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战骑狂潮-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戏志才一直在洛阳,坐镇关东战线。此番,李铮便将法正,派遣到北方军团,辅助白狼,坐镇北方战线。将汉中阎圃,派遣至南方军团,辅助庞德。将益州张松,派遣至西方军团,辅助李罗。

同时,东西南北四方军团各派其余军师两人,余下的,便留在灵州,为中央军团常备军师。

除常备全职军师之外,李铮还下达了兼任军师的命令。

效仿田丰、荀攸和贾诩三人,有谋划能力的政治人才,也可在参谋部挂名军师。比如黄权,比如吴懿,都有这个资格。

虽然说军政分离,但让有军事才能的政治人才挂名一下军师,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他们不掌军,只出主意。

再则,这时代的文士,有能耐的,大多数都是文武全才。只是有所偏重而已,不像数百上千年之后的后世,大多数读书人就只知道读书,甚至于鄙视军事,视为武夫低贱行径,简直是不可理喻。

第四十五章属意海洋

李铮毕竟来自于后世,虽不说深知历史,但在大体方面,还是有些感悟的。文武之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左右两条腿。

缺了任何一条腿,国家都难以长久。

当然,也许有的朝代,文武对立十分严重,约莫是当时的皇帝自导自演,引导形成的这种局面。

可能是因为所谓的帝王平衡心术,也有可能是因为得国不正,而害怕畏惧,刻意打压。但不论这些朝代怎么玩,最后的下场,都是极为凄惨的。

李铮自认为不是一个正统的帝王。

若是霸道决绝,他不差于任何一个王者。但若要时时刻刻想着提防这,提防那,玩手段,耍平衡,他自认没有这种能耐。

没有必要。

他的崛起,真正依靠的是系统。没了系统,他在这个时代,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要说才华,他深知远不及曹操,要说隐忍,他也比不上刘备,要说家世底蕴,更是远不及袁氏兄弟。

但正因如此,他才会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光棍一条嘛。

谁让他不满意,撸了就是。根本没必要绕来绕去,阴谋诡计一大把,最终把自己也绕进去。

李铮一直都觉得,文武不分家。虽然说国家层面上,必须文武分治,这是因为人心善变的缘故。但就人的素质而言,李铮甚至觉得,自己治下的所有人,都文武全才才是最好的。

人人如龙,这才是盛世嘛。

其实大汉朝这一点就做的就不错。比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强。在大汉朝,很多的文士,都是上马善战。下马治国的能手,近在眼前的典型人物,就是卢植。

可惜卢植已经在初平三年去世了,否则李铮一定会邀请这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前来凉州奉养、请教,甚至让他也参与到教育方面来。

也有很多的武将,在文事方面。也有擅长,便比如那关云长深通春秋,比如张翼德。精擅于作画。其实就武将而言,且不说兵法韬略要涉及到很多典籍,便是要将武功练到深处,都必须要懂得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除了人情历练。还要从前人的著作中领悟。便比如那吕布,武艺到了这种程度,也不单是只打打杀杀就能达到的,李铮就曾看到吕布认真读书的场面。

所以麾下文武群臣的界限,虽然可以划分出来,但那只是因为政治需要。文武学术之类,完全没有必要和政治挂钩。

当然,因为知识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所以在常态之中,读书人总是受人尊敬的。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下去,保不准以后也会演变成那种重文轻武的局面。

所以李铮一早就在人为的做这方面的引导工作。比如英雄祭坛与贤者祭坛并列,比如突出军人的福利,使之并不差于文士。

在这方面,有很详细规定。

士兵的福利是要高于平民百姓的。

而就读书人而言,启蒙学院和初级学院不算,仍归于百姓一类。到了中级学院,其毕业杰出者,就有机会拥有与低级军官相当的福利。当然,因为随着发展,学子的数量,一定会大大超过军人的数量,所以这方面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待遇和福利,所以每年教育部都会根据情况,给出一定的名额,择其优秀者,赐予福利。

这也是一种竞争。

还有专修研究、制造、科技等方面的学子,也没有差别。

李铮很希望能在自己的治下看到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有竞争,才有进步,李铮深信这一点。

到了李铮现在这个位置,虽然说平时看起来没有多少具体的事需要处理。但真正要思考的,却极为繁杂。

就像上述的文武并行、百家争鸣,要让其健康的发展,茁壮的绽放,不但要做,还要引导和控制。就像需要细化到一定程度的福利制度,又比如还要考虑德行教育,等等等等。

所以说,作为一个势力的首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胜任。

也就是李铮,有系统作为后盾,经过强化的身躯和大脑,才有足够精力和智慧,胜任这一职责。也无怪乎很多有作为的皇帝难以长寿,每天考虑这么多的事,凡人之躯如何扛得住?

。。。

兴平二年秋,益州、关中、凉州、并州四地又一次迎来了大丰收。凉州、并州二地以参麦为主,益州以参稻为主,关中二者兼之。

随着各种系统特产作物的推广,连续的大丰收,使得各地民间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准急速提高。

参麦、参稻高能高产。又有推广到民间的棘皮猪、红玉鸟这一类的肉类禽畜,再搭配各种高能蔬果,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升人口的综合素质。

人们的身体更健康,更长寿。力量更大,体力更强,头脑更清晰更灵活。再搭配良好的教育和德行引导,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素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实际上来说,这是一种进化。

所以体会到种种好处的人们,无不更加的拥护李铮的政权,这,就是一种大势。

只要手握大势,自然无往而不利。

年关将近,这西北大部地区,已经下了好几场雪。若是放在前些年,这样的大雪,足矣致命,可使人家破人亡,冻饿而死。

但对现在的凉州、并州乃至于关中的百姓而言,却可称之为瑞雪兆丰年。

大雪虽大,却压不住田间的麦苗,更压不住人们心头火热的希望。明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不过在神州草场。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却十分的温顺。几十里外的灵州城、九洲城是一片银装素裹,但神州草场这数十里范围内。却仍然尚有绿意,虽不说温暖如春,但也只是稍有凉意,并不让人觉得寒冷。漫山遍野的草木,也只是叶片稍稍泛黄,好似刚刚入秋一般。

本源树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对生物的影响力,也在加剧。尤其是到了冬季,周边临近地区乃至于贺兰山中的野物。都被吸引到了这片区域定居。乃至于连候鸟,都还没有飞走,仍然在草场北端的大湖之中流连。

草场中人随意出家门走几步,都可以遇到许多野物。甚至熊虎之类的猛兽。但在这里。人与自然之间,达成了最为平衡的和谐。

没有野物攻击人畜,也没有人去猎杀野物。

对于这种极为自然的和谐,李铮猜测,可能有系统的影响,但最大的可能,应该是本源树。

这里是一片净土,连野兽都不愿扰乱这里的清净。将这里污染。

李铮和荀攸二人缓步行走在草场中的大道上,这大道旁侧都是齐腰深的紫蓿。其中还夹杂着不知名的野花,偶尔会看到一群鹿穿过道路,消失在草丛中,也看到野兔的身影若隐若现。还有成群结队的红玉鸟、棘皮猪,还有美丽的让人陶醉的彩虹鸟,体型庞大的让虎豹之类都要绕道的玉猪。

行走在大道上,就好像在公园中游览一般,鼻端闻着野草野花的清香,清新、自然。眼中看着禽畜野物和谐相处,悠然、自怡。

放眼望去,整个草场,都是植物的天下。如居民住房这一类的小型建筑,几乎都已经被植被淹没。

有的房屋外的木质栅栏,甚至都生根发芽,活了过来。

因为过年的缘故,草场中的锻造中心,这段时间已经放假。其中的工人,都各自回家团圆过节去了,屯驻于草场的战骑各部,也俱都休假回家,所以草场还显得十分的宁静。

远近叽叽喳喳悦耳清脆的鸟鸣声,将这里衬托的更加幽静。

“主公,”

荀攸落后李铮颁布,浑身悠然放松,道:“这一年以来,益州已经完全平定。各种政策,也完全落实。因为需要,在永昌、牂牁等益州南部数郡,还开辟了数个县治。”

这些,李铮自然是心里有数。

因为征服了西南诸夷,获取了几十万人口。这些人口需要安置,其中一部分被迁移至益州其余郡县,另一部分人口,则留在当地。

益州南部地广人稀,环境原始,有很多珍惜的资源。但必须要开发出来,才能转变成财富。所以便在那些地区,置了几个县治,并留下了一部分原诸西南夷的部民。又从益州内地迁移了一部分汉人过去,与之杂居。

这一年以来,荀攸大部分精力,其实都放在这方面,稳定益州南部的形势,为其发展打好基础。

“还有白榆将军所部,”

荀攸又道:“那南越之地,多为原始环境,十分恶劣。而且大道尚未修通,交通不便,是否需要放缓步伐?”

李铮微微颔首:“白榆传讯回来,说有不少的将士水土不服。那南越原始环境之中,多有猛兽毒虫和瘴气,的确不利于行军。我琢磨着的确应该放缓步伐,交州已经落到我手中,先将道路修通,与益州连成一片,然后逐渐将交通系统延伸到南越之地,大军紧随,道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领土。”

对于李铮如此看重南越那一片蛮荒之地,荀攸表示不解:“主公,那南越之地原始蛮荒,环境恶劣,何必要耗费这么大的功夫去占领开发呢?”

李铮笑着摇了摇头,道:“公达却是不知,那南越之地,也是资源丰富。虽然蛮荒恶劣,但也有可取之处,早早的打基础,也为以后做准备。再则,我的目的其实是宽广无边的大海。”

“哦?”

“其一,是为水军做准备。我李铮手下的水军,可不只是纵横江河。我取覆海战骑之名,其真正意义,在于大海!”

“其二,大海之中,资源极其丰富。别的不说,各种鱼类资源,就十分让人眼馋。若是能打通大海与凉州之间的直接交通,那么第一个,可以丰富民间的物质生活。第二个,可再次开辟一条创造财富的路子。”

荀攸闻言,不由微微颔首。

“我估摸着,花一两年时间,将整个南越纳入治下,置郡县,逐渐移民。并在交州、南越沿海合适的海岸置港口、修建码头,发动商人做海产生意。带动交州和南越的发展,并逐渐丰富凉州的经济、军事和政体构架。”

第四十六章计划

“而今益州业已安定,我希望你能南下一趟,坐镇南越之地,统筹交州和南越蛮荒之地的军政要务。”

李铮又道:“开辟道路、建设城市、港口和码头,打通内陆和大海的直接联系。”

荀攸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主公眼光深远,臣下敢不从命?”

“哈哈,”李铮哈哈笑道:“我就知道你不会推辞。新年过后,你就直接南下,先去交州。交州士家业已投诚,我让士燮士威彦这个地头蛇做你的副手,想必能轻松不少。”

“士威彦?”

荀攸脑子里微微一转,道:“交州士家可是交州的土霸王,听说那交州数郡,都曾在士家的掌握之中。而士威严虽然割据一方,但也颇有贤名,有他襄助,的确能轻松不少。”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就逐渐将来年的军政要务构思出了一个大框架。

“臣下还以为主公今年会忍不住兵发中原,一统天下。看来是臣下杞人忧天了。”荀攸笑道。

李铮摇了摇头,道:“虽然如今关中、益州已经逐渐安定,并在各方面向凉州本土靠拢。但毕竟才不到两年时间,尚未发展起来。如果此时动兵,中原诸侯绝不会束手待毙,当会联合起来。如果袁绍、曹操、刘表乃至于袁术和公孙瓒连成一体,齐齐发难,这战线从南到北,那就是几千上万里。到时候四处烽烟,牵扯到的人力物力精力。就太多了,会拖延益州和关中的发展速度,乃至使得整个凉州底蕴倒退。这是急功近利。我不取也。”

荀攸长出了一口气,神色大是放松,道:“臣下与文和、元皓先生说起此事时,就怕主公急功近利。”

“哈哈,现在都放心了?”李铮笑眯眯的道。

“放心了!”荀攸神色振奋的点了点头:“主公行王道,何愁臣下等人不安心?”

李铮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王道霸道抑或圣道。我皆不取。什么时候适合用王道,我就用王道。什么时候该施以雷霆霸道,我就行霸道。圣道我对内。霸王之道我对外,仅此而已。”

“主公英明!”荀攸心下欣慰不已。

对荀攸而言,李铮现在对中原诸侯,就是在行王道。不以兵戈之利去征服。而是以王道之势去威服。

勤修内政。发展自身,内壮神勇。依凉州的底牌,将会逐渐把其余诸侯甩的越来越远,再配合好舆论的宣传和引导,能使诸侯崩溃,以达到兵不血刃而取天下之目的。

至于霸道,那就是李铮对胡虏异族所行之策。

胡虏异族不比中原诸侯,他们没有教化。不知礼仪道德,不明人道大势。要征服这样的敌人。必须得行霸道。先打服,再教化。

而圣道,在荀攸看来,就是李铮在领地内部实施的各种政策。

人们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富庶怡然,明信义道德,修文武学术,人人如龙,这就是圣道。

而如今的凉州,已经触摸到了圣道的边缘。益州、关中、并州,正在向这个方向大步迈进,圣道可期。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便到了李铮府邸。

用过午餐,下午的时候,戏志才、贾诩、田丰、荀衍、荀爽、周林等人俱皆到了草场,汇聚一堂。

每逢过年,这几位都会到李铮这里来。

除了一起过年,还要商讨来年的施政方略、军事战略。并剖析去年的错误之处,汲取经验教训。

这一下午时间,却先是放松。或是看看府中歌姬的歌舞,或是论一论琴棋书画,多是谈天说地,十分放松。

到了晚宴过后,一行人才聚集在李铮的书房之中,谈论正事。

整整半宿,诸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兴平二年各地政务、各部军务的错误、疏漏一一道出,并给出解决办法,又将来年如何施政,如何调整军事战略,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戏志才道:“既然主公觉得暂不用动兵,臣下开年之后,也没有必要再往洛阳坐镇。蒙立将军熟擅军务,完全能够胜任。”

自取了关中,戏志才就一直坐镇洛阳,辅助蒙立。这一去,都快两年时间了。除了每次过年的时候回来一趟,其他时间,都呆在洛阳,操持谋划。

因为蒙立毕竟年轻,虽然李铮相信他的能力,但未免经验不足,为了避免出错,这才让戏志才去辅助他。

而今听戏志才这样说,想来蒙立已经完全能够独立胜任主掌军团。而眼下李铮又不准备发动战争,所以戏志才的确没有必要再去洛阳坐镇前线,反倒是坐镇中央,统筹指挥,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铮点了点头:“既然志才这么说,想必蒙立这小子的确已经能够胜任了。那么开年之后,志才就留在灵州,坐镇中央吧。”

戏志才笑道:“那前线无战事,洛阳环境又远不及灵州。我在洛阳呆了这么长时间,真真有些不习惯,还是回灵州好。”

诸人大笑。

“开年之后,各地的政务,我就不多说了。公达要南下交州,统筹南越诸事。志才要坐镇中央。其余诸军团的调整,南方军团庞德所部、东方军团蒙立所部,则暂时按捺,以训练和防御为主。南方军团白榆所部,则着重于南越军事,争取配合公达尽早将南越纳入掌中。而西方和北方军团,今年则需要动作更大一点。西域通天大道已修通至小宛,大半个西域都在网络之中。今年争取拿下几个西域小国,尤其是鄯善,决不能放过。”

“北方军团今年要加大力度展开对鲜卑人的压迫,逐渐削弱鲜卑人的力量。以达到最终将鲜卑人消灭的目的。”

李铮总结道:“不论是对西域诸国。还是北方鲜卑,乃至于中原诸侯,在舆论宣传、商业贸易等方面。要与军事战略配合。这一点,周林要注意一下。商业贸易配合舆论引导和军事压迫,三管齐下。”

周林点头,作揖领命。

“另外,我凉州水军,今年要一分为二。一部由长水校尉张岐率领,沿河而下。屯洛阳一带,逐步掌控大河流域水道,归东方军团蒙立调遣。一部由横江校尉甘宁率领。从陆路南下益州,入大江流域,逐步控制大江流域水道,归南方军团庞德调遣。益州巴郡鱼复和司隶河南郡洛阳。要各自建立起相应的造船厂、船坞、港口和码头。分军民两用。水军今年要扩充一倍。张岐和甘宁所部分开之后,各自扩充一倍兵力,为控制两大水域做准备。”

“在教育方面,伯父和李伯然老先生两位都做的很好。今年要继续加大投入,益州、并州和关中,要尽快将教育体系完全普及。”

荀爽和李伯然抚须颔首。

“还有交通和医疗这两个方面,也要着重关注。”李铮道:“交通的便利,对商业和文化交流、军事和运输领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我就不说了,着重于社会福利。也就是公共交通方面。必须要尽快的将公共交通系统普及开来。巨力兽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五万余头,粗略算来,除去军事运输所需,已经可以大略满足民间需求。具体的要求,是每个乡都要建立公共交通站点,并根据人口稠密程度,配备一到两三头巨力兽。每个县城、郡治,都要建立大站、总站。粗粗算来,每个郡所需的巨力兽,至少是五百头。我治下近四十个郡治,也就需要两万头。再除去军用两万头,余下的一万余头,就用于商业方面的大宗货物运输。”

“而医疗方面,要逐渐在各地普及医馆。现在这方面的人才太少,暂不做强制要求,能做到最好就行。同时,以我的名义,发帖邀请天下名医,到我凉州,一者是为了将这些人才纳入囊中,为我所用。二者要编纂一套医经,发扬、研究医术。”

“医疗在民用社会福利方面十分重要,决不能忽视。同时,在军用方面也更加重要。军中的医师尚未成系统,我早就想建立军医体系,以减少战争的伤亡率。以前条件不具备,人才不够,现在可以逐渐着手这方面的事。”

“民用医馆、公共交通系统,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方便百姓出行、交流和看病,不收分文。其中的开支,尽数由官方支付。当然,这方面既然是福利,就须得与户籍等级和功勋爵位挂钩。这一点,你们下去之后,拿出一个详细的规划给我看看就行。”

“还有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以前一直着重于军用,现在须得分出一支,专门着重民用。针对开发各种民用的工具、衣食住行和工业、农业生产工具这一类相关的研究。”

。。。

翌日,李铮早早就起床,以绝强的意志,脱开雪白的胳膊大腿,叫醒一干妻妾,一齐出了府邸,到本源树下晨练。

至于戏志才等人,却尚未睡醒。

昨夜商讨半宿,却是耽搁睡眠。尤其是荀爽、李伯然他们这些老人,毕竟年纪大了,需要多多休息。

而李铮精力旺盛,根本就没有丝毫影响。

晨练完毕,李铮又和吕布过过手,热身了一番,才回到家,用了早餐。

中午,一干重臣都起来了,吃过饭,便一起往灵州而去。

翌日,李铮召开了政务院一年一度的茶话会。

今年到会的,只有各地郡守。几十号人悠闲聊天,与李铮近距离接触。吃吃喝喝的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李铮便将今年各地要着重注意的事项,下达了下去。

上元节,李铮又去拜访了一下董卓和刘焉。

这两位现在可真真是悠闲自在。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自不必说,还经常结伴出去旅游,或是到草原上来个野营,或是南下益州见识风光。要么就在白水城宅子里住一住,要么就到九洲城的四合院呆一呆。

这过年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两家就在九洲城。

这里热闹。

李铮带着一干妻妾,拜访了一番长辈,尽了孝道,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第四十七章凉州水军

兴平二年就这么过去了,年后,袁绍挟制的小皇帝改换年号,为建安。这一年,就是建安元年。

上元节过后,军政各部门俱皆进入了工作状态,随着数个政令、军令的下达,将领、官员们俱都忙碌了起来。

相关的农业、交通、教育、医疗的普及计划,俱都提上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军事方面,一直游弋于白水川附近大河流域的三万水军,正式一分为二。长水校尉张岐所部,在上元节过后第二天,就出发了,沿着大河顺流而下,直奔洛阳而去。

横江校尉甘宁所部,要前往益州大江流域,就麻烦得多。须得从陆路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