过织锦,问道:“客官媳妇喜欢什么样的花纹?秋风纨扇的花纹行不?”

客官摇了摇头,道:“有没有牡丹仕女的?”

沈文麟道:“哎呀,牡丹仕女正好缺货,客官请随我至店后,挑选一副吧,本店定会让客官满意!”说完径直往店后走去。

客官点了点头,默默随着沈文麟七弯八拐,最终进入了一间密室。

客官细细的观察了密室一圈,方缓缓说道:“将军有令,速速打探温体仁动向!”

沈文麟单膝下跪,行了一个军礼,铿锵有力的说道:“京师区理事沈文麟接令!”

客官见沈文麟军礼标准,说话严肃,扑哧一笑,道:“昔日的沈二爷还真像模像样了,即使扔到荆州弓兵营,将军也会满意的!”

沈文麟站起身来,嘿嘿笑道:“没想到堂堂东厂番子高爷,也整日风餐露宿,供将军驱策!”

高龙摇了摇头,叹道:“现在东厂哪里还有往日的风光?要不是当初跟随张副都督,我早就成了淫间一鬼!哎,不说了,往事不可追。”

沈文麟在密室的暗处掏摸一阵,拿出三个蜡丸,交给高龙,道:“三个蜡丸,分别是宫里、温体仁和王应熊的。”

高龙大吃一惊:“这么快就在宫里建了眼线?”

沈文麟得意的笑道:“你在东厂干过,还能不知道太监贪财?大太监没办法,小太监还没有办法?”

高龙点了点头,问道:“温体仁和王应熊那里你是怎么搞的?”

沈文麟抿嘴神秘的笑了笑:“山人自有妙计!”

高龙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按照纪律,他绝不能问这些。幸亏沈文麟机灵,轻飘飘的解了高龙的窘境。

沈文麟道:“老高,什么时候也到调到京师来,咱们兄弟俩合作,什么事情做不成?”

高龙笑道:“我高龙到京师来,岂不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京师里那么多番子认识我!”

沈文麟打了自己一巴掌,讪讪道:“呵呵,看到你后,我都高兴糊涂了,你看我这出的什么馊主意!”

高龙道:“跑完这次路,我就能伴随将军左右了,这比你强多啦!这辈子后悔的事情太多,唯有跟着将军和张副都督不后悔!”

沈文麟惊喜万分,问道:“难道你升官了?”

高龙笑道:“军情司组建在即,在下忝为副总管。将军对我,实在是恩重如山。”

沈文麟点头道:“可惜我还未见过将军,我和你一样,跟着将军一点也不后悔。我打心眼里喜欢做这事情!老高,我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有点毛病,为何探听到别人家隐私,心里却快意无比?”

高龙哈哈大笑,拍着沈文麟的肩膀说道:“兄弟也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

通过耳目,林纯鸿对京师的动向一清二楚。

现在温体仁也觉得朝政是一堆乱麻。上有急躁、多疑的圣上,旁有虎视眈眈、不停搅局的东林党,下有视己为奸臣、喋喋不休的复社,这个首辅可真不好当!

对朱由检,温体仁自信有办法应付,对东林党,他早就不抱希望,唯有死斗到底,现在又加上了复社,这让温体仁感到异常孤独。当初温育仁想加入复社,结果被张溥严词拒绝,现在复社与温体仁势同水火。

不过,这没事,找不到政治盟友,可以加深自己在朱由检心目中孤臣的印象。

真正让温体仁为难的是大明帝国的财政!

有了钱粮,温体仁相信,贼寇覆手可灭,自己还可以着手加强大同、宣化一带的防务,让建奴如在宁锦防线一般,碰得头破血流!

搞钱!

温体仁不停的在书房转来转去,念叨着“钱粮”二字,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善策,只好对下人吩咐道:“给毕自严下拜帖,明日酉时,我亲自上毕府拜访!”

第二日,当温体仁抵达毕府时,毕自严不顾自己将近七十岁的高龄,亲至府门迎接,让温体仁感动不已,忍不住握住毕自严的双手,说道:“毕老如此大礼,在下如何当得起?”

毕自严呵呵笑道:“温阁老当不起,朝廷诸公就无人能当喽!”

两人哈哈大笑,相邀着进入客厅,分宾主坐定,互相谦虚了一阵,温体仁叹道:“关辽上月军饷及军资,总共耗资八十万多万两,河南大水,至今尚未赈济,哎,国库空虚,可真难办啊!”

毕自严脸色微红,道:“在下不才,自元年开始,为朝廷理财至今,库中一直空虚,皆在下之罪也!”

温体仁见毕自严误解了他的意思,连忙说道:“毕尚书何罪之有?朝廷的收支状况,圣上和诸公都一清二楚,哪有怪罪之意?要是鄙下有怪责之意,就不会特意来拜访尚书了。今日来此,就是想向老尚书问计。”

毕自严深深吸了一口气,言语中尽是萧瑟之意:“老喽!不中用了,理财五载,却越理亏空越大,老头子哪有什么好办法?有好办法,早已经用了,还等到现在?老头子已经向圣上递了辞章,就等着告老还乡啦!”

温体仁见毕自严倚老卖买,言语中一点也无指教自己之意,也不着急,微微笑道:“圣上信任毕尚书,必不会让尚书纵情于山野之间。”

毕自严摇了摇头,连呼道:“老喽,老喽……”

毕自严去意已决,温体仁当然知道,也正因为毕自严准备告老,说出的建议才是肺腑之言。于是,温体仁试探道:“毕尚书前几年扩大盐引,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这让在下佩服不已,这盐引以后还能扩大不?”

毕自严闭着双眼,一直沉默着。良久,方睁开眼睛说道:“因人而成事。”

温体仁暗思道:前些年,扩大盐引效果一直不好,原因就在于各级官僚雁过拔毛,导致朝廷受益不大,现在毕自严如此说,就是在提醒自己好的方略要选择适合的人去执行。

温体仁点头道:“谢尚书提醒。老尚书认为还可加税不?”

毕自严闭着的双眼猛地睁开,喘着粗气道:“温阁老,万万不可再加税,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老头子也活不了多久了,就在这里为大明的江山求阁老一件事,此事万万不可行啊!”

说完,离开太师椅就要给温体仁磕头。温体仁大惊,赶紧扶住毕自严,连声说道:“毕尚书何须如此?在下也无加税之意啊!”

毕自严的胸口兀自起伏,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征收了几次辽饷,胡虏愈来愈猖獗,加了一次剿饷,贼寇反而愈演愈烈,此事已经很明白,还需老头子多说吗?”

温体仁点了点头,继续问道:“神宗时,税监四出,内帑充足,可效仿不?”

毕自严叹气道:“这个得问圣上,圣上乃明君,老头子如何知道可不可行?”

温体仁微微失望,他认为,四处派出税监,支撑了万历年间的三大征,他很想促使崇祯效仿神宗皇帝。可是,毕自严的话已经非常明白,朱由检是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皇帝,即使自己手中没钱花,也要考虑历史的风评。

当初,未与复社决裂,温体仁还顾忌与复社的关系,不敢将此策正式提出。现在反正与复社彻底闹翻,温体仁决定不再顾忌复社背后的江南大地主、大财阀,准备促使朱由检派出税监。结果毕自严提醒了他,朱由检那一关过不了!

毕自严见温体仁神色黯然,悠悠说道:“这些年啊,不拖欠钱粮的府县凤毛麟角。唯一例外的是荆州府和枝江县,不仅尚未拖欠,起运还有所增加,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枝江县,去年的商税几乎增加了五成,老头子真想到枝江去看看。”

温体仁大吃一惊,忍不住问道:“是何人有这等本事?”

毕自严道:“老头子也很好奇,就查了查,崇祯五年之前,县令乃包哲东,现已调任汝州同知,主薄乃谭杰希,现留任。典史乃林纯鸿,现在居然率弓兵剿匪去了。”

“林纯鸿?”温体仁重复道。对包哲东和谭杰希,他一点印象也没有,而林纯鸿最近在奏章里出现的频率太高了,让他想忘记都难。

毕自严道:“温阁老如果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财计,不妨去枝江看看,没准能找到一条路。”

温体仁躬身谢道:“谢毕尚书提醒,在下今日受益匪浅。”

毕自严忙避在一边,不受温体仁之礼,说道:“温阁老殚思竭虑为朝廷,老头子佩服还来不及,有什么好谢的?哎,胡言乱语啊,胡言乱语……”

……

温体仁离开毕府后,一路盘算不定,这枝江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出来的弓兵凶悍无比,连战连胜,前不久甚至还和邓玘差点冲突。起运也年年增加,枝江到底是什么做到的?

疑惑不解的温体仁一回家,就叫来了温育仁,对他嘱咐一番,令其择日南下,赴荆州考察一番。

第104章 温体仁之计

毕自严虽然建议温体仁指派得力人手推行盐引之事,又给温体仁指了一条路,但单靠这两条,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则远水救不了近渴,温体仁还是焦虑不已。

更何况,即使有了善策,旁边有东林党人搅局,善策能不能顺利推行还得两说。温体仁认为,要解决财政困难,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朝堂争斗。

朱由检并不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温体仁,当初吏部尚书闵洪学对温体仁言听计从,朱由检就马上将吏部尚书换为李长庚。后来,朱由检又把与温体仁关系亲密的兵部尚书梁廷栋换掉,让张凤翼担任,其不信任温体仁的心思昭然若揭。

温体仁入阁多年,在朝中党羽众多,当下立即把礼部侍郎王应熊和工部侍郎刘遵宪召来商议,温体仁直接抛出了问题:“户部尚书毕自严年老体衰,已经递交了辞呈,再加上圣上对国库亏空早就不满,这次很可能会准奏,咱们需要商议个章程来应对此事!”

王应熊和刘遵宪的眼睛亮了亮,透露出热切的眼神,盯着温体仁。

温体仁眼睛眯了眯,说道:“户部尚书不好当,毕自严的能力你们也知道,这几年来几乎快掏光了身子,圣上还不满意。”

温体仁的话让两人冷静下来,王应熊说道:“当朝除了兵部尚书,最难干的就是户部,现在一想到元素,就胆战心惊。谁又能保证户部尚书就不会蹈元素的后尘?再说,每次廷议时,户部总是挨骂最多,每天都是要钱的人,这日子还真难过。”

刘遵宪对王应熊的话不以为然,忍不住讥讽道:“难道把户部尚书的位置拱手让给东林余孽?那以后我们的日子还怎么过?现在工部有个周士朴就已经让我难受异常了,再加上一个户部尚书,以后我们就别做事了!”

温体仁听了刘遵宪的话,心念一转,眉头微微皱起,陷入沉思中。刘遵宪以为自己说错了,连忙道:“温阁老,户部至少得找一个与东林来往不多的人,这样……”

温体仁打断刘遵宪的话,慢慢说道:“这户部尚书之位,不妨就举荐东林党……”

刘遵宪大急,叫道:“温阁老,退一步,后患无穷啊,东林不仅不会感阁老的恩,还会变本加厉!”

王应熊比刘遵宪冷静,把此事放在心里默了默,方明白温体仁的用意,当下沉默的看着惶急的刘遵宪,心里不无鄙夷:在工部每日受周士朴的气,是不是变傻了?就你这样子,还想当户部尚书,也不回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模样!

果然,温体仁说道:“刘侍郎别急,举荐东林党的人为户部尚书,好处多多。一则安圣上之心,圣上最近对老夫颇有见疑之义;再则现在户部举步维艰,老夫目前尚无应对之策,正好将这个难题交给东林诸人去。”

王应熊拍手赞道:“温阁老好计谋,让应雄佩服!”

刘遵宪这才反应过来,忙问道:“那举荐谁呢?”

温体仁几乎是一字一句的吐出了两个字:“侯……恂……”

“哈哈……妙啊……”王应熊和刘遵宪不约而同的大笑道。

对于朝中九卿的人选,温体仁有着自己的计划,唯一拿不定主意的只有户部尚书的人选,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方略,并且成功的可能性极大,让温体仁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刘遵宪伸出右手,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道:“吏部尚书李长庚乃圣上传声筒,不说也罢,户部让给了东林党,礼部黄汝良年老体衰,有春石(王应熊的字)公在,也没关系,刑部的胡应台以孤臣自居,谁也不偏向,兵部的张凤翼不知有什么想法,目前唯一令人可气的就是工部尚书周士朴,整日搅局不休。”

温体仁笑道:“刘侍郎分析的有理。周士朴暂时还是不要动,我们目前还需要一个反对的声音,圣上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至于张凤翼……”

温体仁转头对王应熊说道:“呵呵,这个就需要王侍郎出马,据闻,张凤翼最近有点不安其位啊……”

王应熊大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