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战骑狂潮-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

梁兴既死,冀城中三万余守军尽皆投降,李铮顺利领兵进城。

自此,凉州韩遂灭,李铮一家独大!

。。。

随着韩遂的灭亡,李铮不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片土地的统治权,还收降了将近五万的降卒。

这些降卒虽然不及李铮麾下的精兵,但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滋养和训练,想必很快就能赶上来。毕竟,他们有很好的底子在。

冀城之战过后,北地、武威、安定、汉阳四郡尽皆落入李铮的掌握之中。其余如金城,尚有一干羌胡作祟,而陇西和武都郡,还需要立刻进兵驻守,才能逐渐将之完全纳入囊中。当然,这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更西边的张掖郡、敦煌郡、酒泉郡以及张掖属国和居延属国,整个凉州东部最繁华的地区,尽皆被李铮掌控。

七月十二,李铮率领五万余降卒,携带着因这场战争而阵亡的士兵的骨灰回到了灵州,随行的只有荀攸和荀英。

现下大片区域纳入囊中,需要尽快巩固统治,这一点离不开荀攸,所以荀攸跟着回灵州,准备着重政务方面。

而贾诩,则留在了汉阳,代替李铮主持对陇西、武都、金城的占领,以及对这几个郡周边羌胡的军事行动。

回到灵州之后,李铮首先着手做的,就是当初征兵时,许下的诺言——修筑英雄祭坛!

调遣了一万北地郡境内服劳役的奴籍之人,选定的地址位于灵州城北的空旷平原上。

在李铮的规划中,这座英雄祭坛的底基面积,至少要达到两亩地,尽皆以巨石垒筑,呈九面塔状,高度要达到三十丈!

九面英雄祭坛中空并分层,用于盛放英雄骨灰。祭坛内壁上,雕刻太一诸神,以安英雄之灵。祭坛外壁上,会刻下英雄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将之宣诸于众。

而祭坛的最顶层,将会是一个平台,平台上,会放置一座镇世大鼎。

在祭坛的正南,会设置一个祭祀的平台,以供人们祭祀英雄。

这一切,都做的光明正大。在祭坛开工的当天,整个灵州城里十几万人,无不出城观瞻。

同时,因为李铮的这一举措,他也得到了麾下兵卒们更深刻的敬仰和爱戴。

李铮带着看似一副雍容模样,已经显露出了一丝少妇的成熟风姿的荀英,与荀爽、李伯然等人站在一旁,看着火热的祭坛工地,都不由面露期待之色。

如此建筑一旦建成,也不知道该有多雄伟。

“重霄啊,这个祭坛怕不要至少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完工。”荀爽在一旁抚须道:“而且,重霄你不能厚此薄彼哟。”

李铮点头,笑道:“伯父放心便是,重霄自会省得。等到文和先生下一批奴籍押送回来之后,小侄便会着手修筑一座贤者祭坛,用以供奉在各个方面有功勋、有贡献、做实事的文官和士人,乃至于民间有杰出贡献者以及德行出众者。”

荀爽闻言,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此番击破韩遂之后,贾诩负责扫平周边羌胡诸部,以贾诩的能耐,加上数万强兵,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有不少的羌胡部族被灭,到时候奴籍源源不断,自然有足够的人手,来进行这样的大工程。

免费的劳力足够用,凉州的发展,就会进入飞速时期。

各地的水利、道路交通、教育等等公共设施,都要纳入计划。当然,这不需要李铮亲自操心,有荀攸操办。

还有农业、养殖、畜牧业,也要加快步伐。

因为新纳入掌中的领地面积很大,所以今年的冬小麦播种,乃至明年的春播,都会显得十分的紧凑和忙碌。

还有战后的安民工作、分配土地的工作,等等等等,千头万绪。

幸而荀氏的另一个人才,荀衍荀休若也到了,好歹给荀攸分担了一部分压力。否则荀攸恐怕要找李铮诉苦了。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

以荀攸的能耐,区区几个郡,不过一州之地,再多的政务,也万万难不住他。

等到凉州诸事暂平,一切走上正规之后,李铮便会开始下一步扩张行动。

当初和贾诩、荀攸商议过这个问题。

二人和李铮的意思差不多,拿下凉州之后,暂时,至少一两年之内,不会对关中地区用兵,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北方的草原上。

匈奴人,也是心腹之患。

而且,草场对李铮而言,同样十分重要。

。。。

有李铮在上坐镇,其下政务有荀攸、荀衍操持,还有荀爽时不时的指点。军务则有贾诩暂时把控,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整个凉州,立刻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密机器,快速运转起来。

各地的县令、县尉,也相继得到任命,使得治下的民生,开始渐渐恢复。至于郡守,李铮暂时没有任命。

大汉朝的郡守,也就是太守,其实权颇大,掌一郡军政大权。而李铮的想法,则是军政分离。

他绝不会让郡守掌握军权,郡守嘛,执行政务就好,军权还是要牢牢握在李铮自己手中。

所以制度方面,需要改变。

不过眼下,似乎还不是时候,所以干脆不任命郡守,各地县令直接对李铮负责便是。

八月初,第一批约莫三万余人的奴籍,被押送回了灵州,随之贤者祭坛进入建设之中。

随后,陆陆续续几乎每半个月,就有一批奴籍被押回灵州,然后再分配到各地。青壮者服劳役,其余者打散在各地并组建村落,使其定居。

。。。。。。

在凉州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的时候,洛阳的风云暗流,也剥开了那层遮羞布,走到了明处。

八月,大将军何进在袁绍等人的撺掇下,筹谋诛杀宦官。然则泄密事败,反而被十常侍所算,以太后何氏的名义,将之召入内宫,杀之。

灵帝在日,何后与何进意志一致,利益统一,核心在皇子辩。但是灵帝死后,皇子辩登基,何后与何进的利益意志,就分裂了。

整个大汉朝廷,现在总结起来,是三大利益团体。其一,为皇权。其二,为世家。其三,就是外戚。

这三方之间,皇权衰落,不得不借助宦官的力量,来制衡外戚和世家。而世家和外戚,又无时无刻不想着将宦官拔掉,窃取一切皇权。同时,世家势力又瞧不起外戚,尤其是何进,不过一屠家子而已。

宦官就是何后或者说皇权的喉舌爪牙,何进谋诛宦官,就是要拔掉皇权的爪牙,这就与何后乃至于少帝代表的皇权,越走越远。

在世家的推波助澜下,自以为掌握了朝政大权的何进,毫不犹豫的准备拔掉宦官阶层。

但最终,因为何后的猜疑,被宦官诛杀于宫门之内。

何进既死,世家于是就有了借口。宦官竟然敢擅杀大将军,这简直就是找死,于是以司隶校尉袁绍等人为首,率领西园兵马,冲击宫门,杀入了内宫!在宫中,袁绍等人所率之兵,犹如穷恶匪徒,烧杀抢掠,令人发指。又有虎贲中郎将袁术,更是胆大包天,竟然放火烧了南宫。

这是近年来第一次,皇室威信遭到严酷的重创,也是袁绍等人代表的世家所期望的结果。

何进在谋划诛除宦官的时候,为保万无一失,给他亲手扶植起来当做亲信的董卓,去了一封书信,调董卓率兵进京清君侧。

袁绍等人先前不以为意,只觉得诛杀宦官,只在朝夕,就算董卓到了京城,是时大局已定,董卓也无可奈何。

但是出乎袁绍等人意料的是,绝境中的宦官,竟然挟持少帝和皇子协,逃出了洛阳。

同时,也没有料到,董卓会来的那么快!

得到何进密信,屯兵河东的董卓立刻便率领三千精骑,南下渡河,到了洛阳北小平津,已经是入夜十分。

然而,洛阳的冲天大火,却让董卓大吃一惊。

他知道,洛阳出大事了。

接着,有董卓潜伏在洛阳的细作来报,只道宦官劫持了少帝、陈留王往北邙山而走。于是迅速领兵,往北邙山而去。

第一百零三章董卓专权

却说张让、段珪等常侍挟天子辩、陈留王协,一路奔逃,过北邙,至大河,被尚书卢植与河南中部掾闵贡率家兵追上。

一番交战之后,随从尽皆被杀,张让等人抱着天子与陈留王被逼到河边。

心知不能幸免,张让将天子与陈留王放下,后退数步,正了正衣冠,拜伏倒地,道:“陛下,我等这便去了,以后没人照顾陛下,一定要保重啊!”

言罢,满含深意的看了眼闵贡、卢植,张让等人转身尽皆投身大河。

救下了天子,卢植、闵贡等人俱都松了口气,连忙上前簇拥着天子、陈留王,准备立刻返回洛阳,稳定大局。

走不过数里,遇到农舍,便征用了农舍中的露车,载着天子和陈留王,到了雒舍。这时候,有陆陆续续带着家兵赶来的朝中大臣,于是天子独乘一骑,闵贡则抱着陈留王共乘一骑,一起簇拥着,向南往洛阳而去。

董卓率领从小平津赶到北邙山,却没遇到天子踪迹,又一直追到显阳苑,远远看到洛阳城中大火仍然未灭,心知天子应该尚未返洛阳。天还没亮,董卓引兵到了城西,听闻天子在城北,连忙引军与公卿数人一起前去,在北邙阪遇上了天子。

董卓三千骑兵乃其麾下最为精锐的飞熊军,声势隆隆,杀气滔天,远远便能震慑人心。天子年幼,又生性懦弱,见董卓大军威势,终于引动了一直压抑在心中的恐惧,顿时泣不成声。

旁侧公卿以为天子被董卓吓坏了,卢植于是上前喝问,让董卓立刻止住兵马。董卓却不以为意,只道满朝公卿不能保护天子,都是些废物。

于是上前问候天子,天子不答。又问陈留王,陈留王于是将这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有条不紊的说了出来。

董卓听罢,不由心下一喜。

在鄙视天子懦弱的同时,又觉得陈留王协可堪造就。又想到陈留王自小乃是董太后养大,董太后与董卓同姓,一直以来董卓都自诩为董太后族人,于是心生亲切。

天亮之时,天子回到皇宫,后大赦天下,改年号光熹为昭宁,不过可惜的是传国玉玺却在这场动乱之中遗失。

而后,何太后下旨,使领并州刺史、武猛都尉丁原为执金吾,护卫皇宫。

在董卓眼中,满朝文武公卿,尽皆都是废物。不过是诛除宦官而已,若是让他董卓来做,三五百人就能做到,现下竟然闹成这个样子,连天子的安危都不能得到保证。

更重要的是,此事一闹,洛阳显得十分混乱,又无人出来主持大局,这让董卓看到了极大的机会,于是心中的野望,如同野草一般,不可抑制的疯长起来。

不过要控制洛阳掌握朝政,他亲率的三千兵马远远不够。而后续的大军,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到,于是董卓心中一动,想到了计策。

随后,每隔一两天,董卓就在夜里,悄悄的让麾下的军队出城,然后白天又大张旗鼓的进城,给人造成一种军队源源不断赶来的假象。又逐渐将早先为大将军何进所掌握的军队,逐渐纳入自己麾下,使得洛阳城中某些人,一时间不敢妄动。

有骑都尉鲍信从泰山募兵而回,见到眼下这个情况,于是找到袁绍,建议袁绍趁着董卓刚到洛阳,立足未稳之际,抢先发难,擒杀董卓。但是袁绍被董卓做出来的假象给吓住了,根本不敢动弹。

而后,等到董卓后续十万大军皆至洛阳的时候,袁绍等人才发现为时已晚。

随之,董卓被封太师,权倾朝野。

整个洛阳,除了执金吾丁原尚有两三万军队不在董卓掌握之中,其余尽皆为董卓所把控。

九月,董卓大会群臣,提出要效仿伊尹、霍光,准备废除少帝,立陈留王为天子。他将一口大鼎置于厅中,有反抗者,便被杀死,烹入其中。

是时袁绍暴起,喝骂董卓,甚至拔剑相向。董卓考虑到袁绍背后还有个太傅袁隗,又是世家代表,还有在座公卿劝阻,这才没有杀袁绍。

但宴会过后,袁绍却害怕董卓对他不利,连夜逃出了洛阳。董卓知道袁绍夜奔,不由大怒,就准备下令通缉袁绍。有周毖、伍孚等人劝阻,只道袁氏四世三公,名闻海内,这才让董卓心生忌惮,于是转而封其为渤海太守。

又有执金吾丁原,明确表示反对。但董卓忌惮丁原麾下数万兵马,一时不好下手,后使麾下虎贲中郎将李肃,以乡人名义拜访,诱使丁原部将九原吕布杀死丁原,尽收其部众。

丁原既死,董卓再无挂碍,于是胁迫何太后,废少帝为弘农王,扶陈留王协为天子,同时自封太尉,领前将军,加节传、斧钺、虎贲,封郿候。

不久,董卓鸩杀弘农王、何太后,又杀何后之母舞阳君,以绝后患。

立威完成,接着,董卓为了巩固权威,又大肆拉拢朝中公卿,诏公卿子弟为郎,以补宦官之职,侍立殿上。

又封原幽州牧、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襄贲候,加封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随后,又给当初历经党锢之祸的陈蕃等党人,甚至窦武平反,恢复他们的爵位,让人吊唁他们,重用这些人的后嗣。

这还不算,董卓还征召天下名士,准备大肆任用,以收众望。比如陈留名士蔡邕、申屠蟠、颍川名士陈纪等等等等。

甚至董卓还遣人征召荀爽,不过荀爽已在凉州,自然无人可征。

又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而董卓自己麾下的将校,却一个也不提拔,仍然为原职。

做出这一切,只为了表明,他董卓敬重贤人。

典军校尉曹操,不忿董卓废立天子,心知朝政被董卓把持,在洛阳再难有作为,于是不理会董卓重用,化妆改名,挂印出奔洛阳,被董卓通缉。

。。。。。。

当李铮得知洛阳是如何的风起云涌之时,已经到了十一月。

这年头,通讯和交通的不便,是最大缺憾。虽然李铮拥有蓝翔鸟这种神奇的传讯战骑,但可惜,蓝翔鸟毕竟有数,能够兼顾到整个凉州,已经算是极限了,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数千里之外的洛阳。

远离凉州的所有消息,仍然需要依靠人力传递。

神州草场,李铮的书房中。

李铮、荀攸、贾诩三人,分宾主落座。

又有荀英给三人各自上了茶水,便袅袅婷婷退了出去。

“没想到短短时间之内,洛阳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荀攸感叹连连,一双眼睛看着李铮,意味莫名:“主公选择攻伐韩遂的时机,真真是恰到好处。”

贾诩在一旁面色沉着,并不言语。

随着李铮麾下势力越来越庞大,贾诩说话的时候,却越来越少,除非李铮有意询问。他在有意识的隐藏自己。

对此,李铮看在眼里,心里却很满意。

贾诩是做情报工作的,越是能淡出人的视线,越是有利。同时,李铮也了解贾诩的性格,对于危及身家性命,或者只要能够保证自己的身家性命,贾诩都会朝着那个方向去做。

在李铮麾下,贾诩要保证自己的身家性命,就要在各方面,符合李铮的心意,这就是贾诩努力的方向。

“哈哈,”李铮打了个哈哈,笑道:“略微有些猜测罢了。”说着,转言道:“如今董卓尚无精力兼顾到西凉,还得趁他在没有缓过气来之前,将内患完全解决掉。”

这时候,贾诩说话了:“主公勿忧。凉州境内一干羌胡,大部势力已经被瓦解,至于些微癣疥,庞德将军定然能够处理妥当。”

这两三个月中,因李铮迅速击灭韩遂而威震凉州,使得羌胡诸部心惊胆战。贾诩留驻汉阳的这段时间里,以各种计策,携李铮大胜之威,瓦解了羌胡诸部的松散联盟,并解迅速出兵,击破了最大的几个羌胡部族,这才返回灵州。

李铮微微颔首:“庞德有那个能力。。。在将诸羌**定之后,就将张山与努罗调往陇关,屯兵三万,防备董卓。至于庞德,就调到白水川。”

荀攸贾诩二人齐齐颔首。

接下来,李铮将要面对的,是匈奴人。

而李铮麾下四员将领,张山和努罗因为性格稍显稳重,偏向于防守类型。白狼的攻击性则更强,至于庞德,攻守皆可。

如此安排,正符常理。

“另外,”说完此事,李铮却对贾诩和荀攸道:“现下领地愈发广博,教育系统才刚刚铺开,人才的自给自足还做不到。想必公达先生,也略微感到有些捉襟见肘。”

荀攸点头称是。

“两位先生都是名士,友人定然不少。能与两位先生相交的,想必也不是等闲之辈。不知两位先生可否给我引荐一些?”

所谓龙不与蛇居,能够与贾诩、荀攸等人交上朋友的,定然都是能人。李铮想到,在那个时空的历史上,曹操手下的诸多大能,大部分都是通过朋友、知己之间的引荐,而为曹操效力。

所以李铮就把主意打到荀攸和贾诩二人头上。

虽然说现阶段,有荀攸、贾诩还有一个荀衍,暂时够用。但人才李铮不嫌多,他的地盘会越来越大,人才的缺口就越来越大。

闻言,荀攸沉吟片刻,道:“主公,臣下在颍川倒是有些知交好友,下去之后便书信相请,至于结果如何,臣下不敢断定。”

虽然凉州的境况,实际上比大多数地方都要好,尤其是灵州这一片周边的区域,可谓冠绝天下,但凉州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仍然是边荒苦寒之地。所以荀攸也不能保证,是否能请来那些朋友。

而贾诩却微微摇了摇头,道:“让主公失望了。。。诩不如公达,的确没什么知己好友。”

第一百零四章六种新物种

李铮微微一笑:“能请来更好,不能也不必强求。。。”说着,微微叹了一声:“若非凉州远在边塞,我倒愿意亲自相请。”

说着话,三人又将交谈的重点,转移到了洛阳方面。

“这董卓也真够大胆的,明目张胆就敢鸩杀太后、天子,”说着,李铮摇了摇头:“其实我更愿意相信,是刚刚继位的这位天子所为。”

在李铮看来,太后何氏和废天子刘辩,对于如今的董卓而言,威胁并不大。相反,真正能感受到威胁的,是天子刘协。

董卓如此轻易就能废除天子,可谓前车之鉴,这一定让刘协不安。有刘辩在,刘协这个皇位就坐不稳。

再则,有刘辩在手,董卓就有能够要挟刘协的最大筹码,能让刘协更听话,他没有理由,一定要杀死废天子。

荀攸、贾诩二人微微颔首。

“不过,那动手鸩杀太后、废天子的,乃是郎中令李儒。。。可我听说李儒是董卓女婿,那董卓到底是怎么想的?!”想到这,李铮又不由将先前的推断给推翻了。李儒是董卓女婿,其关系自然更近,那么其鸩杀废天子,就绝对是董卓下的命令。

综合先前的推论,李铮自己都糊涂了,完全是南辕北辙。

“主公何出此言?”贾诩这时候却道:“董卓仅有一子一女,女婿名为牛辅,非是李儒。”

李铮闻言,不由愣了一愣。

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这李铮知道。但在他的印象中,李儒也是董卓的女婿。。。脑子一转,李铮大约就明白了。

李儒为董卓女婿,似乎是那本演义小说宣扬出来的,史实可没有记载。

这么算起来,那董卓本身可就厉害多了!

没有所谓的女婿李儒为他谋划,董卓竟然能以一介寒门武夫的身份,走到现在这一步,看来,这董卓的智慧也不可小觑啊。

得到贾诩的提示,一切都清晰明朗了。李儒是朝中郎中令,指不定就是刘协的心腹,奉刘协之命鸩杀刘辩,便就说得通了。

至于将黑锅按在董卓身上,也是个妙招。刘辩一死,董卓即便愤怒,也无可奈何。首先,他刚刚废除刘辩,没有理由,也不可能立马又废掉刘协。再者,也没有人选了不是?

“这位天子协,好像才**岁吧?竟然如此心机深沉,真是大出我意料之外啊。”李铮想通关节,不由啧啧称奇。

“皇室出身,从小耳濡目染,正是常理。”荀攸斟酌片刻,道:“也许只有那位从小寄养在道士家中的少帝,才会那么单纯吧。”

贾诩深以为然。

。。。

年关将至,冬日的朝阳在雾气中,显得有些模糊。

神州草场旁侧的一座小丘顶上,有几个身影,正在晨练。

其中一人拳脚暴烈,身形矫健,每每一拳击出,就是一阵爆响,闪转腾挪之间,犹如闪电,这正是李铮。又有荀英,拳法小巧,身形健美,英姿不凡。而旁侧几人,则动作舒缓,如行云流水,看起来十分自然,正是荀攸、贾诩、荀爽和荀衍四人。

草场是李铮的大本营,这里的环境,又十分的清净,所以除非有重要的事务需要处理,平常时候贾诩等人都会呆在这里。

李铮与荀英所练的拳脚,皆是杀敌之术。而荀爽等几人,则是李铮教给他们的太极拳。

这拳法练到深处不但能自保,更能养生。

对于麾下的重要人物,李铮并不吝惜这些东西。荀爽等人得传太极,用于养生,而张山等人也早就从李铮这里学到了杀敌拳术。不过可惜的是,张山等人资质不佳,又过了最佳习武年龄,所以很难有所增长。

倒是这几个文士,悟性出众,习练太极很快就登堂入室了。

良久,李铮缓缓收功,鼻孔里喷出两道利剑一般的白气。经过系统的两次强化,再加上每日饮食营养丰富,又有没落下拳法习练,所以李铮现在的身体素质,更加的变态了。

单只力量方面,就有极大的进展。当初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